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套路完整示范

合集下载

八极拳小架(全)

八极拳小架(全)

八极拳小架(全)八极拳小架是八极拳系中的一套主要套路,它短小精悍、刚劲有力、暴烈突然、技击实用,深受拳家之喜爱。

一、八极拳小架歌诀(拳谱)八极小架属真传,此技上身敌难犯;抱年请示礼当先,马步侧打顺步赶;怀抱婴儿两仪式,金龙合口两拳剪;朝阳金拳猛力打,虚步探掌横向砍;马步栽拳裆前护,转身翻砸试金拳;马步侧打搓脚上,怀抱婴儿肘外翻;霸王托天掌向上,双龙出洞撞胸前;双虎挡道裆前护,弓步冲拳似闪电;虚步上勾击下巴,马步侧推三掌连;跪步推掌探爪式,弓步勾拳托打拳;马步撑掌一条鞭,跪步架打击裆前;金丝大缠索臂上,马步切掌击肋间;撩掌小缠切折腕,弓步冲拳似闪电;马步侧推力达掌,金丝大缠臂绕翻;弓步冲拳转身打,马步侧推妙无边;搂手推掌防打摔,桂踏推掌立跌翻;马步顶肘胸膛击,收势还原庭中站。

二、八极拳小架套路图解1.起势(1)预备势两脚并拢,脚尖均向前,两腿并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掌指均向下。

目视前方。

(图1)(2)并步平举接上式,两手握拳,两臂伸直向前、向上直臂平举,拳面向前,拳心相对,两拳间距与肩同宽。

目视前方。

(图2)(3)双臂上举接上式,动作不停两臂伸直继续向上举于头上方,拳面向上,拳心相对。

目视前方。

(图3)(4)两臂后屈接上式,动作不停,两臂继续向后、向下屈臂,两拳成掌,搭于两后肩上,拇指侧向上,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后。

目视前方。

(图4)(5)两臂外分接上式,动作不停,两掌向前抽于两腋前时,两掌外分成侧平举状,两掌成掌指均向外,掌心均向后。

目视前方。

(图5)(6)抱拳之礼接上式,动作不停,右掌成拳,两臂同时屈臂里收于胸前,再由胸前向前直臂推出,右拳拳眼向下,拳面向左;左掌立掌抚于右拳面上,成抱拳礼状。

目视前方。

(图6)要领:动作要协调、连贯、圆活。

2.马步侧打(1)上步收拳左脚前上一步,右脚跟进于左脚内侧,前脚掌着地,同时右拳屈臂收抱于右腰侧,拳心向上,拳眼向外。

目视前方。

(图7)(2)马步侧冲右脚前上一步,上体左转,成为马步;同时左手成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拳眼向外;右拳从腰间向右侧直臂冲出,拳眼向上,拳面向右,高与肩平。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始祖引用“八极”一词定为拳名,非常绝妙。

“八极”属古地理概念,“八”为数字,“极”为顶端,远端之意。

“八极”系天地间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曰:“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八紘之外乃有八极”。

“殥,犹远也紘,维也,维络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紘也”。

此为“八极”一词之正解。

八极拳,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警,慌、毒、猛、烈、神、急。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俱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博人。

“八意”“八形”“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

此为“八极拳”之所由来也。

本拳又称开门八极拳,盖取应敌进招不离硬开门之意也。

八极拳内存八意,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是八种攻防意识,需精心修炼,达到极限为目的。

警:是极其高度的警觉意识;慌:是指在慌乱中,处变不惊,镇定自如的意识;狠:是指极其凶狠、凌历的意识;毒:是指极其残忍毒辣的意识;猛:是指极其勇猛剽悍的意识;烈:是指极其强烈狂暴的意识;神:是指极其神速顽强拼博的意识;急:是指极其快捷急发的意识。

八极拳外具八形。

八形者:龙、虎、熊、猴、燕、犬、鹰、鹑。

八形要象形而取其意,用其神。

龙:龙能隐潜腾伸,呼风唤雨,翻江搅海,隐形无踪,出没无常。

进步捷如风,变化如蛟龙。

虎:勇猛、凶残、霸气、猛进、猛扒、猛撞、猛插、猛楼、猛按的威猛之气势。

熊:沉稳、镇定、坚实、厚重,蹲靠、硬碰、硬撞、挤靠、上掀、拔根。

猴:机警快捷、动如疾风、快如闪电、愣打、快接、急弹。

燕:敛体束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侧锋而入,见隙即钻。

犬:凶猛剽悍,反应敏锐和非凡的听觉和嗅觉。

鹰:目锐、利爪、束身闪钻,迅猛快捷,急冷狠抓。

鹑:极快的起动。

急突善钻的高超技能。

发招似鹑突也。

外俱八形:模仿八种动物的习性特点,用其神,取其意,化其技。

八极拳“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力而博人。

(完整word)八极拳(精)

(完整word)八极拳(精)

八极拳(一)魏彦丰八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拳种之一。

它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诸省,南方及海外也见。

河北沧州是八极拳的发源地,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名叫“癞”的云游高僧始传给吴钟,尊“癞”为始祖一世,吴钟为初祖二世,迄今历经200多年不衰.40年代末,原南京中央国术馆,将八极拳列为必修拳术。

八极拳随之广传全国,饮誉海外.八极拳动作节短势险,猛起硬落。

发力暴猛.以其刚烈雄健、朴实简洁的风格和独特的技击特点著称于世。

拳谚曰:“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可见它在我国武坛众多门派中的地位。

八极拳练法要求: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截寸拿寸吐露,四练筋骨皮肉合。

八极拳套路图解起式两脚并步,身体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两腿外侧,掌心均向里,掌指均向下,目视前方(图1)。

要点:头要端正,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身体自然正直,两臂自然下垂。

第一段1。

并蹲步栽捶两脚右拧,身体右转90度,两腿屈膝半蹲,成为并蹲步,右拳直臂向下栽拳于小腹前,拳眼向里,拳面向下,左拳屈于右腋前,拳心向里,拳面斜向右,目视前方(图2).要点:头要端正上领,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气向下沉。

2。

抱拳弹腿左拳收抱于左腰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同时,左腿支撑身体,右腿提起向前弹踢,右脚脚崩平,脚尖向前,目视右脚尖方向(图3)。

要点:支撑腿要稳,弹踢要迅猛,短快,力达脚尖。

3。

马步劈拳身体左转,右腿屈膝收回扣于左脚膝窝处,成为扣腿,同时,两拳向外、向上侧平举,与肩平,两拳拳眼均向上,拳面均向外,目视前方(图4)。

接着,两拳直臂向下、向里交叉于腹前,左臂在里,右臂在外,两拳拳心均向里,两拳拳面斜向下,目视前方(图5)。

不停,右脚向右侧落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两臂直臂交叉上举外分,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右拳翻拳向右下侧劈砸,拳面向右,拳背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右拳方向(图6)。

