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探究题的解答策略及教学启示
初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典型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
![初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典型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0ae93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7.png)
初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典型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初中科学探究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典型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相应的解决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解决。
以下是一些典型问题和相应的解决策略分析。
问题1: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目的和意义不清楚。
解决策略:在开始探究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解释清楚科学探究的目的和意义。
可以通过实例和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讨论科学探究的意义,例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问题2: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错误。
解决策略: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及时指导和纠正。
可以通过示范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还可以提前预测一些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告诉学生如何避免和纠正这些错误。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积极思考和发现,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问题3:学生在实验中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
解决策略:学生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可能是因为实验设计不合理或者实验方法不当。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辅导和指导。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并提供改进意见。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重复实验或者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来验证结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帮助他们发现结论的一致性和规律性。
问题4:学生缺乏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解决策略:在科学探究中,学生应该具备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结果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通过以上的解决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顺利进行科学探究,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解决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中考科学探究题的解题策略
![中考科学探究题的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ab9c85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0.png)
一、心理因素(调整心态) •二、解题思路、技巧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评价交流
2、科学实验探究题设置的问题类型:
(1)与提出问题、实验目的有关 (2)与猜想、假设有关 (3)与设计实验有关 (4)与实验方案评价有关 (5)与得出结论有关
你的观点并解释:
。
(2013湖州30)大蒜被人们誉为天然‘抗生素”.大蒜真 的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吗?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 两个实验.实验前先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匀地接种在培养 皿的营养琼脂上。
根据上述实验,回芥下列问题: (1)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为无菌区.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方案合理并简述理
(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
(2)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2015绍兴27)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
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 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
(1) 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 有关.
(2)拜尔的试验D中,推测几天以后胚芽鞘将 (选取向左弯曲,向 右弯曲,直立生长。
由._乙__方__案_更__合__理_,__因__为_其__采__用_对__照__组进行对比,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015湖州25)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 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
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 一个问题 能否让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现象
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
![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352737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0.png)
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引言初中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探究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一些有效的解题策略,以帮助中学生在探究题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级标题1:理解问题在解决任何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全面理解问题的要求和背景。
这个阶段非常关键,因为对问题的理解不透彻可能导致错误的解答。
以下是一些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策略:三级标题1:认真阅读题目在大多数情况下,题目中都包含着解题的关键信息。
学生应该仔细阅读题目,并在心中形成对问题的初步理解。
三级标题2:分析问题的关键要素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该识别出问题中的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将作为解题的关键步骤。
例如,如果问题涉及到一个物体的运动,学生将需要考虑物体的质量、速度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等方面。
