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
《趣味对联》(教案)-小学生文化主题班会通用版
趣味对联教案背景介绍对联作为一种文艺形式,源于古代汉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联通过对仗、押韵、措辞精炼的方式,表现出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们在学习汉语和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与对联这一文化艺术相联系。
因此,本次文档将向您介绍一种趣味对联的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热情,让其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基本定义和特点,认识对联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渊源。
2.掌握对联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了解如何构成一副好的对联。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一、概念介绍对联是一种文艺形式,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范畴。
对联是通过对仗押韵、对立呼应、揭示主题和意境而构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具有语言艺术性和文化底蕴,形式简洁、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富有哲理性。
对联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技巧与方法1.对仗技巧:对仗是对联技巧中的关键,合适的对仗可以使对联更加通顺、协调。
常见的对仗方式有声、形、义对仗,其中形似对仗最为常见。
例如“西出阳关无故人,/东归翠岭有孤鸟”中的“出-归”,“关-岭”就是形似对仗。
2.押韵技巧:用押韵方式可以使对联更加美观、优美。
押韵方式大致分为前后、中间、交错、偏正等几种。
例如“江边红树映白鹭,/海上青天舒碧帆”中的“鹭-帆”就是前后押韵。
3.对立呼应:对立呼应是指对联中前一句与后一句呈现出的对比、反差、补充、映衬、余味等效果。
通过对立呼应可以使对联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破面有时开新面,/老泪纷纷轻自唤”中的“破-新,老-轻”就是对立呼应。
4.揭示主题和意境:对联的主题和思想是最基本的要素,对联的内容要符合一定的主题和意境,才能达到更高的审美效果。
例如“大厦将倾桃花水,/万家千户送春风”中的“桃花水-春风”就是从春天的自然景观入手来讲述人间的和谐美好。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训练学生对对联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对联的基本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 对联的分类:春联、寿联、挽联、书画联、自拟联等。
4. 如何创作对联:选材、构思、对仗、平仄、炼字等。
5. 欣赏和分析经典对联案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对联,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魅力。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对联,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联创作心得,互相学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介绍对联的基本知识和经典案例。
2. 对联素材:提供一些对联素材,方便学生创作。
3. 书写工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4. 评分标准:制定对联创作的评分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3. 欣赏:分析经典对联案例,让学生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
4. 实践:分组让学生动手创作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副最佳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6.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布置课后作业(创作一副对联)。
7. 作业反馈:下一次课程开始时,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教学目标:1. 深化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掌握对联的基本创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创作对联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内容:1. 对联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2.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富有表现力的对联。
3. 对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节日庆典、喜事庆祝、悼念等。
4. 欣赏古今名联,学习对联的艺术价值。
八、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对联,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对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上下衔接)3. 对联的创作方法(选材、构思、拟题、拟联、修改)4. 对联活动的方式(个人创作、小组合作、比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进行对联活动。
2. 教学难点:对联的平仄协调和内容相关的处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对联作品、对联创作方法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践:教师布置对联创作任务,学生进行个人创作,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联作品。
4. 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欣赏。
6. 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对联创作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联创作能力的提升,通过个人和小组的作品展示来进行评价。
2. 学生对对联文化理解程度的加深,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发展,通过小组合作的过程和小组成员间的互动来进行评价。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经典对联作品,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对联的特点和创作技巧。
2.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对联创作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对联知识,提高创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了解对联起源和发展史。
2. 活动二:学习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创作原则。
小学语文对联教案
小学语文对联教案【导言】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以对仗、押韵为特点的文艺形式。
对联不仅能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写作方法及鉴赏技巧,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一、知识讲解】1. 对联的定义和特点对联是一种通过双语对仗、押韵来表达意义的艺术形式。
它常常出现在春节、婚嫁、庆生等重要场合,并被用于门楣、春联等场合。
2. 对联的分类对联可分为平仄对、押韵对和意义对三种类型。
平仄对指的是上下两句的平仄声调相对应;押韵对则是两句的结尾音节相同;意义对则是上下两句的意义相对应。
3. 对联的写作方法对联的写作方法需要注意平仄声调和押韵的对应关系。
在平仄对中,平声和仄声要相对应;在押韵对中,同韵母和同声调要相对应;在意义对中,表达的意义要相对应。
【二、活动设计】1. 游戏:找对联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一份对联趣味题目的卡片。
要求小组成员根据题目找到合适的对联,并逐一朗读给其他小组听。
时间到后,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对联朗读。
2. 创作:编写春联提供红纸和毛笔,鼓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写自己的春联。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字词的限定,如“福”、“寿”、“财”、“春”等。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可以进行评选比赛。
3. 比赛:对联朗诵设置对联朗诵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编写的对联,进行朗诵比拼。
评委可以根据对联的对仗程度、语音语调等因素进行评判,并给予评价和激励。
【三、拓展延伸】1. 对联鉴赏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对联作品,引导他们从平仄对、押韵对、意义对等方面进行鉴赏。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对联的美妙之处。
2. 对联创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历或其他主题,编写自己的对联作品。
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培养对美感的追求。
