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
安全学原理
安全: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况(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狭义的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
广义的安全即大安全是以某一领域或系统为主的安全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
安全科学:是认识和揭示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安全状态及保障条件与其转化规律的学问。
即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安全科学的特征:安全科学要体现本质安全,理论性、科学性、交叉性。
与相关的学科相结合,相渗透;体现研究对象的全面化;目的要体现人、经济、环境和技术功能的最优化。
安全指标:在一定条件下,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在完成其功能过程中,所产生的事故损失的可接受水平。
本质安全化:一般是针对一个系统和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
本质安全化从物的方面(设备、能量)考虑。
包括:降低事故发生概率、降低事故严重程度。
危险物质:化学、物理及生物作用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的物质重大危险源: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其数量大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物质单元。
安全评价:是指对于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存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
固有危险度:是只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由于自身功能的需要,必需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其设备及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
(重点)安全基本特征: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安全的随机性、安全的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潜隐性。
作用:有助于认识安全的本质,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科学体系:安全科学体系:工程技术层次——安全工程;技术科学层次——安全工程学;基础科学层次——安全学;哲学层次——安全观。
安全观:把握安全的本质及其科学的思想方法,是安全的最高理论概括,也是安全思想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安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吸收和借鉴行为科学的理论方法;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来研究安全科学。
安全科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安全科学原理知识点总结一、安全科学的基本原理1.风险评估原理: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潜在危险。
风险评估是通过对潜在危险和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进行分析,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安全的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2.预防原则:预防是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
预防原则是指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它包括预防原则、多重防护原则、误差防范原则等。
3.控制原则:控制是指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潜在危险进行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安全的影响程度。
4.持续改进原则:安全工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安全工作必须从整体上进行考虑,充分考虑事故发生的多种可能性,制定综合性的安全措施。
6.综合性原则:安全工作必须综合考虑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制定综合性的安全措施。
7.合法合规原则:安全工作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以上是安全科学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在安全管理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对于安全工作而言,这些原则是基础和指导,也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遵循的准则。
二、安全科学的知识点1.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式,是针对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调查分析、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标准与规范等。
2.安全工程知识安全工程是通过设计、施工、监理等手段,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控制潜在危险,确保工程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安全工程知识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标准与规范、安全设备与器材、安全防护工程、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等。
3.职业卫生知识职业卫生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卫生学的原理和方法,识别、评价和控制影响职工身体健康的各种有害因素的一种卫生工程技术。
安全学原理简介
3.1.3.2
(1)安全本质的哲学机理
事故(危害)是以与安全(状态)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而客观存在的。
定义:(生产活动中)安全状态与事故(危害)发生可能性的矛盾运动 及其规律,构成安全本质的哲学机理。
解释: ⑴ 安全状态与发生事故(危害)可能性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决定了 安全本质的客观存在。矛盾双方任何一方的消亡,都决定着本事物的消 亡。 ⑵生产活动一般存在于安全状态,而事故的意外发生和致因具有隐蔽性 和随机性。 (注意矛盾双方的界面) (3)存在着一定条件下的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存在着可为的价值性。
安全本质认识中如何使用哲学工具?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方 法是我们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安全本质中“安全状态”与“事故(危害)发生可能性”的对立统一、 矛盾运动是其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①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安全意识滞后生产发展。 (人类首先关注的是物质的生产) ②生产中的事故(危害)是生产活动中的必然伴生物,因为生产中能量 的利用,存在着事故危害的可能性,虽然这种危害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的发生是随机偶然的,存在着量变质变的关系,是人们不期望发生的, 但它的存在却是客观的。
3.1.3.2
(1)安全本质的哲学机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安全本质观的指导思想(思维统领定式问题) 哲学研究的特点: ①哲学是在人与世界、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总体关系中把握 世界的。 (认识与实践,包含着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特点。
———《安全原理》随鹏程 陈宝智 编著
2.2 题目与范围
《安全学原理》 入门与基础
解决认识问题——是什么? (理科与工科)
安全学原理章总结北科大
安全学原理章总结北科大什么是安全学原理?安全学原理是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是信息安全科学的基础,旨在研究信息系统与网络的安全保障技术和安全保护措施。
安全学原理章分析在北科大信息安全学院的安全学原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多个章节,包括安全基础、加密技术、认证与访问控制、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物联网安全等。