三级标题3:寻找问题的背景信息问题通常会提供一些背景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
学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问题,确定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以便在解决问题时使用。
二级标题2:制定解题计划在理解问题之后,学生需要制定一个解题计划,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制定解题计划的策略:三级标题1:确定解题步骤学生应该确定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他们可以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并制定解决每个部分的具体步骤。
这有助于他们明确思路,避免迷失在问题中。
三级标题2: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学生应该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例如,如果问题涉及到数学计算,学生可以选择使用公式或数学关系来解答。
三级标题3:评估解题计划的可行性在制定解题计划之后,学生应该评估计划的可行性。
他们可以思考解题计划是否涵盖了解决问题所需的关键步骤和方法,并且计划是否能够在给定条件下进行。
二级标题3:实施解题计划一旦制定了解题计划,学生就可以开始实施计划,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实施解题计划的策略:三级标题1:按照计划逐步解决问题学生应该按照解题计划的步骤逐步解决问题。
初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典型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
![初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典型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13e0a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f.png)
初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典型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科学探究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实际教学中常常会面临一些典型问题,如学生缺乏实验能力、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指导不足等。
本文将针对初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学生缺乏实验能力的问题分析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活动来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很多学生缺乏实验能力,无法独立进行实验,并且在实验中出现了许多错误和失误。
这就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解决策略:1. 创设实践机会: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项目、搭建实验平台、购置实验器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2. 强化实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对实验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操作规程,以及如何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等,帮助学生克服实验技能上的障碍。
3. 鼓励合作探究:在实验中,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彼此交流经验,共同探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实验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分析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之间的联系认识不清,表现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这导致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
解决策略:1. 强化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的实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让他们从实际中感受理论的力量和价值,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2. 实验理论结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对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3. 拓展实践应用: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科技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师指导不足的问题分析在科学探究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准备不足,指导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帮助,影响了教学效果。
温州中考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思路
![温州中考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2ea43ef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3.png)
温州中考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思路温州中考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思路一、实验目的和背景:在中考科学考试中,出现探究题的概率较高。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以温州中考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为例,介绍一下答题思路。
二、实验思路:1. 仔细审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控制的变量。
通过仔细分析题目,可以确定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总结实验的目的和实验内容。
2. 设计实验: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合理选择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3. 正确操作:在操作实验时,要准确无误地进行实验步骤。
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过程,保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 组织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可以通过绘制实验曲线、制作图表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5. 问题解答:最后,要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题目提出的问题。
要仔细分析实验结果,遵循科学的思维逻辑,给出合乎要求的解答。
要注意逻辑严密、言之有理,用丰富的语言叙述实验思路和得出的结论。
三、注意事项:在解答实验探究题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审题:对题目要求进行准确理解,确定实验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2. 运用科学知识:在掌握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要灵活运用科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3. 阐述实验思路:在回答问题时,要将实验思路清晰地展示出来,让阅卷老师能够理解你的实验过程和推理思路。
