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宿建德江》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说课电子课件教学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 次,概括课文叙述的主要内 容。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少年闰土
记忆(瓜地少年)
少 相识(结识原因,圆脸、 年 毡帽、项圈) 闰 相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 土 看瓜刺猹、沙地观鱼)
相别(不肯出门、托带礼物)
•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 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紫色”“圆脸”“小毡帽”“银项圈”写出了闰 土的外貌特点,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闰土的形象 特点,说明他是一个健康又很受父母疼爱的孩子。
第四节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动态描写
“扭”“逃”→写出猹的狡猾,反衬出闰土的机敏与勇敢。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我”初识闰土
快速默读第2、3自然段,说说闰土的身份及名字 的来历。
闰土的身份
“我”家忙月的儿子
闰土名字的来历
闰月出生 五行缺土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当堂作业 说说闰土和“我”生活的不同。 当闰土在( 雪地里捕鸟 )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
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 下大雪时可以支起竹匾捕捉 各种鸟儿 )。
当闰土在( 海边捡贝壳 )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 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 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 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 的怀念。
3《宿建德江》ppt教学课件
• 自学指导:
•
请同学们认真朗读
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时间:4分钟。
精品课件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移舟:将船靠近岸边的意思。
3、泊:停船靠岸
4、烟渚:雾气笼罩的江中小块陆地。
渚:水中小块陆地。
5、日暮:傍晚。
6、客:指诗人自己。
7、新:增添。
8、野旷:原野空旷辽阔。旷,空阔的意思。
候课要求:
1、端正坐姿,振奋精神,进入学习 状态;
2、准备好课本、练习本、双色笔; 3、默读第3课《宿建德江》。
期待同学们精彩的表现!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 襄樊fán)人,世称孟襄阳。他是唐 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 擅长五言律诗,多是写山水田园为 题材,充满对自然及现实人生的依 恋,有些诗歌也流露抑郁失意的伤 感情绪。著有《孟浩然集》。
精品课件
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 近 人。
精品课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精品课件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精品课件
1、会写1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理 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并默写 《宿建德江》。 5、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 人忧愁的情感。
精品课件
宿渚 宿暮
暮 (暮色) 幕 (夜幕)
墓 (坟墓)
慕 (羡慕) 募su 住宿
六上古诗《宿建德江》优秀课件(1)
六上古诗《宿建德江》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宿建德江》选自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首五言绝句展开,描述了诗人在建德江畔夜宿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内心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宿建德江》,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学生能够把握诗中的意象,领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宿建德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把握诗中的意象,深入理解诗人的感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建德江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中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节奏。
3. 理解诗意:分析诗中的生僻字词,讲解诗句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所见所感。
4. 例题讲解:以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中一句,用自己的话描述其画面,锻炼表达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人的感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宿建德江》2. 内容:a. 诗人:孟浩然b. 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c. 意象:舟、烟渚、日暮、客愁d. 情感:孤独、思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古诗《宿建德江》。
b. 选择一句诗句,描绘其画面。
c. 了解孟浩然的生平,为其写一段简介。
2. 答案:a. (略)b. (略)c.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以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自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人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第一课时 部编版
宿建德江导学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整首诗,结合文中注释和课本插图,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读完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读诗句,想象:读到“天低树”“月近人”时,你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默读全诗,想想哪个字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人心里涌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愁。
诗人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有怎样的感受呢?主题概括《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的诗。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作为自己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的。
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做了准备;第二句“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
C.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D.此诗前两句借景抒情,后两句为触景抒情。
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选自《唐诗三百首》)1.解释词语:飞桥:尽日:2. 这首诗通过对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追求的心情。
3.翻译诗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篇有名的古文?。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宿建德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句中的修辞手法、诗人情感的表达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
举例:指导学生运用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
(3)诗歌意境的体会: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野旷”、“江清”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宁静夜晚。
(4)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诗句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
(4)诗人背景与时代特点:了解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举例:介绍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风,分析其与唐代诗歌的关联。
2.教学难点
(1)诗句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句背后的寓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举例:解析“江清月近人”中的“近”字所蕴含的诗人对大自然的亲切感和向往。
(2)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参与度比我预期的要高,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朗读、背诵,并主动提问,这让我深感欣慰。然而,这也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讲授诗句的修辞手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对偶、拟人等修辞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修辞手法,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进行讲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因此,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环节,如让学生现场创作诗句,以便更直观地感受和运用修辞手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说课教学PPT电子课件
旷:空旷辽阔。 天低树: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整体感知
“愁新”是什么意思?作者的“愁新”是什么?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思乡之愁。
你从哪个字看出来他是思乡之愁?
一个“客”字。
整体感知
日暮时分,你在建德江上看到了什么?
