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合集下载

东林树木学考试试卷及答案汇总

东林树木学考试试卷及答案汇总

东林树木学考试试卷汇总一、写出下列树种拉丁学名1、红松 Pinus koraiensis2、圆柏 Sabina chinensis3、紫椴Tilia amurensis4、胡桃楸 Juglans mandshurica5、紫丁香Syringa oblata6、糖槭 Acer negundo7、旱柳 Salix matsudana 8、山楂 Crataegus pannatifida9、黄菠萝 Phellodendron amurense 10、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11、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L.var. mongolica12、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13、山荆子 Malus baccata14、毛竹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15、山槐 Maackia amurensis16、五角槭 Acer mono17、苹果 18、树锦鸡儿 19、山杨 20、家榆二、名词解释,并各举一例(每个名词2分,总计10分)1、双名法:以拉丁文描述特征,即每个植物种名加上种加词组成,后附定名人名称2、孑遗植物:由于第四纪冰川的作用,许多古老的树种种类消失,仅保留了一部分植物,被称为孑遗植物。

3、壳斗:苞片愈合而形成的碗状器官,通常包着果实。

(指壳斗科植物坚果外面或下部呈杯状碗状盘状或球状的总苞,外面常有针刺或鳞片)4、聚花果:如果果实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来,花序也参与了果实的组成部分,这就称为聚花果。

5、圆锥花序:长花轴上分生出许多小枝,每一小枝自成一总状花序。

6、子房上位:花托圆柱形或圆顶,平顶状,花萼,花冠和雄蕊群顺序地着生在雌蕊下方的花托圆周,或是雌蕊外放的花托上,雌蕊的位置要比其他各部分要高,像这样的子房位置称子房上位。

7、聚合果:如果一朵花中有许多离生雌蕊,以后每一枚雌蕊形成一个小果,相聚在同一花托之上,称为聚合果。

8、球果:由胚轴,苞鳞,不发育的短枝,种子,种鳞组成。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第八章林分生长量的测定习题一、填空题1.林分生长的四个发育阶段、、、。

2.在阶段由于林木间尚未发生竞争,自然枯损量接近于零,所以林分的总蓄积是在不断增加。

3.林分生长量分为、、、、、等六类。

4.林分纯生长量是减去期间内以后生长的总材积。

5.应用材积差法应具备的两个前提条件是、。

一是要有经过检验而适用的一元材积表;二是要求待测林分期初与期末的树高曲线无显著差异6.林分表法的核心是。

7.、和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生长锥测定过去的直径定期生长量和用经过检验符合调查地区使用的一元材积表来估算林分生长量。

8.双因素法的两个因子为、。

总断面积生长量和平均高生长量9.随机过程以其状态可分为、类型。

10.一元材积差法是将测定的,通过转换为,再由标准地每木检尺资料求得的方法。

二、名词解释1.林分生长2.材积差法3.林分表法4.双因素法5.林分直径状态构造函数三、简答题1.简述林分生长的特点2.固定标准地设置和测定要求3.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共性4.树木直径生长随机过程的定义和其重要的两个特征因子四、论述题1.试述在离散条件下,林分直径状态构造的转移2.试述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的步骤五、计算题1.某固定标准地分别于1990年,2023年测得(期间未采伐):M(1990)=155 m3;M(2023)=168 =12 m3,试计算毛生长量和纯生长量。

m3;M枯2.用林分表法计算林分生长量,试计算调查期末各径阶株数。

D(cm) Zd(cm) 期初株数期末株数12 1.2 514 1.6 1016 2.2 2018203.某林区 1995 年调查的蓄积为 5.3 亿 m3,2023 年调查的蓄积为 6.5 亿 m3,期间枯损量为0.5 亿m3,采伐量为 1.1 亿 m3,求该林区的净增量、纯生长量和毛生长量。

4.在面积为 10 hm2 的某山杨林分中,设置标准地一块,其面积为 0.1 hm2,标准地调查每木检尺结果如表 2 中所示,将本地区山杨一元材积表示于表1,请承受材积表法测算该山杨林分蓄积量。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2005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2005

“测树学(含测量学)”试题(2005年07月04日)林业专业:本科生、2003级 班、姓名: 、学号:一、填空题(共10分,每题1分,共计10小题)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 )而确定的。

