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北邮电版)习题2答案
大学物理第六版上册北京邮电大学出版课后答案详解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学物理第六版上册北京邮电大学出版课后答案详解1、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力作用[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汽车具有惯性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1.小车从靠近定滑轮处释放.[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其大小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托里拆利实验最早测出了大气压强4、11.小敏学习密度后,了解到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从而她估测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单选题] *A.50 m3B.50 dm3(正确答案)C.50 cm3D.500 cm35、9.在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能得出的结()[单选题] *A.a和c数量不相等B.b决定原子种类C.质量集中在c上D.a和c之间存在吸引的力(正确答案)6、4.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题]A.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正确答案)B.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提水桶的力没有做功C.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D.挂钩上的书包静止时,书包受到的拉力做了功8、1.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
下列与此现象所反映的原理相同的是()[单选题] *A.行驶的汽车窗帘被吸出去B.挤压后的吸盘吸在光滑的墙上C.用干燥的双手搓开的塑料袋会吸在手上(正确答案)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挤压后吸在一起9、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单选题]A.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正确答案)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用电吹风给湿头发吹风D.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10、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平衡力[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相互作用力11、52.“凿壁偷光”原指凿穿墙壁,让邻舍的烛光透过来,后用来形容家贫而勤奋读书。
大学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对应北京邮电大学版)
物理试卷参考答案1解:理想气体分子的能量RT i E 2υ=平动动能 3=t 5.373930031.823=⨯⨯=t E J 转动动能 2=r249330031.822=⨯⨯=r E内能5=i 5.623230031.825=⨯⨯=i E J 2解: ∵ xv v t x x v t v ad d d d d d d d ===分离变量: x x adx d )62(d 2+==υυ两边积分得c x x v ++=322221 由题知,0=x时,100=v ,∴50=c∴ 13s m 252-⋅++=x x v3.解:∵ t tva 34d d +==分离变量,得 t t v d )34(d +=积分,得 12234c t t v ++=由题知,0=t,00=v ,∴01=c故 2234t t v +=又因为 2234d d t t t x v +== 分离变量, t t t x d )234(d 2+=积分得 232212c t t x ++=由题知 0=t,50=x ,∴52=c故 521232++=t t x所以s 10=t 时m70551021102s m 190102310432101210=+⨯+⨯=⋅=⨯+⨯=-x v4. )由题知,0=t时,00=φ,t t =时 3,0,20πφ=<+=t v A x 故且 ∴ s 322/3==∆=ππωφt 5)222υυ+=u 52202=+=υυu m/s=4.47υυθ00)90tan(=-2142== 6)由图知,0=t时,0,2<-=P P v A y ,∴34πφ-=P (P 点的位相应落后于0点,故取负值) ∴P 点振动方程为)3410cos(1.0ππ-=t y p∵ πππ34|3)10(100-=+-=t x t ∴解得 67.135==x m Y=-1/2M 7) 解: bt v tsv -==0d dRbt v R v a b tva n 202)(d d -==-==τ则 240222)(R bt v b a a a n-+=+=τ8)又 11x k F A∆= 22x k F B ∆=Mg F F B A ==弹性势能之比为12222211121212k kx k x k E E p p =∆∆=二.填空题答案1)解: m 从M 上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m ,M ,地球为系统,以最低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有222121MV mv mgR +=又下滑过程,动量守恒,以m ,M 为系统则在m 脱离M 瞬间,水平方向有0=-MV mv联立,以上两式,得()M m MgRv +=22)正比3)v v nf d )(:表示分布在速率v 附近、速率区间dv 内的分子数密度 4)⎰21d )(v v v v Nf :表示分布在21~v v 区间内的分子数5) 卡诺热机效率121T T -=η%7010003001=-=η6)W E Q+∆=7) E=1/2KA 2 8)书P144 三.计算题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l ,此时绳与水面成θ角,由图可知 222s h l+=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tss t l l dd 2d d 2= 题1-4图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l ,s 是随t 减少的,∴ ts v v t l v d d ,d d 0-==-=船绳即 θcos d d d d 00v v s lt l s l t s v ==-=-=船或 sv s h s lv v 02/1220)(+==船将船v 再对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322d d sv h t v a ==船2)解:由题图(a),∵0=t时,s 2,cm 10,,23,0,0000===∴>=T A v x 又πφ即 1s rad 2-⋅==ππωT故 m )23cos(1.0ππ+=t x a由题4-8图(b)∵0=t 时,35,0,2000πφ=∴>=v A x 01=t 时,22,0,0111ππφ+=∴<=v x又 ππωφ253511=+⨯=∴ πω65=故 m t x b )3565cos(1.0ππ+= 3)解: (1)射入的过程对O 轴的角动量守恒ωθ2000)(sin R m m v m R +=∴ Rm m v m )(sin 000+=θω(2)020*********sin 21])(sin ][)[(210m m m v m R m m v m R m m E E k k +=++=θθ4)解:由abc 过程可求出b 态和a 态的内能之差 W E Q+∆=224126350=-=-=∆W Q E Jabd过程,系统作功42=WJ26642224=+=+∆=W E Q J 系统吸收热量ba 过程,外界对系统作功84-=A J30884224-=--=+∆=W E Q J 系统放热5)解:(1)从图上可得分布函数表达式⎪⎩⎪⎨⎧≥=≤≤=≤≤=)2(0)()2()()0(/)(00000v v v Nf v v v a v Nf v v v av v Nf ⎪⎩⎪⎨⎧≥≤≤≤≤=)2(0)2(/)0(/)(00000v v v v v Na v v Nv av v f )(v f 满足归一化条件,但这里纵坐标是)(v Nf 而不是)(v f 故曲线下的总面积为N,(2)由归一化条件可得⎰⎰==+0002032d d v v v v N a Nv a N v v avN(3)可通过面积计算 N v v a N 31)5.12(00=-=∆(4) N 个粒子平均速率⎰⎰⎰⎰+===∞∞00202d d d )(1d )(v v v v av v v av v v vNf Nv v vf v02020911)2331(1v av av N v =+=(5)05.0v 到01v 区间内粒子平均速率⎰⎰==0005.0115.0d d v v v v NNv N N N Nv v ⎰⎰==00005.05.00211d d )(v v v v v Nv av N N v v vf N N 2471)243(1d 12103003015.002100av N v av v av N v v av N v v v =-==⎰ 05.0v 到01v 区间内粒子数N av v v a a N 4183)5.0)(5.0(210001==-+=9767020v N av v ==6)解: (1)如题5-11图(a),则波动方程为])(cos[0φω+-+=uxu l t A y 如图(b),则波动方程为])(cos[0φω++=uxt A y(2) 如题5-11图(a),则Q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0φω+-=ubt A A Q如题5-11图(b),则Q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0φω++=ubt A A Q。
大学物理第二版答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习 题 解 答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1-1 (1) 质点t 时刻位矢为:j t t i t r ⎪⎭⎫ ⎝⎛-+++=4321)53(2(m)(2) 第一秒内位移j y y i x x r)()(01011-+-=∆)(5.33)101(3)01(21)01(32m j i ji +=⎥⎦⎤⎢⎣⎡-+--=(3) 前4秒内平均速度)s m (53)2012(411-⋅+=+=∆∆=j i j i t r V(4) 速度)s m ()3(3d d 1-⋅++==j t i t r V∴ )s m (73)34(314-⋅+=++=j i j i V(5) 前4秒平均加速度)s m (43704204-⋅=-=--=∆∆=j j V V t V a (6) 加速度)s m ()s m (d d 242--⋅=⋅==j a j tV a1-2 23d d 23++==t t txv c t t t c t v x x +++=+==⎰⎰241d d 34 当t =2时x =4代入求证 c =-12 即1224134-++=t t t xtt tv a t t v 63d d 23223+==++= 将t =3s 代入证)s m (45)s m (56)(414123133--⋅=⋅==a v m x1-3 (1) 由运动方程⎩⎨⎧+==ty t x 2342消去t 得轨迹方程0)3(2=--y x(2) 1秒时间坐标和位矢方向为 m y m x 5411==[4,5]m: ︒===3.51,25.1ααxytg(3) 第1秒内的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m (24)35()04(1j i j i r+=-+-=∆)s m (2411-⋅+=∆∆=j i tr V(4) 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i t Va j i tr V8d d ,28d d ==+==故t =1s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2111s m 8,s m 28--⋅=⋅+==i a j i V1-4 该星云飞行时间为a 1009.2s 1059.61093.31074.21046.910177915⨯=⨯=⨯⨯⨯⨯ 即该星云是101009.2⨯年前和我们银河系分离的. 1-5 实验车的加速度为g)(25m/s 1047.280.13600101600223≈⨯=⨯⨯==t v a 基本上未超过25g.1.80s 内实验车跑的距离为)(m 40080.13600210160023=⨯⨯⨯==t v s1-6 (1)设第一块石头扔出后t 秒未被第二块击中,则2021gt t v h -= 代入已知数得28.9211511t t ⨯-=解此方程,可得二解为s 22.1s,84.111='=t t第一块石头上升到顶点所用的时间为s 53.18.9/15/10===g v t m由于m t t >1,这对应于第一块石头回落时与第二块相碰;又由于m t t <'1这对应于第一块石头上升时被第二块赶上击中.以20v 和'20v 分别对应于在t 1和'1t 时刻两石块相碰时第二石块的初速度,则由于2111120)(21)(t t g t t v h ∆∆---= 所以184.1)184.1(8.92111)(2121121120--⨯⨯+=∆-∆-+=t t t t g h v m /s 2.17=同理.122.1)122.1(8.92111)(2121121120--⨯⨯+=-'-'+='t t t t g h v ∆∆ m/s)(1.51=(2) 由于'>=123.1t s t ∆,所以第二石块不可能在第一块上升时与第一块相碰.对应于t 1时刻相碰,第二块的初速度为3.184.1)3.184.1(8.92111)(2122122120--⨯⨯+=--+="t t t t g h v ∆∆ m/s)(0.23=1-7 以l 表示从船到定滑轮的绳长,则t l v d /d 0-=.由图可知22h l s -=于是得船的速度为02222d d d d v s h s t l h l lts v +-=-==负号表示船在水面上向岸靠近. 船的加速度为3202022d d d d d d s v h tl v h l ll t v a -=⎥⎥⎦⎤⎢⎢⎣⎡⎪⎪⎭⎫ ⎝⎛--== 负号表示a 的方向指向岸边,因而船向岸边加速运动.1-8 所求位数为522422221048.9601.0)106(44⨯=⨯⨯⨯==ππωg r n g r1-9 物体A 下降的加速度(如图所示)为222m/s 2.024.022=⨯==t h a 此加速度也等于轮缘上一点在s 3='t 时的切向加速度,即)m/s (2.02='t a在s 3='t 时的法向加速度为)m/s (36.00.1)32.0()(2222=⨯='='=R t a R v a t n1-10 2m /s 2.1=a ,s 5.00=t ,m 5.10=h .如图所示,相对南面,小球开始下落时,它和电梯的速度为m/s)(6.05.02.100=⨯==at v以t 表示此后小球落至底板所需时间,则在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距离为2021gt t v h +=电梯下降的距离为习题1-9图 习题1-10图2021at t v h +='又20)(21t a g h h h -='-= 由此得s 59.02.18.95.1220=-⨯=-=a g h t而小球相对地面下落的距离为2021gt t v h += 259.08.92159.06.0⨯⨯+⨯= m 06.2= 1-11 人地风人风地v v v+=画出速度矢量合成图(a)又人地风人风地02v v v +'=,速度矢量合成如图(b )两图中风地v应是同一矢量.可知(a )图必是底角为︒45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风向应为西北风,风速为人地人地风地00245cos v v v =︒=)s m (23.41-⋅=1-12 (1) v LvL t 22==(2) 22212u v vLu v L u v L t t t -=++-=+= 1212-⎥⎥⎦⎤⎢⎢⎣⎡⎪⎭⎫ ⎝⎛-=v u v L(3) v Lv L t t t '+'=+=21,如图所示风速u 由东向西,由速度合成可得飞机对地速度v u v +=',则22u v V -='.习题1-12图习题1-11图2221222⎪⎭⎫⎝⎛-=--='=v u v L uv L v L t 证毕1-13 (1)设船相对岸的速度为V '(如图所示),由速度合成得V u V +='V 的大小由图1.7示可得αβcos cos u V V +'=即332323cos cos -=⨯-=-='αβu V V 而1212sin sin =⨯=='αβu V 船达到B 点所需时间)s (1000sin =='='=D V DV OB t βAB 两点之距βββsin cos D Dctg S == 将式(1)、(2)代入可得m)(1268)33(=-=D S(2) 由αβsin 101sin 3u V D t ⨯='=船到对岸所需最短时间由极值条件决定0cos sin 11d d 2=⎪⎭⎫⎝⎛-=αααu t 即 2/,0c o s παα==故船头应与岸垂直,航时最短.将α值代入(3)式得最短航时为s)(500105.021012/sin 101333m in=⨯=⨯=⨯=s u t π (3) 设l OB =,则ααββsin cos 2sin sin 22u uV V u D V D V D l -+=''==欲使l 最短,应满足极值条件.习题1-13图a a uV V u u D l '⎢⎢⎣⎡''-+-='cos sin cos 2d d 22αα 0cos 2sin sin 2222=⎥⎦⎤'-+''+αuV V u a a uV 简化后可得01cos cos 222=+'+-'αuVV u a即 01cos 613cos 2=+'-'αa 解此方程得32cos ='α︒=='-2.4832cos 1α 故船头与岸成︒2.48,则航距最短.