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手打原创)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293f9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5.png)
《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篇一一、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新好莱坞”命名的电影风潮逐渐崭露头角,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为电影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包括其叙事手法、视觉风格、角色塑造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
二、叙事手法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手法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首先,与传统的好莱坞叙事结构相比,新好莱坞电影不再完全遵循戏剧性故事线索和严格的三幕结构,而是尝试引入多线程、多层次的故事线。
同时,这种电影更加强调细节的描述和心理活动的呈现,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其次,新好莱坞电影还非常注重场景转换的技巧。
这些电影在构建剧情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剪辑和时空切换的手法,营造出不同的时空感。
例如,《出租车司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影片,通过场景转换的技巧,成功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电影世界。
三、视觉风格新好莱坞电影的视觉风格独特而多元。
一方面,这些电影的摄影技术精湛,运用各种特殊的拍摄手法和摄影技术来捕捉镜头语言。
这些拍摄手法包括低角度拍摄、高对比度色彩、动态的镜头运动等,使画面更具冲击力和表现力。
另一方面,新好莱坞电影的视觉风格还体现在其视觉特效上。
这些电影通常采用先进的特效技术来呈现更加逼真的画面和特效效果,如《星际穿越》、《复仇者联盟》等科幻影片中的各种炫酷场景。
四、角色塑造新好莱坞电影的角色塑造更具现实主义特点。
它不仅注重角色形象的塑造和细节刻画,更深入地揭示了角色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同时,这种电影更加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使角色更具人性化和共情力。
例如,《银翼杀手》、《黑白故事》等影片中的角色形象生动且富有深度。
五、文化内涵新好莱坞电影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这些电影往往通过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表达对人类生存状态和未来的思考和关注。
同时,这些电影还借鉴了其他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等,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cd6a2f6aa8956bec0975e3b9.png)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作者:宋淑兰来源:《电影评介》2013年第15期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海报一、关于表现主义在德国表现主义兴盛之前,意大利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法国的艺术电影都将电影的想象力局限于对社会的真实反映,对于电影的探索尚在爬行之中,而从罗伯特维内开启了表现主义的大门,电影进入一个疯狂的幻想世界。
尽管这疯狂的幻想世界也只是昙花一现,但是却使电影艺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值得肯定。
表现主义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
表现主义电影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意义。
表现主义电影典范《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
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希区柯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表现主义的巨大成就在于首先形成了一种新的美学表现形式,其次是使得电影艺术化,从表现表象到剖析本质表现心理探讨人类社会的救赎方法。
先锋派的表现主义运动则在1910年前后开始于慕尼黑。
它是一种反对印象主义及自然主义的流派,同时表现在音乐、文学、建筑、绘画等各个方面。
在德国战败之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表现主义入侵柏林的街道上,广告画、剧场、咖啡馆的装饰,商店招牌和窗饰上都蒙上了表现主义的色彩。
而《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的诞生也与一个重要前提紧密相关——魏玛共和国时代。
民主的议会制整体的建立,包括妇女选举权在内的公民权的进步,促进了社会上的一系列深刻变革。
除了受政治的影响,表现主义的诞生还受到其它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三位“狂飙社”表现派画家:赫尔曼·伐尔姆、华尔特·罗里希与华尔特·雷曼。
例如《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中类似舞台艺术的背景、倾斜变形的角度、无处不在的阴影均出自于他们的手笔,使得观众耳目一新;同时也为德国艺术电影中几个重要特征,如高度风格化的布景设计、黑色的人物设置、奇异的故事情节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6a6c2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c.png)
《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篇一一、引言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电影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被称为“新好莱坞”电影。
这一时期的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在内容、形式和技巧上都有所创新,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电影文化。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包括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技术革新等方面,分析其成功背后的艺术原理和创作思维。
二、叙事手法新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手法上突破了传统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其剧情紧凑,节奏明快,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将情节和情感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此外,非线性叙事、时空跳跃等手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电影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种艺术美感。
三、人物塑造新好莱坞电影在人物塑造上注重个性化和心理层面的深度挖掘。
与传统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相比,这一时期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和立体。
通过细致的心理描绘和复杂的性格设置,观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同时,这些角色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和伦理选择也为电影增加了许多看点。
四、技术革新新好莱坞电影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包括摄影、剪辑、特效等方面。
高超的摄影技巧使得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而剪辑和特效的运用则进一步提升了电影的观赏性。
此外,声音设计也是新好莱坞电影的一大亮点,通过音效和配乐的巧妙运用,为电影营造了恰到好处的氛围。
五、视觉风格与美学追求新好莱坞电影在视觉风格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也有奇幻、科幻等类型片的独特风格。
