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员培训 混凝土PPT课件
普通混菏泽市预拌混凝土试验员培训班PPT课件
第41页/共120页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 2000kg/m3~2800kg/m3的混凝土。 (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 2.1.2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
混凝土。 (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
• c.在保持流动性及水泥用量不变的条件下,可以 减少用水量,从而降低水灰比,使混凝土的强度 及耐久性得到提高。
第23页/共120页
早强剂
•多用于加速砼硬化,缩短施工周期,加快 施工速度提高模板周转率以及抢修工程
第24页/共120页
引气剂
• 使砼在搅拌过程中引入在量的均匀分布的封闭的微小气泡,(20~1000um)。 • (1)改善砼和易性——滚珠作用; • (2)提高防渗、抗冻性(一定引气量范
第21页/共120页
混凝土外加剂
•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 掺入的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质的物 质。掺量很小。一般不大于水泥 重量的5%(膨胀剂例外,掺量 >10%)
第22页/共120页
减水剂
• a.在原配合比不变的条件下,可增大混凝土拌合 物的流动性,且不致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 b.在保持流动性及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减 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节约水泥。
第46页/共120页
2 术语、符号
2.1.10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 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 凝土。
第11页/共120页
• (3)强度和坚固性 • 1)强度(抗压强度、压碎指标) • 2)坚固性
• (4)最大粒径与颗粒级配 • 1)最大粒径 • 2)颗粒级配(筛分析试验)
江苏省试验员培训混凝土第四讲_图文
江苏省试验员培训混凝土第四讲_图文第四讲掺合料及其他品种商品混凝土 4.1 商品混凝土掺和料4.2 加掺合料商品混凝土4.3 轻商品混凝土4.4 防水商品混凝土4.5 高强、高性能商品混凝土4.1 商品混凝土掺合料4.1.1 掺合料的定义:掺合料,亦称矿物掺合料或矿物外加剂,是指在配制商品混凝土时加入的能改变新拌商品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无机矿物细粉。
它们掺量通常大于水泥用量的5%,细度与水泥细度相同或比水泥更细。
掺合料与外加剂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其参与了水泥的水化过程,对水化产物有所贡献。
4.1 掺合料4.1.2 掺合料的分类:根据其化学活性,矿物掺合料基本分为三类: 1.有胶凝性(或称潜在水硬性)的,如粒化高炉矿渣、高钙粉煤灰或增钙液态渣、沸腾炉(流化床)燃煤脱硫排放的废渣(固硫渣)等。
2.有火山灰活性的。
火山灰活性是指本身没有或极少有胶凝性,但在有水存在时,能与Ca(OH)2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具有胶凝性的组分,如粉煤灰,硅灰等。
3.惰性掺合料,如细磨料石灰岩、石英砂等。
4.1 .3 粉煤灰标准:GB/T1596-2005lt;lt;用于水泥和商品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粉煤灰按其质量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
掺粉煤灰的商品混凝土早期强度会降低(但后期强度较普通商品混凝土高些) ,因此,使用掺粉煤灰的商品混凝土时,最好同时掺加减水剂或早强剂。
4.1.4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序号项目Ⅰ级Ⅱ级le;25.0le;105 le;8.0 le;1.0 le;3.0 le;1.0 le;5.0Ⅲ级le;45.0le;115 le;15.0 le;1.0 le;3.0 le;1.0 le;5.012 3 4 5 6 7 8细度(45um筛余) ( %) le;12.0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率三氧化硫(%) le;95 (%) le;5.0 (%) le;1.0 (%) le;3.0F类灰游离氧化钙(%) le;1.0 C类灰安定性(雷氏夹沸le;5.0 煮后增加距离) (mm) C类灰游离氧化钙(%) le;4.0le;4.0le;4.04.1.5 F类粉煤灰和C类粉煤灰粉煤灰按煤种分为F类粉煤灰(由无烟煤或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 和C类粉煤灰(由遏煤或次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 。
《试验员培训第四讲》PPT课件
强的腐蚀介质,亦可采用密实的花岗岩、辉绿岩
和石英岩。磨细粉料主要是用来填充混凝土的空
隙,提高耐碱混凝土密实性的,磨细粉料也必须
是耐碱的,一般采用磨细的石灰石粉。
4.7 纤维混凝土
纤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掺入纤维而形
成的复合材料。它具有普通钢筋混凝土所没
有的许多优良品质,在抗拉强度、抗弯强度、
抗裂强度和冲击韧性等方面较普通混凝土有
按其组成成分可分为轻骨料混凝土、 多孔混凝土(如加气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 (如无砂大孔混凝土)三种类型。
4.1.1 轻骨料混凝土
用轻质粗骨料、轻质细骨料(或普通 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其干表观密 度不大于1950 kg/m3的混凝土叫轻骨料 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是一种轻质、高强、 多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表观密度 小、保湿性好、抗震性强等优点。
②按有无细骨料或细骨料的品种不 同分为全轻混凝土、砂轻混凝土和大孔 径骨料混凝土。
③按用途不同分保温、结构保温及 结构轻骨料混凝土。
4.1.1.2 轻骨料混凝土的施工
(1)应对轻粗骨料的含水率及堆积密度进行测定 (2)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防止轻骨料上 浮或搅拌不均。 (3)拌合物在运输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坍落度损失 和防止离析。 (4)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机械振捣成型。 (5)轻骨料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和喷水 养护。
密度 等级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干表观密度的变化范围 (kg/m3)
1260~1350 1360~1450 1460~1550 1560~1650 1660~1750 1760~1850 1860~1950
