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章节题库(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儿童心理学五套试题库及答案

儿童心理学五套试题库及答案
三、简答题 1.简述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 过程中的作用。 3.简述儿童意志行动发展与动作发展的关系。? 4.父母是怎样对幼儿性 别角色和行为产生影响的 四、简答题答案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 1.【答案要点】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包括:(1)1 岁儿童心理活动 3~6 认知 过程;(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3)感觉和知觉在幼儿的记忆、情绪属于
一、单项选择题
《儿童心理学》试题一
1.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
A.意识
B.心理
C.动机
D.意志
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
A.选择性注意
B.有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随意注意
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包括视、听、中占优势;(4) 嗅、味、触与平衡 觉等。 2.【答案要点】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的作用袭现在:2 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 与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即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1) 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 力去保持注意。必须对儿童有一定的注意的要求。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成人提出 问题,往往能够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使幼(2) 儿有意地去注意某些事物。 让幼儿在 积极的活动中保持有意注意。(3)而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正是人人的动作主要是由神经系统 的高级中枢支配, 3.【答案要点】特别是意志行动,其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儿童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心理 活动所在。因此,而行动意志行动是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行动,发展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 系更为明显。因为,就是一系列的动作。没有基本动作的发展,不可能产生意志行动,而 没有意志成分的参与, 或所谓有意性的调动,动作也不可能发展和完善。 4.【答案要点】父母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产生影响表现为: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 者。在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性别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之(1) '前,父母就已经开始对 孩子性别行为进行引导了。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模仿对象。孩子自从知道自己是男孩或 女孩开始,一般会把自己(2) 的同性别父母作为模仿对象。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 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是儿童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因素。(3) 从孩子刚出生,父母就用 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孩和女孩。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认为()是学习障碍产生的高峰年龄。

A.1~2年级B.2~3年级C.3~4年级D.4~5年级【答案】B【解析】学习障碍是指一个异质群体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有明显的困难或障碍。

在美国,40%以上的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被认为有学习障碍,约占所有学校儿童总数的4%。

研究者认为小学二至三年级为发病的高峰年龄,一般男多于女。

2.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A.远低于成人B.远高于成人C.略低于成人水平D.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答案】D【解析】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

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3.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A.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B.感觉运动思维为主变为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C.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D.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答案】D【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4.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

A.发展缓慢,水平有限B.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C.发展缓慢,但水平较高D.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答案】B【解析】元记忆是指人对自己记忆过程的认知和控制。

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

在教育中应该教给他们记忆的知识和操作性技能,并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5.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A.复述、组织、归类B.复述、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C.没有策略、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D.没有策略、组织、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答案】C【解析】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①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②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③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NEW)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NEW)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分为: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 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3.下列研究设计类型中,既能描述因变量的年龄差异,又能描述 年龄变化,还能对年龄、群组、测量时间等效应进行分离的是 ( )。[统考2012年研]
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双生子设计 【答案】C 【解析】纵向设计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 察、测量或实验;横向设计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 观察、测量或实验;聚合交叉设计是将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 起,克服了纵向设计的缺点,又保留了横向设计的长处,从而更好地研 究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
A.蒙台梭利 B.霍尔 C.斯宾塞 D.桑代克 【答案】B 【解析】霍尔的复演说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 儿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特征。C 项,席勒一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把游戏看做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 的一种方式。
4.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相比,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更强 调( )。[统考2014年研]
6.对同一批被试分别在其55岁,65岁和75岁时测试了他们各方面 的能力,随年龄增长,其中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的是( )。[统考 2014年研]
A.对事实性知识的回忆 B.感觉记忆能力 C.限时条件下的动作反应速度 D.控制了视敏度的个别差异后对线段长度的比较判断 【答案】B 【解析】18~30岁是人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记忆的效率最高。35 岁以后,记忆逐步减退。减退的趋势,假定18~35岁时记忆的平均成绩 为100%(最高),那么35~60岁时记忆的平均成绩则为95%,60~85 岁时为80%~85%。A项和D项,对事实性知识的回忆和对线段长度的 比较属于晶体智力,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都在发展,只是到25岁以后, 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而感觉记忆与动作反应速度相比,感觉记忆的下 降速度更显著。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8章 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中)【圣才出品】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8章 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中)【圣才出品】
2.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2007 年 11 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B.感觉运动思维为主变为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 C.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 D.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答案】C 【解析】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 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5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2.下列不属于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的特点是( )。 A.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 B.传递信息技能增强 C.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关系 D.还没有形成所谓的“友谊” 【答案】D 【解析】儿童在 9~15 岁时,友谊已经进入亲密的共享阶段,可以做到在心理上互相 信任和支持。
3.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 )。[2006 年 11 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1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发展缓慢,水平有限 B.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 C.发展缓慢,但水平较高 D.发展较快,水平较高 【答案】B 【解析】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在教育中应该教给他们记忆的知 识和操作性技能,并应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10.塞尔曼采用( )方法对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进行了研究。
4 / 15
圣才电子书