只有诗人一个人。
傍晚。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停船靠岸。
指诗人自己。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 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辽阔。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 月伴我身旁。
品读释疑
《宿建德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从哪些 地方发现的?
《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 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 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此前,孟浩然一 直在鹿门一带隐居,希望走以隐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730年,诗 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 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漫游吴 越的生活。
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之 忧。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 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宿建 德江》。
整体感知
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泊:停泊。 渚:水中间的小 块陆地。 日暮:傍晚。
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省市级优质课导学案、教案、说课稿
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3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建德江》。
2.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重难点)一、直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
(板书课题,解诗题,引导学生抓住“宿”,了解写诗的时间,抓住“建德江”,知道诗中描述的地点。
借助注释了解“建德江”。
)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2.指名读,正音。
(相机指导书写:德。
提醒右边中间不能写成“四”,“心”字上面一横不能丢。
)3.自由读古诗。
(教师强调读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师: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如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师: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在课本相应位置打上小问号。
开始吧!(自学)3.师: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学生汇报。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5.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师: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第【1】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懂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从而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
2.诗词作者与文字资料课件;水中间的小块陆地课件;三首诗词意境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本课三首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人诗句连连看1.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诗人对应连一连。
2.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相关诗句连连看的游戏形式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
二、课前预习成果展1.借助拼音读好古诗词。
(1)指名读诗词。
2.交流作者资料。
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的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教材内容。
对作者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感悟其写作风格。
三、品析字词悟诗情(一)《宿建德江》1.释诗题。
宿:住。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过建德江,傍晚停船靠岸休息。
2.明诗意。
过渡:同学们,此时留宿在建德江的孟浩然,能安然入眠吗?不能入眠的诗人,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静静地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诗里的哪个字、哪个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
《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PPT说课课件
环节二:润物细无声之感知韵律
首先,检查预习。明确“宿建德江”即:夜晚停舟靠岸留宿在建德江边。随后学生交流孟浩然写 作相关背景,培养预习和查找资料的好习惯。接着,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每个字的读音,听 清古诗的停顿与节奏。随后,学生自由地朗读,先做到读准、读到位,并逐渐读出停顿和节奏。 读毕,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我会巡视课堂,相机提供帮助。在学生尝试挑战初读古诗时,适 时对学生易读错的字词进行强调。如“停泊”的读音。紧接着,指名读,男女合作,小组赛读等多 种方式在读中初步想象画面。这样让学生监督、帮助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触动点二:以景抒愁聚焦“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基于此: 一方面,出示“江边、原野、小船”一系列的图片,指引学生结合前面读诗的方法,声情并茂地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并创设情境,学生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如果是自己,处于独自留宿江 边的哀愁,如临其境,联系实际对比居家的温馨和幸福。进而鼓励学生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与诗人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在画面欣赏的基础上,在朗读中抓住“低和旷”以及“江和清”这两组 词,引导学生联系全诗“愁”的基调,明确二者相互映衬与依存的关系。随后,发散思维,围绕“ 月”这个意象,调动学生的想象和体验,进而明确诗人借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与人亲近的景象,抒 发内心的思乡和羁旅之愁。紧接着,小组读男女赛读等多种方式,在读中体会拟人、对比促进情 感抒发的精妙。升华体验。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 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 感知诗词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 难点 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宿建德江》一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2.词语解析:学习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宿”、“建德江”等,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诗句解析:分析诗句的意境,感悟诗人通过描绘江景抒发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意境的理解和诗歌朗诵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天低树”、“月近人”的抽象意境,我会通过图片展示、情景再现等方式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意境相关的自然景观,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宿建德江》是一首描绘江景的诗歌,它体现了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宿建德江》这首诗。通过具体诗句的解读,体会诗人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准的语言描绘出江边的夜景。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对诗句意境和诗歌朗诵技巧的讲解,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实际效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跟随我的讲解,逐步领会诗歌的意境。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对于抽象意境的理解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歌意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欣赏自然风景时,有没有过被某一处景色深深打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如何通过文字捕捉自然之美。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导学案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3、学习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感受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难点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一诗句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想象法: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分析法:对诗句进行分析,理解诗人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作者简介孟浩然(689 年—740 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三)初读诗歌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移舟泊烟渚: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
