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物理必修三重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三重点归纳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是学生在理科方面打下扎实基础的一门课程。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必修三是其中的一大重点,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必修三的重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 力学部分在力学部分,主要涉及物体的运动和受力学问题。
其中,重点内容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引力定律等。
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分别描述了物体的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是理解物体运动规律的关键。
动量守恒定律则描述了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总动量守恒的特点,对于解析碰撞问题有重要意义。
而引力定律则是研究天体运动和地球重力等问题的基础,了解引力定律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2. 热学部分热学是研究物体热现象和能量传递的学科。
在必修三中,重点包括热量的传递、热力学定律和理想气体等内容。
了解热量的传递方式,如传导、对流和辐射,有助于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热交换过程。
热力学定律描述了热平衡和热机效率等重要概念,对于理解能量守恒的原理和应用有重要意义。
理想气体方面主要包括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变化规律等内容,对于解决气体相关问题具有指导作用。
3. 电学部分电学是研究电荷和电流的学科,也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必修三中,重点涉及电路基本知识、电阻、电势差和欧姆定律等内容。
电路基本知识包括电路基本元件和电路图的解读,是理解电路连接和工作原理的基础。
电阻方面主要研究材料的电阻特性和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计算。
电势差描述了电荷在电场中的移动情况,对于理解电场强度和电位能等概念有重要作用。
欧姆定律则是电学的基础定律之一,描述了电流与电阻和电势差之间的关系。
4. 光学部分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现象的学科。
在必修三中,重点内容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波动性等。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在界面上的传播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可以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和成像原理。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框架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框架高中生物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修三作为高中生物的核心课程,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高中生物必修三的基础知识框架,并重点介绍其中的四个知识点: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和人体生理学。
一、高中生物必修三的基础知识框架1.生物的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方式。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3.生物的营养和代谢,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化作用等。
4.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因的概念、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基因控制的性状等。
5.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学的概念、群落结构与演替、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6.人体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
二、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的科学,它是生命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遗传学占有重要地位,它涉及到基因的概念、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基因控制的性状等内容。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是生物体中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
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由DNA组成的,它控制着生命体的全部功能。
基因在不同的位置,负责着不同的功能。
3.遗传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基因控制着生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功能。
三、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生态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包括生态学的概念、群落结构与演替、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2.群落结构与演替:群落是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局部地域范围内所有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群落的发展和演替是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之一。
3.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生态系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定地域内生物和环境的有机集合体,它包括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因素。
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物理必修三知识点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概述一、静电场1. 电荷与库仑定律- 电荷量及其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表达-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电场线与电通量- 电场线的基本概念和绘制规则- 高斯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电通量的计算3. 电势能与电势- 电势能和电势的定义- 电势差的计算-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4. 电容器与电容- 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电容的定义和计算- 电容器的串并联5. 静电场的应用- 静电现象的解释- 静电防护和应用二、直流电路1. 电流与电压- 电流的基本概念和测量- 电压的基本概念和测量- 欧姆定律的应用2. 电阻与电路元件- 电阻的定义和计算- 电路元件的分类和特性- 电阻的串并联3. 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4. 电功与电功率- 电功的定义和计算- 电功率的计算- 功率与能量的关系5. 直流电路的实际应用- 简单直流电路的搭建和分析- 电路故障的诊断和处理三、磁场1. 磁场的基本概念- 磁场的定义和性质- 磁力线的分布和特点2. 磁场的计算- 磁场强度的计算- 磁通量的计算3.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感应电动势的计算4. 电磁铁与变压器-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效率和应用5. 磁场的应用- 磁场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四、波动与光学1. 波的基本特性- 波的分类和特性- 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长- 波的反射和折射2. 声波-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声波的特性和测量- 声波的应用3. 光波- 光的波动性质-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4. 光的偏振与光谱- 光的偏振现象- 光谱的分类和应用- 光的色散和组合5. 波动与光学的应用- 波动与光学在通信、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以上是物理必修三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概述,涵盖了静电场、直流电路、磁场以及波动与光学等基础物理概念。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1.细胞的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含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2.细胞的代谢:细胞的代谢包括物质的吸收、消化、运输、排泄和能量转化。
细胞通过细胞膜和内质网等结构进行物质的吸收和消化。
通过线粒体进行能量的转化和储存。
废物通过细胞膜和高尔基体等结构进行排泄。
3.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基础。
遗传基因是控制物种特征传递的基本单位。
遗传基因通过DNA分子储存。
通过DNA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机制,实现了物种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4.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是物种进化和生存的基础,包括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等。
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5.分子与药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了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和碳水化合物等。
药物是通过干预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调控生物体内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
