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选修课 科技考古 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任务,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考古学与博物馆学领域的相关问题,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将就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过程进行探讨。

首先,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选择一个特定时期、地域或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相关领域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例如,可以研究一个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或者研究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

其次,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考古遗址或博物馆展览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这些具体案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理论和实践。

其次,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历史、人类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此,在进行研究时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实物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同时,研究者还应该善于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例如数字化技术、遥感技术等,来辅助研究和分析。

总之,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对于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成功完成非常重要。

最后,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要求。

首先,研究者需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查阅和资料搜集,以获取足够的研究素材和理论依据。

其次,需要制定论文的结构和大纲,明确每个章节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随后,研究者应该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和讨论,以支持自己的研究观点和结论。

最后,需要进行全面的论文修改和润色,确保论文的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并且符合学术规范。

综上所述,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应该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论文写作。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希望本文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考古课程心得体会(2篇)

考古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自入学以来,我一直对历史学科充满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考古学这门课程,它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古代文明的兴衰。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探索精神。

以下是我对考古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考古学的魅力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活动、文化和社会的学科。

它通过挖掘、整理和分析古代遗存,揭示历史真相,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料。

在学习考古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考古学的魅力。

首先,考古学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

在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大量的考古遗址,如秦始皇兵马俑、长城等。

这些遗址见证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考古学家通过对遗址的挖掘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细节。

其次,考古学具有很高的科学性。

考古学家在挖掘、整理和分析遗址的过程中,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力求还原历史真相。

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深受启发,使我明白了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最后,考古学具有很高的实践性。

在学习考古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参与实地考察。

这种实践性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考古学的魅力,也锻炼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考古课程的学习体会1. 培养了严谨的学术态度考古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在学习考古课程的过程中,我逐渐养成了严谨的学术态度。

例如,在分析考古资料时,我会认真核对数据,避免主观臆断;在撰写论文时,我会严格遵循学术规范,确保论文的质量。

2. 增长了历史知识通过学习考古课程,我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夏商周到秦汉,我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

考古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脉络,了解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培养了探索精神考古学家在挖掘遗址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种精神激励着我,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考古研究工作总结范文

考古研究工作总结范文

考古研究工作总结范文
《考古研究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进行考古研究工作,以揭示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收获,现在我想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一次总结。

首先,我们在不同地点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

通过对遗址的挖掘和文物的整理,我们成功地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遗迹,这些发现为我们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其次,我们对文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文物的材质、工艺和图案进行研究,我们成功地还原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我们邀请了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地质学家等专家参与我们的研究工作,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视角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最后,我们将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发布。

我们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向学术界和社会大众介绍了我们的研究成果,这为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总的来说,我们的考古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这些成果为我们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揭示古代文明的奥秘做出更多的贡献。

考古课的课程总结

考古课的课程总结

考古课的课程总结1. 引言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文明的学科,通过考古工作可以挖掘出许多古代文化的遗存。

在本学期的考古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考古学的基本概念、技术和理论。

本文档将对我在这门课程中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2. 考古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迹的学科,它涉及到考古学家使用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如地质学、地理学、化学等,来获取关于古代人类社会、文化和环境的信息。

考古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它的发展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考古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人类了解古代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3.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在考古学研究中,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技术被用于发掘、记录和分析考古遗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古学研究方法:•考古勘探:包括实地考察、地形勘测和遥感技术等,用于确定考古遗址的位置和范围。

•发掘:通过挖掘考古遗址,收集考古文物和文献资料,获取古代社会和文化的信息。

•物件分类和分析:研究考古文物的形状、质地、用途等特征,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技术水平等。

•环境分析:通过研究考古遗址的地形、地质和化学特征,了解古代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年代测定:使用放射性碳测年、树轮计数和考古学术语等方法,确定考古遗址和文物的年代。

这些方法和技术相互结合,使我们能够还原古代社会和文化的样貌,并进一步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

4. 考古学的重要发现在考古学的研究中,有许多重要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古学发现:•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它们是法老王的陵墓,也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中国兵马俑:中国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守护神,它们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陶俑群。

•美洲玛雅文明:玛雅文明是古代美洲的重要文明之一,他们建造了许多壮丽的建筑物和雕塑。

•古希腊神庙:古希腊神庙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建筑遗迹,展示了古代希腊建筑艺术的辉煌。

感悟考古选修心得体会(3篇)

