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量法巧解计算题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差量法巧解天平平衡题学法指导

高三化学差量法巧解天平平衡题学法指导

差量法巧解天平平衡题在化学计算题中,对于字母型题的计算往往因其值的不确定性,而使同学们在解答时甚感棘手。

如果能将不确定的变化量转化成数学等式,则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中差量法就是一种很好的转化法。

【例题】在已平衡的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上各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烧杯,并分别往烧杯中注入5mol ·L -1盐酸60mL 。

然后,向左盘烧杯中加入agCaCO 3粉末,往右盘烧杯中加入xgNaHCO 3粉末,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

(1)当a ≤15时,x 的值为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下同。

)(2)当15<a ≤18.6时,x 的值为 。

(3)当a >18.6时,x 的值为 。

【解析】题目中天平始终保持平衡,则左右两盘烧杯中的反应结束后,两边增加的质量相等。

由于CaCO 3、NaHCO 3的质量为不确定值,则必须根据固体质量的取值范围进行求解。

涉及的离子反应有:CaCO 3+2H +==Ca 2++CO 2↑+H 2O ;HCO -3+H +==CO 2↑+H 2O 。

题设给出烧杯中n(H +)=5mol ·L -1×0.06L=0.3mol ,则左右两盘的烧杯中盐酸恰好被反应完全时,左盘烧杯中增加的质量是0.15mol ×(100-44)g ·mol -1=8.4g ;右盘烧杯中增加的质量是0.3mol ×(84-44)g ·mol -1=12g 。

(1)当a ≤15时,n(CaCO 3)=1mol g 100ag ·≤0.15mol ,说明左盘烧杯中盐酸过量,增加的质量小于8.4g ,那么右盘烧杯中盐酸也必须过量,天平才能平衡。

则有:n(CaCO 3)×(100-44)g ·mol -1=n (NaHCO 3)×(84-44)g ·mol -1,即100a ×56=84x ×40,x=1.176a 。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例1、用氢气还原10g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g,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g,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例3、将30g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例5、给45g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1、8克 2 、7∶5 3 、11.2克4、8∶7 、7∶23 5 、28.89%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A .1∶1 B. 3∶2 C. 7∶2 D .2∶7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A18Pn/(P—q) B.18Pn/q C. 18qn/P D. 18qn/(P—q)答案:1 、96% 5、A 6 、C7、A。

差量法巧解计算题

差量法巧解计算题

差量法巧解计算题利用反应引起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的差量,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可使解题更加简单准确。

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题: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Fe + CuSO4 = Fe SO4 + Cu △m56 64 8X (8.4-8)g56/8=x/0.4g x =2.8g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2.8 g。

2、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例题: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至天平平衡。

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2.8 g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衡?解:设左盘加入铁后增重的质量为xFe + 2HC1 = FeC12 +H2↑△m56 2 542.8 g x56/54=2.8 g/ x x = 2.7 g设右盘加入碳酸钙的质量为yCaCO3 + 2HC1 = Ca C12 + H2O + CO2↑△m100 44 56y 2.7 g100/56= y/2.7 g y=4.8g答:向右盘烧杯中加入4.8 g碳酸钙才能使天平平衡。

3、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例题: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CuO + H2 Cu + H2O △m80 64 16x (8-7.2) g80/16= x/0.8 g x = 4g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4g。

4、根据溶液差量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例题:100g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x2HC1 + CaCO3 = Ca C12 + H2O + CO2↑△m73 129 56100gx (114-100)g73/56=100gx/14 gx = 18.25%答: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

差量法巧解计算题

差量法巧解计算题

差量法巧解计算题1.KBr和KCl混合后质量为3.87 g,溶于水并加入过量AgNO3溶液中,生成6.63 g沉淀,则混合物中钾离子的质量分数为( )A. 0.780gB. 1.56gC. 2.56gD. 5.14g(答案为B)2. 将Mg. Al. Fe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各液体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三者的质量关系为()A.Mg>Al>FeB.Al>Mg>FeC.Fe>Al>MgD.Mg=Fe=Al3. CS2能够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