3. 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为( )曲线。

4. 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即为( )生长量。

5. 伐倒木材积测定时,区分段个数越多,( )越小。

6. 角规测树时,Fg 越小,测量误差( )。

7. 材种材积比是各材种材积与( )比值。

8. 某解析木7.9米,用一米区分段区分,那么梢头长度是( )米。

9. 收获表的种类有正常收获表、体会收成表和( )。

10. 相对直径是林木直径与( )的比值。

二、概念与名词说明(共10分,每题 2分)1. 实验形数2. 材积表3. 角规操纵捡尺 4.树高曲线 5. 削度方程三、简述题(共20分,每题 5分)1.分级标准木法选取标准木的原那么。

2.最大密度林分每公顷株数与平均胸径之间关系(画图)。

3.一致性削度/材积比系统。

4. 林分生长量的种类及其彼此关系。

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10分)1. 试述同龄纯林直径散布的静态、动态结构规律。

2.全林分模型与单木模型的特点及其区别。

五、证明题(共20分,每题10分)1. 推导望高法计算立木材积的公式,并说明适用条件。

2. 推导说明Mistcherlich(单分子式)生长方程()1(kt e A y --=式中:A, k 为方程参数;y 为林木大小;t 为年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六、计算题(共20分,每题 4分)1.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断面积为0.0390m 2,2m 处断面积为0.0272m 2,4处断面积为0.0214m 2,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2. 某一株树木进行树干解析时,3年和8年时的树高总生长量别离为0.6 m 和2.5 m, 试计算5年时的树高。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第九章角规测树习题一、填空题1.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

2.角规测定林分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

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3.角规测树时,Fg越小,测量误差。

4.在角规控制检尺条件下可测定、、和。

5.常用角规测器为角规和角规。

6.确定望点位置比较方便的仪器是。

林分速测镜7.扩大圆的半径与之比等于角规杆长与角规缺口之比。

8.当使用棱镜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时,镜片中的树干影象与镜片上缘外的实际树干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出现3种情况:、、。

9.在大面积森林抽样调查中,角规点数的确定取决于调查总体的角规和的要求。

10.日本的平田种男(1955)提出用垂直角规绕测林分平均高的方法,被称为。

二、名词解释1.角规控制检尺2.同心圆原理3.可变样地4.一致高5.进测木三、简答题1. 简述角规绕测技术。

2.简述角规测树中选择角规断面积系数的原则。

3.简述角规点整体改正法的缺点4.简述格罗森堡(1958)提出的边界样点处理方法5.简述一致高和法原理四、论述题1.试论述角规多重同心圆原理证明过程。

2. 试论述角规测树的扩大圆原理证明。

五计算题1. 角规测树中,Fg=4,某一株树D1.3=20.4cm,测点至该树间距离为10.2m,问该树计数多少。

第九章角规测树习题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角规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

2. 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

3. 角规测树时,Fg越小,测量误差越大。

4. 在角规控制检尺条件下可测定Dg、G/hm2、M/hm2和N/hm2。

5.常用角规测器为棱镜角规和杆式角规。

6.确定望点位置比较方便的仪器是林分速测镜。

7.扩大圆的半径与树干直径之比等于角规杆长与角规缺口之比。

8.当使用棱镜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时,镜片中的树干影象与镜片上缘外的实际树干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出现3种情况:相割、相切、相离。

9.在大面积森林抽样调查中,角规点数的确定取决于调查总体的角规计数木株数变动系数和调查精度的要求。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习题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习题

第二章林分调查一、填空题1. 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和,又根据组成林分的树木的年龄,可把林分划分为和。

2.地位指数是根据和而确定的。

3.森林调查的最小测定单位是。

4. 标准地的种类分为、。

5. 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和指标很多,通常有依据、、或等划分立地质量的指标。

二、概念题1. 疏密度2. 郁闭度3. 立地质量4. 地位级5. 标准地6. 林分平均高三、简述题1.林分平均胸径2. 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四、论述题1. 在标准地内进行每木检尺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那些?五、计算题1. 测得落叶松林分平均高为11m,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21.6 m2,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分别为36m2和212m3,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是多少立方米?2. 每木检尺的记录情况如下:4径阶3株,6径阶39株,8径阶50株,10径阶69株,12径阶81株,14径阶57株,16径阶28株,18径阶10株,20径阶2株,计算林分的平均直径是多少?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 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又根据组成林分的树木的年龄,可把林分划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2.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森林调查的最小测定单位是林分。

