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一节痰液脱落细胞检查
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诊断方法主要采用胸部X线、CT技术、纤维支气管镜及痰液涂片细胞学检查。
其中细胞学检查最为简单、易行,患者无痛苦,可反复取材,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1 标本采集与制片1.1 标本采集1.1.1 自然咳痰法嘱患者反复漱口,将口内的唾液全部吐尽,深呼吸后用力咳痰,反复4~5次,咳出肺深部的痰液。
连续3天送检,以提高检查的阳性率。
1.1.2 雾化吸入咳痰法患者痰液较稠不能自然咳出,通过雾化吸入可获得较好的痰标本。
被检者尽量排尽鼻腔、口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雾化吸入10~15min,随时将痰咳入干净的玻璃器内。
1.2 标本的制备用竹签挑取有诊断价值的痰液1ml左右置于干净的玻璃片上,然后用竹签将痰的多余的液体部分刮去,剩余粘稠痰液约0.2ml(黄豆粒大小),用竹签慢慢铺开,涂片厚度约1~2mm,一般涂片4张。
由于痰液标本粘稠度较大,一般选用渗透力较强的固定液带湿固定20min,然后用 H-E染色或瑞-吉氏复合染色。
1.3 标本采集与制片的注意事项1.3.1 留痰的时间过去多主张在清晨,但由于晨痰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细胞往往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变;其次,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咽炎的人,清晨的第一口痰往往是上呼吸道的分泌物,使诊断的准确性降低。
因此,现主张最好在早晨排痰后,留取上午8~9点钟的新鲜痰适宜。
1.3.2 送检痰液要有一定的量以供选择,一般为2~3ml为宜(2~3口痰)。
痰液的性状与阳性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挑送痰液中有价值的部分,可大大提高其阳性率。
将痰液平铺在玻璃容器中,用竹签或镊子挑送带血丝及血丝旁的痰液、灰白色痰丝,尤其是含有乳白色颗粒状物呈螺旋卷曲状的痰丝。
选材时注意观察有无脱落的组织小块。
1.3.3 如果痰液较稀薄,可用痰液细胞浓集法。
可将痰液直接咳人盛有50%乙醇40~60ml瓶中,固定半小时后,用电磁搅拌打碎,然后离心沉淀,取沉淀物涂片。
临床检验痰液检验PPT课件
质量保证2
已检测过的容器及标本―煮沸消毒30~40min
(四)痰液检查的质量保证
检测前:标本采集和处理
检测中:理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
标本检测后处理
检测后:标本处理 不能煮沸的容器用5%苯酚消毒后再处理
容器为纸盒则直接烧毁
将脱落细胞保存在液体中并通过特殊 检测中(显微镜检查) 的设备将细胞均匀分散贴附在载玻 上制成涂片的技术 标本涂片:片 取有脓、有血等异常部分检查
观察区域:先低倍再高倍,至少观察10个以上高倍视野 提高阳性率:扩大检查视野,发现异常细胞时应进行染色
检验或采用液基细胞学技术
检验人员: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对待每一份标本,严格操
作
双重复核:对检查结果有疑问时请上级检验技师(医师)
验证,进行双重复核
审核报告:发报告前应仔细核对报告单与送检单是否一致,
诊断结果与临床资料等情况是否一致,复核无误后,才可 审核报告
质量控制3
请大家养 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 ,为了他 人,也为 了您~~
谢谢, 再见
临床检验痰液检 验
正常情况下,支气管粘膜的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
少量粘液,使呼吸道粘膜保持湿润。
病理情况下
当呼吸道粘膜受到理化因素、感染等刺激时, 黏膜充血、水肿,浆液渗出,粘液分泌增多。
痰液的成分很复杂,由95%水分和5%的灰 尘、蛋白质等组成。
粘液、浆液。
各种蛋白质、酶、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电解质。
Wright
Papanicolaou染色或H-E染色
银染色
涂片染色检查
铁染色
主要用于细胞学和病原生物学检查。
检查痰液中的含铁血黄素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以下几类。 主要用于细菌检查
医学检验--脱落细胞检查
脱落细胞检查概述(一)脱落细胞学概念脱落细胞学和细针吸取细胞学属于细胞病理学的一个分支,是采集人体各部位的上皮细胞,经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协助临床诊断疾病的一门学科。