感悟考古选修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这个背景下,考古选修课应运而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平台。

通过学习考古选修课,我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考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以下是我对考古选修课的心得体会。

一、对历史的敬畏考古选修课让我对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了解了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

通过考古发掘出的文物,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文化习俗和思想观念。

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更让我们对祖先的智慧和勇气肃然起敬。

在考古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而这些文化底蕴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珍惜历史,传承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对考古工作的敬佩考古选修课让我对考古工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佩。

他们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深入发掘古代遗址,为我们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具备专业的考古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过程中,常常面临恶劣的气候和地形环境。

他们不畏严寒酷暑,不惧风雨交加,始终坚守在考古一线。

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才能有今天如此丰富的考古成果。

在考古选修课的学习中,我了解到许多考古工作者为了研究一个遗址,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对考古工作者充满敬意。

三、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考古选修课让我认识到,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而考古工作正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古代文化的遗迹。

这些遗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

通过研究这些遗迹,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考古学相关论文

考古学相关论文

考古学相关论文考古学相关论文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考古学相关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考古学论文题目:《佛教文化东向发展与北方草原民族的相互影响》佛教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沿丝绸之路传入汉地及北方草原地区的特殊的精神文化遗产。

无论是始于两汉之际,由印度及西域高僧传布于汉地的印传佛教,抑或公元11世纪,经由青藏高原传入北方草原地区的藏传大乘佛教,均对草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

佛教的传入对亚洲内陆北方草原社会注入诸多新的外来文化元素,极大地丰富了草原文化内容,也积极影响了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雪域文化以及北方草原文化间的联结与交融,加强了不同文明间的精神文化联系。

佛教创立何时,史书无明确记载。

杜继文先生认为,其创立时间应在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之间。

其诞生地古代被称作迦毗罗卫国,今位于印度北部的尼泊尔境内。

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时期,佛教开始向古印度以外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传布,向西北传入犍陀罗、罽宾、大夏等北印度及中亚古国而逐渐成为跨越民族、跨越国家的世界性宗教,也为佛教东逾帕米尔高原,沿丝绸之路进一步向天山以南诸绿洲城郭国家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北方草原民族在与新疆、中亚地区不同民族间的频繁互动与交融进程中对佛教文化的东传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大月氏与印传佛教的东向发展约于公元前201年①,由河西走廊敦煌、祁连山一带西迁至中亚的游牧民族大月氏在佛教文化东向发展过程中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

大月氏系河西走廊古老的游牧民族。

约于汉高祖年间,迫于匈奴威胁,西迁至伊犁河流域游牧。

约于公元前125年,受同样西迁至中亚的河西走廊游牧民族乌孙人袭击,又被迫南迁至原为大夏(巴克特里亚)人统治地区,据其地,建立了由五部翕侯分治的分封制国家。

科技与文物鉴定论文

科技与文物鉴定论文

科技与文物鉴定在当代,随着收藏热的升温,作伪技术日益高超,赝品充斥文物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文物鉴定的方法不能单单依靠传统的鉴定方法,也需与时俱进。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文物鉴定工作融入了许多科技手段。

诸如热释光、C14、能谱分析等等,科技手段在文物鉴定中的运用,为传统的目鉴比较法提供了新的参照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分析检测仪器也不断的更新换代,一些性能稳定精度高的科学仪器被引进到文物保护、鉴定工作中,这些科学仪器以全新的视角诠释着文物的内涵,在文物保护和鉴定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当代科学技术鉴定方法,主要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文物进行分析鉴定。

有许多文物目前仍以运用传统鉴定方法为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鉴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科学技术鉴定和传统方法鉴定的进一步相结合,文物鉴定将会出现新的局面。

一般人眼观察微区变化特征无法达到的层面,使用现代显微仪器则很容易就能观测到微米、纳米甚至原子粒子的变化。

运用能谱、波谱、ICP进行元素分析,研究古代青铜、陶瓷器的成分规律,根据各个时期文物成分的变化,找出各类文物在每个时期的量化值,据此对文物进行科学的鉴定。

拿陶瓷器鉴定来说,陶瓷器的制作一般是就地取材,由粘土等天然矿物原料按不同配方配制后加工、成型并烧制而成。

而粘土和各种矿物总是带着产地的某些特征,像主量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都有它的规律,原料在加工和烧制成陶瓷的过程中,经过物理和化学变化,原料的部分信息仍然会保留在古陶瓷器中。