在学习生物必修三的过程中,需要理解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体内的细胞和分子之间相互协作,实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而生物多样性又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了解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可以研究和应用药物,从而改善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生物必修三是一门涉及生物基本单位、生物多样性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性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学科,可以了解生物的组成和功能,理解生物的遗传和进化机制,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关系,以及研究和应用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生物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知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知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知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前言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性质、能量变化和运动规律的学科,是理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物理教育中,物理知识必修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对物理知识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知识。
一、力学1. 力和力的作用力是物体的状态改变或者能量变化的原因,常用单位为牛顿(N)。
力的作用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2. 牛顿的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
(3) 牛顿第三定律:如果物体1施加一个力给物体2,物体2同时反向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给物体1。
3.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该定律认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的热度高低,常用单位为摄氏度(℃)。
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热能的方式,用来描述在温度差下物体之间的热传递情况。
2.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定律描述了理想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定律包括三个方程式,分别是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它们分别描述了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气体的体积与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指出了能量在物理系统中的转化和守恒关系。
根据该定律,物体的内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功的总和。
三、电磁学1. 电场和电势电场是由带电粒子所产生的力场,用来描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电势则是描述某一点电场能量与单位正电荷间关系的物理量。
2.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现象,用来描述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数量。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三高中物理是一门关于物质运动和能量变化规律的基础学科,它涉及到我们周围的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相互作用等方方面面。
高中物理必修三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基础且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第一章力和运动1. 力的性质力的作用效果:作用于相同物体上的两个相等力,其效果等于它们的代数和;作用于相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其效果等于这两个力的夹角的余弦值和;所有的力都是由物体对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力(或合力)为零,它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相等的大小、方向相反。
3.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合力的大小等于它们的矢量和。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垂直于彼此的分力。
4. 物体平衡条件平衡力: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力。
静平衡和动平衡。
5. 总结力和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通过了解力的性质、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力的合成和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力的情况,从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第二章动能和功1. 动能动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应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所作的功。
3. 功功的概念:力沿着物体运动方向做功,称为功。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4.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斜面上物体力与位力之比等于斜率的余弦值。
5. 总结动能和功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物理量,通过掌握动能定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物体在运动中的能量转化和作用情况。
第三章载体系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内的势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高一物理必修三基础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三基础知识点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必修三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在这个学期里,学生将学习和掌握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介绍高一物理必修三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1.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个规律。
简单来说,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其动量时,另一个物体的动量也会相应改变,但总的动量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m₁v₁ + m₂v₂ = m₁v₁' + m₂v₂'。
其中,m和v分别表示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2. 阻力和摩擦力在物体运动中常常会受到阻力的影响,而阻力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和形状等因素有关。
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阻力,它的大小与物体之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摩擦力的作用会使物体减慢或停止运动。
3.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物理学中常见的一种振动形式。
例如弹簧振子和简单的摆锤系统都属于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有一个平衡位置,当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会受到一个恢复力的作用,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
4. 压强和浮力压强是由物体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力引起的。
计算压强的公式是压强=力/面积。
浮力是一个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该物体排挤掉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5.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它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率是描述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传播速度差异的性质。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率之比的关系。
6. 电路基础知识电路是电流在导线中流动的路径。
在学习电路时,我们需要了解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指出,电阻R上的电流I和电压U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U = I × R。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三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高中物理还有更多的知识和概念等待我们去学习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对必修三知识点的学习,为更高层次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文学常识及基础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及基础知识点汇总一、基础知识点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1.字音阜盛(fù)敕造(chì)台矶(jī)贾赦(shè)姊妹(zǐ)呜咽(yè)绾着(wǎn)盘螭(chī)錾银(zàn)殉葬(xùn)妥当(dàng)忖度(cǔn duó)宫绦(tāo)玫瑰(guī)嫡亲(dí)便宜(biàn yí)驯骡(xùn)翠幄(wò)笨拙(zhuō)璎珞(yīng luò)酒觚(gū)钗钏(chuàn)盥手(guàn)黼黻(fǔfú)懵懂(měng)倭锻(wō)瞋(chēn)视纨袴(kù)蹙眉(cù)罥(juàn)烟两靥(yè)作揖(zuōyī)杜撰(zhuàn)攒珠髻(cuán)敛声屏气(bǐng)削肩细腰(xuē)雕粱画栋膏粱不经之谈王熙凤外甥女2.文学常识(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共120回,前80回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
(3)《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
《红楼梦》还被誉为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4)《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全书的序幕之一,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
本文节选自第三回。
