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要(上)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概要PPT课件-2024鲜版

临床医学概要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16
04
临床医学治疗方法与技术
2024/3/27
17
药物治疗
1 2
药物种类 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等。
药物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性,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3
药物副作用与相互作用 了解药物副作用,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2024/3/27
18
手术治消化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胃炎
分析胃炎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胃溃疡
探讨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临床表 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治疗
原则和预防措施。
肝硬化
介绍肝硬化的病因、病理生理机 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综合 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并发
症的处理。
培养医学人才
临床医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 床实践教学培养具备临床思维和技能的医学人 才。
2024/3/27
6
02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2024/3/27
7
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基础
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 态、结构和位置关系
人体生长发育、衰老 和死亡过程中的生理 变化
2024/3/27
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基 本生理功能及调节机 制
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液免疫 学等,用于评估全身状况、诊断 感染和炎症等。
02
03
04
粪便检查
用于评估消化系统功能及寄生虫 感染等。
2024/3/27
13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成 像,常用于骨骼、胸部等部位的检查。
CT检查
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产生信号 而进行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

临床医学概要ppt课件(2024)

临床医学概要ppt课件(2024)
02 基于个体基因组、蛋白质组等信息,制定个性化治疗
方案、经济等多方面挑战,未来发展前景
广阔。
2024/1/28
27
生物信息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信息学技术
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生物标志物检测、药物靶点筛选等方式,提高 疾病诊疗效果。
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
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
对表现优秀的医师给予奖励,对违反医德医 风的医师进行惩罚。
2024/1/28
加强医师自律意识
医师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 身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33
THANKS
2024/1/28
34
临床医学概要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 临床医学概述 •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 临床诊断与治疗技术 • 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疗策略
2024/1/28
2
目录
• 临床医学研究方法与进展 • 医学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
2024/1/28
3
01
临床医学概述
2024/1/28
4
临床医学的定义与特点
采用多种方法核对患者身份, 确保治疗对象准确无误。
02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
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差 错和不良事件,促进质量改进

03
医院感染控制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防控措施 ,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04
医疗质量评价与改进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价,针对 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提升
医疗服务水平。
2024/1/28
17
15
临床操作规范与流程
无菌操作规范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避免手术感染 等并发症。

临床医学概要

临床医学概要

第一课一.区别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

体征(Sign):医师客观查体到的改变。

二.消化系统大体解剖学消化系统大体解剖示意图三.消化系统主要症状恶心与呕吐、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及便秘、黄疸第一节恶心与呕吐恶心(nausea):上腹不适,紧迫欲呕的感觉。

可伴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血压下降、心率过缓、流涎、出汗、皮肤苍白)。

呕吐(vomiting):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经口腔而排出体外。

病因1:反射性呕吐(1)吸烟、剧咳、鼻咽部炎症;(2)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4)心血管系统;(5)肠道梗阻。