中国历史博物馆原副馆长、著名古铜镜鉴定专家孔祥星阅镜无数,总结出很多辨伪方法,经验丰富。

他却告诉笔者:“在造假的新技术和新材料面前,原.0对一件器物的真伪会给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他认为,手摸眼瞧的传统鉴定局限性很大,文物鉴定不能仅凭感觉,方法应与时俱进,要尽快加强文物科技鉴定手段的研究。

王昌燧说,相对而言,陶瓷类文物的科技鉴定最为成熟,其次是青铜器,再次是玉器等。

分析方法中,最为有效的为X射线荧光和热释光技术。

探索神秘古文明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

探索神秘古文明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

探索神秘古文明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古老而神秘的文明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探索的对象,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逐渐揭开了一层又一层古文明的面纱,让人们对人类历史的了解变得更加全面。

本文将通过对神秘古文明的考古学研究进行探索,以期满足毕业论文的要求。

第一章:引言古文明一直以来都引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其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思想、艺术、建筑、社会制度等方方面面,为人类文明的进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探索神秘古文明对于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和思考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古文明的定义与特征在开始对古文明进行详尽的考古学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古文明的定义与特征。

古文明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与其他古代社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它的独特性和广泛性。

古文明的特征主要有:高度发达的种植农业、复杂的社会组织与制度、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以及对现代科技有一定贡献等。

第三章:大洲间的古文明在这一章节,我们将探索不同大洲上的古文明,从非洲到亚洲,从欧洲到美洲等地区,详细介绍各个古文明的发展历程、文化特点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例如,非洲的埃及文明、亚洲的中华文明、欧洲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美洲的玛雅文明等等。

第四章:神秘的古文明之谜古文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无法解开的谜题,这使得古文明充满了神秘色彩。

在这一章节,我们将探讨一些广为人知的神秘古文明之谜,并介绍学界对这些谜题的不同猜测和推测。

比如,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技术、玛雅文明的衰落原因等。

第五章:考古学的作用与挑战考古学作为研究古文明的重要学科,对于人们了解古代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考古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如文物保护与盗窃、考古发掘与保护的权衡等。

本章将对考古学在古文明研究中的作用与挑战进行探讨。

第六章:当前古文明研究的进展与前景展望在这一章节,我们将对当前古文明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并展望未来对于古文明研究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神秘的古文明之谜将被解开。

《科技考古》实验报告(模板)

《科技考古》实验报告(模板)

2015-2016 第1学期《科技考古》实验报告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年级:2014 专业:考古学教学号:12140350 姓名:程琳雅实验目的学会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植物孢粉标本实验原理一定的植物科属对应一定形态和大小的孢子或花粉,在光学显微镜下,通过显微观察和测量就可以准确鉴定孢粉所对应的植物科属。

实验结果与讨论孢子花粉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主要由原生质、内壁和外壁组成,而外壁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因为外壁是由一种叫孢粉素的物质组成,孢粉素具有一定的耐酸碱等特性,使得孢粉能保存为化石。

此特性成为孢粉化石处理得以用酸碱的基础。

实验室分析流程如下:1.称取一定量(约10g,含砂量多时可适当多取)的样品,放入100ml的烧杯中,加入指示性花粉。

2.加少许10%稀盐酸检测样品中是否含钙并去除,搅拌至不冒泡为止,继续加入10%稀盐酸直至与样品中钙质充分反应,然后静滞8小时以上。

3.用塑胶管将样品中盐酸吸出,注意在吸酸过程中防止孢粉的流失。

加入蒸馏水并充分搅拌使悬浮在溶液表面的物质沉入杯底,并进行自然沉淀。

4.用上述方法将溶液吸出,在通风橱内进行氢氟酸的处理,使SiO2等溶于盐酸的物质与氢氟酸反应,从而达到与孢粉分离的目的。

5.将充分反应并沉淀好的样品溶液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碳酸钠溶液中进行中和后排掉,防止环境污染。

并加入蒸馏水进行洗酸至中性。

6.向样品中加入HCl,与样品中的氟化物一起煮15-20分钟。

7.进行醋酸酐处理,按H2SO4:CH3CO3=1:9的比例配制而成,一般现配现用,处理时间为半小时左右。

用于去除纤维素,净化孢粉,去原生质,使孢粉增加透明度,使孢粉壁纹饰清晰。

8.用超声波清洗器对最后的样品进行过筛,将<10μm及>250μm的孢粉及其它杂质颗粒去掉。

9.制样,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10.观察前的准备(1)1、显微镜从显微镜柜或镜箱内拿出时,要用右手紧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平稳地将显微镜搬运到实验桌上。