4. 结论的准确性:结论必须与实验结果相符,且具备科学的解释性和合理性。
5. 表达语言的规范性: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语病和错误表达。
四、实践与总结:为了提高对实验探究题的应对能力,同学们应多进行实际操作,积累实验经验。
在实验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提高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通过反复实践和总结,积累实验思维,才能在中考中游刃有余地应对实验探究题。
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
![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748d04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d.png)
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科学探究是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科学探究中,解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问题分析、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论推理等方面介绍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
一、问题分析1.理解问题在进行科学探究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
理解问题不仅包括了解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还需要深入思考问题的内涵和外延。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问题,才能提出合适的假设和实验方案。
2.提出假设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需要提出合适的假设。
假设应该具备可验证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应该与已有研究成果相符合。
同时,应该预测实验结果,并且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误差因素。
二、实验设计1.确定变量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改变的因素;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发生改变的因素;控制变量是在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因素。
确定变量有助于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制定实验方案根据问题和假设,制定合适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该包括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条件等方面。
同时,应该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误差因素,并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数据处理1.数据采集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测量方法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该重复测量,并且记录下每次测量值。
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并且提高数据可靠性。
2.数据处理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平均数、标准差、直方图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并且判断是否满足假设。
四、结论推理1.结论总结在得出初步结论后,需要对结果进行总结,并且验证假设是否得到支持或者否定。
同时,在总结中也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误差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释。
2.结果解释在对结果进行解释时,需要将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并且解释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影响。
同时,也需要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且提出改进措施。
总之,初中科学探究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过程。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a4b669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9.png)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1. 理解问题是关键在面对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时,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题目到底在问啥。
记住,这可不是“猜谜游戏”,而是考察你对科学实验的理解能力。
先别急着动手做实验,先把题目好好读一遍,理清楚每个要求。
1.1 理解题目中的关键字例如,题目可能会问“如何验证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这里的“验证”就是关键字,意味着你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某个现象。
再比如,“探究”可能要求你探索某种现象的原因或效果。
搞清楚这些关键字,能帮助你理清思路,避免走弯路。
1.2 划分问题的步骤接下来,把问题分解成几个小步骤。
例如,题目让你研究不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你可以先考虑如何设定实验温度,然后如何测量反应速度。
这样一步步分解,做起来会觉得清晰多了。
2. 设计实验方案弄懂题目之后,接下来就是设计实验方案了。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因为实验设计好坏直接决定了结果的准确性。
2.1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要设计实验,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比如说,如果你要验证某种物质的酸碱性,那你肯定需要酸碱指示剂。
别把实验用的材料搞错了,否则实验结果可能就会乱套。
2.2 设定实验条件实验条件的设定也很重要。
比如,温度、时间、浓度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所以,最好能在实验之前,设定好各个条件,并记录下来,确保每次实验都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
3. 实施和观察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好后,就可以动手实验了。
在这个过程中,细节和观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认真操作实验过程中要小心翼翼,操作一定要细致。
比如,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要确保刻度准确。
别小看这些细节,它们往往决定了实验的成功与否。
做实验就像做饭一样,不能随随便便。
3.2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尽量详细。
不要只是记下结果,还要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变化情况都写下来。
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 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做完了,数据也记录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分析结果了。
中考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
![中考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461d90610a6f524ccbf85af.png)