将α'值代入(4)式得最小航程为222222m in 321232322321000cos 1cos 2⎪⎭⎫ ⎝⎛-⨯⨯⨯-+='-'-+-=ααu uv v u D lkm)(5.1m 105.13=⨯= AB 两点最短距离为km)(12.115.122min min =-=-=D l S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2-1 (1)对木箱,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木箱将要被推动的情况下如图所示,x 向:0cos m ax m in =-f F θ y 向:0sin m in =--Mg F N θ 还有 N f s m ax μ=解以上三式可得要推动木箱所需力F 的最小值为θμθμsin cos s s min -=MgF习题2-1图在木箱做匀速运动情况下,如上类似分析可得所需力F 的大小为θμθμsin cos k k min -=MgF(2)在上面m in F 的表示式中,如果0sin cos s →-θμθ,则∞→m in F ,这意味着用任何有限大小的力都不可能推动木箱,不能推动木箱的条件是0sin cos s ≤-θμθ由此得θ的最小值为s1arctanμθ=2-2 (1)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x 向:ma N T =-θθsin cosy 向:0cos sin =-+mg N T θθ 联立解此二式,可得N)(32.3)30sin 8.930cos 2(5.0)sin cos (=︒+︒⨯⨯=+=ααg a m T N)(74.3)30sin 230cos 8.9(5.0)sin cos (=︒-︒⨯⨯=+=ααa g m N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斜面的压力N)(74.3=='N N(2)小球刚要脱离斜面时N =0,则上面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为mg T ma T ==θθsin ,cos由此二式可解得2m/s 0.1730tan /8.9tan /=︒==θg a2-3 要使物体A 与小车间无相对滑动,三物体必有同一加速度a ,且挂吊B 的绳应向后倾斜。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习题十三13-1 衍射的本质是什么?衍射和干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波的衍射现象是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边缘或孔隙时所发生的展衍现象.其实质是由被障碍物或孔隙的边缘限制的波阵面上各点发出的无数子波相互叠加而产生.而干涉则是由同频率、同方向及位相差恒定的两列波的叠加形成.13-2 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如果把单缝沿透镜光轴方向平移时,衍射图样是否会 跟着移动?若把单缝沿垂直于光轴方向平移时,衍射图样是否会跟着移动?答:把单缝沿透镜光轴方向平移时,衍射图样不会跟着移动.单缝沿垂直于光轴方向平移时,衍射图样不会跟着移动.13-3 什么叫半波带?单缝衍射中怎样划分半波带?对应于单缝衍射第3级明条纹和第4级暗 条纹,单缝处波面各可分成几个半波带?答:半波带由单缝A 、B 首尾两点向ϕ方向发出的衍射线的光程差用2λ来划分.对应于第3级明纹和第4级暗纹,单缝处波面可分成7个和8个半波带. ∵由272)132(2)12(sin λλλϕ⨯=+⨯=+=k a13-4 在单缝衍射中,为什么衍射角ϕ愈大(级数愈大)的那些明条纹的亮度愈小?答:因为衍射角ϕ愈大则ϕsin a 值愈大,分成的半波带数愈多,每个半波带透过的光通量就愈小,而明条纹的亮度是由一个半波带的光能量决定的,所以亮度减小.13-5 若把单缝衍射实验装置全部浸入水中时,衍射图样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此时用公式),2,1(2)12(sin Λ=+±=k k a λϕ来测定光的波长,问测出的波长是光在空气中的还是在水中的波长?解:当全部装置浸入水中时,由于水中波长变短,对应='='λϕk a sin n k λ,而空气中为λϕk a =sin ,∴ϕϕ'=sin sin n ,即ϕϕ'=n ,水中同级衍射角变小,条纹变密.如用)12(sin +±=k a ϕ2λ),2,1(⋅⋅⋅=k 来测光的波长,则应是光在水中的波长.(因ϕsin a 只代表光在水中的波程差).13-6 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中,改变下列条件,衍射条纹有何变化?(1)缝宽变窄;(2)入 射光波长变长;(3)入射平行光由正入射变为斜入射.解:(1)缝宽变窄,由λϕk a =sin 知,衍射角ϕ变大,条纹变稀;(2)λ变大,保持a ,k 不变,则衍射角ϕ亦变大,条纹变稀;(3)由正入射变为斜入射时,因正入射时λϕk a =sin ;斜入射时,λθϕk a '=-)sin (sin ,保持a ,λ不变,则应有k k >'或k k <'.即原来的k 级条纹现为k '级.13-7 单缝衍射暗条纹条件与双缝干涉明条纹的条件在形式上类似,两者是否矛盾?怎样说明?答:不矛盾.单缝衍射暗纹条件为k k a 2sin ==λϕ2λ,是用半波带法分析(子波叠加问题).相邻两半波带上对应点向ϕ方向发出的光波在屏上会聚点一一相消,而半波带为偶数,故形成暗纹;而双缝干涉明纹条件为λθk d =sin ,描述的是两路相干波叠加问题,其波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相干加强为明纹.13-8 光栅衍射与单缝衍射有何区别?为何光栅衍射的明条纹特别明亮而暗区很宽?答:光栅衍射是多光束干涉和单缝衍射的总效果.其明条纹主要取决于多光束干涉.光强与缝数2N 成正比,所以明纹很亮;又因为在相邻明纹间有)1(-N 个暗纹,而一般很大,故实际上在两相邻明纹间形成一片黑暗背景.13-9 试指出当衍射光栅的光栅常数为下述三种情况时,哪些级次的衍射明条纹缺级?(1) a+b=2a;(2)a+b=3a;(3)a+b=4a.解:由光栅明纹条件和单缝衍射暗纹条件同时满足时,出现缺级.即 可知,当k a b a k '+=时明纹缺级.(1)a b a 2=+时,⋅⋅⋅=,6,4,2k 偶数级缺级;(2)a b a 3=+时,⋅⋅⋅=,9,6,3k 级次缺级;(3)a b a 4=+,⋅⋅⋅=,12,8,4k 级次缺级.13-10 若以白光垂直入射光栅,不同波长的光将会有不同的衍射角.问(1)零级明条纹能 否分开不同波长的光?(2)在可见光中哪种颜色的光衍射角最大?不同波长的光分开程度与什 么因素有关?解:(1)零级明纹不会分开不同波长的光.因为各种波长的光在零级明纹处均各自相干加强.(2)可见光中红光的衍射角最大,因为由λϕk b a =+sin )(,对同一k 值,衍射角λϕ∞. 13-11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单缝,若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0οA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重合,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的明纹公式为当6000=λoA 时,2=k x λλ=时,3=k重合时ϕ角相同,所以有得 4286600075=⨯=x λoA 13-12 单缝宽0.10mm ,透镜焦距为50cm ,用5000=λoA 的绿光垂直照射单缝.求:(1)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中央明条纹的宽度和半角宽度各为多少?(2)若把此装置浸入水中(n=1.33),中央明条纹的半角宽度又为多少?解:中央明纹的宽度为f na x λ2=∆ 半角宽度为na λθ1sin -=(1)空气中,1=n ,所以(2)浸入水中,33.1=n ,所以有13-13 用橙黄色的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宽为a=0.60mm 的单缝,缝后凸透镜的焦距f=40.0cm ,观察屏幕上形成的衍射条纹.若屏上离中央明条纹中心1.40mm 处的P 点为一明条纹;求:(1)入射光的波长;(2)P 点处条纹的级数;(3)从P 点看,对该光波而言,狭缝处的波面可分成几个半波带?解:(1)由于P 点是明纹,故有2)12(sin λϕ+=k a ,⋅⋅⋅=3,2,1k 由ϕϕsin tan 105.34004.13≈=⨯==-f x 故3105.3126.0212sin 2-⨯⨯+⨯=+=k k a ϕλ 当 3=k ,得60003=λoA 4=k ,得47004=λoA (2)若60003=λoA ,则P 点是第3级明纹;若47004=λoA ,则P 点是第4级明纹. (3)由2)12(sin λϕ+=k a 可知,当3=k 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712=+k 个半波带;当4=k 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912=+k 个半波带.13-14 用5900=λoA 的钠黄光垂直入射到每毫米有500条刻痕的光栅上,问最多能看到第几级明条纹? 解:5001=+b a mm 3100.2-⨯=mm 4100.2-⨯=o A由λϕk b a =+sin )(知,最多见到的条纹级数m ax k 对应的2πϕ=, 所以有39.35900100.24max ≈⨯=+=λba k ,即实际见到的最高级次为3max =k .13-15 波长为5000oA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每毫米有200条刻痕的光栅上,光栅后的透镜焦距为60cm . 求:(1)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与第一级明条纹的间距;(2)当光线与光栅法线成 30°斜入射时,中央明条纹的位移为多少? 解:3100.52001-⨯==+b a mm 6100.5-⨯m(1)由光栅衍射明纹公式λϕk b a =+sin )(,因1=k ,又f x ==ϕϕtan sin所以有λ=+f x b a 1)(即 62101100.51060105000---⨯⨯⨯⨯=+=b a fx λ (2)对应中央明纹,有0=k正入射时,0sin )(=+ϕb a ,所以0sin =≈ϕϕ斜入射时,0)sin )(sin (=±+θϕb a ,即0sin sin =±θϕ因︒=30θ,∴21tan sin ±==≈f x ϕϕ故22103010602121--⨯=⨯⨯==f x m 30=cm这就是中央明条纹的位移值.13-16 波长6000=λo A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光栅上,第二、第三级明条纹分别出现在20.0sin =ϕ与30.0sin =ϕ处,第四级缺级.求:(1)光栅常数;(2)光栅上狭缝的宽度;(3)在90°>ϕ>-90°范围内,实际呈现的全部级数.解:(1)由λϕk b a =+sin )(式对应于20.0sin 1=ϕ与30.0sin 2=ϕ处满足:得 6100.6-⨯=+b a m(2)因第四级缺级,故此须同时满足解得 k k b a a '⨯='+=-6105.14取1='k ,得光栅狭缝的最小宽度为6105.1-⨯m (3)由λϕk b a =+sin )( 当2πϕ=,对应max k k =∴ 10106000100.6106max =⨯⨯=+=--λba k因4±,8±缺级,所以在︒︒<<-9090ϕ范围内实际呈现的全部级数为9,7,6,5,3,2,1,0±±±±±±±=k 共15条明条纹(10±=k 在︒±=90k 处看不到).13-17 一双缝,两缝间距为0.1mm ,每缝宽为0.02mm ,用波长为4800oA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双缝,双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透镜.试求:(1)透镜焦平面上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2)单缝衍射的中央明条纹包迹内有多少条双缝衍射明条纹?解:(1)中央明纹宽度为(2)由缺级条件知即⋅⋅⋅=,15,10,5k 缺级.中央明纹的边缘对应1='k ,所以单缝衍射的中央明纹包迹内有4,3,2,1,0±±±±=k 共9条双缝衍射明条纹.13-18 在夫琅禾费圆孔衍射中,设圆孔半径为0.10mm ,透镜焦距为50cm ,所用单色光波长为5000oA ,求在透镜焦平面处屏幕上呈现的爱里斑半径. 解:由爱里斑的半角宽度∴ 爱里斑半径5.1105.30500tan 24=⨯⨯=≈=-θθf f d mm 13-19 已知天空中两颗星相对于一望远镜的角距离为4.84×10-6rad ,它们都发出波长为5500oA 的光,试问望远镜的口径至少要多大,才能分辨出这两颗星? 解:由最小分辨角公式∴86.131084.4105.522.122.165=⨯⨯⨯==--θλD cm 13-20 已知入射的X 射线束含有从0.95~1.30oA 范围内的各种波长,晶体的晶格常数为2.75oA ,当X 射线以45°角入射到晶体时,问对哪些波长的X 射线能产生强反射? 解:由布喇格公式 λϕk d =sin 2 得k d ϕλsin 2=时满足干涉相长当1=k 时, 89.345sin 75.22=⨯⨯=︒λoA 2=k 时,91.1245sin 75.22=⨯⨯=︒λo A3=k 时,30.1389.3==λo A4=k 时, 97.0489.3==λo A故只有30.13=λo A 和97.04=λo A 的X 射线能产生强反射.。
大学物理第二版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答案
大学物理第二版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答案第8章机械振动8-1 解:取固定坐标xOy ,坐标原点O 在水面上(图题所示)设货轮静止不动时,货轮上的A 点恰在水面上,则浮力为S ρga .这时ga s Mg ρ= 往下沉一点时,合力 )(y a g s Mg F +-=ρ gy s ρ-=.又 22d d t y M Ma F == 故0d d 22=+gy s t y M ρ022=+y M gs dtdy ρ 故作简谐振动M g s ρω=2)(35.68.910102101022223334s g s M T ====πρπωπ8-2 解:取物体A 为研究对象,建立坐标Ox 轴沿斜面向下,原点取在平衡位置处,即在初始位置斜下方距离l 0处,此时:)(1.0sin 0m kmg l ==θ(1) (1) A 物体共受三力;重mg, 支持力N, 张力T.不计滑轮质量时,有 T =kx列出A 在任一位置x 处的牛顿方程式220d d )(sin sin txm x l k mg T mg =+-=-θθ将(1)式代入上式,整理后得0d d 22=+x m ktx 故物体A 的运动是简谐振动,且)rad/s (7==mkω 习题8-1图由初始条件,000??=-=v l x 求得,1.00??===πml A 故物体A 的运动方程为x =0.1cos(7t+π)m(2) 当考虑滑轮质量时,两段绳子中张力数值不等,如图所示,分别为T 1、T 2,则对A 列出任一位置x 处的牛顿方程式为: 221d d sin txm T mg =-θ (2)对滑轮列出转动方程为:22221d d 2121t x Mr r a Mr J r T r T =??? ??==-β (3)式中,T 2=k (l 0+x ) (4)由式(3)、(4)知2201d d 21)(t xM x l k T ++=代入(2)式知22021)(sin dtxd m M x l k mg ??? ??+=+-θ又由(1)式知0sin kl mg =θ故0d d )21(22=++kx t xm M即0)2(d d 22=++x m M ktxm M k +=22ω可见,物体A 仍作简谐振动,此时圆频率为:rad/s)(7.52=+=m M k ω由于初始条件:0,000=-=v l x可知,A 、?不变,故物体A 的运动方程为:m t x )7.5cos(1.0π+=由以上可知:弹簧在斜面上的运动,仍为简谐振动,但平衡位置发生了变化,滑轮的质量改变了系统的振动频率.习题8-2图8-3 解:简谐振动的振动表达式:)cos(?ω+=t A x由题图可知,m 1042-?=A ,当t=0时,将m 1022-?=x 代入简谐振动表达式,得:21cos =由)sin(?ωωυ+-=t A ,当t=0时,?ωυsin A -= 由图可知,υ>0,即0sin,取3π?-= 又因:t=1s 时,,1022m x -?=将其入代简谐振动表达式,得213cos ,3cos 42=??? ?-??? ?-=πωπω由t=1s 时,--=3sin πωωυA <0知,03sin >??? ?-πω,取33ππω=-,即 s 32πω= 质点作简谐振动的振动表达式为m t x ??? ??-?=-332cos 1042ππ8-4 解:以该球的球心为原点,假设微粒在某一任意时刻位于遂道中的位矢为r,由高斯定理可知304R r Q E πε=,则微粒在此处受电场力为:r RQq F304πε-= 式中,负号表明电场F 的方向与r的正方向相反,指向球心.由上式及牛顿定律,得:04d d 04d d 043022302230=+?=+=+r mRQqt r r R Qq t r mr RQqF πεπεπε令 mR Qq3024πεω=则 0d d 222=+r tr ω习题8-3图故微粒作简谐振动,平衡点在球心处.由ωπ2=T知: QqmR T 3042πεπ=8-5 解:(1)取弹簧原长所在位置为O '点.当弹簧挂上物体A 时,处于静止位置P 点,有:P O k Mg '=将A 与B 粘合后,挂在弹簧下端,静止平衡所在位置O 点,取O点为原坐标原点如图题8-5所示,则有:g m M O O k )(+=' 设当B 与A 粘在一起后,在其运动过程的任一位置,弹簧形变量x O O +',则A 、B 系统所受合力为:kx x O O k g m M F -=+'-+=)()(即 0d d )(22=++kx txm M可见A 与B 作简谐和振动. (2) 由上式知,rad/s)(10=+=mM kω以B 与A 相碰点为计时起点,此时A 与B 在P 点,由图题8-5可知kmgk Mg g k m M P O O O OP =-+='-'= 则t=0时,m 02.00-=-=-=kmgOP x (负号表P 点在O 点上方) 又B 与A 为非弹性碰撞,碰撞前B 的速度为:m/s 2220101=-='gh υυ 碰撞后,A 、B 的共同速度为:m/s 4.0010=+'=mM m υυ (方向向上)则t=0时,??=-=sm mx /4.002.000υ可求得:)m (0447.022020=+=ωυx Aπωυ?65.0arctan 00=-=x 可知A 与B 振动系统的振动表达式为:m t x )65.010cos( 0447.0π+=习题8.5图(3) 弹簧所受的最大拉力,应是弹簧最大形变时的弹力,最大形变为:m A g kmM A O O x 1447.0=++=+'=?则最大拉力 N 4.72max ==x k F ? 8-6 解:(1) 已知A=0.24m, 2 2ππω==T ,如选x 轴向下为正方向. 已知初始条件0m,12.000<=υx 即 3 ,21c o s ,c o s24.012.0π±=== 而 ,0sin ,0sin 0><-=??ωυA 取3π=,故:m t x ??? ??+=32cos 24.0ππ(2) 如图题所示坐标中,在平衡位置上方0.12m, 即x=-0.12m 处,有32322132cos πππππ±=+-=??? ??+t t因为所求时间为最短时间,故物体从初始位置向上运动,0<υ.故0)32sin(>+ππt则取3232πππ=+t可得:s t 32min =(3) 物体在平衡位置上方0.12m 处所受合外力0.3N x m =-=ωF ,指向平衡位置.8-7 解:子弹射入木块为完全非弹性碰撞,设u 为子弹射入木块后二者共同速度,由动量定理可知:m/s)(0.2=+=υmM mu不计摩擦,弹簧压缩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即:20221)(21kx u m M =+ (x 0为弹簧最大形变量) m u kmM x 20100.5-?