这些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追求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注重表达深层次的美学追求。
此外,色彩运用也是新好莱坞电影的一大特色,通过色彩的对比和运用,为电影营造了独特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六、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征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这一时期的美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都发生了变化。
新好莱坞电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满足了人们对于艺术和审美的需求。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b20b2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7.png)
《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篇一一、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新好莱坞”命名的电影创作群体和他们的作品逐渐崭露头角,为全球电影界带来了新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征。
新好莱坞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多元化的题材选择、深邃的内涵以及精良的制作技术,成为了电影艺术史上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围绕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展开论述,分析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魅力。
二、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手法1. 多元化的叙事结构新好莱坞电影在叙事结构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模式。
通过复杂的情节设置、多线索交织以及非线性叙事等手法,新好莱坞电影成功地营造出更为丰富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多元化的叙事结构使得影片在展现情节的同时,更能突显出角色的心理活动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2. 注重情感表达与以往的电影相比,新好莱坞电影更加注重情感表达。
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对白设计以及音乐烘托等手法,新好莱坞电影将观众的情感体验推向了新的高度。
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体现在爱情、亲情等传统主题上,还深入到人性、社会等更为复杂的层面。
三、新好莱坞电影的题材选择1. 类型化与反类型化新好莱坞电影在题材选择上呈现出类型化与反类型化的特点。
一方面,新好莱坞电影继承了传统类型片的元素,如动作片、科幻片、悬疑片等;另一方面,新好莱坞电影又对这些传统类型进行了颠覆和再创造,使得影片在保持类型特点的同时,更具创新性和艺术性。
2. 关注社会问题新好莱坞电影在题材选择上关注社会问题,尤其是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反思。
这些影片通过描绘社会现象、揭示社会问题以及探讨人性等角度,使得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能对现实世界进行思考。
这种关注社会问题的题材选择使得新好莱坞电影具有了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四、新好莱坞电影的内涵与制作技术1. 深邃的内涵新好莱坞电影在内涵上具有深邃性,能够从多个角度展现人性、生活、爱情等多个层面。
这种深邃的内涵不仅体现在情节的铺陈上,还体现在角色的塑造、音乐的运用等方面。
新德国电影
![新德国电影](https://img.taocdn.com/s3/m/3af42465ddccda38376bafd9.png)
新德国电影首先来介绍一下“新德国电影”。
新德国电影的前身是“青年德国电影”,“新德国电影”运动发轫于1962年2月28日的奥勃豪森电影节,即第八届西德短片节。
当时会上有26位政府资助的德国青年电影家联名发表《奥勃豪森宣言》,称“旧电影已经死亡,我们对新电影满怀信心。
德国电影的未来在于运用国际性电影语言……我们要创造的电影应该从形式到思想都是新的”。
这个宣言本身就是人类对话精神的体现,此后德国电影逐渐摆脱传统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的影响,走向世界,成为当时欧洲电影与世界电影对话的新的一极。
《奥博豪森宣言》标志着西德电影的转折点。
此后,1971年,“作者们的电影发行组织”成立,吸引了大批青年电影工作者的加入,随后出现了新德国电影。
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人物有施隆多夫、赫尔措格、法斯宾德、文德斯。
他们代表了战后出生的一代,其作品深刻的反映了德国年轻一代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
在历史的夹缝中,他们承受着比任何一代青年人都要沉重的历史与现实的责任。
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新德国电影的四大导演。
70年代中期,新德国电影进入创作高潮,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是威尔格·赫尔措格、福尔科·施隆多夫、赖纳·威尔纳·法斯宾德和威姆·文德斯。
1967年,赫尔措格在希腊拍摄了《生活的标志》一部短片之后,又在萨哈拉拍摄了《法塔·莫尔加纳》(1968年);拍摄了《侏儒也是从小长大》(1968年);1973年,他到了秘鲁和巴西,拍摄了《阿吉尔——上帝的愤怒》,影片采用传说中纪实手法,描写了1590年到黄金国探险的僧侣阿吉尔的故事。
表达了某种社会秩序的瓦解和狂想在现实面前的失败。
这是一部“妄想和放纵的叙事诗”。
1976年,他执导的影片《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记叙了上个世纪一个遭受社会偏见的弃儿卡斯伯·豪译尔的故事,他心理愚钝和反常。
这部半记录、半自传体的影片揭露了特权和教会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的虚伪和利己主义。
“新德国电影”的美学特征
![“新德国电影”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e00560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79.png)
“新德国电影”的美学特征“新德国电影”的美学特征本文从表现主题、叙事形态和造型风格等方面阐述了“新德国电影”作为一个继“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之后出现的电影流派(运动)所形成的一些美学特征,从对比角度分析了“新德国电影”的先驱者斯特劳布夫妇、克鲁格和后起之秀、“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人物文德斯、赫尔措格、法斯宾德和施伦多夫等人的作品风格及其区别与联系,总结了他们各自作品所呈现出的一些风格特征。
“新德国电影”在表现主题上因其特殊的历史和时空背景而透发出一种“寻归”意念。
文德斯、法斯宾德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一批诸如旅行者、局外人、边缘人等银幕形象,表现出寻找失去记忆的历史,从而与历史认同,找到生存支点的自觉意识。
对不同生存形态的塑造是他们寻问历史的尝试,也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艺术个性,叙事形态和造型风格由此而逐渐形成。
“新德国电影”的叙事形态因表现内容和主题追求的不同而呈多样化。
在继承、借鉴传统的基础上,文德斯、赫尔措格的影片趋向“作家风格”化,利用情节缺乏线性发展,事件无明确前因后果,人物成为小于或等于环境的叙事因素,行为顺序没有连续一致的时空感等“反(传统)叙事”的叙事策略建立起自己的叙事形态。
法斯宾德、施伦多夫等一方面借用较为观众熟悉的情节剧叙事模式拍摄自己的大部分影片,另一方面也通过对隐喻、间离手段、视点转换等叙事方法的运用使他们的剧情片与好莱坞的商业片区分开来,达到对历史反思的效果。
“新德国电影”的造型风格与叙事美学紧密相连,是叙事策略在影像层面上的体现和沿伸。
虽然在影像风格上文德斯、赫尔措格等人都有自己师法的前辈,但他们又铸造和发展了各自的造型语言。
文德斯、赫尔措格等强调时空的真实感和震撼力,长镜头和隐喻画面的运用使他们的影片极具个性,从造型角度实现了超越狭隘时空,对生存环境和历史进行剖析和表现的愿望。