【四、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对对联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写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对联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对联,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2. 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韵律协调,意境深远。
3. 对联的种类:春联、挽联、寿联、书画联等。
4. 对联的创作方法:如何构思、如何对仗、如何用韵。
5. 对联的文化内涵:对联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对联的种类和创作方法。
3. 对联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难点:1.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 对联的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概念、特点、种类和创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对联,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魅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对联的基本概念、特点、种类和创作方法的讲解。
2. 经典对联案例:收集一些经典的对联,用于分析和欣赏。
3. 对联创作素材:准备一些对联创作的素材,如诗词、名言等。
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对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使用课件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3. 分析经典对联案例:展示一些经典对联,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
4. 讲解对联的种类:讲解春联、挽联、寿联、书画联等不同的对联种类。
5. 讲解对联的创作方法:如何构思、如何对仗、如何用韵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7.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创作对联,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美丽的对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美丽的对联美丽的对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引言: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播。
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通过设计一堂美丽的对联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对联的历史背景、韵律特点以及创作技巧,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提供一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展开对联的学习与创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对联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对联的韵律和格律;3. 学会欣赏并且批评对联作品;4. 初步具备创作对联的能力;5. 提高合作与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对联鉴赏资料;3. 预先准备的对联手册;4. 创作对联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介绍对联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对联史话(15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对联的发展历程,辅助讲解对联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3. 对联鉴赏(20分钟)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对联作品,让学生欣赏并且理解对联的韵律和形式。
4. 对联写作指导(15分钟)介绍对联的构成要素和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对联的写作。
5. 小组合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要求创作一副对联。
组员之间互相商议并协作创作,以丰富每副对联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6. 对联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创作的对联,并且简要介绍对联的创作主题和技巧。
7. 对联评价(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每副对联进行评价讨论,包括对意境的理解、对韵律的把握以及对主题的表达。
鼓励学生提出合理建议和改进方案。
8. 对联交流(15分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对联作品,并且讨论其中的特点和魅力。
9. 小结(10分钟)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对联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的启发意义,并提醒学生要继续保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创作对联,展开对联作品的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小学语文对联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对联教学教案小学语文对联教学教案【篇一:对联教学设计】【篇二:三年级楹联教案】第一课有趣的平仄(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对联平仄,学会对对子3、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对联平仄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教学过程:一、解疑入题,激发兴趣1、师提问学生有关对联的一些小知识。
2、说一说——对联的起源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桃符。
桃符,又名仙木,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门两边,画着传说中镇邪的神萘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
后来桃符逐渐简化,上面只画符咒或只写“神萘”、“郁垒”的名字。
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命君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
君臣写来写来,孟昶都不满意。
最后孟昶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后年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入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越传越广。
大多数人都认为孟昶的这幅对联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3、认识对对子:一字对,二字对,三五对,对句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组材料,请大家先看第一组,我们来读一读。
生:(齐读)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二月柳,九秋莲,露草对霜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课堂上最美的就是朗朗的读书声,让这美妙的声音在会场上空回荡,好吗?来,我们再读一读。
(生读)朗读了两遍以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发现了这些是相对的。
师:对,好多的词语是相对的,那么具体说一说,哪些词语是相对的呢? 生: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大漠对长河。
生: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露草对霜菅。
师:这些很明显的相对的词语我们一眼就能看见,还能找到相对的词语吗?仔细辨别一下。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对对联全国通用
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对对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格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基本概念:对联的起源、对联的格式、对联的特点。
2. 对联的创作方法:审题、构思、拟对、修改。
3. 对联的鉴赏技巧:平仄、对仗、意境、修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格式和特点,学会创作对联。
2. 教学难点:对联的创作方法和鉴赏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对联样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对联样品,引导学生关注对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对联的基本概念、格式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对联的魅力。