=+=由此简谐振动的振幅 20100.5-?==x A 系统圆频率rad/s)(40=+=mM kω习题8-6图若取物体静止时的位置O (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Ox 轴水平向右为正,则初始条件为: t =0时,x =0,0m/s 0.20>==u υ由,sin ,cos 00?ωυ?A A x -==得:2π-=则木块与子弹二者作简谐振动,其振动表达式为:m t x )240cos(100.52π-?=-8-8 解:当物体m 1向右移动x 时,左方弹簧伸长x ,右方弹簧缩短x ,但它们物体的作用方向是相同的,均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即)(21x k x k F +-=令F =-kx ,有:N/m 421=+=k k k 由 kmT π2= 得)kg (1.0442212211≈==ππkT k T m则粘上油泥块后,新的振动系统质量为:kg 20.021=+m m新的周期 )s (4.12212=+=km m T π在平衡位置时,m 2与m 1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撞前,m 1的速度m/s 10.0111πωυ==A 设碰撞后,m 1和m 2共同速度为υ.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υυ)(2111m m m +=则m/s 05.0)(2111πυυ=+=m m m新的振幅 m)(035.0222===υTA 8-9 解:(1)由振动方程)25sin(60.0π-=t x 知,5(rad/s)m,6.0==ωA故振动周期: )s (26.1)s (256.1522≈===πωπT (2) t=0时,由振动方程得:)25cos(0.3|m60.0000=-==-==πυt dt dx x t (3) 由旋转矢量法知,此时的位相:3π-=速度 m/s)(6.2m/s )23(560.0sin =-??-=-=?ωυA 加速度 )m /s (5.7m /s 21560.0cos 2222-=?-=-=?ωA a 所受力 N)(5.1N )5.7(2.0-=-?==ma F(4)设质点在x 处的动能与势能相等,由于简谐振动能量守恒,即:221kA E E E p k ==+ 故有: )21(21212kA E E E p k ===即 212121kA kx ?=可得: m)(42.022±=±=A x 8-10 解:(1)砝码运动到最高点时,加速度最大,方向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N mg ma -=maxN 是平板对砝码的支持力.故N)(74.1)4()()(22max =-=-=-=vA g m A g m a g m N πω砝码对板的正压力与N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砝码运动到最低点时,加速度也是最大,但方向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N ma -'=max故N)(1.8)4()(22max =+=+='A v g m a g m N π 砝码对板的正压力与板对砝码的支持力N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当N=0时,砝码开始脱离平板,故此时的振幅应满足条件:m)(062.040)4(22max max 2===-=v g A vA g m N ππ(3) 由22max 4vg A π=,可知,2max v A 与成反比,当v v 2='时,m 0155.041max max=='A A 8-11 解:(1)设振子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为υ,由机械能守恒,有:222121υm kA = A mk=υ 由水平方向动量定理:?='+υm u m m )(υm m mu '+=此后,系统振幅为A ',由机械能守恒,有:22)(2121u m m A k '+=' 得: A m m mA '+='有: km m T '+='π2 (2)碰撞前后系统总能量变化为:)21()1(2121212222kA m m m m m m kA kA A k E '+'-=-'+=-'= 式中,负号表示能量损耗,这是泥团与物体的非弹性碰撞所致.(3)当m 达到振幅A 时,m '竖直落在m 上,碰撞前后系统在水平方向的动量均为零,因而系统的振幅仍为A ,周期为k m m '+π2,系统的振动总能量不变,为221kA (非弹性碰撞损耗的能量为源于碰撞前m '的动能). 物体系统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υ'由:22)(2121υ''+=m m kA 得:A m m k'+±='υ8-12 解:(1)由放置矢量法可知,振子从2A 运动到2A -的位置处,角相位的最小变化为:3π=则圆频率 rad/s 3πω==t 周期s T 62==ωπ由初始状态,在图示坐标中,初始条件为:m)(1.00m 1.000==-=A x υ则振幅 m 1.022020=+=ωυx A习题8-12图(2)因为E E p 41=又 2221,21kA E kx E p == 故 )21(412122kA kx =得:m)(05.0±=x 根据题意,振子在平衡位置的下方,取x =-0.05m.根据振动系统的能量守恒定律:222212121kA m kx =+υ 故 )s m (091.0122-?±=-±=x A ωυ根据题意,取m/s 091.0-=υ 再由)sin()cos(?ωωυ?ω+-=+=t A t t A x)cos(d d 2?ωω+-==t A tva x 2ω-= 得: )m /s (055.02=a(3)t=0时,(J)108.681)21(41413222-?====mA kA E E p ω (J)102183)21(43433222-?====mA kA E E k ω(J)108.273-?=+=p k E E E (4)由简谐振动的振动表达式)cos(?ω+=t A x 当t=0时,0m/s 091.0m,05.000<-=-=υx ,可得:π?32= 又 3,10.0πω==m A故 m t x )323cos(1.0ππ+= 8-13 解:(1)据题意,两质点振动方程分别为:mt x mt x Q P )3cos(1000.2)3cos(1000.522ππππ-=+?=--(2)P 、Q 两质点的速度及加速度表达分别为:)m/s )(3sin(1000.52ππωυ+??-==-t dt dx P P )m/s )(3sin(1000.22ππωυ-??-==-t dt dx QQ )m/s )(3cos(1000.5222ππωυ+??-==-t dt d a P P )m/s )(3cos(1000.2222ππωυ-??-==-t dt d a QQ 当t=1s 时,有:)(m/s 1087.9/32cos 1000.2)(m/s 1068.24/34cos 1000.5(m/s)1044.5/32sin 1000.2(m/s)1060.13/34sin 1000.5(m)1000.132cos 1000.2)(m 105.234cos1000.5222222222222222222------------?=??-=?=??-=?-=??-=?=??-=?-=?=?=?=s m a s m a s m s m m x m x Q P Q P Q P ππππππυππυππ(3)由相位差32)3(3)()(πππω?ω??=--=-=+-+=Q P Q P t t 可见,P 点的相比Q 点的相位超前32π. 8-14 解:(1)由题意得初始条件:<=02100υA x 可得:3π=(由旋转矢量法可证出)在平衡位置的动能就是质点的总能量)J (1008.3212152222-?====?=A m kA E m k m kωωω可求得:s rad m E A /221πω==则振动表达式为:m t x )32cos(1000.52ππ+=-(2) 初始位置势能)32(cos 21212222ππω+==t A m kx E P 当t=0时,3cos 21222πωA m E P =J J 6222221071.73cos )1000.5()2(1000.121---?==ππ 8-15 解:(1)由初始条件:102.1010υm x 可知,3π=且 22ππω==v则振动表达式为:m t x )32cos(24.0ππ+=当t=0.5s 时,m m x 21000.6)3212cos(24.0-?-=+?=ππ(2) t=0.5s 时,小球所受力:(N)1048.1)(32-?=-==x m ma f ω因t=0.5s 时,小球的位置在m x 21000.6-?-=处,即小球在x 轴负方向,而f 的方向是沿x 轴正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3) 从初始位置m x 10102.1-?=到m x 1102.1-?-=所需最短时间设为t ,由旋转矢量法知,ππ32,3,0±=±=处处x x 习题8-15图)s (3223===t t πωπω(4) 因为 )32sin(24.02)sin(πππωωυ+?-=+-=t t A )32cos(24.04)cos(22πππ?ωω+?-=+-=t t A a 在s t m x 3 2102.11=-=-处 )32cos(24.04)3322cos(24.04/1026.3/)3 322sin(24.022212ππππππαπππυ+?-=+??-=?-=+??-=-t s m s m (5) t=4s 时, 22)]32sin([2121ππωυ+-==t A m m E k (J)1033.5J)342(sin 24.0)2(01.0214222-?=+=πππ)32(cos 21212222ππω+==t A m kx E P (J)1077.1J)342(cos 24.0)2(01.0214222-?=+=πππ(J)107.10J 101.77J 1033.5-4-44?=?+?=+=-P k E E E 总 8-16 解:设两质点的振动表达式分别为:)c os()cos(2211?ω?ω+=+=t A x t A x由图题可知,一质点在21Ax =处时对应的相位为: 32/arccos 1πω==+A A t同理:另一质点在相遇处时,对应的相位为:习题8-16图352/arccos2πω==+A A t 故相位差)()(12?ω?ω??+-+=t tπππ??3433512=-=-= 若21υυ与的方向与上述情况相反,故用同样的方法,可得:πππ32)3(312=--=-= 8-17 解:由图题8-17(图在课本上P 200)所示曲线可以看出,两个简谐振动的振幅相同,即m 05.021==A A ,周期均匀s 1.0=T ,因而圆频率为:ππω202==T由x -t 曲线可知,简谐振动1在t=0时,,010=x 且010>υ,故可求得振动1的初位相π?2310=.同样,简谐振动2在t=0时,π?υ==-=202020,0,05.0可知m x 故简谐振动1、2的振动表达式分别为:mt x t x )20cos(05.0)2320cos(05.021ππππ+=+=因此,合振动的振幅和初相位分别为: m A A A A A 21020212 2211025)cos(2-?=-++=??2021012021010cos cos sin sin arctanA A A A ++=ππ4541arctan 或== 但由x-t 曲线知,t=0时,π?45,05.021应取因此-=+=x x x . 故合振动的振动表达式:m t x )4 520cos(10252ππ+?=-8-18 解:(1)它们的合振动幅度初相位分别为:)cos(212212221??-++=A A A A Am )535cos(06.005.0206.005.022ππ-++=m 0892.0=22112211cos cos sin sin arctanA A A A ++=316819.15.2arctan 5cos06.053cos 05.05sin06.053sin 05.0'?===++=rad ππππ (2)当π??k 21±=-,即ππ?π?53221+±=+±=k k 时,31x x +的振幅最大;当π??)12(2+±=-k ,即5)12()12(2ππ??++±=++±=k k 时,32x x +的振幅最小.(3)以上两小问的结果可用旋转矢量法表示,如图题8-18所示.8-19 解:根据题意画出振幅矢量合成图,如习题8-19图所示.由习题8-19图及余弦定理可知cm 233.172023.172030cos 22212122?-+=?-+=AA A A A 0.10m cm 10== 又因为)cos(cos 12-=0103.172)100300(4002)(2122212=??+-=+-=A A A A A若2π=,即第一、第二两个振动的相位差为2π习题8-19图第9章波动习题解答9-1 解:首先写出S 点的振动方程若选向上为正方向,则有:0c o s 02.001.0?=- 21cos 0-=? ,0s i n 00>-=?ωυA 0sin 0即π?320-=或π34初始相位π?320-=则 m t y s )32cos(02.0πω-= 再建立如图题9-1(a)所示坐标系,坐标原点选在S 点,沿x 轴正向取任一P 点,该点振动位相将落后于S 点,滞后时间为: u xt =? 则该波的波动方程为:m ux t y ??--=πω32)(cos 02.0 若坐标原点不选在S 点,如习题9-1图(b )所示,P 点仍选在S 点右方,则P 点振动落后于S 点的时间为: uLx t -=? 则该波的波方程为:m u L x t y ??---=πω32)(c o s 02.0 若P 点选在S 点左侧,P 点比S 点超前时间为uxL -,如习题9-1图(c)所示,则--+=πω32)(cos 02.0u x L t y ??---=πω32)(cos 02.0u L x t ∴不管P 点在S 点左边还是右边,波动方程为: ??---=πω32)(cos 02.0u L x t y 9-2 解(1)由习题9-2图可知,波长m 8.0=λ习题9-1图习题9-1图振幅 A=0.5m 频率 Hz 125Hz 8.0100===λuv 周期 s 10813-?==vT ππυω2502== (2)平面简谐波标准波动方程为:+-=?ω)(cos ux t A y 由图可知,当t=0,x=0时,y=A=0.5m ,故0=?。
大学物理学第版修订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上册习题答案.docx
习题3 3.1 选择题(1)有一半径为 R 的水平圆转台,可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固定光滑轴转动,转动惯量为 J,开始时转台以匀角速度ω0转动,此时有一质量为 m的人站在转台中心,随后人沿半径向外跑去,当人到达转台边缘时,转台的角速度为(A)J0(B)J0mR2m) R 2J(J(C)J0(D) 0 mR2[ 答案: (A)](2)如题3.1(2)图所示,一光滑的内表面半径为10cm的半球形碗,以匀角速度ω 绕其对称轴OC旋转,已知放在碗内表面上的一个小球P 相对于碗静止,其位置高于碗底4cm,则由此可推知碗旋转的角速度约为(A)13rad/s(B)17rad/s(C)10rad/s(D)18rad/s(a)(b)题3.1 ( 2)图[ 答案: (A)](3)如 3.1(3) 图所示,有一小块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绳其一端连结此物体,;另一端穿过桌面的小孔,该物体原以角速度?在距孔为 R 的圆周上转动,今将绳从小孔缓慢往下拉,则物体(A)动能不变,动量改变。
(B)动量不变,动能改变。
(C)角动量不变,动量不变。
(D)角动量改变,动量改变。
(E)角动量不变,动能、动量都改变。
[ 答案: (E)]3.2 填空题(1)半径为 30cm的飞轮,从静止开始以 0.5rad ·s-2的匀角加速转动,则飞轮边缘上一点在飞轮转过240?时的切向加速度aτ =,法向加速度a n=。
[ 答案:0.15; 1.256 ](2)如题3.2 (2)图所示,一匀质木球固结在一细棒下端,且可绕水平光滑固定轴 O转动,今有一子弹沿着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方向击中木球而嵌于其中,则在此击中过程中,木球、子弹、细棒系统的原因是。
木球被击中后棒和球升高的过程中,弹、细棒、地球系统的守恒。
守恒,对木球、子题3.2 (2)图[ 答案:对 o 轴的角动量守恒,因为在子弹击中木球过程中系统所受外力对 o 轴的合外力矩为零,机械能守恒](3)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盘 A 和 B 的密度分别为ρA和ρB ( ρA>ρB) ,且两圆盘的总质量和厚度均相同。
大学物理学答案-(3版上册)北京邮电大学
又∵
1
a n1
v12
1
v12 (20 cos 60) 2 a n1 10
∴ (2)在落地点, 而
10 m
v2 v0 20 m s 1 ,
an2 g cos 60 o
2 v2 (20) 2 2 80 m a n2 10 cos 60
∴ 1-11 飞轮半径为 0.4 m, 自静止启动, 其角加速度为 β=0.2 2 rad· s ,求 t =2s 时边缘上各点的速度、法向加速度、切向 加速度和合加速度. 解:当 t 2 s 时, t 0.2 2 0.4 rad s 1 则 v R 0.4 0.4 0.16 m s 1
1-5 质点沿 x 轴运动, 其加速度和位置的关系为 a =2+6 x 2 ,a x 的单位为 m. 质点在 x =0 处, 的单位为 m s 2 , 速度为 10 m s 1 , 试求质点在任何坐标处的速度值. 解: ∵ 分离变量:
a dv dv dx dv v dt dx dt dx
v ds l dl l v0 0 dt s dt s cos
或 将 v船 再对 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
s
lv 0 (h 2 s 2 )1 / 2 v0 v船 s s
dl ds l dv v0 s lv 船 a 船 dt 2 dt v0 v0 dt s s2 l2 2 ( s )v 0 2 h 2 v0 s 3 s2 s
r r2 r1
dr dt
dr dt
dr dt
dv dt
和
dv dt
有无 ,
解: (1)r 是位移的模, 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 即 r ; 是速度的模,即
大学物理第二册习题答案详解
8-2在真空中有 , 两平行板,相对距离为 ,板面积为 ,其带电量分别为+ 和- .则这两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有人说 = ,又有人说,因为 = , ,所以 = .试问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到底应等于多少?
解:球壳内表面将出现负的感生电荷-q,外表面为的感生电荷Q+q.
(1)按电势叠加原理求电
导体球的电势为
=3.297×102V
导体球壳的电势为
=2.698×102V
(2)两球连接起来时,球壳外表面的电荷Q+q.
=2.698×102V
(3)外球接地时,球壳内表面将出现负的感生电荷-q,外表面的电荷为0.
答:场强改变。公式Ε=σ/ε0仍然成立。σ是导体表面附近的电荷密度,受导体电荷分布的影响,但仍然用高斯定理可得出Ε=σ/ε0形式不变。
9-2将一个带正电的导体Α移近一个接地导体Β时,导体Β是否维持零电势?其上是否带电?
