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050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概述我校承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是经黑龙江省电化教育馆审定同意立项的黑龙江省“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IXT153,负责人:王久全),为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的重点课题,课题研究时间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研究周期为三年。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创新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
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整合”是学科教学的一场深入改革。
这场改革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方式与方法,解决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很难、甚至无法提出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达到更高、更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推进教育教学深层次改革的目标。
“整合”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整合" 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通过"整合"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摘要:本开题报告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及整合方式。
通过研究现有的教育环境和技术趋势,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
然而,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习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报告将讨论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案例,探讨整合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有效的整合策略。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领域也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还改变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该被单独看待,而是应与各学科课程相结合,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案例1. 语言学科信息技术可以为语言学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词典、语法和翻译工具。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讨论平台与海外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在写作方面,学生可以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和在线评估工具进行作文的撰写和评估。
2. 数学学科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学科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如数学模拟软件和在线数学游戏。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工具进行数学问题的实践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可视化数学概念和数据分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科学学科信息技术在科学学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学生可以使用模拟软件进行科学实验的虚拟模拟,提前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和在线数据库,获取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促进科学思维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掌握。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势与挑战1. 整合优势(1)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培养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和表达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拓展学科边界: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科课程与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进行连接,促进学科维度的拓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一、引言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日益普遍。
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手段,同时也对学科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效地融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意义1.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尤其是在理化生等理论较为抽象的科目中,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模拟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知识的传递效率。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让学习更加自主、多元化。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科课程注入新的元素和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施策略1.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学校要充分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建设数字校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通过建设数字化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方式,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科教学的有力支撑。
2.制定教学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
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等,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互动式教学。
可以通过建设教学网站、网络课堂等方式,拓展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4.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参与学科教学中,也应该主动运用信息技术。
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科技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新性探究和实践,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调查报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人之空间。
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认知途径,创设了优越的环境和开放性的创造空间。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更是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
因此,过去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传统教学渐渐被人们淡化,甚至被否定。
事实上,传统教学仍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同样具有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
只有把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进行互补,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更新,才能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
因此,调查现状,了解我校教师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是研究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前提和基础。
一、调查目的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我校教师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运用和看法,分析现状,总结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没有实现优势互补的原因,探索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优势互补的策略和途径。
二、调查对象及方式对象:教师、学生方式:问卷调查一、调查内容此次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劣势的认识、平时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及其目的的原因和效果、对常用教学媒体的优势劣势的认识、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情况。
教师收集处理应用资料的途径方法手段、教师的教学理念及信息技术手段掌握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本次调查采用的问卷是“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现状教师调查问卷”,题型以单选和多选为主。
二、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问卷共下发教师卷60张,学生卷120(供教师参考)通过汇总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教师们对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与劣势有所认识,并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也具有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研究报告一、立题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的完成,为信息环境下的教育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和提高人的信息素质和能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陈至立部长在报告中强调:“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这样的整合,必将会引起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以及具体的教学策略等向信息化方向迅速演变和发展;也必将加速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有效促进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和“学生发展为本”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同时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现代信息技术如何推动教育改革,如何加快教育现代化是现代教育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过程中,试点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技术模式、教学与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教育信息化方面都进行了开拓与创新。
为了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教育部调整和改革了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标准基本思想如下:课程有助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管理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成果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成果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数字不再是只与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将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力。
以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工具这一观点已基本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校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电教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九五”课题中,申报的课题《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益的研究》,于2002年12月,经江苏省电化教育馆评审验收结题。
“十五”期间,申报的《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被江苏省教育学会同意列入教育学会系统江苏省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并于2005年按预期通过结题。
以上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课题的界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基于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认识,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并不在于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一节课中用了多长时间的技术,而在于是否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使用,使学生完成某些用其它方法难以做到的事,在高水平完成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取信息技术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三、研究目标(1)建立高质量的信息化资源库;(2)培养高水平现代化教师队伍;(3)探索高效率信息化课堂教学。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本校的信息技术设施不断完善的发展轨迹及相对应的各个学科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合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引进国内外信息教育的先进思想和兄弟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成功经验,融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