法斯宾德、施伦多夫等注重画外空间的拓展和室内造型环境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再现,以流畅的镜头语言和对声音、色彩等造型元素的独创性运用,精致地表现了小人物的生存世界和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充分体现了造型语言的表现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语言的某种方式的超越。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924d8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1.png)
《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篇一一、引言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经历了多种变革与发展。
“新好莱坞”电影就是这一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以其独特的故事结构、表现手法、审美特征和技术运用引领了新的电影时代。
本文将从多角度对“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二、叙事与剧情设计“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手法,既借鉴了经典好莱坞电影的戏剧化元素,又融合了更为复杂、多元化的剧情结构。
故事往往不再单一地依赖戏剧性冲突,而是更多地展现了社会现象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
首先,故事情节的设计上,新好莱坞电影强调深度与内涵,不再是单一线索的叙述,而是以复杂多变的情节推动故事发展。
此外,故事主题和背景的多元化也为新好莱坞电影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其次,角色塑造方面,“新好莱坞”电影的人物塑造更为立体、丰满,人物性格和动机更为复杂和真实。
角色间的关系和互动也是剧情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视觉美学与摄影技术“新好莱坞”电影在视觉美学和摄影技术上也有着显著的特征。
一方面,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和光影处理等视觉元素的使用,使影片的视觉效果更为丰富和引人入胜。
另一方面,先进的技术应用如CGI、特技效果等为影片提供了更加逼真的视觉体验。
这些技术的运用使得影片能够更好地展现故事的背景和环境,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四、声音设计在声音设计方面,“新好莱坞”电影也做出了重要的创新。
声音的创作不再仅仅局限于音乐和音效的简单叠加,而是更加注重声音与画面、剧情的紧密结合。
音乐和音效在影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地烘托气氛、推动剧情发展。
此外,影片中的对话也是声音设计的重要部分,精炼而富有深意的对话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思考与感受。
五、跨文化融合与创新性表达“新好莱坞”电影在文化上有着跨文化的特征,将各种文化元素融入电影中。
这表现在故事情节、角色设定、主题探讨等方面。
此外,“新好莱坞”电影也积极尝试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如非线性叙事、多角度叙述等手法被广泛运用。
第十一章 新德国电影
![第十一章 新德国电影](https://img.taocdn.com/s3/m/756b2e03bed5b9f3f90f1c71.png)
第十一章新德国电影新德国电影运动是指从1962年“奥勃豪森宣言”开始,在联邦德国境内掀起的一次要求改变旧德国电影现状、创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电影艺术运动。
这一运动前后延续了二十多年,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电影运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电影史中,声势最大影响也最深的有三个大流派,即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和新德国电影运动。
这三大电影流派从总体上看代表了战后再现美学的电影潮流对战前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的表现美学电影潮流的反叛。
他们从形式到内容都一改传统电影那种虚构生活,臆造理想,追求豪华,沉湎于蒙太奇魔法的拍片方式,以现实世界的外部真实和内心真实作为电影取材的基本依据,追求快捷、简便、纪实的拍片方式,探索电影剪辑方法的真实效果,完善以长镜头为核心的电影再现美学在表现人生、反映社会心理中的巨大作用。
这三大流派在40年代末、50年代末和60年代相继在西方影坛掀起电影再现美学的高潮。
然而,由于这三大流派分别产生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代,所以他们各自形成自己的特点。
从这些特点也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影再现美学的发展过程。
一、战后三大电影运动的特点首先是电影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层面和方式的不同。
电影再现美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是“真”而不是“美”,但是各个时代对于真实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
新现实主义时期电影反映的是外部社会的真实,创作都为了打破战后意大利社会充满了谎言的政治气氛,把镜头直接对准了贫困潦倒的社会大众,把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的现实世界直接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以激起人民奋发自强的信心。
法国新浪潮兴起于欧洲经济起飞的后期。
这时以经济贫困为中心的外部世界已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于是电影把镜头伸入人们的内心世界,把富豪子弟无聊、厌倦、纵欲、自私的心理状态和中产阶级空虚、孤独、绝望、变态的精神境界揭示得一览无余,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这两大流派都有各自的缺陷,前者过分注意外面社会的平面效果,忽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讨,后者只是专心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暴露而毫不理会引起这种内心反应的社会因素。
新德国电影
![新德国电影](https://img.taocdn.com/s3/m/8fb872ea81c758f5f61f6768.png)
福尔科施隆多夫 福尔科 施隆多夫于1966年拍摄了《青年特尔勒斯》, 施隆多夫 这部“对早期法西斯精神的探讨”的影片获得了 戛纳电影节“国际批评家奖”;
《青年特尔勒斯》
威尔格赫尔佐格 威尔格 赫尔佐格于1967年拍摄的《生活的标志》影片描述的是士兵 赫尔佐格 施特罗斯特策克在一个无所事事的小岛上如何因荒诞处境变疯的故 事,赫尔措格希望表现“希腊风光中阴森可怕而在理智上又无法理解 的力量”,这部影片已经可以看出该导演后来的一贯的风格和追求; 约翰内斯沙夫 沙夫的影片《纹身》讲述了一个16岁的小伙子如何枪杀了 约翰内斯 沙夫 自己的养父,“简单的最后行动代表了青年人对传统社会的空谈和 自满的抗议”。这部影片与法国新浪潮电影颇有共同之处,“它体 现了新德国电影与新浪潮电影相结合的特征:导演们想要表达的是 他们亲自目睹和经历过的事情”。 以后还有:彼得 沙莫尼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狐狸禁猎期》; 彼得沙莫尼 彼得 沙莫尼 乌尔里西沙莫尼 沙莫尼拍摄的点画派风格的影片《它》和《年复一年》; 乌尔里西 沙莫尼 哈罗曾夫特 曾夫特拍摄的《慢跑》;克里斯蒂安里舍尔特拍摄的《倒立吧, 哈罗 曾夫特 夫人》;爱德加 赖茨 爱德加赖茨 爱德加 赖茨拍摄《进餐》等等。
阿吉尔——上帝的愤怒
1976年 他执导的影片《 1976年,他执导的影片《人人为自 上帝反大家》 己, 上帝反大家》记叙了上个世纪一个 遭受社会偏见的弃儿卡斯伯豪伊尔的故 遭受社会偏见的弃儿卡斯伯 豪伊尔的故 他心理愚钝和反常。这部半记录、 事,他心理愚钝和反常。这部半记录、半 自传体的影片揭露了特权和教会制度为基 础的社会的虚伪和利己主义。 础的社会的虚伪和利己主义。 毫米胶片拍摄的主人公梦境很有特色, 8毫米胶片拍摄的主人公梦境很有特色, 成为赫尔佐格“ 成为赫尔佐格“最有力量和风格最统一的 影片” 荣获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奖。 影片”,荣获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奖。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质——从《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到《大都会》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质——从《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到《大都会》](https://img.taocdn.com/s3/m/ddad0aafad02de80d5d840e2.png)
