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课件
合集下载
人工湿地介绍PPT课件
60
国内某生活污水处理厂生 化处理后利用人工湿地 深度处理,效果不明显
出水排入水源保护区, 需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0.2 ≤1.0 ≤1.0
深度处理后,指标反而上升; 出水达不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61
深度处理后,出水达 不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62
以色列公司自1989年起致 力于设计和建造生态湿地。
作为以色列同行业的领先 者,设计和建造了天然生物系 统用来处理城市污水,加油站 污水,军用设施排水,来自乳 品农场、屠宰场、养鱼场的排 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油脂 公司的含有碳氢化合物和脂肪 的残渣。
数据进行设计
约需要4-8平方土地 (纯生态)
经机械强化可减少用地
每立方污水约1.5平方
(需根据具体的水质)
29
需要一定坡度设计
人工湿地植物 交错种植
30
无需维护,植物 无需修剪,枯萎后 只需要补种
31
湿地可建在 建筑物周围 无需修剪维护
32
去除污水中的硝酸盐
从被污染的水源 中去除硝酸盐
33
从被污染的水源 中去除硝酸盐
51
出水末端无太阳光直照, 不会产生水绵等二次污染
人工湿地末端水质
52
植物在污泥上 生长,并将污 染物其分解。
废水中的悬浮物在 第一个池里沉淀, 产生污泥。
无需污泥处理, 降低运营成本
53
COD去除率 平均98.6%
54
BOD去除率 平均99.6%
55
总悬浮物 固体去除率 平均99.8%
56
增添景观美感
13
湿地公园可处理污 水,也可作休闲场所
14
湿地 湿地
湿地
15
16
《人工湿地》课件
德国汉堡人工湿地
处理城市污水,通过湿地植物、微生物等自然净化过程实现污水净 化。
未来展望
01
02
03
04
扩大人工湿地在各个领域的应 用范围,尤其在城市污水处理
和生态修复方面。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究,提高人 工湿地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推动人工湿地与生态旅游、科 普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 现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
建设流程
前期调研
对当地的环境、资源、社会经 济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为人 工湿地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设计阶段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进行人工 湿地的规划和设计,包括湿地 类型、规模、布局、植物选择 等。
施工阶段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包括 土地整理、植物种植、水利设 施建设等。
调试与运行阶段
完成施工后对人工湿地系统进 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并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在湿地中建立垂直 水流,利用水流的动力 和填料床的吸附作用去 除污染物,同时利用植 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实现 净化效果。
适用于土地资源有限、 气候条件较为温和的地 区。
处理效率较高,占地面 积较小。
投资较大,维护成本较 高。
混合型人工湿地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03 适用条件
04 优点
05 缺点
政策法规与标准
法律法规 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和 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确保人工 湿地的建设和运行合法合规。
监管要求 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人工湿地建 设和运行的监管要求,配合相关 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人工湿 地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技术标准 遵循国家和地方关于人工湿地建 设和运行的技术标准,保证人工 湿地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
处理城市污水,通过湿地植物、微生物等自然净化过程实现污水净 化。
未来展望
01
02
03
04
扩大人工湿地在各个领域的应 用范围,尤其在城市污水处理
和生态修复方面。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究,提高人 工湿地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推动人工湿地与生态旅游、科 普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 现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
建设流程
前期调研
对当地的环境、资源、社会经 济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为人 工湿地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设计阶段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进行人工 湿地的规划和设计,包括湿地 类型、规模、布局、植物选择 等。
施工阶段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包括 土地整理、植物种植、水利设 施建设等。
调试与运行阶段
完成施工后对人工湿地系统进 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并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在湿地中建立垂直 水流,利用水流的动力 和填料床的吸附作用去 除污染物,同时利用植 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实现 净化效果。