今用0.228g CS2在448 mL氧气(标准状况时的体积)中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 112 mLB. 224 mLC. 336 mLD. 448 mL(答案为D)4. 1体积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后,所得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3/4,则二氧化碳在原混合气体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A.25%B.40%C.50%D.75%5.CS2是实验室常用有机溶剂,取一定量CS2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SO2和CO2,若0.1 mol CS2在1 mol O2中完全燃烧反应生成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A.6.72LB.13.44LC.15.68LD.22.4L(答案为D)6.一定条件下,SO2和H2S混和气体共 2.5mol,充分反应后, 测知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6g,则原混和气体中SO2和H2S的质量比是()A. 16:17B.32:17C.48:17D.8:177.把1g含脉石(SiO2)的黄铁矿样品在氧气流中灼烧,反应完全后得残渣78.0g,则此黄铁矿的纯度为()A.%33 B.%66 C.%78 D.%888. 18.4 g NaOH和NaHCO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0C,经充分3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9.将12.8g铜片放入足量AgNO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铜片洗净烘干后,称得3质量为13.56g,计算有多少克铜被氧化。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解题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 理解差量法的概念:差量法是化学中用于计算两个量之间差值的方法。

在差量法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两个量,然后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差值,最后将差值除以两个量的平均值即可得到分子数。

2. 常见化学方程式的差量法求解:在一些化学方程式中,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量差,以确定反应是否完全或有剩余物质。

例如,假设有2摩尔A和1摩尔B反应,生成1摩尔C,那么根据差量法,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A和B之间的差值,即2-1=1,同时还需要计算生成物C和反应物A之间的差值,即1-2=-1,如果这两个差值相等,则说明反应物A和B之间完全反应,如果有差值,则说明有剩余物质。

3. 混合物的差量法求解:对于一些混合物,我们需要考虑其中各个组分之间之间的量差。

例如,假设混合物中有2摩尔A和1摩尔B,我们想确定其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根据差量法,我们需要计算A 和B之间的差值,即2-1=1,同时还需要计算混合物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即2+1=3,如果这两个差值相等,则说明混合物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为3。

4. 反应物的差量法求解:对于一些反应方程式,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之间之间的差值,以确定是否有反应或是否生成新事物。

例如,假设有2摩尔A和1摩尔B反应,生成1摩尔C和1摩尔D,那么根据差量法,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A和B之间的差值,即2-1=1,同时还需要计算产物C和反应物A之间的差值,即1-2=-1,如果这两个差值不相等,则说明有反应发生,产物D是由反应物A生成的。

(完整版)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完整版)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 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 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

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 浓度 差、溶解度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 1】把 22.4g 铁片投入到 500gCuSO 4 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 洗涤、 干燥后称其 质量为 22.8g ,计算(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解析“充分反应”是指 CuSO 4 中 Cu 2+ 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 FeSO 4 溶液, 不能轻 率地认为 22.8g 就是 Cu ! (若 Fe 完全反应,析出铜为 25.6g), 也不能认为 22.8-22.4=0.4g 就是铜。

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 56gFe ,就析出 64g 铜,使铁片质量增加 8g(64-56=8) ,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 8g ,就意味着溶解 56gFe 、生成 64gCu ,即“差 量” 8 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 (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

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 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 Cu x g , FeSO 4 y gFe+CuSO 4 =FeSO 4+Cu 质量增加 56 152 64 64-56=8y x 22.8-22.4=0.4故析出铜 3.2 克铁片质量增加 0.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 0.4g ,为 500-0.4=499.6g 。

【巩固练习】将 N 2和 H 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 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 比。

差量法例题初中

差量法例题初中

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适用于解答反应前后质量、气体体积等存在差量的问题。

以下是几个初中化学的差量法例题:
例1:将10克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铁片质量为10.8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2: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

例3:在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粉时,加热了一段时间后(杂
质不分解),称量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克,问生成多少克铁?
以上例子都是用差量法解答的初中化学题,需要注意的是,在
使用差量法时,需要准确找出差量与待求量的关系,并正确列出比
例式进行计算。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差量法例题.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fe+cuso4=feso4+cu棒的质量增加566464-56=8m(fe)100.8g- 100g=0.8g56∶8=m(fe)∶0.8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

,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

质量差均取正值。

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差量法适用范围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