日暮客愁新:日暮时分,新的愁绪又涌上客子心头。
野旷天低树: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
(五)体会情感1、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建德江日暮时分的景色,抒发了自己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2、从哪些诗句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这种情感?“日暮客愁新”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在日暮时分新添的愁绪。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宿建德江》知识导学 练习 教案 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
《宿建德江》知识导学+练习+教案+图文详解字词注释宿建德江:意思是在建德江露宿。
建德江,江名在现在的浙江省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市的一段。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译文解析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傍晚时分,旅途中的我的心中又涌起思乡的新愁。
岸上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江水清澈,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要来与人相亲相近一般。
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
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六上古诗《宿建德江》优秀课件
六上古诗《宿建德江》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宿建德江》是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位于第三章“诗海漫步”第二十三课。
本课详细内容为:介绍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宿建德江》的背景,诗句解析,诗歌意境的体会,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宿建德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掌握诗句的解析方法和技巧,了解诗歌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解析和诗歌意境的体会。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与背诵,背景知识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挂图、音频播放设备。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江水潺潺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
2.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宿建德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背景介绍:讲解诗人孟浩然及创作背景,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
4. 诗句解析:详细解读诗句,分析字词、句式、修辞手法等。
5. 意境体会:通过讨论、示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的意境。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宿建德江》2. 诗人:孟浩然3. 背景介绍:唐代,江畔夜景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标注重点字词5. 意境体会:画出水墨画,展示诗歌意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宿建德江》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答案示例:《宿建德江》描绘了诗人在江畔夜晚泊船所见之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作业题目:背诵《宿建德江》。
答案:见课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音频、挂图等教具,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
在诗句解析环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式、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后,教师可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代诗人作品,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最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精品教学课件
• 而在本诗当中,诗人的“愁”是:移舟泊烟渚,
•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 • 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
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 浪漫派 现实派 朦胧派
• 学习目标:
• 1、能够正确、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背诵并默写古诗。
• 2、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 的情感。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学习要求:
• 根据预学内容:查注释,查工具书,用 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并想象诗人 为我们描绘的画面。小组交流这首诗。
•
• 宿/建德江
•
[唐] 孟浩然• 移舟/泊/源自渚,•日暮/客愁/新。
诗意理解方法: 1、参考课后注释
•
野旷/天/低树,
2、借助工具书 3、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想象
• 江清/月/近人
4、借助插图
宿/建德江
•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作业: • 1:默写《宿建德江》 • 2:搜集孟浩然的诗歌,读一读。
这节课,你 有什么收获? 我们来讨论
一下吧。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教材作 业 从自课主后安习题中选取 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
小朋友,你们学 得好棒啊!希望 在今后的学习中 你们再接再厉?
课件3: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生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孟浩然的一首古诗《宿建德江》(二)简介作者:孟浩然,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与王维齐名。
(三)板书课题:宿建德江二初读古诗(一)自读古诗,扫清生字。
(二)指名读古诗,检查字音。
(三)教师范读,注意听停顿。
(四)学生自由读,读出停顿。
三、品读古诗(一)第一二句1.指生说说“泊”“烟渚”的意思。
(教师小结:泊:停泊。
烟渚:烟雾迷蒙的水中的小块陆地。
)2.学生根据词义试说句意思。
(指名说)3.教师补充并小结:行船停靠在江中烟雾迷蒙的小岛。
在黄昏时刻,在孤舟小船上,蓦然又生出新的愁绪。
(二)第三四句1.学生解释“野旷”“天低树”2.自己根据词义解释诗句,3.教师补充并小结:写诗人怀着愁心,在广袤二无垠的自然中,经求索而发现孤月竟与诗人那么亲近,于是,寂寞的心得到慰藉。
四、思想感情(一)再读古诗,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教师小结: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旅途的惆怅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学生根据意思自己背诵古诗。
(教师提问背诵)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总结)六、作业背诵古诗【板书设计】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024年六上古诗《宿建德江》优秀课件
2024年六上古诗《宿建德江》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宿建德江》。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诗的背景,感悟诗的意境,解读诗的字、词、句,领略诗人的情感。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宿建德江》一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宿建德江》,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的生字词,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诗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孤独与寂寞,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句,掌握生字词,领略古诗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建德江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宿建德江》。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诗句,注意字音、停顿、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句,分析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4. 欣赏:结合诗句内容,引导学生欣赏建德江的夜景,感悟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5. 例题讲解:以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为例,分析诗句的意境,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句内容,绘制一幅建德江夜景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宿建德江》2. 内容:诗人生平简介诗句解读诗句意境欣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宿建德江》诗句,每个字写三遍。