(二)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优点和不足1.优点简单易行,对设备要求不高,安全性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少,可反复取材检查;诊断迅速,癌细胞检出率较高,特别适用于大规模防癌普查和高危人群的随访观察。
2.不足①有一定的误诊率,这是由于细胞病理学检查的局限性,只能看到少数细胞,不能全面观察病变组织结构;②具体部位难确定;不易对癌细胞作出明确的分型。
正常脱落细胞形态(一)正常脱落上皮细胞正常脱落的上皮细胞主要来源于复层鳞状上皮(扁平上皮)和柱状上皮。
1.鳞状上皮细胞复层鳞状上皮,一般有10多层细胞。
被覆于全身皮肤、口腔、喉部、鼻咽的一部分、食管、阴道的全部以及子宫颈。
鳞状上皮细胞分为基底层细胞、中层细胞和表层细胞。
(1)基底层细胞1)内底层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12~15μm;胞质巴氏染色呈深蓝、暗绿和灰蓝色,HE染色呈暗红色;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居中,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与胞质比(即核的直径与细胞质幅缘之比,简称核胞质比)约1:(0.5~1)。
2)外底层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30μm;胞质较丰富,巴氏染色呈浅蓝色,HE染色呈暗红色;核圆形、居中或偏位,染色质疏松细颗粒状;核与胞质比1:(1~2)。
(2)中层细胞:位于鳞状上皮中部。
细胞呈圆形、梭形或多角形,直径30~40μm;胞质巴氏染色呈浅蓝色或淡绿色,HE染色呈淡红色;胞核较小居中,染色质疏松呈网状;核与胞质比1:(2~3)。
(3)表层细胞:位于上皮的最表面,细胞扁平,呈不规则多边形,细胞体积增大,直径40~60μm。
根据细胞成熟程度,又分为角化前、不完全角化和完全角化细胞。
1)角化前细胞:细胞核圆而小,直径6~8μm,染色较深,但染色质仍均匀细致呈颗粒状;胞质巴氏染色呈浅蓝色或淡绿色,HE染色呈淡红色;核胞质比为1:3~5。
痰脱落细胞检查权威资料
痰脱落细胞检查[权威资料]痰脱落细胞检查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痰中查癌细胞是一种非损伤性和有价值的肺癌检查方法。
与其他部位的细胞学检查不同的是痰细胞学并不检查癌前病变,而主要为检出恶性肿瘤细胞或癌细胞,因为癌前病变的细胞不易脱落和随痰排出体外。
为提高痰检的敏感度,必须从咳痰、送检到涂片、镜检等各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积累经验,认真分析已被病理切片证实了的涂片细胞形态,提高诊断水平。
关键词: 癌细胞;痰脱落细胞;检查Abstract:The sputum check cancer cell lung cancer screening methodis a noninvasive and valuable. Unlike other parts of cy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sputum cytology examination is not pre cancerous lesions, but mainly for the detection of malignant tumor cells or tumor cells, because the precancerous cells are not easy to fall off and with sputum excre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sputum, must from sputum, submitted to the smear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etc..The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a careful analysishas been pathology confirmed smear cell morphology,improve the level of diagnosis.Key words:Cancer cells;Sputum exfoliatedcells;Check1目的指导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及基本知识
11.08.2021
5
二、涂片制作
(一)要求: 1 标本要新鲜 2 操作要轻柔:细胞分布均匀;薄厚适当 勿挤压摩擦,以免细胞损伤变形; 3 玻片要清洁 4 涂片要牢固 5 涂片数量 6 标号准确
11.08.2021