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

则原混合。

高三化学差量法速解高考化学题知识精讲

高三化学差量法速解高考化学题知识精讲

差量法速解高考化学题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间所出现象的差量关系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就是差量法。

●难点磁场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在天平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同等规格的烧杯,烧杯内均盛有 1.00 mol· L -1的 H(aq)100.0 mL,调节天平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向两只烧杯内2SO4分别放入少量..的镁粉和铝粉(设镁、铝的质量分别为a g和b g),假定反应后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则:(1)a、b应满足的关系式为;(2)a、b的取值范围为。

●案例探究[例题]将上题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改为:少量镁粉、过量铝粉,其他不变,试求之。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应用差量进行过量计算的能力。

知识依托:Mg、Al 与 H2SO4的反应;过量计算。

错解分析:应用过量物质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错误的结果,忽视有效计算得出不确切的答案。

解题思路:反应前后天平都平衡,表明两烧杯内质量净增数值相等。

则可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进行计算。

n(H2SO4) = 1.00 mol·L-1×0.100 L = 0.100 molMg + H2SO4 ==== MgSO4+ H2↑Δm24 g 1 mol 2 g 22 g a g mol 24ag 1211a2 Al +3 H 2SO4 ====Al 2(SO 4)3 + 3 H 2↑ 54 g 3 mol 6 g g 80.10.100 mol g 200.0(波纹线上为求出数值,下同)。

根据题意: ①24a< 0.100 (H 2SO 4 过量)②b >1.80 (Al 过量) ③b g -0.200 g =1211ag (净增值相等)由①③得:b <2.40,结合②可知 b 的范围。

由②③得:a >1.75,结合①可知 a 的范围。

答案:(1)11 a = 12 b - 2.40 (2)1.75<a <2.40,1.80<b <2.40 ●锦囊妙计遇到下列情形,可尝试用“差量法”解题: 1.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2.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密度、物质的量、体积等发生变化时。

高一化学差量法巧解化学计算题

高一化学差量法巧解化学计算题

高一化学差量法巧解化学计算题化学反应前后有固体质量差、气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等都可用差量法求解。

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一、质量差量例1、把22.4g铁片投入到500g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22.8g,计算:(1)析出多少克铜?(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例2将一含有杂质的铁粉10g投入足量100g稀盐酸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为105.4g,求铁粉中铁的质量分数?二、体积差量例1、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至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2、 CO、O2、CO2混合气体9mL电火花引爆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气体体积减少1mL,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又减少5mL,则混合气体中CO、O2、CO2体积比可能为。

三、物质的量差量例1:若向略含少量水蒸气的容器中通入SO2与H2S共1 mol,且知H2S过量,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8g ,则通入SO2与H2S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例2、将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容器内,达到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容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总压强之比为多少?四、压强差量例1、总压强为3.0×107Pa时,N2、H2混合气体(体积之比为1:3)通入合成塔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降为2.5×107Pa,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A.35%B. 30%C. 1/4D. 1/5练习题1、用氢气还原xgCuO,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得到残留固体yg,共用掉zg氢气,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多少g ()A.8(x-y)/9B. 9(x-y)/8C. 9zD. 9z/402、(09海南单科)用足量的CO还原13.7 g某铅氧化物,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干燥后质量为8.0g,则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 .PbO B.Pb2O3 C.Pb3O4 D.PbO23、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 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8.5%B.50%C.52.8%D.82.5%4、 100℃时,7.76g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无色无臭的气体A与足量Na2O2粉末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4.56g,放出O2,试推断A为()A.H2OB. CO2C. CO2和H2O5、在200℃时将11.6g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过氧化钠,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增加3.6g。

差量法速解行测数量关系题

差量法速解行测数量关系题

差量法速解行测数量关系中“牛吃草”从历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来看,数量关系中“牛吃草”类试题是公务员考试中比较难的一类题,解决“牛吃草”问题的经典公式是:即其中y代表原有存量(比如原有草量),N代表促使原有存量减少的外生可变数(比如牛数),x代表存量的自然增长速度(比如草长速度),T代表存量完全消失所耗用时间。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此公式中默认了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