病因2:中枢性呕吐(1)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脑出血,脑外伤--颅内高压(2)全身性疾病: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药物:抗癌药;(4)中毒:乙醇、一氧化碳(5)精神因素:癔症、神经性厌食病因3:前庭障碍性呕吐(1)迷路炎;(2)梅尼埃病;(3)晕动病(如:晕车、晕船)一、临床表现1. 呕吐的时间:晨起呕吐、夜间呕吐2. 呕吐与进食的关系:餐后即刻呕吐;数餐后呕吐3. 呕吐的特点:颅内高压多为喷射性呕吐4. 呕吐物的性质和量、诱因:a)发酵、腐臭味;b)粪臭味;c)是否含胆汁;d)大量酸性液体;e)咖啡色内容物二、伴随症状1. 伴腹痛、腹泻: 急性胃肠炎2. 右上腹痛、发热、黄疸:胆囊炎;胆管炎3. 伴头痛、喷射性呕吐:颅内高压4. 伴眩晕、眼球震颤:前庭器官疾病5. 与治疗用药有关:化疗药物6. 停经:早孕第二节消化不良(1)上腹痛:烧灼样(2)早饱,餐后上腹胀,可有恶心及嗳气(餐后不适)(3)可为器质性(胃癌,消化性溃疡)(4)可为功能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识别报警症状!年龄>40岁;消化道出血;贫血;体重下降规律性腹痛;黄疸——胃镜检查有无器质性病因】第三节消化道出血(GI-Bleeding)1.消化道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2.呕血: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经胃从口腔呕出3.黑便:消化道出血经过细菌分解形成,位置靠上4.便血: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课件-2024鲜版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课件-2024鲜版
02
骨骼具有保护内脏器官、造血和储备矿物质等功能, 骨连接实现骨骼之间的连接和运动。
03
骨骼肌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受神经系统支配 并具有感觉功能。
9
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负责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和排泄。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各器官具有不同的消 化和吸收功能。
25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建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 不良影响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 抗肿瘤药等。
老年人
注意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等因素 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适当调整药 物剂量和疗程。
2024/3/27
01 02 03 04
儿童
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调整 药物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 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定义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 治疗和预防,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
特点
以患者为中心,关注疾病的诊断与 治疗,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
4
临床医学发展历史
古代医学
以经验医学为主,通过观察和经验积累形成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 法。
近代医学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医学逐渐从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变,开始 运用科学实验方法研究疾病的本质和治疗方法。
现代医学
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综合运用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多 学科知识,形成了对疾病的深入认识和先进的治疗方法。
2024/3/27
5
临床医学重要性与意义
保障人类健康
临床医学的发展不断提高疾病的 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为保障 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推动医学进步
临床医学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推动 医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为医学 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临床医学概要完整版

临床医学概要完整版

临床医学概要1.休克: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由于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使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量急剧减少,引起广泛组织细胞受损的一个全身性病理过程。

2.意识障碍:人体由各种原因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观察能力出现的障碍。

如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

3.症状:病人能够主观感觉到的不适感觉、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

如腹胀、疼痛等。

广义的症状包括体征。

体征:能被检查到的客观表现。

如心脏杂音、黄疸等。

有些既是症状又是体征,如发热、呼吸困难等。

4.第一心音:心室收缩早期,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时产生的声音。

第二心音:心室舒张早期,主A瓣和肺A瓣关闭时产生的声音。

5.三凹征:是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见于候、气管,或中央气道的炎症、水肿、异物或肿瘤。

6.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但1日内波动可见于2℃,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

稽留热:体温维持在39℃以上,达数天或数周。

1日内体温波动范围小于1℃,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

7.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为蜘蛛痣。

多在面、颈、肩部前上胸部等处。

8.高血压病: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并伴有动脉心脑肾等器官病理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9.肺心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肺血管病变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

晚期多由呼吸道感染诱发右心衰竭和呼吸衰竭。

10.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血液和骨髓中血细胞质量和数量发生异常(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或增殖与分化能力不平衡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而成为白血病细胞。

异常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全身组织和器官,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11.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12.丹毒:是β-溶血性链球菌浸入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不化脓、不坏死。

13.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

2024版临床医学概要课件

2024版临床医学概要课件

心力衰竭
3
系统阐述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和心 脏移植等。
2024/1/30
17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胃炎
详细解析胃炎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 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等。
胃溃疡
深入介绍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策略,包括 药物治疗和内镜下治疗等。
13
其他非药物治疗
包括中医治疗(如针灸、 推拿)、营养支持、心
理治疗等。
患者教育与心理干预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有关疾病的 知识、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提 高患者自我管理和配合治疗的能
力。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 焦虑、抑郁等,采取心理疏导、 认知行为疗法等措施,帮助患者
调整心态、增强信心。
8
体格检查方法及意义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
包括视诊、触诊、叩诊、 听诊等基本检查方法及其 适用范围。
2024/1/30
各系统体格检查
详细介绍各系统(如呼吸 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 系统等)的体格检查内容、 步骤及异常表现。
体格检查的意义
阐述体格检查在疾病诊断 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与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的互补关系。
家庭与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及亲友给予患者关 心和支持,帮助患者融入社会、
回归正常生活。
2024/1/30
14
04
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2024/1/30
15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2024/1/30
感冒
01
详细阐述感冒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临床医学概要 第1章 常见症状

临床医学概要 第1章 常见症状


5
临床医学概要 第1章 常见症状
高•
专 班 级 临 床 医 学 概 要 教 程
发病机制
1、致热源性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
外源性致热源
通过激活 白细胞
内源性致热源
通过血脑 屏障
体温调节中枢
微生物病原体 炎症渗出物 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
坏死因子、干扰素
产热 > 散热
发热
6
临床医学概要 第1章 常见症状
高 专
• 2、非致热源性发热

•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
级 临
、炎症

• 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
医 学

概 要 教
• 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 竭等

7
临床医学概要 第1章 常见症状
• 发热的分度
临床医学概要 第1章 常 见症状
临床医学概要 第1章 常见症状

思考:



➢ 何谓发热?


