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评价(1)

合集下载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妇好在商朝武丁时代参加并指挥对土方、八方、夷方、鬼方等方国的大作战,在其墓葬中出土了代表军权的大铜钺。

据此可知商代A.母系氏族色彩浓厚 B.宗法等级观念淡薄C.华夏文明不断扩展 D.中央集权观念萌发2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

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

这表明西周初年A.出现新旧并存的政治制度 B.推行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需要C.沿袭商朝分封诸侯的传统 D.实行的政治制度强调血缘关系3先秦时期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乡射礼”对于射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能否射中靶心、形体能否合于音乐节奏、能否礼让对手。

只有符合全部条件的射手,才能成为获胜者。

据此可知,“乡射礼”A.保证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演变C.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D.契合了战乱频繁的时代4孟子说:“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这表明孟子在政治上主张A见利思义 B.实行仁政 C.民贵君轻 D.教化万民5据记载,秦王嬴政分天下为36郡,后又增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下列关于秦新增“三郡”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设立三郡②地理上处于“东越”地区③对该地区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④是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6西汉从周亚夫以条候为相起,至汉武帝元朔五年以前为宰相者必先得封侯,当时选相的范围局限在汉初被封的143个侯爵之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国家尚未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 B.诸侯得到皇帝的信任C.军功集团影响了汉初政治发展 D.丞相引起皇帝的猜忌7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4-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4省优获奖课件

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4-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4省优获奖课件

④建立唐朝: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李世民受
封为秦王。
2.统一全国 (1)从617年到618年,李世民率军击败 薛举 集团,消除了 来自背后的威胁。 (2)击溃勾结突厥攻入河东地区的 刘武周集团。 (3)打败窦建德部和 王世充集团。624年,唐朝统一全国。
知识点二 击破东、西突厥 1.“玄武门之变”
(4)从文明史观看,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 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 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精神文明取得巨 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取得重 大成果。 (5)从社会史观看,剪辫易服,废除跪拜礼和老爷、大人等称 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国民面貌焕然一新。
2.出现原因 (1)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唐太宗不报私怨,从治国大局出 发,重用太子谋臣 魏征 。 (2)心存百姓,不断反思:他常用古语来警醒自己;撰写《帝 范》十二篇教育太子。 (3)吸取隋亡教训: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 徭役赋税。
3.表现:唐太宗在位期间, 社会生产 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 艺术日趋繁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的 繁盛局面。
第2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 表现。 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 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1.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 及其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难点:对唐太宗客观公正 地评价。
知识点一 东征西讨定基业 1.反隋建唐 (1)背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隋朝覆亡已是大势所趋。
(2)过程
①树立义旗:617年,李渊正式举起反隋大旗,
锋芒直指隋朝的统治中心—— 关中 。
②收揽人心:一面废除隋朝 严酷的法律 ,开仓济

高三复习:隋唐时期

高三复习:隋唐时期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 为主 完善阶 武则天 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殿试、武 段 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 主要的考试内容。用高官主考 明朝:八股取士;1898维新变法运动时,废八股取士; 1905年废除科举制
关于科举制
隋唐制度转变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实现 了官僚体系的考试录用制度,即我们常说的科 举制。这个制度是一个利器,削平了士族的残 余,保证了官僚群体的不断更新,也保证了国 家编户齐民的稳定。从此以后,不管形势有多 大变化,土地兼并有多剧烈,国家的主要纳税 对象自耕农都能保持在总人口的半数以上。社 会的等级制度也被适当地限制在一个可以接受 的范围内,而且围绕着现任官员的官阶展开梯 子,最大限度地限制了世袭化的趋向。
——唐太宗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征
魏征
魏征辞世后唐太宗“思征 不已,谓侍臣曰:‘夫以铜为 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 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 矣!” ——唐太宗
人物
贡献
Hale Waihona Puke 形成阶 段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 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 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 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颇致丰稔,斗米三 四钱,……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卷一
资料:[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 “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 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唐太宗认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 ,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耳,若兵戈屡动 ,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 (含答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 (含答案)
7.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下列属于唐朝货币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元通宝是唐朝的货币,“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B项符合题意;A项是日本的和同开珎;C项是秦朝的半两钱;D项是西汉的五铢钱。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6.武则天是山西文水人,郭沫若称她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的根据是武则天
A.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B.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重视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治宏贞观、政启开元”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继承了贞观年间的做法,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整个国家不仅基本安定,而且继承了唐大宗所开创的政治局面并有所发展,综观武则天的统治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她重视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所以郭沫若称她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D项符合题意;创立科举制度的是隋炀帝,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的是唐太宗,故AB不符合题意;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不是郭沫若称她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的原因,故C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D。
1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和汉景帝时的统治,故排除A;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时的统治,故排除B;开皇之治是指隋文帝时的统治,故排除D。故本题选C。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简介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简介
• 玄武门之变的文化传承与影响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评价与争议
• 中国历史的文化底蕴与价值
05
玄武门之变的争议与解读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性与研究争议
玄武门之变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 对历史研究的启示与借鉴
• 对现实政治的影响与启示
• 对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的传承
玄武门之变的史料与真实性
• 正史与野史的记载与争议
• 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变革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影响与启示
玄武门之变对后世的启示与借鉴
君主立嗣与皇位继承的问题
• 皇帝权力的巩固与扩大
• 皇室家族的斗争与妥协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评价与争议