A.观察法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调查法
C.两难故事法
D.对偶故事法
【答案】C
【解析】塞尔曼通过两难故事法测查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11.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此阶段属于( )。 A.自我反省角色采择 B.相互性角色采择 C.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 D.社会信息角色采择 【答案】D 【解析】塞尔曼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模式分以下几个阶段:①阶段 0,自 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 岁),儿童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不同,往往根据 自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判断;②阶段 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 岁),儿童开始意识到他 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产生这种不同观点的原因;③阶段 2,自我反省式观点采择(8~ 10 岁),儿童能认识到即使面临同样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已能考虑 他人的观点,并据此预期他们的行为反应;④阶段 3,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 岁),儿童 能同时考虑自己与他人的观点,能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对事件进行解释和反应;⑤阶 段 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 岁)。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课后习题(乳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圣才出品】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课后习题(乳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4章乳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客体永久性答:客体永久性是知觉常性的进一步发展,它指客体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这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如和乳儿做“藏猫儿”游戏时,你藏起来,不见了,他还用眼睛到处寻找。

这个概念是由皮亚杰提出的。

实际上,这已进入了表象的范畴。

一般认为乳儿要到8~12个月时才有这种能力。

2.深度知觉答:深度知觉是对一个物体多深的认识,乳儿大约在两三个月时就有这种能力。

吉布森的视崖实验证明两个月大的乳儿能分辨出视崖的两边,乳儿长大到能爬过视崖时,表现出明显的视崖恐惧。

研究表明三个月大的儿童能够在空间关系的基础上对知觉进行分类。

3.依恋答:依恋是指乳儿和照看者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这种关系被具体描述为乳儿和照看者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它主要体现在母婴之间。

依恋的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

二、简答题1.新生儿具有什么样的无条件反射?它们有何作用?答:儿童刚刚降生以后,主要是依靠由皮下中枢实现的无条件反射来保证他的内部器官和外部条件的最初适应。

新生儿具有的重要的无条件反射包括:(1)食物反射,接触儿童的嘴唇,就引起吸吮动作。

(2)防御反射,儿童出生后的头几天就能对温度刺激或痛觉刺激产生泛化性的反应,刺激一处,全身反应。

(3)定向反射,儿童出生两周左右就能对强烈的刺激产生定向反射,如眼睛转向光源。

(4)巴宾斯基反射,轻轻地抓或刺激儿童的脚心的时候,就引起脚趾向上张开的动作,以后这个反射就逐渐消失了。

(5)抓握反射,物体接触手掌的时候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把物体悬挂起来,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失了。

(6)惊跳反射,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又叫摩罗反射。

(7)游泳反射,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像游泳一样的动作,这种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以后消失。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5版)》读书笔记模板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5版)》读书笔记模板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笔记和 课后习题详解(第5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考试
习题
习题
教辅
儿童
经典
心理学
笔记
辅导
图书 要点
儿童心理
心理学
复习
学龄
笔记
任务
发展
方法
内容摘要
圣才电子书产品内容全面,涵盖考研考博教辅图书;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证券金融类、工程类等各种 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各种职称考试辅导图书;外语、经济、理工类等相关考试辅导图书。
精彩摘录
这是《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5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 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5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2.1本章要点 2.2复习笔记 2.3课后习题详解
3.1本章要点 3.2复习笔记 3.3课后习题详解
4.1本章要点 4.2复习笔记 4.3课后习题详解
5.1本章要点 5.2复习笔记 5.3课后习题详解
6.1本章要点 6.2复习笔记 6.3课后习题详解
7.1本章要点 7.2复习笔记 7.3课后习题详解
第0 38 章 学 龄 初期儿童心 理的发展 (中)—— 学龄初期儿 童心理过程 的发展
第0 49 章 学 龄 初期儿童心 理的发展 (下)—— 学龄初期儿 童个性和社 会性的发展
05
第10章少 年期学生心 理的发展
06
第11章青 年初期学生 心理的发展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课后习题(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圣才出品】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课后习题(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6章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语音意识答:语音意识是指个体对口语中声音结构的意识及运用,它的发展对随后拼写与阅读学习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我国研究者发现,拼音学习对幼儿汉语和英语语音意识都有促进作用。

