新老课标对比(必修部分)
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对比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二、课程目标的不同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的不同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结构图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新旧课程标准的异同
数学新旧课程标准的异同请指出高中新旧课程标准的异同,并对它们的内容进行分析,说出自己的建议。
(一)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注重以生动活泼的呈现形式引入数学知识,注重介绍数学知识的背景来源。
旧教材逻辑性强,比较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和便于讲解,对数学知识的背景(实际的和数学内部的)涉及不多,教师在以往教学中自然也比较少涉及到这些。
高中数学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
对此理念下的新教材使用后调查发现,35.7%的老师认为新教材在讲解相关知识的背景、来源方面做得“很好”、“非常重要”,53.5%的老师认为“一般”,7.1%的老师认为“差”,3.5%的老师认为“较差”。
可见,大部分老师认同了教材重视数学知识的背景、来源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他们也将重点使用这一部分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呈现形式,体现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比较典型的例子:《不等式》这一章的第一节举了我国1970年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与2003年飞船“神舟五号”各项数据对比的例子,教师通过这个实例教学不但让学生更清楚地发现了不等关系,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旧的教学方式对概念的引入一般都是先给出定义,然后再举相应的一些例子予以说明。
这样教学逻辑性是强了,但不能照顾到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长期以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差。
新课程改革的改革重点之一是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在这种理念下出版的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在问题设置方面变化较大,问题意识贯穿在整个教材的始终。
对于穿插在正文中的“观察”、“思考”、“探究”、“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拓展性栏目,近90%教师认为非常合适,有效的调节了数学学习的气氛,改变了传统数学教材的呆板面目,为新教材增色不少。
新旧课标下两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对比——以《化学第2册(必修)》为例
名师指导 Famousteacherguidance138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新旧课标下两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对比——以《化学第2册(必修)》为例文/崔玥摘要:“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它已经在中国许多省市进行了测试和应用,并被大多数教师和研究人员广泛接受。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并且有了质一般的飞跃,国家开始了深刻的课程改革,研发出了新的课程标准,且由骨干教师王磊带头编写了新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
本文意在通过对新旧课标下两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进行对比,总结其编写规律及特点,对比新旧教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力求能通过此提出有益的教学意见。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鲁科版;教材研究;新旧教材1 教材编排体系对比分析化学必修教材的修订与编制,必须严格依照和遵循《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条目来进行,力求全面发展学生的在新课标中所提出的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一步步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再走向科学素养,最终走向核心素养。
对此我国也出台了针对不同价值取向的“课程标准”,相应的教材也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本文对比了新旧课标下“鲁科版”化学必修二教材的编排体系,试图找到新旧教材间的联系与区别,归纳总结新版教材的改革创新之处。
1.1 教材的内容组织编排将两本教材进行梳理,可以看出两本书的编排思路和体系大致上是一样的,但在一些细节布局和规范上做了一些改动。
《化学第2册(必修)》是对《化学第1册(必修)》的深化和延伸,也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的关键阶段。
整体编排思路不难看出,是以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键和化学反应规律”和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贯穿的体系。
第一章的编排变动不大,第一节对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增添,第三节则对知识进行了一定的整合重编,将知识系统划分为了两个部分。
2023高中化学必修新旧教材对比及内容分析
主题二:(二)化学必修栏目设置的 对比
旧教材设置了多种活动性栏目, 对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此基础上,新教材在栏目类 型和数量上又进行了调整和增 加,在学科特点、学习方法、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得到 更多的体现。具体栏目见表新 教材(必修)的栏目类型更加 丰富,内容更为新颖,数量更 多。综观新增栏目类型的详细 内容,具有下列特点。
主题二: (三)化学必修内容分析
3.注重情境、问题、活动的整体设计,强调概 念的构建过程。
案例:电离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实验证据 (宏观现象)
引出概念 (电解质)
主题二: (三)化学必修内容分析
3.注重情境、问题、活动的整体设计,强调概 念的构建过程。
解决情境问题 基于实验证据提 出新问题
证据推理(微观 探析)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合并:即旧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
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合并在同一节中进行学习,让学生更能感受 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不同形式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及能 量是守恒的等观念。
• 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合并: 将旧教材选修5中的“认识有机化合物”与乙烯、
乙醇、乙酸等几种简单、重要有机物进行合并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 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新教材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能够通过“方法导引”,适时介绍相应的学习方 法,包括分类、模型、预测、实验室中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认识元素化合物性 质的视角、化学实验设计、变量控制、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等。涉及具体 方法概念的界定、内涵及应用等,引导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通过“信息搜索”, 使学生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得更多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信息搜索的方法、 网络资源的丰富庞大,从而形成应用信息资源的习惯。
新课标视角下新旧版高中数学教材对比分析——以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为例