政治斗争的策略与智慧
• 政治分歧与矛盾的解决
• 政治联盟与权谋的运用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启示与借鉴
文化传承与历史影响
玄武门之变对唐朝军事与外交的影响
唐朝军事战略的调整与变革
• 防御战争的加强与地方政权的建设
• 军事制度的改革与军队的建设
• 唐朝军事力量的巩固与扩张
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变革
• 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与战争
• 文化交流与宗教政策的调整
• 唐朝外交的影响力与地位
玄武门之变对军事与外交的长期影响与后果
• 唐朝军事的稳定与繁荣
01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 皇帝权力的巩固与扩大
• 朝臣派系的整合与削弱
• 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地方政权的建设
02
唐朝政治的新格局与稳定
• 李世民的政治地位与影响力
• 朝臣们的支持与拥戴
• 唐朝政治的稳定与繁荣
03
玄武门之变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 君主立嗣与皇位继承的问题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选择题(共40小题)1.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②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④暴政导致其灭亡。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分析】本题以评价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史实。

【解答】589年,隋灭南陈,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所以隋朝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开凿了大运河,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

隋朝初期出现了“开皇之治”,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

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短命而亡。

所以①②③④的评价均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隋朝史实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日本社会至今仍然保留着唐朝的一些社会习俗,下列各项属于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的有()①仿照唐制进行政治改革②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③端午、七夕、重阳等节日习俗④建筑、铸钱都与唐朝相仿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分析】本题以日本社会至今仍然保留着唐朝的一些社会习俗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解答】日本社会至今仍然保留着唐朝的一些社会习俗,包括仿照唐制进行政治改革,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学习并改进唐朝的饮茶方法,形成了茶道,端午、七夕、重阳等节目习俗,建筑、铸钱都与唐朝相仿,所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唐文化对世界影响的相关知识点。

3.在隋朝时,台湾被称为()A.益州B.夷洲C.流求D.瀛州【分析】本题考查台湾的相关知识,掌握台湾在不同时期的名称。

【解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的不可分割的领土,三国时台湾叫夷洲,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

隋炀帝三次派人赴流求。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史料价值类答题模板及练习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史料价值类答题模板及练习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再现】1、(2021·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高三2月四校联考·17)(14分)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史料可能会呈现不一样的记载,因此我们在运用史料时要注意考虑史料的来源及写作者的立场,对史料加以辨析。

下面是两则关于“玄武门之变”的文献史料,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

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

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

”高祖意乃安。

——五代后晋刘煦《旧唐书·尉迟敬德传》材料二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

——1908年出土文献敦煌文书中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唐太宗入冥记》(1)辨析上文所引史料,分别指出两则文献史料的史料价值及其局限性。

(10分)(2)关于“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依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得出你自己的结论,并说明你依据的原则。

(4分)2、(2021·山东潍坊高三3月高考模拟·17)(15分)“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纵观敦煌壁画中历代飞天形象的演变,可以从一个层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

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诸神,另有伏羲、女娲等均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

图1 北魏《尸毗王本生》图2 西魏《弹箜篌飞天》材料二隋代莫高窟《献花伎乐飞天》,洞窟四壁环窟带状飞天一周,飞天呈辐射形式,或奏乐,或撒花,千姿百态、飘逸秀美,充分显示了古代民间画匠的功力和智慧。