答:接地导体Β始终是零电势。但当带正电的导体Α移近时,其上会感应出异号电荷。
9-3用电源将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1)若使电容器两极板间距减小,两板上电荷、两板间场强、电势差、电容器的电容以及电容器储能如何变化?(2)若电容器充电后仍与电源连接,再回答上述问题.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应用于光电效时认为光子的能量只能传递给金属中的电子在作用过程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即光强可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乘以每个光子的能量即inhv1在保持入射光频率不变的条件下光强i增加1倍意味着单位时间内入射的单位面积的光子数也增加1倍结果饱和光电流将增加1倍截止电压不变
大学物理2习题答案汇总上课讲义
一、 单项选择题: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电子在周长为L 的储存环中作轨道运动。
已知电子的动量是P ,则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 C )(A) eL P π; (B) eL P π4; (C) eLP π2; (D) 0。
2. 在磁感应强度为B ρ的均匀磁场中,取一边长为a 的立方形闭合面,则通过该闭合面的磁通量的大小为: ( D )(A) B a 2; (B) B a 22; (C) B a 26; (D) 0。
3.半径为R 的长直圆柱体载流为I , 电流I 均匀分布在横截面上,则圆柱体内(R r 〈)的一点P 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 B )(A) r I B πμ20=; (B) 202R Ir B πμ=; (C) 202r I B πμ=; (D) 202RI B πμ=。
4.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A) 频率不变,光速变小; (B) 波长不变,频率变大;(C) 波长变短,光速不变; (D) 波长不变,频率不变.5.如图,在C 点放置点电荷q 1,在A 点放置点电荷q 2,S 是包围点电荷q 1的封闭曲面,P 点是S 曲面上的任意一点.现在把q 2从A 点移到B 点,则 (D )(A) 通过S 面的电通量改变,但P 点的电场强度不变;(B) 通过S 面的电通量和P 点的电场强度都改变;(C) 通过S 面的电通量和P 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变;(D) 通过S 面的电通量不变,但P 点的电场强度改变。
6.如图所示,两平面玻璃板OA 和OB 构成一空气劈尖,一平面单色光垂A C直入射到劈尖上,当A 板与B 板的夹角θ增大时,干涉图样将 ( C )(A) 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并向O 方向移动;(B) 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并向B 方向移动;(C) 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并向O 方向移动;(D) 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并向O 方向移动.7.在均匀磁场中有一电子枪,它可发射出速率分别为v 和2v 的两个电子,这两个电子的速度方向相同,且均与磁感应强度B 垂直,则这两个电子绕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之比为 ( A )(A) 1:1; (B) 1:2; (C) 2:1; (D) 4:1.8.如图所示,均匀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 ,方向沿y 轴正向,欲要使电量为Q的正离子沿x 轴正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必须加一个均匀电场E u r ,其大小和方向为 ( D )(A) E = B ,E u r 沿z 轴正向; (B) E =v B ,E u r 沿y 轴正向; (C) E =B ν,E u r 沿z 轴正向; (D) E =B ν,E u r 沿z 轴负向。
2020大学物理答案(上、下)(北京邮电大学第3版)
大学物理习题及解答习题一1-1 |r ∆|与r ∆有无不同?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 d d v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2)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 sd d .t r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有r r ˆr =(式中r ˆ叫做单位矢),则t ˆrˆ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t r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t 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3)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式中dt dv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t t r d ˆd d ˆ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2y x +,然后根据v =t rd d ,及a =2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22d d d d ⎪⎭⎫ ⎝⎛+⎪⎭⎫ ⎝⎛t y t x 及a =222222d d d d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jt y i t x t r a jt y i t x t r v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故它们的模即为222222222222d d d d d d d d ⎪⎪⎭⎫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 x yx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22d d d d t r a tr v ==其二,可能是将22d d d d t rt 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大学物理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第一到五章答案教学内容
习题11.1选择题(1)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A)dtdr(B)dt r d(C)dtr d ||(D) 22)()(dt dy dt dx[答案:D](2)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s m v /2 ,瞬时加速度2/2s m a ,则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A)等于零 (B)等于-2m/s (C)等于2m/s (D)不能确定。
[答案:D](3)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其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A)t R t R 2,2 (B) tR2,0 (C) 0,0 (D) 0,2tR[答案:B]1.2填空题(1) 一质点,以1s m 的匀速率作半径为5m 的圆周运动,则该质点在5s 内,位移的大小是 ;经过的路程是 。
[答案: 10m ; 5πm](2) 一质点沿x 方向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a=3+2t (SI),如果初始时刻质点的速度v 0为5m·s -1,则当t 为3s 时,质点的速度v= 。
[答案: 23m·s -1 ](3) 轮船在水上以相对于水的速度1V 航行,水流速度为2V ,一人相对于甲板以速度3V行走。
如人相对于岸静止,则1V 、2V 和3V的关系是 。
[答案: 0321 V V V]1.3 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你认为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中哪个因素决定:(1)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2) 物体的内部结构; (3) 所研究问题的性质。
解:只有当物体的尺寸远小于其运动范围时才可忽略其大小的影响,因此主要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
1.4 下面几个质点运动学方程,哪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1)x=4t-3;(2)x=-4t 3+3t 2+6;(3)x=-2t 2+8t+4;(4)x=2/t 2-4/t 。
给出这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3s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并说明该时刻运动是加速的还是减速的。
大学物理学 (第3版.修订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上册 第二章 习题2 答案.doc
习题22.1 选择题(1) 一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A)它的动量不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也不变。
(B)它的动量不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不断改变。
(C)它的动量不断改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不变。
(D)它的动量不断改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也不断改变。
[答案:C](2) 质点系的内力可以改变(A)系统的总质量。
(B)系统的总动量。
(C)系统的总动能。
(D)系统的总角动量。
[答案:C](3) 对功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保守力作正功时,系统内相应的势能增加。
②质点运动经一闭合路径,保守力对质点作的功为零。
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者所作功的代数和必为零。
在上述说法中:(A)①、②是正确的。
(B)②、③是正确的。
(C)只有②是正确的。
(D)只有③是正确的。
[答案:C]2.2填空题(1) 某质点在力i x F )54(+=(SI )的作用下沿x 轴作直线运动。
在从x=0移动到x=10m的过程中,力F 所做功为 。
[答案:290J ](2) 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当速度为v 时仅在摩擦力作用下开始作匀减速运动,经过距离s 后速度减为零。
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为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系数为 。
[答案:22;22v v s gs](3) 在光滑的水平面内有两个物体A 和B ,已知m A =2m B 。
(a )物体A 以一定的动能E k 与静止的物体B 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则碰撞后两物体的总动能为 ;(b )物体A 以一定的动能E k 与静止的物体B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则碰撞后两物体的总动能为 。
[答案:2;3k k E E ]2.3 在下列情况下,说明质点所受合力的特点:(1)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2)质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3)质点作匀速圆周运动;(4)质点作匀加速圆周运动。
解:(1)所受合力为零;(2)所受合力为大小、方向均保持不变的力,其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3)所受合力为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不断改变总是指向圆心的力;(4)所受合力为大小和方向均不断变化的力,其切向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大小恒定;法向力方向指向圆心。
大学物理学第版修订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下册习题答案.docx
习题9 9.1 选择题(1)正方形的两对角线处各放置电荷 Q,另两对角线各放置电荷 q,若 Q 所受到合力为零,则 Q与 q 的关系为:()( A) Q=-23/2 q (B) Q=23/2 q(C) Q=-2q(D) Q=2q[ 答案: A](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没有电荷;(B)若高斯面内没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为零;(C)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不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有电荷;(D)若高斯面内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不为零。
[ 答案: D](3)一半径为 R 的导体球表面的面点荷密度为σ,则在距球面 R处的电场强度()(A)σ / ε0(B)σ /2ε 0(C)σ /4ε 0(D)σ /8ε0 [ 答案: C](4)在电场中的导体内部的()(A)电场和电势均为零;(B)电场不为零,电势均为零;(C)电势和表面电势相等;(D)电势低于表面电势。
[ 答案: C]9.2 填空题(1) 在静电场中,电势不变的区域,场强必定为。
[ 答案:相同 ](2) 一个点电荷 q 放在立方体中心,则穿过某一表面的电通量为,若将点电荷由中心向外移动至无限远,则总通量将。
[ 答案: q/6 ε0 ,将为零](3) 电介质在电容器中作用(a)——( b)——。
[ 答案: (a) 提高电容器的容量;(b)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4) 电量 Q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 的球体内,则球内球外的静电能之比。
[ 答案: 5: 6]9.3电量都是q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 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 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 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解 :如题9.3图示(1)以A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解得q 3 q3(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题 9.3 图题9.4图9.4两小球的质量都是m ,都用长为l的细绳挂在同一点,它们带有相同电量,静止时两线夹角为 2, 如题 9.4 图所示.设小球的半径和线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求每个小球所带的电量.解: 如题 9.4 图示解得q 2 sin 40mgtan l9.5 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E q,当被考察的场点距源点电荷很近(r →0) 时,则0r 24场强→∞,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此应如何理解?解 :qr0仅对点电荷成立,当r0 时,带电体不能再视为点电荷,再用上Er24π式求场强是错误的,实际带电体有一定形状大小,考虑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分布求出的场强不会是无限大.9.6在真空中有 A , B 两平行板,相对距离为 d ,板面积为 S ,其带电量分别为+ q 和q 2- q.则这两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f ,有人说 f =40d 2,又有人说,因为f = qE , E q,所以 f =q2.试问这两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 f 到底应等于多少?0 SS解 :题中的两种说法均不对.第一种说法中把两带电板视为点电荷是不对的,第二种说法把合场强E q看成是一个带电板在另一带电板处的场强也是不对的.正确0S解答应为一个板的电场为 Eq,另一板受它的作用力 f qq q22 0 S 2 0 S,这是两2 0 S板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9.7 长l =15.0cm的直导线 AB上均匀地分布着线密度=5.0x10-9-1的正电C·m荷.试求: (1) 在导线的延长线上与导线 B端相距a1=5.0cm处P点的场强;(2)在导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与导线中点相距 d 2=5.0cm 处Q点的场强.解:如题 9.7 图所示(1) 在带电直线上取线元dx ,其上电量dq在 P 点产生场强为dE P1dx4π0(a x) 2l dxE P dE P2题 9.7图l(a x)24π02用 l 15 cm, 5.0 10 9 C m 1,a12.5 cm代入得E P 6.74102N C1方向水平向右(2) 同理dE Q1dx方向如题 9.7图所示4π0x 2 d 22由于对称性dE Qx 0 ,即 E Q只有 y 分量,l2∵dE Qy1dx dπ 0x2 d 22x 2d224以 5.0 10 9 C cm 1,l 15 cm,d2 5 cm 代入得E Q E Qy14.96 102N C1,方向沿 y 轴正向9.8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半圆环,电荷线密度为, 求环心处O点的场强.解: 如 9.8 图在圆上取dl Rd题9.8 图dq dl R d,它在O点产生场强大小为RddE方向沿半径向外24π0 R则dE x dE sinsin d4π0 R积分E x sin d04π0 R2π0 R∴ E E x,方向沿 x 轴正向.2π0 R9.9均匀带电的细线弯成正方形,边长为l ,总电量为q .(1)求这正方形轴线上离中心为r 处的场强 E ;(2)证明:在r l 处,它相当于点电荷q 产生的场强 E .