➢ 发热应首先考虑哪类疾

病?

概 要
➢ 如何给发热分度?


2
临床医学概要 第1章 常见症状
高 专 班
•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 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

定的范围内。

• (1)体温上升期
专 班 级
• 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 ℃或以上,如 疟疾。

•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如结

临床医学概要(上)

临床医学概要(上)

临床医学概要(上)第⼀章基本检查法基本检查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体格检查注意事项(1)接触患者时,应关⼼、体贴病⼈,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针和救死扶伤的精神。

医⽣仪表要端庄,举⽌要⼤⽅,态度要和蔼、耐⼼,要具有⾼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

(2)室内环境温暖,光线充⾜,避免嘈杂的声⾳。

(3)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检查⼥病⼈时应注意⽅法及应有第三者在场)。

病房内查体,患者多取仰卧位。

(4)检查者站在患者右侧。

第⼀节视诊(inspection)视诊是医⽣⽤视觉来观察患者全⾝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法。

视诊能观察到全⾝⼀般状态和许多全⾝或局部的体征,如年龄、发育、营养、意识状态、⾯容、表情、体位、步态、姿势等。

局部视诊可了解患者⾝体各部分的改变,如⽪肤、粘膜、⾆苔、头颈、胸廓、腹形、四肢、肌⾁、⾻骼、关节外形等。

但对特殊部位(如⿎膜、眼底、胃肠粘膜等)则需⽤某些仪器(如⽿镜、眼底镜、内镜等)帮助检查。

视诊适⽤范围很⼴,能提供重要的诊断资料,有时仅⽤视诊就可明确⼀些疾病的诊断。

但视诊必须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作基础,否则必会出现视⽽不见的情况⽽且疾病的临床征象繁多,只有通过深⼊、敏锐的观察才能发现对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的临床征象。

第⼆节触诊(palpation)触诊是医⽣通过⼿的感觉进⾏判断的⼀种诊法。

触诊的适⽤范围很⼴,可遍及⾝体各部,尤以腹部更为重要。

触诊还可以进⼀步明确视诊所不能明确的体征。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

1.浅部触诊法(light palpation)⽤⼀⼿轻轻放在被检查的部位,利⽤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轻柔地进⾏滑动触摸。

浅部触诊适⽤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

浅部触诊⼀般不引起患者痛苦,也不引起肌⾁紧张,因此更有利于检查腹部有⽆压痛、抵抗感、搏动、包块和某些肿⼤脏器等。

检查者必须⼿指并拢,以右⼿的⼿掌部分或指腹,系统有序地对整个腹部进⾏检查。

临床医学概要第一章

临床医学概要第一章
基于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等研 究成果,实现个体化诊断和治
疗,提高医疗效果。
精准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生活习 惯等,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 疗方法。
智能医疗设备
智能化的医疗设备可以根据患 者的生理参数和健康状况,提 供个性化的健康监测和干预。
患者参与决策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决策,提高 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满意度。
知情同意
临床研究前必须向患者充分告知研究的目 的、方法、风险等信息,并获得患者的知 情同意。
伦理审查
临床研究必须经过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 和批准,确保研究符合伦理要求和法律法 规。
04
临床医学的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诊断辅助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医 学影像、病历数据等,辅助医 生进行更准确、快速的诊断。
通过血液、尿液、粪便 等标本的采集和检测, 了解患者的生化、免疫 、细胞学等方面的指标 ,为诊断提供依据。
利用X线、CT、MRI等 影像技术,观察患者内 脏、骨骼等组织的形态 和结构,发现异常病变 。
通过组织活检、细胞学 检查等方法,对病变组 织进行病理学诊断,确 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临床治疗的原则与策略
03
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临床诊断的方法与步骤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
通过询问患者或其家属 ,了解患者的症状、疾 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为诊断提供线索。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 检查,包括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等生命体 征,以及心、肺、肝、 脾等器官的检查,以发 现异常体征。
05
总结
临床医学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