适用于土地资源有限、 气候条件较为温和的地 区。
处理效率较高,占地面 积较小。
投资较大,维护成本较 高。
混合型人工湿地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03 适用条件
04 优点
05 缺点
政策法规与标准
法律法规 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和 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确保人工 湿地的建设和运行合法合规。
监管要求 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人工湿地建 设和运行的监管要求,配合相关 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人工湿 地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技术标准 遵循国家和地方关于人工湿地建 设和运行的技术标准,保证人工 湿地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
人工湿地解析ppt课件
(2)有机物的去除
➢ 降解主体: 兼性细菌;厌氧细菌;好氧细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3)氮的去除
➢ 去除途径:
植物吸收及其收获而去除 有机基质的吸附和阳离子交换作用 氨的挥发 硝化-反硝化作用
➢ 除磷填料最近研究进展: 矿物填料: 方解石;页岩;赭石;风钢渣等 新问题:出水pH上升;有其它物质溶出 饮用水处理剩余物: --出水pH稳定;无其它物质溶出;符合循环经济的 观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概述 湿地系统的概念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人工湿地的分类
(Ⅰ)自由水面人工湿地
(Ⅱ)潜流型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 垂直流 复合流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Ⅰ)自由水面人工湿地
自由水面人工湿地系统示意图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说明 微生物和植物体内
主要存在形式 唯一可被微生物和利用
➢ 降解主体: 兼性细菌;厌氧细菌;好氧细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3)氮的去除
➢ 去除途径:
植物吸收及其收获而去除 有机基质的吸附和阳离子交换作用 氨的挥发 硝化-反硝化作用
➢ 除磷填料最近研究进展: 矿物填料: 方解石;页岩;赭石;风钢渣等 新问题:出水pH上升;有其它物质溶出 饮用水处理剩余物: --出水pH稳定;无其它物质溶出;符合循环经济的 观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概述 湿地系统的概念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人工湿地的分类
(Ⅰ)自由水面人工湿地
(Ⅱ)潜流型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 垂直流 复合流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Ⅰ)自由水面人工湿地
自由水面人工湿地系统示意图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说明 微生物和植物体内
主要存在形式 唯一可被微生物和利用
(水处理课件)人工湿地
CODMn NH3-N (mg/l) (mg/l)
出水浓度
CODMn NH3-N (mg/l) (mg/l)
去除率
CODMn (%)
NH3-N (%)
工程投资 (万元)
备注
潜流人工湿地 2 660 500 4-24 2.25-6 0.8-9.6 0.68-3 60-80 50-70
2.57
人工湿地—复合流
•Nitrate – Ammonification硝化
•First anoxic process after oxygen is depleted •Reduction of nitrate to molecular nitrogen or ammonia
•Fixation固定
•Converting nitrogen gas to organic nitrogen •Aerobic or Anaerobic by bacteria and blue-green algae •More important in natural wetlands due to already nitrogen rich environment
Nitrogen
•Plant uptake
•Converts inorganic nitrogen to organic nitrogen •Ammonia or nitrate used as energy or cell growth
•Ammonia Adsorption
•Ionized ammonia adsorbed by inorganic sediment
•Volitization – breaks down compounds and expels as gas
《人工湿地》PPT课件
t/a
1.31 24.50 0.11 2.06
8.34 36.86 0.61 2.70
2.29 20.36 0.17 1.51
1.66 102.49 0.14 8.64
1.56 7.78 1.23 6.14
1.84 20.50 0.10 1.11
0.54 0.85 0.09 0.14
0.83 1.15 0.15 0.21
0.7 TN(mg/L)
0.6
0.5
湖库 II 类上限
0.4
0.3
0.2
0.1
TP(mg/L)
洱海潜在的富营养化危机
ppt课件
0.04 0.03 0.02 0.01
9
1、美丽的高原明珠——脆弱的生态系统
30
SD(m)
25
Chl.a(ug /L)
20
藻类(106cell/L)
15
10
5
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抚仙湖水质三十年演变趋势
年份
CODMn (mg/L)
BOD5 (mg/L)
T-P (mg/L)
T-N (mg/L)
1980’s
0.99
1.04
0.012
0.11
1990’s
0.99
0.66
0.012
0.22
2000’s
1.04
1.36
0.007
0.17
I类标准
2
3
0.010
0.15