祝福1.字音监生(jiàn)寒暄(xuān)朱拓(tà)陈抟老祖(tuán)间或(jiàn)悚然(sǒng)踌躇(chú)瘦削不堪(xuē)谬误(miù)负疚(jiù)俨然(yǎn)不更事(gēng)讪讪(shàn)形骸(hái)夹袄(jiá)模样(mú)雪褥(rù)威吓(hè)按捺(nà)荸荠(bíqí)驯熟(xùn)呜咽(yè)桌帏(wéi)草窠(kē)鄙薄(bó)渣滓(zǐ)执拗(niù)收敛(liǎn)窈陷(yǎo)洞穴(xué)歆享(xīn)惴惴不安(zhuì)烟霭(ǎi)一瞥(piē)祭祀(sì)炮烙(páo luò)2.文学常识《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要的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要的基础知识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一、群落的结构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是由本区域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课本P713、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4、种间关系: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结果对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或空间等。
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提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5、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4、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二、群落的演替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初生演替:(1)定义: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过程: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1)定义: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人类活动(主要因素):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3、植物的入侵(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生活与政治制度1. 政治生活的概念与特征- 政治生活是指人们在政治关系中的行为和活动。
- 特征包括广泛性、复杂性、动态性和规范性。
2. 我国的政治制度-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核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其他基本政治制度包括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3. 政治权利与义务- 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
- 政治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依法纳税等。
二、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1. 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民主政治建立在人民主权的基础上,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实行法治。
2. 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
- 代议制民主与参与制民主。
3. 民主政治的发展与挑战- 民主政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 面临的挑战包括民主的质量和效率问题、民主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等。
三、政治参与与政治决策1. 政治参与的途径- 选举与被选举。
- 参与政治讨论和政治活动。
- 加入政党和社会团体。
2. 政治决策的过程- 政治决策是指在政治生活中作出重大选择和决定的过程。
- 包括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等阶段。
3. 公民在政治决策中的作用- 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政治决策,影响政策的形成和实施。
- 公民参与有助于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
四、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1. 政治文化的内容与功能- 政治文化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等。
- 功能在于形成政治共识,维护政治稳定。
2.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家庭、学校、媒体和社会团体是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 政治社会化有助于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感。
3.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政治文化影响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效果。
-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五、政治体制与政治改革1. 政治体制的类型与特点-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政治体制,如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清单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清单高中生物必修3复双基知识清单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是指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不同体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再从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而淋巴液则经过淋巴循环最终汇入血浆。
3、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其中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血浆的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血浆的酸碱度在7.35-7.45之间,可以通过调节HCO3-和HPO42-等物质来维持稳定。
6、稳态是指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
7、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不同系统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不同的贡献,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而间接参与调节的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是指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新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并作出应答的过程。
3、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如果反射弧中的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就无法完成。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基础知识梳理考 前 必 背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及两大历史任务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必修三基础知识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思想氛围宽松。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指思想流派之多,主要有儒家、道家(老子和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子和孙膑)、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是指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不同见解。
3、意义:①“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1)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三角函数基础知识1.1 角度制与弧度制1.1.1 角度制概念与转换1.1.2 弧度制概念与转换1.2 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定义1.2.1 任意角和三角函数的定义1.2.2 常用三角函数的性质1.3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3.1 正弦定理1.3.2 余弦定理1.3.3 正切定理第二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1 直角坐标系与单位圆2.2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3 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4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三章三角函数的应用3.1 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3.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解析式3.3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3.4 三角函数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第四章二次函数基础知识4.1 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定义4.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与一般式4.4 二次函数的极值与单调性第五章二次函数的应用5.1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应用5.2 二次函数代数基本定理和因式定理5.3 二次函数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5.4 二次函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第六章三角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应用6.1 三角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复合函数6.2 三角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应用6.3 三角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联立解法第七章圆与圆锥曲线7.1 圆的基本性质7.2 圆的方程7.3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7.4 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7.5 椭圆的基本性质7.6 双曲线的基本性质7.7 抛物线的基本性质第八章统计和概率8.1 统计的基本概念8.2 统计图8.3 中心极限定理8.4 概率的基本概念8.5 条件概率8.6 贝叶斯公式8.7 随机事件的概率8.8 期望值和方差。
