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疾病监测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
第一节 概 述
一、流行病学定义
1、Stallybrass(1931年) “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的科学——它们的 主要原因、传播蔓延以及预防的学科” 2、前苏联 (1936年) “流行病学是关于流行的科学,它研究流行 发生的原因、规律及扑灭的条件,并研究 与流行作斗争的措施。”
49
3、MacMahon(1970年):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类疾病的分布及决定疾病频率 的决定因子的科学” 。 4、苏德隆(1964年) “流行病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疾病的分 布、生态学及防治对策” 5、Last(1983年) “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 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 促进健康的问题”
检查检验
医院传 染病数
医 院 疫 情 管 理 员 工 作
医
据库
站
师
国 家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信 息 系 统
信息时代,传染病监测发 展历程,给我们带来了新 的启示。互联网时代,紧 跟潮流已经是落后!
二、对传染病病人的措施
早发现、早诊断 早报告(传染病报告) 早隔离、早治疗
三、其他措施
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2016年版)
疫苗种类
名称
缩写
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灭活疫苗
HepB BCG IPV
接种年(月)龄
出生时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8月 9月
18 月
2岁 3岁 4岁 5岁 6岁
1
2
3
1
1
脊灰减毒活疫苗
OPV
12
3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风疫苗 麻腮风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 报告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当在24小时内实现 网络直报。
(三)、流程变革示意图
1、敏感性 2、及时性 3、简便性 4、灵活性 5、可接受性
医院疫情报告流程图
门
诊
填
患 者
医 师
电 子
诊 断
病法
历定
系传
住 院
统
染 病
报 自传 动染 弹病 出报 卡告 片卡
继续完成一 次临床诊疗 流程
3、临床医师如何做好慢性病防控。
请提醒我,别忘了拔卡!Thank you
赠送课件: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流行病学的概念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流行病学的用途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流行病学研究中伦理学问题
47
▪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人类与 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既古老 又年青的学科,它的思想萌发于2000多 年前,但学科的形成不过百余年。正是 过去的一个世纪,流行病学在防治疾病 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十~十二章 疾病监测 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徐 卫
主要内容
疾病监测概述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慢性病的防制策略
第一部分 疾病监测概述
H7N9疫情的发现
一、疾病监测的定义
疾病监测(surveillance of disease) 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 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 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 价其效果。
计划免疫的内容
国家“五苗防七病”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 疹疫苗、乙肝疫苗(1992)
浙江省儿童免疫规划已包括卡介苗、脊灰糖丸疫苗、百 白破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肝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甲肝疫苗等8种疫苗,分别可以预防 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乙型脑炎、A群流脑、乙型肝炎、麻疹、腮腺炎、风疹、 甲肝等12种传染病。
丙类:流行性感冒(含甲型H1N1流感)、 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 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 性腹泻病。(10)
其他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种类
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
泄物、分泌物及其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终末消毒 指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疫源地后,
对疫源地所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
第三部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 的预防和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具有长期性、不可治愈性的临床特 征,主要是指: ①心脑血管疾病常见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②代谢性疾病常见有糖尿病,痛风等; ③恶性肿瘤,如主要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 ④其他慢性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五、常见监测系统
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法定传染病报告 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流感监测 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医院感染等 以高危人群为对象的哨点监测:艾滋病
六、监测系统的评价指标
敏感性 及时性 代表性 阳性预测值 简便性 灵活性 可接受性
七、常见监测系统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2004年 死因监测系统:2004年 伤害监测系统:2006年 慢性病监测系统 症状监测系统:流感样病例监测、不明原
因肺炎监测、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和感染 性腹泻监测
第二部分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1945~2006)
“我们正处于一场 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 的边缘,没有哪个国 家可以免受其害,也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高 枕无忧”。
——前WHO总干事李钟郁
一、传染病的预防
经常性预防措施:改善卫生条件、健 康教育、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疫苗效果评价指标
抗体阳转率 疫苗保护率 疫苗效果指数
法治的力量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2016 年修订)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
(2018)
三、传染病报告
法定病种 报告时限 报告流程 临床医师如何报告
预防接种(vaccination):人工免疫
预防接种的种类
1) 人工自动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 类毒素、多联多价疫苗
2) 人工被动免疫: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 3) 被动自动免疫:少数传染病可应用
二、计划免疫(planning immunity)
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对人群免疫 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 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一)法定报告的病种(37?)