运用此公式解决牛吃草问题的程序是列出方程组解题,具体过程不再详细叙述,在本文中从牛吃草公式本身出发解读此公式带给我们的信息。

牛吃草公式可以变形为,此式子表达的意思是原有存量与存量增长量之和等于消耗的总量,一般来说原有存量和存量的自然增长速度是不变的,则在此假定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此式子说明两种不同吃草方式的改变量等于对应的两种长草方式的改变量,而且可以看出草生长的改变量只与天数的变化有关,而牛吃草的改变量与牛的头数和天数都有关。

这个式子就是差量法解决牛吃草问题的基础。

请看下面例1:例1 有一块牧场,可供10头牛吃20天,15头牛吃10天,则它可供多少头牛吃4天?()A.20B.25C.30D.35【提示】这道题用差量法求解过程如下:设可供x头牛吃4天,10头牛吃20天和15头牛吃10天两种吃法的改变量为10×20—15×10,对应的草生长的改变量为20—10;我们还可以得到15头牛吃10天和x头牛吃4天两种吃法的改变量为15×10—4x,对应的草生长的改变量为10—4。

由此我们可以列出如下的方程:,解此方程可得x=30。

如果求天数,求解过程是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另外一道公务员考试真题:例2 林子里有猴子喜欢吃的野果,23只猴子可以在9周内吃光,21只猴子可以在12周内吃光,问如果有33只猴子一起吃,则需要几周吃光?(假定野果生长的速度不变)()A.2周B.3周C.4周D.5周【提示】解题过程如下所示:设需要x周吃光,则根据差量法列出如下方程:,解此方程可得x=4。

差量法例题

差量法例题

一。

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混合物中氯酸钾质量为4.85g二。

把质量为10g的铁片放在50g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多少克铜?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分析〕在该反应中,单质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使铁片质量减少,而铜离子被置换出来附着在铁片上。

理论上每56g铁参加反应后应能置换出64g铜、铁片净增加质量为64-56=8g。

现在铁片增重10.6-10=0.6g 并非是析出铜的质量,而是析出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差。

按此差量即可简便进行计算。

〔解答〕有质量为4.8g铜析出,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 三。

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块Na,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仍有棕黄色的溶液45.9g,则投入的Na的质量为A、4.6gB、4.1gC、6.9gD、9.2g[解析] Na投入到FeCl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若2mol FeCl3与6molH2O反应,则生成6molNaCl,溶液质量减少82g,此时参加反应的Na为6mol;现溶液质量减少4.1g,则参加反应Na应为0.3moL,质量应为6.9g。

答案为(C)四。

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共重116g,充满CO2时共重122g,充满某气体共重114g,则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A、28B、60C、32D、14[解析] 由“同温同压同体积下,不同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比”可知此题中,气体质量之差与式量之差成正比。

因此可不计算本瓶的质量,直接由比例式求解:(122-116)/(44-32)=(122-114)/(44-M(气体))解之得,M(气体)=28。

中考复习专题——巧用差量法速解计算题

中考复习专题——巧用差量法速解计算题

巧用差量法速解计算题差量法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某始态与终态量的差值,是利用差量与反应中各物质间存在的一定比例关系进行解题的方法。

使化学计算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化学方程式中的理论差量和发生反应的实际差量。

这些差量是化学反应前后同一种物质(固态、液态、气态)的差量,差量通常有质量差、体积差、质量分数差及溶解度差等,但较多的是利用质量差来进行计算。

例1 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10g,通入足量的氢气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4g,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

解析该题解法有多种,采用差量法计算最为简单一种。

差量法着重分析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10g-8.4g=1.6g)。

原混合物中的铜不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参与反应的是氢气,生成的是水,分别是气体和液体,它们对固体的质量变化都没有影响,能影响固体质量的是由原混合物中的氧化铜(相对分子质量为80)通过反应生成铜(相对分子质量为64)而使固体质量减轻,通过这一差量分析,本题便容易求解。

设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H2+CuO△H2O+Cu 固体质量减轻80 64 80-64=16(理论)x 10g-8.4g=1.6g(实际)80/16=x/1.6g x=8g答: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8g。

例2 把一块质量为5.6g的纯铁的铁片浸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里,待反应完毕后,把附有铜的铁片从溶液中取出,洗涤,烘干,再称其质量为6.0g。