4. 标准地的种类分为临时标准地、固定标准地。

5. 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和指标很多,通常有依据土壤因子、指示植物、林木材积或树高等划分立地质量的指标。

二、概念题1. 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2. 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

3. 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4. 地位级:地位级(site class)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D H )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第四章立地质量和林分密度一、填空题1. 地位指数是根据和而确定的。

2. 地位级表是依据与关系编制的,其编制原理、方法及过程基本上与编制地位指数表相同。

3. 密度对林分平均直径有显著的影响,即密度越大的林分其林分平均直径,直径生长量。

4. 林分密度对树干形状的影响较大,一般地说,密度大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密度小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

5. 在林分优势树高生长曲线簇中,有一条代表在中等立地条件下,随变化的平均高生长曲线,这条曲线称作导向曲线。

二、概念题1. 立地2. 立地质量3. 地位级4. 地位指数5. 疏密度6. 立木度7. 林分密度指数8. 树冠竞争因子三、简述题1. 确定地位指数基准年龄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2. 绘简图说明人工林和天然林中林分株数密度的变化规律3.四、论述题1. 立地质量评价方法2. 描述树冠竞争因子的计算过程3. 论述数式法编制地位级表的过程五、计算题1. 1. 河北隆化地区油松人工林自由树冠幅与胸径之间的线性方程为CW=0.235805D+1.257798现在某一油松人工林中,设标准地面积为0.03987hm2,其林木直径分布如下表所示2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2. 地位级表是依据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关系编制的,其编制原理、方法及过程基本上与编制地位指数表相同。

3. 密度对林分平均直径有显著的影响,即密度越大的林分其林分平均直径越小,直径生长量越小。

4. 林分密度对树干形状的影响较大,一般地说,密度大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小,密度小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大。

5. 在林分优势树高生长曲线簇中,有一条代表在中等立地条件下,林分优势树高随林分年龄变化的平均高生长曲线,这条曲线称作导向曲线。

二、概念题1. 立地:立地在生态学上又称作“生境”,指的是“林地环境和由该环境所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及质量”。

更确切地说,立地是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生存的空间及与之相关的自然因子的综合。

测树学本科试题及答案

测树学本科试题及答案

测树学本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测树学是研究什么学科的科学?A. 树木生长B. 森林资源C. 木材加工D. 森林生态答案:B2. 树木的胸径通常是指距离地面多少厘米处的直径?A. 10B. 30C. 50D. 100答案:C3. 树木生长的年轮可以反映哪些信息?A. 树木年龄B. 气候条件C. 土壤类型D. 所有以上答案:D4. 树木的生物量是指什么?A. 树木的总重量B. 树木的总体积C. 树木的干重D. 树木的叶重答案:A5. 森林资源调查中的“五查”包括哪些?A.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利用、查保护B.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利用、查管理C.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保护、查管理D.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保护、查经营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测树学中,_________是指树木从地面到树顶的高度。

答案:树高7. 树木的_________是树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年轮的数目。

答案:年龄8.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_________是指对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进行的全面调查。

答案:全面调查9. 树木的_________是指树木的生物量和木材的物理、化学性质。

答案:品质10. 测树学中,_________是指树木的胸径和树高。

答案:立木参数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测树学在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答案:测树学在林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测树学的研究,可以准确评估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森林经营管理、木材生产和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12. 描述树木年轮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树木年轮的形成过程是每年春季树木开始生长时,细胞分裂速度快,形成的细胞壁较薄,颜色较浅,形成浅色的春材;而到了秋季,细胞分裂速度减慢,形成的细胞壁较厚,颜色较深,形成深色的秋材。