2020-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质———从《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到《大都会》马晓阳(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6)摘要: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一个富有特色的电影学派,它把人们对真实的探索引入人的主观世界,进而主张通过主观心理去发现社会的现实。
在1920年至1927年间,从《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上映到《大都会》取得全面成功这7年内,德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表现主义影片,其给当代电影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直至今天,仍然有许多影片与导演广泛吸收借鉴表现主义影片的优秀成果。
因此,表现主义影片及其风格仍然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表现主义;德国电影;主观感受;风格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077-02一、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起源表现主义最早出现在欧洲绘画之中,其主要特征是摈弃自然主义摹写客观现实的创作方法,而代之以用简单、平面的构图,浓重的色彩与夸张变形的手法,强调表现人的主观现实与心理感受。
这种富于表现力的、反传统的艺术倾向很快影响到了电影领域内,使表现主义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先锋运动。
1918年,一战结束后,表现主义全面兴起,艺术成为了德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成为了时代潮流的反映。
战败的德国政治动荡不安,经济萧条,工人失业,人民饱受饥馑之苦。
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对德国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思想、精神和道德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失落感与危机感,他们需要寻找一个空间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因此,面对此类无力改变的严酷现实,德国艺术家纷纷从外部世界归返内心世界借此予以自我安慰,艺术家们逐步构建起以自我为中心的且拒绝外部现实世界的态度并开始寻求新的创作方法。
为了能够将自身悲观、苦闷的思想表达出来,艺术家们吸取了绘画界表现主义的反传统特质,往往从暴力、死亡、幻灭、扭曲的人性等社会黑暗空间出发进行创作①,电影界的表现主义便因此在20世纪初的欧洲先锋电影运动之中诞生。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af7a5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1.png)
《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篇一一、引言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美国电影业经历了重大变革,以独特的风格和故事线为标志的“新好莱坞”电影崭露头角。
新好莱坞电影以其深度的故事叙述、细腻的导演技巧、出色的演员表演以及先进的视觉效果等艺术特征,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本文将就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二、故事叙述的深度与广度新好莱坞电影的故事叙述注重深度与广度,通过细腻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和故事。
故事的主题多元且深刻,常常关注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变迁、道德的模糊性以及人与自我、社会的关系等主题。
新好莱坞电影不仅强调了情节的曲折性,还特别关注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角色内心的刻画,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真实。
三、导演与演员的配合新好莱坞电影注重导演与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
导演往往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演员来塑造角色,同时给予演员足够的空间进行自我发挥和解读角色。
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导演和演员们常常共同商讨角色的发展、剧情的安排等,形成了独特的故事呈现方式。
这不仅可以展现出演员的独特魅力,也让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生动而富有深度。
四、视觉效果的革新新好莱坞电影在视觉效果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通过先进的摄影技术和特效处理,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同时,新好莱坞电影在色彩运用、画面构图等方面也进行了大胆尝试,使得每一部作品都呈现出独特的视觉风格。
此外,新好莱坞电影还注重对环境的描绘和营造,通过对环境的真实呈现和设计,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
五、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新好莱坞电影在表现手法上呈现出了多样性。
导演们运用不同的叙事方式、镜头语言以及剪辑手法等来讲述故事,使电影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同时,新好莱坞电影也敢于尝试新的题材和类型,如科幻、惊悚、悬疑等,这些新的题材和类型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六、情感共鸣的力量新好莱坞电影注重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通过深入人心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角色塑造,使观众能够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6a77d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a.png)
《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篇一一、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新好莱坞”命名的电影创作逐渐崭露头角,这一时期的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新好莱坞电影不仅仅在技术和题材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也在情感和美学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
二、多样化的叙事风格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风格独具特色,表现为多样化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塑造以及精妙的情节安排。
这一时期的电影往往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通过时空跳跃、交叉剪辑等手法,使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同时,新好莱坞电影在人物塑造上也有所突破,塑造了众多具有深度和个性的角色,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内心世界。
三、深刻的主题内涵新好莱坞电影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其深刻的主题内涵。
这一时期的电影往往关注社会现实、人性的探索以及道德的反思。
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新好莱坞电影为观众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此外,新好莱坞电影还关注个体的成长与挣扎,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探索,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精湛的表演艺术新好莱坞电影的表演艺术也是其艺术特征之一。
这一时期的演员在表演上更加注重细节和情感的表达,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
同时,新好莱坞电影还注重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使演员能够更好地融入角色,为观众呈现更加真实的表演。