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人文学科。

简单地说,考古学就是根据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实物,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

下面是的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欢迎参考。

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流,古名之江、折江、浙江。

在钱塘江下游沿岸地区,有众多史前文化遗迹,如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滨文化、良渚文化等,如熠熠明珠,在文明史上闪烁。

考古开掘说明,要探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钱塘江流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地区之一,在中华文明史上,钱塘江与黄河、长江具有不相上下的地位。

钱塘江全长约688千米(据《钱塘江志》),由杭州湾入东海。

由于钱塘江的平面喇叭形河口以及纵向河床沙坎地貌,使得这里的潮汐现象天下独特,形成了世界着名的钱塘江涌潮。

千百年来,为抗拒强潮冲刷堤防,入侵我们的家园,浙江先民在河口两岸修筑了宏伟壮阔的钱塘江古海塘。

因此,钱塘江涌潮与古海塘,成为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两大遗产。

钱塘江古海塘是我国重要水利工程建筑遗产。

在近2000年的历史中,屡建屡毁,屡毁屡建,沿江滨海、绵亘480多千米,其建造历史悠久,建筑工艺复杂,与长城、古运河并称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科技和文化遗产之一。

钱塘江海塘历史悠久,代有修筑,规模宏伟,至明清两代更是踵事增华。

但回忆历史,唐朝以前的海塘历史记载甚少,它的规格更少见于记述。

因此,唐朝以前的海塘,只能视为肇始阶段,五代以后的海塘才有系统的历史。

(1)早期的土海塘建立。

海塘修建始于何时,没有明确史料,汉魏只有传说,两晋有类似海塘的建筑,南北朝才于个别地区有信史记载。

海塘修筑的最早史料,是汉朝末年灵隐山下的“钱塘”的记载《:水经注》钱唐曰“: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议立此塘,以防海水。

始,开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与钱一千。

旬日以来,来者云集。

塘未成而不复取,于是,载土石者,皆弃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钱塘焉。

”据学者研究,海塘之起始,须有两个条件:一为人类有了筑土遏水的,另为滨海地带农业已有一定有开展,有筑塘防水之需求。

考古课 结课小论文

考古课 结课小论文

姓名:刘玉萍学号:12122004020学院:外国语专业(班级):英教1201班纪录片《灵魂的居所》——曾侯乙墓培根说,历史使人聪明。

研究古代文明,可以让一个名族的历史变得更加透明,有利于了解历史的每一个脚印和文化,追寻先人的脚步从而提高社会历史的进步。

我们普通人没有能力挖掘、研究历史,因此,看考古中国纪录片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曾侯乙墓的发现。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县,在一座名为擂鼓墩的岗丘上,是春秋时期兵家战事的遗存。

曾侯乙墓是一座名字叫做“乙”的战国早期诸侯之墓,曾是曾国,侯即诸侯,乙为他的名字。

他的墓葬里不仅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漆棺漆器,还有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种类繁多的兵器、车马器,以及光彩夺目的金玉料器和许多日常用品,如国宝级文物青铜尊盘、鹿角立鹤等。

在我国考古史上,像曾侯乙墓这样,出土器物种类繁多,文物保存异常完好,且重要发现涉及中国先秦时期几乎所有科学领域的墓葬,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在1978年由曾侯乙墓出土的古代乐器中,以规模巨大、保存最好的打击乐器--编钟最为壮观,这套编钟共六十五件,重2500多公斤,皆为青铜铸造,设计精巧,气势雄伟壮观。

这套编钟早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至今音乐性能良好,能演奏古今各种乐曲。

当2400年后,曾侯乙编钟重新奏响的时候,创造出伟大器物的工匠们和今天人仿佛进行了一次千古对话。

这座编钟保存得很完整,是中国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者。

来自物理学、光学、铸造学与音乐方面的专家开始从不同角度对编钟进行研究。

曾侯乙编钟所体现出的7音节使人们联想到12音律的起源,相关学者迅即展开争论,一场12音律的起源地在哪里成为争论的焦点。

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举世瞩目,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是中国古老优秀文明的象征,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重大发现,是同埃及金字塔、西安兵马俑、万里长城和四川都江堰相媲美的古代文化、古代科学的代表作。