3. 创作方法讲解:讲解对联的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构思、拟对、修改。
4. 鉴赏技巧讲解:讲解对联的鉴赏技巧,让学生学会欣赏对联的美。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对联创作,学生之间相互鉴赏、修改,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挑选优秀的对联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创作的成就感。
六、板书设计1. 对联基本概念2. 对联格式3. 对联特点4. 对联创作方法5. 对联鉴赏技巧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创作一副对联,并在家长协助下进行鉴赏。
2. 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在历史上的发展。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了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对联的创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对联创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2024年《对联》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4年《对联》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对联的基本结构,理解对联的平仄、对仗等基本知识。
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至少三副经典对联,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学生能够初步尝试编写简单的对联,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朗读、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增进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引导学生体会对联中的哲理和美感,培养其对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联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经典对联的欣赏与背诵。
难点:对联的平仄、对仗等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学生自行创作对联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经典对联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为新课打下文化基础。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包括上下联、横批等部分。
通过对联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平仄、对仗等规则的具体运用。
经典对联欣赏选取几副经典对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年年有余,岁岁平安”等,让学生朗读并讨论其含义。
引导学生感受对联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分组,尝试编写自己的对联,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开展对联创作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强调对联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鼓励学生将所学对联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春节写对联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课堂上进行对联填空、对仗练习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三副经典对联,加强记忆。
布置创意作业,让学生自行创作一副对联,培养创新思维。
《趣味对联》(教案)-小学生文化主题班会通用版
《趣味对联》(教案)-小学生文化主题班会通用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向学生介绍趣味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特点和趣味性。
我们将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并引导他们欣赏和创作对联。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趣味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对联的结构和韵律的掌握。
2. 对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对联相关的书籍或资料。
2. 对联示范作品。
3. 对联创作练习纸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趣味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对联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通过示范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欣赏:让学生欣赏一些有趣的、富有创意的对联作品,引导他们思考和品味。
4. 练习:给学生发放对联创作练习纸和笔,让他们尝试自己创作对联。
5. 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交流和点评,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对联的重要性和创作的乐趣,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创作。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列出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和特点。
2. 用图表或示例展示对联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有趣的对联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参考。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创作一副对联,要求结构完整、韵律协调,并尽量运用修辞手法。
2. 让学生收集一些有趣的对联作品,并分析其特点和魅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了趣味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和特点,并培养了他们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才华。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对联的结构和韵律掌握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对联的魅力。
学生对联活动策划书3篇
学生对联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学生对联活动策划书一、活动背景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汉语言文学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为了弘扬这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我们决定举办一次学生对联活动。
二、活动主题对妙联,品古韵,扬文化三、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感受对联的形式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创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性。
四、活动时间[具体时间]五、活动地点[具体地点]六、参与人员全校学生七、活动准备1. 邀请语文老师担任评委,制定评分标准和评选细则。
2. 准备奖品和奖状,以及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 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单,在校园内张贴和发放。
4. 安排工作人员负责现场布置、秩序维护、分数统计等工作。
八、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主题、目的和流程,宣布活动开始。
2. 知识讲解:由语文老师向学生介绍对联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如对联的定义、格式、平仄、对仗、意境等。
3. 示例展示:展示一些经典的对联作品,如春联、喜联、挽联、名胜联等,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对联的魅力。
4. 创作指导:由语文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对联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如立意新颖、用词贴切、句式灵活等。
5. 分组创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X]人,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节日、校园、自然、人物等,根据主题创作一副对联。
创作时间为[X]分钟。
6. 作品展示:每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由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创作思路和灵感来源。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7. 评委点评:由语文老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分数和建议。