五、先进的技术应用新好莱坞电影在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这一时期的电影在摄影、剪辑、音效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例如,在摄影方面,新好莱坞电影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摄影技术和设备,使画面更加逼真、生动。
在剪辑方面,新好莱坞电影注重节奏和情感的把控,通过精心的剪辑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此外,新好莱坞电影还注重音效的设计和运用,通过音效的烘托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电影的氛围和情感。
六、美学风格的探索与创新新好莱坞电影在美学风格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这一时期的电影在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光影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尝试和突破。
分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doc
![分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doc](https://img.taocdn.com/s3/m/2a2f86e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e.png)
分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表现主义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简介】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海报一、关于表现主义在德国表现主义兴盛之前,意大利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法国的艺术电影都将电影的想象力局限于对社会的真实反映,对于电影的探索尚在爬行之中,而从罗伯特维内开启了表现主义的大门,电影进入一个疯狂的幻想世界。
尽管这疯狂的幻想世界也只是昙花一现,但是却使电影艺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值得肯定。
表现主义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
表现主义电影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作用。
表现主义电影典范《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
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希区柯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表现主义的巨大成就在于首先形成了一种新的美学表现形式,其次是使得电影艺术化,从表现表象到剖析本质表现心理探讨人类社会的救赎策略。
先锋派的表现主义运动则在1910年前后开始于慕尼黑。
它是一种反对印象主义及自然主义的流派,同时表现在音乐、文学、建筑、绘画等各个方面。
在德国战败之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表现主义入侵柏林的街道上,广告画、剧场、咖啡馆的装饰,商店招牌和窗饰上都蒙上了表现主义的色彩。
而《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的诞生也与一个重要前提紧密相关——魏玛共和国时代。
民主的议会制整体的建立,包括妇女选举权在内的公民权的进步,推动了社会上的一系列深刻变革。
除了受政治的影响,表现主义的诞生还受到其它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三位“狂飙社”表现派画家:赫尔曼·伐尔姆、华尔特·罗里希与华尔特·雷曼。
新德国电影解析
![新德国电影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c298f804a1b0717fd5dd30.png)
新德国电影产生背景“新德国电影”运动发轫于1962年春天的奥勃豪森电影节。
当时有26位德国青年电影家联名发表《奥勃豪森宣言》,称“旧电影已经死亡,我们对新电影满怀信心。
德国电影的未来在于运用国际性电影语言……我们要创造的电影应该从形式到思想都是新的”。
这个宣言本身就是人类对话精神的体现,此后德国电影逐渐摆脱传统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的影响,走向世界,成为当时欧洲电影与世界电影对话的新的一极。
这些宣言标志着西德电影的转折点。
代表导演与代表作品威尔格·赫尔佐格(又名:W.H·斯蒂佩蒂奇)如果说艺术家是一个“离群索居者”的话,新德国电影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人物是赫尔措格,正像他影片中那些“孤家寡人”的主人公一样,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位孤独的艺术家。
赫尔措格说: “就因为我是独自一人,而且还将独自工作下去,所以很难将我的影片归人这里的某个流派”。
1967年,他在希腊拍摄了《生活的标志》一部短片之后,又在撒哈拉拍摄了《法塔·莫尔加纳》1973年,他到了秘鲁和巴西,拍摄了《阿吉尔——上帝的愤怒》,影片采用传说中纪实手法,这是一部“妄想和放纵的叙事诗”。
1976年,他执导的影片《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记叙了上个世纪一个遭受社会偏见的弃儿卡斯伯·豪伊尔的故事。
8毫米胶片拍摄的主人公梦境很有特色,成为赫尔佐格“最有力量和风格最统一的影片”,荣获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奖。
1982年,赫尔佐格导演了《陆上行舟》,赫尔佐格说到:“我的影片是由于某种强烈的迷恋产生的……”,这部影片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孤独、疯狂和异域疆土的自然风光成为赫尔佐格影片的一贯的主题。
在赫尔勃格的影片中,他热衷于刻画那种边缘与孤独的人物,探讨人物“疯狂的迷恋”的心智,在这一点上他与法国“左岸派”电影有近似之处。
他的影片极富浪漫色彩,有强烈的造型意识和动人的古典音乐。
但也有放而不收,晦涩难懂,缺乏张力之嫌。
福尔曼·施隆多夫早年在巴黎攻读政治学,然后进入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制作。
新德国电影讲义
![新德国电影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54a74d1002020740be1e9b93.png)
三、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繁荣期(一)发展历程:新德国电影运动是一场持续时间很长,而且经历多次潮涨潮落的电影运动,它不像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那样是一次由盛而衰直至消亡的过程,他一直保持一种发展态势,但又多次掀起高潮,又多次陷入危机。
1、1962 《奥伯豪森宣言》似乎轰轰烈烈,表现出了年轻德国电影人敢破敢立的艺术革新精神,宣称“我们要创造新的德国电影”,并大张旗鼓声称“我们已经对新的德国电影有了具体的、精神上、形式上和经济上的设想。
”,但接下来三年无所作为,三年期间只拍摄了一部影片,且水平平平。
2、1966年,以克鲁格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在国际电影节多次获奖,出现了第一次创作高峰。
但又因为联邦德国政府一会修改电影资助法,要求申请者必须拿出一部所谓的“资历证明影片”才能申请资助拍摄新片,这几乎断送了这一电影运动,致使70年代初新德国电影运动又一次陷入空前危机,1970年,有19部影片无法找到买主,无人投资拍摄。
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中期才基本结束。
4、繁荣期70年代中期,由于西德政府再次加强投资,同事美国大发行商和西德电视台的大力协助,新德国电影运动进入一个“繁荣期”,涌现出一大批“导演明星”和流光溢彩的电影佳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被称为新德国电影学派四杰的:法斯宾德赫尔措格、文德斯施隆多夫。
(二)创作:这些导演从70年代开始连连在国外电影节上获得成功,1、1974 在国内屡遭批评的法斯宾德凭借影片《恐惧吞噬灵魂》获得戛纳电影节评论奖,在巴黎还举行了“向法斯宾德致敬”的影展。
法是新德国电影成就最高的导演,被誉为“新德国电影奇才”“德国神童”“怪才”,他生于1946年,死于1982年,享年36岁,从其处女作《爱比死更冷酷》(1969年)到绝笔《水手奎莱尔》(1982年),短短13年间,他以罕见、旺盛的精力,设置了40余部影片,最高记录是一年拍摄7部影片,录制两部广播剧,常人无法想象他的工作效率和节奏。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d1cb0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3.png)