(2)轻骨料混凝土的分类
混凝土试验培训讲义ppt课件
异常值处理
对于确认的异常值,根据具体情 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如剔除
、替换或保留并说明。
数据修正
对于因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等原 因造成的异常数据,应进行修正
或重新试验。
试验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因素
分析原材料性能、配合比设计等因素对试验 结果的影响。
环境因素
研究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条件对试验结 果的影响。
收缩性
采用收缩试验来检测拌合物的收缩性 能拌合物的抗渗性 能,以渗水高度或渗水压力来评价其 抗渗性能。
拌合物质量波动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原因分析
原材料质量波动、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搅拌工艺参数不稳定、施工条件变化等 都可能导致拌合物质量波动。
控制措施
基于耐久性的评估
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指标,分析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性能退 化情况,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综合评估方法
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结构的使用环境和荷载情况 等因素,采用综合评估方法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06
试验数据处理与结果 分析
数据处理基本原则和方法
准确性原则
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排除明显错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试件制备
按照规范制备混凝土试件,确保 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满足要
求。
04
试验后处理
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 估,得出试验结论,提出改进建
议。
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安全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服、手套等;确保试验场地通风良好,避免有害 气体聚集;定期检查试验设备和工具,确保其安全可靠。
工艺因素
探讨搅拌、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对混凝土 性能的影响。
2024全新混凝土试验员培训(2024)
结果评定
将检测数据与标准值或设计值进行比 较,判断混凝土强度是否合格。同时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检测结果进 行综合分析,给出评定结论。
2024/1/29
17
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初步调查
对不合格品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不合格情况 ,分析原因。
实施处理
按照处理方案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确保处 理后的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
优势特点
纤维增强混凝土具有优异的韧性、抗裂性、耐冲击性和耐 疲劳性,能够显著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混凝土材料将实现智能化
设计、生产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02
绿色化发展
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混凝土材料向绿色化方向发展,采用工业废弃物
氯离子扩散系数
反映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速度,用于评估 其在海洋环境下的耐久性。
碳化深度
混凝土碳化后表面到未碳化部分的距离,用 于评估其抗碳化能力。
2024/1/29
硫酸盐侵蚀深度
混凝土在硫酸盐环境中受侵蚀的深度,用于 评估其抗硫酸盐侵蚀能力。
21
提高耐久性措施建议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通过调整水灰比、骨料级配等参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水
添加剂
是混凝土硬化的必要条件,同时影响混凝 土的流动性和硬化后的性能。
包括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等,用于改善 混凝土的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 等。
2024/1/29
5
配合比设计原理
2024/1/29
配合比设计原则
满足强度要求、满足工作性要求 、满足耐久性要求、经济合理。
混凝土培训ppt课件
避免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01
02
03
蜂窝麻面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 坍落度;加强模板清理和 脱模剂涂刷;提高振捣质 量,确保混凝土密实。
露筋
加强钢筋保护层控制;避 免踩踏钢筋;提高模板支 撑刚度,防止变形。
裂缝
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加 强养护措施;合理设置后 浇带和施工缝;采取必要 的加强韧性
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减少裂 缝的产生和扩展。
提高耐久性
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
改善施工性能
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粘聚性,降低 施工难度。
应用领域
抗震结构、防爆结构、海洋工程、道 路修复等。
再生骨料混凝土环保意义和推广价值
环保意义
利用废弃混凝土破碎加工成再生骨料,减少天然资源的消 耗和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介绍了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基本原理、性能优势以及在结构加固、耐久性
提升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03
3D打印混凝土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展示了3D打印混凝土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打印设备、材料研发
、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创新与实践。
学员心得体会交流环节
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