要点:扣腿要稳,扣腿、抡臂、砸拳动作要连贯,一气呵成。

八极拳十八绝手

八极拳十八绝手

一、白蛇缠身白蛇缠身为先攻手法,是先发制人的技法,主要击打对方的太阳穴。

1、实战:面向对方一步距离时,我左手掌随上左步反劈对方左胫部,对方用手臂格挡时,我顺势变捋手猛下拉对方左小臂,同时右拳随上右步击打对方左太阳穴,随势右拳变掌下划到对方臀部抵住,同时左掌上托对方下颌,左腿提膝顶击裆部,把对方击倒在地后,右脚随左脚落地下踩对方胸口.2.要点:左腿上步时走向正门直线,脚尖落在对方的双脚正中,一定要位,接连动作要快、猛、狠,快如闪电,给对方造成无法反抗的能力。

二、五鬼探头五鬼探头为先攻法,先发制人,主要击打对方双眼。

1、实战:面向对方一步距离时,我左手随上步抓击对方面门,对方用手向上拨时,左手用力下压,同时右手五指猛探击对方双眼,右腿横铲踢对方膝关节,随势双手回肋部随右脚落地闷击对方胸口。

2.要点:上左步时左脚应落在对方右脚外侧,动作要连贯,猛、准、狠,一气呵成。

三、黑虎掏心1、实战:面向对方一步距离时,我左手随左步反拍对方面门,紧随右拳猛击对方胸口,随势右脚猛侧踢对方膝关节。

2、要点:左腿上步应落在对方右脚外侧,击对方胸口时拳心向上,右脚侧踢时要左拧身90度,动作要连贯,快似流星,本招对方胸口时拳心向上,万无一失。

四、仙人照镜仙人照镜为防进反击手法,主要击打对方裆部。

1、实战:对方用右直拳击打我面时,同时我用左拳背随上右步击打对方裆部,随势双手变掌随上左步由下向上捧托对方下额,同时右膝提起顶击对方裆部,随势用头随右脚落地把对方顶倒在地。

2、要点:开始上右步落脚处应是百前方45度,本招术要求与对方出拳到位几乎是同时,也就是说对方右拳到我左拳也随时击倒对方裆部,使对方防不胜防,措手不及。

五、怪蟒挡路怪蟒挡路为防进反击手法,主要击打对方裆部。

1、实战:对方出右直拳击打我中路胸口时,我右小臂随上右步左拧身拦挑对方右小臂,右拳不停随上左腿用拳击打对方裆部,随势右腿侧踢对方膝关节。

2、要点:上右步时右脚尖对准放于右腿后侧,上左步时左腿放于右腿后侧,本招的特点是防守严密,使对方无法还击。

八极拳小架套路图解及部分动作的技击实用

八极拳小架套路图解及部分动作的技击实用
响, 其套路编排上 , 与吴渫 所练小架略有 区别 。荣传八极拳 极拳小架的技术及思想 内涵 ,开创 了八极拳发展 的一个新
小架 , 受封建礼制影响 , 起始动作 为作揖顶肘 。而渫传八极 纪 元 。
拳小架 , 其开始动作则奉行 了武林界长期流传 的抱拳礼 , 由
今天 ,我 们研 究 探讨 的是荣 传八 极 拳小 架 。其 动作 名 称
右 ;4抱 云 穿 2 . 捋 左 ;6白蛇 吐 芯 ;7 背式 ; 2. 通 技术 内涵是一致 的。至八极 拳五世传人吴会清 ( 人送绰号 ( ) 2 . 、 、 ;5 手 ( ) 2. 8 黑虎 2. 撤 3. 盘 3. 单 3. 。 收势 “ 巴掌”) 在继承八极拳小架一 路 、 铁 , 二路精华 的同时 , 又 2 . 提 ;9 步掌 ;0 提 ;1 仪顶 ;2
l 家 拳 精 华 百
八极拳小架套路 图解及部分动作的技击实用
文/ 常玉 刚 &刘杰英 示范 / 常玉刚 &张铁 民 八极拳小架 由十六组大式组成。吴钟创拳之初 , 其弟子 创编了八极拳小架第三路 。吴会清之后 , 其子吴秀峰吸纳百
三人 , : 即 吴荣 、 漾( ) 吴钟毓 。荣 , 之女 , 性别影 家 , 吴 永 、 钟 受 总结 提炼 , 再创 编 了八极 拳小架 十二路 , 大大丰富 了八
掌(图
11
)

十三 揣裆

双 手举过 头顶

后 套右

十二 两 仪 式

脚 成歇 步 双 手 反 转 勒 击 两
, ,
迈 右脚左转体成马步 双
肋 左 跨左 脚 成 马 步 双 臂 屈


掌反 转捋按 塌 顶
( 图 12 )

八极拳的实战精要讲解

八极拳的实战精要讲解

八极拳的实战精要讲解《八极拳谱》中曰:“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

八形者,即龙、虎、熊、猴、燕、犬、鹰、鹑。

八面者,八方也。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具八形始堪进退。

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不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胜人。

八意、八形、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胜人。

八意、八形、劲发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

也就是说,人体周身内外是一个完整之体,体内动必形于外.外动必发于内,意动形随,气动血行,骨顺筋直,气到力发。

八极拳强调的是练形必练意,练意也要练形,做到形意合一,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动静结合的训练,随时都有应对敌人的意图。

拳谚云:“搏击需放胆,狠毒战上风。

”如一只温顺的犀牛虽然强壮,当遇到狮子攻击时,它只能避开或退让。

犀牛的这种行为助长了狮子的凶残气焰。

这就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大敌当前,任凭你体魄强健,力量强大,技术高超,倘若没有胆气,没有制敌的方向和目标,势必手足无措.在生死相搏的刹那问失去制敌的先机。

故而,八极拳在倍炼中强调练形必练意的目的是使制敌的心态得到超前的训练。

应敌时自然而然具备极高的警觉性,极其敏锐的反应.极其威猛强悍的气势,极其灵活巧妙的招术变化,极其迅猛快捷的步伐,方能做到先机制胜。

外具八形,是八极先贤们察天地之气候,仿万物之灵动,逐渐总结的奇能绝技。

龙能开能稳,能大能小,大能翻搅海.吐雾喷云;小能隐无踪迹。

虎有捕食凶残之威猛;熊有沉稳之能,蹲靠之力;猴有三躲六闪之能;燕有穿帘敛翼之巧技;犬有疾巧伏身之灵动;鹰有视物胜于人类百倍之锐目和力透筋骨之利爪;钨有突冲善撞之高超技能。

八极拳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把前人的经验和技能基础加强,从而强化了击打效果,从而对武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新内容,创造了内外兼备,形意同练。

即将“健身与技击熔为一炉”的八极拳体系。

强调指出.没有强健的体魄.是不能抵抗疾病和防身的。

没有强健的体魄.再好的技术手段也难发挥.只能被敌人所制。

八极拳“六肘头”单练与对练

八极拳“六肘头”单练与对练

“学会六肘头,遇敌交手不用愁”,这句八极拳谚中所说的“六肘头”是八极拳具有代表性的单练与对练套路。

此套路短小精悍,全套动作只有十几个拳式。

套路虽短,却包含了踢、打、摔、拿等极为丰富的内容,尤其体现了八极拳太极肘的变化,技击性极强。

六肘头”技击歌诀六肘头属八极拳,六开八打是根源。

顶肘抱肘抱中提,提里加顶用要狠。

左耙右提单阳换,提中有挎胯力缠。

折缰朝阳分上下,八极本是大周天。

由于历史原因,八极拳门极保守,如今此状况虽有所改变,但公之于众的内容却仍有藏头盖尾之嫌,鲜有合盘托出者。

故而本人愿将所学全盘披露,为推动中华武术发展作路石之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肘头”,初学者掌握此技艺后,在没有达到拳劲收发自如之前,切不可轻易与人试手,以免伤人,望慎之。