五、研究成果1. 推进了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五年来,学校重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尤其加大推进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
我校的信息化资源库主要是学校的网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202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CATALOGUE 目录•开题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研究预期成果与实际应用价值•研究的可行性与风险分析•已具备的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基础和条件01开题报告的目的和意义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23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和研究,为学科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案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本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
有助于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科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有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背景与现状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存在一些问题,如整合不紧密、不深入、不规范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课题组教师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0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逐步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美国教育部于2000年提出“21世纪技能计划”,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欧洲国家以“e-Learning”项目为引领,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21世纪初,我国开始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并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与启示我国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等问题。
20180050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doc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根据《中央2017 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电馆〔2017〕82 号)和《四川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川教馆〔2011〕10 号)要求,基于以下几点认识,课题组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进行深入研究。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是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其次是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最后是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新课程改革推向纵深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生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信息技术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高科技污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一、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
教育部也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的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报告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科教学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意义1.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丰富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丰富学科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1.教学资源的数字化。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教学工具的应用。
老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教学软件等工具进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线教学与学习。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科知识,方便教学和学习的互动和交流。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挑战1.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足。
一些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导致无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2.教学资源的不足。
一些学校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和设备,限制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3.教学过程的管理困难。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导致教学管理的混乱和紊乱,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1.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
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学资源和设备的投入,为学科教学融合提供更好的条件。
3.建立教学管理体系。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规范信息技术的应用,保证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展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可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3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3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第1篇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人类已经步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极大的加速了现代信息技术化进程,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强有力地冲击着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所以,要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革新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把现代先进科技作为一种认识工具,使学生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探究问题、更新知识和追踪科技前沿的研究成果,无论从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我国处于初期阶段,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提出了新的理念,新课标下实时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有效地促进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
只有在新课标下的课程整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主要仍然体现在CAI(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其他领域涉及较少,另一种整合,则侧重于信息技术内部各部分之间整合,存在局限性。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过程中存在如形式主义盲目整合等倾向,没有把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过程系统化。
同时没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适时地选取,使整合进入一片死海;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流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
三.研究途径: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在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全面系统化的整合方案和理论指导,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
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主持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现状和研究价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形式,它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并遵循学科教学规律进行多学科的教学改革,同时要避免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缺陷,使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
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中,遇到突出的问题是传统教育技术原始化与现代教育技术智能化的融合不紧,传统教学封闭环节与现代教学开放环节整合不细,传统教学评价和现代教学评价结合不够,传统教学规范与现代教学特色调和不当。
如果不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将会因人为的因素被淹没在“没有发展前途”的感叹中。
因而,我们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的有效性研究”十分必要,它对于优化教学模式,提炼优质资源,有效改进教学方式,保障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促进我校跨越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要解决的问题1、学校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切入口,提炼传统教育的精华,深化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各子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常规教学活动为载体,以考绩制度作保障,推动教师积极反思,指导教师开展教育随笔撰写与案例研究,提高教师的论文、案例写作水平和教科研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科研兴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积极开展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形式符合新课程标准需要的评价方案。
2、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使教师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并将其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教师的整合理念、资源共享理念、创新理念、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理念、发展观理念、人本理念等,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特征逐渐明显,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领域的开设和推广使用后,它一方面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使得计算机的使用面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它也带来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变化,从计算机学科最初的开设与研究,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铺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让我们感受较为强烈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带来了学科教学新的空间和气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即便是乡镇或在边远地区,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因此,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操作,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先期探索。
当然,这种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或者在部分地区还是零散的、粗浅的、散兵式的,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无系统的经验。
如何把握整合规律,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功能又凸现学科教学应有的功能,这样的话题既具有前瞻性,更具有现实性。
因此,选择该项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目前的研究成果,给学科教学带来深刻影响和深度变革,更可以寻求到未来教育的发展路径,为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新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与热点,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整合教学的研究。