甲类:鼠疫、霍乱。(2)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 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5)
只要更好地控制行为危险因素--缺少体育锻炼、不 合理饮食、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就能够预防40% -70%的过早死亡,1/3的急性残疾和2/3的慢性残疾。
1992年世界卫生大会《维多利亚宣言》个人生活方式 的调整关键是落实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管住嘴、迈开腿、心态美)
第二级预防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 措施。 普查:早期、全面发现疾病 筛检:早期发现疾病的主要方法
第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是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 采取的措施。 对症治疗 康复治疗:功能、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
思考题:
1、疾病监测、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的定义 2、临床医师如何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54
研究因素(暴露)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人们把一切研 究感兴趣的、可能与研究疾病有关 的因素。
55
措施
▪ 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源自文库提供决策 依据。
三、疾病监测的目的
了解人群疾病发生现状,确定主要的公共 卫生问题。
发现异常情况,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 确定高危人群,预测疾病流行,估计卫生
服务需求。 评价干预措施效果,制定科学、有效的公
共卫生策略和措施。
四、疾病监测的程序和方法
▪ 收集资料 ▪ 分析资料 ▪ 反馈信息 ▪ 利用信息
主动监测 被动监测
素 ▪ 目的: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
科学的决策依据
52
流行病学概念的总结
揭示现象
流行 分布 描述流行 病学方法
找出原因
原因 影响因素 分析性流行 病学方法
提供措施
策略 措施 实验流行 病学方法
53
分布 分布是指人群中哪些人发病, 哪些地区发病,及什么时间发病。 描述疾病的分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疾病的流行姿态,寻找致病因素。
DTaP DT MR MMR
JE-L
123
4
1
1
1
1
2
或乙脑灭活疫苗 A群流脑多糖疫苗
JE-I MPSV-A
1、 2
3
4
1
2
A群C群流脑多糖疫 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
MPSVAC
HepA-L
1
2
1
或甲肝灭活疫苗 HepA-I
12
预防接种的反应
预防接种的反应 一般反应:24小时内发生 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和抢救 偶合疾病:做好解释
50
6、比较公认的流行病学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包括伤害) 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 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 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 科学
51
定义的基本内涵: ▪ 对象:人群 ▪ 内容:不仅研究各种疾病(包括伤害),
而且研究健康状况。 ▪ 研究方法的重点:研究分布及其影响因
二、慢性病防制策略
全人群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
三、我国慢性病防制策略和措施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指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危险因 素)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和消灭疾病 的根本措施。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和环境保 护和监测---------- 全人群策略 健康保护:----------高危策略
温州慢性病以中老年居多,主要以40岁以上的年龄组为主, 比如:脑卒中40岁以上年龄占98%,恶性肿瘤(癌症)85%以上 是45岁以上年龄组,但有年轻化的趋势,30-40岁这个群体也 占了5.86%,同样糖尿病30岁以下年龄组也占7%。
慢性病给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身 体负担和精神压力。慢性病已成为疾病的主要负担(占疾病 总负担的70%以上),温州人群的死因分析,因慢性病导致 死亡的占所有死亡人群的88%左右,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 年递增。比如脑中风,不仅仅经济负担,生活不能自理,影 响生活品质……
(一)、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加强宣教、 定期随访、职业调整。
(二)、对接触者(含易感者)的措施: 应急接种、医学观察、留验、药物预防。
(三)、对受感染动物的措施:隔离治疗、 捕杀、深埋、焚化。
四、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预防性消毒 如空气、饮水和乳品消毒。 疫源地消毒 消灭传染源排出的致病性微生物 随时消毒 指对现有传染源的疫源地、病人的排
影响人体健康的原因很复杂,WHO在1992年提出人类的 健康与寿命取决于: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不良的行 为习惯:吸烟、嗜酒、不运动、膳食不当占60%)、遗 传因素(15%)、环境因素(17%)、医疗保健因素 (8%)。
导致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健康观念、方法;快速 的城镇化与工业化;老年化与老年人口快速增长;香 烟生产与消耗量(主动吸烟、被动吸烟、三手烟); 酗酒(无酒不成席,酒文化?);高血压患病率与控 制率(知晓率为53.2%,治疗率为43.4%,控制率仅为 9.2%);脂肪消耗量;超重及肥胖(超重率28.8%,肥 胖率7.7%)、血脂异常、缺乏体育锻炼(45岁以前80% 左右的人不锻炼)。
疫情进展
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
公共卫生监测(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指系统、连续地收集、分 析、解释和反馈与促进人群健康有关的公 共卫生资料,用于制订公共卫生计划、评 价公共卫生措施和效果的一系列活动。
二、发展简史
起源于传染病监测:17世纪的伦敦鼠疫 20世纪后,监测扩大 我国法定传染病监测概况
其他传染病。如: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 禽流感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 其他地方性传染病。 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二)、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 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肺炭疽、SARS、人禽流感、 脊髓灰质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 实现网络直报。
第一节 概 述
一、流行病学定义
1、Stallybrass(1931年) “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的科学——它们的 主要原因、传播蔓延以及预防的学科” 2、前苏联 (1936年) “流行病学是关于流行的科学,它研究流行 发生的原因、规律及扑灭的条件,并研究 与流行作斗争的措施。”
49
3、MacMahon(1970年):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类疾病的分布及决定疾病频率 的决定因子的科学” 。 4、苏德隆(1964年) “流行病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疾病的分 布、生态学及防治对策” 5、Last(1983年) “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 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 促进健康的问题”
检查检验
医院传 染病数
医 院 疫 情 管 理 员 工 作
医
据库
站
师
国 家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信 息 系 统
信息时代,传染病监测发 展历程,给我们带来了新 的启示。互联网时代,紧 跟潮流已经是落后!