单练预备式背北面南,并足站立,双臂抬起伸直双手握拳,拳心相对,拳面朝前。

目视前方。

要领:全身放松,意静自然。

头要正,下颏微收,舌抵上腭,含胸拔背,沉肩下气,足心虚含,呼吸自然。

起式(恭揖式)双手缓慢向前、向上划弧,双拳变掌经头侧轻落于肩,掌心向下,肘尖前指。

上动不停,翻掌掌心向上,从肩下落经胸前下掸,分至体侧展开,上划于头两侧耳垂处后,双掌变拳(图3)。

稍停,双拳下落至喉部(图4),左拳变掌扣于右拳眼上,再向前平推而出,臂不可过于伸直(图5),上动不停,右拳变掌与左掌同时以腕为轴向前抓握变拳,两腕外旋,拳面相对(图6)。

要领:起式前,先鼻吸口呼一次,气沉丹田。

双手上捧,意念将天地之精气捧贯于头并沉至丹田。

拉弓式接上式,上体不动,左脚向前迈半步,右脚随之进一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成左四六步;左臂不动,拳面向前,右拳随左脚上步的同时拉至腹前,拳心向下,右肘尖同左拳成一直线,目视前方(图7)。

要领:上步应擦地而出,落成四六步,前脚跟虚抬;上步与右手回拉要轻缓,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黑虎掏心右足蹬地猛然踏步前闯,后足滑步跟进半步成右四六步;右拳随上步拧腕向前冲出,拳心向里成立拳,左拳变掌同时回拉至右肘下,目视前方(图8)。

八极拳·技击精华八大招

八极拳·技击精华八大招

八极拳·技击精华八大招以武学打开世界八大招乃是八极拳的技击精华,也是八极拳的技击核心,其每招均可单独练习,以磨砺技法,体味劲道,又可连贯成套,一气呵成,以长进功夫,熟练技巧,风格独具。

每招每势又均可实用,其实用方法另行介绍。

八大招歌诀(拳谱)八大招式是精华,与人较技则不怕。

担推撑靠短又快,阎王点手只三下。

扇顶提打劲力整,似如猛虎把山爬。

迎门击打三不顾,抢机夺位疾速打。

缠挎封压折缰式,反肘索扣尽擒拿。

要穴太阳最薄弱,朝阳猛打好手法。

左磕右碰闯身进,硬开门户进身打。

黄莺双抱锋利爪,双掌撞肋把腰掐。

立地通天似火炮,击敌要害撞下巴。

八极八技里面藏,领会神通本领大。

八大招套路图解起势两腿伸直,两脚并拢,两臂垂于身体两侧,两手五指并拢贴于腿侧为预备势,两腿屈膝半蹲,同时左拳直臂平肩向左侧冲出,拳眼向上。

目视左拳(图1)要领:身体端正,精神集中。

第一招:阎王三点手左脚向左上步,同时左拳成掌,臂略屈,以腕为轴向上、向外挽--小圈。

目视左掌。

(图2)右脚向前上步成为虚步,同时左掌下按于小腹前,掌心向下,右拳向上、向前、向下翻砸,拳心向上。

目视右拳。

(图3)步不动,右拳屈臂收于右腰侧,拳心向上,同时左掌向前直臂推出,掌心向前,高与肩平。

目视左掌。

(图4)右脚向前上半步,成为马步,身体左转90°同时左掌向左,右掌向右侧直臂撑出,掌心均向外,掌尖向上,高与肩平,两臂成一条直线。

目视右掌。

(图5)要领:动作连贯协调,劲力顺达。

收势左腿屈膝提起,同时左掌成拳收于腰侧,拳心向上,上体左转,右掌随转体向左平伸,拇指侧在上。

目视右掌。

(图6)动作不停,左脚下震于右脚内侧成并步,两膝半蹲,同时右掌成拳屈肘收于右侧,拳心向上,左拳直臂平肩向左侧冲出,拳眼向上。

目视左拳。

(图7)要领:震脚冲拳协调-致,冲拳有力,力达拳面。

第二招:猛虎硬爬山左脚向左上步,同时左拳成掌,臂略屈,以腕为轴向上、向外挽一-小圈。

目视左掌。

八极八势

八极八势
虎抱捶怎样“抱”
肢体(主要指双臂)由外向内揽扣合拢的打法及力量都是“抱”,虎抱捶为其中之一。强氏的虎抱捶可分为两个招式:1、圈抱。左足上前一大步,右足随之滑动前移,成左四六步,同时右掌速回收,再和左臂一齐从身两侧向身前围抱;左臂弧形连抱带下压停于左肋下,拳眼朝里,右臂弧形抱于头前上方,拳眼朝下;头和上体微向左前倾。要点:双臂向内抱要有拧裹劲;身体要有向前拥挤和向左下的沉坠劲。用法:对方顺步冲右拳,我方上左足落在对方前足后埋根,同时左臂向内下格挡截压,顺势滑抱对方后臀往里拧带,身体向左下方斜转,用右肘里侧向左下搓打挤压对方颈部,将其摔倒。2、劈砸抱。右足上一大步,左足随之向前滑进,成右四六步;右前臂里裹下压,右拳收按于右肋下,拳眼朝里,左拳从身后往身前上方外旋,穿搓劈打,拳心斜对鼻尖。要点:上体稍右转,带动步进拳打;右拳裹压与左拳穿打配合要协调一致;动作内含的十字劲和缠丝劲要发好。用法:接上动,对方右转身撤回右足,我方顺势赶打,进右步落在对方前腿后面埋根,右前臂拨压对方撤步时打出的左冲拳,左拳穿拥击打对方面部、颈部或胸
4.八极拳师与内家拳师在暗劲上有何不同?
刚猛暴烈,显形于外,被称为明劲,拳家都要经历这个阶段。把刚劲逐渐消去,柔劲越来越大,这是内家拳师在慢慢把明劲换成暗劲,打拳以暗劲为主,侧重养生。于是有了带有揶揄意味的“太极十年不出门”。八极拳师的明劲不减,仍然体现八极的劲力风格,但已揉进坚韧之力,刚柔相济,伺机而用,不走极端。
根据自己的经验领会如下。1、行气、发力要与拳式合拍,做到协调一致,同步进行。2、拳式的动作幅度小,用力轻,或打暗劲时,应闭口开鼻,以鼻行气,在较细的气流冲过鼻腔时,发出“哼”的微声。例如出探掌。3、动作大而猛,需全力以赴,仅以狭窄的鼻腔行气显然不行,此时要以口腔为主,大量的气流高速喷射出来,发出近似“哈”的声音。例如打卧立炮。4、打大势(大招、组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始祖引用“八极”一词定为拳名,非常绝妙。

“八极”属古地理概念,“八”为数字,“极”为顶端,远端之意。

“八极”系天地间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曰:“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八紘之外乃有八极”。