8. 颁奖仪式:根据评委的打分,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并颁发奖状和奖品。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美丽的对联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美丽的对联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包括对联的格式、韵律和修辞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创作对联,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起源、发展、格式、韵律等。
2. 经典对联欣赏:分析和欣赏一些著名的对联。
3. 对联创作: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对联。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联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难点:对联的创作,特别是对仗工整和意境深远。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对联示例、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纸、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对联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对联,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魅力。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尝试创作对联。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中心:对联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左侧:经典对联示例。
右侧:对联创作要点。
作业设计个人作业:创作一幅对联。
小组作业:小组内合作创作一幅对联。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是否能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是否能独立创作对联。
改进方向:对联创作技巧的进一步指导,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联的意境。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对联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活动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对联图片和视频,如春节贴对联的场景,著名景点中的对联等,以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的: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对联的文化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内容:详细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基本格式(如平仄、对仗)、韵律特点等。
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如展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对联,解释其平仄和意境。
目的: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创作打下基础。
3. 案例分析:活动内容:分析几幅经典对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讲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深层含义。
小学课堂对联集锦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包括对联的结构、特点、分类等。
2. 培养学生欣赏对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联创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知识。
2. 对联的欣赏与创作。
教学难点:1. 对联的韵律与平仄。
2. 对联的创意与构思。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对联知识。
2. 对联集锦,包括经典对联和现代创作对联。
3. 作业本,用于学生创作对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幅对联,引导学生说出对联的特点。
2. 介绍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结构、特点、分类等。
二、课堂讲解1. 讲解对联的结构:上联、下联、横批。
2. 讲解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意境深远。
3. 讲解对联的分类:春联、喜联、挽联、寿联等。
三、欣赏对联1. 教师展示经典对联和现代创作对联,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对联,并说出欣赏的原因。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上联,学生尝试对出下联。
2.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副对联。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回顾对联的基本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
2. 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对联。
二、对联创作1. 教师讲解对联的韵律与平仄,强调对仗的重要性。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副对联。
三、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联的创意与构思。
2. 学生回顾对联的创作方法。
五、课后作业1. 搜集自己喜欢的对联,并写下欣赏理由。
2. 创作一副对联,内容积极向上,富有创意。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解决了教学难点?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对联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认识对联
小学语文教案认识对联认识对联教学目标:1. 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对联的构成规则;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对联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对联的定义和特点;2. 对联的构成规则;3. 对联的欣赏和创作。
教学准备:1.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2. 板书工具和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对联是什么,你们对对联有什么了解。
二、展示与解读(10分钟)1. 展示一些经典的对联,让学生欣赏并思考其特点。
2. 解读对联的定义和特点:对联是汉字艺术的一种形式,由上下两行对仗并对应的词语组成,要求用词准确、意义相对而对称。
3. 解读对联的构成规则:字数相等、字义相对、字形相似、平仄相对。
三、探究对联(25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设计一组对联,要求符合对联的定义和构成规则。
然后互相欣赏和评价对方的对联作品,从中发现规律和特点。
2. 学生代表发表自己小组设计的对联,并说明对联的构成规则。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对联的构成规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寓意和美感。
四、巩固与拓展(30分钟)1. 学生个别或小组自主创作对联,可以选取已学过的古诗词或根据自己的创意编写。
2. 学生互相交换对联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3. 教师挑选一些优秀的对联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和评价。
五、归纳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对联的定义、特点和构成规则,并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对联,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自行收集更多的对联作品,并在班级展示或校内比赛中展示。
2. 学生可以尝试应用对联的技巧创作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联作品的设计、欣赏和评价,以及对对联构成规则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可以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个人发言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训练学生运用对联技巧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对联的基本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上下衔接3. 对联的分类:春联、婚联、挽联、寿联等4.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5. 欣赏和分析经典对联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方法,能够独立创作对联。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对联技巧进行创作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分类和创作方法。