唐代飞天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与大唐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完全吻合,画法较前代有很大的改变:由浪漫夸张步入现实,由天宫仙人转变为宫娥舞伎。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答案:(1)以民为本的思想。采取戒奢从简、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不误农时等措施。
(2)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吸取隋亡教训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否爱惜 民力将危及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3)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政权的长久巩固。
1.唐太宗把各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督、刺史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
“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其目的是( )
答案:D
3.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 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 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 解析:从“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 这一信息看,唐太宗是在反省及总结经验教训。故选 B 项。 答案:B
(2)从唐太宗和魏征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君臣们是通过什么得出上 述结论的?指出他们真正“可畏”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实质。
解题思路:本题以唐太宗的统治思想组织材料,考查学生理解逻 辑推理能力。第(1)问从“国以人为本”入手;第(2)问可联系隋亡教训; 第(3)问考虑其阶级本质或根本目的。
唐朝的对外关系前所未有,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唐 代和睦的民族政策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唐太宗晚年的反省表明他是一位具有极强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判 精神的帝王,作为一位封建帝王,有这种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探究点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及评价 材料一 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 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材料一指出秦王李世民感叹隋朝灭亡的原因。 材料二 唐太宗以民为水,君为舟,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高三历史选修4_人物评价:唐太宗李世民评价

高三历史选修4_人物评价:唐太宗李世民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生平简介: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生于陕西武功,是李渊次子。

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

公元617年,逼父起兵反隋,攻入长安,灭隋后,进封为秦王。

唐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而后高祖让位,他即位称帝,次年改国号为贞观。

贞观22年(649年),唐太宗薨,仅52岁,葬于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昭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尝百草的神农,禅位的尧,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开创贞观盛世的唐太宗,弯弓射雕的成杰思汗,陈桥兵变的朱元璋等等,对于这些千古帝王,或褒或贬,各家不一。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有两点必须把握住。

第一点,要全面。

要根据不同的历史事实。

其次,要客观。

不可带有个人的主观倾向,要从矛盾的两方面去看。

这就要求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所参考的文献必须是第一手材料,必须是还原历史本原的东西。

一.功绩关于唐太宗的功绩,这里主要是通过他的管理思想来论述的。

(一)政治管理思想“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①这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对其的赞美。

谈到唐太宗的政治管理思想,就不得不说到他的用人之道。

1.任人唯贤,重视人才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魏征。

魏征,魏征是何许人也?魏征,字玄成。

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在投入李世民之前,他就是一“倒霉蛋”,“墙头草”。

他曾经投靠过瓦岗李密,而后又投入窦建德门下,再后来他投入到了李世民的哥哥——当时的太子李建成门下。

当然,魏征并非无才之人,他早就提醒李建成要留心李世民,也主谋导演了一场鸿门宴,这场鸿门宴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太子党败了。

魏征又该何去何从呢?他并没有随大流,一死保节,而是成了阶下囚。

等待他的却不是死亡。

面对昔日想除自己而后快的魏征,惜才的唐太宗非但没有杀他,反而给了他一个谏议大夫的职位。

魏征也没有令其失望,先后承谏200多次。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1.“天策上将”在反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南征北讨,屡立功勋。

为此,唐高祖加号“天策上将”,任尚书令。

2.玄武门之变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袭杀太子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并逼迫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称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历史认识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对于此类事件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二、贞观之治1.原因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努力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

2.具体措施(1)完善中央官制:贞观年间发展和完善了隋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2)重视法制建设:修订颁行《唐律》,对《隋律》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对处死刑极为慎重。

(3)发展选官制度:进一步发展隋代的科举制,扩大贡士人选,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4)完善经济制度:在经济政策上延续唐初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

概念辨析“贞观之治”是指唐代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当时年号为“贞观”(626~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认识“贞观之治”调整了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

三、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1.开明的为政作风(1)知人善任:唐太宗以宽广的胸襟和独到的目光,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这对于制定和贯彻贞观新政、扩大统治基础、稳定政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2)兼听纳谏:唐太宗广开言路,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形成了较为开明的政治气氛。

(3)转向“文治”:唐太宗马上得天下后,不失时机地向发展经济、加强制度建设的“文治”转化。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导语“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

从古至今,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玄武门之变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故事概述】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

晋阳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

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故事内容】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

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

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

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

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

李世民就没有这样做。

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

于是,宠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

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来。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一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一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清单一李世民登基的方式玄武门之变1.(1)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李世民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统一后:李世民设立“文学馆”,收罗四方名士。

