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第一课时教案
春第一课时教案
![春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65e52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2.png)
春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这幅图是哪个季节的景物?(出示课件1)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那么朱自清又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寻找春的美。
教师板书课题:1 春(出示课件3)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补充学生预习时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5)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改名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匆匆》《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2)知识链接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补充散文基本常识,帮助学生学习本课内容。
预设:(出示课件6)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或时间等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3)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学生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7)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略有改动。
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之间。
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等,使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江南美好的境地,因此,他写下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散文名篇。
春教案第一课时
![春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d7665b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6.png)
春教案第一课时
引言:
春天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
在春天里,阳光明媚,温度适中,大地万物开始恢复生机。
春天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生机,还是一年中最适合进行户外教学的季节之一。
本教案的第一课时将围绕春天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以及春天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一、目标与要求:
1. 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掌握春天的常见天气和自然现象;
3.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自然界的奇迹》第三册;
2. 图片资料:春天的风景图片;
3. 天气报告:准备几天的天气情况以供讨论;
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三、教学过程:
1. 集体讨论(15分钟)
教师首先放映一些春天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好
奇和兴趣。
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以下问题:
- 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 春天有什么特点?
- 在春天里,你们能看到什么?
通过集体讨论,激发学生对春天的了解和兴趣,并引导他们观
察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天气观察(20分钟)
教师请一个学生负责每天的天气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制作天
气报告。
学生将天气报告贴在黑板上,并根据天气情况对比其他季
节的天气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天气变化,如温度的升高、阳光的增多、雨水的增多等。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春天的天气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元《春》语文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元《春》语文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4ac33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9.png)
【导语】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教版七年级上第⼀课元《春》语⽂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帮助。
1、春 课标及学习⽬标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环境中的意义和作⽤;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
【学习⽬标】 1.了解作者朱⾃清的相关内容,学习⽐喻、拟⼈的修辞⼿法及表达作⽤。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描写的⽅法。
3.赏析精美语⾔,体味蕴含的情感。
4.朗读并背诵课⽂,把握⽂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的美丽。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诵读,把握好重⾳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法。
3、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感悟作者⽤诗情画意和⾳乐之美的艺术语⾔,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4、掌握“⽐喻”的修辞⼿法。
【学习难点】 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2、引导学⽣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法(如修辞⼿法、表达⽅式的运⽤)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度、按顺序、绘声绘⾊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体会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
利⽤多媒体营造出⾃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创设⼀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
每⼀个步骤都注意突出朗读训练,让学⽣在读中学、在学中悟,学会朗读抒情散⽂,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3、⾃主探究教学法。
采取⾃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充分发挥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在合作探究中会的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法,品味⽂中传神的语句。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课时:主要引导学⽣朗读,感受散⽂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课⽂感情学⽣⾃主掌握课⽂构架。
第⼆、三课时:深⼊学习课⽂的表现⼿法(情与景关系)、修辞⼿法(⽐喻、拟⼈);重点语句解析(结合课后练习题);课⽂结构。
《春》教案(优秀5篇)
![《春》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be20d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b.png)
《春》教案(优秀5篇)《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2.感知内容① 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② 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二.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3.潜心精读问题组①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②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③ 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在理清了文章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