考古学与世界文明史结课论文

考古学与世界文明史结课论文

考古学与世界文明史结课论文————————————————————————————————作者:————————————————————————————————日期:ﻩ考古学与世界文明史结课论文题目对考古学的认识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2011级卓越1班学号 2姓名戴振亚二〇一二年六月二日摘要:本文为山东大学通识核心课考古学与世界文明史结课论文,完成此论文前,经过课堂学习以及课下的了解,在图书馆查阅了数本考古学的相关书籍。

经过课堂学习以及论文的写作,我认识到考古学虽然并不像许多其他科学一样受热捧,但是考古学拥有着其独特的神秘魅力与深远的研究价值,同其他科学一样,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本文简述了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考古学文化,考古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考古技术方法的发展和新考古学。

关键词:考古学、考古学文化、考古技术方法、新考古学正文:一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一)考古学的定义1.“考古”一词的来源。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

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 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

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1】(二)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这里指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人工制品。

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等建筑等。

若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

考古实践报告范文

考古实践报告范文

考古实践报告范文一、引言。

大家好!今天我要跟你们分享一下我超级酷的考古实践经历。

这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冒险,我就像一个时光侦探,去揭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秘密。

二、考古地点。

我参与的考古实践地点在一个看似普通,但充满神秘气息的小村子旁边的山丘上。

这个地方,说起来有点像那种被大自然藏起来的宝藏地,周围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小山丘就像一个安静的老者,默默地守护着地下的秘密。

三、考古团队。

我们的考古团队那可是一群超级有趣又超专业的人。

有头发花白但眼睛里总是闪着好奇光芒的老教授,他就像一本行走的考古百科全书,随便说出一个考古知识就能让我们这些小菜鸟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那些和我一样充满热情的年轻小伙伴,我们都怀着对历史的热爱,凑到了一起。

大家每天都在互相打趣,比如有人不小心挖歪了一点土,就会被笑称为“土地艺术家”,但是在工作的时候,又都特别认真专注。

四、考古过程。

# (一)前期勘测。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像一群寻宝的探险家,拿着各种高科技仪器在山丘上走来走去。

那些仪器看起来特别酷,就像是电影里特工用的装备一样。

我们通过磁力探测仪来寻找地下可能存在的遗迹,当仪器发出“滴滴滴”的声音时,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仿佛马上就要发现大宝藏了。

不过呢,前期勘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仪器会突然抽风,给出一些奇怪的信号,让我们一顿好找却啥都没有,就像被它耍了一样,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 (二)挖掘工作。

真正开始挖掘的时候,那可是个细致活儿。

我们不能像挖土豆一样随便乱挖,得小心翼翼的,就像给土地做一场超级精细的手术。

我们用小铲子一点一点地把土挖开,每挖下一层,就感觉像是在翻开历史的一页。

有时候挖到一块小石头,大家都会凑过来研究半天,猜测它是不是古人留下来的什么特殊标记。

而且啊,挖掘的时候还得注意自己的姿势,弯着腰时间长了,感觉腰都不是自己的了,就像被施了魔法定在那里一样,直起来的时候“嘎吱嘎吱”响,像个生锈的机器人。

有一次,我正挖着挖着,突然感觉铲子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

考古与科技论文

考古与科技论文

考古与科技论文第一篇:考古与科技论文考古遗址受水文地质作用的影响分析自旧石器时代起,便已产生了墓葬的风俗,在阶级社会中,通过墓葬形式,更是能突出的反映出阶级关系。

而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历朝历代、各个民族、地区更是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和墓葬形式,纵有历史的变迁,仍流传至今。

因此,我国分布着大量的古文化遗址。

在这些遗址中,有的已经被发掘,有的已经成为准备发掘的对象,而更多的还埋藏在地下不为人们所了解。

考古遗址作为挖掘后的第一现场,亦理应作为一种文物而加以开发保护。

遗址所具有的历史性,残存的艺术性,以及暂时不便发掘出土的文物更是见证人类物质文化发展的重要实物例证。

而受考古遗址自身特点的限制(如占地面积大,无法移动,受地质事件影响较大等等),存在着许多看似简单的难题。

因此,对考古遗址的保护开发手段的研究创新,已成为考古发掘后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下面就考古遗址受水文地质作用的影响作简要分析:一方面,是地表径流及地下水的水动力作用和腐蚀影响。