“殥,犹远也紘,维也,维络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紘也”。

此为“八极”一词之正解。

八极拳,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警,慌、毒、猛、烈、神、急。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俱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博人。

“八意”“八形”“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

此为“八极拳”之所由来也。

本拳又称开门八极拳,盖取应敌进招不离硬开门之意也。

八极拳内存八意,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是八种攻防意识,需精心修炼,达到极限为目的。

警:是极其高度的警觉意识;慌:是指在慌乱中,处变不惊,镇定自如的意识;狠:是指极其凶狠、凌历的意识;毒:是指极其残忍毒辣的意识;猛:是指极其勇猛剽悍的意识;烈:是指极其强烈狂暴的意识;神:是指极其神速顽强拼博的意识;急:是指极其快捷急发的意识。

八极拳外具八形。

八形者:龙、虎、熊、猴、燕、犬、鹰、鹑。

八形要象形而取其意,用其神。

龙:龙能隐潜腾伸,呼风唤雨,翻江搅海,隐形无踪,出没无常。

进步捷如风,变化如蛟龙。

虎:勇猛、凶残、霸气、猛进、猛扒、猛撞、猛插、猛楼、猛按的威猛之气势。

熊:沉稳、镇定、坚实、厚重,蹲靠、硬碰、硬撞、挤靠、上掀、拔根。

猴:机警快捷、动如疾风、快如闪电、愣打、快接、急弹。

燕:敛体束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侧锋而入,见隙即钻。

犬:凶猛剽悍,反应敏锐和非凡的听觉和嗅觉。

鹰:目锐、利爪、束身闪钻,迅猛快捷,急冷狠抓。

鹑:极快的起动。

急突善钻的高超技能。

发招似鹑突也。

外俱八形:模仿八种动物的习性特点,用其神,取其意,化其技。

八极拳“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力而博人。

八极拳八顶与八式

八极拳八顶与八式

八极拳肘法丰富,招法繁多。

为使练拳者迅速地掌握实战技术,先师们以易学好用为标准,从套路中筛选出具有实效的招势,组成了“八顶”与“八式”(又称“金刚八式”)两个短小精悍的套路,供弟子们演练。

虽然它们只有十六个动作,但内涵丰富,变化多端,攻势凌厉,是八极拳中的精品,不可轻视。

“八极”是:挑扑、背顶、转挂顶、抱头顶、滚靠顶、翻顶、折缰顶、闭提顶。

“八式”是:撑捶、扑西掌、降龙式、伏虎式、劈山掌、探马掌、虎抱捶、圈抱掌。

“八顶”朝西练过去,“八式”朝东打回来。

“八顶”与“八式”可以作为一套整拳来练,也可以拆开单操或双人过招。

通过正反势、左右劲等练至精熟,不仅利于实战,而且能够健身。

一、起势1.身朝西方,目视前方,并步垂掌,直立;双手握拳,由裤缝向前平端提起,两臂与地面平行,拳眼朝上(图1)。

2.两拳变掌,掌心朝上,平提起置于头上方变掌下落至颈后侧,掌心向下(图2)。

3.双掌由耳侧下落,掌心朝前,掸拂两侧衣襟;接着两臂弯屈上提,两手由耳根向前水平推出,右手变拳贴于左掌心(图3~图4)。

4.身体右转90°,右足向斜后方退一步,左足跟随并步,屈膝下蹲,左手变拳和右拳同时下落于胯前,双臂弯屈,拳心向下;身朝北方,头颈左转,眼视西方(图5)。

要点:动作1至动作3要全身放松,神定意静,舌顶上腭,自然呼吸;动作4鼻吸口呼一次,气沉丹田,屈膝落拳要有沉坠劲。

二、挑扑顶1.身体左转90°,左足向左斜前方上一步,右足跟抬起向外碾转,成三角八棱步;同时双臂向左前上方绷挑,拳眼朝上;身朝西方,眼视前方(图6)。

2.身体左转90°,右足向左足前跨进一大步,左足随之?滑跟进,拧腰坐胯成马步;同时右臂弯屈变肘外顶,右拳竖于右颊下一拳远处,拳眼朝肩,拳心朝斜上,拳头松握,为“开口拳”;左拳沿右肩前下落,至左胸下屈肘抱住,拳眼向内,拳心向下,距体一拳远;身朝南方,头颈右转,眼视西方(图7)。

要点:两个动作要紧密连接,一气呵成;双足蹬地,整个身体有向前冲撞的劲意;右足擦地向前?出,落地后脚跟外转碾震;身体坐胯下沉,有沉坠劲;两臂有右前顶左后拉的十字劲;右肘有朝前下的扑劲和顶劲;双臂绷挑时用鼻吸气,右肘顶时嘴呼气发“哼”声。

八极拳

八极拳
目录
八极拳种
此拳起源明代之说
源于武当
张岳山创
道士所创
少林寺拳
典籍记载
历史沿革
风格特色
套路招式基本招式
主要内容
基本要领十大要求
主要要领
八极歌诀八极拳歌
八极拳诀
练功歌诀
步法歌诀
技击歌诀
发力技术发力原理
发力特点
习拳问题
练习方法
跺脚技术跺脚作用
易犯错误
正确方法
技击歌诀
发力技术 发力原理
发力特点
习拳问题
练习方法
跺脚技术
跺脚作用 易犯错误 正确方法擤气技术
擤气作用 练习问题 正确方法代表人物八极架第一极歌诀相关著作展开
八极拳种
八极拳为拳种之一,全称“开门八极拳”。称“开门”者,取
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运”之意。 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但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 北方称武术为把式、八式。八极的意义在于勉励门内弟子要将八(把)式练到极高的境界。另外八极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各部位的应用。所以八极之名是要求本门弟子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在汉朝刘安写的《淮南子》里记载:“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这里八极代表了极远之处。八极拳之名也是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 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发扬光 八极拳示意

最古“八极小架”套路及技巧_18

最古“八极小架”套路及技巧_18

最古“八极小架”套路及技巧[标签:来源]由于最古“八极小架”由十六个动作组成故又称“十六式”。

《河北省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载:“混沌无极,无极动则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分八卦,内批四朗宽拳一套。

冲天炮、闭地肘、合手者六合也,批六大开拳一套,六合枪、六合刀也。

跪膝者,南北二极也。

摞手者天转也。

腰步盼前顾后也。

八极者无极归原也”。

八极小架(老架子共分五段,各代表五重涵意)。

第一段动作名称:1、两仪顶肘;2、狮子张口;3、霸王开工;4、丹凤朝阳。

此段动作与“易”理相互对应。

作“两仪顶肘”的开始动作是:“半步双撞”,此动作是“报门户”亦称“开门式”(报八极门户,让旁观者,不言而喻:这是“练八极”的),也反映了八极拳源于满清时代,因为它有满族的“掸尘”之礼。

“吴”字篆书投影是“两仪顶肘”的“造型”。

“狮子张口”、“霸王开弓”、“丹凤朝阳”乃是“两仪顶肘”的形象变化,内在定型还是“两仪”。

第二段动作名称:5、冲天炮;6、闭地肘;7、合子手(然后恢复两仪顶肘)。

“冲天炮”是“两仪顶肘”利用“击步”移位,形成进攻型的“两仪”展开变化;“闭地肘”是“两仪顶肘”盘提拖拉步(也称后滑步)移位而形成防守型动作的“两仪”展开变化;“合子手”是乾(天)坤(地)相生相克、攻防兼用的“两仪顶肘”变化为“天、地、人”相合共存。