文章开头写盼春,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
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4.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
11.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1.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e110cf360cba1aa811daae.png)
《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
4.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2、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教学用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曾经有个乞丐,胸前挂了块牌子,沿街乞讨,牌子上写着“自幼双目失明”几个醒目的大字,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
冰雪融化了,小草发芽了。
乞丐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也是身无分文,只送给乞丐一句话,奇怪的是,自从诗人在那块牌子上添了那句话后,人们一下子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
同学们猜一猜诗人送给他的那句话会是什么呢?(“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你知道人们一下子变得乐善好施的原因吗?(请一学生回答)师导学:确实,春天在人们心中总是美的、是最有希望的,可他却看不到是美好的春天,人们由衷地感受到他的可怜,因此纷纷慷慨解囊。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春》,去一同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
他是我国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一生著书很多,著名散文有《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2.字词积累(读一读,写一写)(检查预习情况:一生来读)朗润酝酿卖弄花枝招展繁花嫩叶嘹亮黄晕烘托抖擞精神呼朋引伴舒活宛转静默欣欣然3.课文朗读(欣喜愉悦)教师配乐示范读一段(第6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2部编版)第1课《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2部编版)第1课《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b028b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4.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2部编版)第1课《春》教案春教学目标: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分,写下了著名的精品散文《春》,该作品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检查预习情况水涨(zh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笼着(1ǒng)黄晕(yùn)蓑衣(uō)巢(cháo)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朗润:明亮滋润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赶趟儿,文中是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舒活:舒展,活动。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文中比喻姿态优美文章是按盼春一绘春一颂春来写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
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
把景物和感受相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第三部分:(8-10)总写一颂春。
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五、师生共同赏析课文,学生要大胆质疑第一部分:盼春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呢第二部分:绘春第2段:春醒图(自然醒)“一切…+,”这个自然段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先总后分)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2.总写春回大地后,文章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绘的山、水、太阳的脸。
山朗润,水涨,太阳脸红第3段:春草图(草报春)1.分析“钻”和“偷偷”两个词的表达效果。
3.第3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草的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来写小草、“嫩嫩的,绿绿的。
《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3fa4c8aa00b52acfc7cafa.png)
《春》教学设计1、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3、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借鉴:如在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本节课在充分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背景音乐。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
(板书文题)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
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此时创作风格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春》教案(第一课时)
![《春》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e44b1fc7c1cfad6195fa7b3.png)
一、盼春(1)盼来近
总体轮廓
春草图情景交融
二、绘春春花图
(2—7)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三、颂春(8—10)
小结
通过板书回顾本节课内容。
总结本学时所学内容
作业
1、复习本课所学。
2、欣赏后四幅画面,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想一想,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哪些地方是情景交融,有什么作用?
巩固本学时所学内容,为下学时学习做准备
三、检查预习:齐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四、课文分析
(一)整体感知:朗读课文,理清段落。
第一部分:盼春(1)
第二部分:绘春(2—7)
使学生更全面把握课文
扫清生字词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讲授新课
第三部分:颂春(8—10)
(二)分段赏析
1、第一部分:盼春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读出作者期盼的语气。
(1)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
2、第二部分:绘春
(1)接下来春天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是拟人写法,很形象很具体地写出了春天刚到时的特点。
作者看到了什么?
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讲授新课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春》 第一课时 教案
![《春》 第一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c14b5ecfc789eb162dc833.png)
《春》第一课时
优化方案
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准备
PPT、教师助手,学生预习
设境
定向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验收小结
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春天的图画。请你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补白式地描绘春山、春水、春日。(任选一种)
教学心得
春姑娘来了。清晨,太阳在鸡鸣的催促声中,慵懒地伸伸胳膊,微笑着射出第一缕光辉。红红的光束射过来,像年轻的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摸着你。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映照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