下面对这些章节做一个简要总结。
安全基础安全基础是安全学原理的开端,旨在让我们了解安全学原理研究的对象、范围、目标、方法、原则等基本概念。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安全的定义、威胁与风险、安全防御的基本原则等重要基础知识。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是信息保密方面的核心手段。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加密算法的种类和分类、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缺点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数字签名、消息认证码等重要的加密技术。
认证与访问控制认证与访问控制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手段。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检测并防范攻击、不同的访问控制模式以及单点登录和多因素认证等重要的内容。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网络系统及其服务的安全性的技术、措施和管理。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网络安全的威胁与风险、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网络安全的防御措施等重要内容。
同时还涉及了网络隔离、网络虚拟化等方面的知识。
应用安全应用安全是保证应用程序和服务安全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应用安全的威胁与风险、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应用程序的漏洞与攻击、应用程序安全检测与测试等重要内容。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操作系统的安全基础、操作系统安全性评估、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和安全配置等重要内容。
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不受安全威胁和恶意攻击的手段和措施。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数据库的安全威胁和风险、数据库的访问控制和安全配置、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等重要内容。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引言在网络时代,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涉及个人、组织和国家利益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网络安全,需要从根本上了解安全学原理,以便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安全威胁。
安全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安全认识论是研究安全问题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在安全认识论中,人们通过对各种安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不断总结出适应安全需求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形成了一系列安全学原理。
安全学原理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安全学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安全学原理自然安全学原理研究自然环境对安全的影响和作用。
其中包括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对安全的威胁。
了解自然安全学原理有助于我们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2. 技术安全学原理技术安全学原理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对安全的影响和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威胁网络安全的途径也日益增多,因此了解技术安全学原理对于保护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社会安全学原理社会安全学原理研究社会环境对安全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安全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如犯罪、恐怖主义等。
通过研究社会安全学原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社会安全问题。
4. 个人安全学原理个人安全学原理是研究个体安全的一门学科。
个人安全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如个人隐私、个人财产安全等。
了解个人安全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做好个人安全保护工作。
5. 国家安全学原理国家安全学原理是研究国家安全的一门学科。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面临的各种内外威胁和影响,如军事威胁、政治安全等。
了解国家安全学原理有助于我们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
安全学原理的应用安全学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安全学原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各种安全问题。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1.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当前互联网时代面临的重要问题。
安全学原理讲义(PPT 37页)
安全社会类: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经济工程、安全法学 社会科学性的安全因素,指人与人、人与物,或物与物的
时间、空间和能量联系因素。 安全系统类:安全运筹技术、安全信息技术理论
系统科学性的安全信息与能量的整体联系因素。 安全人体类:安全生理学、安全心理学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 并人身伤亡,财物严重受,环境严重污染的事故。
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界定: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5)重大危险源: 生产、加工、搬运与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其数量
大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物质的单元或设施。
究范畴和学科体系,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为后叙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及方法
➢ 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后,懂得保护人身健康、保护 国家财产、保护环境、加强理论与安全新技术的研究。
➢ 学习要求:
✓ 理解并熟悉安全科学、安全观、安全认识论、安全方法论、 安全生理及心理、安全社会原理、安全经济原理等内容的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其实质;
✓ 例如:2005年1月1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 示,2004年我国煤矿事故死亡6027人,其中有两起一次 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
✓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20年内第 28次飞行返程途中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
➢ 这种安全状态与现代化生产不适应的严重情况, 迫使从事安全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探 索事故或灾害孕育、发生、发展的规律,去寻 求一种对事物的安全性可以进行本质的定性与 定量描述,能够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的新的安全科学方法。安全科学正是在这种新 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安全学原理
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措施
限制能量 用较安全的能源取代危险性大的能源 防止能量蓄积 控制能量释放 延缓能量释放 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 设置屏蔽设施 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屏障 提高防护标准 改变工艺流程 修复或急救 信息形式的屏蔽