6
(二)涂片制备方法
推片法 涂抹法 压拉涂片法 吸管推片法 喷射法 印片法
3 瑞氏-吉姆萨染色:多用于血液、骨髓细 胞学检查
11.08.2021
13
常规巴氏制片与液基薄层制片比较
巴氏
液基薄层制片
10~20%标本移至玻片 100%标本收集至保存液中
干固定
湿固定
制片技术不稳定,不能重 复
易受血黏液炎性渗出物覆 盖
细胞分布不均匀,易重叠
技术稳定,可重复 去除血黏液和大量炎性遮盖物 细胞分布均匀集中,不易重叠
配方 1 : 配方 2 :
KH 2 PO 4 —0.3g Na 2 HPO 4 —0.2g(1% 磷酸二氢 钾 30ml 加 1% 磷酸氢二钠 20ml )
H 2 O( 新鲜 ) 加至 1000ml
置室温黑暗处,瓶口密封,防止霉菌污染,如有污 染则应报废。
11.08.2021
20
6.染色:
a.取已干燥的血涂片,用蜡笔在血膜两端划 线
脱落细胞学
11.08.2021
1
第一章 脱落细胞检查技术和临床应用评价
脱落细胞学:是对人体各部位特别是管腔器 官表面的脱落细胞,或对病变组织通过细针 吸取的方法获得的细胞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 察作出诊断,又称诊断细胞学。
标本来源:自然排出物 体腔抽出液 细针穿刺吸取液
11.08.2021
2
第一节 标本采集和涂片制作
教你看痰液检验化验单
教你看痰液检验化验单教你看痰液检验化验单2010-09-24 20:34看化验单一.痰液检验1.一般性状检查正常人痰液呈无色或灰白色。
化脓性感染时呈黄色;绿脓杆菌感染时呈黄绿色;大叶性肺炎时呈铁锈色;急性左心衰时呈粉红色泡沫样痰;阿米巴肺脓疡时呈咖啡色。
呼吸系统有病变时痰可呈粘液性、浆液性、脓性、血性。
2.显微镜检查(1)不染色涂片①红细胞:正常痰液无红细胞,脓性痰可见少量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痰液可有少量白细胞,呼吸道感染时可见大量白(脓)细胞;③肺泡巨噬细胞,见于肺淤血、肺栓塞和慢性肺出血患者;④寄生虫及卵:如肺吸虫卵和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⑤夏科-莱登结晶:见于支气管哮喘和肺吸虫患者痰液;⑥柯什曼螺旋体:见于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
(2)染色涂片①脱落细胞检查:巴氏染色查肺癌细胞;②细菌检查:革兰染色可见许多致病菌;③分枝杆菌检查:抗酸染色及金胺O荧光染色。
3.病原体培养根据可能的疾病进行不同病原体培养,如一般细菌、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真菌及厌氧菌等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厌氧菌培养需环甲膜穿刺取痰,由于存在口咽污染的可能性,痰液培养结果不一定反应下呼吸道感染情况。
二、血清钾【参考值】3.5~5.3mmol.L。
需要注意的是如血清标本溶血可造成血钾假性升高。
【临床意义】1.低钾血症(血清钾5.3mmol/L)①摄入过多,如补钾时过多过快;②排泄困难,如肾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大量使用潴留钾的利尿剂、长期低钠饮食;③细胞内钾大量释放,如溶血、大面积烧伤和组织挤三、血清钠【参考值】目前广泛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SE),参考值为135~145mmol/L。
【临床意义】1.低钠血症(血清钠145mmol/L)(1)摄入水分不足造成血液浓缩。
(2)肾性失水如渗透性利尿(甘露醇和山梨醇脱水)、肾小管尿液浓缩功能障碍。
(3)体表失水如大量出汗。
(4)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如长期使用ACTH和糖皮质激素。
脱落细胞检查标本采集和涂片制作方法
脱落细胞检查标本采集和涂片制作方法一、标本采集正确地采集标本是细胞学诊断的基础和关键之一,故要准确地选择部位,尽可能在病变区直接采集细胞。
采集的标本必须保持新鲜,尽快制得,以免细胞自溶或腐败。
尽可能避免血液、粘液等混入标本内,采集方法应简便,操作轻柔,避免病人痛苦和引起严重并发症及促进肿瘤扩散,下面介绐几种常用的标本采集方法。
(一)直视采集法外阴、阴道、阴道穹窿、宫颈、口腔、肛管、鼻腔、鼻咽部、眼结膜及皮肤等部位,可以直接用刮片刮取、吸管吸取、刷洗、食管、胃、直肠、气管和肺内支气管则使用纤维内镜在病灶处直接刷取细胞制片。
(二)自然分泌液的采集法1.痰液涂片检查:痰兴高采烈为支气管等呼吸的分泌物,对支气管肺癌和其它呼吸道疾病细胞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尿液涂片检查:收集尿液中脱落的泌尿道细胞成分,作泌尿道肿瘤和某些疾病的细胞学诊断。
3.乳头溢涂片检查:用于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癌细胞学检查。