学员们分享了自己在培训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对于混凝土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修补材料选择和施工方法
修补材料
水泥基修补材料、聚合物修补材料、纤维增强修 补材料等
施工方法
表面处理、注浆处理、喷涂处理等
注意事项
修补前应对缺陷进行彻底清理,确保修补材料与 基体良好粘结,修补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
质量检查
外观检查、敲击检查、超声检测等
验收标准
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标准,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对于重要结构或特殊要求的工程, 还需进行更严格的检测和验收,如钻芯取样等破坏性检测方法。
混凝土试验培训讲义课件
混凝土试验培训讲义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讲义主要针对混凝土试验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制备与运输、混凝土的养护与检测等。
1. 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性能和应用。
2.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讲解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方法、混凝土设计原则以及配合比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3. 混凝土的制备与运输:介绍混凝土制备工艺、搅拌设备的选择、混凝土运输的方法及要求。
4. 混凝土的养护与检测:阐述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方法、养护期以及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掌握混凝土的分类和性能。
2. 培养学生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原则,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
3. 使学生了解混凝土制备、运输、养护和检测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具体方法和养护期的控制。
2. 教学重点: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制备与运输、养护与检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讲义、笔记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引入混凝土试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讲解: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和应用。
3. 配合比设计:讲解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原则及注意事项。
4. 制备与运输:介绍混凝土制备工艺、搅拌设备选择和混凝土运输方法。
5. 养护与检测:阐述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方法、养护期及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和强度检测操作。
六、板书设计1. 混凝土的基本概念2. 混凝土的分类和性能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4. 混凝土制备与运输5. 混凝土养护与检测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答案: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建筑材料。
分类有:普通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
混凝土(试验员培训课件)
01
改进措施
02
03
04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 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 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
纸、腻子等堵严。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至排除气泡为止。
强度不足问题解决方案
产生原因 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或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过大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施工控制不准确。
对整个搅拌站进行自动 化控制,包括原材料的 输送、计量、搅拌、卸
料等过程。
辅助设备
包括水泥仓、粉煤灰仓 、外加剂仓等存储设备 ,以及输送带、提升机
等输送设备。
搅拌工艺及操作要点
01
02
搅拌工艺:一般分为干 拌法和湿拌法两种。干 拌法是先将砂、石、水 泥等干料搅拌均匀,再 加入水和外加剂进行搅 拌;湿拌法则是将所有 原材料同时加入搅拌主 机中进行搅拌。
温度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通常 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或温差较大 的环境中。
裂缝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 荷载裂缝:由于外部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如结构自重、 风荷载、地震等。
裂缝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表面修补法
适用于对结构承载力无影响的表面裂 缝和深进裂缝的处理。
灌浆、嵌缝封堵法
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 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 行处理。
根据施工部位和混凝土性能要求,选 择合适的浇筑方法,如分层浇筑、分 段浇筑、斜面浇筑等。在浇筑过程中 ,要确保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超 过规定值,避免发生离析现象。
振捣方法
振捣是混凝土密实成型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振捣方法有内部振捣和外部振 捣两种。内部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 或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外部振捣 则采用平板振捣器或振动台进行振捣 。在振捣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振捣时 间和振捣频率,避免过振或漏振现象 的发生。
试验员培训第一讲
1.1.3 有害物质含量