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
能量的两类危险源理论
第一类危险源
系统中村中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 物质
瑟利模型的启示
为了防止事故,关键在于发现和认识危险 为了防止事故,应具备及时采取避免危险 行为的能力
A.正确估计危险由潜在变为显现的可能性 B.正确估计自己避免危险显现的技能
安德森模型
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是指导事故预防工作的基本理论 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原因、精神原因
事故的基本原因
管理原因、学校教育原因、社会或历史原因
理论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能量意外释放论 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原则与措施 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 两类危险源理论
能量意外释放论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并转 移于人体 生产、生活活动中经常遇到的机械能、热能、 电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生 物能等,它们的意外释放都可能造成伤害或损 坏(P109能量类型与伤害)
表述的是一个复杂物质系统的动态过程或状态, 目标是使人和物将不会收到伤害或损失
也可表述为人的一种理念,即人和物将不会受到伤 害和损失 也可表述的是一种特定的技术状态,即满足一定安 全技术指标要求的物态
理论一:事故频发倾向论
事故频发倾向
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 倾向
事故遭遇倾向
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 的理论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过程包括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愈发突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安全的基础则是建立在安全认识论和安全学原理之上。
本文将介绍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以及它们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
一、安全认识论1.1 安全认识论的概念安全认识论是研究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及其形成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对于安全问题的认知、评估和处理等过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安全认识论的目标是提高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减少安全风险。
1.2 安全认识论的主要原理安全认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理:1.2.1 信息量原理信息量原理是指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对安全认识的影响。
信息量越大,安全认识越全面准确。
安全认识论的研究方法中,通过获取、整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来提高安全认识的质量。
1.2.2 经验效应原理经验效应原理是指人们在安全认识过程中,倾向于以自身的经验为依据。
这种倾向使得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可能偏离事实,容易形成偏见。
因此,在安全认识过程中,要摒弃个人经验的主观影响,注重客观事实的分析。
1.2.3 情感因素原理情感因素原理是指情感对安全认识的影响。
人们对于安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情感态度,有些人可能对安全问题过于恐惧,有些人可能对安全问题过于乐观。
在进行安全认识时,应尽可能客观冷静地评估安全风险,避免情感因素对认识的干扰。
1.3 安全认识论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安全认识论在网络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中,可以通过安全认识论的原理,培养人们对网络安全的正确认识,提高防范意识。
同时,在网络安全事件的分析和处理中,也可以运用安全认识论的方法,全面评估安全风险,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
二、安全学原理2.1 安全学原理的概念安全学原理是研究安全问题的基本原理,它主要研究安全的基本概念、安全特征、安全保障机制等内容。
安全学原理是安全学的基石,对于理解和分析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学原理ppt课件
03 安全学原理的应用
工业安全
工业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学原理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包括 预防机械伤害、电气安全、危险化学品管 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措施。
介绍如何运用安全学原理进行安全生产管 理,如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开展安全培训 、实施安全检查等。
事故预防与控制
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
阐述如何运用安全学原理进行事故预防与 控制,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隐患 排查与治理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存在的问题。
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意识培养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重 要性的认识和安全意识。
安全行为倡导
鼓励员工遵守安全规定、积极参与安 全活动,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安全信息传播
通过内部通讯、宣传栏等方式,传播 安全信息、分享安全经验,促进安全 文化的建设。
安全激励机制
对在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 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员工的安全 积极性。
事故调查与处理
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 找出事故原因,明确责任,采取有 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安全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
信息化管理
智能化预警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 据、云计算等,实现安全管理的信息 化,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和预警能力。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分 析和挖掘,实现安全风险的智能预警 和预测,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风险。
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政策
组织对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 原则,明确了组织对安全的承
诺和期望。
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负责安全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人 员配置,确保安全工作的有效 实施。
安全制度与程序
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和 操作程序,规范员工的行为和 操作。
安全学原理
安全文化定义成“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安全生产的“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安全法治,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
安全文化的本质:人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安全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从而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1)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与行为规(2)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3)安全而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4)安全的价值观、审美观、心理素质和安全风貌、习俗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1)物质安全文化建设(2)制度安全文化的建设(3)员工心态安全文化建设(4)员工行为规范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发展阶段:①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无序发展阶段(一级)②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被动约束阶段(二级)③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三阶段:主动管理阶段(三级)④安全文化发展的第四阶段:自律完善阶段(四、五级)