这三种类型的“两仪顶肘”变化必须计究六合。

何为六合?有“内六合”“外六合”“内外六合”之分。

“内六合”:意与血、血与气、气与力;“外六合”: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内外六合”:意觉(心)、听觉、视觉、嗅觉、尝觉、触觉相合。

又批六大开拳一套,以体会“六大开”六力合一“理论”,而且刀枪等器械也是如此原理。

拳械一理、拳枪一理,是八极门的创举。

第三段动作名称:8、揣裆;9、托枪式;10、挖眉;11、跳山;12、跪膝;13、拥肘。

此段复作“两仪顶肘”,又有新的“两仪”造型变化,“揣裆、托枪、挖眉、跳山”而落地,“跪膝”起而转身“拥肘”。

《八极拳完整套路演示》

《八极拳完整套路演示》

《八极拳完整套路演示》《八极拳完整套路演示》起势动作要领:两脚并步站立,两手自然下垂,身体正直,目视前方(图1)。

=1001)window.open('/uploads/2009-10/200 9-10%20(22)/八极拳/1.jpg');" border=0src="/DownloadImg/2012/02/1 211/21449048_1.jpg"onload="if(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if(this. offsetHeight>'1601')this.height='1601';"> 图1第一段1.并步拉拳动作要领:两脚不动,两膝微屈下蹲,两手握拳,左臂向左侧前方伸臂,高与肩同平。

右臂屈握拳拉开,呈拉弓状,目视左前方(图2)。

易犯错误:两手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拉右拳高与右肩平,动作缓慢。

=1001)window.open('/uploads/2009-10/200 9-10%20(22)/八极拳/2.jpg');" border=0src="/DownloadImg/2012/02/1 211/21449048_2.jpg"onload="if(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if(this. offsetHeight>'1601')this.height='1601';"> 图22. 上步托掌动作要领:身体左转90°,左右脚依次上步,右脚落于左脚前。

右手变掌向上托起,高与肩平,左手变掌按于前臂,目视前方(图3)。

开门八极拳(吴氏)

开门八极拳(吴氏)

八极拳手型与步型八极拳的手型大致可分成静态手型和运动手型两种,其静态手型主要有掌、拳、勾三种。

掌:五指自然分开,掌、指微屈向前,静态时,掌心空虚内收;动态触物时,意、气、力合一外凸, 掌型呈荷叶状,八极拳门称之为荷叶掌。

拳:四指屈卷松握,拇指搭于食指、中指第一指节处。

勾:屈腕 垂指,拇指搭于食指、中指第一指肚结合部,五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

八极拳除以上介绍的三种基本手型外,运动中还有八种变化手型,吴秀峰先生总结为:锤瓦斧杆刺叉锛镰其实,八极拳的手型本无固定模式,要随机应变,手型变化必须结合于实用,不能由于教条而殆 误战机。

八极拳的步型分马步、弓步、虚步仆步和歇步,运动变化中大致还可分为十六大步型。

其实,八 极拳的步型以马步为基础,其它各种步型都是马步的派生与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与八极拳手型 要求的思想是一致的,只要马步的基础打牢了,其它步型会迎刃而解。

1、马步马步与其它拳种的马步在动作要求上略有不同。

要求两足平行叉开时,脚尖稍内扣,两个“涌泉”穴的距离在两脚半至三脚之间。

身体屈蹲时,“会阴”穴与“涌泉”穴的直线距离呈等边三角形。

十 趾抓地,两脚掌外撑悬“涌泉”,如趟泥状,双膝外扣内撑,“会阴”与“丹田”、“肾俞”穴相抱, “百会”与“会阴”、“涌泉”三穴平行垂直于地面。

2、弓步弓步与马步两脚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身体略向前俯,弓屈一腿的膝盖顶端与脚尖平行垂直于地 面,另外一腿蹬直,全脚掌踏地,高度与马步基本相等。

弓步又分正弓步、侧弓步、左弓步和右弓步 四种形式。

3、虚步八极拳的虚步有着自己的特色,讲究3:7分力,“双脚踏地”。

虚步两脚之间的距离略小于马 步与弓步,松胯夹裆,与马步同高。

分左虚步、右虚步两种形式。

4、仆步八极拳的仆步与其它拳种基本相同,不作详细介绍。

5、歇步八极拳的歇步与马步同高,后歇一腿放松,且自然弯曲。

八极拳除以上介绍的几种步型外,运动中还有许多变化着的步型,如四、六步、三、七步、跟提 步、盘提步、翻蹄步、独立步、跪膝步、并步、闯步等,八极门称之为“十六大步”,而这些步型都 是以上几种步型的运动变化。

八极拳的套路招式和基本要领有哪些(2)

八极拳的套路招式和基本要领有哪些(2)

八极拳的套路招式和基本要领有哪些(2)八极拳的主要要领劲力:讲求崩、憾、突击。

崩,如山崩之势;憾,如震撼山岳;突击,为用法突然,动作干脆。

须贯通於肩、肘、拳、胯、膝、脚六个部位。

发力瞬间要劲如崩弓,发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

以刚劲为主。

行气:要求始于闾尾,发于项梗,源泉于腰,行步若淌泥,气要下沉,忌浮。

身法九要:(1)意正身直,(2)松肩气下,(3)外方内圆,(4)含胸拔顶,(5)抖胯合腰,(6)手脚相合,(7)气力贯通,(8)三盘连环,(9)意守丹田。

步法:不丁、不八、不弓、不马,即用拥搓步跺碾步和翻身跺子。

步法歌诀: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伫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飘摇。

还有 "八极,八极,两脚不离地"的说法。

技击手法:讲求寸截、寸拿、硬开硬打、挨。

戳。

挤、靠、崩、撼、突击。

口诀曰:一寸、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搂、七硬、八摔。

八极拳技击讲究彼不动,我不动,彼若不动,我以引手诱敌发招,随即用崩开裹迸之法强开对方之门,贴身暴发,三盘连击,一招三用,三法,三力,而一举成功。

八极拳的运动特色八极拳以头足为乾坤,肩膝肘胯为四方,手臂前后两相对,丹田抱元在中央为创门之意。

以意领气,以气摧力,三盘六点内外合一,气势磅礴,八方发力通身是眼,浑身是手,动则变,变则化,化则灵,其妙无穷。

八极拳非常注重攻防技术的练习。

在用法上讲究"挨、膀、挤、靠",见缝插针,有隙即钻,不招不架,见招打招。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极为刚猛。

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

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

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发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

由于八极拳动作刚劲、朴实无华、发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

因此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八极拳闻名于其刚猛暴烈的拳风,同时也闻名于其进身靠打的招式。