2.积极词汇答:积极词汇的掌握有赖于两个条件:第一,对词义有正确的理解;第二,正确使用词。

有许多词,儿童能听懂,但不会使用,或不能正确地使用,这仍是消极的词。

为把消极词汇变为积极词汇,就要创造条件使儿童在各种场合使用词。

学前儿童的积极词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增长。

3.自传体记忆答:自传体记忆是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特殊事件的长期记忆。

研究者为考察4岁儿童的自传式回忆的表述特征,让4岁儿童在实验室面对陌生实验员和另三名儿童讲述自己过生日的经历。

结果表明,儿童在对过去事件作自传式回忆时,在事件回忆的逻辑顺序性方面,能够独立地按照事件发生顺序回忆的儿童占36.8%。

4.心理理论答:心理理论是指幼儿对于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和认知,这种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心理理论的经典实验范式是考察儿童对他人错误信念的理解。

例如,小明和小红两个孩子看到糖果被藏到一个盒子里面,然后小红离开房间。

小明看到糖果被移到另一个罐子里面。

当小红回到房间之后,小红认为糖果在哪里呢?研究表明,儿童在心理理论任务上的成功从3岁到5岁有一个转折。

二、简答题1.评析游戏本身的性质和它在学前期儿童身心发展上的作用。

答: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这和游戏本身的性质和它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上的作用分不开的。

(1)游戏是适合学前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①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的活动。

儿童在游戏中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通过游戏,儿童理解和体验着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游戏的主题和内容都是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都是跟儿童周围的生活条件密切联系的,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②游戏跟劳动不同,劳动要生产物质财富,而游戏并不生产什么;游戏跟学习不同,学习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社会义务,而游戏则不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

第3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3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一方面承认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同时又反对把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作机械的、简单化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和机械论根本不同,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总是通过个体或主体的活动,通过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来实现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那么,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呢?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目前还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社会因素)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我们承认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同时,又反对把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作机械的那种简单化的理解。也就是说,一方面,应当承认环境和教育对心理的决定作用,因为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由客观现实决定的;另一方面,也应当承认环境和教育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部原因(外因),亦即是外部矛盾。这个外部原因如果要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就必须通过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内因),亦即内部矛盾,才可能实现。离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环境和教育这个外因或外部矛盾就无法起作用或不可能很好地起作用。
(二)既不否认遗传的作用,也不夸大遗传的作用
一方面,应当承认,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行的。例如,无脑畸形儿生来不具有正常脑髓,因而就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能有一些最低级的感觉,如关于饥、渴的内脏感觉等。一个生来就是全色盲的孩子,就无法辨别颜色,更无法成为画家。而且,由遗传带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是有一定作用的。例如,儿童自出生的时候起,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就表现出天然的差别;在产房中可以观察到那些出生几天的孩子,有的安静些,容易入睡;有的手脚乱动,大哭大喊。当然这些天然的神经类型在后天的生活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在人们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却不能不考虑到这些特点。又如,儿童生理发展的情况和特征(像青少年时期的性成熟和由此引起的两性差异),虽然不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条件,却是儿童教育上必须注意的一些起作用的条件。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章节题库(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圣才出品】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章节题库(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6章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亲社会行为[人民大学2007研]答:亲社会行为是指准备帮助他人或采取有益于他人行动的行为,如助人、合作、分享等。

从很早开始,儿童就表现出多种亲社会行为;当儿童自愿帮助他人而不考虑任何外在奖励或没有个人动机时,则是一种利他主义,这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主要形式;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父母抚养方式、成人的榜样、大众传媒,儿童的移情能力、社会认知能力、道德判断水平等因素。

2.性别认同[南开大学2006研,中科院2005研]答:性别认同是指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

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性别同一性,二是性别恒常性。

①性别同一性指对自己性别的辨认和理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知道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儿童在3岁左右就能达到性别的同一性。

②性别恒常性指对一个人性别不变性的了解和认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性别的时间恒常性,也称性别的稳定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时间或年龄而发生变化;第二,性别的情境恒常性,也称性别的一致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服饰、发型及所从事的活动而发生变化;第三,性别的非动机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愿望而改变。