解 :如9.9图示,正方形一条边上电荷q在P点产生物强dE P方向如图,大小为4l∵cos212r 2l2∴dE Pl2 l 22 l 24π0r r42 dE P在垂直于平面上的分量dE dE P cos∴l rdE4π0r 2l 2r 2l 2r 2l 2424题9.9 图由于对称性,P 点场强沿 OP 方向,大小为q∵4l∴E P qr方向沿 OP4π0 ( r 2l 2) r2 l 2429.10 (1)点电荷q位于一边长为a的立方体中心,试求在该点电荷电场中穿过立方体的一个面的电通量;(2) 如果该场源点电荷移动到该立方体的一个顶点上,这时穿过立方体各面的电通量是多少?解: (1)由高斯定理qE dSs立方体六个面,当q 在立方体中心时,每个面上电通量相等∴ 各面电通量e q.60(2) 电荷在顶点时,将立方体延伸为边长2a 的立方体,使 q 处于边长 2a 的立方体中心,则边长 2a 的正方形上电通量qe60q对于边长 a 的正方形,如果它不包含q 所在的顶点,则e,24 0如果它包含 q 所在顶点则e0 .如题 9.10 图所示.题9.10图9.11 均匀带电球壳内半径6cm,外半径 10cm,电荷体密度为 2×105-3求距球心C· m5cm,8cm ,12cm 各点的场强.解 :高斯定理 E dS q, E4πr2qs00当 r 5 cm时,q 0 ,E0r 8 cm时, q p 4π(r3r内3 ) 34πr3r内2∴E323.48 104N C1,方向沿半径向外.4π0 rr 12cm时 ,4π33q( r外内3r )4πr外3r内3∴E324.10 104N C1沿半径向外 .4π0 r9.12半径为R1和R2(R2>R1)的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分别带有电量和- , 试求 :(1)r < R1;(2)R1< r < R2;(3)r > R2处各点的场强.解 :高斯定理q E dSs取同轴圆柱形高斯面,侧面积S2πrl则 E dSSE2πrl对 (1)r R1q 0, E0(2)R1r R2q l∴E沿径向向外2π0 r(3)r R2q0∴ E 0题9.13 图9.13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都均匀带电,电荷的面密度分别为 1 和 2 ,试求空间各处场强.解 :如题9.13图示,两带电平面均匀带电,电荷面密度分别为 1 与 2 ,两面间, E1( 12 ) n201面外, E1( 12 )n202面外, E1( 12 ) n20n :垂直于两平面由 1 面指为 2 面.9.14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体内的电荷体密度为, 若在球内挖去一块半径为r <R 的小球体,如题9.14 图所示.试求:两球心O 与 O点的场强,并证明小球空腔内的电场是均匀的.解 :将此带电体看作带正电的均匀球与带电的均匀小球的组合,见题9.14图(a).(1)球在O点产生电场E100 ,4 π3球在 O 点产生电场E2033OO'4π0dr 3∴O点电场EOO';030d34d3(2)在O产生电场E1033 OO '4π0d球在 O 产生电场E200∴O点电场E03OO '题 9.14 图(a)题9.14图(b)(3)设空腔任一点 P 相对 O 的位矢为 r ,相对 O 点位矢为 r (如题8-13(b)图)则E PO r ,30EPO r,30∴EPEPOEPO( r r )dOO'3 0 3 0 3 0∴腔内场强是均匀的.9.15一电偶极子由 q =1.0×10-6C的两个异号点电荷组成,两电荷距离d=0.2cm,把这电偶极子放在 1.0 × 105N·C-1的外电场中,求外电场作用于电偶极子上的最大力矩.解 :∵电偶极子p在外场E中受力矩∴M max pE qlE 代入数字9.16两点电荷q1=1.5× 10-8C,q2=3.0× 10-8C,相距r1=42cm,要把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 r2=25cm,需作多少功?解 : Ar2F dr r2 q1q2drq1q2 (11 )r1r2 4π0r24π0 r1r2外力需作的功A A 6.55 10 6J题9.17 图9.17如题9.17图所示,在A,B两点处放有电量分别为+q ,- q的点电荷,AB间距离为 2 R,现将另一正试验点电荷q0从O点经过半圆弧移到 C 点,求移动过程中电场力作的功.解: 如题 9.17 图示∴ A q0 (U Oq o q U C )6π0 R9.18如题9.18图所示的绝缘细线上均匀分布着线密度为的正电荷,两直导线的长度和半圆环的半径都等于R .试求环中心 O 点处的场强和电势.解 : (1)由于电荷均匀分布与对称性,AB 和 CD 段电荷在 O 点产生的场强互相抵消,取dl Rd则 dq Rd产生O点dE如图,由于对称性,O点场强沿 y 轴负方向题9.18 图[sin() sin ]4π0 R22(2)AB 电荷在 O 点产生电势,以U0同理 CD 产生U 2ln 24π 0πR 半圆环产生U 34π 0 R4 0∴U O U 1 U 2 U 3ln 22π 04 04-1的匀速率作圆周运动.求带9.19 一电子绕一带均匀电荷的长直导线以 2× 10 m ·s电直线上的线电荷密度.-31-19( 电子质量 m 0 =9.1 × 10 kg ,电子电量 e =1.60 × 10 C)解 :设均匀带电直线电荷密度为,在电子轨道处场强电子受力大小F ee eE2π 0 r∴e v 2 2π 0 rmr得2π 0 mv 212.5 10 13 C m 1e-19.20 空气可以承受的场强的最大值为E =30kV · cm ,超过这个数值时空气要发生火花放电.今有一高压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距离为 d =0.5cm ,求此电容器可承受的最高电压.解 :平行板电容器内部近似为均匀电场9.21 证明:对于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带电导体板 ( 题9.21 图 ) 来说, (1) 相向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2) 相背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同.证 :如题 9.21 图所示,设两导体A 、 的四个平面均匀带电的电荷面密度依次为1,B2,3,4题 9.21 图(1) 则取与平面垂直且底面分别在 A 、 B 内部的闭合柱面为高斯面时,有∴230说明相向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相等、符号相反;(2) 在 A 内部任取一点 P ,则其场强为零,并且它是由四个均匀带电平面产生的场强叠加而成的,即又∵230∴14说明相背两面上电荷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同.9.22 三个平行金属板2A ,B 和C 的面积都是 200cm , A 和 B 相距 4.0mm , A 与 C 相距 2.0 mm . B , C 都接地,如题 9.22 图所示.如果使 A 板带正电 3.0 ×10-7 C ,略去边缘效应,问 B 板和 C 板上的感应电荷各是多少?以地的电势为零,则 A 板的电势是多少?解 :如题9.22图示,令A板左侧面电荷面密度为 1 ,右侧面电荷面密度为2题9.22 图(1)∵∴∴且得而(2)U AC U AB,即E AC d AC E AB d AB1 E AC d AB2EABdAC21+q A2S2qA ,12q A3S3Sq C 1 S2q A 2 10 7C3q B 2 S 1 10 7 CU A E AC d AC 1 d AC 2.3103V9.23 两个半径分别为R1和 R2( R1< R2)的同心薄金属球壳,现给内球壳带电+ q,试计算: (1) 外球壳上的电荷分布及电势大小;(2)先把外球壳接地,然后断开接地线重新绝缘,此时外球壳的电荷分布及电势;*(3) 再使内球壳接地,此时内球壳上的电荷以及外球壳上的电势的改变量.解: (1)内球带电q ;球壳内表面带电则为q ,外表面带电为q ,且均匀分布,其电势U E dr qdr qR2 4π0 r24π0RR2题9.23 图(2) 外壳接地时,外表面电荷q 入地,外表面不带电,内表面电荷仍为q .所以球壳电势由内球q 与内表面q 产生:(3) 设此时内球壳带电量为q ;则外壳内表面带电量为q ,外壳外表面带电量为q q (电荷守恒),此时内球壳电势为零,且得q R1qR2外球壳上电势9.24半径为R的金属球离地面很远,并用导线与地相联,在与球心相距为d3R处有一点电荷 + q,试求: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的电量.解 :如题9.24图所示,设金属球感应电荷为q ,则球接地时电势U O0题9.24 图由电势叠加原理有:得q q39.25 有三个大小相同的金属小球,小球 1,2带有等量同号电荷,相距甚远,其间的库仑力为 F 0 .试求:(1) 用带绝缘柄的不带电小球 3先后分别接触 1, 2后移去,小球 1, 2之间的库仑力;(2) 小球 3依次交替接触小球 1,2很多次后移去,小球 1, 2之间的库仑力.解 : 由题意知q 2F 00 r 24π (1) 小球 3 接触小球 1后,小球 3和小球 1均带电qq,2小球 3 再与小球 2 接触后,小球 2 与小球 3 均带电∴此时小球 1与小球 2 间相互作用力(2) 小球 3 依次交替接触小球 1、 2 很多次后,每个小球带电量均为2q .32 q 2 q4 ∴ 小球 1、 2间的作用力3 3F 24π 0 r 29F9.26 在半径为 R 1 的金属球之外包有一层外半径为 R 2 的均匀电介质球壳,介质相对介电常数为r ,金属球带电 Q .试求:(1) 电介质内、外的场强;(2) 电介质层内、外的电势;(3) 金属球的电势.解 : 利用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D dSqS(1) 介质内 ( R 1r R 2 ) 场强DQr , E 内Qrr3;4π 34π0 rr介质外 (rR 2 ) 场强(2) 介质外 (r R 2 ) 电势介质内 (R 1 r R 2 ) 电势(3) 金属球的电势9.27 如题 9.27 图所示,在平行板电容器的一半容积内充入相对介电常数为 r 的电介质.试求:在有电介质部分和无电介质部分极板上自由电荷面密度的比值.解 : 如题 9.27 图所示,充满电介质部分场强为 E 2 ,真空部分场强为 E 1 ,自由电荷面密度分别为2 与1由 D dSq 0 得D1 1,D2 2而D1 0E 1 ,D2 0 rE2∴20 r E2r10 E1题 9.27 图题9.28图9.28两个同轴的圆柱面,长度均为l,半径分别为R1和R2(R2>R1),且l>>R2-R1,两柱面之间充有介电常数的均匀电介质 . 当两圆柱面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Q 和- Q 时,求:(1)在半径 r 处( R1< r < R2=,厚度为dr,长为l的圆柱薄壳中任一点的电场能量密度和整个薄壳中的电场能量;(2)电介质中的总电场能量;(3)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解 :取半径为r的同轴圆柱面( S)则D S rlD( S)d2π当 (R1r R2 ) 时,q Q∴(1)电场能量密度QD2πrlD 2Q 2w22l228π r薄壳中 dW wdQ 2Q 2 dr22l22πrdrl8π r4π rl(2)电介质中总电场能量(3) 电容:∵Q 2W2CQ 2πl∴C22W ln( R2 / R1 )题9.29 图9.29如题9.29图所示,C1=0.25F,C2 =0.15 F,C3 =0.20 F .C1上电压为50V.求:U AB.解 :电容C1上电量电容 C 2与 C3并联 C 23 C 2C3其上电荷 Q 23Q1∴Q23C1U 125 50 U 2C 2335C 239.30C1和 C 2两电容器分别标明“200 pF 、 500 V ”和“ 300 pF 、 900 V ”,把它们串联起来后等值电容是多少?如果两端加上 1000 V的电压,是否会击穿?解 : (1)C1与 C 2串联后电容(2)串联后电压比U 1C23,而 U 1 U 2 1000U 2C12∴U 1600 V, U 2400V即电容 C1电压超过耐压值会击穿,然后 C 2也击穿.9.31 半径为R1 =2.0cm 的导体球,外套有一同心的导体球壳,壳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2=4.0cm和 R3=5.0cm,当内球带电荷 Q =3.0×10-8C时,求:(1)整个电场储存的能量;(2)如果将导体壳接地,计算储存的能量;(3)此电容器的电容值.解: 如图,内球带电Q,外球壳内表面带电Q ,外表面带电 Q题9.31 图(1) 在r R1和 R2r R3区域在 R1 r R2时QrE134π0 rr R3时QrE234π0 r∴在 R1r R2区域在 r R3区域∴总能量 W W1 W2Q 2(11 1 )8π0R1R2R3(2) 导体壳接地时,只有 R 1 r R 2 时 E Qr , W 2 0 4π 0 r 3∴W W 1 Q 2 ( 1 1 ) 1.01 10 4 J 8π 0 R 1 R 2(3) 电容器电容C 2W 4π 0 /( 1 1 ) Q 2 R 1 R 2。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习题五5-1 振动和波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平面简谐波动方程和简谐振动方程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振动曲线和波形曲线有什么不同?解: (1)振动是指一个孤立的系统(也可是介质中的一个质元)在某固定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系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时间的周期性函数,即可表示为;波动是振动在连续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此时介质中所有质元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因此介质中任一质元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既是坐标位置,又是时间的函数,即.(2)在谐振动方程中只有一个独立的变量时间,它描述的是介质中一个质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平面谐波方程中有两个独立变量,即坐标位置和时间,它描述的是介质中所有质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坐标和时间变化的规律.当谐波方程中的坐标位置给定后,即可得到该点的振动方程,而波源持续不断地振动又是产生波动的必要条件之一.(3)振动曲线描述的是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其纵轴为,横轴为;波动曲线描述的是介质中所有质元的位移随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纵轴为,横轴为.每一幅图只能给出某一时刻质元的位移随坐标位置变化的规律,即只能给出某一时刻的波形图,不同时刻的波动曲线就是不同时刻的波形图.5-2 波动方程=cos[()+]中的表示什么?如果改写为=cos (),又是什么意思?如果和均增加,但相应的[()+]的值不变,由此能从波动方程说明什么?解: 波动方程中的表示了介质中坐标位置为的质元的振动落后于原点的时间;则表示处质元比原点落后的振动位相;设时刻的波动方程为则时刻的波动方程为其表示在时刻,位置处的振动状态,经过后传播到处.所以在中,当,均增加时,的值不会变化,而这正好说明了经过时间,波形即向前传播了的距离,说明描述的是一列行进中的波,故谓之行波方程.5-3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为什么介质元的动能和势能具有相同的位相,而弹簧振子的动能和势能却没有这样的特点?解: 我们在讨论波动能量时,实际上讨论的是介质中某个小体积元内所有质元的能量.波动动能当然是指质元振动动能,其与振动速度平方成正比,波动势能则是指介质的形变势能.形变势能由介质的相对形变量(即应变量)决定.如果取波动方程为,则相对形变量(即应变量)为.波动势能则是与的平方成正比.由波动曲线图(题5-3图)可知,在波峰,波谷处,波动动能有极小(此处振动速度为零),而在该处的应变也为极小(该处),所以在波峰,波谷处波动势能也为极小;在平衡位置处波动动能为极大(该处振动速度的极大),而在该处的应变也是最大(该处是曲线的拐点),当然波动势能也为最大.这就说明了在介质中波动动能与波动势能是同步变化的,即具有相同的量值.题5-3图对于一个孤立的谐振动系统,是一个孤立的保守系统,机械能守恒,即振子的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为一个常数,而动能与势能在不断地转换,所以动能和势能不可能同步变化.5-4 波动方程中,坐标轴原点是否一定要选在波源处? =0时刻是否一定是波源开始振动的时刻? 波动方程写成=cos()时,波源一定在坐标原点处吗?在什么前提下波动方程才能写成这种形式?解: 由于坐标原点和开始计时时刻的选全完取是一种主观行为,所以在波动方程中,坐标原点不一定要选在波源处,同样,的时刻也不一定是波源开始振动的时刻;当波动方程写成时,坐标原点也不一定是选在波源所在处的.因为在此处对于波源的含义已做了拓展,即在写波动方程时,我们可以把介质中某一已知点的振动视为波源,只要把振动方程为已知的点选为坐标原点,即可得题示的波动方程.5-5 在驻波的两相邻波节间的同一半波长上,描述各质点振动的什么物理量不同,什么物理量相同?解: 取驻波方程为,则可知,在相邻两波节中的同一半波长上,描述各质点的振幅是不相同的,各质点的振幅是随位置按余弦规律变化的,即振幅变化规律可表示为.而在这同一半波长上,各质点的振动位相则是相同的,即以相邻两波节的介质为一段,同一段介质内各质点都有相同的振动位相,而相邻两段介质内的质点振动位相则相反.5-6 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和观察者向波源运动都会产生频率增高的多普勒效应,这两种情况有何区别?解: 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时,波面将被挤压,波在介质中的波长,将被压缩变短,(如题5-6图所示),因而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数目()会增多,所以接收频率增高;而观察者向着波源运动时,波面形状不变,但观察者测到的波速增大,即,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完整波的数目也会增多,即接收频率也将增高.简单地说,前者是通过压缩波面(缩短波长)使频率增高,后者则是观察者的运动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波面数增加而升高频率.题5-6 图多普勒效应5-7 一平面简谐波沿轴负向传播,波长= m,原点处质点的振动频率为=2. 0 Hz,振幅=,且在=0时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轴负向运动,求此平面波的波动方程.解: 由题知时原点处质点的振动状态为,故知原点的振动初相为,取波动方程为则有5-8 已知波源在原点的一列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为=cos(),其中,,为正值恒量.求:(1)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周期与波长;(2)写出传播方向上距离波源为处一点的振动方程;(3)任一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为的两点的位相差.解: (1)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将上式与波动方程的标准形式比较,可知:波振幅为,频率,波长,波速,波动周期.(2)将代入波动方程即可得到该点的振动方程(3)因任一时刻同一波线上两点之间的位相差为将,及代入上式,即得.5-9 沿绳子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10),式中,以米计,以秒计.求:(1)波的波速、频率和波长;(2)绳子上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3)求=处质点在=1s时的位相,它是原点在哪一时刻的位相?