绝招“贴山靠”便是其中翘楚。

八极拳套路完整示范

八极拳套路完整示范

(八极拳套路完整示范)起势动作要领:两脚并步站立,两手自然下垂,身体正直,目视前方(图1)。

图1第一段1. 并步拉拳动作要领:两脚不动,两膝微屈下蹲,两手握拳,左臂向左侧前方伸臂,高与肩同平。

右臂屈握拳拉开,呈拉弓状,目视左前方(图2)。

易犯错误:两手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拉右拳高与右肩平,动作缓慢。

图22. 上步托掌动作要领:身体左转90°,左右脚依次上步,右脚落于左脚前。

右手变掌向上托起,高与肩平,左手变掌按于前臂,目视前方(图3)。

易犯错误:脚与手动作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上步时右脚要快,右掌托起要慢,高与肩平。

图33. 上步提拳动作要领:上左步,左拳置于身后,迅速向上勾击,高与肩平。

右臂向后摆拳,臂伸直略低于肩,拳眼向下,目视左侧方(图4)。

易犯错误:发力不准。

纠正方法:震脚提拳,力达左拳。

图44. 上步贯肘动作要领:以左脚为轴,右脚向左侧上步,转身180°,两腿成马步,左手收至腰间,右手摆击拳高与肩平,目视右前方(图5)。

攻防含义:当对方以右拳攻击时,我左手迎击对方来拳,抓住对方腕关节快速外旋回带,上右脚,右拳猛击对方腹部或肋部。

易犯错误:力点不准,步法不协调。

纠正方法:上步时速度要快,力发于腰间。

图55 开弓式动作要领:身体右转270°,右脚跟抬起,托右掌。

左拳自腰间向左前方45°冲出,两腿成右弓步。

右掌变拳回拉,目视左拳方向(图6)。

易犯错误:转身发力不准。

纠正方法:右臂回拉时要握拳,转身冲拳,力达右肘和拳面。

图66.击裆捶动作要领:左拳变掌,抡掌一周按于胯侧,同时收左脚,右拳在右耳侧上方,震脚栽拳,两腿微屈,左掌立于右胸前,目视前方(图7)。

易犯错误:收脚不协调。

纠正方法:起步时动作要慢,先收左脚再并右脚。

图77 马步劈拳动作要领:身体左转180°,左臂后抡一周,抓握右手腕,上左脚,弹右腿,两拳变掌推出,上右脚成马步劈拳,目视右拳方向(图8)。

八极拳·修炼秘籍

八极拳·修炼秘籍

八极拳·修炼秘籍八极拳为内外兼修,意形俱练之工夫也。

盖技击一道,必也内外坚实,心神镇静,招术精熟,方能大敌当前,心不为动,气力充沛,处之裕如也,所谓游刃有余也。

若内脏脆弱,气血不充,则外力为无源之水;而只修内不修外,亦难临敌以致用。

神志不清,杂念丛生,临敌必神魂动荡,心中无主,难操进退之机;招术不熟,必致临敌手足无措,难言制敌命中之方。

故技击一道以坚实身体内外为根本;镇定意志为主宰;精熟招术以致用。

八极拳本内外兼修之拳术,身心俱练克敌招术,已寓于各套拳路中,无一式不具备形神及克敌招术之锻炼。

此外,对内外兼修,锻炼形神,尚有专门功夫,以炼后天补先天。

此功夫不仅为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所必须;亦为增进拳功也。

一、调养功此为固内脏,调气血,养精神之方法,专主宁心,平肝,壮肠胃,养肺,固精,条理气血。

其方法有如下几种:(一)数息功择空气清新(有松有水愈好,唯花草亦佳)避风宁静之地,当或子午或卯酉之时,全身放松,面南站立,两手插腰,两脚平行,相距肩宽,挺腰开胸(或马步式),双目微合,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舌尖轻接上腭,抛却一切杂念,用意轻守丹田。

一呼一吸为一息。

缓吸长呼,纳清吐浊。

蠕摩内脏,以资健康。

数息自四十九度起,逐渐增多。

除直立法外,更有跌坐法,睡法等。

练数息功中,忽觉有股真气自丹田)中下,过会阴,上尾闾,夹脊,玉枕,泥丸稍停后下重楼,过膻中,入丹田,稍停。

如是称“进阳火”,转九度;逆转称退阴符,转六度,收功(真气会聚下丹田一点,此点愈小愈好。

收功不可少。

收功愈好,则效果愈佳。

功中或受惊吓,切不可停或立收,须继炼之)。

继之精进,可进阳火三十六度,退阴符二十四度,再精进有,进二百十六度,退百四十四度。

(二)内动功益用调息坐(或卧)功。

以意导气检查全身各部几能(内视),并以意导气至患处而愈疾。

真气运行进二百十六,退百四十四度后,更炼之,则有:真气自丹田出,同时沿左右带脉运行至环跳,沿腿外侧下行经小趾至涌泉(此时为呼气);吸气:真气运向拇趾,沿腿内侧上行至会阴,过下鹊桥,上尾闾,命门,夹脊,经玉枕,达泥丸稍停;呼气同时真气下行过天目,经上鹊桥沿舌尖下重楼,顺左右肩分两路沿上肢内侧下行,达中指尖后从外侧回至天突汇合,再沿任脉下行至下丹田,达会阴。

开门八极拳(吴氏)

开门八极拳(吴氏)

八极拳手型与步型八极拳的手型大致可分成静态手型和运动手型两种,其静态手型主要有掌、拳、勾三种。

掌:五指自然分开,掌、指微屈向前,静态时,掌心空虚内收;动态触物时,意、气、力合一外凸, 掌型呈荷叶状,八极拳门称之为荷叶掌。

拳:四指屈卷松握,拇指搭于食指、中指第一指节处。

勾:屈腕 垂指,拇指搭于食指、中指第一指肚结合部,五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

八极拳除以上介绍的三种基本手型外,运动中还有八种变化手型,吴秀峰先生总结为:锤瓦斧杆刺叉锛镰其实,八极拳的手型本无固定模式,要随机应变,手型变化必须结合于实用,不能由于教条而殆 误战机。

八极拳的步型分马步、弓步、虚步仆步和歇步,运动变化中大致还可分为十六大步型。

其实,八 极拳的步型以马步为基础,其它各种步型都是马步的派生与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与八极拳手型 要求的思想是一致的,只要马步的基础打牢了,其它步型会迎刃而解。

1、马步马步与其它拳种的马步在动作要求上略有不同。

要求两足平行叉开时,脚尖稍内扣,两个“涌泉”穴的距离在两脚半至三脚之间。

身体屈蹲时,“会阴”穴与“涌泉”穴的直线距离呈等边三角形。

十 趾抓地,两脚掌外撑悬“涌泉”,如趟泥状,双膝外扣内撑,“会阴”与“丹田”、“肾俞”穴相抱, “百会”与“会阴”、“涌泉”三穴平行垂直于地面。

2、弓步弓步与马步两脚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身体略向前俯,弓屈一腿的膝盖顶端与脚尖平行垂直于地 面,另外一腿蹬直,全脚掌踏地,高度与马步基本相等。