研究表明,幼儿达到性别稳定性的平均年龄是4岁左右,达到性别一致性的年龄是5岁左右。

研究还表明,幼儿首先获得的是关于自己的性别恒常性,然后是关于其他同性别儿童的性别恒常性,最后是关于其他异性儿童的性别恒常性。

3.恋母情结[东北师大2005研]答:恋母情结原义指男孩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绪,后统指幼儿对异性父母的依恋、亲近,而对同性父母的嫉妒和仇恨等复合情绪,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

相传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子因应验一个神谕,无意杀死生父,娶母为妻。

弗洛伊德借此论证儿童性心理的特征,认为儿童在性器期(3~5岁)男孩出现恋母妒父的情绪,潜意识中想取代父亲独占母亲的爱,但因父亲比自己更强大有力,故心理上常以父亲自居,极力模仿父亲的行为和态度;到了青春期,这种冲动还会出现,直到有了性爱对象才会获得解决。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7-11章)【圣才出品】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7-11章)【圣才出品】

第7章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上)一、简答题1.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什么?答:(1)学习活动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开始形成和分化,学习策略也在逐步形成和丰富。

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有些小学儿童在感知、思维、语言、情绪、社会性等方面表现出学习障碍。

(2)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也随之获得发展。

小学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小学儿童的概括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逐步发展,对概念的掌握逐步丰富、深刻和系统,各种推理能力以及思维的品质都在迅速发展。

(3)在新的社会生活中,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也有了新的发展,表现为自我意识更加深刻,逐渐发展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开始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与此同时,随着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成分的逐渐减少,儿童对他人的认识也逐渐趋于客观和深刻,其社会性认知迅速发展。

随着儿童社会性交往的发展和范围的扩大,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

(4)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品德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

儿童逐步形成系统的道德认识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道德动机、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都在迅速发展。

2.简述学龄初期儿童学习的特点及其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答:(1)学龄初期儿童学习的特点从学龄初期开始,在学前儿童发展的基础上,在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下,儿童逐渐以学习这一比较高级的活动形式作为主导的活动形式。

①狭义的学习和广义的学习儿童在学校里所进行的学习是一种狭义的学习,是和在生活中所进行的广义的学习不完全相同的。

儿童在学校里所进行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内容,根据儿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考虑科学知识本身的系统性,把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知识加以选择、安排,并用合乎儿童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使儿童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习掌握人类长期以来所积累的有益的知识经验。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章节题库(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圣才出品】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章节题库(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圣才出品】

第1章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一、名词解释1.Sequential design[中科院2007研]答:Sequential design中文翻译为“序列研究设计”。

序列研究设计是一种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对不同年龄群的被试反复进行研究的设计。

它是将纵向研究设计与横向研究设计交叠在一起构成的、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方法。

其主要特点在于:①发扬了纵向研究设计系统、详尽的特点,使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及其特点易于掌握,同时发扬了横断研究设计较大面积测定的优势,加强统计处理,克服纵向研究设计样本少、有时间限制等问题。

②将心理发展既作为特殊的运动形式,又看到其共同之处,从而横向延伸到各个年龄段,又通过追踪的纵向研究,以获得心理结构、属性、规律发展的较全面的资料。

③将共时性和历时性统一起来,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研究的时间。

2.Cohort effect[中科院2007研]答:Cohort effect中文翻译为“同辈效应”。

同辈效应是指同龄人群体因生活在类似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经历类似的历史事件而对群体成员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横断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通常在横断研究中反映出的年龄差异因未能考虑不同同辈之间文化或历史因素的影响,就可能混淆年龄和同辈效应。

不同的同辈间与年龄有关的差异,部分是由他们在成长经历中的文化或历史的差异所导致,而不是由真正的发展变化引起的。

3.纵向研究[南京师大2003研]答:纵向研究是指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依据的研究方法。

它与“横断法”相对。

纵向追踪的时间可持续几个月、几年乃至几十年。

其优点是符合个体行为发展的本义,由同一对象所得资料,便于解释发展过程中行为改变的因果关系,也能较系统地掌握同一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规律。

其缺点是费时费力,难以进行大量研究,且不易查明或控制影响被试的各种条件,当被试的生活条件变化时,不易有效地进行前后比较等。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4章 乳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圣才出品】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4章 乳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4章乳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一、名词解释客体永久性[人民大学2006研,东北师大2005研,北师大2004研]答:客体永久性是儿童感知觉发展时期中的重要概念。

儿童对过去曾经接触或采取过行动的某一客体,当它不在面前时,知道该客体依然存在,并未消失。

一般认为,大约在儿童8~12个月时,即将满1岁的时候,由于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和行走的动作)的发展和言语的产生,客体永久性也开始出现。

在儿童条件反射形成以后,不但发展了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各种感觉,而且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反映事物的整体知觉。