求该铁片上附着的铜的质量。

解析当铁把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里的铜置换出来后,铜就附着在铁片的表面。

由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从质量上看,附有铜的铁片质量增重了,但增重的质量并不是被置换出来的所有铜的质量,而是铜与铁的质量之差。

设铁片上附着的铜的质量为xFe+CuSO4===FeSO4+Cu 固体质量增重56 64 64-56=8(理论)x 6.0g-5.6g=0.4(实际)64/x=8/0.4g x=3.2g答:铁片上附着的铜的质量为3.2g。

差量法求解化学计算题

差量法求解化学计算题

第 1 页 共 5 页 差量法求解化学计算题差量法求解化学计算题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差值,解决此类问题用差量法十分简便。

此法的关键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即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求解。

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求解。

一、固体差量一、固体差量例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分析:分析:Fe Fe Fe++CuSO 4===FeSO 4+Cu56 64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棒的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铜。

每有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离开铁棒的同时,就有64份质量的铜回到铁棒上,则使棒的质量增加64-56=864-56=8(份)。

现已知棒的质量增加(份)。

现已知棒的质量增加100.8克-100克=克=0.80.8克,则可列比例求解。

例求解。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

Fe Fe++CuSO 4===FeSO 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棒的质量增加(差量)56 64 64-56=8x 100.8克-100克=0.8克5656::8=x:0.8克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克铁参加了反应。

二、液体差量二、液体差量第 2 页 共 5 页 例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克,求此铁的纯度。

分析:分析:Fe Fe Fe++H 2SO 4===FeSO 4+H 2↑56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溶液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氢气。

每有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进入”“进入”溶液中的同时,溶液中的同时,则可生成则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从溶液中逸出,故溶液质量增加56-2=5456-2=54(份)。

(完整word版)巧用差量法解化学计算题

(完整word版)巧用差量法解化学计算题

巧用“差量法”解化学计算题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是按一定量的比例关系反应进行的,因此可以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量,得到相应的解题方法——即差量法.“差量法”就是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

如:2C(s)+O(g)=2CO(g);△H=-221kJ2/mol,其中△m(s), △n(g), △V(g),△H分别为24g、1mol、22.4L、221kJ,在这当中,7个数值之间都是相关联的且成正比例关系的物理量,其中包括化学反应前后固态物质质量减小,△m(s)24g,气体物质的量增加△n(g)1 mol气体物质体积增加△V(g)22。

4L,反应热△H221kJ 由此可得,差值可以应用于有关化学的计算。

一、差量法的应用原理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的理论依据是数学上的“等比定理”: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变化,找出差量,列出比例式,进行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的解题技巧。

解题时应注意:只有当差值与始态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且化学计量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时,才能用差量法。

这种方法好在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二、差量法解题步骤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值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三、注意事项① x、y可表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因而差量可指质量之差(△m)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② 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在较复杂的情况,存在多个反应,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并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

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

③ 正确分析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对应的根据方程式得出的“理论差量”是差量法解题的关键. 四、解法对比【例题1】KBr 和KCl 混合后质量为3。

化学计算—差量法例题讲解及练习

化学计算—差量法例题讲解及练习

化学计算—差量法例题讲解及练习
【例题】质量为8.02g的铁片,放进足量的CuSO
4
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质量变为8.66g。

求生成的铜的质量。

解题方法:
(1)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题意,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

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3)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练习1】将盛有12 g CuO的试管通入氢气后加热,当冷却后试管内的固体残渣为10 g时,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

【练习2】用H
2
还原x g CuO,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得残留固体y g,共用掉z g H2,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
A. 8/9 (x-y) g
B. 9/8 (x-y) g
C. 9z g
D. 9/40zg
【练习3】将44 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有过氧化钠得硬质玻管,发现导出得气体变为38.4 g,问此过程中有多少摩尔的过氧化钠参加了反应?(已知:
2Na
2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参考答案:
【练习1】10 g
【练习2】B(提示:实验时,氢气“早出晚归”,计算时用不到氢气。

)【练习3】0.2 mol。

差量法详解及例题示范

差量法详解及例题示范

差量法详解及例题示范
差量法是指通过计算量的差异,得到另一个未知量的方法。

它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适用于各个领域,如数学、物理、经济、金融等。

差量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已知的量基础上,通过相对独立的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差异,求得未知量的值。