弓步又分正弓步、侧弓步、左弓步和右弓步 四种形式。

3、虚步八极拳的虚步有着自己的特色,讲究3:7分力,“双脚踏地”。

虚步两脚之间的距离略小于马 步与弓步,松胯夹裆,与马步同高。

分左虚步、右虚步两种形式。

4、仆步八极拳的仆步与其它拳种基本相同,不作详细介绍。

5、歇步八极拳的歇步与马步同高,后歇一腿放松,且自然弯曲。

八极拳除以上介绍的几种步型外,运动中还有许多变化着的步型,如四、六步、三、七步、跟提 步、盘提步、翻蹄步、独立步、跪膝步、并步、闯步等,八极门称之为“十六大步”,而这些步型都 是以上几种步型的运动变化。

八极拳铁山靠训练法及须知

八极拳铁山靠训练法及须知

八极拳铁山靠训练法及须知八极拳铁山靠训练法及须知铁山靠是八极拳六大开中的一套著名套路,以简朴刚烈、节短势险、猛起硬落、硬开硬打、凶猛异常的风格和技击性强的特点著称于世,在八极拳门中世代秘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八极拳铁山靠训练法及须知,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预备式两腿并立,身体自然站直,两臂自然下垂于两腿外侧,指尖向下,目视正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内收,身体自然直立,精神集中。

2.开门式右脚向前一步,同时两掌屈肘上提,经腰侧同时直臂向前插掌,高与胸平,两掌相叠,掌心均向上,手指斜向前,目视正前方。

左脚跟进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并步,同时两掌向下、向外、向上分掌,两臂自然弯曲,高与肩平,双掌心均向上,手指均向外,目视左掌。

两掌不停,同时向上、向里经面前向下成拳,在胸前相对,再向下至腹前,拳面相对,拳心均向下,目视正前方。

要点:动作要连贯,跟步与分掌、并步对拳要协调一致;并步下蹲时,身体正直,沉肩坠肘,沉气领头,精神集中。

用法:当对方正面接近我时,我向前上右脚,并用双掌向前插击对方咽喉或胸部。

若对方用两手向上托我两肘,我两臂外分,以解对方之托肘。

如对方速抽手,又用两掌向我腹部插来,我用两拳向下砸开对方的来掌。

3.怀抱婴儿左臂向上、向里、向下、向外划弧一周后,屈肘向左顶肘,高与肩平;左拳成开口拳,屈于左肩前,拳眼向下,拳心向前,同时右拳自右小腹前向下、向外、向上、向里绕一周,拳心向下,拳面向左,目视左前方。

要点:两臂同时动作,绕臂成圆,绕臂要柔和协调,顶肘要刚猛、突然。

用法:当对方用拳向我中盘击来时,我两臂绕动,拨开对方来拳,并用左肘向对方胸部猛顶。

4.欲打顶肘左肘向下向里,前臂立于左胸前,肘尖向下,左拳拳面向上,小指侧向前;右拳向左至左肘下方,拳心向上,拳眼向前,目视左拳前方。

上动不停,右拳向下、向右直臂侧摆举,高与肩平,拳眼向下,拳面向右;左肘向左侧顶,高与肩平,左拳成开口拳屈于左肩前,拳心向前,小指侧在上,小指关节对准鼻尖,目视左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极拳套路完整示范)起势动作要领:两脚并步站立,两手自然下垂,身体正直,目视前方(图1)。

图1第一段1. 并步拉拳动作要领:两脚不动,两膝微屈下蹲,两手握拳,左臂向左侧前方伸臂,高与肩同平。

右臂屈握拳拉开,呈拉弓状,目视左前方(图2)。

易犯错误:两手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拉右拳高与右肩平,动作缓慢。

图22. 上步托掌动作要领:身体左转90°,左右脚依次上步,右脚落于左脚前。

右手变掌向上托起,高与肩平,左手变掌按于前臂,目视前方(图3)。

易犯错误:脚与手动作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上步时右脚要快,右掌托起要慢,高与肩平。

图33. 上步提拳动作要领:上左步,左拳置于身后,迅速向上勾击,高与肩平。

右臂向后摆拳,臂伸直略低于肩,拳眼向下,目视左侧方(图4)。

易犯错误:发力不准。

纠正方法:震脚提拳,力达左拳。

图44. 上步贯肘动作要领:以左脚为轴,右脚向左侧上步,转身180°,两腿成马步,左手收至腰间,右手摆击拳高与肩平,目视右前方(图5)。

攻防含义:当对方以右拳攻击时,我左手迎击对方来拳,抓住对方腕关节快速外旋回带,上右脚,右拳猛击对方腹部或肋部。

易犯错误:力点不准,步法不协调。

纠正方法:上步时速度要快,力发于腰间。

图55 开弓式动作要领:身体右转270°,右脚跟抬起,托右掌。

左拳自腰间向左前方45°冲出,两腿成右弓步。

右掌变拳回拉,目视左拳方向(图6)。

易犯错误:转身发力不准。

纠正方法:右臂回拉时要握拳,转身冲拳,力达右肘和拳面。

图66.击裆捶动作要领:左拳变掌,抡掌一周按于胯侧,同时收左脚,右拳在右耳侧上方,震脚栽拳,两腿微屈,左掌立于右胸前,目视前方(图7)。

易犯错误:收脚不协调。

纠正方法:起步时动作要慢,先收左脚再并右脚。

图77 马步劈拳动作要领:身体左转180°,左臂后抡一周,抓握右手腕,上左脚,弹右腿,两拳变掌推出,上右脚成马步劈拳,目视右拳方向(图8)。

易犯错误:弹腿与推掌发力不够。

纠正方法:弹腿落地时推掌速度要快,力达脚面。

图88 右拉弓式动作要领:右脚跟抬起,托右掌,身体左转90°,左拳自腰间向左前方45°冲拳,两腿成右弓步,右掌变拳回拉,目视左拳方向(图9)。

易犯错误:右臂与左拳的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右臂变拳回拉时,力达右肘。

图99 两臂侧推掌动作要领:收右脚,脚尖点地,同时两臂划圆收于腰间。

上右脚两腿成马步双推掌,目视右拳方向(图10) 。

易犯错误:前后手过高。

纠正方法:左手略高于右手,力发于掌根。

图1010 双推掌动作要领:身体右转90°,平托两掌,提右膝震右脚,两掌收于腰两侧,上左脚成跪步,两掌平推,目视前方(图11)。

攻防含义:当两手抓住对方双臂时,两臂内旋,快速收臂拉至腰间。

紧贴对方身体,踩击对方脚。

同时两掌猛击对方两侧软肋或腹部。

易犯错误:手与两脚的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两手收于胸前,震脚时快速推出。

图1111虚步架掌动作要领:起身,左脚回收成高虚步,右转身90°,右掌举至头顶,自腰间向左侧推出,目视左掌方向(图12)。

易犯错误:推掌与摆头不一致。

纠正方法:推掌时目随左手移动。

图12第二段12 两臂侧推掌动作要领:左脚向后撤步,身体左转一周,两掌收于胸前,震右脚,撤左脚,两腿成马步,同时两掌推出,目视右掌方向(图13)。

易犯错误:手的高度过低。

纠正方法:推掌时,右手略低于左手。

图1313 马步冲拳动作要领:左掌划弧握拳收至腰间,上右脚跟左脚,右拳自腰间冲出,两腿成马步,目视右前方(图14)。

攻防含义:当对方打来左右拳时,左手腕外旋抓住对方左右手腕关节。

同时迅速上右步,以立拳,击打对方两肋或腹部处。

易犯错误:力点不准确。

纠正方法:发力时,先上脚再冲拳。

图1414 弓步压掌动作要领:身体右转90°,撤右脚与左脚平行,两腿成左弓步,右掌下按至右胯侧,左掌架至头上方。

目视前方(图15)。

易犯错误:手与脚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右掌按于右胯前,成正弓步。

图1515 左右闪步动作要领:身体右转,左脚收至于右脚成丁字步,右臂屈肘,右掌变拳收至于右胸前,左掌变拳压于大腿左侧,向左跳步,右脚并至左脚成丁字步,右拳上翻,左拳下压,目视前方(图16)。