2005调查*
人工湿地设计PPT课件
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为湿地提供氧气和养分,并吸收水中 的污染物。
微生物
分解有机物,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 质,促进湿地净化功能。
水生动物
包括鱼类、贝类、昆虫等,维持生态 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人类活动
合理的人工湿地设计和管理,能够促 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主要功能与作用
净化水质
调节气候
人工湿地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有 效去除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 属等有毒物质。
湿地具有较大的水面和植被覆盖,能够调 节气温、湿度和降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 应。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供休闲空间
湿地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是众多野生 动植物的生存场所,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 性。
人工湿地可以作为城市公园、景观等公共 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亲近自然 的场所。
06
详细描述
潜流人工湿地的地下水位较高,能够承受较大 的水力负荷,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垂直流人工湿地
总结词
处理效果好
详细描述
垂直流人工湿地通过垂直水流的方向,使污水 在湿地中得到充分净化,处理效果较好。
总结词
占地面积小
详细描述
垂直流人工湿地面积较小,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空间 ,尤其适用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
植物种植技术
种植容器
根据植物种类和生长需求,选择 合适的种植容器,如盆栽、网箱
等。
种植深度
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确定种植深 度,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种植密度
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避免过度密集 或稀疏的现象出现,以确保人工湿 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05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与功能
生态系统构成
湿地植物
微生物
分解有机物,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 质,促进湿地净化功能。
水生动物
包括鱼类、贝类、昆虫等,维持生态 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人类活动
合理的人工湿地设计和管理,能够促 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主要功能与作用
净化水质
调节气候
人工湿地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有 效去除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 属等有毒物质。
湿地具有较大的水面和植被覆盖,能够调 节气温、湿度和降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 应。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供休闲空间
湿地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是众多野生 动植物的生存场所,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 性。
人工湿地可以作为城市公园、景观等公共 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亲近自然 的场所。
06
详细描述
潜流人工湿地的地下水位较高,能够承受较大 的水力负荷,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垂直流人工湿地
总结词
处理效果好
详细描述
垂直流人工湿地通过垂直水流的方向,使污水 在湿地中得到充分净化,处理效果较好。
总结词
占地面积小
详细描述
垂直流人工湿地面积较小,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空间 ,尤其适用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
植物种植技术
种植容器
根据植物种类和生长需求,选择 合适的种植容器,如盆栽、网箱
等。
种植深度
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确定种植深 度,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种植密度
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避免过度密集 或稀疏的现象出现,以确保人工湿 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05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与功能
生态系统构成
湿地植物
人工湿地介绍与设计课件
人工湿地技术介绍
1
湿地的定义
“湿地”一词源 自英文wetland,是包括 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 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 地带,包括或静止或流动、 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 水体的水域,一般指低潮 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 域。——摘自1971年湿地公