启示注重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的重要方法,重要方法,科学探究中要注意评估对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使用。
二、评估探究结果例5在探究海波熔化的规律时,在探究海波熔化的规律时,小明设计了如左图所示方案,如左图所示方案,他在处理数据分析论证时,在方格纸上描出了实验数据对应的坐标点。
请指出海波的熔点。
标点。
请指出海波的熔点。
分析评估时应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验数据的真实性。
方格纸上第3 纸上第3分钟的温度低于分钟的温度,第2分钟的温度,这是不正常的,正常的,应该去掉这个错误数据。
错误数据。
答案海波的熔点应该 48℃。
是48℃。
启示注重数据的真实性要注意评估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实性,发现异常的数据要注意分析是数据记错了,分析是数据记错了,还是受另一种规律支配的结果。
一种规律支配的结果。
对于错误的数据应该去掉,误的数据应该去掉,或者重新测量。
测量。
中考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
![中考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4f4261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4.png)
(08衢州)用菊花冲泡菊花茶时,某同学发现菊花的花瓣会变成浅 绿色。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花色素发生变化的缘故,并不 影响菊花茶的品质。后来该同学又发现用不同的水冲泡菊花时,变 色的情况又不同。为研究这一问题,他开展了探究活动。
冲泡菊花的水
煮沸的井水(弱碱性)
煮沸的纯净水中 滴有白醋
变色情况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的 重要方法,科学探究中要 注意评估对控制变量法的 使用。
二、评估探究结果
例5 在探究海波熔化的规律时,小明设计了 如左图所示方案,他在处理数据分析论证 时,在方格纸上描出了实验数据对应的坐 标点。请指出海波的熔点。
分析 评估时应注重实 验数据的真实性。方格 纸上第3分钟的温度低于 第2分钟的温度,这是不 正常的,应该去掉这个 错误数据。 答案 海波的熔点应该 是4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变浅绿色
变浅绿色
煮沸的纯净水 几乎不变色
(1)他按一定的步骤进行了探究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试分析,实验前该同学建立的假设是菊__花__变_浅绿色可能__与_水__的__酸_碱__性。有关
(2)该同学猜测花瓣变绿快慢还与水的温度 有关,他在进一步实验 时设计了下表,请在表中“▲ ”处填上合适的项目。
水温(℃) 70℃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应再做图 丁 (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方法指导:
1、对实验数据、图表分析并总结得出结论,注 意表述的完整性,如:
在……相同(一定)时,……怎样……怎样
2、对实验结果应进行综合、全面分析,注意隐 藏在表面现象及数据后的科学实质。
猜想方向 影响皮碗在墙壁上所受摩擦力
初中科学中考探究题分析及解题方法的探索
![初中科学中考探究题分析及解题方法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859b5e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7.png)
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以上调研情况(合格、不合格所占比例数据)确定本科题研究对象为后20%学生。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确定重点关注对象名单(根据平时学习表现和调研成绩)。
2.通过调研卷分析和平时学习状态观察,研究后20%学生学习《多边形面积》的主要学习障碍(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等)。
3.寻求突破障碍,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
4.教学改进后的学习效果分析(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后测等)。
教学改进过程四、课堂改进策略(一)总体思路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
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做好引导,不要包办代替。
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
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去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
(二)具体改进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复习力度结合《多边形面积》前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加强复习铺垫力度,有意识地给予后20%重点关注对象多提供图形有关问题的探究机会。
例如《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字母公式,《作业本》中有调研卷(一)中的组合图形,要求用字母表示组合图形面积。
2.教学目标的调整与设定对于前50%左右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理解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解答组合图形面积都不成问题。
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全国通用)秘籍13科学探究题解法(解析版)
![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全国通用)秘籍13科学探究题解法(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5ba76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8.png)
秘籍13科学探究题解法科学探究涉及的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要依据题目所给信息提出假设,不能超越历史条件和知识层次;注意研究目的是发现事物的规律性、普遍性,而不是偶然性、个别性,因此假设要全面、周密;验证的方案要与提出的假设对应,肯定和否定假设由实验现象来确定。
一、实验探究的方法实验探究的主要方法有控制变量法、比较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对照实验法等。
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可以将这些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平时学到的一些化学学习方法——比较、归纳、概括、猜想、论证、类比、迁移、实验、观察等联系起来,并进行灵活地整合运用,不要孤立地只想或者只用一种方法来分析探究。
对于其中的控制变量法、实验法和对照实验法等,可以联系物理中所学的技巧来灵活运用;而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等,可以联系数学中所学的知识来整合运用。
对于探究型实验探究,要熟悉实验探究的环节和方法,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将所学过的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技巧迁移至此,进行细心地探究和观察,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断、总结出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二、探究题的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但不管是何种角度,何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都应该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去回答问题,才能做到准确而不离题、不偏题。