2. 示例法:展示经典对联作品,分析其特点和技巧。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对联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 介绍对联的分类:春联、婚联、挽联、寿联等。
4. 讲解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选材、构思、对仗、平仄等。
5. 欣赏和分析经典对联作品,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魅力。
6.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给予点评和指导。
7.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对联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对联的理解和创作经验,分享学习心得。
2. 对联展示:每组挑选一幅经典对联,进行展示和讲解,其他组进行评价。
3. 创作比赛: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对联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评选出最佳作品。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对联作品,给出建议和意见。
小学拓展《趣味对联》(教案)
小学拓展《趣味对联》(教案)趣味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3.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教学内容:1.对联的定义和特点;2.趣味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3.学生自主创作趣味对联。
三、教学过程:引入:每逢佳节或寒暑假,街上的门额上总会出现许多五颜六色的对联,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对联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叫做“趣味对联”的艺术形式,与大家一起创作一些有趣的对联。
1.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让学生自由讨论对联的概念和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到对联的基本特点:即有韵律,有对仗,字数相等等。
2.趣味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20分钟):(1)韵律与对仗:通过示范对联的韵律和对仗关系,让学生明白对联的对仗方式和节奏感。
(2)对联的形式:分别介绍四言对联和六言对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对联的呈现方式。
(3)寻找灵感:通过展示有趣的对联案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灵敏触觉和联想能力。
(4)运用比喻:教师讲解运用比喻的方法,让学生在创作时运用比喻手法,增加对联的趣味性。
3.学生自主创作趣味对联(30分钟):(1)学生分组创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对联创作,其他小组成员提出建议和意见。
(2)展示与评选:每个小组选出的代表逐一展示对联作品,让全班进行评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价。
(3)优秀对联的改进:将获得评选前三名的对联作品,让全班共同对其进行修改和改进。
4.总结与展示(10分钟):(1)总结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2)展示经过修改和完善后的优秀对联作品;(3)让学生描述自己创作对联的体会和困难。
四、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创作作品为评价依据,评价标准为对联的创意性、韵律感和对仗关系的准确度。
同时也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延伸:1.请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对联作品,并进行欣赏和分享;2.利用对联的形式,设计其他创作活动,如绘制对联的图片等。
小学语文数学对联教案
小学语文数学对联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数学对联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对联的创作和欣赏,培养学生对语文和数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对联的特点、构成和技巧。
2. 对联与语文、数学的关系。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示范对联的形式和韵律。
2. 引导学生讨论对联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讲解对联的特点和构成(15分钟)1. 讲解对联的基本形式,包括平仄、对仗和对调。
2. 示例跟读几组简单的对联,让学生感受对联的美妙之处。
3.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对联的技巧和要点。
三、对联创作实践(25分钟)1.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
2. 学生自行创作对联,鼓励他们在对联中融入语文和数学的元素。
3. 学生展示并欣赏彼此的创作,给予肯定和建议。
四、对联与语文数学的关系(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对联与语文、数学之间的联系。
2. 分析对联中的字词、意象和押韵等元素与语文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探讨对联中的数学概念和逻辑与数学的关系。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对联的特点和构成。
2. 进一步展望对联的应用和拓展,让学生思考对联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
教学辅助工具: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对联形式和韵律。
2. 纸和笔供学生创作对联。
3. 小组展示用的PPT或白板。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联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表达,评估对学生对对联构成和技巧的理解。
拓展活动:1. 探索更多与语文和数学相关的对联,并向同学分享。
2. 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运用对联的形式进行记忆和巩固。
注意事项:1. 教师要进行积极引导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不局限于传统的对联形式。
3. 尽量提供多样性的对联题材,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语文数学对联教案模板
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包括对联的结构、平仄、对仗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对联进行语文表达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知识。
2. 对联在语文和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对联平仄的掌握。
2. 对联在数学中的创新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对联资料。
3. 语文、数学相关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对联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对联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对联吗?对联有哪些特点?二、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1. 介绍对联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 讲解对联的结构:上联、下联、横批。
3. 讲解对联的平仄:平声、仄声。
4. 讲解对联的对仗: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
三、对联在语文中的应用1. 举例说明对联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尝试用对联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
四、对联在数学中的应用1. 介绍对联在数学中的应用实例,如数学公式、数学故事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对联来描述数学问题。
五、课堂练习1. 分组讨论:如何用对联表达一个数学问题?2. 学生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教师点评。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对联,并尝试创作对联。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对联,如广告、标语等。
七、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联在语文和数学中的应用。
2. 布置作业:课后收集五句自己喜欢的对联,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了对联在语文和数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创意。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对联的魅力。