这样一年形成的浅色和深色的木材交替排列,就形成了年轮。

测树学试题及答案本科

测树学试题及答案本科

测树学试题及答案本科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测树学的研究内容?A. 树木生长量测定B. 森林资源评估C. 树木病虫害防治D. 林木生物量估算2. 测树学中,树干解析木的制作主要用于研究什么?A. 树木年轮B. 树干内部结构C. 树干水分分布D. 树干材质密度3.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样地调查法的主要用途是什么?A. 估算森林面积B. 估算森林蓄积量C. 确定森林类型D. 评估森林生态价值4. 下列哪项不是树木生长指标?A. 树高B. 胸径C. 叶绿素含量D. 材积5. 树木的年龄通常通过什么来确定?A. 树干颜色B. 年轮计数C. 树叶数量D. 树根大小6. 在测树学中,哪个公式用于计算树干材积?A. Schumacher公式B. Lefèvre公式C. Smalian公式D. Reineke公式7. 哪种测量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树木的生物量?A. 直接称重法B. 间接称重法C. 全树分解法D. 以上都是8. 下列哪项是树木生长的非生物因素?A. 光照B. 温度C. 土壤湿度D. 竞争9. 在测树学中,什么是林分?A. 一片森林B. 一片树林C. 一片树木的集合D. 一片具有相同特征的树木集合10. 下列哪项不是树木生长的生物因素?A. 树种B. 树龄D. 树干形态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测树学中的树干解析木可以用于以下哪些研究?A. 年轮分析B. 树干内部结构C. 材质密度分布D. 病虫害研究12.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包括哪些?A. 样地调查法B. 线路调查法C. 遥感技术D. 全面调查法13.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树木的生长?A. 土壤类型B. 光照条件C. 温度变化D. 人类活动14. 在测树学中,下列哪些属于树木生长指标?A. 树高B. 胸径C. 土壤pH值D. 材积15. 树木年龄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法?A. 年轮计数B. 树干形态分析D. 树根形态分析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测树学是研究________和________的科学。

测树学试卷

测树学试卷

“测树学”试题(2011年12月31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9级 班、姓名: 、学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树高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 增大 )。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 平均胸径 )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林地 )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 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 直径 )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形。

10. Richards 方程(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1. 胸高形数H g Vf 3.13.1= 某一树干材积和一个以胸高断面积为横断面以树高为高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2. 异龄林 林分中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3. 林分调查因子 描述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的指标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1.hq c bq a f 2223.1++= 从形数、形率与树高关系的分析,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3.简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答.削度方程除能较好地描述完整树干形状变化外,还可以估计树干上任意部位的直径、任意既定直径部位距树基的长度、树干上任意分段的材积及全树干材积,这些削度方程的作用正是利用削度方程编制材种出材率表的重要依据。

四、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 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根据胸径和树高尔个因子与树干材积之间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数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习题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习题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一、填空题1.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和三要素构成。

2.在林分蓄积量测定中,应包括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测定和林分测定。

3.增加标准木的株数,一般可以林分蓄积量的测定精度。

4.根据立木材积三要素的理论,当两株林木的胸径相同,而两株林木的树干材积不相等时,这是由于两株林木的树高或树干不同所引起的。

5. 检量原木长度时,应量测原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处的距离。

6.平均直径、平均高、林木株数及林分蓄积量完全相同的两个林分,其材种出材量却不一定相同、且可能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可能不同。

二、概念题1. 蓄积量2. 标准木法3. 一元材积表4. 二元材积表5. 三元材积表6. 立木材积三要素7. 立木材积表三、简述题1. 简述“3P”抽样的特点。

2. “3P”抽样的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3.四、论述题1. 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2. 试述平均标准木法的步骤,并说明其它三种标准木法选择标准木的原则。

五、计算题1. 测得落叶松林分平均高为11m,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21.6 m2,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分别为36m2和212m3,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是多少立方米?2. 测得标准地二株平均标准木:g1=0.05107 m2,v1=0.5226m3; g2=0.05027 m2,v2=0.44013 m3;林分总断面积 G=10.84 平方米,试求林分蓄积量。

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

2.在林分蓄积量测定中,应包括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测定和林分面积测定。

3.增加标准木的株数,一般可以提高林分蓄积量的测定精度。

4.根据立木材积三要素的理论,当两株林木的胸径相同,而两株林木的树干材积不相等时,这是由于两株林木的树高或树干形状不同所引起的。

5. 检量原木长度时,应量测原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最短处的距离。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第十一章林分生物量测定习题一、填空题1.的调查是正确认识、管理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