《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篇一一、引言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一种全新的电影文化——“新好莱坞”电影,开始崭露头角。
它不仅改变了电影制作的模式,也塑造了电影艺术的新风貌。
本文将探讨“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从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多元化的主题、精湛的表演技巧以及技术革新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二、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手法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手法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它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结构,更多地采用非线性叙事方式,通过闪回、闪前等手法,使故事情节更加复杂多变。
其次,新好莱坞电影善于运用心理分析和人物内心的刻画,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和故事。
此外,新好莱坞电影还善于运用多线索叙事方式,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和立体。
三、多元化的主题新好莱坞电影的主题是多元化的。
它涵盖了社会、人性、爱情、友情等多个方面。
这些主题的探讨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视角,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同时,新好莱坞电影也善于运用反传统和反常规的手法,挑战观众的固有观念和价值观。
四、精湛的表演技巧新好莱坞电影的演员表演技巧是其艺术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角色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使观众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
此外,新好莱坞电影还注重演员与角色的融合,使演员成为角色的一部分,从而增强影片的感染力。
五、技术革新新好莱坞电影在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
首先,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新好莱坞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数字技术,影片可以制作出更加逼真的画面效果和特效场景。
其次,音效和配乐的创新也为新好莱坞电影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
音效师和作曲家通过精心设计和创作,使影片的音效和音乐更加贴合剧情和人物情感,从而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六、结论综上所述,“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多元化的主题、精湛的表演技巧以及技术革新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新好莱坞电影在电影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影响力的电影文化。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
![《2024年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efe4d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1.png)
《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篇一一、引言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美国电影工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我们称之为“新好莱坞”时期。
这个时期涌现了大量的电影作品,包括剧情片、悬疑片、动作片等多个类型的佳作,它们的出现,使好莱坞电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本篇论文旨在深入探讨“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
二、多元化的人物塑造新好莱坞电影在人物塑造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电影中的角色不再仅仅是单一的性格特征和固定的社会角色,而是具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性格特征。
这些角色往往在道德、伦理、社会地位等方面具有冲突和矛盾,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他们的情感和经历。
三、深刻的主题内涵新好莱坞电影的另一个艺术特征是深刻的主题内涵。
这一时期的电影往往探讨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道德困境、人类在科技和自然面前的脆弱性等深刻主题。
这些主题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也使得电影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思考价值。
四、高超的叙事技巧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技巧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的电影往往采用复杂的叙事结构,如非线性叙事、多线索叙事等,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
同时,电影的节奏也更加紧凑,情节发展更加合理和流畅,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
五、视觉效果的革新新好莱坞电影在视觉效果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这一时期的电影采用了更多的特效技术和拍摄手法,如长镜头、特写镜头等,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同时,电影的色彩运用也更加丰富和细腻,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电影的氛围和情感。
六、国际化的视野新好莱坞电影还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这一时期的电影往往涉及到多个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元素,使得电影具有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和文化影响力。
同时,电影也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对话,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
七、结论综上所述,“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人物塑造、深刻的主题内涵、高超的叙事技巧、视觉效果的革新以及国际化的视野等方面。
德国电影
![德国电影](https://img.taocdn.com/s3/m/fefdceed5ef7ba0d4a733b75.png)
“奥伯豪森”宣言
• 1962年2月28日,一批来自慕尼黑的青年导演, 在德国短片节上发表了“奥伯豪森”宣言,提 出要“创立德国新电影” ,成为新德国电影 运动的起点。 • 口号: • “旧的电影已经死亡,我们相信新的电影”; • “新电影需要各种新的自由:从陈规陋习中摆
脱出来的自由、从商业伙伴的影响下摆脱出来 的自由、从利益集团的束缚下摆脱出来的自 由” 。
代表作: “女性四部曲”
• • • • 《玛丽亚· 布劳恩的婚姻》(1978) 《莉莉· 玛莲》(1980) 《洛拉》(1981) 《薇罗尼卡· 福斯的欲望》(1982)
影片《莉莉· 马莲》
• 法斯宾德片中的女性人物 具有双重处境和性格,体 现为价值方面上理想性与 现世生存性的共存。
FINE
影片《莉莉· 马莲》观影提示:
新德国电影的特点
• 主题上: • 母题‚德国特殊的过去‛被纳入广泛的题材领 域和多样的文化联系中加以阐发,表现德意志 民族悠久浓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纠缠其中的法 西斯精神。 • 从青年一代的视点来展现‚经济奇迹年代‛里 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 • 表现青年人对传统和现实社会愤懑与抗争,成 为新德国电影对法国‚新浪潮‛的直接响应。 • 形式与风格上:导演们不同的个人经历和兴趣 最终演化为特色各异的个人风格。
约姆· 文德斯