儿童知觉或认识物体的经常存在,要有一个发展过程。

一般认为,大约到一岁左右儿童就逐步形成了认识物体的经常性和永久性的能力。

这种知觉能力主要表现在知觉常性和客体永久性。

二、单项选择题1.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和组织分化非常迅速,并对环境极为敏感的时期是()。

[统考2008研]A.第1~2周B.第2~8周C.第9~15周D.第21~30周【答案】B2.人类卵子的受精过程通常发生在()。

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宫颈【答案】C【解析】人类卵子的受精过程通常发生在输卵管,受精后发育一小阵子然后在子宫内膜着床。

3.一般认为,母亲产生的强烈情感体验会对胎儿产生影响的时间是在母体怀孕()以后。

A.半个月B.1个月C.2个月D.3~4个月【答案】D【解析】一般认为,母亲产生的强烈情感体验会对胎儿产生影响的时间是在母体怀孕3~4个月以后,在此之前,影响只是身体方面的,不会产生更高级的反应。

这是因为,胎儿的大脑形成是在怀孕后期,无大脑的调节,胎儿不可能把这些神经激素进一步转化为情感体验,只是躯体的直接反应罢了。

4.()的出现,是胚胎发展到胎儿的一个重要标志。

A.骨细胞B.合子C.胚芽D.胚胎圆盘【答案】A【解析】骨细胞出现在身体的结构分化基本完成的时候,它们的出现,使得已经出现分化了的结构开始骨化的过程。

骨化意味着胚胎发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胎儿阶段。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1章 青年初期学生心理的发展【圣才出品】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1章 青年初期学生心理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1章青年初期学生心理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青年初期的个体对问题的看法非此即彼,非白即黑,这是()阶段的思维特点。

[2007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相对性B.二元论C.约定性D.绝对性【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帕瑞对青年期的思维进行了研究,发现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二元论阶段。

青年初期的个体对问题的看法非此即彼,要么对,要么就错,没有“灰色区”,易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

②相对性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不再毫无区分地把知识当作不变的真理,而是通过比较不同的理论、方法,进而找到有效的理论和方法。

③约定性阶段。

个体在分析问题时已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2.埃里克森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A.信任对不信任B.勤奋感对自卑感C.亲密感对孤独感D.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答案】C【解析】婴儿期(0~2岁)的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学龄期(7~12岁)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12~18岁)的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18~25岁)的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

3.在帕瑞对青年期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中,约定性阶段表现为()。

A.对问题的看法非此即彼B.不再毫无区分地把知识当做不变的真理C.能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对错【答案】C【解析】处于约定性阶段的个体在分析问题时已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能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到两个相反的观点都可能是正确的。

4.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的创造力达到最高峰是在()。

A.青春期B.青年期C.中年期D.老年期【答案】B【解析】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的创造力在青年期达到最高峰,而人文科学领域的创造高峰是在中年期甚至老年期。

5.青年期的朋友关系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

A.女性的朋友数量要比男性少B.女性朋友之间是相互聊天,男性朋友之间是一起做事C.男性比女性对情感关系更有责任心D.男性朋友之间谈更多的心里话,有更多的情感支持【答案】B【解析】青年期朋友关系的性别差异表现在女性的朋友数量要多于男性,女性朋友之间谈更多的心里话,有更多的情感支持。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课后习题(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课后习题(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第3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答:(1)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①承认遗传是先天的,但并不是神秘的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

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②既不否认遗传的作用,也不夸大遗传的作用一方面,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行的。

例如,一个生来全色盲的孩子,无法辨别颜色,无法成为画家。

而且,由遗传带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是有一定作用的。

另一方面,也绝不夸大遗传这个条件。

因为它只能提供儿童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可能性,但绝不能预定或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如一个言语器官生来很健全的儿童,如果出生以后不与人类社会接触,就不可能学会说话,甚至不可能形成人的心理,“狼孩”、“猪孩”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2)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决定作用①遗传只提供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例如,儿童虽然同样生来就有健全的头脑和眼睛,但有的孩子能读书识字,有的是文盲,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②社会生产方式是环境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儿童的环境条件或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生产方式,即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这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的心理发展有巨大作用。

生产力发展不但影响国民经济生活,而且影响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的发展,从而也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

社会生活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常常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来实现的。

③教育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它是由一定的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来对环境影响加以选择,组织成一定的教育内容(包括教材、设备等),并且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对儿童心理施行的有系统的影响。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2章 儿童心理学发展简史【圣才出品】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2章 儿童心理学发展简史【圣才出品】