选取诗句中的一句,用自己的话描述其意境。
2. 答案:字词抄写略。
示例:诗句“江清月近人”,描述了江水清澈,月亮仿佛就在人们身边,给人一种宁静、亲近的感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调整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后查找其他描写建德江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第1篇】活动内容:古诗《宿建德江》。
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古诗,培养幼儿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有节奏地诵读古诗。
2.初步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远离故土,作为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活动重点:能够大声、有节奏的诵读古诗。
活动难点:体会诗人远离故土,作为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活动准备:古诗原文的视频;古诗的韵律操视频。
活动过程:一、复习之前所学古诗。
师: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朗诵学过的古诗吧。
二、学习古诗《宿建德江》。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当你们的爸爸妈妈出差,离家几天的时候,你们会想念爸爸妈妈吗?当你们长大了,有一天需要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的时候,你们就会像想念爸爸妈妈一样想念亲人和家乡,这就是思乡之情。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古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古诗,它的名字叫《宿建德江》,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播放古诗《宿建德江》的视频,请幼儿欣赏并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美。
2.教师逐句播放古诗韵律操视频,并结合日常生活讲解古诗含义,引导幼儿理解诗意。
提问:(1)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作者是谁?(2)作者描绘的是什么场景?(3)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三)、学习有节奏地诵读古诗。
1.教师有节奏地诵读古诗《宿建德江》,请幼儿看书指字跟诵。
2.教师有节奏地逐句诵读古诗,幼儿跟读。
3.男女幼儿有节奏地逐句指字跟读,教师巡视指导,提高幼儿的诵读能力。
4.请个别幼儿按节奏诵读古诗(鼓励幼儿大胆诵读)5.播放古诗韵律操视频,引导幼儿边按节奏诵读古诗边做韵律操。
(可按不同形式分组,反复诵读)三、教师小结。
师:诗人把船停泊在烟雾笼罩的小岛上,茫茫暮色给游子新增了几分乡愁。
后两句诗人的心绪逐渐平静和开阔,宇宙是如此广袤,此时此刻,天上的一轮孤月与诗人是如此亲近,寂寞的愁绪似乎得到了慰藉。
宿建德江导教案
《宿建德江》导学案(第一课时)备课人:张宏课题《宿建德江》时间学习目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标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说明,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要点1、理解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感难点情。
明确内容。
2、领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虑的思想感情。
德育渗经过朗诵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境界,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透课前准小黑板,生字、词卡片、课件。
备导学过程教案导案预习自己练习朗诵古诗,划出难理解的词句。
生独立学习词简介孟浩然以及有关的写作背景语、朗诵课文,发现问题。
自读自1、用自己的方式记着认字表的生字。
考书下的注充足利用小组悟释,或许查阅工具书。
合作,解决字形成认2、谈谈难写的生字有几个,要注意什么。
词和朗诵中遇知3、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再读一遍古诗。
联系上下文到的问题。
边读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参4、和同桌沟通一下你对每句诗的理解。
碰到困难还能够讨教老师或同学。
导学过程教案导案合作一、赏识古诗,揭露课题简单介绍,确立研究今日,我们来学习孟浩然宦途受挫后,南下经感情基调。
研读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宿建德江》。
请同学们再默读文本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课文,谈谈你读1、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懂了些什么?或生字读准、读好。
是有什么疑问也2、教课生字。
能够提出来沟通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重申字沟通。
音。
3、再读古诗:注意把诗读流畅,读出诗里的节1、想到:(夜幕奏。
降临,江中小?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舟,烟雾迷茫,1、教师范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孤身夜宿,身处方才同学们描绘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他乡,荒野无觉?(孤单、沧桑、悲凉)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边,天比树低,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月与人亲)走进诗人心中了。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着重学生感情的(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古诗《宿建德江》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
宿建德江
古诗诗原文
宿sù建jiàn德dé江jiānɡ
【唐tánɡ】孟mènɡ浩hào然rán
移yí舟zhōu泊bó烟yān渚zhǔ,
日rì暮mù客kè愁chóu新xīn。
野yě旷kuànɡ天tiān低dī树shù,江jiānɡ清qīnɡ月yuè近jìn人rén。
字词注释
宿建德江:意思是在建德江露宿。
建德江,江名在现在的浙江省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市的一段。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译文解析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傍晚时分,旅途中的我的心中又涌起思乡的新愁。
岸上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江水清澈,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要来与人相亲相近一般。
赏析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
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
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
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
曾游历东南各地。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同步习题
(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三、四两句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3)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4)”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1)以“新”说“愁”,别具一格。
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
(意对即可)(2)这两句借景抒情,表面是写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与舟中人是那么近,旷野无垠唯有明月近人,我们能想象到诗人羁旅的惆怅、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表现手法上一隐一现,一虚一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构成了一种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
(意对即可)
(3)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4)
是旅途中暂时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中小洲边上,苍茫的暮色给客旅
之人增添了一缕新的愁绪.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及建德江。
二、教授新课:
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古诗内容:(出示图片)
1)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
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
(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
4)比一比: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
(小组比赛)5)问一问:
客人的“愁绪”有哪些?
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读一读: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
对照图片,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
(先写后说)
四、古诗欣赏:《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教学后记:
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