这种方法表现出来的计算效率非常高,能够优化计算过程,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推导和演算。

下面通过例题来详细介绍差量法的应用。

【例题1】有一只瓶子,里面原本有30升水。

现在加入了8
升水后,瓶子里的水增加了原来的1/3。

问瓶子容量是多少?
解:假设瓶子容量为x升,那么加入8升水后,总共有
30+8=38升水。

根据已知条件,瓶子里的水增加了原来的1/3,所以有:
38-30=1/3×30

x-30=10
x=40
因此,该瓶子的容量是40升。

【例题2】一家商场打折促销,已知原来衣服的价格是200元,现在打9.5折,问现在衣服的价格是多少?
解:打9.5折相当于原价乘以0.95(100% - 9.5%),所以现在的价格为:
200 ×0.95=190
因此,现在衣服的价格是190元。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展示,差量法的应用变得十分容易理解。

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差量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特别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功效更加显著。

技巧型计算(差量法、守恒法)

技巧型计算(差量法、守恒法)

《技巧型计算》一.差量法1.(03样题)将氢气通入盛有10g氧化铜的试管中,加热一会儿。

隔绝空气冷却后,剩余固体8.4g。

则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___g。

2.(03中考)取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10g,用足量的一氧化碳还原后共得到8.4g铜。

原混合物中含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

3.将12g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g,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 A.12.5% B.25% C.66.7% D.87.5%4.(04中考)使H2和CO的混合气体3.2 g与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并将所得气体充分干燥,使干燥后的气体全部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测得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原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减少5.6 g,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质量比为A.1∶7B.1∶1C.1∶3D.1∶65.(08中考)将过量铁粉放入盛有90g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的质量为92.7g。

则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是下列的A.0.1gB.0.2gC.2.7gD.2.0g6.已知NaHCO3煅烧按下式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 煅烧不分解。

现有Na2CO3 和NaHCO3的混合物121g,经充分煅烧后质量减少了41.5g,原混合物中Na 元素的质量为 A.23g B.34.5g C.46g D.68.5g7.在一硬质玻璃管中盛放着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固体,通入足量一氧化碳气体后,加热至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得溶液增重13.2g,则原固体物质质量减少A.16g B.4.8g C.9.6g D.11.2g8.氧化亚铜(Cu2O)是鲜红色粉末状固体,可用作杀菌剂、陶瓷和搪瓷的着色剂、红色玻璃染色剂等。

现将Cu2O 和Cu的固体混合物6.8g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4.8g固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量法巧解计算题
1.100g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2.把6.1g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5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
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4.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
5.将盛有12gCuO的试管通入氢气后加热,当冷却后试管内的固体残渣为10g时,求氧化铜被还原的质量分数?
6.将氢气通入10g灼热的氧化铜中,过一段时间后得到8.4g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8.4g铜生成 (B)有8g氧化铜参加反应
(C)有1.6g水生成 (D)有10g氧化铜被还原
7.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
8.将12克CO和CO
2
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9. 将CO和CO
2
的混合气体25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得到气体33克,原混合气体中有co2多少克?
10.将CO和CO
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
2
的质
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
2
的质量比?
11.将5.6克铁粉放入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出固体物质,干燥后称量为 6.0克。

则发生置换反应的铁粉为( ) (A)11.2克 (B)8.4克 (C)5.6克 (D)2.8克
12.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反应后放出的气体质量比通入气体质量多w克,此时发生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是( )
(A)160w/132
(B)160w/84
(C)10w/3
(D)40w/7
13.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0.6克,通过盛有过量澄清石灰水的洗瓶后,经处理得知,该石灰水溶液的质量减轻了0.56克,则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
(A)0.16克
(B)0.32克
(C)0.48克
(D)0.64克
14.12.4克Fe
2O
3
和CuO的混合物与CO充分反应后,固体减少3.1克,则原混合
物中Fe
2O
3
和CuO的质量比是
( )
(A)3:2
(B)3:1
(C)2:1
(D)1:1
15.agNa
2CO
3
和NaHCO
3
混合物加热至质量减少到bg,则混合物中NaHCO
3
的质量
分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