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论述题超精华归纳

合集下载

马哲期末论述题及答案

马哲期末论述题及答案

哲学部分:1、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答: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首先,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例如(适当举例)……其次,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在社会领域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是不可战胜的。

发展观的原理要求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

例如(适当举例)……4、试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路径,事物的发展只能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

⑵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每一个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曲折性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⑶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时代总是要前进的,不能因暂时挫折而动摇。

其次,发展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要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曲折的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5、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答:⑴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变革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情;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一、简答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面内容。

答:(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或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是派生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和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 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意识的本质是:(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的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3. 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普遍性。

答:(1)马克思主义认为,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4. 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答: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二,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二、论述题1. 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答: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包含哪些内容?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8.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9.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0.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9.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20..资本不同成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时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答:1、产生:19世纪40年代。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马哲辨析论述材料题汇总

马哲辨析论述材料题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

3、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简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4、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5、如何正确认识科学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关系?(五)论述题及材料分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三)辨析题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错误。

①这一论断是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定,而不是对所有哲学的规定。

②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哪一个学派都不能成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答案要点:错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划分的。

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来区别的。

②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如果说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者就是片面的。

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如黑格尔这样一些唯心主义者。

只有少数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者。

3、答案要点:错误。

①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这两大派别是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回答的是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它们不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这个命题掩盖了唯物主义何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从而也掩盖了二元论的不彻底性的唯心主义实质。

因而,该命题是错误的。

(四)简答题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①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③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又不同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世界观,它是经过理论论证的、具有严密的逻辑,形成一定思想体系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表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含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含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1、谈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实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

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④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马哲论述题

马哲论述题

五、论述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

2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3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的实践活动)1、论实事求是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关系。

2、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 、用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分析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

2 、试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错误及其指导意义。

3 、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4 、用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1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2 、从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出发,阐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怎样不断增加主体的认识能力。

3 、从真理的辩证法原理出发,说明怎样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 、试述党的思想路线和认识论的一致性,以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理论意义。

(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1、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生产的发展史。

2、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3、新科技革命及其作用。

(第六章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1、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第七章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1 、论坚持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3 、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4 、应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

5 、怎样理解热爱无产阶级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是一致的?6 、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认识。

P228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共同富裕。

(谈理解)这是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现实任务和奋斗目标的统一中,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的科学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这对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特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联实际)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一、(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二、(公)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三、(配)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

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体现。

四、(政治文明)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五、(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六、(人)以人为本,构建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表现。

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及其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2、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局限性及其必然趋势?p205页与封建社会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首先,(科技)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剩余价值)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一、论述题(共40分)1.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20分)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次,它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同时,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

2. 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并探讨这一理论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应用。

(20分)答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包括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因为资本的积累和利润的追求使得劳动者被异化为机器的附属品,无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中国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智力和道德发展。

其次,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为人们提供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再次,通过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为人们提供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论述题

1、扼要阐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决定力量的原理及其意义。

答:(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体,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主要的本质内容。

(2)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其一,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前提;其二,它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和物质前提;其三,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其四,其变革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迁,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其五,它决定着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状况以及人口变化的特点。

(3)掌握这一原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只有懂得这一原理,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掌握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全面地、客观地说明人类社会发展中各个社会形态的辩证过程及其规律性。

其次,此原理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充分说明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2、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这一原理有什么实践意义?答:(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的表现: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它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或能预见未来。

②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④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先进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意识阻碍社会发展,其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它影响群众的深度和广度。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这一原理的意义:①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它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指导和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援,以及健康向上的精神环境;能克服、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和泛滥,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母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这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为啥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学说?(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3.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4.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

没有存在和思维关系的发生,任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不可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一部分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关注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以及这种活动的规律和本质。