在某些水量丰盛的地区,一旦遗址被开挖,周围稳定的环境即被破坏,保存几百上千年的文物遗址很有可能由于微小的疏忽,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毁。

比如土壤间微小裂隙,岩石土块间的滑脱错动等,都有可能造成土层的滑塌、破裂,造成周围各种流体的侵入,由于地表径流及地下水中含有许多种盐类,能轻易的对文物表面纹饰,纱质织物以及一些金属器物造成破坏腐蚀,使一些重要信息无法考证。

而一旦遇到较大的地表径流或流速较快的地下暗流,轻则使裂隙加大,流体增多,重则可能使遗址整体发生位移甚至完全破坏坍塌。

针对此问题,首先应提前了解该区域的地质状况,堪明径流及地下暗流的走向,判断岩石及地层类型。

根据勘测结果可提前加筑隔水层,防止周围流体侵入。

或更改开挖线路。

其次,在开挖过程中应与相关部门或工厂协商,有计划地关闭周围排污管网、水渠(相关法律的执行尤为重要),并及时引流周边的河流水洼等,防止降雨积水。

最后,在发掘过程中,应根据条件及遗址价值,尽量配备备用抽水机等设备,以防过程中偶遇积水、暗流。

考古议论文

考古议论文

考古议论文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

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

在文明形成过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

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导致集约化生产出现的关键性技术因素的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

因此,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是文明起源的内因。

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可以理解成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

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的视野看,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特质的常常是那些文明体的表层结构,而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和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成熟一样,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以来,西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这里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漩涡地带。

整个公元前3千纪的下半叶数百年间,中原文明已经孕育了深层的变革,至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频繁汇集,更多学者不断举出南方以水稻种植文化的北传和对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来进行说明:源于中国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这一时期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实际上,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的社会变化更为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近来有学者立足于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的史实,用“青铜革命”来概括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

青铜技术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因为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工序,如果是合金,一件铜器的产生就需要更复杂的程序,这无疑需要严密有效的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

考古教学课程心得体会总结(2篇)

考古教学课程心得体会总结(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考古教学课程在我国高校中逐渐兴起。

作为一名考古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考古教学课程的学习,通过这一课程,我对考古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丰富的知识。

在此,我将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对考古教学课程进行总结。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1. 课程内容考古教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研究方法(2)考古发掘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3)考古出土文物的整理、鉴定及研究(4)考古遗址的保护与利用(5)考古学在我国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中的应用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解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考古案例,分析考古发掘、文物整理、鉴定等环节的具体操作。

(3)实践操作:在实验室进行考古发掘模拟,使学生亲身体验考古发掘的全过程。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考古遗址,了解遗址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保护现状。

三、学习心得1. 增强了对考古学的认识通过考古教学课程,我对考古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了解到考古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研究人类历史、文化、社会的重要手段。

2.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考古发掘模拟和实践操作,使我掌握了考古发掘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

同时,实地考察也让我亲身体验到了考古发掘的艰辛和乐趣。

3. 培养了严谨的学术态度考古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要求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待每一件文物、每一个遗址都要认真负责。

通过课程学习,我明白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对于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性。

4. 拓宽了视野考古教学课程涉及了我国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使我了解到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同时,课程中介绍的国际考古案例也让我对世界考古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5. 增进了团队协作能力在课程实践环节,我们需要分组进行考古发掘模拟,这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考古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

考古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

考古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考古是研究过去的学问。

对于今天来说,它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自人类诞生以后,伴随着一次又一次发现新大陆和文明起源的考古活动,人们才得知人类并不孤独地存在于这个世上——几十亿年前的海洋里早已经进化出了高等智慧的鱼类;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经懂得用火的猿人曾把他们看作神灵般敬仰。

课题背景在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光辉的篇章:从远古时期人类创造的奇迹到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从开启黄帝神话之谜的盘古、女娲到奠定夏朝基业的大禹、启、太康到商汤伐桀,周武王伐纣再到刘邦项羽相争的楚汉之争;从科举制度的实行与演变到北宋四大书院的兴衰,从历代王朝的更迭到革命党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凡此种种都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内容。