2.森林的生物量可以分为及两部分。

地下部分是指树;地上部分主要包括、和。

3.是森林植物群落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干物质的累积量,它的测定以测定最为重要。

4.测定林木枝、叶生物量有两种主要方法。

和。

测定林木枝、叶生物量有两种主要方法。

一种标准枝法;另一种方法是全称重法。

5.在林学中,净生产力可分为与两种。

6.根据含水量状况不同,木材密度可分为、、、。

7.森林树木或植物的净生产量分别用来生长、、、和。

8.枝和叶的生物量分布,则因树种和林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枝、叶主要集中在群落上层表面呈和枝、叶量最多层在群落的下部呈。

9.一般来说,干的生物量由地表向上。

10.树冠投影比是与之比。

二、名词解释1.生物量2.平均净生产力3.树冠圆满度4.全称重法5.相对生长模型三、简答题1.简述生产量和生产力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生物量、平均和连年净生产力之间的关系3.简述反映冠形和冠量的因子,以及这些因子的含义。

4.简述生物量与现存量有何区别?5.简述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的比值(简称R/S)说明的问题。

四、论述题1.论述森林生物量的垂直结构2.论述利用标准枝法测定枝、叶生物量。

3.论述利用标准木法测定林分生物量第十一章林分生物量测定习题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森林生产力的调查是正确认识、管理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

2.森林的生物量可以分为地上及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是指树根系的生物量;地上部分主要包括树干生物量、枝生物量和叶生物量。

3.森林生物量是森林植物群落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干物质的累积量,它的测定以树木生物量测定最为重要。

4.测定林木枝、叶生物量有两种主要方法,标准枝法和全称重法。

5.在林学中,净生产力可分为平均生产力与连年生产力两种。

6.根据含水量状况不同,木材密度可分为基本密度、生材密度、气干密度、绝干密度。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6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6

东北林业⼤学测树学试题6第六章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填空题1.实际造材法中样⽊的确定⽅法可分为和。

2. 根据削度⽅程与材积⽅程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和。

3. 本材标准分和。

4. 原⽊检尺⼯作包括和。

5. 材种出材率曲线是以为⾃变量,为因变量绘制的。

⼆、概念题1. 原条:伐倒⽊剥去树⽪且截去直径(去⽪)不⾜6cm的梢头部分称作原条。

2. 造材3. 材种出材率4. 原⽊5. 材种6. ⽊材标准7. 杉原条8. 削度9. 削度⽅程10材积⽐三、简述题1.林分材种主要结构规律如何?2. 简述削度⽅程的作⽤四、论述题1. 伐倒⽊造材的主要原则有那些?2. 论述材种出材率表的实⽤性检验⽅法有哪2种?五、计算题1. 在⾯积为10 hm2的某⼭杨林分中,设置标准地⼀块,其⾯积为0.2 hm2,标准地调查每⽊检尺的结果如表1所⽰,已知林分条件平均⾼为23.2 m,现提供三株接近标准⽊的伐倒⽊的胸径、树⾼、胸⾼断⾯积及材积值(见表1),请根据选择标准⽊的条件及要求,标准⽊的胸径、树⾼各允许±5%的误差),从三株伐倒⽊中选择⼀株最符合条件和要求的伐倒⽊为标准⽊,采⽤标准⽊法测算该⼭杨林分的蓄积量。

表1 林分调查每⽊检尺结果及标准⽊资料表2. 在⾯积为10 hm 2的某⼭杨林分中,设置标准地⼀块,其⾯积为0.2 hm 2,标准地调查结果为:标准地林分胸⾼断⾯积G=5.5 m 2,林分条件平均⾼H=23.0⽶。

经查该地区⼭杨标准林分表得知:⼭杨标准地林分公顷断⾯积G 1.0=36.5 m 2,每公顷蓄积量M 1.0=360 m 3。

请根据上述数据条件,测算该⼭杨林分蓄积量。

3. 削度⽅程为222)()(H h c H h b a D d ++=,式中a =0.9125,b =-1.1521,c =0.2306。

当D =32cm ,H =24m ,h =20m 时,估计树⼲上任意部位h 处的直径d 值。

标准答案⼀、填空题1. 实际造材法中样⽊的确定⽅法可分为机械抽样法和径阶⽐例法。

3测树学试题3

3测树学试题3

“测树学”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H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直径)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 )形。