二、对传染病病人的措施
早发现、早诊断 早报告(传染病报告) 早隔离、早治疗
三、其他措施
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2016年版)
疫苗种类
名称
缩写
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灭活疫苗
HepB BCG IPV
接种年(月)龄
出生时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8月 9月
18 月
2岁 3岁 4岁 5岁 6岁
1
2
3
1
1
脊灰减毒活疫苗
OPV
12
3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风疫苗 麻腮风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 报告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当在24小时内实现 网络直报。
(三)、流程变革示意图
1、敏感性 2、及时性 3、简便性 4、灵活性 5、可接受性
医院疫情报告流程图
门
诊
填
患 者
医 师
电 子
诊 断
病法
历定
系传
住 院
统
染 病
报 自传 动染 弹病 出报 卡告 片卡
继续完成一 次临床诊疗 流程
3、临床医师如何做好慢性病防控。
请提醒我,别忘了拔卡!Thank you
赠送课件: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流行病学的概念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流行病学的用途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流行病学研究中伦理学问题
47
▪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人类与 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既古老 又年青的学科,它的思想萌发于2000多 年前,但学科的形成不过百余年。正是 过去的一个世纪,流行病学在防治疾病 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十~十二章 疾病监测 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徐 卫
主要内容
疾病监测概述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慢性病的防制策略
第一部分 疾病监测概述
H7N9疫情的发现
一、疾病监测的定义
疾病监测(surveillance of disease) 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 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 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 价其效果。
计划免疫的内容
国家“五苗防七病”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 疹疫苗、乙肝疫苗(1992)
浙江省儿童免疫规划已包括卡介苗、脊灰糖丸疫苗、百 白破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肝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甲肝疫苗等8种疫苗,分别可以预防 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乙型脑炎、A群流脑、乙型肝炎、麻疹、腮腺炎、风疹、 甲肝等12种传染病。
丙类:流行性感冒(含甲型H1N1流感)、 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 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 性腹泻病。(10)
其他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种类
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
泄物、分泌物及其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终末消毒 指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疫源地后,
对疫源地所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
第三部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 的预防和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具有长期性、不可治愈性的临床特 征,主要是指: ①心脑血管疾病常见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②代谢性疾病常见有糖尿病,痛风等; ③恶性肿瘤,如主要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 ④其他慢性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五、常见监测系统
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法定传染病报告 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流感监测 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医院感染等 以高危人群为对象的哨点监测:艾滋病
六、监测系统的评价指标
敏感性 及时性 代表性 阳性预测值 简便性 灵活性 可接受性
七、常见监测系统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2004年 死因监测系统:2004年 伤害监测系统:2006年 慢性病监测系统 症状监测系统:流感样病例监测、不明原
因肺炎监测、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和感染 性腹泻监测
第二部分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1945~2006)
“我们正处于一场 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 的边缘,没有哪个国 家可以免受其害,也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高 枕无忧”。
——前WHO总干事李钟郁
一、传染病的预防
经常性预防措施:改善卫生条件、健 康教育、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疫苗效果评价指标
抗体阳转率 疫苗保护率 疫苗效果指数
法治的力量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2016 年修订)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
(2018)
三、传染病报告
法定病种 报告时限 报告流程 临床医师如何报告
预防接种(vaccination):人工免疫
预防接种的种类
1) 人工自动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 类毒素、多联多价疫苗
2) 人工被动免疫: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 3) 被动自动免疫:少数传染病可应用
二、计划免疫(planning immunity)
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对人群免疫 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 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一)法定报告的病种(37?)