4.前列腺液涂片检查:采用前列腺按摩法取得分泌物,作前列腺细胞学诊断。
(三)灌洗洗向空腔器官或腹腔、盆腔(剖腹探查时)灌注一定量生理盐水冲洗,使其细胞成分脱落于液体中,收集灌洗液离心制片,作细胞学检查。
(四)磨擦法利用磨擦工具在病变部位磨擦,将擦取物直接涂片。
常用磨擦工具有海棉磨擦器、线网套、气囊等。
可分别用于鼻咽部、食管和胃部病灶的取材。
(五)针穿抽吸法当有胸腔、腹腔、心包腔及关节腔积液时,可用针穿抽吸部分积液作细胞学检查。
此外某些深部组织器官,如淋巴结、甲状腺、软组织、肝等亦可作细针穿刺吸取部分细胞进行涂片诊断。
二、涂片制作方法(一)涂片前准备工作及涂片方法1.涂片前准备工作(1)保证标本新鲜,取材后尽快制片。
(2)涂操作要轻巧,避免挤压以防止损伤细胞。
涂片要均匀,厚薄要适度,太厚细胞堆叠,太薄细胞过少,均影响诊断。
(3)玻片要清洁无油渍,先用硫酸洗涤液浸泡冲洗,再用75%乙酸浸泡。
(4)含蛋白质的标本可直接涂片,缺乏蛋白质的标本,涂片前先在玻片上涂薄层粘附剂,以防止染色时细胞脱落,常用粘附剂为蛋白甘油,由等量生鸡蛋白和甘油混合而成。
痰液脱落细胞检查
痰液脱落细胞检查(一)痰液脱落细胞检查标本采集方法 1.采集痰液的基本要求:采集痰液的质量和方法直接影响痰检查阳性率。
采集痰液的基本要求是:?痰液必须新鲜。
?痰液必须是肺部咳出。
2.细胞学检查方法 (1)痰液细胞学检查:方法简便易行,患者无痛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适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普查。
(2)支气管液细胞学检查:为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直接吸取支气管液作涂片;或对可疑部位刷取、冲洗及细针吸取标本。
(3)经皮肺部细针吸取检查:为在X线或CT引导下作穿刺获得标本。
主要应用于经痰液、支气管液细胞学检查仍为阴性的患者、无痰液患者和肺转移病灶患者。
(二)肺部良性病变脱落细胞 1.炎症病变的脱落上皮细胞 (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包括:固缩退变、多核纤毛柱状细胞、核增大的柱状上皮细胞、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增生、储备细胞增生、鳞状化生细胞、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衰变。
(2)鳞状上皮细胞:退化变性、巴氏细胞。
2.炎症细胞成分 (1)肺泡吞噬细胞:来自血中单核细胞,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核圆形、卵圆形或肾形,略偏位,染色质均匀细致偶见核仁。
1)尘细胞:吞噬灰尘的巨噬细胞。
2)心衰细胞:肺淤血时,巨噬细胞吞噬了血红蛋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胞质内可含有多量粗大的棕色含铁血黄素颗粒。
3)泡沫细胞: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胞质呈泡沫状,细胞明显变大。
(2)其他炎症细胞:多见中性粒细胞、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莱登结晶,还常见淋巴细胞,浆细胞较少见。
(三)肺部原发性肺癌脱落细胞肺癌分类: 1.鳞状细胞癌 2.腺癌 3.未分化癌 4.腺鳞癌 1.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主要发生于大支气管即段支气管以上的支气管黏膜鳞状化生上皮。
(1)细胞形状和大小异常:癌细胞形状和大小变异很大,可为圆形、多角形、梭形及奇形怪状细胞,如纤维形、蝌蚪形、蛇形癌细胞等,涂片中可单个或三五成群,细胞呈单层,少有立体状结构或重叠,与腺癌细胞相区别。
脱落细胞检查基本知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肺腺癌:
• 常发生于小支气管,以周围型肺癌多见,易发 生血道转移和侵犯胸膜引起的癌性胸水。
• 分化好的腺癌以成群脱落为主,细胞群大,且 细胞相互重叠呈立体结构,单个癌细胞一般为 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常有许多小空泡,偶见较 大空泡。核圆形或卵圆形,核膜染色质呈颗粒 状,有明显的核仁。
肺腺癌 Adenocarcinoma
• Adenocarcinoma • Three-dimensional cell
balls or papillary clusters of malignant cells are characteristic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adenocarcinoma.