受到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联合排挤。

2.“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得知太子李建成谋害自己的计划后,发动政变,在玄武门外,射杀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626年,李世民登上皇位。

[深化认知]“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种政治现象。

对于此类事件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清单二唐太宗的内政措施“贞观之治”的出现1.(1)善于用人,选贤任能:选官不拘一格,重用敢于进谏的魏征、能谋善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

(2)“存百姓”: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3)慎用刑法:从民本的思想出发,制定《唐律》。

(4)以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深化认知]“贞观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唐太宗作为开明君主吸取隋亡教训,以史为鉴;在思想上认识到“存百姓”的重要性,在隋朝基础上的制度创新,自己用人方面的不计前嫌,不拘一格,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开创了盛世局面。

清单三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1)唐朝初年:中国北方、西部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唐高祖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2)唐太宗时:开始着手经营中国边疆。

2.措施(1)武力讨伐:629年以后,派李和李靖等大将,分别讨伐经常骚扰唐朝边境的少数民族。

(2)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职可以世袭。

在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册封后嗣:630年,唐太宗被西北各民族首领尊为“天可汗”,唐政府负责册封这些首领的后嗣。

(4)和亲通婚: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求婚请求,派文成公主入藏。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问答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问答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问答题及答案第1课1、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南北?提示:(1)客观条件: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

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主观条件:隋文帝的文治武功使隋朝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强;陈的统治者荒淫奢侈、腐败无能,其统治已江河日下。

2、唐朝诗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1)同意。

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还惠及到今天。

(2)不同意。

可以从开凿大运河及隋炀帝下江都时所体现的暴政,结合隋的速亡来阐述。

3、比较秦朝和隋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点?提示:(1)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2)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如秦的郡县制、隋的科举制;(3)都兴建了举世闻名的工程,如秦修长城、隋开运河;(4)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而迅速灭亡。

4、科举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谈谈你对读书做官的看法。

提示:一方面结合课文关于科举制的作用谈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它便于统治者笼络、控制知识分子,使其成为恭顺的奴仆。

还可以谈谈读书做官不利于科技事业的发展。

当然,读书做官,能造福民众,应该肯定。

5、隋运河经过了今天的哪些省(市)?提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第2课1、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

提示:一方面要注意这是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另一方面,从历史的影响来看,应持肯定的态度。

李世民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杰出的政治才能,说明他是人心所向的领袖。

他后来的政绩以及他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说明李世民为君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2、从唐太宗用人纳谏,你得到什么启示?提示:(1)是否能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判断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2)要能容人,要善于接受批评意见;(3)应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奠基人唐太宗作业3新人教版选修4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奠基人唐太宗作业3新人教版选修4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 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2、盛世是指兴盛的时代。

一般公认的盛世有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等。

这些盛世景象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包括:()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经济繁荣③统治者采取安民政策④加强思想控制,严禁外来思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D.③④3、唐太宗对隋亡深有感触,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

为此他采取的治国策略是:()①选官“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②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③颁布的法律体现仁义为本,刑法为末的原则④完善科举制,扩大选官对象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4、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与唐太宗有关。

下列表述中与唐太宗无关的是()A.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B.唐太宗进一步完善、革新制度C.唐太宗精简官吏、定期考核D. 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5、唐太宗对侍臣言道:“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的下列做法能体现该认识的是()①发动玄武门之变②轻徭薄赋③慎用刑罚④推行均田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某校举办“中国杰出帝王展”活动,下面能够收入唐太宗展板的内容有①选官“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②强调“存百姓”思想,轻徭薄赋③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④创立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唐太宗对侍臣言道:“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的下列做法不能体现该言论的是()A.发动玄武门之变 B.善于纳谏C.克制个人奢欲D.减轻徭役赋税8、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

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六月,一代帝王唐太宗李世民在首都长安去世,享年50岁。

唐太宗李世民的去世,是大唐帝国的一个重大损失,也是百姓的一个重大损失。

纵观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以玄武门之变为界限,前期为武功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起兵,以武力一统天下。

在此期间,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后期为玄武门之变之后,为文治阶段。

这一阶段,李世民主要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在此期间,随着不断开创经济建设的新局面,李世民也建立了一些新的文治武功。