下面我们从探究的要素分类法来分析实验探究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类探究题:该类试题通过呈现出生活、生产、社会、自然和科学研究中的各种信息,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信息,从中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探究。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53aed1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b.png)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大家好,我是一名科学老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科学实验是检验我们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我们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有效手段。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呢?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一、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在解答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是指实验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或者要证明的科学原理;实验要求则是指实验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
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和要求,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探究题。
例如,我们在做“测定水的沸点”这个实验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测量水的沸点,然后根据实验要求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准确地测量出水的沸点,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明确了实验目的和要求之后,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是指在实验过程中要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实验探究题,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设计实验方案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仪器: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仪器,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2. 确定实验步骤: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逐步完成实验过程。
在每一步操作中,要注意安全措施和操作技巧。
3. 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测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影响实验结果。
4. 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测量的数据等。
这些数据是我们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
5. 分析实验数据:在收集到足够的实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趋势。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总结归纳实验结论在完成实验过程并收集到实验数据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科学的结论。
中考科学探究题解题方法
![中考科学探究题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3bd26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4.png)
中考科学探究题解题方法
中考科学探究题一般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步骤,来完成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和研究。
1.理解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的科学问题以及要求学生进行的任务。
2.提出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提示或现象,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
问题要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具体性,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研究。
3.做出假设,在提出问题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个假设。
假设应该是可验证的,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4.设计实验,根据问题和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该包括实验步骤、材料和仪器的准备、实验条件的设定等内容。
实验设计要尽可能简单、明确,确保实验过程能够准确地检验假设。
5.收集数据,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要仔细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应该准确、全面,可以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6.分析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或者得出新的结论。
7.得出结论,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得出一个结论。
结论应该紧密围绕问题和假设,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
8.提出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和结论,可以提出一些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或建议,进一步拓展研究的范围。
科学探究题的解答策略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题的解答策略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3ba6b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a.png)
例 5 某小组用蜡烛、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刻度尺等器材做“探究平 位置。
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时。测得数据如表:
点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机械地学习而不加自己
〔1〕 分析比较表格内的数据,你会发觉第 2 次测量数据略有差异。 的思索、辨别、推断,往往会难辩真伪,误入歧途。客观地评估和分析探
理学学问、技能和方法,具有新颖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探究性,它来自 在平面镜中的像。小明继续向前走,无意中突然观察对面也有一个“他〞
教材而活于教材,高于教材。通过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打算与设 朝自己走来。停下来一看,原来对面的墙壁上也有个平面镜。他再向其他
计试验,收集证据,分析和评价,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沟通与合作 方向看。好像商场里的各个方向都有“他〞。
现新的问题?让学生依据已经把握的物理学问阅历进行解释和评价。鼓舞 为玻璃板不仅能成像,而且玻璃板是透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学生能对问题进行类比、联想、反思,能合理的评判自己的思维过程,总
答案〔1〕 玻璃板有厚度.或玻璃板放置不竖直。〔2〕 玻璃板不但
结、提炼已有阅历形成规律。
能反射光成像,还能透过光使人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便于确定像所在的