甲类:鼠疫、霍乱。(2)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 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5)
只要更好地控制行为危险因素--缺少体育锻炼、不 合理饮食、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就能够预防40% -70%的过早死亡,1/3的急性残疾和2/3的慢性残疾。
1992年世界卫生大会《维多利亚宣言》个人生活方式 的调整关键是落实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管住嘴、迈开腿、心态美)
第二级预防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 措施。 普查:早期、全面发现疾病 筛检:早期发现疾病的主要方法
第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是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 采取的措施。 对症治疗 康复治疗:功能、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
思考题:
1、疾病监测、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的定义 2、临床医师如何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54
研究因素(暴露)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人们把一切研 究感兴趣的、可能与研究疾病有关 的因素。
55
措施
▪ 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源自文库提供决策 依据。
三、疾病监测的目的
了解人群疾病发生现状,确定主要的公共 卫生问题。
发现异常情况,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 确定高危人群,预测疾病流行,估计卫生
服务需求。 评价干预措施效果,制定科学、有效的公
共卫生策略和措施。
四、疾病监测的程序和方法
▪ 收集资料 ▪ 分析资料 ▪ 反馈信息 ▪ 利用信息
主动监测 被动监测
素 ▪ 目的: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
科学的决策依据
52
流行病学概念的总结
揭示现象
流行 分布 描述流行 病学方法
找出原因
原因 影响因素 分析性流行 病学方法
提供措施
策略 措施 实验流行 病学方法
53
分布 分布是指人群中哪些人发病, 哪些地区发病,及什么时间发病。 描述疾病的分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疾病的流行姿态,寻找致病因素。
DTaP DT MR MMR
JE-L
123
4
1
1
1
1
2
或乙脑灭活疫苗 A群流脑多糖疫苗
JE-I MPSV-A
1、 2
3
4
1
2
A群C群流脑多糖疫 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
MPSVAC
HepA-L
1
2
1
或甲肝灭活疫苗 HepA-I
12
预防接种的反应
预防接种的反应 一般反应:24小时内发生 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和抢救 偶合疾病:做好解释
50
6、比较公认的流行病学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包括伤害) 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 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 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 科学
51
定义的基本内涵: ▪ 对象:人群 ▪ 内容:不仅研究各种疾病(包括伤害),
而且研究健康状况。 ▪ 研究方法的重点:研究分布及其影响因
二、慢性病防制策略
全人群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
三、我国慢性病防制策略和措施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指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危险因 素)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和消灭疾病 的根本措施。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和环境保 护和监测---------- 全人群策略 健康保护:----------高危策略
温州慢性病以中老年居多,主要以40岁以上的年龄组为主, 比如:脑卒中40岁以上年龄占98%,恶性肿瘤(癌症)85%以上 是45岁以上年龄组,但有年轻化的趋势,30-40岁这个群体也 占了5.86%,同样糖尿病30岁以下年龄组也占7%。
慢性病给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身 体负担和精神压力。慢性病已成为疾病的主要负担(占疾病 总负担的70%以上),温州人群的死因分析,因慢性病导致 死亡的占所有死亡人群的88%左右,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 年递增。比如脑中风,不仅仅经济负担,生活不能自理,影 响生活品质……
(一)、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加强宣教、 定期随访、职业调整。
(二)、对接触者(含易感者)的措施: 应急接种、医学观察、留验、药物预防。
(三)、对受感染动物的措施:隔离治疗、 捕杀、深埋、焚化。
四、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预防性消毒 如空气、饮水和乳品消毒。 疫源地消毒 消灭传染源排出的致病性微生物 随时消毒 指对现有传染源的疫源地、病人的排
影响人体健康的原因很复杂,WHO在1992年提出人类的 健康与寿命取决于: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不良的行 为习惯:吸烟、嗜酒、不运动、膳食不当占60%)、遗 传因素(15%)、环境因素(17%)、医疗保健因素 (8%)。
导致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健康观念、方法;快速 的城镇化与工业化;老年化与老年人口快速增长;香 烟生产与消耗量(主动吸烟、被动吸烟、三手烟); 酗酒(无酒不成席,酒文化?);高血压患病率与控 制率(知晓率为53.2%,治疗率为43.4%,控制率仅为 9.2%);脂肪消耗量;超重及肥胖(超重率28.8%,肥 胖率7.7%)、血脂异常、缺乏体育锻炼(45岁以前80% 左右的人不锻炼)。
疫情进展
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
公共卫生监测(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指系统、连续地收集、分 析、解释和反馈与促进人群健康有关的公 共卫生资料,用于制订公共卫生计划、评 价公共卫生措施和效果的一系列活动。
二、发展简史
起源于传染病监测:17世纪的伦敦鼠疫 20世纪后,监测扩大 我国法定传染病监测概况
其他传染病。如: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 禽流感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 其他地方性传染病。 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二)、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 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肺炭疽、SARS、人禽流感、 脊髓灰质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 实现网络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