最主要的是消灭了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东突厥。

唐太宗李世民的人生第二阶段,如果细分,也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小阶段。

前期主要是虚心纳谏,励精图治;后期转化为独断专行,好大喜功。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这种转变,主要有三大因素:1、国家建设和经济建设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其有些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有些小骄傲;2、更年期的到来,特别是晚年多病,改变了唐太宗的某些性格和秉性,使他不再葆有清醒的头脑;3、魏征等谏官的相继去世,让唐太宗失去了知得失的“镜子”。

如何客观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被大家公认的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那么,唐太宗李世民究竟建立了哪些不朽功绩呢?概括来说,主要有五大功绩:1、唐太宗李世民创立了以“存百姓”为核心的“民本”思想。

这一点非常重要。

思想成就人的伟大和尊严。

李世民伟大,首先就伟大在这里。

如果他没有自己的思想,或者说他的思想观点没有形成体系,他只能算是一个英明君主,根本谈不上伟大。

李世民的思想,涵盖很多方面,既有执政思想,也有军事思想,还有法治思想,而这一切的一切,最根本的还是他以爱民为核心的“民本”思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是他全部思想最闪光、最核心、最有影响的字眼。

仅此一句话,就充分揭示了君主与人民群众的辩证关系;仅此一句话,便是他日常工作的座右铭和行为指南;仅此一句话,就足以证明,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一个堪称伟大的人物。

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第8课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以及社会经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外关系和科技文化的基本史实;认识隋唐时期繁荣开放与逐渐衰落的原因。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隋唐的更迭,政治制度、民族融合学习难点:隋唐的制度发展,民族融合【教学环节】第一章隋朝的兴亡(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 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

2. 统一: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3、隋朝完成统一原因:①民族融合的不断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日强。

(二)隋朝的建设与发展1、广设粮仓:官仓(朝廷粮食物资储备)、义仓(乡间赈济救灾)2、兴建洛阳城(东都):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3、疆域管理:(1)经营西域,扩大了郡县制在西域的设置范围。

(2)派官员三次去流求,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4、开通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到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控制(2)评价:利:①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②促进运河沿岸城市发展③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民族交融④维护国家统一,巩固中央集权弊: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推动农民起义(三)隋朝的灭亡(1)原因①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

(2)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第二章唐朝的兴盛与衰亡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1)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随后,派兵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玄武门之变: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玄武门,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又逼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称帝,改元贞观。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3、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1)原因①中央:唐玄宗沉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腐败②地方:节度使兵力扩大,出现外重内轻局面(2)概况:755年,安禄山与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3)影响——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①严重破坏北方经济,迫使大量北方民众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②参与平叛的许多将领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被削弱;③皇帝开始利用宦官制衡武将,导致宦官势力坐大;④边防空虚也导致少数民族趁机侵扰,边疆告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武门之变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强盛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他在位期间所开启的贞观之治,让后世对他传颂千年。

历史对他的描述大多是正面描写,但是唯有玄武门事变留下让人诟病的机会。

通过玄武门事变,李世民不仅杀害了他的兄长和齐王,还将他的十个侄子也一起杀了。

后世大多对他评价是残暴不仁,不顾手足情谊。

比如王夫之所写说:“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历史为后世文人所写,里面颇多腐儒之言,不能片面的通过道德层次来评价此事。

所以,我将以玄武门之变的道德和对后代历史的影响方面对其客观论述:第一、道德方面
唐太宗杀害手足并不是残暴不仁,冷酷无情,而是由当时朝野
环境和自己生长环境影响。

要知道在当时形势危急,所有参与事件
的人物都命悬一线,内心的道德谴责与生死存亡比较起来是显得微
不足道的。

成则生,败则死。

兄弟相残,这是封建社会注定的悲剧,帝王
家是没有亲情,只有权利的纷争和人和人之间的怀疑。

明朝朱棣靖
难之役,清朝康熙九子夺嫡,西晋八王之乱,这些都是兄弟之争的
鲜明代表。

第一点:身在帝王家一个人没有亲情很难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当他们生下来的时候,已经被自己的母亲慢慢的进行教育。

告诉他们:如果你不能做皇帝,而你有这么大的才华,你就会被你的兄弟嫉恨,从而杀害,在这种大的生长环境下已经注定了这个悲剧。

李世民的哥哥对他并无温情一说,李建成与李文吉在战争后因为自己的功名不如李世民,就不断排挤李世民,在战争中也是借用李世民的名义来进行剥削民众。

对于他们而言,李世民不像一个兄弟,而更像一个利用工具,根本没有亲情而言。

西汉名臣晁错,楚汉名将韩信,这些都是为了国家努力奋斗的人,却被当成一个利用的工具,最终被抛弃杀害。

第二点: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的所作所为和李渊对于战后赏赐的处理不当推动了李世民的杀心。