但就全世界而言,其它任何国家都没有像我国那样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

可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保护好历史文物,加强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通过采集博物馆馆藏资料,对大连市所辖区域进行综合性考察,系统深入地探讨和总结我国历史文物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规律,进而使得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永久保存。

通过比较分析其余国家同类型博物馆管理模式和经验教训,寻求适应我国博物馆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道路。

课题目标根据研究计划确定课题的目标,本论文旨在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运用文献法和调查法,搜集整理大连地区博物馆资料,分析整理、汇编及出版文物藏品名录;(2)掌握大连市所辖区域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情况,初步揭露部分濒临破坏的文物的危险状态,初步评估文物价值;(3)阐述文物资源的概念和特征;对大连地区所辖区域的文物资源的形成进行初步梳理;针对不同文物资源的特点,提出文物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精选范文之考古实习总结

精选范文之考古实习总结

考古实习总结为了丰富广大研究生同学的业余生活,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身体场地的机会和场所,同时也是为了发扬我们的国球精神,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研究生会文体部于12月3日在校体育馆举办艺术体操了冬季乒乓球比赛。

XX年9月19日至12月30日,由22名考古专业03级本科生和9名04级考古学硕士研究生考古学组成的四川大学遗址实习队,由考古系白彬考古系和于孟洲带队,前往成都金沙遗址蓝光工地,进行了为期103天的田野考古发掘实习。

1月6日下午,云峰遗址博物馆实习汇报会在四川大学考古新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马继刚、副处长廖沐川,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霍巍、副书记鲍成志,考古系主任李永宪,考古系资深教授张勋燎、宋治民等60余人出席了汇报会。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的西二环路与西三环路之间,遗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41′,东经104°。

该遗址发现于XX年,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二十一上半叶世纪中国第四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也是继广汉三星堆之后四川省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5年来,为配合基本建设,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金沙遗址20勘查多个地点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发掘面积已超过15万平方米,发现大型建筑基址、祭祀活动区、一般居住区、大型墓地等,出土珍贵文物上万件,其中太阳神鸟金饰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徽标的标志。

初步研究表明,这里是继三星堆之后,古蜀先民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又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当公元前1200—前850年)古蜀王国都邑之所在。

此次四川大学考古发掘所在的蓝光工地,位于金沙遗址中部摸底河南岸一级台地上,面积约25000平方米,与金沙遗址黄河地点仅一墙之隔,为金沙墓穴的地窖重要组成部分。

川大实习发掘区位于蓝光工地的东南部,共布设5×5㎡探方55个,10×10㎡探方12个。

实习队队长白彬从实习的基本情况,教学大纲内容的执行市场条件,业务考核标准的执行情况,考古工地、文物库房及学生、民工的管理情况,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情况,发掘的主要收获等六个方面总结和汇报了此次考古发掘实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方面的应用简介
一、现状概述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长期的历史发展使我国形成了大量的文物,这些是我国宝贵的文物资源,而对于考古工作者而言,大量的文物也意味着文物保护的海量工作与巨大的挑战。

在早期,仅仅依靠简单的手工设备如度量尺等,考古工作者每次进行相关测绘都十分困难,往往耗时耗力而且效果不理想。

近年来,随着测绘领域中遥感与3D建模技术的不断进步,考古工作者逐渐引进相关成熟技术,才使得考古勘探建模过程变得更加高速、准确,分辨更加清晰,呈现形式更加形象多样。

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更是近年来应用在考古方面的最为成熟、便捷的技术之一。

1.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原理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之所以能够实现考古与文物的勘探与检测,最重要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脉冲测距与相位测距两大原理。

前者主要是依据激光脉冲的传播时间来进行检测点的三维坐标信息。

后者的相位测距主要是通过发射一段连续性的激光,借助反射回激光与激光之间的距离数据进行被检测点的距离值估算。

正是基于这两大基本原理,扫描仪进行被测物体的信息采集与抽烟,进而获取到每一个采样点的空间坐标点集合。

这就是所谓的“点云”。

利用专业的数据对这个“点云”进行数据处理,进而快速生成三维数据模型。

[1]
如上所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最大的优点便是可以自动而且快速地建立被测对象的数字模型,而在考古工作中,经常会有测绘某一个古建筑或者文物(如:雕像)甚至是某一考古发掘现场的任务,这个时候采用传统测绘手段无疑是耗时耗力的,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很好的提高考古工作的工作效率并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下面将以图片的形式简单展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三组图片展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古建筑测绘、遗迹测绘三个方面的应用实例,分别为昆明筇竹寺雕塑扫描建模、中山开平碉楼存档、湖北某地一座战国古墓现场测绘。