临床医学概要PPT课件

临床医学概要PPT课件

临床医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临床医学的发展历程
自古代医学至今,临床医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医学在 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临床医学的未来趋势
未来,临床医学将朝着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大数据 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将为临床医学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医生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 加定制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临床医学将更加注
实践经验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临床实践经验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而学术研究的结果又可以指导临床 实践。医生应该注重将实践经验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诊疗能力。
典型病例分析
01
典型病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是进行病例分析的关键。这些病例可以是成
功的案例,也可以是具有挑战性和警示意义的案例。
改进建议
根据诊疗效果评估结果,医生可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包括优化治疗方案、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医 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措施。这些建议可以帮助医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诊疗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 度。
PART 06
临床医学伦理与法律规范
临床医学伦理原则
尊重自主性原则
尊重患者的自主决策权,包括 知情同意、自主选择治疗方案
重预防和保健,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
PART 02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人体解剖学
总结词
对人体结构的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
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详细研究了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结构 和功能,包括骨骼、肌肉、器官、血管、神经等。对于医生来说,掌握人体解剖 学知识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前提。

临床医学概要第一章

临床医学概要第一章

临床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医学
古代医学以经验医学为主,医生通过观察和实践积累医疗经验。
近代医学
近代医学以实验医学为基础,通过科学实验验证医学理论和治疗方 法。
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发展出分 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推动医学的快速发展。
临床医学的重要性
01
保障人类健康
疾病的原因与发病机制
疾病的原因
包括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理化因素(如创伤、烧伤、冻伤等物理因素,以及毒 物、药物等化学因素)、营养因素(如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遗传因素(如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 )等。
疾病的发病机制
包括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免疫机制异常、内分泌机制异常、神经调节机制异常等。这些机制相互作用 ,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03 疾病概述与诊断基础
疾病的概念与分类
疾病的概念
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异 常生命活动过程,表现为组织器官的结构破坏、功能障碍、 代谢紊乱和/或精神、心理活动的异常。
疾病的分类
根据疾病的性质、病程和转归,可将疾病分为急性病和慢性 病;根据疾病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 。
临床医学的实践技能与操作规范
实践技能
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基本操作、急救 技能等。
操作规范
遵循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项医 疗操作规范,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同时, 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和人文关怀。
谢谢聆听
04 药物治疗基础
药物的作用与分类
药物的基本作用
改变生理功能,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

2024年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课件-(含多场景)

2024年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课件-(含多场景)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课件-(含多场景)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课件一、引言临床医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涉及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课件旨在对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预防策略进行系统介绍,为医学专业学生提供基础的理论知识。

二、临床医学基本概念1.定义:临床医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医学学科。

它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实践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临床研究,不断探索疾病的规律,提高疾病的诊疗水平。

2.研究对象:临床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各种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医疗保健人员等。

3.研究方法: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流行病学研究法、临床研究等。

4.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关系:临床医学是在基础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相辅相成。

基础医学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支持,而临床医学则为基础医学提供实践验证。

三、临床诊断方法1.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临床诊断的基础,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医生通过视、触、叩、听等手段,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3.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电图、超声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4.特殊检查:特殊检查包括内窥镜检查、病理检查、基因检测等,用于确诊某些特殊疾病。

四、临床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某些疾病,如肿瘤、畸形、损伤等。

3.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

4.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磁疗、超声波治疗等,适用于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5.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适用于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等。

6.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适用于多种疾病。

五、临床预防策略1.个体预防:个体预防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疫苗接种等。

最新临床医学概要课件 第1章 常见症状

最新临床医学概要课件 第1章 常见症状


伤寒高热期。



11
2、驰张热
高 专 班 级
➢ 体温常在39Ċ以上波 动幅度大,24小时 内波动范围超过2℃

➢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
床 医 学
热、重症肺结核及化 脓性炎症等。




12
3、间隙热
高 专 班 级
➢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 续数小时,又迅速降 至正常水平;无热期

可持续1天至数天,

费力、空气不足和不适,表现为呼吸频率、
临 床
深度和节律的异常,严重者出现鼻翼煽动、
医 发绀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