在唐朝建立后,李渊作为唐朝的第一任皇帝,李世民在战争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在收获了不少的军心与民心,在选取继承人时,理应偏向李世民,但是李渊却犹豫不决,将李建成立为太子,却将兵权给予李世民。

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在建立唐朝的第二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军队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李世民的兵权,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在危急时刻才得到消息,最终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在面
对自己的生命威胁时,自己的兄弟对自己先下手,兄弟已经抛弃所谓的情谊,李世民的反抗是必然的,在手下臣子和自己的生死存亡之刻,发动事变,并没有看出来李世民的冷酷无情。

反而是李建成对于李世民不念兄弟情谊,决心将他至于死地。

第二、对后世影响
《贞观政要》、《旧唐书》和《新唐书》之类的书籍中对于李建成的评价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废太子,好色而且阴险狡诈。

玄武门事变对于后世大部分都是好的影响,如果是由李建成接管唐朝,之后的贞观之治也不会出现,之后后人传颂的太平盛世也不一定出现。

五代时期政治家刘昫这样评价李建成: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建成、元吉,实为二凶。

中外交构,人神不容。

可以看出李建成并非一个好的帝王之材。

第一点:当李渊知道李世民玄武门事变后,对于兄弟相残,十分悲痛,请求让李世民放过自己的兄弟,但是帝王家族权利之争关乎自己与臣子的性命,李世民没有同意,杀心已定,面对已经掌握朝野大部分权利的李世民,李渊无法改变他的想法。

事变发生结束后,李渊痛苦的对李世民说: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李渊说的也的确应验,在16年以后,李世民的十
几个子女,都因为争夺皇位而不得善终,年纪轻轻就死了。

李世民有十几个儿子,但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两三个。

而且还是昏庸无能之辈,他的三儿子李恪虽然很有本事,因为意图谋反被杀了,连带着死的还有他的四儿子。

另外还有九个儿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于非命,最后武则天也杀害了他的几个子孙。

后世都认为是李世民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所以导致了以后的唐肃宗取代唐玄宗,唐代宗取代唐肃宗,安史之乱的时候,父子争位,天下二主,唐朝从此开始衰败。

但这真是由唐太宗的杀害兄长的例子才导致的子孙相争么,不管何朝何代,皇位之争向来残酷,就算没有李世民的例子,他的众多子孙也会为了皇位而争。

在唐朝以前便于很多为了皇位而兄弟相残的故事,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为了皇位的勾心斗角,再到三国时期曹丕与曹植为了权利的拉拢臣子,还有扶苏胡亥,刘琦刘琮等残酷的皇权之争。

这些都可以为李世民的后代作为例子,也并非因为李世民这么做,他的子孙就纷纷效仿。

他子孙的自相残杀,是帝王家必然的结果。

第二点:玄武门事变打破了传统的嫡长子继承的规律,虽然在隋朝就有这样的情况,但是还是唐朝这件事让人印象深刻,这对后世朝代有很大的影响。

北宋第二位皇帝赵光义就受到唐太宗影响,不是按照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度登基的皇帝,他是赵匡胤的弟弟,在赵匡胤死后并非由其子孙继承皇位,而是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赵光义。

残酷的竞争造就了唐太宗这样的伟大统治者,之后的贞观之治,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总结
在面对兄弟的步步紧逼下,李世民为了生存奋起反抗,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成为了唐朝第二个皇帝,成就了贞观之治,为之后盛唐埋下伏笔。

长远来看,该事件对于后代具有积极的影响,打破了嫡长子继承,让后朝出现了很多圣明的皇帝。

深度分析玄武门事变,可以看出李世民并不是一个残暴绝情的皇帝,在帝王家的环境下,面对自己兄弟的绝情,他只是进行了奋起斗争,为自己谋一条活路。

随着时代的更替,该事件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也越来越鲜明,它不仅为盛唐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促使后朝出现更多圣明的帝皇,为后代树立了一个正确的榜样。

面对一件历史事件,我们要以客观全面的分析历史,不要存在有偏见和极端思想,要有长远的看法,不能用现代的道德价值观来衡量古代历史,要以古代人的思维来看待古代人,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历史,才能正确评价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