痰液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Ciliated columnar cells
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Ciliated columnar cells
• Note the moderately coarse and hyperchromatic chromatin
• Also note the little tails where the cells were attached to the basement membrane and, of course, the presence of terminal bars and cilia (Oil)
痰液鳞状细胞癌
Keratiniz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Pearls are characteristic of keratinizing lesions.
角化鳞状细胞癌
Keratiniz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痰液细胞学检查临床操作规范
【编号】B2.2.1.5【名称】痰液细胞学检查【别名】【适应证】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方法简便,且不给病人带来任何痛苦,可反复检查。
尤其诊断肺癌阳性率可达80%以上,其中诊断小细胞肺癌阳性率90%、鳞癌阳性率82.2%、腺癌阳性率69.4%、未分化癌阳性率71.4%,诊断假阳性率1.8%。
中心型肺癌阳性率高于周边型肺癌,分别为82.9%和62.8%。
痰细胞学检查也可作为判断治疗疗效或早期复发的指标之一。
但传统的痰细胞学检查易受取材、保存、制片、染色及检查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灵敏度仅为20%~30%,因此,改进痰细胞学的检查方法是非常重要和必须的。
【禁忌证】采集痰标本没有禁忌证,但如果病人在行支气管镜检查之后,立即进行痰细胞学检查,往往会混有一些嗜酸性的细胞碎片和炎性细胞,而误认为高分化鳞癌。
最好在支气管镜检查5~10天后再行痰细胞学检查【准备】痰标本采集,向患者介绍检查目的和方法,取得患者的合作。
【方法】1.痰标本采集。
要求患者清晨收集肺深部咳出的痰。
医务人员必须认真指导患者如何从肺深部咳痰,咳痰前不能吃任何东西,最好先用清水漱口3次,以去除口腔杂物。
之后做2~3次深呼吸,再用力咳嗽,将肺深部的痰咳出,遗弃第1口痰,留第2、3、4口痰做标本。
如患者咳痰困难,可用3%~5%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诱导痰液排出。
目前多数医院痰留置于干净的玻璃器内,或置于95%乙醇内。
留置器皿内的痰应于1~2h内送化验室。
如不能及时送检,则必须保存在4℃冰箱内。
涂片要由有经验的技术员进行,选择带血丝的痰或灰白色痰块涂片,涂片要均匀,并立即置于固定液内,再用巴氏或苏木素和伊红(h 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
置于乙醇的痰标本可送病理科,进行石蜡包埋后染色。
2.痰液收集方法已有很快进展,1963年Saccomanno建立了保存痰液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及肺癌筛查中。
脱落细胞学检查名词解释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医学检验方法,用于分析人体组织或器官脱落的细胞。
这些细胞通常来自体液或组织表面的脱落细胞,如尿液、痰液、唾液、乳头分泌物、宫颈细胞、胃液等。
在脱落细胞学检查中,通过收集和处理脱落的细胞样本,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评估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变化。
这有助于确定细胞的正常或异常状态,并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筛查和监测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脱落细胞学检查中常用的术语解释:
纤维支架(Fibrin Network):在一些液体样本中,如尿液中,纤维支架是由纤维蛋白原聚合形成的网络结构。
在脱落细胞学检查中,纤维支架的存在可以提供有关炎症、感染或其他病理过程的线索。
上皮细胞(Epithelial Cells):上皮细胞是构成人体组织表面的细胞类型。