新课标视角下新旧版高中数学教材对比分析——以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为例广州市南武中学510220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出版了2020年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对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进行了相应调整,本文通过对知识内容、课时安排、知识结构、以及例题与习题的变化四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关键词: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材比较研究吴文俊先生曾指出“与以欧几里得为代表的希腊传统相异,我国的传统数学在研究空间几何形式时着重于可以通过数量来表达的那种属性,几何问题往往归结为代数问题来处理解决”,同时吴文俊先生也认为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1]而用代数方法研究立体几何的重要方法则是空间向量.同时,随着持续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各出版社依据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相继出版了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编写上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教学要求.本文选取2020年人教版(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下称新教材)第一章和2007年人教版(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2-1(下称旧教材)第三章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知识内容、课时安排、知识结构以及例题与习题的变化四方面展开.通过回顾和梳理新旧人教版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差异,归纳其变化的特点和经验,期望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1 新旧教材具体内容对比分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教材的编写在遵循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有逻辑性、创造性的内容选择与结构安排.《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空间向量的内容包括: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应用.1.1新旧教材知识内容编排对比(1)新教材凸显知识的连续性.新教材将空间直角坐标系这一内容放置在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表示中,旧教材将空间向量安排在必修二的圆与方程中.空间直角坐标系在高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将空间直角坐标系放置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更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连续性特点.(2)新教材凸显知识的完备性.①新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相互平行的直线、相互平行的平面的距离问题和简单夹角问题,并能描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程序,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2]”.新教材在旧教材内容安排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是直线外一点,点是直线上的定点,直线的单位方向向量是,,则点到直线的距离.②在分配率的基础上增加.③新增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④模糊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新教材对于四点共面以的形式呈现.旧教材则是以且呈现,并且是通过类比平面向量的三点共线在思考中得到.(3)新教材凸显知识的自然生成,使知识更易接受.如图,新教材从直线上找到非零向量,然后将与向量平行的非零向量都称为直线的方向向量.相比于旧教材的处理而言,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从直线的方向向量出发,获得空间直线的向量表示更加自然、顺畅.()(4)新教材凸显知识的延续性.在通过类比平面向量的投影和投影向量,新教材给出任意向量到平面内的投影、到直线的投影以及到向量的投影.投影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投影是构建高维空间与低维空间之间联系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想象.并且空间向量的投影是平面向量投影的延续,也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从低维到高维的学习规律.(5)新教材凸显知识的来源和本质.李邦和院士认为,“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以解题教学代替概念教学的做法严重偏离了数学的正轨,必需纠正[3].从中不难看出概念教学、概念的重要性,而原理又是由概念构成的.新教材在空间向量的应用章节中,明确的指出了空间中点、直线和平面的向量表示.在向量表示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后,详细介绍了如何用向量表示空间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并且在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得到了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的具体公式,而这在旧教材中是没有的.(6)新教材更加注重空间向量知识的整体性.新教材在介绍空间向量以后,突出了向量的作用.即以例题的形式运用向量的基底来解决空间中的垂直、平行和夹角问题.而旧教材更加突出空间向量的应用,更像是用坐标法解决立几问题.综上,新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的体系化,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尤其是强调数学的基础性,这也符合新课程的“高中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的基本理念.2 新旧教材知识内容课时对比新教材在处理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上共安排了14个课时.其中,空间向量及其运算2课时,空间向量基本定理2课时,空间向量及其坐标运算的坐标表示2课时,空间向量的应用6课时,小结2课时.旧教材在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共安排了14个课时.其中,空间直角坐标系2课时,空间向量及其运算5课时,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5课时,小结2课时.从课时对比发现,新旧教材在处理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的总课时均为14课时.而新教材课时的安排更加突出新教材编写的“先分散,后集中”的原则,即在平时的教学中分散学习空间向量基本知识,再利用空间向量集中处理立几问题.3 新旧教材知识结构对比3.1章节内容对比新教材在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的设置包含了四节内容:1.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1.3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表示;1.4空间向量的应用.旧教材则是安排了两节内容: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从内容设置来看,新教材的章节设置更合理:(1)与平面向量的章节设置相对应,方便一线教师更好的展开类比教学;(2)章节安排的详细化,使得章节内容重点突出,从而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标“提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4]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要求学生预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事实上这个要求只是少部分学生能够完成.新教材在章节设置上的系统化和详细化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材的整体难度,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3.2知识结构对比新教材中的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一内容安排,使得知识结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在学习完必修第二册后,立即学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起到了承上的作用.