趣。“依据阅历和已有学问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测〞是科学探究的灵魂,
解析探究的目的是验证猜测正确与否,围绕猜测设计试验是关键。影
第2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外表积、液面上方空气流淌的快慢等。在 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得到了表达。
解析在对试验数据分析处理的时候,不仅要“横向〞比较,而且要“纵
另一块放在旋转的电风扇下,看哪块玻璃上的水先干。即可验证他的猜测 向〞比较;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从而找出共性的有规律性的结论。在表达
初中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解题策略
![初中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eb6dfdc7cd184254a353576.png)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 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可能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 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甲鼠用一定的方法破坏其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 对照;
问题模式: 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是否有关 假设模式: 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可能)有关 结论模式: 相同条件下(无关变量一定时),研究
对象与实验变量有关(存在怎样关系)
实用文档
1、实验目的要清楚 2、对照实验要设置 3、控制变量很重要 4、取样要多防偶然 5、观察指标要明确 6、结果结论不混淆
实用文档
左图所示方案,他在处理数据分析论证时,在 方格纸上描出了实验数据对应的坐标点。请指
出海波的熔点。
发现异常的数据要注意分析是数据记错了,还是受另 一种规律支配的结果。对于错误的数据应该去掉,或
实用文档
者重新测量。
启示1、能区别和预想不一致的的现象,并作出简单的解释
19世纪末,科学家瑞利通过如下两种实验方法制得氮 气,从而导致了科学上某项重大发现。请你参与他的科学 发现过程,填写如下空格。 实验一:从空气分离出氮气:
是 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
②李CO莉2能提溶出于水质,疑也,能使她容认器为内气上压述降实低 验不严谨,其理由
是
实将用氢文氧档 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要得
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
加
稀盐酸或加氯化钙溶液
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科学探究题的解答策略及教学启示发表时间:2019-07-17T10:22:10.23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3期作者:徐燕燕[导读] 因此,本文将从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及探究方法等角度分析,从而找出恰当的解答策略。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瞿溪华侨中学325000摘要:科学探究题是中考试题中难度较大的题型,而学生对解答探究题的思考方向、解决策略等方面难以把握,从而造成失分较多。
因此,本文将从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及探究方法等角度分析,从而找出恰当的解答策略。
关键词:中考探究题解答一、中考科学探究题的考查题型及解答策略近几年探究试题的分值权重呈上升趋势,涉及的题数也在增多,说明科学探究在综合课程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地位不减反而在增。
要提高此类题的得分率,必须熟悉它们的规律,掌握正确解题的方法。
本文就科学探究题在中考中的考查方式及解答方式作以简要阐述。
1.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
浙江省中考说明的基本要求:能从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初步判断是否适合探究;知道科学始于问题。
解题思路:首先明确研究对象,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变量,进而形成一个与科学有关、可探究的问题,最后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问题的表述要用疑问句型。
问题模式:××(因变量)与××(自变量)是否有关?××(因变量)与××(自变量)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能力的考查。
浙江省中考说明的基本要求:根据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能对提出的猜想和假设陈述理由;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要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假设,它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为依据,做出合理的假设,表述要用陈述句型。
猜想(假设)模式:××(因变量)与××(自变量)有关(或指出具体关系)。
××(因变量)与××(自变量)无关。
3.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的考查。
浙江省中考说明的基本要求:针对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确定相关实验原理,列出探究实验所使用的相关材料、仪器、设备等,设计相关实验方案,画出相关装置图;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对所研究问题中的各种变量进行确认与分类,应用控制变量方法来设计实验;将变量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度的事物、现象和方法,说明在实验中如何测量一个变量,说明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理解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解题思路:保持××(无关变量)不变,改变××(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当反应指标本身不能被观察或测量时,要用转化法的思想转化成可测量、可观测的指标)。
设计模式:(1)无关变量控制相同,最佳状态。
(2)自变量是否可变,设置对照。
(3)因变量需要具体,可观测。
(4)实验组数多,排除偶然性。
例如:(18温州)27.小明发现某植物园在阴雨天时会用红光和蓝光对植物进行照射,他认为阴雨天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照射植物都会促进光合作用,于是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请利用下列器材帮助小明设计实验步骤:实验器材:500毫升的烧杯、漏斗、50毫升的量筒各若干;新鲜金鱼藻(水生植物)若干;清水;功率相同的红光灯、蓝光灯各一只;天平;刻度尺;计时器。
分析:探究目的是红光、蓝光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程度,由目的确定基本原理是控制变量对比实验,自变量为红光、蓝光、无光条件;因变量为观测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其效率要转化成可观测、可测量的量——植物吸水量和氧气释放量;无关变量为黑暗条件下,可排除因呼吸作用而影响气体量的变化。
抓住这些要素就可以顺利地写出实验步骤。
4.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能力的考查。
浙江省中考说明的基本要求:能从多种信息源中选择有关信息;能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安全操作;依据某一属性进行有计划的观察;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进行一系列比较和测量;能针对变量的性质,采取合适的测量策略;会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理解事实与证据对科学探究的作用。