组织探究
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朗润(lǎng)钻出(zuān)嫩绿(nèn)眨眼(zhǎ)酝酿(yùn niàng)鸟巢(cháo)宛转(wǎn)蓑衣(suō)稀疏(shū)抖擞(sǒu)
2.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朱自清《春》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朱自清《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5404c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4.png)
《春》教案通江县实验中学田晓妍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2、感知文字之美,感受春天之美。
3、探寻本文修辞、语言、句式等多方面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知春之美。
教学难点:探寻文本之美。
解决措施:学生听读、朗读,教师指导重音、停连;师生共寻修辞之美、语言之美、句式之美三、课时:第一课时四、教学内容1、共赏美景,引入新课:对美的欣赏与追求,我相信没有人会拒绝。
我们先共赏几幅美图(ppt展示)。
2、共听美声,图文共融。
当我们把美的图景付诸听觉,那又将会是另一番感受,不信,请全体起立,闭上眼睛,尽情地聆听吧!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文中所绘之景,看自己想象的画面有没有和刚刚看到的图景相重合的。
(播放录音)3、自读美文,圈点标注。
请打开书,把文字之美付诸我们的视觉,敞开你甜美的声音,尽情地朗读这篇散文吧!环节任务:(1)、圈画生词,标注自然段,熟记生词。
(2)、讨论:文中具体描绘了那几幅图景?(3)、你能给文章分一分段吗?(4)、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标出重音和停连,在小组里朗读,互相评价,推选出读得最好的向大家展示。
(方法指导:关注第四页注解,了解什么是重音、停连;重音、停连标注符号见所发资料)4、自寻美点,探美之因。
文章之所以写得这么美,在写法上肯定有它的独到之处。
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找一找它的美因。
(1)、方法指导一:提示:可以从修辞、语言、用词、句式等多方面去探寻。
(2)、方法指导二:比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答题模式: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性,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5、课堂结束语:下课的铃声响了,但我们的寻美之旅并未结束,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寻本文之美。
文章美,生活美,自然美我希望同学们用你的慧眼,仔细观察生活,多发现身边的美。
6、作业:(1)、完成金典第一课时练习。
(2)、朗读并背诵课文。
队班回租■事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一一唐韩愈《晚春》其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新-七年级上册《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优秀11篇】
![最新-七年级上册《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优秀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3c524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33.png)
七年级上册《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优秀11篇】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图画,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希望和力量。
《春》教案1一、教学理念1. 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3.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4.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体验之中。
5. 宏扬民族音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意图1. 试图让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充满好奇,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
2. 试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师生共同探究、体验和合作。
让音乐课堂充满新疆民族音乐的氛围,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美的情绪中,了解新疆音乐的风格、节奏特点和新疆民族的器乐的各种音色,并有感情的演唱《青春舞曲》三、教材分析(一)《咯什的春天》1.《咯什的春天》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采用变化重复的方法形成旋律,采用热瓦甫弹唱的形式表现音乐,从而将新疆人民热爱生活、赞美家乡、颂扬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思想感情表现的热情洋溢、淋漓尽致。
不仅具有新疆音乐文化本土文化上的种种特色,还带有波斯——阿拉伯音乐文化的明显特征,因而具有鲜明的多元文化色彩。
2.“热瓦甫”是一种弹拨乐器。
常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
“手鼓”是我们汉族人民对新疆一种打击乐器的俗称。
它的原名是“达卜”,流行在新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地区。
(二)《青春舞曲》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民歌整理创编的歌曲。
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反,有些事物却市是一去不复返。
而年轻人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在回头。
这首词岁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的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时光。
F小调,4|4拍。
《春》第一课时教案
![《春》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3d17aabe23482fb5da4cd3.png)
《春》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2、赏析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
教学步骤:一、盼春天:1.导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严冬将至,但我们也可以在这严冬中找寻春的影子,因为冬天来了,我们离天春天越来越近了,那让我们共同来期待那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听,春天来了……2.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二、找春天:3.问:春天在哪里呢?在这里,在我们身边。
在古诗词句中,下面请同学们从所学过的古诗词中去找春天。
(生回答出诗句——: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问:“能不能告诉老师诗句写的是春天的什么景物呢?”例:上面的例句写的是小草。
5.问:“写草(或花、雨、风)怎么样?”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写出了草旺盛的生命力。
三、读春天:6.(我们找到了春天,那么的美丽,那让我们共同来读一读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一起来感受一下那美丽的春景)放配乐朗诵,领会作者朱自清的感情基调。
(引导朗读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7.分小组诵读课文。
8.正音正字。
9.师点拨:本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四、诵春天:10.全体齐诵读课文,要求:(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理解;(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作者热爱赞美的感情。
11.课外延伸:仿照课文结尾句子春天还像什么呢?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
12. 作业布置:(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
(2)把课文中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并说说理由。
《春》表格式第一课时教案
![《春》表格式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e5883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a.png)
(1):
(2):(3):(4):4.春风的特点是什么?