有立体几何知识的铺垫,学生能够快速的接受直线的方向向量以及平面的法向量等概念.同时,不同于综合法找线线、线面的位置关系,向量法只要合理建系,求出相应坐标就能比较完美的解决立几中的问题,从而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空间向量的兴趣.(2)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起到了启下的作用.有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知识储备,那么在学习解析几何的时候,无论是公式推导还是应用都可以借助空间向量完成,从而较大幅度的降低解析几何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解析几何的相关问题.4 新旧教材例题、习题对比4.1新教材例题示范性更严谨.新旧教材均保留了证明四点共面的例题.新教材证明到后得到共面,再交代三个向量共点后,从而得到四点共面.而旧教材直接由得到四点共面.4.2新教材例题更注重知识的完备性.新教材在学习完空间向量的基底后,安排了利用基底证明空间位置关系以及求角的问题.而旧教材没有安排利用基底解决问题的例题,只是在课后习题中体现.故新教材的处理更能全面的体现空间向量的作用.4.3新教材注重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渗透高等数学内容.新教材在处理完立几的问题后,安排了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和平面的点法式方程的证明.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适当接触高等数学的知识,更有利于学习数学知识.5 结语通过对新旧教材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知识内容、课时安排、知识结构以及例题与习题的变化的对比分析,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例题习题更加有针对性;新教材更加关注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在旧版教材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落实了“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的”新课标理念[1].[1]吴文俊,关于研究数学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东方数学典籍《九章算术》[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0.4[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3]章建跃,数学教育随想录,上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6(2019.3重印)37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3[5]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6]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课标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新课程目标突出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融合了原有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必修:4学分必修:6学分1、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五部分。
围绕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2个大概念组织教学。
共36学时,2学分。
2、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五部分。
围绕着:“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2个大概念组织教学。
共36学时,2学分。
3、选修1-1稳态与调节模块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等内容。
围绕着:“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定”这1个大概念组织教学。
共36学时,2学分。
4、选修1-2生物与环境模块包括: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
围绕着:“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1个大概念组织教学。
共36学时,2学分。
5、选修1-3生物与技术模块内容包括: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等。
围绕着:“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上的操作,获得有用的生物体或其产品”、“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3个大概念组织教学。
共36学时,2学分。
高中数学新课标与原课程标准的比较(人教版)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二、课程目标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新课程旧课程结构图学分必修:8学分选修1:6学分选修2:6学分必修:10学分选修2系列:6学分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个专题,高考修3学分)学时必修:144学时选修1:108学时选修2:没建议学时必修:180学时选修2系列:108学时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高一上必修1,高一下必修1高二上选修1,选修2高一上必修1,必修4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修3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4系列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一、课程标准整体结构的变化从课程标准的结构来看,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一)课程性质在2017年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了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二)课程基本理念两版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均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相较于实验版课标着重强调教师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一)学科核心素养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对比,可以发现,2017年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学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并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课程目标(1)由原来是“双基”转变为“四基”与“四能”。
提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提高数学能力转变为发展数学素养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一、课程标准整体结构的变化从课程标准的结构来看,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一)课程性质在2017年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了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二)课程基本理念两版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均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相较于实验版课标着重强调教师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一)学科核心素养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对比,可以发现,2017年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学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并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课程目标(1)由原来是“双基”转变为“四基”与“四能”。
提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提高数学能力转变为发展数学素养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改后新旧教材的对比(新)