易犯错误:上下肢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跳闪步时,丁字步要稳。

图1616 马步开肘动作要领:身体左转90°,右脚右侧上步成马步。

两臂屈肘胸前平举,两掌向外弹出,目视前方(图17)。

攻防含义:右步至对方身后,右肘至对方腹前。

两肘在胸前发力,向外弹出。

猛烈击打对方右侧软肋或腰部,发力有弹力。

易犯错误:肘的发力不均匀。

纠正方法:马步站稳时,顶肘力量均匀、有弹性。

图1717 转身栽拳动作要领:左转身90°,两脚并拢,左手变拳按至大腿外侧。

右拳提至右耳侧,两腿跳起震脚,落地屈膝,右拳下栽拳,左掌护于胸前,目视前方(图18)。

易犯错误:右拳下栽拳不到位。

纠正方法:栽拳时右拳在右耳侧,两脚同时下震。

图1818 撤步拉弓动作要领:撤左步变成马步,右臂伸出托起,与肩同高。

身体右转90°,右拳自腰间向左侧冲出,两腿成右弓步,右掌变拳回拉至右肩前,目视左拳方向(图19)。

易犯错误:顶肘无力。

纠正方法:拉弓时右掌握拳,以肘尖用力,向后拉臂击肘。

图1919 马步推掌动作要领:重心左移,收右脚,两掌收于胸前,再上右脚成马步,两掌向左右两侧推出,目视右掌方向(图20)。

易犯错误:推掌的力点不准。

纠正方法:推掌时以右臂发力,左掌略高于右掌。

图2020.弓步送拳动作要领:身体左转90°,右脚移至左脚内侧,两掌在头上方击响,然后收于腰间,震右脚,上左脚成左弓步,左掌握右腕关节向左前方冲出,目视前方(图21)。

攻防含义:当对方握住我右手腕处,左手扣住对方手腕回拉,迅速上左步,用右手拳击打对方胸部或咽喉。

易犯错误:震脚冲拳,力点不准。

纠正方法:震脚冲拳要同时完成。

图2121虚步架掌动作要领:重心后移,收左脚,成左虚步,右掌举于头上方,左掌收至胸前,并向左侧推出,目视左前方(图22)。

易犯错误:虚步与架掌不协调。

纠正方法:虚步与架掌分解练习。

图22第三段22撤步按掌动作要领:撤左脚,身体右转90°,两手同时提至胸前,向下翻按。

撤右步,左掌在前,右掌在后翻按。

左右脚依次撤步,两腿成仆步,两掌下按,目视前方。

(图23)。

易犯错误:仆步与按掌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步型变换快速,挺腕下按。

图2323仆步抡拳动作要领:撤左脚,身体右转90°,两手变拳抡砸,两腿成右仆步,目视右拳方向(图24)。

易犯错误:仆步不到位。

纠正方法:抡拳时撤左脚上右步,再成右仆步。

图2424转身掖肘动作要领:身体右转90°,左臂抡绕一周,起身震右脚,提左膝,右腿直膝独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右拳举至头顶,目视左侧方(图25)。

易犯错误:震脚与架拳不协调。

纠正方法:转身后震脚,提膝,然后收左掌至胸前,右拳上架至头上。

图2525马步劈拳动作要领:左腿弹出向前落地,两拳变掌推出,收左脚成马步劈掌,目视左拳(图26)。

易犯错误:弹腿、推掌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当腿弹出时,两掌分开,当马步时同时劈拳。

图2626转身按掌动作要领:两脚起跳,身体左转270°,左拳变掌,抡绕一周按于胯左侧,同时两脚并拢,右掌在右肩侧上方,震脚向下击掌,两腿微屈,左掌收于腹前,目视前方(图27)。

易犯错误:手与脚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右手变掌在胸前抡扫一周,两脚跳起震脚。

图2727马步扣打动作要领:身体右转90°,撤右脚成马步站立。

左手握右拳,收至小腹前,目视前方(图28)。

易犯错误:握手位置不准确。

纠正方法:成马步时,右手在下,左手在上。

图2828拉弓式动作要领:右脚向右撤步,身体右转90°,同时托起右掌,左拳自腰间向左前方冲出,两腿成右弓步,右掌变拳拉至右肩侧,目视左拳方向(图29)。

易犯错误:发力不到位。

纠正方法:右脚落地时,左拳、右肘向左右两侧同时拉出,力达拳面、肘尖。

图2929马步推掌动作要领:重心左移,收右脚,两臂抡绕,两拳变掌收至胸前,上右脚成半马步,两掌侧推,目视右掌方向(图30)。

易犯错误:两掌侧推无力。

纠正方法:推掌时力点在两掌掌根。

图3030弓步双推掌动作要领:身体右转90°,右腿屈膝回收,震右脚,上左脚成左弓步。

两掌在胸前击响,同时收于腰间,然后两掌向前推出,力达掌根目视前方(图31)。

易犯错误:震脚与推掌动作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双推掌时先震脚后推掌。

图3131提膝翻掌动作要领:上右脚,身体左转90°,左膝提起盘腿,左脚收至右腿腘窝处,两掌展至身体两侧,目视右前方(图32)。

易犯错误:盘腿不到位。

纠正方法:提膝时左脚盘至右腿腘窝处。

图3232勾手架掌动作要领:身体右转90°,上左脚成左弓步,左手变勾手至左侧平举,右手变掌摆至头上方,目视前方(图33)。

易犯错误:推掌无力。

纠正方法:勾手、推掌快速,力达掌根。

图3333 马步绷手动作要领:并右脚,身体左转90°,同时右掌回收至腹前,左手变掌,按于右前臂,撤右脚成马步,右手下摆向右侧崩出成勾手,左掌收至腰左侧,目视右前方(图34)。

易犯错误:收脚与发力不协调。

纠正方法:收右脚时缓慢,落地成马步时右手快速发力。

图3434 勾手推掌动作要领:右腿提膝撤步,右手变掌向前推出,左手变勾手摆至左侧方,两臂高与肩平,目视右手方向(图35)。

易犯错误:推掌的发力不准确。

纠正方法:撤步、推掌同时发力。

图3535 并步合肘动作要领:两手平托向右转动,右手变拳下栽至大腿外侧,左臂弯屈至胸前与肩同高,同时并右脚,两腿微屈下蹲,目视右侧方(图36)。

易犯错误:手型变化不准确。

纠正方法:当手臂平抡时,两手变掌,握拳下压。

图36收势动作要领;左拳变掌在上,右拳在下,同时收至左腰侧,两腿立直,上左脚并右脚,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图37)。

图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