在脱落细胞学检查中,上皮细胞的数量、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以提供有关组织状态和病变的信息。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用于抵抗感染和炎症。
在脱落细胞学检查中,白细胞的存在和数量可以指示有关炎症、感染或其他病理过程的信息。
炎性细胞(Inflammatory Cells):炎性细胞是一类特定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它们参与炎症过程。
在脱落细胞学检查中,炎性细胞的存在和比例可以提供炎症反应的线索。
《痰液脱落细胞检查》PPT课件
血腥味(血性痰),恶臭(合并厌氧感染), 特殊臭味(晚期肺癌)
11
(2)取样:选择性取有价值的部分
用镊子、竹签等无吸水性材料夹取,不主张用 玻璃制品、棉签等取样。 原则上优先选取以下部位:
含血丝粘液痰。 灰白色豆渣样痰丝(形似白色细线)。 透明粘液丝丰富处。 血液与粘液交界处痰液。
2
采集痰液的方法和质量直接影响痰检查阳性率, 采集痰液分析基本要求是: ①痰液必须是从肺部咳出; ②痰液必须新鲜; ③对首次痰检查患者,应亲自指导和观察患者 咳痰。
3
痰液检查
❖ 来源: 肺泡、支气管、气管所产生的分泌物
❖ 目的: 辅助诊断: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 确诊:肺结核、肺癌 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
❖有条件单位对痰液样本在制片前可进行预消毒 固定处理,常用预固定液为2%聚乙二醇和50% 乙醇混合。
❖ 每日一次空气、环境的紫外线消毒,并记录 时间,定期检测紫外灯管的紫外线强度。
❖残留样本及盛具统一1%过氧乙酸液消毒处理,
统一存放专用医疗垃圾袋后处理,处理标本过
程中产生的相关污染液体经专用医用污水管道
对原发肺癌的敏感性可达60%-80%,特异性 达到100%。
4
二、方法学
(一)标本准备 1、咳痰 ❖ ⑴建议用晨痰,涮牙、嗽口后进行,深咳。 ❖ ⑵有条件者可采用雾化吸入后诱咳采痰。 ❖ ⑶纤维支气管镜检后咳取痰液能提高阳性率。
5
2、采集
❖ ⑴一次咳痰建议留取3-5口痰液。 ❖ ⑵存放标本的容器必须是无吸水性的干燥塑料或玻
一般要求制片后立即固定,通常<5秒钟。 固定时间涂片>15分钟,细胞蜡块>30分钟。 固定液:为常规固定液。 垂直快速放入或自由落体放入固定液,否则会出现细胞
痰液检查ppt课件
结晶 病原生物 弹性纤维
①Charcot-Leyden结晶:支气管哮喘、肺吸虫病 ②胆固醇结晶:慢性肺脓肿、脓胸、慢性肺结核、肺肿瘤 ③胆红素结晶:肺脓肿
①寄生虫和虫卵:寄生虫病 ②抗酸杆菌:肺结核 ③放线菌:放线菌病
肺脓肿、肺癌
13
血细胞
上皮细胞
14
肺泡巨噬细胞
( 五 ) 15
尘细胞
(
五
)16
片,加盖玻片,轻压后显微镜检查。抗酸杆菌 2. 抗酸染色检查:涂片、抗酸染色及显微镜检查。 3. 革兰染色检查:涂片、革兰染色及显微镜检查。
以检出肺炎球菌、葡萄菌、肺炎杆菌较有意义, 但诊断须经细菌培养和鉴定。
11
(二)质量保证 (三)方法学评价
1. 直接涂片法:简便、快速 2. 涂片染色法:可清晰显示痰液中有形成分的结 构,有利于细胞的识别和细菌的观察,有较高的 临床应用价值。
(四)参考区间:健康人痰液中无红细胞、有少
量中性粒细胞和少量上皮细胞。
12
(五)临床意义
有形成分
临床意义
细胞
①红细胞: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核
②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 于支气管哮喘、变态反应性支气管炎、肺吸虫病;淋巴细胞增多见 于肺结核等
③上皮细胞:少量鳞状上皮、柱状上皮、肺上皮细胞等无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呼吸系统炎症 ④肺泡巨噬细胞:肺炎、肺淤血、肺梗死、肺出血 ⑤肿瘤细胞:肺癌
第五节 痰液检查
1
痰液是气管、支气管或肺泡的分泌物。 正常情况下,支气管黏膜的腺体和杯状细
胞分泌少量黏液,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 病理情况下,黏液分泌增多。各种细胞、
纤维蛋白等渗出物与黏液、吸入的灰尘和 某些组织坏死产物等混合,形成痰液。
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及基本知识
4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七分。
浆膜腔积液的处理:
抽出应立即送检(4℃保存,24h内处理完 标本)
对检查影响较大的是过多成熟的红细胞和 标本的严重凝固,需处理,淋巴细胞分离 液或低渗方法可去除红细胞,凝固的积液 将凝块吸出,剩余液体离心涂片。