1、从内容上看:新教材的单元总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18个单元,因为新教材的高考必考内容只有必修1-5模块和选修6-8模块。
2、从难度来看:新教材内容量少,且以主题的形式编排,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3、从考试来看:新旧教材在总体要求与考纲பைடு நூலகம்面是一致的。题型基本无变化,只是最后一篇阅读改为信息匹配,要比原来的阅读简单得多。对话填空改为单词填空。
2、选修部分分五个板块,这些板块的知识都在旧教材中的重要知识板块中,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
结论:
1、从文言文看:文言文阅读是高考的重要内容,旧教材有文言散文40篇,新教材必修部分只有17篇,对补习生而言,文言文功底应该比应届生扎实。
2、从语言知识及运用、现代文阅读来看:出题形式可能小有变化,但对文章的阅读理解的考点及解题方法是一致的。
第三章:细胞质遗传和基因的结构
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选修教材:
第三章:胚胎工程
第四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高中理科新课改教材与旧教材的对比
语文
旧教材内容
新教材内容
1、必修共6本教材,133篇课文,其中文言文40篇。
2、无选修教材。
1、必修部分共5本教材,65篇课文,其中文言文17篇。
⑴文言文新增篇目:《荆轲刺秦王》《苏武传》《张衡传》。
⑵现代文讲读篇目新增篇目:《小狗包弟》《包身工》《我有一个梦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1.教材:必修1、2;选修1、2、3、4、5;共19章。
2.增加内容: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追寻守恒量、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向心加速度的运动学推理、抛体运动的规律、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旧版教材对比分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旧版教材对比分析一、新旧课程标准对比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二、新旧教材的目录对比(1)第一章目录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反应热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从目录上看,新教材第一章将旧教材中前两节合并成了一节,使节奏更加紧凑。
同时因为在之前必修阶段已经学到过能源的问题,因此新版教材中将该内容删除,不赘述。
第一节顺序有调整:先讲反应热(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再给出焓变概念,更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同时还有一个变化是先讲中和热的测定,再讲热化学方程式,且删除了能源这一部分的内容。
(2)第二章目录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第四节化学反应的方向从目录上看,新教材将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合并到了一节,这样节奏更紧凑。
同时增加了化学反应的调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影响因素,实际过程中,通过综合考虑,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
新教材第一节的变化:将旧教材中绪言部分的内容“活化能及有效碰撞理论模型”调整到了本章第一节,这样整个速率的有关概念及影响因素更为完整和紧凑。
而新教材中关于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内容呈现是先从实验的角度进行探究,再从活化能与有效碰撞的理论的角度进行解释,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新教材中第二节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1)删掉了旧教材中“可逆反应”的有关内容,因为在必修中也详细讲解了什么是“可逆反应”,因此不赘述;(2)新教材调整了一下顺序,先讲化学平衡常数,再讲影响平衡的因素,强调了一些外在条件的改变引起浓度商和平衡常数不再相等时,将导致平衡发生移动。
解读体育与健康新旧课标的对比
学习目标的设置
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概念的界定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内容的选择性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在确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规定了各学习领域、各水平的学习目标,同时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评价体系
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新旧教材比较
人教版教材
2003·2019
CONTENTS
01 02 03 04 05
比 较 比比比 较较较
比 较
01
教材目录
1.1 教材目录的比较
01
02
细胞是基本的
04
生命系统
03
01 生 命 系 统 的 层 次
《走进细胞》
02 系 统 的 物 质 基 础 和 结 构
《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结构》
据染色体行为的不同去记忆和区分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2.3 内容编排顺序变化
变化部分
旧教材
新教材
意义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元素和化合物 ↓
蛋白质 ↓
核酸 ↓
物 ↓
无机物 ↓
糖类和脂质 ↓
蛋白质 ↓
核酸
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符 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于学
生构建知识体系
“生长...对个体...有 表述更加准确,例如癌细胞的
贡献”
生长对个体不利
2.2 教材内容的比较
旧→新
变化之处
蓝藻→蓝细菌 蓝球藻→色球蓝细菌
颤藻→颤蓝细菌 念珠藻→念珠蓝细菌
新教材中在本节所说的“细菌”是指细菌域,而非细菌域中狭义的细菌。蓝 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放氧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 物,属于细菌域(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生菌以外的其 他原核生物)。“蓝藻”一词容易使学生将其误解为真核生物的藻类,以蓝
“外界能量输入细胞” “外界能量进入细胞”
“进入”指代更宽泛,有生命或 无生命导致的东西都可“进入”
[H] C6H12O6
NADPH (CH2O)
新课标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新旧教材之结构与主题对比——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为例
新课标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新旧教材之结构与主题对比——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为例摘要:为梳理新旧人教版英语教材在结构与主题上的异同点,研究新版教材在结构和主题上如何更好地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精神,本文从结构与主题方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为例,对新旧两版教材进行了对比研究。
从结构对比中可看出,新版教材将听说贯穿于整个单元,除了“听说读写”,还加入了“看”的环节,更贴合新课标核心素养的理念。
除此之外,新版教材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