全面安全文化的特点:a. 全面安全文化更强调应用安全心理科学和安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根本上激励人们重视安全与健康;b. 在一个全面安全文化的氛围中,职工不仅对自身的安全有责任感,而且对同伴的安全也有责任感,企业支持职工承担这种责任;c. 每个人在组织中都有恰当的状态(如自尊、群体归属、自我控制等)来积极关心同事的安全;d. 组织的正式管理系统和领导者的非正式管理表现能够激励和增强员工的这种积极关心他人安全的行为。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安全学原理总结
安全:定义1:指免受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或设备、财产破坏或损失的状态。
定义2: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绝对安全观:安全就是无事故、无危险,指客观存在的系统无导致人员伤亡、疾病,无造成人类财产、生命及环境的条件。
相对安全观:安全是指客体或系统对人类造成的可能的危害低于人类所能允许的承受限度的存在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对安全的定义: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广义安全:即大安全,是以某一领域或系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
包括人自身的健康与卫生、生活、生产环境的舒适与优美。
狭义安全:是指某一领域系统中的安全,如生产安全、机械安全、矿业安全、交通安全、航空安全、建筑安全、核工业安全等。
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
危险:是指系统中的一个过程、一种行为、一种状态或一种环境,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人们的承受程度。
它有两种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发生概率的大小,严重性是指发生的后果。
危险与安全相对的。
固有危险度:固有危险度是指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由于自身功能的需要必须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其设备及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
安全指标:安全指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在完成其功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事故损失的可接受水平。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物质。
本质安全化:一般是针对某一个系统(或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巳达到了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系统可以较为安全可靠的运行。
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事故称之为重大事故。
安全评价:安全评价,也称为风险评价或危险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学原理
1、安全: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2、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 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工作3、安全科学:一门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运动、转化规律与保障条件的科学。
4、全面安全管理:在总结传统的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并通过全体人员确认的全面安全目标,对全生产过程和企业的全部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写一致的综合管理。
5、安全投资:投资安全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也称安全资源。
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和复杂性。
1、安全科学研究的领域为: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生存领域。
(3分)2、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分)3、我国现阶段的安全价值的观念性主要体现在安全的、安全的市场观念、全的服务观念、安全的战略观念、安全的素质观念安全的开发观念和安全的信息观念。
(3分)4、安全生产中人们应对事故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问题出发型方法,一是问题发现型方法。
5、多米诺骨牌理论的五块牌依次是:人体本身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按人的意志进行的动作、和引起的危险性、发生事故和受到伤害。
(3分)6、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三E”对策)为:技术原则组织管理原则和教育原则。
(2分)7、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2分)8、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员工心态安全文化建设、、和员工行为规范安全文化建设四个方面。
9、我国实行国家和地方安全管理与监察机制,企业的安全管理与监察体制为、国家安全监察行业安全管理和群众安全监督相结合的模式。
(2分)10、安全经济投资优化准则为:一是安全消耗最低,二是安全经济效益最大。
(2分)11、企业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能为: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培训、教育、建议、咨询(4分)12、安全科学在《学科分类与代码》处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部,其学科名称为安全科学技术。
安全学原理资料整理
安全法学资料整理第一章绪论安全指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在完成其功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事故损失的可接受水平。
重大危险源: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一种或一类特定危险物质单元(或设施)。
固有危险度:固有危险度固有危险度固有危险度:指一个生产系统,由于自身的功能需要,必须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其设备及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安全评价:对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性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
在安全评价过程中可以有:系统安全评价,随机安全评价等。
本质安全化 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具有不易发生事故含有内在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功能且能承受人为操作失误部件失效的影响 在事故发生后具有在我操作保护能力。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由于他们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物质。
安全四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安全系统1何谓安全?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安全表述的可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动态过程或状态,过程的趋势或状态是人和事物受到的伤害(包括身体的、精神的)或遭受的损失在当时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安全表述的还可以是一种特定的技术状态,即满足一定安全技术指标要求的物态;安全所表述的还可以是人们的一种理念,即人和物不会受到伤害和损失的理想状态。
