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技能型人才绿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技能型人才绿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作者:张晶晶于晓东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20期
摘要在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关注如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绿色素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绿色素养主要包括: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环境保护的价值取向,对环境问题的社会态度,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绿色素养可从绿色知识、绿色价值、绿色态度、绿色行为和绿色技能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关键词技术技能型人才;绿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0-0058-03
为解决新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1989年英国学者Pearce等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中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绿色工作:在可持续、低碳的世界中获得体面工作》报告中首次阐述了绿色经济对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此绿色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2015年,我国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首次将“绿色化”与“新四化”放在并列的地位,绿色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的重要国策。绿色经济发展是以实现人与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旨在污染控制、资源消耗、废物管理等环境保护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或标准。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产业的绿色升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产业绿色升级的人力资源保障,其本身具备的绿色素养则是产业绿色升级过程中各类环境友好举措能否成功落实的关键。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关注如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绿色素养。
一、技术技能型人才绿色素养概念的界定
国内外有关绿色素养的研究较多,但在研究角度、研究领域及应用方向与效果等各方面都有所差异。国外有关绿色素养的研究多以实证方法研究为主,如在资源回收、能源消耗等环境保护领域探讨了环境政策的制定[1]、劳动者的环境教育[2]、绿色意识的形成和改变[3]、环境素养模型[4]等。国内则主要以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环境教育研究以及环境素养的测评等[5][6]。综合国内外研究,由于不同学者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的差异,有关绿色素养的命名和内涵界定不清楚,缺乏准确有效的绿色素养评价指标及测评手段,构建模型的学科角度和研究结论差异较大。
不同领域的学者对绿色素养的命名和界定有所差异,相关的称谓主要有环境意识[7]、环境素养[8]、环境素质[9]、环境行为[10][11]、生态文明素养[12]等,概念的界定主要在环境与生态知识的认知、环境文明行为的价值判断、环境危机的忧患意识、环境保护的自身与社会行为和环保有力措施与相关技能等方面的侧重有所差异,但其内涵基本一致,都是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参与环境问题的主动性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动性等。在众多研究中,Hines等提
出的“负责人的环境行为”最具有代表性,主要定义为基于个人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有意识的环境行为,旨在避免或者解决环境问题。王耀先等从不同方面对绿色素养进行了分类,如从个人心理态度角度,绿色素养可分为环境知识、环境问题认知过程和情感意识;从环境利益关注的范围,绿色素养可分为个人利益、人类利益和生态利益等。陈德权等归纳总结认为绿色素养主要包含对待环境及其问题的感知、环境价值评价、环境知识了解与环保技能掌握等。
本文认为,高技能人才的绿色素养是其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通过修习而逐渐形成的关于环境、生产者与环境、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产者友好对待环境的态度与行为的一种综合素质,具体包括:环保知识、环保价值观、环保态度、环保行为和环保技能等内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绿色素养主要包括: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环境保护的价值取向,对环境问题的社会态度,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等五个方面。
二、技术技能型人才绿色素养的评价指标
通过对环境基础知识、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方面的深入剖析,笔者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绿色素养划分为以下五个评价指标:
(一)绿色知识
绿色知识是帮助技术技能型人才明辨是非,采取合理、有效绿色保护行为的前提和基础。由于环境学科的综合性,绿色知识涉及面广泛。根据国内外环境知识测评的研究成果,将绿色知识分为四个方面:生态学基础知识,环境问题基础知识,能源与资源的利用和环境政策与法规。通过这四个方面可测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对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方面信息的了解程度和正确率。
(二)绿色价值
绿色价值是指技术技能型人才尊重自然的价值观、人与资源环境的平等观、绿色消费观、爱护环境的道德观等。Stem等[13]指出,价值观是影响环境行为的前因,并将价值观分为三个层次:生态的价值观(承认自然环境具有内在价值和权力)、利他的价值观(从利于人类整体利益的角度关注和保护环境)、利己的价值观(从个体自身利益的角度关注和保护环境)。本文在测量指标中主要分为:环境自身价值、环境对人类的价值、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和环境价值判断等。通过绿色价值测量可分析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生态环境、人与环境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绿色态度
绿色态度是指技术技能人才在实践中产生的关于环境、资源、人与自然相互关系以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各种感知、认识和思维而表现出来的对环境问题的社会态度。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态度中,既肯定了人类自身价值,又包含了环境绿色友好发展的价值观。绿色态度可视为绿色行为的最重要心理变量,积极的绿色态度对绿色行为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14]。绿色态
度可分为一般绿色态度和特定绿色态度。一般绿色态度是指地球负荷有限,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经济发展要兼顾生态保护,而特定绿色态度是对某种特定绿色行为的态度[15]。结合文献,本文将绿色态度分解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度、对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自觉保护环境的态度、影响他人保护环境的态度等。
(四)绿色行为
绿色行为是指技术技能型人才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反应行动情况,以一定的绿色价值为判断基础,以一定的绿色态度为驱动力的社会实践。主要包含日常性环保行为和参与性环保行为,其中日常性环保行为又分为环保消费、节能消费、回收或再利用;参与性环保行为又分为个体参与和组织参与。总之,绿色行为可分为说法与劝阻行为、教育行为、日常生活行为和绿色消费行为等。通过绿色行为的测量,可判断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日常行动与公众参与程度。
(五)绿色技能
绿色技能是指技术技能型人才运用一定的环境知识、环保措施提出的解决相关环境问题的能力,属于绿色素养的最高层次,又称为“可持续发展技能”。绿色技能主要包含:科学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辨别和确定环境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环境问题方案的能力和利用专业技能解决特定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技术技能型人才绿色素养评价体系设计
基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绿色素养的评价指标分析,本文采用三层结构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绿色素养进行分析。最高层即为绿色素养,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决策目标,在评价体系中具有统领性作用。中间层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绿色素养的5个二级评价指标:绿色知识、绿色价值、绿色态度、绿色行为、绿色技能。第三层将二级指标进一步分解,共20个三级评价指标。作为评价体系的最低层,三级指标要满足可测性的要求,同时还能对二级指标进行全面剖析,准确、全面地反映各二级指标的基本内容,详见表1。
评价体系为一个各个评价指标之间互相关联的三层递阶层次结构,建议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绿色素养评价模型进行构建,一方面,可以降低评价难度、提高模型的精确度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层次分析法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绿色素养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信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1]Poortinga W, Steg L, Vlek C. Values, Environmental Concern,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Study into Household Energy Use[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004(36):7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