10. Richards 方程( 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1. 胸高形数:H g V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g 1.3——胸高断面积;2.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3.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因子。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2.绘图说明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

3.简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4. 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不同点。

四、 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2、 试述影响林分收获量的因子,并说明这些因子与收获量的关系。

五、证明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证明角规测树的多重同心园原理。

2、推导说明方程:x k Ae y /3.1-+=(式中:A, k 为方程参数,均大于0;y 为因变量;x 为自变量)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曲线。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测树学”试题(2004年12月31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2级 班、姓名: 、学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 )。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

4.在树高曲线上,与( )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 )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形。

10. Richards 方程(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1. 胸高形数2. 异龄林3. 林分调查因子4.竞争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2.绘图说明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

3.简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4. 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不同点。

四、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 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2. 试述影响林分收获量的因子,并说明这些因子与收获量的关系。

五、证明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 证明角规测树的多重同心园原理。

2. 推导说明方程:x k Ae y /3.1-+=(式中:A, k 为方程参数,均大于0;y 为因变量;x 为自变量)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曲线。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1.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直径为18.0cm ,2m 处直径为16.0cm ,4m 处直径为13.2cm ;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2. 落叶松天然林最大密度线为: 550.14500-=gD N ,现实林分中林分每公顷株数为:2580株/hm 2,平均胸径为:14.5 cm ,计算该林分的林分密度指数(SDI )(注:标准直径为20cm )。

树木学试题_东林答案

树木学试题_东林答案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题A一、写出下列树种拉丁学名1、红松Pinus koraiensis2、圆柏Sabina chinensis3、紫椴Tilia amurensis4、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5、紫丁香Syringa oblata6、糖槭Acer negundo7、旱柳Salix matsudana8、山楂Crataeguspannatifida9、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10、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二、名词解释,并各举一例(每个名词2分,总计10分)1、双名法:以拉丁文描述特征,即每个植物种名加上种加词组成,后附定名人名称2、孑遗植物:由于第四纪冰川的作用,许多古老的树种种类消失,仅保留了一部分植物,被称为孑遗植物。

3、壳斗:苞片愈合而形成的碗状器官,通常包着果实。

(指壳斗科植物坚果外面或下部呈杯状碗状盘状或球状的总苞,外面常有针刺或鳞片)4、聚花果:如果果实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来,花序也参与了果实的组成部分,这就称为聚花果。

5、圆锥花序:长花轴上分生出许多小枝,每一小枝自成一总状花序。

三、填空题(每空0.5分,总计10分)1、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和竹类)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2、恩格勒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和哈钦松系统。

3、世界上五大观赏裸子植物是金钱松,雪松(松科),金松,北美红杉(杉科)。

南洋杉(南洋杉科)4、板栗、枣、柿树。

5、马尾松、杉木、柏木。

四、单选题 DDBDC备注:此答案是我自己参考课件查阅资料整理的,仅供参考。

如有错误,请大家查书确认一下。

五、划线题A B杜松松科冷杉柏科橡胶树楝科泡桐苦木科香椿柿树科臭椿鼠李科沙枣胡颓子科黑枣无患子科酸枣大戟科文冠果玄参科六、有长短枝之分(银杏,落叶松属)整齐花(茶)叶全缘(樟属)宿萼(紫楠)坚果(胡桃楸)藤本(忍冬)中国特有树种(银杏)孑遗植物(银杏水杉北美红衫)水土保持灌木(紫穗槐)茎皮入药(杜仲)七、区分下列各属(每小题5分,总计20分)八、1、松、杉、柏三科有哪些主要区别,并举列说明其经济及生态意义?(7分)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喜光,温暖湿润气候,深根性树种,能够耐干旱,瘠薄的土壤,石砾,沙地,岩缝中。