约
2
湿地的类型
从人类干扰的角度
自然湿地 人工湿地
从水分含盐量的角度
1
预测量降解比率 173.9 24.7 40.2 68 132.3 66.7 30.6
%
73.0 93.8 90.1 99.9 18.8 17.1 75.7
22.5m2
< 0.73% Org N1
82.4
61.8 2550.0
大型湿地系统的设计
设计流量
表面流湿地k-C*(模型) 460 m3/d
长度 100 m
36
2.4 根据植物对污水的适应能力分析 不同植物对污水的适应能力不同。一般
高浓度污水主要集中在湿地工艺的前端 部分。因此,在人工湿地建设时,前端 工艺部分如强氧化塘、潜流湿地等工艺 一般选择耐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品种。末 端工艺如稳定塘、景观塘等处理段中, 由于污水浓度降低,因此可以更多考虑 植物的景观效果。
由于城镇污水的处理系统一般都靠近城郊, 同时面积较大,故美化景观也是必须考虑的。
31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工湿地的工 艺设计者和建设者考虑得最多的是植物 的独有性和观赏价值等表在因素,没有 考虑到栽种该植物后的植株生长效果、 湿地的运行效果、生长表现以及对生态 的安全性等,导致人工湿地在运行一段 时间后功能骤降或运行费用剧增,最后 导致系统瘫费或闲置。
29
1.4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 枯萎或常绿植物;
1
湿地的定义
“湿地”一词源 自英文wetland,是包括 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 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 地带,包括或静止或流动、 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 水体的水域,一般指低潮 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 域。——摘自1971年湿地公
约
2
湿地的类型
从人类干扰的角度
自然湿地 人工湿地
从水分含盐量的角度
1
预测量降解比率 173.9 24.7 40.2 68 132.3 66.7 30.6
%
73.0 93.8 90.1 99.9 18.8 17.1 75.7
22.5m2
< 0.73% Org N1
82.4
61.8 2550.0
大型湿地系统的设计
设计流量
表面流湿地k-C*(模型) 460 m3/d
长度 100 m
36
2.4 根据植物对污水的适应能力分析 不同植物对污水的适应能力不同。一般
高浓度污水主要集中在湿地工艺的前端 部分。因此,在人工湿地建设时,前端 工艺部分如强氧化塘、潜流湿地等工艺 一般选择耐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品种。末 端工艺如稳定塘、景观塘等处理段中, 由于污水浓度降低,因此可以更多考虑 植物的景观效果。
由于城镇污水的处理系统一般都靠近城郊, 同时面积较大,故美化景观也是必须考虑的。
31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工湿地的工 艺设计者和建设者考虑得最多的是植物 的独有性和观赏价值等表在因素,没有 考虑到栽种该植物后的植株生长效果、 湿地的运行效果、生长表现以及对生态 的安全性等,导致人工湿地在运行一段 时间后功能骤降或运行费用剧增,最后 导致系统瘫费或闲置。
29
1.4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 枯萎或常绿植物;
人工湿地课件
垂直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模拟了天然湿地的结构,是由人工 建造、监督和控制的,它充分利用湿地系统净化污水能力的 特点,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 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 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人工湿地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的类型
人工湿地按废水在湿地床中的不同流动方式, 即结构划分可以分为三类: 1. 潜流湿地(Subsurface Flow Wetland, SSFW) 2. 地表流湿地(Surface Flow Wetland, SFW) 3. 垂直流湿地(VerticalF lowW etland,V FW)。 目前国际上较多研究和应用的是潜流型或潜 流型与其他两种类型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式,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 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 提高处理效果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 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 且卫生条件较好。
• 随着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步 认识到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问题, 生态问题只有用生态学方法解决。
• 用于生态恢复的有许多不同的自然生态处理系统, 有些是以土壤为基础,有些是水生植物处理系统。 这些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慢速处理、快速渗 滤、表面径流、人工湿地等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70 年代,那时的人工湿地处理系 统大多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即保持了天然湿地的原有结 构而以泥沼的形式存在,而且常将湿地系统与氧化塘处理 结合起来以提高氧化塘系统的处理效果;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80 年代以后,人工湿地发展为由 人工建造的、以不同粒径的砾石和豆石为填料基质的、并 种植有一定去污能力的植物处理系统,从此进入了规模性 的应用阶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丹麦、奥地利、 比利时、卢森堡及荷兰等国家都建立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系统,主要用于小城镇的污水处理。90年代以来,国外人工 湿地污水处理得到极快的发展,已应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 员。 • 近十年来,人工湿地在各国发展迅速,不仅成为中小城镇 的重要污水处理措施,而且也成为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 理、农田面源污染水处理的重要技术。我国在“七五”期 间开展人工湿地的研究,分别在北京昌平、深圳白泥坑、 天津等地建成不同处理规模的人工湿地处理工程,现在己 发展到实际应用阶段。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课件