23
病因
• 1.呼吸系统疾病:气道阻塞、肺疾患、胸廓
高 疾病、神经肌肉疾病、膈运动障碍
专 班
• 2.循环系统疾病:各种心脏病出现严重心功

能不全。

床 • 3.中毒:理化因素或严重代谢障碍 。

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
临 床
为热型。
医 学
•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
概 •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
要 教
别诊断。

10
1.稽留热
高 专 班 级
➢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 39~40度以上的高水 平,达数天或数周。

➢ 24小时内体温波动
床 医 学
范围不超过1度。 ➢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

பைடு நூலகம்
• 低热
37.3 ℃--38 ℃
级 临
• 中等发热 38.1 ℃--39 ℃

[医学]临床医学概要1

[医学]临床医学概要1
⑵抗原抗体复合物: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体温37.5℃-38℃之间。
⑶内分泌代谢障碍;甲亢、重度脱水。 ⑷皮肤散热减少 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 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低热为主。
临床表现
发热的分度: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发热的特点:
(二)问诊方法与技巧 1 首先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语言通
俗易懂,避免用医学术语。
2 直接询问患者,幼儿或神志不清者可询问 患者家属或知情者。
3 问诊一般从主诉开始,逐渐深入有目的、 有层次、有顺序的进行询问。避免暗示性 提问。
4 提问时要注意系统性、目的性和必要性, 避免重复提问,以及要专心听患者叙述。
(1)起病的情况: 急起、缓起、起病时间 (2)主要症状特点: 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3)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主要症状的变化、是否有新症状出现
(4)伴随症状: 主要症状以外的症状, 用以鉴别诊断及判断有无并发症
(5)诊治经过: 发病到就诊时接受的诊治
(6)一般情况: 精神、体力、饮食、二便情况等 估计病情轻重、辅助治疗的参考
(一)内容 1 一般项目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 籍贯、民族、婚姻、职业、住址、入 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 靠程度。
2 主诉 指患者感受最痛苦、最明显的 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也是本次就 诊的主要原因。 症状: 气促、咳嗽 体征: 浮肿、包块
简明扼要
3 现病史 指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诊 治的全过程。
常见原因有以下几大类:
1 生物性因素:最常见 2 理化因素 3 营养性因素 4 遗传性因素
遗传性因素直接致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基本检查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体格检查注意事项(1)接触患者时,应关心、体贴病人,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和救死扶伤的精神。

医生仪表要端庄,举止要大方,态度要和蔼、耐心,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

(2)室内环境温暖,光线充足,避免嘈杂的声音。

(3)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检查女病人时应注意方法及应有第三者在场)。

病房内查体,患者多取仰卧位。

(4)检查者站在患者右侧。

第一节视诊(inspection)视诊是医生用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视诊能观察到全身一般状态和许多全身或局部的体征,如年龄、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步态、姿势等。

局部视诊可了解患者身体各部分的改变,如皮肤、粘膜、舌苔、头颈、胸廓、腹形、四肢、肌肉、骨骼、关节外形等。

但对特殊部位(如鼓膜、眼底、胃肠粘膜等)则需用某些仪器(如耳镜、眼底镜、内镜等)帮助检查。

视诊适用范围很广,能提供重要的诊断资料,有时仅用视诊就可明确一些疾病的诊断。

但视诊必须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作基础,否则必会出现视而不见的情况而且疾病的临床征象繁多,只有通过深入、敏锐的观察才能发现对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的临床征象。

第二节触诊(palpation)触诊是医生通过手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诊法。

触诊的适用范围很广,可遍及身体各部,尤以腹部更为重要。

触诊还可以进一步明确视诊所不能明确的体征。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

1.浅部触诊法(light palpation)用一手轻轻放在被检查的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

浅部触诊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

浅部触诊一般不引起患者痛苦,也不引起肌肉紧张,因此更有利于检查腹部有无压痛、抵抗感、搏动、包块和某些肿大脏器等。

检查者必须手指并拢,以右手的手掌部分或指腹,系统有序地对整个腹部进行检查。

2.深部触诊法(deep palpation)分类★深部触诊主要用于诊查腹部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检查时嘱患者平卧,屈膝以松弛腹肌,并嘱患者张口平静呼吸,医生的手必须温暖,以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到深部。