测树学复习考试题林学院

测树学复习考试题林学院

林学本科《测树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B、胸高断面积C、胸高形率D、树高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B、1/2胸径C、1/3树干中央直径D、1/3胸径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B、都是饱满的C、都是弯曲的D、也不一样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B、低于5%C、低于20%D、10%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B、中龄林C、成熟林D、以上都不是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林分生物量测定习题
一、填空题
1.的调查是正确认识、管理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

2.森林的生物量可以分为及两部分。

地下部分是指树;地上部分主要包括、和。

3.是森林植物群落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干物质的累积量,它的测定以测定最为重要。

4.测定林木枝、叶生物量有两种主要方法。

和。

测定林木枝、叶生物量有两种主要方法。

一种标准枝法;另一种方法是全称重法。

5.在林学中,净生产力可分为与两种。

6.根据含水量状况不同,木材密度可分为、、、。

7.森林树木或植物的净生产量分别用来生长、、、和。

8.枝和叶的生物量分布,则因树种和林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枝、叶主要集中在群落上层表面呈和枝、叶量最多层在群落的下部呈。

9.一般来说,干的生物量由地表向上。

10.树冠投影比是与之比。

二、名词解释
1.生物量
2.平均净生产力
3.树冠圆满度
4.全称重法
5.相对生长模型
三、简答题
1.简述生产量和生产力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生物量、平均和连年净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3.简述反映冠形和冠量的因子,以及这些因子的含义。

4.简述生物量与现存量有何区别?
5.简述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的比值(简称R/S)说明的问题。

四、论述题
1.论述森林生物量的垂直结构
2.论述利用标准枝法测定枝、叶生物量。

3.论述利用标准木法测定林分生物量
第十一章林分生物量测定习题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
1.森林生产力的调查是正确认识、管理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

2.森林的生物量可以分为地上及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是指树根系的生物量;地上部分主要包括树干生物量、枝生物量和叶生物量。

3.森林生物量是森林植物群落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干物质的累积量,它的测定以树木生物量测定最为重要。

4.测定林木枝、叶生物量有两种主要方法,标准枝法和全称重法。

5.在林学中,净生产力可分为平均生产力与连年生产力两种。

6.根据含水量状况不同,木材密度可分为基本密度、生材密度、气干密度、绝干密度。

7.森林树木或植物的净生产量分别用来生长根、茎、叶、花和种子。

8.枝和叶的生物量分布,则因树种和林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枝、叶主要集中在群落上层表面呈圆台型和枝、叶量最多层在群落的下部呈圆锥型。

9.一般来说,干的生物量由地表向上逐渐减小。

10.树冠投影比是冠幅与胸径之比。

二名词解释
1.生物量是指任一时间区间(可以是一年、十年或一百年)某一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净第一性生产量的累积量。

2.平均净生产力是森林植物群落生物量(W)被年龄(a)所除之商。

3.树冠圆满度是冠幅与冠长之比。

用以表明树冠的圆满程度,此值愈大愈圆满,反之而树冠狭长。

4.全称重法就是将树木伐倒,摘除全部枝叶称其树干鲜重,采样烘干得到样品干重与鲜重之比,从而计算样木树干的干重。

5.相对生长模型是指用指数或对数关系反映林木维量之间按比例协调增长的模型。

三、简答题
1.简述生产量和生产力的区别和联系。

生产量与生产力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相互联系。

区别在于,前者所表示的是“量”的大小,后者所表示的是速率,是一个“速度”的概念;二者的联系是,当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来表示生产量时,生产量与生产力是一致的。

2.简述生物量、平均和连年净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生物量、平均和连年净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生物量是年复一年逐年累积的量,总是随着年龄增大越积越多。

净生产力和生物量一样,也是随年龄而变化的,但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净生产力积累的速度是不同的。

连年净生产力反映出的是积累的实际速度,平均净生产力反映出的是积累的平均速度。

3.简述反映冠形和冠量的因子,以及这些因子的含义。

反映冠形和冠量的因子,常用的因子有冠长率、树冠圆满度、树冠投影比等,这些因子的意义如下:
⑴冠长率是冠长与树高之比
⑵树冠圆满度是冠幅与冠长之比。

用以表明树冠的圆满程度,此值愈大愈圆满,反之而树冠狭长。

⑶树冠投影比是冠幅与胸径之比。

用以表明树木营养面积的相对大小,此值愈大则树木占有的相对空间愈大。

4.简述生物量与现存量有何区别?
现存量的变化不等于净第一性生产量,必须加上各种损失量后才能算作净第一性生产量;由此可见,理论上现存量不等同于生物量。

实际工作中生物量的精确测定非常复杂和困难,通常是用对现存量的测定来估算生物量。

人们往往并不严格注意到现存量与生物量的差别,而把它们看成是同义词。

5.简述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的比值(简称R /S )说明的问题
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有时差异也很大。