5.本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
6.下面对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感情色彩看,“卖弄”是褒义词。
B.“宛转”的意思是温和而曲折。
C.“应和”与“呼应”是同义词。
D.“嘹亮”的反义词是“低沉”。
第二部分(2~7),具体描绘春天到来时自然的不同景物。(绘春)
第三部分(8~10),写的是作者赞美春天。(颂春)
2.文章的重点是第二部分“绘春”。作者以充满诗意的语言,精心选择了最具春天特征的几个具体画面,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谁来说说共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分别为它们取个名字吗?
学生朗读课文,总结思考本课怎样描写春天的景物。小组讨论,小组展示。
明确要点:认真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条理清晰地去描写景物。
主备人:审核人:日期:2024年9月2日使用人:.
【交流点拨】六幅图画:
第2自然段是春归图。
第3自然段是春草图。
第4自然段是春花图。
第5自然段是春风图。
第6自然段是春雨图。
第7自然段是迎春图。
(二)深层探究
在“盼春”中,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积累字词
注音
朗润(rùn) 酝酿(niàng) 黄晕(yùn)宛转(zhuǎn)嘹亮(liáo)水涨(zhǎng)抖擞(dǒu sǒu)应和(hè)薄烟(bó)捉迷藏(cáng)散在草丛里(sǎn)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课文分为哪三个部分?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盼望春的到来。(盼春)
【交流点拨】(1)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盼望着,盼望着”——体现急切渴望的心情。
《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bd5a1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f.png)
《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春》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所学习的课文都是一些写景诗文。
这些诗文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
品读优美诗文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既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收获知识,又可以熏陶我们的情感。
而《春》是一篇描绘春天的精美散文,它表达的一种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喜爱,对生活美好的赞美之情。
作者笔下的春,波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
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
学习本篇课文,我们可以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陶冶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认知正处于形成当中,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文中重点字词的把握,朗读技能的训练等等。
此外,本文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生机,所以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读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读出并书写出文中的重点字词,积累精彩语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指导,细细品味赏析课文中的精美而富有特色的语句,了解相关的写作和修辞手法,揣摩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入体会文中传达的微妙感情,联系生活实际,书写自己对春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指导,赏析文中所运用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品味文中的精美语言,并积累精彩语句。
难点:通过赏析文中的精美语言,揣摩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教法:赏析法朗读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圈点勾画法【授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同学们,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请大家认真地听一首歌。
过后,请你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是想到了什么?音乐播放教师:同学们,音乐播放完了,哪位同学先来说说?学生A:学生B:学生C:教师最后就学生的回答做简单的总结,并将主题引入《春》这篇课文的学习中。
《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b34a4b20c22590102029da0.png)
②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文;
③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会运用
修辞进行生动描写。
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生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介绍作者:
多媒体展示: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 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 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明确: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
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地向你走来,一种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3)绘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排比。
排比:“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着什么?心往上提了一级, 没写,还是一个盼望着,急了,心情又提了一级, 到底盼望着什么?东
风来了,为什么东风来了会让作者如此兴奋?答案还没出来,心又上了一个台阶, 最后作者才写道,
“春天的脚步近了”,原来作者是在盼望春天。这就给我们读者一种渴望读下去,探究他后面到底写
什么的愿望,从而引起共鸣。)
通过这样一种叠用,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不仅表达了自己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而且将读者的心牢牢的抓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姓名:
工作单位:
天津附中
总课时:
二课时
版本年级: 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
一、单元内容及目标分析
部编版(RJ)《春》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RJ)《春》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7fe783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5.png)
部编版(RJ)《春》教案第一课时1.易错字酝酿(niàng)黄晕(yùn)应和(hè)涨起来( zhǎng)宛转(wǎn) 戴着笠(lì)抖擞(sǒu)2.多音字涨散晕和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含有“静得安宁”的意味,侧重表示没有喧哗,不混乱,多用于口语。
“静得安宁”用“安静”;“静得舒适”用“恬静”。
恬静褒义词,形容环境或生活安静。
含有“静得舒适”的意味,侧重表示没有声音,显得舒适,多用于书面语。