人类对安全的认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业革命前无知的安全认识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工业革命后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第三阶段是由于形成了军事工业、航空工业等进入了系统的安全认识阶段,第四阶段是当今的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
3.安全的基本特征,了解安全的基本特征有何作用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安全作为人是身心状态及其保障条件是绝对必要的,而人和物遭遇到人为的或天然的危害或损坏极为常见,因此,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首先是安全,如果生命安全都不能保障,生存就不能维持,繁衍也无法进行2)安全的随机性:安全取决于人,物和人与物的关系协调,如果失调就会出现危害或损害。
精选安全学原理讲义ppt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第三章 安全观第四章 安全认识论第五章 安全方法论第六章 安全生理和心理分析 第七章 安全社会原理第八章 安全经济原理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安全的重要性 一组数据: 1、1984年1月19日,墨西哥城的天然气泄漏爆炸,导致452人死亡。 2、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毒物泄漏事故,导致2800多人死亡,12.5万人中毒。 3、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的地铁火灾,导致100多人死亡。 4、2002年,烟台海难事故。 5、2003年,四川井喷事故。 6、一系列的煤矿事故等。 由此可见,安全的重要性,对人类本身来说,安全就是生命。
第一节 安全问题及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2、国内安全科学的发展
两个阶段: 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监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各类企业都设立了专门机构并配备了相当数量的专职人员。这时期安全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劳动保护方面的,即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机构,在50年代仅有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卫生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以及煤炭科学研究院下设的部分研究室等有限的几个科研部门,科研人员不超过千人。 70年代末至今,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得到加强。自1980年开始,每年开展全国安全月活动,为加强劳动保护干部的继续工程教育和生产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各省、市劳动部门已普遍建立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大的工业企业还建立了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室。到1983年全国建成安全类科研机构Leabharlann 1个,研究人员发展到4000余人。
第二章 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
一、安全问题1、工业、矿山灾害2、交通运输事故3、化学污染问题4、大气污染问题5、核灾害6、航天航空工业灾害二、国内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1、国外安全科学发展的历程德国于1863年建立的威斯特优利亚采矿联合保险基金会;各国大学设立安全工程专业; 国际上盛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安全学原理
安全:指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事故: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危险源:具有或潜在着物质与能量的危险性,从而有可能对人生、财产或环境造成危害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危险因素感度:指危险因素转化成为事故的难以程度事故隐患: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纵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和伤害。
或者说设备、设施或工艺技术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全面安全管理:是在总结传统的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并通过全体人员确认的全面安全目标,对全生产过程和企业的全部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协调一致的综合管理按经济损失灾难性事故分为:重大损失事故和特重大损失事故制定应急计划之前该做的基础工作: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确定企业及其所在地区的自然人文情况、重大危险源事故后果预测与分析第一类危险源危险性与释放能量的高低和危险物质数量的多少有关危险源控制应该从组织和技术两方面着手简答题一、人类对安全认识的发展阶段1,无知的安全认识阶段2,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3,系统的安全认识阶段4,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二、对安全认识的五种类型A,从事故得危害中认识到,安全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安全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条件;企业安全生产、人们安全生活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B,从安全与事故的相对存在中认识到,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发生事故的环境。
安全等于无事故,安全是指人身没有伤害、设备没有损坏、财产没有损失的状态C,从安全与事故之间的联系中认识到,安全系判明的危险性不超过允许限度。
安全学原理课件
建立步骤:制定安全政 策、进行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估、制定控制措 施、实施监控与改进。
运行要素:领导承诺、 组织机构与职责、培训 与意识、危险源管理、 应急管理、事故调查与 处理。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 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 性,及时调整和完善, 确保体系的长效运行。
安全文化的建设与推广
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或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接受、遵循的, 具有本组织特色的安全思想、安全作风、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行为规范和安全价值观的总和。
事件树分析
事故树分析
安全评价方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
安全检查表分析
故障模式与影响 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 研究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控制方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法
事件树分析法
安全决策方法
安全分析:对潜在危险和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预测 安全规划:制定安全目标和策略,明确责任和任务 安全控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安全评估:对安全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价
安全文化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安全文化建设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安全文化建设将更加注重人的生命价值和生 活质量,注重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并通过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安全学原理的方法论
危险预先分析
安全分析方法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强化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更加严 格的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提高安 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物联网和传感器的普及:实时监测 和预警,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 确性