• 文德斯被称为“新德国电影的眼睛”,在于他宽 广的眼光与在德美之间游走的经历。他是通过在 电影资料馆观摩影片自学成才的,其风格喜欢在 迁移、游历中叙事,基本不使用蒙太奇,对运动 和场景不加剪辑。他的代表作有:《德克萨斯州 的巴黎》(1984)、《柏林苍穹下》(1987)。
Hale Waihona Puke 典型的游历片 《德克萨斯州的巴黎》
• 他同时还担任了电影的制片,剪辑,歌曲 写作的职务,是横跨编、导、演、摄、美、 录、剪、乐的多面手,是电影史上少有的 天才全才。 • 法斯宾德以其天才、高产、深刻,被誉为 “新德国电影的心脏”。加在他身上有很 多称号——“电影神童”、“天才导 演”…… • 法斯宾德崇尚并向美国电影学习,反思先 锋电影的创作,他的“艺术情节片”臻于 完熟,个人化镜语运用自然贴切。他的影 片形式跨越黑帮、喜剧、科幻、文学改编 等诸多类型。
论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手打原创)
![论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手打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e21a649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9.png)
论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手打原创)论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院系:文学院新闻系班级:2班姓名:周佩佩学号:280103227目录:一、什么是新德国电影 (3)二、新德国电影产生的根源 (3)1.受到电视的强烈冲击 (3)2.电影艺术质量低劣 (3)三、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3—51.多样性..........................................................3—4 (1)关注边缘与孤独人的沃纳.赫尔措格 (4)(2)擅长导演艺术片的福尔曼.施隆多夫 (4)(3)真诚的赖纳.威尔斯.法斯宾德 (4)(4)“美国化倾向”的维姆.文德斯 (4)2.电影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4)3.重新确认电影的叙事与电影的大众性 (5)4.新德国电影中对色彩和声音的独特运用 (5)5.新德国电影对声音也有独特的处理方法 (5)6.音乐也是构成新德国电影艺术特色的一个因素 (5)四、结语 (5)【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电影史中,声势最大影响也最深的有三个大流派,即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和新德国电影运动。
这三大电影流派从总体上看代表了战后再现美学的电影潮流对战前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的表现美学电影潮流的反叛。
本文主要是谈论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从而对新德国电影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新德国电影艺术特征一、新德国电影1962年,来自慕尼黑的26个年轻的电影导演、摄影师和制片人,带着一纸宣言来到国际短片电影节所在地奥博豪森,参加第八届国际电影节。
他们对60 年代的美国电影和德国商业片表示不满,提出了“奥博豪森宣言”,声称“旧电影已经灭亡,我们寄希望于新电影”。
这番宣言被认为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的正式纲领性文件,它揭开了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序幕。
二、新德国电影的产生根源新德国电影运动如同其他文艺运动一样,有其产生的社会的根源。
二次大战后,德国分裂为隶属于不同政治阵营的东德和西德两部分,直至90年代才再度统一。
影像风格——精选推荐
![影像风格——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b88a01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e.png)
新德国电影的美学风格造型风格是叙事策略在影像层面的体现,新德国电影的造型语言继承了传统,又在表现反思、“寻归”等特殊主题时实现了创新。
在运用影像、声音、色彩等造型元素刻画鲜明性格、营造生活真实气氛从而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和疏离这一点上,新德国电影的导演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在新德国电影作品中,既可以看到经典电影手法的体现,也可以找到“作者风格”。
早在新德国电影运动发起之初。
施特劳普主张电影是一种心智活动,反对滥施于观众感官之上的影响诠释,力求画面自身的真实感和内在张力,追求真实美学。
新德国电影发起人之一的克鲁克强调生活真实影像的发现与再现,观众通过貌似琐碎的生活细节和现象产生反思,他们的电影实践对法斯宾德和文德斯等人起过不可忽视的影响。
新德国电影在真实电影时空、镜头运动、色彩、“复调式”声音等造型手法上,增强了影像的表现力,深化了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
1、新德国电影的空间造型特征新德国电影导演对电影空间的选择首先已经烙上了风格的印记。
赫尔佐格的影片大多选择遥远的、陌生的、富有异国情调的地方拍摄。
大多表现一些处于远离文明、文化的极端环境里的人或事件。
《天谴》、《陆上行舟》两部影片都展现南美丛林与亚马逊流域奇异的风光,《生命的迹象》在希腊的一个小岛上拍摄的,《海市蜃楼》在撒哈拉沙漠拍摄,《科波拉·威尔德》在非洲拍摄。
赫尔佐格是如此重视、也善于寻找风景的意味,在他的作品中反复突现了他对风景的独到理解,在他的世界里,这些油画般奇异的风光,反映了大自然的力量,那不是单纯的现实,而是超现实的空间,异己的存在。
文德斯尤其喜欢表现公路、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因而也一再描写迁移、迷航和旅行。
《德州巴黎》表现了人的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影片主要在美国西南部的沙漠里拍摄,影像风格极其鲜明,文德斯创造出极为宽广的银幕空间,从而展现出充斥在故事主角生命里的虚空感。
《柏林苍穹下》里,镜头随天使的眼睛在柏林上空漫游,时而贴近大地、时而远去云端,充满了对柏林(世界)的悲悯凝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院系:文学院新闻系班级:2班姓名:***学号:*********目录:一、什么是新德国电影..................................... (3)二、新德国电影产生的根源 (3)1.受到电视的强烈冲击 (3)2.电影艺术质量低劣 (3)三、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3—51.多样性..........................................................3—4 (1)关注边缘与孤独人的沃纳.赫尔措格 (4)(2)擅长导演艺术片的福尔曼.施隆多夫 (4)(3)真诚的赖纳.威尔斯.法斯宾德 (4)(4)“美国化倾向”的维姆.文德斯 (4)2.电影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4)3.重新确认电影的叙事与电影的大众性 (5)4.新德国电影中对色彩和声音的独特运用 (5)5.新德国电影对声音也有独特的处理方法 (5)6.音乐也是构成新德国电影艺术特色的一个因素 (5)四、结语 (5)【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电影史中,声势最大影响也最深的有三个大流派,即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和新德国电影运动。
这三大电影流派从总体上看代表了战后再现美学的电影潮流对战前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的表现美学电影潮流的反叛。
本文主要是谈论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从而对新德国电影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新德国电影艺术特征一、新德国电影1962年,来自慕尼黑的26个年轻的电影导演、摄影师和制片人,带着一纸宣言来到国际短片电影节所在地奥博豪森,参加第八届国际电影节。
他们对60 年代的美国电影和德国商业片表示不满,提出了“奥博豪森宣言”,声称“旧电影已经灭亡,我们寄希望于新电影”。
这番宣言被认为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的正式纲领性文件,它揭开了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序幕。
二、新德国电影的产生根源新德国电影运动如同其他文艺运动一样,有其产生的社会的根源。
二次大战后,德国分裂为隶属于不同政治阵营的东德和西德两部分,直至90年代才再度统一。
现代世界电影史中所谓的“新德国电影”主要是指战后西德的电影状况。
50年代和60年代初,西德电影处于最低谷。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电影市场受到电视的强烈冲击,观众人数和电影院的数量急剧减少。
20世纪50年代大量生产并且获利的商业电影工业以及地方电影不得不面对市场突然消失的窘境。