5.词语释义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文中指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炫耀。
花枝招展: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文史知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其散文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他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文题解说】“春”是季节名称,是四季之首。
“春”是作者描写的对象,独字为题,简明平实,概括宽泛,富有美感和韵味,给人以清新、简约、明丽之感。
【创作背景】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
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因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做田园牧歌式的抒情,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主要内容】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结构】《春》以清新优美的诗歌笔调,描绘了作者故乡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色。
文章结构细腻,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朱自清《春》第一课时教案
![朱自清《春》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ae479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a.png)
1. 字词过关
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生字词的情况,请一个同学来读前两排生词。 再请一个同学读后面两排生词。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繁华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
学
现在,请大家翻到书本的目录,第一单元。由文章题目不难看出,它的主要写的是多彩的四季,我 们需要结合第一页的单元提示,来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
程 同的部分,我们要读出怎样的感情。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思考,你喜欢哪一个部分或者哪一段,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语气
设 来朗读,待会我请同学带感情朗读,并说出自己用了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的,和为什么要这样读。
计
我们将全班分成三个大组。那么,第一个站起的同学,选择其他大组的学生朗读。学生朗读之 后由其他大组来评点,分析和总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个大组读得最好,点评得最好,总结得
xx 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 材 分 析
教
语文 执教Biblioteka xx班级七时间
2018 年 月 日
春 第一课时
1.朗读课文,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声韵之美。
2.想象文中几幅不同的春景图,感受春景的美好,以及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3.品析和感悟语言,尤其是比喻修辞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想象文中几幅不同的春景图,感受春景的美好,以及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5. 整体感知
1)文章分段 大家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之后,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春》的世界。 我们的班级有三个大组。现在,我们进行四人小组讨论,请大家用几分钟的时间讨论,将文章
分成几个部分,用最精炼的词来总结每个部分, 写了什么。(用最精炼的词来表现 部分的主题)待
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2f7c5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f.png)
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特征;- 认识与春天相关的生活事物和自然现象;- 学会运用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描述春天的景色。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细致性;-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赏之情;-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春天的特点和特征;- 描述春天景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 将观察到的事物和自然现象进行表达和描述;- 创造性地运用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 平面图片或视频资源。
2. 教学材料:- 关于春天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春天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观看后,回答一些与春天相关的问题,如“春天是如何来临的?春天有哪些特点?等等。
”Step 2: 呈现与讲解(10分钟)1. 教师使用电子白板呈现与春天相关的图片。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图片中的事物和自然现象,学生可以用适当的词语进行描述。
3. 教师解释并讲解春天的特点和特征,帮助学生扩充词汇和表达方式。
Step 3: 小组合作(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春天相关的图片。
2.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图片,并讨论如何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图片中的事物和自然现象。
3.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观察的结果,并记录在白纸上。
Step 4: 分享和展示(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观察和描述的结果。
2. 学生之间共同讨论和评价其他小组的表现,鼓励互相学习和提出改进建议。
Step 5: 写作练习(15分钟)1. 学生自选一张图片,以春天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所看到的景色和感受。
2. 学生可以参考之前讨论和分享的结果,积极运用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春第一课时教案
![春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2f3eec6294dd88d1d26b01.png)
春一、教学目标1.知识: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的音、形、意。
2.能力: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构思和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写作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重、难点1.重点: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学习观察、描绘、抒情的写作手法。
2.难点: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
三、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解决生字难词,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五、教学流程1.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暖花开,大自然出现一派喜人的生机。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人也变得富有活力了。