农村污水处理
总结词
人工湿地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具有投资少、运行维护简单等优势,有助于改善农村环境 卫生。
详细描述
针对农村地区缺乏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问题,人工湿地技术为农村提供了有效的污水处理 解决方案。通过建设小型人工湿地,将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 。
案例
江苏省某农村地区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实现了污水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改善 了当地生态环境。
酸碱中和
湿地中的植物和微生物对水质的酸碱度进行调节 。
吸附
湿地中的土壤和植物根系对重金属和其他溶解性 物质进行吸附。
生物作用
吸收
湿地中的植物通过根部吸 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从而 吸收污染物。
转化
湿地中的微生物将有机污 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 的物质。
降解
湿地中的微生物和植物对 有机物进行降解,将其分 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制和自动调节。台相关政策,为人工湿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政策支持 。
加大资金投入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人工湿地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项目。
税收优惠与贷款扶持
对采用人工湿地技术的企业和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和贷款扶持,降 低其投资成本。
社会认知与推广普及
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科普讲座等 形式,提高公众对人工湿地处理 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高的净化效果。
04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应用案例
CHAPTER
城市污水处理
总结词
案例
人工湿地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有效解决了城市水污染 问题。
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采用人工湿地技 术处理城市污水,经过湿地净化后的 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有效保护了 周边水体和生态环境。
人工湿地设计ppt课件
功能
人工湿地是利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的物理、 化学、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技术。
物理作用 过滤和沉淀 除去含有C、N、P 的有机及无机颗粒 物和悬浮固体
微生物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 吸收降解
化学作用 吸附和絮凝 可溶性的有机化合物 阴离子( PO43- )和阳离子 (重金属阳离子)
挥发作用
典型工艺
处理池宜并联,种植芦苇、茳芏、席草、大米草等水生植 物,采用碎石作基质。原水先流经一、二级碎石床,对有 机物进行降解,再进入第三级兼性塘,最后经过第四级碎 石床变成洁净的水排出。
人工湿地的配套设施
人工湿地系统有两种: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潜流系统可分为平流
湿地和垂直流湿地。 表流湿地
表流湿地通常是衬有不透水材料层的浅蓄水 池,填有土壤或砂砾基质,栽种露出水面的植物。 设计成水淹型,所以水位在基质表面之上,废水 在基质上面流动,通过稠密的植物,模拟天然湿 地的水流。它的建造费用较低。
潜流湿地的基质厚度约60 cm左右。
人工湿地的构造与工程参数是人工湿地工艺设计的核心, 包括水力学特性、湿地床构型和配套设施的构筑三方面。水力 学特性包括水力停留时间、水力负荷;湿地床构型设计包括水 力坡度、湿地床的长宽比和水位控制;配套设施的构筑包括进 出水装置、隔板装置和防渗设施。
设计中实际水力停留时间采用理论值的4O~80% 。 水力坡度:表面流人工湿地采用0.5% 或更小,潜流人工湿地采 用0.5~2%。
矿渣、粉煤灰对磷去除效果好。基质中游离氧化铁、氧 化铝和胶体氧化铁、氧化铝含量越高,其固定形成的磷酸铁 盐和磷酸铝盐数量越多,基质净化磷素的能力越强。
煤灰渣基质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较好。COD和BOD 的 去除率分别达71~88%和80~89%。设计时应根据污水所含 污染物配置合适的基质。
人工湿地ppt课件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的作用有:将景观水中的部分污染物作为自身生长的 养料而被吸收;能够将某些有毒物质的重金属富集、转化、分解成无毒物质;根系生长有利于景观水均匀地分布 在湿地植物床过水断面上,向根区输送氧气创造有利于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良好根区环境;增加或稳定土壤 的透水性。