跨学科融合:将安全学原理与心理 学、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研究安 全行为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的定义事故是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时间。
事故的特征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3)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
事故的发展阶段(1)孕育阶段(2)生长阶段(3)损失阶段事故预防途径事故后过分别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次数之比为1:29:300.比例为1:29:300被称为海因里希法则,它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一般规律。
即,事故发生后带来严重伤害的情况是很少的,造成轻微伤害的情况稍多,而事故后无伤害的情况是大量的。
在事故预防工作中,避免严重伤害应该在发生轻微伤害或无伤害事故时就分析其发生原因,尽早采取恰当对策防止事故发生,而不是在发生了严重伤害之后才追究其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危险源概念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安全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原因。
系统安全认为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对能量控制的失效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事故原因常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又称一次原因,是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
直接原因通常又进一步分为两类:物的原因和人的原因。
物的原因是设备、物料、环境等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原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
间接原因是二次、三次以至多层次继发来自事故本源的基础原因。
间接原因分为6类:
二次原因:(1)技术的原因(2)教育的原因(3)身体的原因(4)精神的原因基础原因:(5)管理的原因(6)社会及历史原因
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间及与事故、伤害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发生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事故的原因包括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由于对事故的各层次的原因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
因此,人们也经常用事故因果连锁的形式来表达某种事故致因理论。
能量转移论:能量与事故人类在利用能量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能量,使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产生、转移和做功。
从能量在系统中流动的角度,应该控制能量按照人们规定的能量流通渠道流动。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失去了对能量的控制,就会发生能量违背人的意愿的意外释放或逸出,使进行中的活动中中止而发生事故。
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设备、建筑物、物体等,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他们的抵抗能力,则将造成设备、建筑物、物体的损坏。
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方法大致分为十二个类型:1限制能量(2)用较安全的能源取代危险性大的能源(3)防止能量积蓄(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设置屏障(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屏障(9)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10)提高防护标准(11)改善效果及防止损失扩大(12)修复或恢复,治疗、矫正以及减轻伤害程度或恢复原有功能。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这一直接原因的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
后者虽是间接原因,但它却是背景因素,而又常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
轨迹交叉轮工伤事故源于生产现场人和物两个方面的隐患,如人流和物流中的隐患未能消除,两个流动线路轨迹相交叉的“点”就是发生事故的“时空”。
人流中的隐患即人的不安全动作或行为;机械和物质危害是构成能量逆流中的不安全状态。
人、物两事件链相交的时间与地点(时空),就是发生伤亡事故的“时空”。
综合论综合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生产中各种危险源被偶然时间触发所造成的结果。
综合论认为,事故的适时经过是由起因物和肇事人偶然触发了加害物和受害人而形成的灾害现象。
信息流信息流的交换与传递,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流动,称为信息流。
安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动员全体职工参加制定目标并保证目标的实现。
目标管理的具体内容目标体系的制定(2)目标的实施阶段(3)成果的评价阶段为做好目标管理工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加强各级人员对安全目标管理的认识:企业要有完善的系统的安全基础工作:安全目标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安全目标管理需要责、权、利相结合:安全目标管理要与其他安全管理方法相结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系统化、结构化的管理体系,是遵循戴明管理模式并以文件支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1职业安全健康方针(2)计划(3)实施与运行(4)检查与纠正措施(5)管理评审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1)缺乏对危险性的认识,由于安全教育训练不够,不懂危险从而进行不安全作业;(2)在操作方法上,不适合或做无用功;(3)准备不充分,安排不周密就开始作业,因仓促而导致危险;(4)作业程序不当,监督不严格,致使违章作业自由泛滥;(5)取下安全装置,使机器、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6)走捷径、图方便,省略了安全程序;7)不安全的放置物件或工作环境危险(8)在转运的机械上注油、检修或清扫;(9)接近危险场所且无防护用具或服装不利落等等。
人的不安全行为五种起因(1)因循守旧、反对弃易就难问题是违章作业的根源之一(2)忘记、看错、念错和想错是记忆与判断等失误的具体表现(3)联络和确认不充分是相互误解信号造成失误的原因之一(4)选错操作工具、记错操作方向和调整的失误是单元作业操作者极易发生的失误5)疲劳、异常状态及其他条件特殊时的失误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1)三级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2)经常性安全教育(3)特殊工种的专门训练物流中主要有如下安全问题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合理的作业现场布置,建立安全的工作场所;机械设备的选择、评价、使用、维修以及改造与更新;排除物流中的事故,主要是运动人机系统的事故,搬运和厂内交通事故;设备可靠性;危险物质加工处理的危险性评价事故序列信息模型事故序列信息模型是一组按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及事故发生发展序列的安全信息模型。
灾难性事故第一类,生产性事故。
这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并且是由于生产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事故。
第二类,生活性事故。
这指发生在人的生活过程中的灾难性事故,其起因大多是由生活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与器物所造成的。
第三类,科技事故。
这是发生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灾难性事故,是人类在推进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付出的巨大代价。
第四类,综合性事故。
这指那些可能在众多活动或范围内发生的灾难性事故,其中最为普遍而且严重的是火灾。
抵御灾害的阶段防灾阶段(2)抗灾阶段(3)救援阶段
减灾系统工程十项任务1)灾害监测(2)灾害预报(3)灾害评估(4)防灾(5)抗灾(6)救灾(7)安置于恢复(8)保险、救援(9)宣教、立法(10)规划、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