第2章儿童心理学发展简史一、名词解释1.关键期[中科院2005研]答:关键期指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掌握某一种技能的最佳时期。

1937年洛伦兹曾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会追逐它首先看见的活动的有机体,这种现象称为“印刻”。

这段时间很短,称为关键期。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关键期,如2~3岁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错过关键期,与这个时期相联系的能力就会永远丧失。

2.成熟[中科院2005研]答:成熟是指由个体内部的(如遗传密码)时间表而非经验引起的身体和行为的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的成熟。

生理成熟包括个体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和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

心理成熟指个体智力、语言、情绪及社会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

二者并未同步。

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机体在生理上处于准备状态,即成熟时能容易地习得某种行为,在未达到成熟时,学习无效或事倍功半。

二、单项选择题1.最先具有完整的毕生发展观的心理学家是()。

A.荣格B.霍尔C.普莱尔D.埃里克森【答案】A【解析】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的生命全程的发展率先进行了研究。

荣格是最早对成年心理开展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发展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提出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的观点;二是重视中年危机;三是论述了老年心理,特别是临终前心理。

2.()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的最基本的成分。

A.自我B.超我C.道德伦理D.本我【答案】D【解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是本我和外部世界的中介;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

3.1882年发表的()被认为是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A.《青少年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儿童心理之研究》D.《儿童心理》【答案】D【解析】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

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了他的《儿童心理》一书。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第1章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一、名词解释1.个体发展答: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个体发展的研究内容包括: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否具有心理;个体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在人的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个体心理按照什么规律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在人的生活和教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

2.种系发展答: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相联系的。

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它研究从低级动物到类人猿为止心理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在适应自然的情况下逐步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

人类发展史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3.聚合交叉研究答:聚合交叉研究是一种在纵向研究中分段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类型。

聚合交叉研究吸收了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起到了扬长避短的作用。

优点在于:发扬纵向研究系统、详尽的特点,使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及其特点易于掌握;发扬横断研究较大面积测定的优势,加强统计处理,克服纵向研究样本少、有时间限制等问题;将心理发展既作为特殊的运动形式,又看到其共同之处,从而横向延伸到各个年龄段,同时通过追踪的纵向研究,获得心理结构、属性、规律发展的较全面的资料;将共时性和历时性统一起来,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究时间。

二、简答题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儿童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最一般的心理规律,即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

儿童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进行专门的研究,同时,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也能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2)儿童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即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学科。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课后习题(少年期学生心理的发展)【圣才出品】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课后习题(少年期学生心理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少年期学生心理的发展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少年危机?答:少年期是指12岁到14、15岁这一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

少年期是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从少年期开始,个体逐渐步入青春期。

(1)青春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少年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2)少年期的个体面临着学习活动的变化、集体生活的变化、生理方面的变化,少年所具有的这些新特点,说明少年期是一个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

一方面,少年的身心发展已经具有很多成熟期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又有很多儿童期的特点。

他们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理解一些理论问题,但是他们看问题还很不全面,很不深刻。

处于少年期的个体开始能够比较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自我监督的能力还很不高。

他们能够理解和参与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但是还不能像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那样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支配自己的行动。

他们似乎懂事,但是又不很懂事。

他们精力旺盛,能够参加更多的劳动,但还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社会劳动力。

他们一方面希望自己是个“大人”,以便受到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却又留恋儿童时代,行动上常常流露出一些稚气。

(4)针对少年期的这些特点,父母和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关心和教育他们。

一方面,不要把少年当做“小孩子”来看待,要鼓励少年的独立倾向,要适当地尊重他们的意见;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少年当做成熟的青年来看待,要给予必要而正确的指导监督,既要采取措施来充分发展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同时要积极而恰当地克服他们的幼稚性、冲动性和依赖性。

2.如何在初中的教育中提高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答:儿童进入初中以后,教学活动向他们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他们的抽象思维有更大的发展,要求他们能更独立地、批判地支配自己的思维活动。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学前男童和女童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

[统考2014年研]A.语文测试成绩B.数学测试成绩C.工作记忆容量D.游戏模式【答案】D【解析】儿童的性别偏爱最早表现在对玩具的选择上。

大约l4~22个月的男孩就偏爱小汽车之类的玩具,而女孩则喜欢玩娃娃和毛绒玩具。

l8~24个月的婴儿即使在没有其他玩具的情况下,也通常拒绝玩异性孩子的玩具。

进入幼儿园后,儿童一般都喜欢从事与性别相符合的活动或中性活动。

因此,学前期男童与女童的最大差异是游戏模式上出现了性别差异,此差异大于其他三方面。

2.在家庭生活中,盈盈的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接纳了她目前对音乐的喜爱,而盈盈也认同了父母关于学业成绩重要性的看法,这个例证所体现的发展现象是()。