解题思路:(1)从安全操作和仪器使用守则角度判断基本仪器的操作、读数和现象。
(2)根据实验目的,从多种信息源中选择有关信息。
(3)针对各种变量的性质,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采取合适的方案和测量策略。
例如:(18·温州)10.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用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电压为6伏的电源、滑动变阻器(20Ω,2.5A)等器材按图甲方式连接电路,进行如下实验:①将4欧的R1接入电路,当电压表示数为4伏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②用R2替换R1,发现无论如何左右移动滑片P,电压表指针在4伏的刻度左右摆动,但无法准确指在4伏的刻度线上。
老师告知小明:滑动变阻器的线圈结构如图乙所示,因此无法连续改变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当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相比过小时,会导致步骤②现象的发生。
③用一根阻值为0.5欧的电阻丝制作一个可连续改变阻值的旋钮式变阻器,并按图丙方式接入电路,继续实验。
通过调节滑片P和旋钮触片Q使电压表示数为4伏,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丁所示。
a.图丁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安。
b.步骤③中滑片P和旋钮触片Q处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时,电压表示数略超过4伏,则小明应如何调节滑片P和旋钮触片Q使电压表示数为4伏?c.小明利用图甲电路继续他的探究实验,仍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4伏,则下列定值电阻可用来替换R1进行实验的有()(可多选)。
A.15欧B.25欧C.35欧D.45欧分析:第一问考查实验仪器读数。
第二问考查实验仪器精确使用,因为滑动变组器电阻改变是非连续的,无法精确调到4伏,因此需要旋钮式变阻器进行微调。
第三问实验仪器的选择,要考虑到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问题。
滑动变组器的最大阻值是20欧,R1最大值只能是40欧,所以选A、B、C。
5.检验与评价能力的考查。
浙江省中考说明的基本要求: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区别与预测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并作出简单的解释;对探究过程和证据获得方式、方法、过程作出合适评价,能说明反常结果和证据的不可靠,或解释证据是否充分支持结论;对观察和测量的精确度作出评价,能提出增加证据可靠性或获得进一步证据的相关探究的具体改进建议;理解科学解释需要基于经验事实、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推理。
解题思路:从变量是否控制好、操作过程是否合理、原理是否正确、样本是否偏少、有无反常数据、有无设置对照实验组、是否环保经济等方面考虑。
例如:(16温州)10: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
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1)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2)在量筒内加入100毫升的水。
(3)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
(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5)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5毫升。
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
分析:我们可从引起实验误差的因素方面去考虑:改进后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避免了瓶内空气受热外逸引起实验误差。
6.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考查。
浙江省中考说明的基本要求:能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公式等方式表达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理解表达和交流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解题思路:(1)探究问题是分析的依据。
(2)因果关系是答题的原理。
(3)定性定量是结论的描述。
结论模式:在××(无关变量)相同的条件下,××(因变量)与××(自变量)有关(能找到具体关系的要指出具体关系)。
特殊情况下,结论需要从两个或以上的角度进行描述。
7.考查实验思想方法的探究题。
浙江省中考说明的基本要求:考查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关注研究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初步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物理模型法、归纳法、类比法等。
实验中控制误差的主要方法有累积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
实验数据处理常用图像法等。
二、教学启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细水长流,它隐含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新中考形势下,我们要努力改变教学方式,把科学探究逐渐变为一种常规的授课方式。
1.基于教材,创设多种探究载体,营造科学探究的教学环境。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既要认真做好教材罗列的每个实验类科学探究,也要关注理论推导式的科学探究。
例如某些科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的历程进行思维层层递进式的探究。
以往“原子结构”教学,习惯把“原子结构”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而忽视了科学家是如何建构“原子结构”模型的。
我们可以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建构原子结构模型的历程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完成知识目标时也收获了情感教育、锻炼了科学技能。
2.关注课堂生成,开展深层探究,延伸教材已有的探究材料。
近几年中考探究试题情境大多来自教材实验,如温州卷2015到2017年出现的频率(2015.25;2015.26;2015.27;2016.24;2016.25;2017.26;2017.27),甚至是教材实验的延伸。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做好教材实验,还要关注教材实验的深度拓展。
例如:木炭还原氧化铜,教材暗示产物是二氧化碳。
但部分学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角度提出产物也许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像这种实验课堂的即时生成都是极有价值的,要及时关注开展延伸探究。
3.重视教材实验归纳整合,深度变式。
如电学中相同的电路图:(1)“伏安法”测电阻。
(2)“伏安法”测电功率。
(3)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
三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相同吗?三个实验中数据的处理方法相同吗?这些因素都应该进行归纳整合。
常规实验中电压表测的都是定值电阻及电灯两端的电压,但由于实验中电表量程及电路实际需要,则需测滑动变组器两端的电压。
那又应该如何操作呢?教学中要有此类问题的深度变式。
还如2018年温州卷第10题的第二问学生得分率超低,这实际上就是科学中精准测量的知识,如量液体体积时的胶头滴管、测物体质量时天平的游码、观测微小物体时显微镜细准焦螺旋的使用都是同样的道理,教学中应该有此类方法的跨学科整合。
总之,科学探究已成为科学试题中重要的必考题型。
中考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往往是几个要素的综合考查,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平时多练习、多归纳,才能达到中考对科学探究题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