图1: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图2: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
图3: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现场测绘的应用
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不同考古领域的应用实例
在前文已经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现代考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一些简单的应用实例介绍,下面将从石窟雕像保护、古建筑测绘、浮雕壁画保护这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带来的技术革新以及对文物保护等的重要作用。

1.石窟雕像
在我国有着众多的石窟,比如著名的洛阳石窟、莫高窟等,其中有着许多我国宝贵的雕像文物,这些都是我国文物保护的重点研究对象。

但是由于石窟雕像多以石料为原料雕刻而成,多年来因为环境原因损坏较多,而且在战乱年代饱受灾难。

为了保存祖先们用智慧和汗水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很多专家都致力于对佛像的数据进行保存,在早期,因为技术的限制,我们对佛像的保存仅仅通过
原始的测量手段,如人工测量、人工绘制等方式,这对保存相关的雕像信息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近年来一直被广泛用于解决雕像保护中的以上问题,器所具备的快速测量复杂构造,自动生成三维数据图像的先天优势,使得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雕像保护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

而且不光在扫描存储现有的雕像信息方面三维激光扫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输出的独特的三维立体数据在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后,可以用来进行很好的雕像虚拟修复,而且该技术能应用与雕像的监测,定期的三维激光扫描有助于我们发现雕像是否出现损坏,实时跟踪文物损坏情况并及时对文物进行相关修复跟踪工作。

[2]
图4:三维激光扫描在雕像文物测绘上的应用
2.古建筑
在中华文化漫长的历史中,有许多承载着重要文化内涵和见证者中国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古建筑,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建筑的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古建筑保护工作逐渐开始备受人们关注,现阶段考古届倾向于采取积极地手段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而在我们对古建筑的维护、整理或修复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知道古建筑的原有空间格局与尺度,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事先对古建筑进行相关的精确地测绘工作。

在早先时期,考古学家只能用直尺、角尺和锤球等测量工具直接人工量取建筑物及其构件的尺寸而获得相关的测绘资料,无疑,这是极其耗费精力和人力的。

考虑到我国有着数量庞大的古建筑遗迹,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快速精确对古建筑进行测绘的技术手段。

无疑,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最合适的选择之一。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绘的古建筑,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得到相关建筑的三维图片已经构件准确的二维剖析图。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得到的测绘资料,可以精确地重构从包含空间场景到局部细节的建筑模型,并且在计算机上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等相关手段对建筑的梁架体系、斗拱的类型进行相关的对比,断代。

这对后期的古建筑修复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图5:三维激光扫描在古建筑测绘方面的应用
3.浮雕文物
浮雕文物作为文物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是雕刻的一种,雕刻者在一块平板上将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来,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

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

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

在墓葬考古现场,往往会有浮雕绘画文物的出图,由于浮雕文物本身的特性,仅仅只是通过图像的方式记录并不能很好的存储浮雕的所有信息,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能够精确测绘浮雕表面的测绘手段,无疑,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很好的承担这一任务。

浮雕信息在传统摄像存储时,我们需要进行左中右三个不同角度的全景拍摄才能比较完整的保存浮雕的整体信息,但是浮雕具体雕刻情况的信息并没有很好地在图像上反映出来。

但是,前文也提到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有着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它可以精确地反映扫描对象的细节特征,而浮雕测绘记录过程同样也要求这精确地反映浮雕的细节特征。

[4]
图6:三维激光扫描在浮雕文物相关方面的应用
三、综述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虽然考古是一个回溯历史,发现历史,保护历史的过程,但是在发掘和保护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为考古注入新时代科技的新鲜血液。

考古是一个交叉了很多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需要不断的汲取新的技术才能不断地焕发出新的活力,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

[5][6][7][
参考文献:
[1]曾宝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勘探中的应用分析,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系
[2]徐洪峰、张瑜楠、李海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佛像保护中的应用,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3]丁宁、王倩、陈明九,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建保护分析与展望,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4]刘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浮雕保护中的应用,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其他未引用参阅文献:
[5]宋晓红、袁慧,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信息中心河南郑州
[6]高利峰、李滨、廖子敬,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山西科技,2015
[7]刘圣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机电信息,2015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