从主题对比中可看出,新版教材一方面对旧版教材中的经典主题作了新延伸,另一方面增添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主题,丰富了当代高中生的语言、文化和思维体系,培养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核心素养教材对比Abstract: In order to sort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ew and old versions of the PEP English textbooks in terms of structure and theme, and to study how the new version textbookbetter reflect the spirit of core competences of English subject, this article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ld and new textbooks bytaking the new and old versions of PEP book 1 as an Example.“Listening and speaking” can be seen from the structural comparison throughout the unit. In addition to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eeing" is also added, which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core competence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n addition, the newversion of the textbook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self-reflection and evaluation.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theme comparisonthat the new version of the textbooks on the one hand extends the classic topics in the old version, and on the other hand adds new them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which enriches the language, culture and thinking system of contemporary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ultivates to their core competences.Key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ore Competences; textbook comparison一、引言牛顿曾说:“我之所以能够看得远一些,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17版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与旧版对比
2017版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与旧版对比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二、课程目标的不同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的不同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构图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体育新老课标的对比
体育新老课标的对比一、体育新课标与体育教学大纲比较1.教学目标的比较(1)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为:体育健康的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好准备。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为: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突破:课程标准确立了课程目标层次体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从而使课程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避免了以往习惯用的客话和套话。
2.教学内容的比较(1)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规定:必修:基本运动、游戏、基本知识、田径、体操、武术;限选: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泳;任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现代科学的健身方法,新兴体育项目;必修:内容的提高与拓宽,可由学校置换其他内容。
(2)体育新课标教学内容: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只是划分了五个学习领域:既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领域;身体健康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
(3)突破:新课标突破了以往大纲的规定性,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有助于挖掘课程资源。
3.教学评价的比较(1)体育教学大纲: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项目为主;强调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和文化素养;强调掌握运动技术水平;重视考勤、必修、限选内容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重结果评价。
(2)体育新课标评价:强调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等同评价;强调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强调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既重视终结性评价,又重过程评价和进步幅度评价;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及教师评价的结合。
(3)突破:课程标准突破了评价内容的规定性,改变了以运动技术、身体机能为重点的评价,强调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对技术和知识的应用能力评价;突破了以往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的"盖棺式"评价方法。
(完整版)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
(完整版)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二、课程目标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结构图学分必修:8学分选修1:6学分选修2:6学分必修:10学分选修2系列:6学分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个专题,高考修3学分)学时必修:144学时选修1:108学时选修2:没建议学时必修:180学时选修2系列:108学时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高一上必修1,高一下必修1高二上选修1,选修2高一上必修1,必修4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修3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4系列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必做实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完成各主题的必做实验(见各个主题)。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价值 结合实例认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课程内容
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与发现、应用与创造的科学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10 据、分析解释和建构模型、形成结论及交流评价等核心要素。理解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等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认识物质和创造物质;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理,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了解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方法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运用。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化学应用的安全与规则意识 能够正确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的关系。树立自觉遵守国家关于化 学品应用、化工生产、环境保护、食品与药品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意识。 能够作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决策。
学生必做实验 ● 常见食物中某种成分的检验。
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
内容标准(旧)
内容标准(新)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必修1
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