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时刻到达哪一点?解: (1)将题给方程与标准式相比,得振幅,频率,波长,波速.(2)绳上各点的最大振速,最大加速度分别为(3)m处的振动比原点落后的时间为故,时的位相就是原点(),在时的位相,即π.设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s时刻到达点,则5-10 如题5-10图是沿轴传播的平面余弦波在时刻的波形曲线.(1)若波沿轴正向传播,该时刻,,,各点的振动位相是多少?(2)若波沿轴负向传播,上述各点的振动位相又是多少?解: (1)波沿轴正向传播,则在时刻,有题5-10图对于点:∵,∴对于点:∵,∴对于点:∵,∴对于点:∵,∴(取负值:表示点位相,应落后于点的位相)(2)波沿轴负向传播,则在时刻,有对于点:∵,∴对于点:∵,∴对于点:∵,∴对于点:∵,∴(此处取正值表示点位相超前于点的位相)5-11 一列平面余弦波沿轴正向传播,波速为5m·s-1,波长为2m,原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题5-11图所示.(1)写出波动方程;(2)作出=0时的波形图及距离波源处质点的振动曲线.解: (1)由题5-11(a)图知,m,且时,,∴,又,则题5-11图(a)取,则波动方程为(2) 时的波形如题5-11(b)图题5-11图(b) 题5-11图(c)将m代入波动方程,得该点处的振动方程为如题5-11(c)图所示.5-12 如题5-12图所示,已知=0时和=时的波形曲线分别为图中曲线(a)和(b) ,波沿轴正向传播,试根据图中绘出的条件求:(1)波动方程;(2)点的振动方程.解: (1)由题5-12图可知,,,又,时,,∴,而,,∴故波动方程为(2)将代入上式,即得点振动方程为题5-12图5-13 一列机械波沿轴正向传播,=0时的波形如题5-13图所示,已知波速为10 m·s -1,波长为2m,求:(1)波动方程;(2) 点的振动方程及振动曲线;(3) 点的坐标;(4) 点回到平衡位置所需的最短时间.解: 由题5-13图可知,时,,∴,由题知,,则∴(1)波动方程为题5-13图(2)由图知,时,,∴(点的位相应落后于点,故取负值)∴点振动方程为(3)∵∴解得(4)根据(2)的结果可作出旋转矢量图如题5-13图(a),则由点回到平衡位置应经历的位相角题5-13图(a)∴所属最短时间为5-14 如题5-14图所示,有一平面简谐波在空间传播,已知P点的振动方程为=cos().(1)分别就图中给出的两种坐标写出其波动方程;(2)写出距点距离为的点的振动方程.解: (1)如题5-14图(a),则波动方程为如图(b),则波动方程为题5-14图(2) 如题5-14图(a),则点的振动方程为如题5-14图(b),则点的振动方程为5-15 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SI).(1)写出= s时各波峰位置的坐标式,并求此时离原点最近一个波峰的位置,该波峰何时通过原点?(2)画出= s时的波形曲线.解:(1)波峰位置坐标应满足解得 (…)所以离原点最近的波峰位置为.∵故知,∴,这就是说该波峰在前通过原点,那么从计时时刻算起,则应是,即该波峰是在时通过原点的.题5-15图(2)∵,∴,又处,时,又,当时,,则应有解得,故时的波形图如题5-15图所示5-16 题5-16图中(a)表示=0时刻的波形图,(b)表示原点(=0)处质元的振动曲线,试求此波的波动方程,并画出=2m处质元的振动曲线.解: 由题5-16(b)图所示振动曲线可知,,且时,,故知,再结合题5-16(a)图所示波动曲线可知,该列波沿轴负向传播,且,若取题5-16图则波动方程为5-17 一平面余弦波,沿直径为14cm的圆柱形管传播,波的强度为×10-3J·m-2·s-1,频率为300 Hz,波速为300m·s-1,求:(1)波的平均能量密度和最大能量密度?(2)两个相邻同相面之间有多少波的能量?解: (1)∵∴(2)5-18 如题5-18图所示,和为两相干波源,振幅均为,相距,较位相超前,求:(1) 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和强度;(2) 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和强度解:(1)在外侧,距离为的点,传到该点引起的位相差为(2)在外侧.距离为的点,传到该点引起的位相差.5-19 如题5-19图所示,设点发出的平面横波沿方向传播,它在点的振动方程为;点发出的平面横波沿方向传播,它在点的振动方程为,本题中以m计,以s计.设=,= m,波速=·s-1,求:(1)两波传到P点时的位相差;(2)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相同时,处合振动的振幅;*(3)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时,处合振动的振幅.解: (1)题5-19图(2)点是相长干涉,且振动方向相同,所以(3)若两振动方向垂直,又两分振动位相差为,这时合振动轨迹是通过Ⅱ,Ⅳ象限的直线,所以合振幅为5-20 一平面简谐波沿轴正向传播,如题5-20图所示.已知振幅为,频率为波速为.(1)若=0时,原点处质元正好由平衡位置向位移正方向运动,写出此波的波动方程;(2)若从分界面反射的波的振幅与入射波振幅相等,试写出反射波的波动方程,并求轴上因入射波与反射波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位置.解: (1)∵时,,∴故波动方程为m题5-20图(2)入射波传到反射面时的振动位相为(即将代入),再考虑到波由波疏入射而在波密界面上反射,存在半波损失,所以反射波在界面处的位相为若仍以点为原点,则反射波在点处的位相为,因只考虑以内的位相角,∴反射波在点的位相为,故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此时驻波方程为故波节位置为故 (…)根据题意,只能取,即5-20 一驻波方程为=(SI),求:(1)形成此驻波的两列行波的振幅和波速;(2)相邻两波节间距离.解: (1)取驻波方程为故知,则,∴(2)∵所以相邻两波节间距离5-22 在弦上传播的横波,它的波动方程为=(13+ (SI)试写出一个波动方程,使它表示的波能与这列已知的横波叠加形成驻波,并在=0处为波节.解: 为使合成驻波在处形成波节,则要反射波在处与入射波有的位相差,故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5-23 两列波在一根很长的细绳上传播,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SI), =()(SI).(1)试证明绳子将作驻波式振动,并求波节、波腹的位置;(2)波腹处的振幅多大?=处振幅多大?解: (1)它们的合成波为出现了变量的分离,符合驻波方程特征,故绳子在作驻波振动.令,则,k=0,±1,±2…此即波腹的位置;令,则,…,此即波节的位置.(2)波腹处振幅最大,即为m;处的振幅由下式决定,即5-24 汽车驶过车站时,车站上的观测者测得汽笛声频率由1200Hz变到了1000 Hz,设空气中声速为330m·s-1,求汽车的速率.解: 设汽车的速度为,汽车在驶近车站时,车站收到的频率为汽车驶离车站时,车站收到的频率为联立以上两式,得5-25 两列火车分别以72km·h-1和54 km·h-1的速度相向而行,第一列火车发出一个600 Hz 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 m·s-1,求第二列火车上的观测者听见该声音的频率在相遇前和相遇后分别是多少?解: 设鸣笛火车的车速为,接收鸣笛的火车车速为,则两者相遇前收到的频率为两车相遇之后收到的频率为。
大学物理第二版答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第二版答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习题解答第一章质点运动学1-1(1)质点t时刻位矢为:r(3t5)i12t23t4j(m)(2)第一秒内位移r1(某1某0)i(y1y0)j3(10)i12(10)23(110)j3i3.5j(m)(3)前4秒内平均速度Vr1t4(12i20j)3i5j(m1)(4)速度Vdr3i(t3)j(m1dt)∴V43i(43)j3i7j(m1)A;/。
(5)前4秒平均加速度aVV4V0734jj(m2t40)(6)加速度adVdtj(m2)a4j(m2)1-2vd某dtt33t22某d某vdtc14t4t32tc当t=2时某=4代入求证c=-12即某14t4t32t12vt33t22adv3t2dt6t将t=3代入证某41134(m)v356(m1)a345(m2)1-3(1)由运动方程某4t22t消去t得轨迹方程y3某(y3)20(2)1秒时间坐标和位矢方向为某14m[4,5]m:tgy某1.25,51.3(3)第1秒内的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y15mr1(40)i(53)j4i2j(m)r1V4i2j(m1)t(4)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drV8i2j,dtdVa8idt故t=1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V18i2jm1,a18im21-4该星云飞行时间为9.4610152.741096.5910172.091010a73.9310即该星云是2.091010年前和我们银河系分离的.1-5实验车的加速度为v1600103a2.47102m/225(g)t36001.80基本上未超过25g.1.80内实验车跑的距离为v1600103t1.80400(m)2236001-6(1)设第一块石头扔出后t秒未被第二块击中,则hv0t12gt2代入已知数得11115t9.8t22解此方程,可得二解为t11.84,t11.22第一块石头上升到顶点所用的时间为tmv10/g15/9.81.53由于t1tm,这对应于第一块石头回落时与第二块相碰;又由于t1tm这对应于第一块石头上升时被第二块赶上击中.以v20和v20分别对应于在t1和t1时刻两石块相碰时第二石块的初速度,则由于hv20(t1t1)1g(t1t1)22所以hv2011g(t1t1)2119.8(1.841)222t1t11.84117.2m/同理.2v20h11g(t1t1)2119.8(1.221)2221.221t1t151.1(m/)(2)由于t21.3t1,所以第二石块不可能在第一块上升时与第一块相碰.对应于t1时刻相碰,第二块的初速度为h12g(t)21119.8(1.841.3)2v201t2tt2121.841.323.0(m/)1-7以l表示从船到定滑轮的绳长,则v0dl/dt.由图可知l2h2于是得船的速度为vdldl2h2dtl2h2dtv0习题1-7图负号表示船在水面上向岸靠近.船的加速度为advdldtvdlh2v20dll2h20dt3负号表示a的方向指向岸边,因而船向岸边加速运动.1-8所求位数为2r42n2r42(6104)2gg0.16029.841051-9物体A下降的加速度(如图所示)为a2h20.40.2m/2t222此加速度也等于轮缘上一点在t3时的切向加速度,即at0.2(m/2)在t3时的法向加速度为av2(att)2R(0.23)2n1.00.36(m/2R)习题1-9图习题1-10图1-10a1.2m/2,t00.5,h01.5m.如图所示,相对南面,小球开始下落时,它和电梯的速度为3v0at01.20.50.6(m/)以t表示此后小球落至底板所需时间,则在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距离为hv0t12gt2电梯下降的距离为hv0t12at2又h0hh1(ga)t22由此得t2h021.50.59ga9.81.2而小球相对地面下落的距离为hv0t12gt20.60.599.80.5922.06m1-11v风地v风人v人地2v0人地,速度矢量合成如图(b)两图中v风地应是同一矢量.可知(a)v风人画出速度矢量合成图(a)又v风地12图必是底角为45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风向应为西北风,风速为v风地4.23(m1)v0人地co452v0人地1-12(1)t(2)2L2LvvLL2vLtt1t22vuvuvu222Lu1vv1习题1-11图(3)u由东习题1-12图tt1t2LL,如图所示风速vv向西,由速度合成可得飞机对地速度vuv,则Vv2u2.t2L2L22vvu2Luv1v2证毕1-13(1)设船相对岸的速度为V(如图所示),由速度合成得VuVV的大小由图1.7示可得VVcouco习题1-13图4即VcoVuco323332而Vinuin21船达到B点所需时间tAB两点之距SDctgOBDD1000()VVincoin12D将式(1)、(2)代入可得SD(33)1268(m)(2)由D1103tVinuin船到对岸所需最短时间由极值条件决定dt1du1in2co0即co0,/2故船头应与岸垂直,航时最短.将值代入(3)式得最短航时为3t110minuin/2110320.5103500()(3)设OBl,则lDVDDu2V22inuVcoVinuin欲使l最短,应满足极值条件.dlDu2V22uVcoduacoainuVin2ain2au2V22uVco0简化后可得2u2V2coauVco10即co2a136co10解此方程得co23co12348.2故船头与岸成48.2,则航距最短.将值代入(4)式得最小航程为2lu2v22uvco10002232223minDu1co23221231.5103m1.5(km)AB两点最短距离为52SminlminD21.511.12(km)第二章质点动力学2-1(1)对木箱,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某向:Fmincofma某0y向:NFmininMg0还有fma某N习题2-1图木箱将要被推动的情况下如图所示,解以上三式可得要推动木箱所需力F的最小值为FminMgcoin在木箱做匀速运动情况下,如上类似分析可得所需力F的大小为FminkMgcokin(2)在上面Fmin的表示式中,如果coin0,则Fmin,这意味着用任何有限大小的力都不可能推动木箱,不能推动木箱的条件是coin0由此得的最小值为arctan12-2(1)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某向:TcoNinmay向:TinNcomg0联立解此二式,可得Tm(acogin)0.5(2co309.8in30)3.32(N)Nm(gcoain)0.5(9.8co302in30 )3.74(N)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斜面的压力NN3.74(N)(2)小球刚要脱离斜面时N=0,习题2-2图则上面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为Tcoma,Tinmg由此二式可解得ag/tan9.8/tan3017.0m/22-3要使物体A与小车间无相对滑动,三物体必有同一加速度a,且挂吊B的绳应向后倾斜。
大学物理学课后答案第3版下册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pdf
大学物理习题及解答习题八8-1 电量都是q 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 如题8-1图示(1) 以A 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20220)33(π4130cos π412a q q a q '=︒εε解得q q 33−='(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题8-1图题8-2图8-2 两小球的质量都是m ,都用长为l 的细绳挂在同一点,它们带有相同电量,静止时两线夹角为2θ,如题8-2图所示.设小球的半径和线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求每个小球所带的电量. 解: 如题8-2图示⎪⎩⎪⎨⎧===220)sin 2(π41sin cos θεθθl q F T mg T e解得θπεθtan 4sin 20mg l q =8-3 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204r qE πε=,当被考察的场点距源点电荷很近(r→0)时,则场强→∞,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此应如何理解?解:20π4r r q E ε=仅对点电荷成立,当0→r 时,带电体不能再视为点电荷,再用上式求场强是错误的,实际带电体有一定形状大小,考虑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分布求出的场强不会是无限大.8-4 在真空中有A ,B 两平行板,相对距离为d ,板面积为S ,其带电量分别为+q 和-q .则这两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力f ,有人说f =2024d q πε,又有人说,因为f =qE ,S qE 0ε=,所以f =S q 02ε.试问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f 到底应等于多少? 解: 题中的两种说法均不对.第一种说法中把两带电板视为点电荷是不对的,第二种说法把合场强S qE 0ε=看成是一个带电板在另一带电板处的场强也是不对的.正确解答应为一个板的电场为S qE 02ε=,另一板受它的作用力S q S q q f 02022εε==,这是两板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8-5 一电偶极子的电矩为l q p =,场点到偶极子中心O 点的距离为r ,矢量r 与l 的夹角为θ,(见题8-5图),且l r >>.试证P 点的场强E 在r 方向上的分量r E 和垂直于r 的分量θE 分别为r E =302cos r p πεθ, θE =304sin r p πεθ证: 如题8-5所示,将p 分解为与r 平行的分量θsin p 和垂直于r 的分量θsin p .∵ l r >> ∴ 场点P 在r 方向场强分量30π2cos r p E r εθ=垂直于r 方向,即θ方向场强分量300π4sin r p E εθ=题8-5图 题8-6图8-6 长l =15.0cm 的直导线AB 上均匀地分布着线密度λ=5.0x10-9C·m -1的正电荷.试求:(1)在导线的延长线上与导线B 端相距1a =5.0cm 处P 点的场强;(2)在导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与导线中点相距2d =5.0cm 处Q 点的场强. 解: 如题8-6图所示(1)在带电直线上取线元x d ,其上电量q d 在P 点产生场强为20)(d π41d x a x E P −=λε2220)(d π4d x a xE E llP P −==⎰⎰−ελ]2121[π40l a l a +−−=ελ)4(π220l a l−=ελ用15=l cm ,9100.5−⨯=λ1m C −⋅, 5.12=a cm 代入得21074.6⨯=P E 1C N −⋅ 方向水平向右 (2)同理2220d d π41d +=x xE Q λε 方向如题8-6图所示 由于对称性⎰=l QxE 0d ,即Q E只有y 分量,∵22222220d d d d π41d ++=x x x E Qy λε22π4d d ελ⎰==lQyQy E E ⎰−+2223222)d (d l l x x2220d 4π2+=l lελ以9100.5−⨯=λ1cm C −⋅, 15=l cm ,5d 2=cm 代入得21096.14⨯==Qy Q E E 1C N −⋅,方向沿y 轴正向8-7 一个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半圆环,电荷线密度为λ,求环心处O 点的场强. 解: 如8-7图在圆上取ϕRd dl =题8-7图ϕλλd d d R l q ==,它在O 点产生场强大小为20π4d d R R E εϕλ=方向沿半径向外则 ϕϕελϕd sin π4sin d d 0R E E x ==ϕϕελϕπd cos π4)cos(d d 0R E E y −=−=积分R R E x 000π2d sin π4ελϕϕελπ==⎰0d cos π400=−=⎰ϕϕελπR E y∴R E E x 0π2ελ==,方向沿x 轴正向.8-8 均匀带电的细线弯成正方形,边长为l ,总电量为q .