但是,冷静的思考一下整合教学的开展情况,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1、在学科教学中,属于研究性的教学活动较多,常规教学偏少;过于注重整合的形式,缺乏对教与学的理论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研究不够系统,导致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不够充分,教与学的关键困难解决不够理想;2、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数集中在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信息,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多停留在文字信息层面上,缺乏问题解决的信息化交流途径;缺乏有效的学习、引导、监控、评价、反馈支撑体系;缺乏行之有效的资源共享体系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立项模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问题的提出(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从新的和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技术’是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构思、实施和评估的系统方式,既包括技术的资源,又包括人的资源以及人机之间的交互关系,并以此来实现更有效的教育。
”从功能结构上看,教育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特殊分支,主要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五大分支,妈教育模式、教育传播技术、教育资源利用技术、教育研究技术和教育评估监控技术。
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以后,主要使这五大分支中的前三项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1、对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
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
为了改变这种善,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一致认为:发展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
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2、对教育传播技术的影响教育传播是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它既包括远距离大范围的声像图文信息传播技术,也包括面对面的课堂形体、语言传播技术;既包括以教学演示、实验、信息传播为目的的工具技术,也包括教学方法、工艺、过程、技巧等智能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深入。
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以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题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环节。
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形式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不断涌现,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原则和方法;3、开发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整合策略和案例;4、通过实践验证整合策略的有效性,并不断完善。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对现有的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案例分析:选择典型案例,对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实践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3、实证研究:将整合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通过对比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整合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五、研究计划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了解现有研究现状和实际应用情况;2、第二阶段(4-6个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提出整合策略和方法,并进行初步验证和修正;3、第三阶段(7-9个月):将整合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进行实证研究,评估整合策略的有效性;4、第四阶段(10-12个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确 定样本量和数据来源(预计用 时2周)
2021年12月
完成实验和调查,编写详细报 告和论文初稿(预计用时4周 )
2021年9月
完成文献综述,确定研究问题 和假设(预计用时1周)
2021年11月
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编写初 步分析报告(预计用时3周)
2022年1月
05
研究进度与时间安排
研究进度
2021年9月
完成文献综述,确定研究问题和假设
2022年1月
进行论文修改和完善,准备投稿
2021年10月
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确定样本量和 数据来源
2021年12月
完成实验和调查,编写详细报告和论文初 稿
2021年11月
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编写初步分析报告
时间安排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由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可能会存在一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 学时遇到困难的情况。
部分教师可能更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 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存在抵触心理 。
技术故障风险
教学内容与技术的融合 不当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可靠性,可能会出现教学 设备故障或网络问题,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
如果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恰当,可 能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起到反作用。
应对策略
提升教师的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
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 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使他们 能够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 学。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 念
引导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的整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 效果的重要性,从而转变他们的 教学观念。
技术路线
0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逐渐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篇报告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效融合,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和措施,以期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意义1.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特点,实现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教师角色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的转变1.教师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应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和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2.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3.教师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师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展现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中的作用1.主动参与学习学生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信息素养学生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学习和信息检索,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挥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具体策略与措施1.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媒体教学材料,结合学科内容制作在线教学资源和教学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作业布置和交流互动,实现学生在线学习和教师在线辅导,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白集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有1-4个年级,现有任课教师27人,学生522人,共有10个教学班,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设备,电脑和投影仪一应俱全,每位教师都配备了一台电脑,拥有现代的教育技术装备,为了使我校的这些设施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教学服务,我们决定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这一课题研究。
课题小组有12名成员,,全部深入到教学一线工作,具有极好的研究环境。
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农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抢占这一“制高点”,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我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作为这次研究的课题。
1、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各种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文献资料、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
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核心特征。
2、信息化教育资源包括的内容从知识管理角度看,教育资源的建设应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资源就是一些静态的、客观存在的信息资源,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规定,信息化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媒体素材:这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这些素材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也可以以散件形式建库,由教师或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组合。
20180050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
20180050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根据《中央2017 年度课题申报⼯作的通知》(教电馆〔2017〕82 号)和《四川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川教馆〔2011〕10 号)要求,基于以下⼏点认识,课题组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进⾏深⼊研究。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了巨⼤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撑。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先是⽹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阔的平台,极⼤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其次是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的辅助;最后是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的终⾝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标。
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本⽴意的教学⽬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的⼈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提⾼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量。
(⼆)新课程改⾰推向纵深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学教育领域正在进⾏以“课程改⾰”为中⼼的教育改⾰,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的成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平和实际⼯作能⼒。