[统考2014年研]A.同步现象B.再社会化C.相互社会化D.远端——近端发展【答案】B【解析】再社会化是指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对个人实行与其原有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再教化过程。

在某种情况下,青少年和成人通过再社会化,有意忘掉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重新塑造出新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是生命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

3.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重演的心理学家是()。

[统考2014年研]A.蒙台梭利B.霍尔C.斯宾塞D.桑代克【答案】B【解析】霍尔的复演说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特征。

C项,席勒一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把游戏看做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

4.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相比,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更强调()。

[统考2014年研]A.社会起因B.个体起因C.婴儿期的发展D.青少年期的发展【答案】A【解析】维果茨基更强调,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资产生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他提出了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观。

5.自我同一性的确定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未经历危机和探索就做出选择的个体,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类型属于()。

(完整版)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

(完整版)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

a t a t i m e an dA l lt h i ng si nt 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 so me t hi n 第六,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三章 国外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一、 选择题1. 创立复演说的心理学家是( C )A . 格塞尔 B . 弗洛伊德C . 霍尔 D . 皮亚杰2. 儿童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是德国学者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出版的时间是(C )A . 1879年 B . 1880年C . 1882年 D . 1889年3. 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思维的发展是(B )A . 感知运动阶段 B . 前运算阶段C . 具体运算阶段 D . 形式运算阶段4. 我国最早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C )A . 朱智贤 B . 艾华C . 陈鹤琴 D . 黄翼5. 苏联建国时期的最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创立了心理发展的( B )A . 意识与活动统一理论 B .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C . 活动理论 D . 意识与无意识的理论6. 开创了巴黎学派的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家是( C )A . 埃里克森 B . 斯金纳C . 瓦龙 D . 比纳9.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在4—7岁儿童这一阶段,其人格形成发展的任务是( B )A . 信任感对怀疑感 B . 主动性对内疚C . 勤奋对自卑 D . 自觉性对羞怯10.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D )A . 冯特 B . 皮亚杰C . 比奈和西蒙D . 普莱尔11. 提出研究儿童各个不同阶段的主导活动的当代前苏联心理学家是( C )A . 列昂节夫 B . 维果斯基C . 达维多夫 D . 鲁宾斯坦12. 一个儿童的实际年龄为6岁6个月,比奈量表测得的智力年龄为7岁4个月,则这个儿童的智商(IQ )为(B )A . 112 B . 113C . 114 D . 111a t a t i m e an dA l lt h i ng si nt 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 so me t hi n A . 霍尔 B . 比纳C . 皮亚杰D . 格塞尔14. 苏联建国时期的最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创立了(A )A .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B . 活动理论C . 意识与活动统一理论 D . 种系发展15. 皮亚杰认为12—15岁儿童思维的发展处在( A )A . 形式运算阶段 B . 前运算阶段C . 具体运算阶段 D . 感知运动阶段16. 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的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以至失调的结果,这一学派是( D )A . 认知学派 B . 行为主义学派C . 巴黎学派 D . 新精神分析学派17. 皮亚杰关于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标准是(C )A . 个性特征 B . 活动特点C . 智力或思维水平D . 生理发展18.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A . 冯特 B . 陈鹤琴C . 普莱尔D . 比纳和西蒙19. 达维多夫关于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标准是(C )A . 生理发展 B . 个性特征C . 活动特点 D . 种系发展20. 一个儿童的实际年龄是11岁零3个月,其智力年龄为12岁零4个月,其IQ 应为(D )A . 115 B . 112C . 120 D . 11021. 提出“意识与活动统一”原理的是(A )A . 鲁宾斯坦 B . 维果斯基C . 巴甫洛夫 D . 达维多夫22. 格赛尔创立了心理发展的(B )A . 复演说 B . 成熟势力说C . 认知学说D . 构造主义学说23.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的(D )A . 冯特 B . 考夫卡C . 勒温 D . 普莱尔24. 皮亚杰认为具体运算阶段是从( C )a t a t i m e an dA l lt h i ng si nt 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 so me t hi n C . 7—12岁 D . 12—15岁25. 巴黎学派的创立人是(C )A . 皮亚杰 B . 埃里克森C . 瓦龙 D . 弗洛伊德26. 埃里克森认为7-16岁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任务是( D )A . 信任对怀疑 B . 主动对内疚C . 自主性对羞怯或怀疑D . 勤奋对自卑27. 巴甫洛夫关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的研究揭示了(C )A . 个体心理起源问题 B . 种系心理活动起源C . 言语思维发展问题 D . 个性特征的生理基础28. 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相当于儿童思维发展的(C )A . 直觉行动思维 B . 具体形象思维C . 具体到抽象思维的过渡D . 抽象逻辑思维二、 填空题1.弗洛伊德提出了_____________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3 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名词解释 1.洛伦兹的“印刻”[中科院 2003 研] 答:洛伦兹的“印刻”是动物幼仔敏感期内对最初接触的刺激物具有较长久依恋、偏好 和记忆的现象。这些刺激物包括它们的父母、人和任何其他物体,甚至它们生存的环境和环 境中的声音、气味等。这种现象最初是由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的。洛伦兹在研 究刚出生的小鹅的行为时发现,小鹅在刚出生的 20 个小时以内,有明显的认母行为。它追 随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并把它当成“母亲”。假如在出生后的 20 小时内不让小鹅接触 到活动物体,过了一两天后,小鹅就会丧失这种认母行为。小鹅把出生后最先看见或听见的 对象印入它的感觉中,因而对该对象产生追随的反应。它们不但偏好追随的对象,而且喜欢 接近印刻对象。在印刻对象消失后,发生悲鸣,当他重新出现时,发出满足的叫声。于是, 洛伦兹把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轻易形成的反应称为“印刻”现象,印刻发生的时期 称为“关键期”。
8.心理理论的研究者认为,人们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筑在( )之上的。 A.知觉经验 B.概念经验 C.朴素的社会认知 D.信念—愿望系统 【答案】D
5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心理理论的研究者认为人们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筑在“信念—愿望系 统”之上的。信念是指人们对世界的心理认识或态度,是对客观世界的心理表征。人们做出 某种有意的行动是因为他相信这些行为能满足他的特定愿望。
3.社会化 答: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社会化的过 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 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 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 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4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幼儿初期儿童言语表达具有情境性特点,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理性、 连贯性,并要以表情、手势为辅助;随着年龄增长,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连贯言语的 比重逐渐上升,到 6 岁时已达到言语总数的 49%。连贯言语的发展使幼儿能够独立、完整、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也为独白言语打下了基础。
3 / 15
圣才电子书