(1)求这正方形轴线上离中心为r 处的场强E ;(2)证明:在l r >>处,它相当于点电荷q 产生的场强E .解: 如8-8图示,正方形一条边上电荷4q 在P 点产生物强P Ed 方向如图,大小为()4π4cos cos d 22021l r E P +−=εθθλ ∵22cos 221l r l +=θ 12cos cos θθ−= ∴24π4d 22220l r ll r E P ++=ελ P Ed 在垂直于平面上的分量βcos d d P E E =⊥∴424π4d 222222l r r l r l r lE +++=⊥ελ题8-8图由于对称性,P 点场强沿OP 方向,大小为2)4(π44d 422220l r l r lrE E P ++=⨯=⊥ελ ∵l q 4=λ∴2)4(π422220l r l r qrE P ++=ε 方向沿OP 8-9 (1)点电荷q 位于一边长为a 的立方体中心,试求在该点电荷电场中穿过立方体的一个面的电通量;(2)如果该场源点电荷移动到该立方体的一个顶点上,这时穿过立方体各面的电通量是多少?*(3)如题8-9(3)图所示,在点电荷q 的电场中取半径为R 的圆平面.q 在该平面轴线上的A 点处,求:通过圆平面的电通量.(x Rarctan=α)解: (1)由高斯定理0d εq S E s⎰=⋅ 立方体六个面,当q 在立方体中心时,每个面上电通量相等∴ 各面电通量06εqe =Φ.(2)电荷在顶点时,将立方体延伸为边长a 2的立方体,使q 处于边长a 2的立方体中心,则边长a 2的正方形上电通量06εq e =Φ对于边长a 的正方形,如果它不包含q 所在的顶点,则024εqe =Φ,如果它包含q 所在顶点则=Φe .如题8-9(a)图所示.题8-9(3)图题8-9(a)图 题8-9(b)图 题8-9(c)图(3)∵通过半径为R 的圆平面的电通量等于通过半径为22x R +的球冠面的电通量,球冠面积*]1)[(π22222xR x x R S +−+=∴)(π42200x R Sq +=Φε02εq=[221x R x +−] *关于球冠面积的计算:见题8-9(c)图ααα⎰⋅=0d sin π2r r S ααα⎰⋅=02d sin π2r)cos 1(π22α−=r8-10 均匀带电球壳内半径6cm ,外半径10cm ,电荷体密度为2×510−C·m -3求距球心5cm ,8cm ,12cm 各点的场强.解: 高斯定理,02π4ε∑=q r E当5=r cm 时,0=∑q ,0=E8=r cm 时,∑q 3π4p =3(r )3内r −∴()2023π43π4r r r E ερ内−=41048.3⨯≈1C N −⋅, 方向沿半径向外. 12=r cm 时,3π4∑=ρq −3(外r )内3r∴ ()420331010.4π43π4⨯≈−=r r r E ερ内外 1C N −⋅ 沿半径向外.8-11 半径为1R 和2R (2R >1R )的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分别带有电量λ和-λ,试求:(1)r <1R ;(2) 1R <r <2R ;(3) r >2R 处各点的场强. 解: 高斯定理0d ε∑⎰=⋅q S E s取同轴圆柱形高斯面,侧面积rl S π2=则rlE S E Sπ2d =⋅⎰对(1) 1R r < 0,0==∑E q(2) 21R r R <<λl q =∑∴r E 0π2ελ=沿径向向外(3) 2R r >=∑q∴ 0=E题8-12图8-12 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都均匀带电,电荷的面密度分别为1σ和2σ,试求空间各处场强.解: 如题8-12图示,两带电平面均匀带电,电荷面密度分别为1σ与2σ,d ε ∑⎰= ⋅ q S E s两面间, nE )(21210σσε−=1σ面外, nE )(21210σσε+−= 2σ面外, nE )(21210σσε+=n:垂直于两平面由1σ面指为2σ面.8-13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体内的电荷体密度为ρ,若在球内挖去一块半径为r <R 的小球体,如题8-13图所示.试求:两球心O 与O '点的场强,并证明小球空腔内的电场是均匀的.解: 将此带电体看作带正电ρ的均匀球与带电ρ−的均匀小球的组合,见题8-13图(a).(1) ρ+球在O 点产生电场10=E,ρ− 球在O 点产生电场'd π4π3430320OO r E ερ=∴ O 点电场'd 33030OO r E ερ= ;(2) ρ+在O '产生电场'd π4d 3430301OO E ερπ=' ρ−球在O '产生电场002='E∴ O ' 点电场003ερ='E 'OO题8-13图(a) 题8-13图(b)(3)设空腔任一点P 相对O '的位矢为r ',相对O 点位矢为r(如题8-13(b)图)则03ερrE PO =,03ερr E O P '−=' ,∴0003'3)(3ερερερd OO r r E E E O P PO P=='−=+='∴腔内场强是均匀的.8-14 一电偶极子由q =1.0×10-6C 的两个异号点电荷组成,两电荷距离d=0.2cm ,把这电偶极子放在1.0×105N·C -1的外电场中,求外电场作用于电偶极子上的最大力矩.解: ∵ 电偶极子p 在外场E中受力矩E p M ⨯= ∴qlEpE M ==m ax 代入数字4536max 100.2100.1102100.1−−−⨯=⨯⨯⨯⨯⨯=M m N ⋅8-15 两点电荷1q =1.5×10-8C ,2q =3.0×10-8C ,相距1r =42cm ,要把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2r =25cm ,需作多少功? 解:⎰⎰==⋅=22210212021π4π4d d r r r r q q r rq q r F A εε )11(21r r −61055.6−⨯−=J外力需作的功 61055.6−⨯−=−='A A J题8-16图8-16 如题8-16图所示,在A ,B 两点处放有电量分别为+q ,-q 的点电荷,AB 间距离为2R ,现将另一正试验点电荷0q 从O 点经过半圆弧移到C 点,求移动过程中电场力作的功.解: 如题8-16图示0π41ε=O U 0)(=−R qR q 0π41ε=O U )3(R q R q −R q 0π6ε−=∴R qq U U q A oC O 00π6)(ε=−=8-17 如题8-17图所示的绝缘细线上均匀分布着线密度为λ的正电荷,两直导线的长度和半圆环的半径都等于R .试求环中心O 点处的场强和电势.解: (1)由于电荷均匀分布与对称性,AB 和CD 段电荷在O 点产生的场强互相抵消,取θd d R l =则θλd d R q =产生O 点Ed 如图,由于对称性,O 点场强沿y 轴负方向题8-17图θεθλππcos π4d d 2220⎰⎰−==R R E E yR 0π4ελ=[)2sin(π−2sinπ−]R 0π2ελ−=(2) AB 电荷在O 点产生电势,以0=∞U⎰⎰===A B 200012ln π4π4d π4d R R x x x x U ελελελ同理CD 产生 2ln π402ελ=U半圆环产生0034π4πελελ==R R U∴0032142ln π2ελελ+=++=U U U U O8-18 一电子绕一带均匀电荷的长直导线以2×104m·s -1的匀速率作圆周运动.求带电直线上的线电荷密度.(电子质量m =9.1×10-31kg ,电子电量e =1.60×10-19C)解: 设均匀带电直线电荷密度为λ,在电子轨道处场强r E 0π2ελ=电子受力大小r e eE F e 0π2ελ==∴r v m r e 20π2=ελ得1320105.12π2−⨯==e mv ελ1m C −⋅ 8-19 空气可以承受的场强的最大值为E =30kV·cm -1,超过这个数值时空气要发生火花放电.今有一高压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距离为d =0.5cm ,求此电容器可承受的最高电压.解: 平行板电容器内部近似为均匀电场∴ 4105.1d ⨯==E U V8-20 根据场强E与电势U 的关系U E −∇= ,求下列电场的场强:(1)点电荷q 的电场;(2)总电量为q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圆环轴上一点;*(3)偶极子ql p =的l r >>处(见题8-20图).解: (1)点电荷r qU 0π4ε=题 8-20 图∴ 0200π4r r q r r U E ε=∂∂−= 0r 为r 方向单位矢量.(2)总电量q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圆环轴上一点电势220π4x R qU +=ε∴ ()ix R qx i x U E 2/3220π4+=∂∂−=ε(3)偶极子l q p=在l r >>处的一点电势200π4cos ])cos 21(1)cos 2(1[π4r ql l l r q U εθθθε=+−−=∴ 30π2cos r p r U E r εθ=∂∂−=30π4sin 1r p U r E εθθθ=∂∂−=8-21 证明:对于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带电导体板(题8-21图)来说,(1)相向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2)相背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同.证: 如题8-21图所示,设两导体A 、B 的四个平面均匀带电的电荷面密度依次为1σ,2σ,3σ,4σ题8-21图(1)则取与平面垂直且底面分别在A 、B 内部的闭合柱面为高斯面时,有)(d 32=∆+=⋅⎰S S E sσσ∴ +2σ03=σ 说明相向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相等、符号相反;(2)在A 内部任取一点P ,则其场强为零,并且它是由四个均匀带电平面产生的场强叠加而成的,即0222204030201=−−−εσεσεσεσ又∵ +2σ03=σ∴ 1σ4σ=说明相背两面上电荷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同.8-22 三个平行金属板A ,B 和C 的面积都是200cm 2,A 和B 相距4.0mm ,A 与C 相距2.0 mm .B ,C 都接地,如题8-22图所示.如果使A 板带正电3.0×10-7C ,略去边缘效应,问B 板和C 板上的感应电荷各是多少?以地的电势为零,则A 板的电势是多少? 解: 如题8-22图示,令A 板左侧面电荷面密度为1σ,右侧面电荷面密度为2σ题8-22图(1)∵ ABAC U U =,即∴ABAB AC AC E E d d =∴ 2d d 21===AC ABAB AC E E σσ且 1σ+2σS q A=得,32S q A =σ S q A321=σ 而7110232−⨯−=−=−=A C q S q σC C10172−⨯−=−=S q B σ(2)301103.2d d ⨯===AC AC AC A E U εσV8-23 两个半径分别为1R 和2R (1R <2R )的同心薄金属球壳,现给内球壳带电+q ,试计算:(1)外球壳上的电荷分布及电势大小;(2)先把外球壳接地,然后断开接地线重新绝缘,此时外球壳的电荷分布及电势; *(3)再使内球壳接地,此时内球壳上的电荷以及外球壳上的电势的改变量.解: (1)内球带电q +;球壳内表面带电则为q −,外表面带电为q +,且均匀分布,其电势题8-23图⎰⎰∞∞==⋅=22020π4π4d d R R R qr r q r E U εε (2)外壳接地时,外表面电荷q +入地,外表面不带电,内表面电荷仍为q −.所以球壳电势由内球q +与内表面q −产生:π4π42020=−=R qR qU εε(3)设此时内球壳带电量为q ';则外壳内表面带电量为q '−,外壳外表面带电量为+−q q '(电荷守恒),此时内球壳电势为零,且π4'π4'π4'202010=+−+−=R q q R q R q U A εεε得 q R R q 21='外球壳上电势()22021202020π4π4'π4'π4'R qR R R q q R q R q U B εεεε−=+−+−=8-24 半径为R 的金属球离地面很远,并用导线与地相联,在与球心相距为R d 3=处有一点电荷+q ,试求: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的电量.解: 如题8-24图所示,设金属球感应电荷为q ',则球接地时电势=O U8-24图由电势叠加原理有:=O U 03π4π4'00=+RqR q εε得 −='q 3q8-25 有三个大小相同的金属小球,小球1,2带有等量同号电荷,相距甚远,其间的库仑力为0F.试求:(1)用带绝缘柄的不带电小球3先后分别接触1,2后移去,小球1,2之间的库仑力; (2)小球3依次交替接触小球1,2很多次后移去,小球1,2之间的库仑力.解: 由题意知2020π4r q F ε=(1)小球3接触小球1后,小球3和小球1均带电2q q =',小球3再与小球2接触后,小球2与小球3均带电qq 43=''∴ 此时小球1与小球2间相互作用力0220183π483π4"'2F rqr q q F =−=εε (2)小球3依次交替接触小球1、2很多次后,每个小球带电量均为32q.∴ 小球1、2间的作用力00294π432322F r q q F ==ε*8-26 如题8-26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面积都是S ,相距为d ,分别维持电势A U =U ,B U =0不变.现把一块带有电量q 的导体薄片平行地放在两极板正中间,片的面积也是S ,片的厚度略去不计.求导体薄片的电势.解: 依次设A ,C ,B 从上到下的6个表面的面电荷密度分别为1σ,2σ,3σ,4σ,5σ,6σ如图所示.由静电平衡条件,电荷守恒定律及维持U U AB =可得以下6个方程题8-26图⎪⎪⎪⎪⎪⎩⎪⎪⎪⎪⎪⎨⎧++++==+=+−==+=+===+6543215432065430021001σσσσσσσσσσεσσσσεσσd US q S qdU U C S S q B A解得S q261==σσ S qd U 2032−=−=εσσ S qd U 2054+=−=εσσ所以CB 间电场S q d U E 00422εεσ+==)2d (212d 02S q U E U U CB C ε+===注意:因为C 片带电,所以2U U C ≠,若C 片不带电,显然2UU C =8-27 在半径为1R 的金属球之外包有一层外半径为2R 的均匀电介质球壳,介质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金属球带电Q .试求: (1)电介质内、外的场强; (2)电介质层内、外的电势; (3)金属球的电势. 解: 利用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qS D Sd(1)介质内)(21R r R <<场强303π4,π4r rQ E r r Q D r εε ==内;介质外)(2R r <场强303π4,π4r r Q E r Qr D ε ==外(2)介质外)(2R r >电势r Q E U 0rπ4r d ε=⋅=⎰∞ 外介质内)(21R r R <<电势2020π4)11(π4R Q R r qr εεε+−=)11(π420R r Q r r −+=εεε(3)金属球的电势rd r d 221⋅+⋅=⎰⎰∞R R R E E U 外内⎰⎰∞+=222020π44πdrR R R r r Qdrr Q εεε )11(π4210R R Q r r −+=εεε8-28 如题8-28图所示,在平行板电容器的一半容积内充入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的电介质.试求:在有电介质部分和无电介质部分极板上自由电荷面密度的比值. 解: 如题8-28图所示,充满电介质部分场强为2E ,真空部分场强为1E,自由电荷面密度分别为2σ与1σ由∑⎰=⋅0d q S D 得11σ=D ,22σ=D而101E D ε=,202E D r εε=d 21UE E ==∴ r D D εσσ==1212题8-28图 题8-29图rd r d ⋅+⋅=⎰⎰∞∞rrE E U 外内8-29 两个同轴的圆柱面,长度均为l ,半径分别为1R 和2R (2R >1R ),且l >>2R -1R ,两柱面之间充有介电常数ε的均匀电介质.当两圆柱面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Q 和-Q 时,求:(1)在半径r 处(1R <r <2R =,厚度为dr ,长为l 的圆柱薄壳中任一点的电场能量密度和整个薄壳中的电场能量; (2)电介质中的总电场能量; (3)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解: 取半径为r 的同轴圆柱面)(S 则 rlDS D S π2d )(=⋅⎰当)(21R r R <<时,Q q =∑∴rl QD π2=(1)电场能量密度22222π82l r Q D w εε== 薄壳中rl rQ rl r l r Q w W εευπ4d d π2π8d d 22222=== (2)电介质中总电场能量⎰⎰===211222ln π4π4d d R R V R R l Q rl r Q W W εε(3)电容:∵C Q W 22=∴)/ln(π22122R R lW Q C ε==*8-30 金属球壳A 和B 的中心相距为r ,A 和B 原来都不带电.现在A 的中心放一点电荷1q ,在B 的中心放一点电荷2q ,如题8-30图所示.试求:(1) 1q 对2q 作用的库仑力,2q 有无加速度;(2)去掉金属壳B ,求1q 作用在2q 上的库仑力,此时2q 有无加速度. 解: (1)1q 作用在2q 的库仑力仍满足库仑定律,即2210π41r q q F ε=但2q 处于金属球壳中心,它受合力为零,没有加速度. (2)去掉金属壳B ,1q 作用在2q 上的库仑力仍是2210π41r q q F ε=,但此时2q 受合力不为零,有加速度.题8-30图 题8-31图8-31 如题8-31图所示,1C =0.25μF ,2C =0.15μF ,3C =0.20μF .1C 上电压为50V .求:AB U . 解: 电容1C 上电量111U C Q =电容2C 与3C 并联3223C C C +=其上电荷123Q Q =∴355025231123232⨯===C U C C Q U86)35251(5021=+=+=U U U AB V8-32 1C 和2C 两电容器分别标明“200 pF、500 V”和“300 pF、900 V”,把它们串联起来后等值电容是多少?如果两端加上1000 V 的电压,是否会击穿? 解: (1) 1C 与2C 串联后电容1203002003002002121=+⨯=+='C C C C C pF(2)串联后电压比231221==C C U U ,而100021=+U U∴ 6001=U V ,4002=U V即电容1C 电压超过耐压值会击穿,然后2C 也击穿.8-33 将两个电容器1C 和2C 充电到相等的电压U 以后切断电源,再将每一电容器的正极板与另一电容器的负极板相联.试求: (1)每个电容器的最终电荷; (2)电场能量的损失.解: 如题8-33图所示,设联接后两电容器带电分别为1q ,2q题8-33图则⎪⎪⎩⎪⎪⎨⎧==−=−=+2122112121201021U U U C U C q q U C U C q q q q解得 (1) =1q UC C C C C q U C C C C C 21212221211)(,)(+−=+−(2)电场能量损失WW W −=∆0)22()2121(2221212221C q C q U C U C +−+=221212UC C C C +=8-34 半径为1R =2.0cm 的导体球,外套有一同心的导体球壳,壳的内、外半径分别为2R =4.0cm 和3R =5.0cm ,当内球带电荷Q =3.0×10-8C 时,求:(1)整个电场储存的能量;(2)如果将导体壳接地,计算储存的能量; (3)此电容器的电容值.解: 如图,内球带电Q ,外球壳内表面带电Q −,外表面带电Q题8-34图(1)在1R r <和32R r R <<区域0=E在21R r R <<时 301π4r rQ E ε =3R r >时 302π4r rQ E ε =∴在21R r R <<区域⎰=21d π4)π4(21222001R R r r r Q W εε ⎰−==21)11(π8π8d 2102202R R R R Q rr Q εε 在3R r >区域⎰∞==32302220021π8d π4)π4(21R R Q r r r Q W εεε ∴ 总能量)111(π83210221R R R Q W W W +−=+=ε41082.1−⨯=J(2)导体壳接地时,只有21R r R <<时30π4r rQ E ε =,02=W∴ 4210211001.1)11(π8−⨯=−==R R Q W W ε J(3)电容器电容)11/(π422102R R Q W C −==ε121049.4−⨯=F习题九9-1 在同一磁感应线上,各点B 的数值是否都相等?