如何⽤现代化的教学⼿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限度地提⾼?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前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已经得到了⼴泛的应⽤,但是应⽤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使⽤⽐较恰当,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提⾼了课堂教学效率;⽽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信息技术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科技污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面对数字化生存环境,学校如何进行学与教,关系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关系到能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接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策略和方法,最终实现把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和学科教学的目的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教育部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这是对“课程整合”内容与目标的准确概括。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探索出不同学科的整合由哪些不同的和共同的规律?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学校和教师。
这些问题不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很难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在他们的“整合”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这些都为我们的探索实践提供了可利用的有利条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融合到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中,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把计算机技术作为操纵教学过程、辅助教学的常用工具。
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来说,被整合的个体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等。
这些个体在统一目标之下,经过精心的设计、培育和转化到和谐、互动的状态。
这种状态呈现在学生学习行为上,将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呈现在教师教学行为上,就是教学方式的革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根据《中央2017 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电馆〔2017〕82 号)和《四川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川教馆〔2011〕10 号)要求,基于以下几点认识,课题组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进行深入研究。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是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其次是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最后是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新课程改革推向纵深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信息技术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高科技污染”。
如何使整合达到最佳状态,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课题组想从“课堂教学”这个点上做一些探索和研究,通过行动和反思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为新课改进绵薄之力,发挥我校作为现代化示范高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历史学科高效教学的需求本课题研究针对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学科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优化课堂结构,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它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有的广阔的学习活动环境,又可以为学生提供供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有效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地演示工具,课堂上眼花缭乱,使信息技术变成教学过程中的“高科技污染”,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和谐相处、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圆满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课题组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能够帮助我校从一所热门学校向品牌化学校发展。
二、课题界定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课题组课题里主要指计算机技术。
有效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相互渗透,协调一致,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从而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它强调各自特征和继承性,在整合中并不丧失各自的特征。
整合是一种和谐,被整合对象要彼此适应这种和谐。
三、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状况我国关于课程整合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受国外课程整合理论研究和香港、台湾地区课程整合大改革的影响,相关研究也呈现出增多的趋势。
现整理如: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成为教育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
2000年10月,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被正式提出来。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得以政策扶持并广泛开展起来。
这一领域主要的学术人物有:何克抗、李克东、祝智庭、黄荣怀、谢幼如、李艺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硕博研究生和教学一线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研究成果颇丰。
笔者以“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关键字,时间限定在2000——2017年,在中国知网所检索到的期刊论文1700余篇、硕博论文300余篇。
(二)国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国外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有效整合鲜有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国面向21世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使用技术帮助所有学生理解数学,并为科技化的社会中应用数学作好准备”。
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中关于数字化学习的完整内涵是: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创新人才的目的。
英国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供适当机会来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
自90年代中期以来,加拿大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不断增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国外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有效整合的开展,有利于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增长。
然而,纵观国内外关于课程整合的研究,不难发现,国外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研究较之国内的研究,开展时间较早,研究内容较丰富,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
课题组着力以历史学科教学为突破口,研究信息环境下的自主式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过程一方面对新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而每个个体都是以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建构意义的,因此每个个体可以对同一知识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根据他们的方式理解知识的一部分或某些方面。
为了使学生建构知识的完整意义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构主义采用以下的教学原则:(1)采用情境教学;(2)协作学习(支架式教学);(3)随机通达教学(4)自上而下的教学。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而信息技术环境下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加自由与多样,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师传授,他们可以更加主动!五、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说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手段支持下的课堂更具有优势与活力;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更有利于教师的情感与智慧的激发;3、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突显开放性与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六、课题研究的变量1、自变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2、因变量:教师的教学方法、整合水平3、干扰变量:社会环境、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及态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等因素,会对本课题产生一定的干扰。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会尽可能避开突出的个体情况而研究老师的整体发展情况七、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我校所有老师八、学科范围以中学历史学科为重点研究学科。
九、研究目标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学的素质。
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新颖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堂上培养思维,达到全面地发展,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教师整合的意识和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发展自我,成长为新一代科研型的教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究信息技术和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走出师生减负增效的新路十、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目前历史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2、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备课方式的探索和研究;3、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呈现的基本特点;4、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法。
十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调查法(1)调查目前我校教师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现状;(2)调查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与教学效果,搜集资料,了解情况。
2、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类型的研究对象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实例个案研究。
3、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
4、文献法对国内外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和提炼,以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整合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十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运用调查研究,相关文献研究,得出具有推广价值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从课前备课、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等方面入手,改革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解决好主体和客体、手段和目的、预设和生成等之间的矛盾,力争使整合达到最佳结合点,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18年2月—2018年6月2018年4月:成立《信息技术与历史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组;开始对我校如何进行此课题的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研究方案。
运用调查研究法,调查我校在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撰写《高中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现状的调查及分析》2018年5月到6月:制定课题研究的活动计划,课题组开会学习讨论国内外有关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2018年7月—20019年7月课题组组织课题阶段实施,重点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课题组成员每人准备一节公开课,在有效整合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并从中选出部分向全市展示,撰写《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相关问题综述》;摄制优秀实验课例录像;收集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等。
第三阶段:2019年8月—2020年4月课题组中期评估:分析第一阶段的材料与数据,写出中期实验报告与研究论文;进行中期评估、交流、研讨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