面对春天,朱自清先生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春》。
2.作家作品简介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另著有《朱自清全集》。
3.学生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整体感知)4.检查预习情况——字词(请同学在黑板上填写字词。
)酝酿..yùn niàng 宛.转wǎn 应和.hè嘹.亮liáo烘.托hōng 蓑.衣suō郎润.rùn涨:Zhǎng涨潮Zhàng涨红了脸藏:cáng藏起来zàng宝藏薄:bó单薄bò薄荷báo薄烟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郎润:明亮润泽。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黄晕:昏黄不明亮。
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唤友: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
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5.带问题的再读课文(默读把握文章结构,内容,分段。
)①.思考:描写春天的哪些景物?山,水,太阳,草,花,风,雨,人……②.总写的是哪些景物?再分别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总写:山,水,太阳。
分写:草,花,风,雨,人。
明确分段:一部分:(1段)盼春二部分(2—7段)绘春三部分(8—10)赞春6.朗读指导①.同学们,你们人文本文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用怎样的感情去读?亲切,喜爱,高兴,惊喜,舒缓……②.下面我们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的音、形、意。
2.能力: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构思和善用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的写作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重、难点
1.重点: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学习观察、描绘、抒情的写作手法。
2.难点: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
三、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解决生字难词,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1.导入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暖花开,大自然出现一派喜人的生机。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人也变得富有活力了。
面对春天,朱自清先生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春》。
2.作家作品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散文代表作《荷塘
月色》、《背影》,另著有《朱自清全集》。
3.学生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4.检查预习情况——字词(请同学在黑板上填写字词。
)
酝酿
..yùn niàng 宛.转wǎn 应和.hè嘹.亮liáo
烘.托hōng 蓑.衣suō郎润.rùn
涨:Zhǎng涨潮Zhàng涨红了脸
藏:cáng藏起来zàng宝藏
薄:bó单薄bò薄荷báo薄烟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郎润:明亮润泽。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黄晕:昏黄不明亮。
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唤友: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
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5.带问题的再读课文(默读把握文章结构,内容,分段。
)
①.思考:描写春天的哪些景物?
山,水,太阳,草,花,风,雨,人……
②.总写的是哪些景物?再分别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总写:山,水,太阳。
分写:草,花,风,雨,人。
明确分段:
一部分:(1段)盼春
二部分(2—7段)绘春
三部分(8—10)赞春
6.朗读指导
①.同学们,你们人文本文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用怎样的感情去
读?
亲切,喜爱,高兴,惊喜,舒缓……
②.下面我们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段。
(抽同学
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欣赏,再请同学点评)
③.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老师也忍不住想要试一试了。
(教师范读)
④.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现在我们还是来听
听专家的朗读,比较一下,看看我们存在哪些不足(播放配乐朗读的带子)
⑤.好了,听了专家的朗读,我们也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朗读比赛。
请我们的6个语文学习小组各自推荐一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比赛。
要求:选读1—2句你最喜欢的句子。
7.小结
哇,在听了专家的朗读之后,同学们朗读技巧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知道哪些字词应该重读,哪些地方该停顿,那么下节课我们将对课文进行品读,学习描写景物的各种方法。
8.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形成文字性的准备,下节课我们将品读交流,看看哪个同学说得最好。
我喜欢《春》这篇课文中的“”“”
“”这几句话,因为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景物的特点。
六、板书
(1)盼春
春花图
春草图
(2—7)绘春春风图
春春雨图
迎春/春耕图
小娃娃
(8—10)赞春小姑娘点明春天的成长进程
青年
七、反思:
阅读为本,让学生与作品直接对话。
一篇优美的散文,总是很讲究词藻的,细细咀嚼才能真正领会其美。
《春》这堂课上,注重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速读,整体把握课;细读,深入作者感情;精读,品尝语言百味。
正所谓“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因形体味”,也只有在阅读中注入全部的生命情感,融入全部的人格和心灵主动地参与并进入文章的情感领域和艺术世界,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向我们走来,和我们倾心交谈。
阅读的重点是鉴赏,是阅读审美的最高境界,真正的阅读是善于在文章中跨越文字的界线,发现作者的心理奥秘,领略作品艺术境界的无限风光。
在《春》中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氛围:“读自己喜欢的,析自己理解的”,鼓励学生大胆地,有创意地去和作者对话,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打破墨守成规的框架式教学,让学生思想之花在课堂上绽放。
当然,不论你是多少年教龄的教师,也不论你这堂课讲了多少次每每过后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正所谓“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吧!这堂课缺少对课外知识的拓展,比如:描写春天的诗句,这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还扩大了知识面,更有助于名言警句的积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我则认为“教而不思也罔”,教学反思有利于及时的把教与学的成效作总结与反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把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