为何不把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定义为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解: 在同一磁感应线上,各点B的数值一般不相等.因为磁场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不仅与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有关,而且与电荷速度方向有关,即磁力方向并不是唯一由磁场决定的,所以不把磁力方向定义为B 的方向.题9-2图9-2 (1)在没有电流的空间区域里,如果磁感应线是平行直线,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在沿磁感应线和垂直它的方向上是否可能变化(即磁场是否一定是均匀的)?(2)若存在电流,上述结论是否还对?解: (1)不可能变化,即磁场一定是均匀的.如图作闭合回路abcd 可证明21B B = ∑⎰==−=⋅0d 021I bc B da B l B abcdμ∴ 21B B= (2)若存在电流,上述结论不对.如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两侧之磁力线是平行直线,但B 方向相反,即21B B≠.9-3 用安培环路定理能否求有限长一段载流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答: 不能,因为有限长载流直导线周围磁场虽然有轴对称性,但不是稳恒电流,安培环路定理并不适用.9-4 在载流长螺线管的情况下,我们导出其内部nIB 0μ=,外面B =0,所以在载流螺线管外面环绕一周(见题9-4图)的环路积分⎰外B L ·d l =0但从安培环路定理来看,环路L 中有电流I 穿过,环路积分应为 ⎰外B L ·d l=I 0μ这是为什么? 解: 我们导出nl B 0μ=内,=外B 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即每匝电流均垂直于螺线管轴线.这时图中环路L 上就一定没有电流通过,即也是⎰∑==⋅LI l B 0d 0μ外,与⎰⎰=⋅=⋅Ll l B 0d 0d外是不矛盾的.但这是导线横截面积为零,螺距为零的理想模型.实际上以上假设并不真实存在,所以使得穿过L 的电流为I ,因此实际螺线管若是无限长时,只是外B 的轴向分量为零,而垂直于轴的圆周方向分量r IB πμ20=⊥,r 为管外一点到螺线管轴的距离.题 9 - 4 图9-5 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能否肯定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如果它发生偏转能否肯定那个区域中存在着磁场?解: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不能肯定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也可能存在互相垂直的电场和磁场,电子受的电场力与磁场力抵消所致.如果它发生偏转也不能肯定那个区域存在着磁场,因为仅有电场也可以使电子偏转. 9-6 已知磁感应强度0.2=B Wb·m-2的均匀磁场,方向沿x 轴正方向,如题9-6图所示.试求:(1)通过图中abcd 面的磁通量;(2)通过图中befc 面的磁通量;(3)通过图中aefd 面的磁通量.解: 如题9-6图所示题9-6图(1)通过abcd 面积1S 的磁通是 24.04.03.00.211=⨯⨯=⋅=S BΦWb(2)通过befc 面积2S 的磁通量 022=⋅=S BΦ(3)通过aefd 面积3S 的磁通量24.0545.03.02cos 5.03.0233=⨯⨯⨯=θ⨯⨯⨯=⋅=S B ΦWb (或曰24.0−Wb ) 题9-7图9-7 如题9-7图所示,AB 、CD 为长直导线,C B为圆心在O 点的一段圆弧形导线,其半径为R .若通以电流I ,求O 点的磁感应强度.解:如题9-7图所示,O 点磁场由AB 、C B、CD 三部分电流产生.其中AB 产生 01=BCD 产生R I B 1202μ=,方向垂直向里CD 段产生)231(2)60sin 90(sin 24003−πμ=−πμ=︒︒R I R I B ,方向⊥向里∴)6231(203210ππμ+−=++=R I B B B B ,方向⊥向里. 9-8 在真空中,有两根互相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1L 和2L ,相距0.1m ,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1I =20A,2I =10A ,如题9-8图所示.A ,B 两点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这两点与导线2L 的距离均为5.0cm .试求A ,B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以及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点的位置.题9-8图解:如题9-8图所示,A 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42010102.105.02)05.01.0(2−⨯=⨯+−=πμπμI I B A T(2)设0=B 在2L 外侧距离2L 为r 处则 02)1.0(220=−+r I r Iπμπμ解得 1.0=r m题9-9图9-9 如题9-9图所示,两根导线沿半径方向引向铁环上的A ,B 两点,并在很远处与电源相连.已知圆环的粗细均匀,求环中心O 的磁感应强度.解: 如题9-9图所示,圆心O 点磁场由直电流∞A 和∞B 及两段圆弧上电流1I 与2I 所产生,但∞A 和∞B 在O 点产生的磁场为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二2-1一细绳跨过一定滑轮,绳的一边悬有一质量为1m的物体,另一边穿在质量为2m的圆柱体的竖直细孔中,圆柱可沿绳子滑动.今看到绳子从圆柱细孔中加速上升,柱体相对于绳子以匀加速度a'下滑,求1m,2m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绳的张力及柱体与绳子间的摩擦力(绳轻且不可伸长,滑轮的质量及轮与轴间的摩擦不计).解:因绳不可伸长,故滑轮两边绳子的加速度均为1a,其对于2m则为牵连加速度,又知2m 对绳子的相对加速度为a',故2m对地加速度,由图(b)可知,为aaa'-=12①又因绳的质量不计,所以圆柱体受到的摩擦力f在数值上等于绳的张力T,由牛顿定律,有111amTgm=-②222amgmT=-③联立①、②、③式,得2121211212212211)2()()(mmagmmTfmmamgmmammamgmma+'-==+'--=+'+-=讨论 (1)若0='a,则21aa=表示柱体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2)若ga2=',则0==fT,表示柱体与绳之间无任何作用力,此时1m,2m均作自由落体运动.2-2 一个质量为P的质点,在光滑的固定斜面(倾角为α)上以初速度0v运动,0v的方向与斜面底边的水平线AB平行,如图所示,求这质点的运动轨道.解: 物体置于斜面上受到重力mg,斜面支持力N.建立坐标:取0v方向为X轴,平行斜面与X轴垂直方向为Y轴.如图2-2.题2-2图X方向:0=xF tvx=①Y方向:yymamgF==αsin②0=t时0=y0=yv2sin21tgyα=由①、②式消去t,得22sin21xgvy⋅=α2-3 质量为16 kg 的质点在xOy平面内运动,受一恒力作用,力的分量为x f=6 N,y f=-7 N,当t=0时,==yx0,xv=-2 m·s-1,yv=0.求当t=2 s时质点的 (1)位矢;(2)速度.解:2sm83166-⋅===mfa xx2sm167-⋅-==mfa yy(1)⎰⎰--⋅-=⨯-=+=⋅-=⨯+-=+=2112sm872167sm452832dtavvdtavvyyyxxx于是质点在s 2时的速度1s m 8745-⋅--=ji v(2)m874134)167(21)4832122(21)21(220j i j i jt a i t a t v r y x --=⨯-+⨯⨯+⨯-=++=2-4 质点在流体中作直线运动,受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kv (k 为常数)作用,t =0时质点的速度为0v ,证明(1) t 时刻的速度为v =t mkev )(0-;(2) 由0到t 的时间内经过的距离为x =(k mv 0)[1-t m ke )(-];(3)停止运动前经过的距离为)(0kmv ;(4)证明当k m t =时速度减至0v 的e1,式中m 为质点的质量. 答: (1)∵ tvm kv a d d =-= 分离变量,得m tk v v d d -=即 ⎰⎰-=v v t mtk v v 00d d m kte v v -=ln ln 0∴ tm k e v v -=0(2) ⎰⎰---===tttm k m ke kmv t ev t v x 000)1(d d(3)质点停止运动时速度为零,即t →∞, 故有 ⎰∞-=='00d kmv t ev x tm k (4)当t=km时,其速度为 ev e v ev v km m k 0100===-⋅-即速度减至0v 的e1. 2-5 升降机内有两物体,质量分别为1m ,2m ,且2m =21m .用细绳连接,跨过滑轮,绳子不可伸长,滑轮质量及一切摩擦都忽略不计,当升降机以匀加速a =21g 上升时,求:(1) 1m 和2m 相对升降机的加速度.(2)在地面上观察1m ,2m 的加速度各为多少解: 分别以1m ,2m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如图(b)所示.(1)设2m 相对滑轮(即升降机)的加速度为a ',则2m 对地加速度a a a -'=2;因绳不可伸长,故1m 对滑轮的加速度亦为a ',又1m 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牵连运动的影响,所以1m 在水平方向对地加速度亦为a ',由牛顿定律,有)(22a a m T g m -'=-a m T '=1联立,解得g a ='方向向下 (2) 2m 对地加速度为22ga a a =-'= 方向向下 1m 在水面方向有相对加速度,竖直方向有牵连加速度,即牵相绝a a a+=' ∴ g g g a a a 25422221=+=+'=a a '=arctanθo 6.2621arctan ==,左偏上. 2-6一质量为m 的质点以与地的仰角θ=30°的初速0v从地面抛出,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质点落地时相对抛射时的动量的增量.解: 依题意作出示意图如题2-6图题2-6图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抛体落地瞬时的末速度大小与初速度大小相同,与轨道相切斜向下, 而抛物线具有对y轴对称性,故末速度与x轴夹角亦为o30,则动量的增量为vmvmp-=∆由矢量图知,动量增量大小为vm,方向竖直向下.2-7 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某一高度处水平抛出,落在水平桌面上发生弹性碰撞.并在抛出1 s,跳回到原高度,速度仍是水平方向,速度大小也与抛出时相等.求小球与桌面碰撞过程中,桌面给予小球的冲量的大小和方向.并回答在碰撞过程中,小球的动量是否守恒解: 由题知,小球落地时间为s5.0.因小球为平抛运动,故小球落地的瞬时向下的速度大小为ggtv5.01==,小球上跳速度的大小亦为gv5.02=.设向上为y轴正向,则动量的增量12vmvmp-=∆方向竖直向上,大小mgmvmvp=--=∆)(12碰撞过程中动量不守恒.这是因为在碰撞过程中,小球受到地面给予的冲力作用.另外,碰撞前初动量方向斜向下,碰后末动量方向斜向上,这也说明动量不守恒.(碰撞过程中外力—重力一直存在,不满足动量守恒条件)2-8 作用在质量为10 kg的物体上的力为i tF)210(+=N,式中t的单位是s,(1)求4s后,这物体的动量和速度的变化,以及力给予物体的冲量.(2)为了使这力的冲量为200 N·s,该力应在这物体上作用多久,试就一原来静止的物体和一个具有初速度j6-m·s-1的物体,回答这两个问题.解: (1)若物体原来静止,则iti ttFp t141smkg56d)210(d-⋅⋅=+==∆⎰⎰,沿x轴正向,ipIimpv111111smkg56sm6.5--⋅⋅=∆=⋅=∆=∆若物体原来具有6-1sm-⋅初速,则⎰⎰+-=+-=-=t t t F v m t m F v m p v m p 000000d )d (,于是⎰∆==-=∆t p t F p p p 0102d ,同理, 12v v ∆=∆,12I I=这说明,只要力函数不变,作用时间相同,则不管物体有无初动量,也不管初动量有多大,那么物体获得的动量的增量(亦即冲量)就一定相同,这就是动量定理. (2)同上理,两种情况中的作用时间相同,即⎰+=+=tt t t t I 0210d )210(亦即 0200102=-+t t 解得s 10=t ,(s 20='t 舍去)2-9 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xOy 平面上运动,其位置矢量为j t b i t a rωωsin cos +=求质点的动量及t =0 到ωπ2=t 时间内质点所受的合力的冲量和质点动量的改变量. 解: 质点的动量为)cos sin (j t b i t a m v m pωωω+-==将0=t 和ωπ2=t 分别代入上式,得 j b m pω=1,i a m p ω-=2 ,则动量的增量亦即质点所受外力的冲量为)(12j b i a m p p p I+-=-=∆=ω2-10 一颗子弹由枪口射出时速率为10s m -⋅v ,当子弹在枪筒内被加速时,它所受的合力为F =(bt a -)N(b a ,为常数),其中t 以秒为单位:(1)假设子弹运行到枪口处合力刚好为零,试计算子弹走完枪筒全长所需时间;(2)求子弹所受的冲量.(3)求子弹的质量. 解: (1)由题意,子弹到枪口时,有0)(=-=bt a F ,得ba t =(2)子弹所受的冲量⎰-=-=t bt at t bt a I 0221d )(将bat =代入,得 ba I 22=(3)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子弹的质量202bv a v I m == 2-11 一炮弹质量为m ,以速率v 飞行,其内部炸药使此炮弹分裂为两块,爆炸后由于炸药使弹片增加的动能为T ,且一块的质量为另一块质量的k 倍,如两者仍沿原方向飞行,试证其速率分别为v +m kT 2, v -kmT2证明: 设一块为1m ,则另一块为2m ,21km m =及m m m =+21于是得 1,121+=+=k mm k km m ① 又设1m 的速度为1v , 2m 的速度为2v ,则有2222211212121mv v m v m T -+=② 2211v m v m mv += ③ 联立①、③解得12)1(kv v k v -+= ④将④代入②,并整理得21)(2v v kmT-= 于是有 kmT v v 21±= 将其代入④式,有mkTv v 22±= 又,题述爆炸后,两弹片仍沿原方向飞行,故只能取kmTv v m kT v v 2,221-=+=证毕.2-12 设N 67j i F -=合.(1) 当一质点从原点运动到m 1643k j i r++-=时,求F 所作的功.(2)如果质点到r 处时需,试求平均功率.(3)如果质点的质量为1kg ,试求动能的变化.解: (1)由题知,合F为恒力,∴ )1643()67(k j i j i r F A++-⋅-=⋅=合J 452421-=--= (2) w 756.045==∆=t A P (3)由动能定理,J 45-==∆A E k2-13 以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板,设木板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进入木板内的深度成正比,在铁锤击第一次时,能将小钉击入木板内1 cm ,问击第二次时能击入多深,假定铁锤两次打击铁钉时的速度相同.解: 以木板上界面为坐标原点,向内为y 坐标正向,如题2-13图,则铁钉所受阻力为题2-13图ky f -=第一锤外力的功为1A⎰⎰⎰==-='=ssky ky y f y f A 112d d d ① 式中f '是铁锤作用于钉上的力,f 是木板作用于钉上的力,在0d →t 时,f 'f -=. 设第二锤外力的功为2A ,则同理,有⎰-==21222221d y kky y ky A ② 由题意,有2)21(212kmv A A =∆== ③即 222122kk ky =-所以, 22=y于是钉子第二次能进入的深度为cm 414.01212=-=-=∆y y y2-14 设已知一质点(质量为m )在其保守力场中位矢为r 点的势能为nP r k r E /)(=, 试求质点所受保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 1d )(d )(+-==n rnkr r E r F 方向与位矢r的方向相反,即指向力心.2-15 一根劲度系数为1k 的轻弹簧A 的下端,挂一根劲度系数为2k 的轻弹簧B ,B 的下端 一重物C ,C 的质量为M ,如题2-15图.求这一系统静止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和弹性势 能之比.解: 弹簧B A 、及重物C 受力如题2-15图所示平衡时,有题2-15图Mg F F B A ==又 11x k F A ∆=22x k F B ∆=所以静止时两弹簧伸长量之比为1221k k x x =∆∆ 弹性势能之比为12222211121212k kx k x k E E p p =∆∆= 2-16 (1)试计算月球和地球对m 物体的引力相抵消的一点P ,距月球表面的距离是多少地球质量×1024kg ,地球中心到月球中心的距离×108m ,月球质量×1022kg ,月球半径×106m .(2)如果一个1kg 的物体在距月球和地球均为无限远处的势能为零,那么它在P 点的势能为多少解: (1)设在距月球中心为r 处地引月引F F =,由万有引力定律,有()22r R mM Gr mM G-=地月经整理,得R M M M r 月地月+==2224221035.71098.51035.7⨯+⨯⨯81048.3⨯⨯m 1032.386⨯= 则P 点处至月球表面的距离为m 1066.310)74.132.38(76⨯=⨯-=-=月r r h(2)质量为kg 1的物体在P 点的引力势能为()r R M GrM GE P ---=地月()72411722111083.34.381098.51067.61083.31035.71067.6⨯-⨯⨯⨯-⨯⨯⨯⨯-=- J 1028.16⨯=2-17 由水平桌面、光滑铅直杆、不可伸长的轻绳、轻弹簧、理想滑轮以及质量为1m 和2m 的滑块组成如题2-17图所示装置,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等于水平距离BC ,2m 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最初1m 静止于A 点,AB =BC =h ,绳已拉直,现令滑块落下1m ,求它下落到B 处时的速率.解: 取B 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长为弹性势能零点,则由功能原理,有])(21[)(21212212l k gh m v m m gh m ∆+-+=-μ 式中l ∆为弹簧在A 点时比原长的伸长量,则h BC AC l )12(-=-=∆联立上述两式,得()()212221122m m kh gh m m v +-+-=μ题2-17图2-18 如题2-18图所示,一物体质量为2kg ,以初速度0v =3m ·s -1从斜面A 点处下滑,它与斜面的摩擦力为8N ,到达B 点后压缩弹簧20cm 后停止,然后又被弹回,求弹簧的劲度系数和物体最后能回到的高度.解: 取木块压缩弹簧至最短处的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 长处为弹性势能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