老课标
新课标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化学在自然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结合合成氨、工业制硫酸、石油化工等实例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具体 应用,认识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海水、金属矿物、 煤、石油等的开发利用为例,了解依据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 能源的方法。认识生物质原料利用的方法,体会化学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意义。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认识乙烯、乙醇、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 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知道氧化、加成、取代等有机反应类型。知道有机化 合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有机化学研究的价值 知道合成新物质是有机化学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结合实例认识高分 子、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4.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5.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快慢 体会从限度和快慢两个方面去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性。了解可逆 反应的涵义,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知道化学反 应速率的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认识化学变化 是有条件的,学习运用变量控制方法研究化学反应,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 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主题4物质结构基础
内容标准(旧)
内容标准(新)
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元素与物质 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
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电离与离子反应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必做实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学业要求1. 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某种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能利用电 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能 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 2. 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3.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 释有关实验现象。 4. 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常见物质制备、分离、提纯、 检验等简单任务的方案。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 化路径。 5. 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以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 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常见方法。 6. 能说明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如金属冶炼、合成氨等)对社 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能有意识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 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如酸雨和雾霾防治、水体保护、食品安全等)。
学生必做实验 ● 搭建简单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球棍模型。 ●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化学科学技术在材料科学、医药健康、食品营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常见材料类型,结合实 例认识材料组成、性能及应用的联系。初步建立依据物质性质分析健康问题 的意识。体会社会需求、化学科学技术发展与材料的研发及生产、食品加 工、药物合成的关系。
学业要求:1. 能列举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说明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能说出其中的创新点。 2.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提出化学探究问题,能做出预测和假设。 能依据实验目的和假设,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验方案,能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3. 能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实施实验方案,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说明假设、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用恰当形式表达和展示实验成果。 4. 能根据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设计并实施实验。能预测物质的某些 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初步探究反应规律;能根据 物质性质的差异选择物质分离的实验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干扰因素选取适当的检验试剂;能根据反应原理选取实验装置制取物质。 5. 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 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 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 形式的转化,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体会提高燃料的燃 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学生必做实验 ●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原电池。
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内容标准(旧)
内容标准(新)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4.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5.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6.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立体结构的,以甲烷、乙烯、乙炔、苯为例认 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以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 中的官能团。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及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知道元 素、核素的涵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 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知道元素周期 表的结构,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以及碱金属和卤族元素 为例,了解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周期律(表)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