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生物化学历史政治)(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生物化学历史政治)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生物化学历史政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生物化学历史政治) 篇一1.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③以为妙绝(极点)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2.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3.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4.望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5.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2.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生物化学历史政治) 篇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
必修3:知识点一:算法初步 1:算法的概念(1)算法概念: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点:①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
③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④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但是答案是唯一的。
⑤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
2: 程序框图(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①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 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 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 算法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高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C摆布(一般不超过1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一般机体经由进程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举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举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根蒂根基:神经系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突起轴突神经纤维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进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基础知识梳理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一)体液:由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约占1/3)组成。
细胞内液体液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淋巴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一)渗透压1、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二)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维持因素:与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三)温度:四、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体。
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1、直接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消化、呼吸、泌尿、循环四大系统。
2、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
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稳态: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二、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和意义1、认识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2、稳态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轴突构成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传导形式: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兴奋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刺激→兴奋部位(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注意区分膜内和膜外的变化不一样)3、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3)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五、人脑的高级功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一、激素调节的发现及含义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调节: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
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血压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垂体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多种促激素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肾上腺素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动态平衡卵巢雌激素等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睾丸雄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实例一:血糖调节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浓度:0.8-1.2g/L)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3、调节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4、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5、糖尿病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见书本28页图)三、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激素、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主要内容。
2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一)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4、体温调节过程:如右图5、体温恒定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二)水平衡的调节(书本32页图)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
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第4节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二、免疫系统的调节1、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2)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三、免疫失调1、防卫过强:过敏反应,如皮肤荨麻疹。
2、防卫过弱: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即艾滋病。
3、防卫不准: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几点提醒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2、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而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引起疾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几率大大降低。
3、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4、艾滋病:(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四、免疫学应用1、疫苗——根除了许多传染病,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3、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一、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二、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2、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3、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4、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二、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一)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二)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三)应用实例:1、用乙烯利催熟凤梨。
2、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使其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意义: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数量特征年龄结构(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二、种群的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意义: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因素)空间特征三、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调查植物常用)2、标志重捕法:(适用运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种群数量的“J”型曲线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大。
3、数学模型:指数函数型。
N t= N0λt(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3、种增长率:K/2值时增速最快,K值时为0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内因:出生率、迁入率、死亡率、迁出率。
外因: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三、“J ”型曲线和“S ”型曲线的比较 1、曲线比较(如下图)。
2、列表比较(如下表)。
四、 [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第3、4节 群落结构与群落的演替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