近年来由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等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造成湿地面积缩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
人工湿地概述
完整版课件
1
01、人工湿地简介
02、人工湿地的构造
通过植物的收割而从废水和湿地系统中去除。
• 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氨氮的硝化过程: N4 H N2 O N3 O
• 在远离根区的部位,由于缺氧环境而进行反硝化过程,从而使氮以气体的形式而除去: N 3 O N 2 O N O N 2 O N 2
湿地底部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降解及底部较低的NO 的浓度,及充足的有机物做碳源,这些都为反硝化过 程的进行创造了条件。
03、人工湿地的去除机理
04、人工湿地系统的工艺流程
目
05、影响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06、目前湿地设计建造中存在的问题
录
07、国内人工湿地应用实例
08、人工湿地的工程选址及总体布置
09、未来展望及挑战
完整版课件
2
1、人工湿地简介
概念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 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 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 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等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造成湿地面积缩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
人工湿地概述
完整版课件
1
01、人工湿地简介
02、人工湿地的构造
通过植物的收割而从废水和湿地系统中去除。
• 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氨氮的硝化过程: N4 H N2 O N3 O
• 在远离根区的部位,由于缺氧环境而进行反硝化过程,从而使氮以气体的形式而除去: N 3 O N 2 O N O N 2 O N 2
湿地底部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降解及底部较低的NO 的浓度,及充足的有机物做碳源,这些都为反硝化过 程的进行创造了条件。
03、人工湿地的去除机理
04、人工湿地系统的工艺流程
目
05、影响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06、目前湿地设计建造中存在的问题
录
07、国内人工湿地应用实例
08、人工湿地的工程选址及总体布置
09、未来展望及挑战
完整版课件
2
1、人工湿地简介
概念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 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 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 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70 年代,那时的人工湿地处理系
统大多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即保持了天然湿地的原有结 构而以泥沼的形式存在,而且常将湿地系统与氧化塘处理 结合起来以提高氧化塘系统的处理效果;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80 年代以后,人工湿地发展为由 人工建造的、以不同粒径的砾石和豆石为填料基质的、并 种植有一定去污能力的植物处理系统,从此进入了规模性 的应用阶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丹麦、奥地利、 比利时、卢森堡及荷兰等国家都建立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系统,主要用于小城镇的污水处理。90年代以来,国外人工 湿地污水处理得到极快的发展,已应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 员。 • 近十年来,人工湿地在各国发展迅速,不仅成为中小城镇 的重要污水处理措施,而且也成为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 理、农田面源污染水处理的重要技术。我国在“七五”期 间开展人工湿地的研究,分别在北京昌平、深圳白泥坑、 天津等地建成不同处理规模的人工湿地处理工程,现在己 发展到实际应用阶段。
目前对人工湿地定义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 人工湿地是为了人类的利用和利益,通过模拟自然湿 地,人为设计、建造及监督控制的,由基质、植物、微生 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利用生态系统中基质一水生植 物一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 对污水的高度净化。
人工湿地的优、缺点
优点
➢ 建造费用相对低廉,建设投资少; ➢ 很低的能源消耗,运行和维护成本低、简便; ➢ 工艺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操作; ➢ 对N和P去除效果很好 ➢ 能有效的和景观相结合,用生态技术处理污水 在
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依附表面,同时也为水 生植物提供了载体和营养物质,是湿地化学反应 的主要界面之一。
当污水流经人工湿地时,基质通过一些物理 的和化学的途径(如吸收、吸附、过滤、离子交换、 络合反应等)来净化除去污水中的N、P等营养物 质。
• 2.水生植物
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强的营养物 质吸附富集功能,而且还能与其周围环境的各种 原生动物、微生物形成各种小环境,如将氧气传 送至植物根区,为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 的生化环境,形成特殊的根际微生态环境,这一 微生态小环境具有典型的活性生物膜的功能,具 备很强的净化废水的能力,对多种污染物有很强 的吸收、分解、富集能力.