国家标准规定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塑 料、煤块、炉渣等杂物,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 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盐等,其含量 应符合表1.6的规定。
表1.6 砂中有害物质含量(GB/T 14684—2001)
项目 云母(按质量计)(%,小于)
Ⅰ类 1.0
指标 Ⅱ类 2.0
筛孔尺寸 筛余量(g) 分计筛余百分率(%) 累计筛余百分率(%)
4.75mm
m1
2.36mm
m2
1.18mm
m3
600μm
m4
300μm
m5
150μm
m6
a1=(m1/500)×100 a2=(m2/500)×100 a3=(m3/500)×100 a4=(m4/500)×100 a5=(m5/500)×100 a6=(m6/500)×100
天然砂坚固性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 砂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表1.7的规定。 人工砂采用压碎指标法进行试验,压碎指标值应 符合表1.8的规定。
表1.7 坚固性指标(GB/T 14684—2001)
项目 质量损失(%,小于)
Ⅰ类 8
指标 Ⅱ类
8
Ⅲ类 10
表1.8 压碎指标(GB/T 14684—2001)
卵石和碎石中如含有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 盐,其含量应符合表1.12的规定。
表1.12 有害物质含量(GB/T 14685—2001)
项目 有机物(比色法)
Ⅰ类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SO3质量计)(%) 0.5
指标 Ⅱ类 合格
1.0
Ⅲ类 合格
1.0
1.2.5 坚固性
坚固性是指卵石、碎石在自然风化和其他外 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试验员培训课件混凝土外加剂
案例一:某高层建筑项目应用实例
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一栋50层的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
外加剂应用
在混凝土中添加了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 延缓了凝结时间,使得混凝土泵送更加顺畅,减少了施工难度。
效果评估
通过添加外加剂,成功解决了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输送难题,提高 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良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外加剂配方或选用与水泥适应性良好的外加剂来解决。同时 ,也可以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掺量以降低外加剂对水泥的不良影响。
混凝土泌水、离析
泌水和离析是混凝土中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外加剂配方、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采用 二次投料法等措施来改善混凝土的泌水和离析现象。
经验公式
参考相关规范或经验公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配合比设计调整
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情况,设计合 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配合比调整
在外加剂掺入后,根据混凝土性能的 变化,适时调整配合比。
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外加剂储存
确保外加剂储存环境干 燥、通风,防止受潮和
结块。
计量准确
严格按照设计掺量进行 计量,确保外加剂用量
响。
评价标准解读
外加剂匀质性指标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外加剂各组分含量、密度、细度、PH 值等物理化学指标需符合相应标准,以确保外加剂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工作性能指标
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泌水率、含气量等工 作性能需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的可施工性和耐久 性。
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
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抗压、抗折、抗拉等力学性能需达到设 计标准,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混凝土(试验员培训)课件
2024/1/28
1
目 录
2024/1/28
• 混凝土基础知识 • 混凝土试验员职责与技能要求 •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测与评价 • 混凝土硬化后性能检测与评价 • 混凝土耐久性检测与评价 • 混凝土试验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写
2
01
混凝土基础知识
2024/1/28
2024/1/28
21
硬化后性能异常处理措施
当混凝土抗压强施,如重新设计配合比、加强养护等。
2024/1/28
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渗水等问题时,应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补救措施,如注浆修
补、表面涂层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混凝土的质量控 制和检验,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 求和相关标准规范。同时,对于出现异 常情况的混凝土,应及时进行处理并记
压力,计算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采用抗折试验机对混凝土试块 进行抗折试验,记录破坏时的 最大荷载,计算抗折强度。
弹性模量
通过测量混凝土试块在弹性阶 段的应力和应变,计算弹性模
量。
耐久性
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裂性 等,通过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
检测和评价。
2024/1/28
20
硬化后性能评价标准与规范
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方法标准》(GB/T 50081):规定了混 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总则、试件 制作、养护、试验设备、试验步骤和 结果计算等。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注意其品种、标号、生产厂家 和出厂日期等信息。验收时需检查水泥的外观、凝结时间 、安定性和强度等指标。
水
使用清洁的饮用水,避免使用含有油脂、酸、碱等有害物 质的水。
20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