3. 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板书设计:一、对联的基本知识1. 定义、起源、发展2. 结构:上联、下联、横批3. 平仄:平声、仄声4. 对仗: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二、对联在语文中的应用1. 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三、对联在数学中的应用1. 数学公式、数学故事等四、课后作业1. 收集五句自己喜欢的对联2. 简要说明理由。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
对联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3、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一、导语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对联吗。
那请大家说说我们在哪些场合要用到对联的?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对联类型,(出示幻灯片)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看来大家平时的确接触过一些对联,对对联都有初步印象,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在生活中运用如此广泛的对联是怎样出现的呢?二、对联常识知多少1、对联的来历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过渡:原来对联在五代就已经出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对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3、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一、导语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对联吗。
那请大家说说我们在哪些场合要用到对联的?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对联类型,(出示幻灯片)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看来大家平时的确接触过一些对联,对对联都有初步印象,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在生活中运用如此广泛的对联是怎样出现的呢?二、对联常识知多少1、对联的来历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过渡:原来对联在五代就已经出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对联。
对联出现以后,古人渐渐把学习对联作为学习语文一个重要的内容,而许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也喜欢对对子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下面我们看一段看短片,结合自己的经验,思考一个问题:一副规范的对联应该符合哪些要求?(播放周星驰主演《唐伯虎点秋香》片断)2、对联的特点和特殊对联的欣赏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师:这上联出得妙吗?妙在何处?——数字联,贯穿了1~10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师:下联对得如何?(引导学生说出其巧妙之处和不足之处——字数不等,断句不一致)普通对联第一个基本要求:(一)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师:这副对联符合第一个要求吗?(引导学生从上下联的字数、断句去考虑——符合要求)除了普通对联这个特点外,它还有其他独特之处吗?(引导学生认识拆字联,十口心构成思,八目尚构成赏,繁体)普通对联第二个基本要求:(二),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师:上面这副对联符合第二个要求吗?它什么地方又有别于其他对联?(三),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临风感慨多。
(正对)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
(反对)•总结:普通对联共有的特点•1、字数相等•2、对仗整齐•3、平仄协调•4、内容相关板书:数字联、叠字联、拆字联师:而上面的特殊对联又各有自己的巧妙之处。
三、活动活动形式:分组抢答,一题10分,热身:学对歌诀平对仄,仄对平。
平仄两分明。
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
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天文天对地,地对天。
日月对山川。
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溪对谷,水对山。
峻岭对狂澜。
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
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朝对暮,夏对春。
五戊对三更。
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
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国号今对古,汉对唐。
五帝对三皇。
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食馔茶对酒,饭对羹。
美酿对香粳。
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
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1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2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3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天浩浩,日融融, 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4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5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7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8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9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试一试(考察学生对对联特点的把握)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发愤识遍天下字雨滋春树碧连天腊梅吐芳迎红日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立志读尽人间书绿柳展枝舞春风风送花香红满地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腊梅吐芳迎红日绿柳展枝舞春风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2、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3、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两组短语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
①生为国家耿耿忠心昭日月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死为人民②难报恩来何堪魂去青史千秋寸草春晖①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②青史千秋,何堪魂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
赏对联(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副来欣赏)1、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下联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板书:同字异音联2、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板书:回文倒顺联2、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是一副内含数字运算的对联,上下联不仅词句对仗,而且运算的方式相同,结果相等。
上联中“花甲”,指六十岁;重开者,乘二,则是一百二十岁;外加三七二十一,合起来,岂不正是一百四十一岁。
下联中“古稀”,指七十岁;双庆者,两倍,再加一个春秋,则加上一岁,也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
板书:数字四、对联趣谈师: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很多资料,下面先让我们来分享一下有趣的对联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1、教师举例: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粗毛野兽石先生2、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纪晓岚,有一次,他非常想家,情不自禁吟了这么一联: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你们也来读读这个上联,看看有什么发现?(这里心口十打一字就是思字,上联中一共用了四个思字,真是思家心切)那你们想想,下联什么有什么特点?好,恰恰这个时候,皇帝听到了,皇帝看纪晓岚愁眉苦脸的,于是,呵呵笑了两声,右手一挥,说:“爱卿,朕恩准你回家探亲”。
同学们,你们想想,纪晓岚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说什么样的话?可以做做看。
那你想,下联是什么样的呢?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谢字可以让生猜一猜)六、小结同学们,短短的四十分钟如流水般淌过去了,中国的对联是古老的,是传奇的,我们今天所领略到的只是汪洋中一朵小小的花,还有更多更多的花等着你们去乘风破浪去寻觅,去捕捉,但愿不久的将来,看到你们的收获。
送大家一幅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