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植物性营养物质(氮、磷) 的去除,是水污染处理中的难点。水体中的氮磷来源很多, 其中有外源性负荷和内源性负荷。外源性的氮磷有面源 污染和点源污染: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点源污染主 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内源性负荷有沉积物中氮 和磷的释放、水生动植物新陈代谢分解等。
• 随着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步 认识到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问题, 生态问题只有用生态学方法解决。
防治污染 的同时建造了一片绿洲; ➢ 本身就具有景观效应,易于被大众所接受。
缺点
占地较大(相对传统活性污泥法) 。
人工湿地的应用发展史
• 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可追溯到1903年,建在英国约克 郡Earby的这个被认作世界上第一处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 湿地,连续运行直到1992年。
• 而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在世界各地受到重视并被运用, 则是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学者Kickuth提出“根区 法”(The RootZone Method)理论之后开始的。此方法类 似于现在的芦苇床,正是由于“根区法”的出现,才推动了 70年代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3. 湿地生态具有多种功能,它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厚 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 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 资源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 物基因库和人类摇篮。
•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的定义:
美国著名的湿地研究、设计与管理专家Hammer等人 将人工湿地定义为: 一个为了人类的利用和利益, 通过模 拟自然湿地, 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与沉水 植物、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
• 3.微生物 植物根区微生物是湿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生力军,
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活动是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的主要机制。 水生植物通过通气组织的运输,将氧气输送到根区,从而 形成根表及附近区域的氧化状态。在这一区域废水中的大 部分有机物质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机氮 化物等则被硝化细菌硝化。而在湿地中的还原状态区域, 则是有机物被厌氧细菌分解发酵。而金属元素,植物根区 好氧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硝化作用,可以加强湿地对重金 属的吸附和富集作用。
人工湿地
2Hale Waihona Puke 08年3月一.人工湿地的概况
1. 湿地 (Wetland):是水域和陆地相交错而成的一类独特 的生态系统类型,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 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2.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按照 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 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共拥有湿地面积6594万公顷(不 包括江河、池塘等),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
• 4.无脊椎或脊椎动物:如鱼类、贝类和鸟类等。
• 用于生态恢复的有许多不同的自然生态处理系统, 有些是以土壤为基础,有些是水生植物处理系统。 这些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慢速处理、快速渗 滤、表面径流、人工湿地等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人工湿地的机理
绝大多数自然或人工湿地由五部分组成:
• 1.具有透水性的基质 如沙砾、沙土、土壤、石块等,这些基质为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概况
• 水体污染物来源
水体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分为:无机无 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
无机无毒物主要是指排入水体中的酸、碱及一 般无机盐和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在所有水污染类型中, 尤以富营养化污染是目前比较普遍也比较严重的一类。 这在靠近大中城市的湖泊水体中更为明显,如昆明滇池, 杭州西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统大多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即保持了天然湿地的原有结 构而以泥沼的形式存在,而且常将湿地系统与氧化塘处理 结合起来以提高氧化塘系统的处理效果;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80 年代以后,人工湿地发展为由 人工建造的、以不同粒径的砾石和豆石为填料基质的、并 种植有一定去污能力的植物处理系统,从此进入了规模性 的应用阶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丹麦、奥地利、 比利时、卢森堡及荷兰等国家都建立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系统,主要用于小城镇的污水处理。90年代以来,国外人工 湿地污水处理得到极快的发展,已应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 员。 • 近十年来,人工湿地在各国发展迅速,不仅成为中小城镇 的重要污水处理措施,而且也成为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 理、农田面源污染水处理的重要技术。我国在“七五”期 间开展人工湿地的研究,分别在北京昌平、深圳白泥坑、 天津等地建成不同处理规模的人工湿地处理工程,现在己 发展到实际应用阶段。
目前对人工湿地定义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 人工湿地是为了人类的利用和利益,通过模拟自然湿 地,人为设计、建造及监督控制的,由基质、植物、微生 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利用生态系统中基质一水生植 物一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 对污水的高度净化。
人工湿地的优、缺点
优点
➢ 建造费用相对低廉,建设投资少; ➢ 很低的能源消耗,运行和维护成本低、简便; ➢ 工艺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操作; ➢ 对N和P去除效果很好 ➢ 能有效的和景观相结合,用生态技术处理污水 在
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依附表面,同时也为水 生植物提供了载体和营养物质,是湿地化学反应 的主要界面之一。
当污水流经人工湿地时,基质通过一些物理 的和化学的途径(如吸收、吸附、过滤、离子交换、 络合反应等)来净化除去污水中的N、P等营养物 质。
• 2.水生植物
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强的营养物 质吸附富集功能,而且还能与其周围环境的各种 原生动物、微生物形成各种小环境,如将氧气传 送至植物根区,为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 的生化环境,形成特殊的根际微生态环境,这一 微生态小环境具有典型的活性生物膜的功能,具 备很强的净化废水的能力,对多种污染物有很强 的吸收、分解、富集能力.