在这篇论述中,我们将重点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其丰富的内容和具体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围绕实践、人的自由和解放、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进行论述;第三部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发展的整体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它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并且对人类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认为历史不是单纯的偶然事件的堆积,而是有一定规律的发展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一基础上,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会随之变化。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揭示社会变革的原因和支配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它强调对事物的辩证分析和综合论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整体,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内在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客观事物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

二、实践、人的自由和解放、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实践才能引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实践包括物质生产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

物质生产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满足自身生活和发展需要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包括政治、法律、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

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是人类实践的最终目标。

通过实践,人类可以摆脱经济压迫、政治压迫和精神压迫,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和解放。

马哲必考简答论述题

马哲必考简答论述题

马哲必考简答论述题第一章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3、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竞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5、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说明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6、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及其启示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马哲论述题

马哲论述题

马克思原理习题库》之论述全集1、试用普遍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分析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答: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2、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

联系实际论述。

2、试述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答: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包括2方面(1)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2)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互相渗透,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

这种关系的建立使事物保持着稳定、联合、团结、统一的状态,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

这种性质的存在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不稳定、变革的状态。

矛盾的斗争性贯穿于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制约斗争性。

但同一性并非是无差别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这种同一的许多条件要通过斗争来建立,所以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统一的社会。

马克思基本原理(马哲)常考论述题整理

马克思基本原理(马哲)常考论述题整理

1、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

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其普遍性。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其特殊性。

例如:(以下三个方面只选其一即可)经济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市场调节为主,同时加以政府的宏观调控,开创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吸引外资以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的特色。

政治上:“一国两制”,大陆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

“民族自治”,少数民族的领导权在自己本民族人的手中。

经济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样可以在对外贸易上获利。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就业问题非常重要。

文化上:对内继承和发扬自己本民族多样的文化。

对外宣传自己的文化,通过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中资机构等对所在国进行文化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见证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建设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是正确的。

论述题马哲整理

论述题马哲整理

1——4章论述题1、联系实际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世界是统一的世界。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第二,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都是一元论哲学。

但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而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物质。

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这一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客观事物是第一性的,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去改造世界,而决不能从主观想象或书本条文出发。

(3)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要根据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较少,生产力落后且各地区、各行业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建设社会主义。

既不能照抄找搬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设想,也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

2、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首先,两者相互区别。

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而个性中总有自己所特有的为共性所包含不了的;其次,两者相互联系。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脱离个性的共性,而个性总要受共性的影响和制约,没有脱离共性的纯粹个性;最后,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论述题总结接答案解析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论述题总结接答案解析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案要点]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从多方面展开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根据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答案要点]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有三个根源。

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主要表现为产生初期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达;二是阶级根源,保守、反动的阶级或集团的需要和支持是唯心主义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三是认识根源,割裂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认识过程的某一方面或环节,也将通向唯心主义。

在这三个根源中,认识根源的作用最为持久,因而反对唯心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3.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答案要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全面地论证了实践在整个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和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自己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同时它强调它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化作群众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新世界观”,“新”就新在它既不是像旧唯物主义那样仅从所谓纯客观的角度去直观事物,也不是像唯心主义那样仅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事物,而是以实践为基点去理解事物,从而开辟了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视角、新天地。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答案要点]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如下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

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

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马哲论述题

马哲论述题

2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实质。

辩证法是关于普通联系的科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但不论是什么样的联系,其根本内容都是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既对立又统一。

所以,联系就是矛盾,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说明事物的联系,了解联系的内容和本质。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区别于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标志。

辩证法是永恒发展的科学,只有从对立统一中,才能了解发展的动力源泉、根本内容和实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区别开来。

(3)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把握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唯物辩证法作为完整而严密的科学具有丰富内容,它是由三个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若干范畴所组成。

在全部辩证法的内容中,唯有对立统一规律是核心,它贯穿于一切其他规律和范畴。

只要以它为指导,其他规律和范畴便可获得深刻的解释和正确的规定。

以上三个方面表明:对立统一规律对于唯物辩证法具有根本性意义。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有伴随着矛盾的运动。