C.抑制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协调
【答案】C
【解析】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上。由于这种抑制机能
的不断发展,儿童能更专注地认识事物和操作物体,更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表现在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不断延长。
2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 )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生理成熟 D.新的需要与原有心理发展水平的矛盾斗争 【答案】D 【解析】朱智贤认为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与原有水平的矛盾是心理发 展的动力,也即心理发展的原因。
3.幼儿时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是( )。 A.适应外界环境 B.游戏 C.学习 D.想象 【答案】B 【解析】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种活动中,其身心各方面都有 很大的发展,与婴儿期相比发生了许多质的飞跃。
4.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的( )机能上。 A.兴奋 B.传递
5.人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早期 D.童年晚期 【答案】B 【解析】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幼儿掌握的常用词中包括人物称呼、 身体部位、生活用品、交通工具、自然常识、社交、个性、时间、空间概念等。
6.幼儿初期儿童的言语具有很明显的( ),并要以表情、手势为辅助。 A.连贯性 B.流畅性 C.情境性 D.形象性 【答案】C
1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 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心理特征与个体生 理发展阶段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由年龄决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 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二、单项选择题 1.童年期的年龄范围是( )。[2005 年 11 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3~6 岁 B.7~12 岁 C.13~15 岁 D.16~18 岁 【答案】B 【解析】艾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为婴儿前期(0~2 岁);婴儿后期(2~4 岁);幼儿期 (4~7 岁);童年期(7~12 岁);青少年期(12~18 岁);成年早期(18~25 岁);成年 中期(25~50 岁);成年后期(50 岁以后)。
2.年龄特征 答: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 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就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 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就心
7.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 7±2 个信息单位,3 岁儿童为 3 个左右,6 岁儿童可达( ) 个左右。
A.4 B.5 C.6 D.7 【答案】C 【解析】研究表明,成人短时记忆容量为 7±2 个信息单位(组块)(Miller,1956), 而 7 岁前儿童尚未达到这一标准。幼儿从 3 岁到 7 岁各年龄阶段的短时记忆广度均数分别 为 3.91、5.14、5.69、6.10、6.09 个组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