在几年之内,由于电视的原因,德国电影失去了超过四分之三的观众。
据有关人员调查,电视机的数量在1956到1962的6年时间内从70万上升到720万,而电影观众的人数却从每年的8亿骤然跌落至1.8亿。
2、电影艺术质量极为低劣。
1961年“德国电影奖”评委会竟然在全年摄制的影片中找不出一部值得授予“最佳故事片”或“最佳导演”的影片。
同年,西德送往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参赛的5部影片全部被退回。
这一事实给予德国电影界很大的震撼,尤其是那些青年导演,这也标志着西德电影的发展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已经处在最低点了。
三、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商业电影因为电视所遭受的冲击以及受到英国自由电影运动和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影响,为年轻的德国电影人提供了一次机遇和表达创新观念的选择,他们迫切要求改变旧德国电影现状、创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电影。
在这一时期,新德国电影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1、多样性。
新德国电影运动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它并无明确统一的美学纲领。
它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多样性”。
这时期的许多作品,无论是在题材,结构、风格,叙事笔调以及造型语言的运用上,都是神貌殊异,各显特色。
在这里,我就以“新德国电影学派四杰”为例:(1)关注边缘与孤独人的沃纳·赫尔措格孤独和疯狂、异域疆土的自然风光成为赫尔措格影片的一贯的主题,他热衷于刻画那种边缘与孤独的人物,探讨人物“疯狂的迷恋”的心智。
这在他的影片《阿吉尔――上帝的愤怒》和《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中都有所体现。
在《阿吉尔――上帝的愤怒》中他采用了传说中纪实手法,描写了僧侣阿吉尔1590年到黄金国探险的故事,表达了某种社会秩序的瓦解和狂想在现实面前的失败。
而《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则记叙了上个世纪一个遭受社会偏见的弃儿卡斯伯·豪译尔的故事,表现了他的心理愚钝和反常,揭露了特权和教会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的虚伪和利己主义。
赫尔措格的影片中大多都是表现了对社会的批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戏剧张力,令观众感到沉闷枯燥,有时又晦涩难懂,但是却赋予了影片思想穿透力。
(2)擅长导演艺术片的福尔曼·施隆多夫施隆多夫是一个“在所有导演中最具现代电影语言表现手段的人”,也是一个注意市场和同观众交流的人。
他的代表作品《科姆巴赫穷人的暴发》、《铁皮鼓》等,对处于社会重压下的人物变态心理的描写以及他对文学作品的倚重,表达了下层人民的感情,批判了社会,“对具有新特征的乡土电影的发展是个贡献”。
(3)真诚的赖纳·威尔斯·法斯宾德法斯宾德绝大部分影片的电影语言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新意,采用的是他崇拜的美国“好莱坞”电影模式,是一种传统情节剧。
他所拍摄的电影的最大特点是他对艺术的真诚和对社会的直言批判,他敢于把德意志沉重的罪孽意识摆上银幕,他也撕下自己的外衣,把种种非常态欲望和阴暗心理逐一解剖。
法斯宾德的电影的内容涉及到了许多当时人们都不愿面对的现实问题,如同性恋或者种族差异。
影片《自由的强权》和《恶梦吞噬灵魂》就是这类内容的代表作。
我个人觉得法斯宾德的电影不好理解,感觉无法理解他行事待人的逻辑。
(4)“美国化倾向”的维姆·文德斯迁移、旅行是文德斯影片的惯常主题,他的电影语言修词中基本排除蒙太奇,形成对运动和场景不加剪辑的“坦率、冷静”的风格。
1984年,他拍摄的公路片《德克萨斯州的巴黎》是一部由欧洲人的视角来拍摄美国人的生活的影片,是从旁观者的身份来观望发生在邻国美国这块热土上的故事,表现了人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隔漠,标志着文德斯“美国化倾向的高峰”。
2、电影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电影再现美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是“真”而不是“美”,新德国电影以表现外面世界为出发点,综合分析了西方人精神病态心理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较全面、客观、真实地展示了西方社会的全貌。
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常常关注小人物,如描写小职员、服务员、广告员、汽车工人的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现实性。
并且,就如上面所提到的,对于现实社会中那些不好的层面,如同性恋、种族歧视以及现实社会的黑暗与高层人士的虚伪,这一时期的影片都涉及到了。
而在拍摄时,为了更好的表现电影的真实感,导演们也是费尽心思。
如克鲁格在《告别昨天》中把许多真实镜头和虚构的镜头剪辑在一起,甚至让真正的黑森州的最高检察官出现在影片里,对影片中的案情发表谈话。
为了真实,他们在故事发生的原始地点进行实景拍摄,并常常聘用非职业演员,避免因戏剧化的表演破坏真实感。
3、重新确认电影的叙事与电影的大众性。
新德国电影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对电影艺术诗学特征的探索有着某种美学的一致性。
在影片中赋予叙事以宏观的历史视野,同时还注重叙事造型的观赏价值与叙事内涵的思辩价值的统一,从而克服了现代主义电影排斥叙事的纯粹主观性和现代主义电影曲高和寡的艺术封闭性。
这就使得影片的理想内容与现实形象互相渗透融汇,使影片的审美价值与大众观赏性趋于和谐一致。
电影,它可以高雅、可以通俗、可以刺激、可以平庸,但绝不能违背大众的审美观,它更多的体现的是大众的需求倾向。
施隆多夫对此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他认为,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在坚持艺术性的同时,必须兼顾娱乐性和商业性,注重大众的口味。
他的作品《剧烈的争吵》、《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等,以纪实的风格、通俗的情节,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欣赏欲望而成为当时德国最轰动、上座率最高的影片之列。
4、新德国电影中对色彩和声音的独特运用。
色彩和声音造型是新德国电影中重要的造型手段。
法斯宾德在《艾非-布里斯特》《维洛尼卡-弗斯的欲望》等片中特意采用黑白色彩。
他说:“我认为,黑白是拍摄电影的最美的颜色,以黑白色拍片比用彩色要严肃得多,因为人们看到黑白色就必然会考虑,用光、用画面做什么。
”《艾非-布里斯特》这部影片为色彩赋予寓意,着意使用黑白色刻画人物,艾非一袭白裙,体现她纯洁天真的个性,与此相反,艾非的丈夫和管家等周围的人们穿着黑色的衣服,以显示他们的威严与一种胁迫感。
而文德斯的影片《柏林苍穹下》彩色和黑白的转换则寓意了作者对理想生活与现实世界的理解,当天使心怀爱情打量世界的时候,世界才充满色彩,造型元素后面是深刻的人性内涵。
5、新德国电影对声音也有独特的处理方法。
法斯宾德的作品《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中描写赫尔曼第二次归来的时候,从头至尾不断插入一场足球赛电视实况转播的嘈杂影响,既构成对画面和夫妻重圆情境的干扰、破坏,也从逆反方向对画面渲染烘托,由此形成一种历史的隐喻。
而在施隆多夫的作品《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中,新闻媒介的声音频频以刺耳的高音出现,充满了画外空间。
这就把新闻媒介无孔不入、企图操纵舆论的虚伪形象真实地体现出来,充满了批判与反省的意味。
6、音乐也是构成新德国电影艺术特色的一个因素。
“新德国电影学派四杰”之一的文德斯的影片《德克萨斯州的巴黎》中的音乐深沉典雅,既清新又空旷。
开端和结尾时使用的主旋律,与主人公孤独的心情以及荒凉的环境融为一体。
这个主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赋予影片一种感伤的调子。
文德斯还善于在影片里运用他喜欢的流行音乐及摇滚乐,甚至邀请他喜欢的摇滚乐队在影片中演出。
而其他电影家也有采用歌剧和古典音乐的,形成了新德国电影的一大音乐特色。
新德国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了全世界,尽管有的地方表现的有些偏颇,但是那一时期的电影作品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它的拍摄手法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都对后来的电影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全世界电影界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艺术广角》 2003年04期《当代电影》 1985年06期《电影评介》 199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