(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特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在矛盾事物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辩证关系:1两者互相连接,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从空间来看,一定范围内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却是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也一样。

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内是普遍的东西,在另一发展阶段却成为了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也一样。

理论意义: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原理,是我们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马哲所有论述题

马哲所有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是什么?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3 、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此观点对吗?为什么?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什么?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8、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哲学?9、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10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是什么?11、世界统一于存在,这一观点对否,为什么?12、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如何理解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13、如何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4、说明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15、人工智能的出现有什么意义?1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怎样的?掌握这一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1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18、如何正确认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19、如何理解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0、掌握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有什么重要意义?21、怎样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2、试述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意义。

23、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4、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5、什么是度?把握事物的度有什么重要意义?26、解析量变和质变的辩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7、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8、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把握辩证的否定观有什么意义?29、掌握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什么重要意义?3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因此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3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32、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实践与学习科学知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述题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述题部分

第一、二、三章论述题1、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直观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不彻底的唯物主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不懂得什么是社会实践及其对哲学的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贡献就在于,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指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并把实践,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革命的,又是科学的。

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其一,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它在对一切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必然灭亡的理解。

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而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是变革旧世界创立新世界的最伟大的物质力量。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首先是指它是完备的、彻底的、毫无片面性的唯物主义,它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和辩证唯物的自然观与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统一。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成就为基础的,它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存在和发展。

(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的。

一方面,它通过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世纪,充分地显示了自己的革命性;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哲这这一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一种自觉的活动,它可以避免和减少失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试述在历史发展中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性的关系。

(1)历史是人的自觉活动的结果,又是一个有其客观发展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们活动的关系是辩证的。

社会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历史。

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自然界不同,离开了人的自觉活动,就谈不到社会历史及其发展。

同时,人们的自觉活动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历史的发展,促进或延缓历史的进程。

正因为这样,历史发展地呈现出不相同的面貌,会涂上各种偶然性的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辫证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3)我国的对外开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丈明成果,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辫证统一的关系(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我们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指引的。

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误入岐途。

3.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燥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

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4.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l)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批判的继承,古为今用,既反对全盘肯定,又反对全盘否定。

对于外国文化,既不要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斤,吸纳其有益的合理的内容,抵制其腐朽的、没落的东西。

5.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重要意义。

首先,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

其次,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在科学研究中,要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性背后隐藏的必然性。

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注意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去推动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影响,做到有备无患,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6.试述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的。

首先,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

其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一般的、共同的。

再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2)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

另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

现象和本质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3)重要意义。

首先,现象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

其次,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要通过分析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决不能离开现象去凭空构想事物的本质。

7.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改造世界。

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揭示出来。

利用客观规律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更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8.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真理的绝对性就无所谓真理的相对性。

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2)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绝对性的一面。

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

因为它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9.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3)联系表现:其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其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其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4)在认识过程中,如果将二者分割开来,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5)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_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把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到处生搬硬套。

10.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因为:第一,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

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第二,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人们通过实践产生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

一般说来,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2)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

只有坚持才可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取得胜利。

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就会落在时代后面。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1.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1)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2)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如果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不同地区、不同经济部门发展又不平衡,存在多层次的生产力,就应该在此基拙上建立多种性质的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应该一开始就急于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导地位(3)实践证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生产力的状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因而是正确的。

12.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东决定的。

它是非对杭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这就是说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拙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2)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3)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

改革只能有秋序地渐进地进行,不能急于求成。

因此,必须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4)我国的改革开放正确处理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个方面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3.试述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2)三方面作用:①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②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1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从国体上说,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从政体上说,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享有最高权力(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社会主义民主又是人们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奋斗和追求的目的,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目的,才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4)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肃清封建专制主义的余毒,抵制资本主义的影响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需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尊重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的基拙上,稳步推进。

15.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1)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基本特征: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