地下生物量(根)和地上生物量(茎、叶、花等)的比值(R /S )如果很高,就表明植物对于水分和营养物质具有比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生活在比较贫瘠恶劣的环境中,因为它们把大部分净生产量都用于发展根系了。

如果R /S 比值很低,说明植物能够利用较多的日光能,具有比较高的生产能力。

四、论述题
1. 论述森林生物量的垂直结构
森林生物量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

森林叶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影响着森林内的透光性,从而也影响着生产量在森林中的垂直分布。

干、枝、叶等生物量在森林内呈垂直分布,一般,干的生物量由地表向上渐减,而枝和叶的生物量分布,则因树种和林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枝、叶主要集中在群落上层表面呈圆台型和枝、叶量最多层在群落的下部呈圆锥型。

阳性同龄单层林易形成前一种类类型;混交林,异龄林和耐阴树种组成的森林易形成后一种类型。

但是,即便在阳性同龄单层林中,由于林龄的不同所表现的类型也不一样,在幼龄林时为圆锥形,随着林龄加大树高生长,枝条由下向上枯死,林冠长度与树高之比相对变小,则逐渐向圆台型变化。

此外,在这两个类型之外,还可划分出枝、叶垂直分布比较均匀的类型,这在复层结构的热带雨林中可以见到。

至于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一般自地表向下递减。

2.论述利用标准枝法测定枝、叶生物量。

标准枝法是指在树木上选择具有平均枝基径与平均枝长的枝条,测其枝、叶重用于推算整株树枝、叶的重量。

根据标准枝的抽取方式,该法又可分为:平均标准枝法和分级标准枝法。

a.平均标准枝法
(i)树木伐倒后,测定所有枝的基径0d 和枝长0i ,求二者的算术平均值即0d 和0i 。

(ii)以0d 和0i 为标准,选择标准枝,标准枝的个数根据调查精度确定,同时要求标准枝上的叶量是中等水平。

(iii)分别称其枝、叶鲜重,并取样品。

(iv)按下式计算全树的枝重和叶重。

W N n W i
i n
==∑1 式中:N --全树的枝数;
n ---- --标准枝数;
W i -----标准枝的枝鲜重或叶鲜重;
b.分层标准枝法
在树冠上部与下部的枝粗长度、叶量变动较大时,可将树冠分为上、中、下三层,在每一层抽取标准枝,根据每层标准枝算出各层枝、叶的鲜重重量,然后将各层枝、叶重量相加,得到树木枝、叶鲜重。

由于将树冠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抽取标准枝,因此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树冠上、中、下枝和叶的重量,对树冠枝和叶的重量估计较平均标准枝法准确。

另外,在测算过程中,可以通过烘干的方法,测得枝、叶生物量的干重。

3.论述利用标准木法测定林分生物量
(1).平均标准木法
即以每木调查结果计算出全部立木的平均胸高直径为选择标准木的依据,把最接近于这个平均值的几株立木作为标准木,伐倒称重。

然后,用标准木的平均值(-w )乘单位面积上的立木株数(N ),或用标准木生物量(Wi )的总和(∑n
i W )乘单位面积上胸高总断面
积(G )与标准木胸高断面积(g )总和(
∑n i g )之比,求出单位面积上的林分生物量(W ),
即: -=W N W 或 ∑∑=n
i
n i W g G
W (2).分层标准木法
依据胸径级或树高级将林分或标准地林木分成几个层,然后在各层内选测平均标准木,并伐倒称重,得到各层的平均生物量测定值(i W -),乘以单位面积各层的立木株数(Ni ),即得到各层生物量(Wi ),各层生物量之和,即为单位面积林分生物量总值(W ),即
i i i W N W -= ,∑=i W 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