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手打原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
院系:文学院新闻系
班级:2班
姓名:***
学号:*********
目录:
一、什么是新德国电影..................................... (3)
二、新德国电影产生的根源 (3)
1.受到电视的强烈冲击 (3)
2.电影艺术质量低劣 (3)
三、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3—5
1.多样性..........................................................3—4 (1)关注边缘与孤独人的沃纳.赫尔措格 (4)
(2)擅长导演艺术片的福尔曼.施隆多夫 (4)
(3)真诚的赖纳.威尔斯.法斯宾德 (4)
(4)“美国化倾向”的维姆.文德斯 (4)
2.电影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4)
3.重新确认电影的叙事与电影的大众性 (5)
4.新德国电影中对色彩和声音的独特运用 (5)
5.新德国电影对声音也有独特的处理方法 (5)
6.音乐也是构成新德国电影艺术特色的一个因素 (5)
四、结语 (5)
【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电影史中,声势最大影响也最深的有三个大流派,即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和新德国电影运动。这三大电影流派从总体上看代表了战后再现美学的电影潮流对战前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的表现美学电影潮流的反叛。本文主要是谈论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从而对新德国电影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新德国电影艺术特征
一、新德国电影
1962年,来自慕尼黑的26个年轻的电影导演、摄影师和制片人,带着一纸宣言来到国际短片电影节所在地奥博豪森,参加第八届国际电影节。他们对60 年代的美国电影和德国商业片表示不满,提出了“奥博豪森宣言”,声称“旧电影已经灭亡,我们寄希望于新电影”。这番宣言被认为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的正式纲领性文件,它揭开了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序幕。
二、新德国电影的产生根源
新德国电影运动如同其他文艺运动一样,有其产生的社会的根源。二次大战后,德国分裂为隶属于不同政治阵营的东德和西德两部分,直至90年代才再度统一。现代世界电影史中所谓的“新德国电影”主要是指战后西德的电影状况。50年代和60年代初,西德电影处于最低谷。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电影市场受到电视的强烈冲击,观众人数和电影院的数量急剧减少。
20世纪50年代大量生产并且获利的商业电影工业以及地方电影不得不面对市场突然消失的窘境。在几年之内,由于电视的原因,德国电影失去了超过四分之三的观众。据有关人员调查,电视机的数量在1956到1962的6年时间内从70万上升到720万,而电影观众的人数却从每年的8亿骤然跌落至1.8亿。
2、电影艺术质量极为低劣。
1961年“德国电影奖”评委会竟然在全年摄制的影片中找不出一部值得授予“最佳故事片”或“最佳导演”的影片。同年,西德送往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参赛的5部影片全部被退回。这一事实给予德国电影界很大的震撼,尤其是那些青年导演,这也标志着西德电影的发展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已经处在最低点了。
三、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
商业电影因为电视所遭受的冲击以及受到英国自由电影运动和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影响,为年轻的德国电影人提供了一次机遇和表达创新观念的选择,他们迫切要求改变旧德国电影现状、创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电影。
在这一时期,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
1、多样性。
新德国电影运动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它并无明确统一的美学纲领。它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多样性”。这时期的许多作品,无论是在题材,结构、风格,叙事笔调以及造型语言的运用上,都是神貌殊异,各显特色。
在这里,我就以“新德国电影学派四杰”为例:
(1)关注边缘与孤独人的沃纳·赫尔措格
孤独和疯狂、异域疆土的自然风光成为赫尔措格影片的一贯的主题,他热衷于刻画那种边缘与孤独的人物,探讨人物“疯狂的迷恋”的心智。这在他的影片《阿吉尔――上帝的愤怒》和《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中都有所体现。在《阿吉尔――上帝的愤怒》中他采用了传说中纪实手法,描写了僧侣阿吉尔1590年到黄金国探险的故事,表达了某种社会秩序的瓦解和狂想在现实面前的失败。而《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则记叙了上个世纪一个遭受社会偏见的弃儿卡斯伯·豪译尔的故事,表现了他的心理愚钝和反常,揭露了特权和教会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的虚伪和利己主义。赫尔措格的影片中大多都是表现了对社会的批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戏剧张力,令观众感到沉闷枯燥,有时又晦涩难懂,但是却赋予了影片思想穿透力。
(2)擅长导演艺术片的福尔曼·施隆多夫
施隆多夫是一个“在所有导演中最具现代电影语言表现手段的人”,也是一个注意市场和同观众交流的人。他的代表作品《科姆巴赫穷人的暴发》、《铁皮鼓》等,对处于社会重压下的人物变态心理的描写以及他对文学作品的倚重,表达了下层人民的感情,批判了社会,“对具有新特征的乡土电影的发展是个贡献”。(3)真诚的赖纳·威尔斯·法斯宾德
法斯宾德绝大部分影片的电影语言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新意,采用的是他崇拜的美国“好莱坞”电影模式,是一种传统情节剧。他所拍摄的电影的最大特点是他对艺术的真诚和对社会的直言批判,他敢于把德意志沉重的罪孽意识摆上银幕,他也撕下自己的外衣,把种种非常态欲望和阴暗心理逐一解剖。法斯宾德的电影的内容涉及到了许多当时人们都不愿面对的现实问题,如同性恋或者种族差异。影片《自由的强权》和《恶梦吞噬灵魂》就是这类内容的代表作。我个人觉得法斯宾德的电影不好理解,感觉无法理解他行事待人的逻辑。
(4)“美国化倾向”的维姆·文德斯
迁移、旅行是文德斯影片的惯常主题,他的电影语言修词中基本排除蒙太奇,形成对运动和场景不加剪辑的“坦率、冷静”的风格。1984年,他拍摄的公路片《德克萨斯州的巴黎》是一部由欧洲人的视角来拍摄美国人的生活的影片,是从旁观者的身份来观望发生在邻国美国这块热土上的故事,表现了人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隔漠,标志着文德斯“美国化倾向的高峰”。
2、电影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电影再现美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是“真”而不是“美”,新德国电影以表现外面世界为出发点,综合分析了西方人精神病态心理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较全面、客观、真实地展示了西方社会的全貌。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常常关注小人物,如描写小职员、服务员、广告员、汽车工人的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现实性。并且,就如上面所提到的,对于现实社会中那些不好的层面,如同性恋、种族歧视以及现实社会的黑暗与高层人士的虚伪,这一时期的影片都涉及到了。而在拍摄时,为了更好的表现电影的真实感,导演们也是费尽心思。如克鲁格在《告别昨天》中把许多真实镜头和虚构的镜头剪辑在一起,甚至让真正的黑森州的最高检察官出现在影片里,对影片中的案情发表谈话。为了真实,他们在故事发生的原始地点进行实景拍摄,并常常聘用非职业演员,避免因戏剧化的表演破坏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