检查肝脾脏时亦可采取侧卧位,检查肾脏时还可坐位,检查肿块时还可肘膝位。

(1)深部滑行触诊法(deep slipping palpation)嘱患者张口平静呼吸,医生以并拢的二、三、四指端逐渐压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并在其上做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

(2)双手触诊法(bimanual palpation)将左手置于患者脏器或包块的后部,并将被检查部位或脏器推向右手方向,右手进行滑动触摸。

此法除可发挥固定作用外,同时又使被检查脏器或包块更接近体表。

(3)深压触诊法(deep press palpation)以拇指或并拢的示指、中指逐渐深压,用以探测腹腔深在病变或确定腹腔压痛点,再检查反跳痛,即在深压的基础上迅速将手抬起,并询问患者是否瞬间感觉疼痛加剧或观察是否有痛苦表情。

(4)冲击触诊法(ballottement)以三四个并拢的手指,取70~90°角,置于腹壁上相应的部位,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在冲击时会出现腹腔内脏器在指端浮沉的感觉,检查时应避免用力过猛。

此法一般仅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的触诊。

第三节叩诊(percussion)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叩诊在胸、腹部检查中尤为重要。

因叩诊的部位不同,患者须采取适宜的体位。

如叩诊胸部时取坐位或卧位;叩诊腹部时常取仰卧位。

由于叩诊的手法与目的的不同,通常又分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两种。

1.间接叩诊法(indirect percussion)叩诊时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及肩关节参加运动。

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

叩击后右手应立即抬起,以免影响音响的振幅与频率。

在一个部位叩诊时,每次只需连续叩击2~3下,如未能获得明确印象,可再连续叩击2~3下,不间断地连续叩击反而不利于对叩诊音的分辨。

叩击力量要均匀适中,使产生的声响一致,才能正确判断叩诊音的变化。

叩诊应自上而下,两侧比较。

2.直接叩诊法(direct percussion)用右手中间三指的掌面或指端直接拍击被检查的部位,借拍击或叩击所产生的反响和手指震动感来判断病变情况称直接叩诊法。

被叩诊的组织或脏器因致密度、弹性、含气量以及体表距离的不同,叩击时所产生的反响即叩诊音亦不同。

根据音响的频率、振幅的不同,临床上将叩诊音分为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实音5种。

①清音(resonance) 是一种频率约为100~128次/秒,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

②浊音(dullness) 是一种音调较高、音响较弱、振动持续时间较短的叩诊音。

正常见于心肺、肝肺重叠处。

病理情况下见于肺炎等。

③鼓音(tympany) 是一种和谐的乐音,如同击鼓声,与清音相比音响更强,振动持续时间也较长。

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正常见于左前下胸的胃泡区及腹部。

病理情况下见于肺内大空洞、气胸、气腹等。

④实音(flatness) 音调较浊音更高、音响更弱、振动持续时间更短的叩诊音。

正常见于心、肝分布处。

病理情况下见于大量胸腔积液、肺实变等。

⑤过清音(hyperresonance) 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音响。

见于肺气肿等。

第四节听诊(auscultation)用听诊器(stethoscope)听取体内或有关部位所发出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它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一项基本技能和重要手段,在诊断心、肺疾病中尤为重要。

听诊器由耳件、体件及软管三部分组成。

体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钟型,适于听取低调声音;另一种是膜型,适于听取高调声音。

1.间接听诊法(indirect auscultation)间接听诊法即为应用听诊器听诊的方法,可在任何体位时使用,对器官运动所发出的声音,还能起到放大作用。

此法应用范围很广,除心、肺、腹外,还可听取血管音,皮下气肿音等。

2.直接听诊法(direct auscultation)医生应用耳廓贴附于患者的体表进行听诊。

此法已经少用。

第五节嗅诊(olfactory examination)以嗅觉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这些异常气味多半来自皮肤、粘膜、呼吸道、胃肠道的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脓液与血液等。

嗅诊时医生用手将患者散发的气味扇向自己的鼻部,然后仔细判断气味的特点和性质。

第三章头部检查(Head Examination)引言头部及其器官是人体最重要的外形特征之一,是检查者最先和最容易见到的部分,仔细检查常常能提供很多有价值的诊断资料,应进行全面的视诊、触诊。