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植物性营养物质(氮、磷) 的去除,是水污染处理中的难点。水体中的氮磷来源很多, 其中有外源性负荷和内源性负荷。外源性的氮磷有面源 污染和点源污染: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点源污染主 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内源性负荷有沉积物中氮 和磷的释放、水生动植物新陈代谢分解等。
• 随着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步 认识到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问题, 生态问题只有用生态学方法解决。
防治污染 的同时建造了一片绿洲; ➢ 本身就具有景观效应,易于被大众所接受。
缺点
占地较大(相对传统活性污泥法) 。
人工湿地的应用发展史
• 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可追溯到1903年,建在英国约克 郡Earby的这个被认作世界上第一处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 湿地,连续运行直到1992年。
• 而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在世界各地受到重视并被运用, 则是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学者Kickuth提出“根区 法”(The RootZone Method)理论之后开始的。此方法类 似于现在的芦苇床,正是由于“根区法”的出现,才推动了 70年代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3. 湿地生态具有多种功能,它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厚 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 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 资源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 物基因库和人类摇篮。
•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的定义:
美国著名的湿地研究、设计与管理专家Hammer等人 将人工湿地定义为: 一个为了人类的利用和利益, 通过模 拟自然湿地, 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与沉水 植物、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
• 3.微生物 植物根区微生物是湿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生力军,
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活动是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的主要机制。 水生植物通过通气组织的运输,将氧气输送到根区,从而 形成根表及附近区域的氧化状态。在这一区域废水中的大 部分有机物质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机氮 化物等则被硝化细菌硝化。而在湿地中的还原状态区域, 则是有机物被厌氧细菌分解发酵。而金属元素,植物根区 好氧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硝化作用,可以加强湿地对重金 属的吸附和富集作用。
人工湿地
2Hale Waihona Puke 08年3月一.人工湿地的概况
1. 湿地 (Wetland):是水域和陆地相交错而成的一类独特 的生态系统类型,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 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2.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按照 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 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共拥有湿地面积6594万公顷(不 包括江河、池塘等),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
• 4.无脊椎或脊椎动物:如鱼类、贝类和鸟类等。
• 用于生态恢复的有许多不同的自然生态处理系统, 有些是以土壤为基础,有些是水生植物处理系统。 这些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慢速处理、快速渗 滤、表面径流、人工湿地等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人工湿地的机理
绝大多数自然或人工湿地由五部分组成:
• 1.具有透水性的基质 如沙砾、沙土、土壤、石块等,这些基质为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概况
• 水体污染物来源
水体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分为:无机无 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
无机无毒物主要是指排入水体中的酸、碱及一 般无机盐和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在所有水污染类型中, 尤以富营养化污染是目前比较普遍也比较严重的一类。 这在靠近大中城市的湖泊水体中更为明显,如昆明滇池, 杭州西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