第一节头发和头皮(scalp & hairs )注意头发颜色、疏密度、脱发的类型与特点。

检查头皮时用双手拢开头发观察颜色、头皮屑、头癣、疖痈、外伤、血肿、压痛与疤痕等。

第二节头颅(skull)视诊:大小、形态、运动。

触诊:外形、压痛、隆起。

大小(size)和形状(shape)正常: 新生儿头围34cm,18岁达53cm。

头围测量方法(图3-2-1):头颅的大小用头围表示,即自眉间最突出处经枕骨粗隆绕头一周的长度。

第三节颜面及其器官(face and its organs)一、眼(eye)2.巩膜(sclera)检查时注意其颜色、有无黄染、结节、充血及压痛。

常见病变有巩膜黄染,常见于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胆总管结石等。

3.虹膜(iris)虹膜表面有高低不平的虹膜纹理,中央有一圆孔为瞳孔。

(1)检查内容:注意其纹理、颜色,有无新生血管、前、后粘连。

(2)常见病变:1)纹理消失:见于炎症水肿;2)瞳孔不圆:见于外伤、先天性虹膜缺损等。

4.瞳孔(pupil)正常成人瞳孔在自然弥散光线下直径3~4mm,幼儿及老年人稍小。

瞳孔由环形的瞳孔括约肌及瞳孔开大肌调节大小,前者由副交感神经支配,后者由交感神经支配。

正常生活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时如疼痛、惊恐等情况下,瞳孔散大;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如深呼吸、脑力劳动等情况下,瞳孔较小。

检查注意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位置是否居中,边缘是否整齐及对光反射情况。

常见病变:(1)瞳孔形状改变:青光眼或眼内肿瘤时,瞳孔呈椭圆形;巩膜粘连时形状不规则。

(2)瞳孔大小改变:①瞳孔偏小:见于虹膜炎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吗啡、毛果芸香碱等药物反应;②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阿托品类药物反应;若双侧瞳孔散大且光反应消失为濒死的表现;图3-3-9 瞳孔大小不等③瞳孔大小不等:提示脑内有病变,如脑外伤、肿瘤、脑疝,伴光反射消失、神志不清,见于中脑功能损害(图3-3-9)。

(3)对光反射(light reflex)用光直接照射眼球,该眼瞳孔缩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而另一眼瞳孔也缩小则称为间接对光反射。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4)集合反射(convergence reflex)包括调节与辐辏反射。

嘱受检者注视1米以外的目标(一般用食指竖立),检查调节反射时检查者食指迅速由1m外移向眼球(距眼球约5~10cm处),检查辐辏反射时食指较慢地移向眼球。

正常人瞳孔缩小为调节反射,双眼球向内聚合为辐辏反射。

二、耳(ear)三、鼻(nose)四、口(mouth)6.咽部及扁桃体(pharynx & tonsil)(1)口咽(oral pharynx):位于鼻咽以下即腭水平线以下舌骨延线以上部分。

检查方法及内容:医生用压舌板轻压患者舌前2/3处,使舌背低下,观察咽部形态变化、粘膜色泽有无充血、肿胀、隆起、干燥、脓痂、溃疡、假膜或异物,同时注意双侧扁桃体、腭舌弓、腭咽弓等(图3-3-18)。

常见病变:急性炎症时,粘膜为鲜红色;慢性炎症时为暗红色;真菌感染时分布白色点状隆起;疱疹性咽炎可见有白色小点状疱疹、溃疡;在前后弓咽后壁等有不易擦去的白色膜为咽白喉。

扁桃体肿大分度:扁桃体位于舌腭弓与咽腭弓之间,内侧面不超过咽腭弓为Ⅰ°大;超过者为Ⅱ°大;内侧面达到口咽中线为Ⅲ°大。

7.口腔气味(oral odor)正常情况下除了食了有异味的食物、吸烟、喝酒外,口腔内无特殊气味。

口臭时多见于牙龈炎;恶臭见于坏死性龈口炎;肾功能衰竭者口中有氨的气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口中有丙酮样或“烂苹果”气味;有机磷中毒者口中有大蒜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