2128/.2182/.2021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七分。
适用于上皮细胞染色和阴道涂片观察女性激 素的影响
优点:细胞具有多色性
缺点:染色程序较复杂
2128/.2182/.2021
11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七分。
注意事项:
染液要充分溶解
苏木素要染前月余配制,用时每天过滤1次,加新液。
室温低时不易着色,可<50℃加热 盐酸分化前镜下观察以确定分化时间 涂片在橘黄液中不宜过长EA36染液配制和使用前
脱落细胞学
2128/.2182/.2021
1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七分。
第一章 脱落细胞检查技术和临床应用评价
脱落细胞学:是对人体各部位特别是管腔器 官表面的脱落细胞,或对病变组织通过细针 吸取的方法获得的细胞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 察作出诊断,又称诊断细胞学。
标本来源:自然排出物 体腔抽出液 细针穿刺吸取液
2128/.2182/.2021
8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七分。
固定方法:带湿固定 干燥固定
固定时间:15~30min (四)涂片的染色
目的:使细胞结构清晰显示;应用各种染色使细胞浆 与核恰当显示不同颜色;使细胞透明度高,结构清 晰。 方法:常规染色为巴氏染色,配合HE、Giemsa、特 染等。
2128/.2182/.2021
健康评估课件:第六章第四节 痰液检查
一、痰液标本的采集
COMPANY LOGO
❖ 留取痰液标本的具体要求: (1)一般应取清晨第一口痰。 (2)细菌培养需用无菌容器留取,抗酸杆菌应留24小时
痰液。
(3)细胞学检查尽可能留取含血的痰液。 (4)检查24小时痰量应将痰咯于无色广口瓶中,加少许
石碳酸防腐。应注意避免标本中混入唾液或鼻腔分泌 物。痰液要求新鲜,应及时送检;不能及时送检时可 暂时冷藏保存,但不宜超过24小时。
浆液性:肺水肿、肺淤血。 黏液性: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脓性痰:呼吸道化脓性疾病。 大量脓痰,静置后有分层现象:支气管扩张、
肺脓肿等。 血性: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
(3)性状
COMPANY LOGO
浆液性:肺水肿、肺淤血。 黏液性: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脓性痰:呼吸道化脓性疾病。 大量脓痰,静置后有分层现象:支气管扩张、
主要内容
一、痰液标本的采集 二、痰液物理学检查 三、痰液显微镜检查
COMPANY LOGO
思考与训练
主要内容
一、痰液标本的采集 二、痰液物理学检查 三、痰液显微镜检查
COMPANY LOGO
思考与训练
主要内容
一、痰液标本的采集 二、痰液物理学检查 三、痰液显微镜检查
COMPANY LOGO
思考与训练
细胞,找到癌细胞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 细菌检查:一般细菌检查常用革兰染色,痰中可 见到的致病菌种类很多,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 、肺炎杆菌、链球菌等。但确诊须经细菌培养和 鉴定。抗酸染色阳性见于结核病。
(1)颜色
COMPANY LOGO
痰液颜色
常见病因
黄色
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慢性支气 管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性状:
粘液痰: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或肺癌病例。痰液 透明、无色、粘稠,用镊子牵拉时,往往可拉成很长的细丝。如果其中 有乳白色的颗粒状物,往往提示有肺癌的可能,必须取这部分痰液做涂 片检查。 粘液脓性痰:是在粘液痰的基础上混有一部分脓液。检查时必须仔细挑 选粘液丝的部分做细胞学检查,以提高癌细胞检查的阳性率。 脓性痰:为黄色或黄绿色的粘痰,因细菌种类的不同,痰的粘稠度和颜 色可有不同。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和肺化脓性感染。其中有大量中性粒 细胞和核碎片。对这种痰最好经抗感染治疗后再送检,以取得较好的结 果。 泡沫痰:即痰呈泡沫状,此种痰应在除去泡沫后,采取其中的粘液丝做 涂片检查。 血丝痰:即痰内带有少量的血液,这是支气管黏膜某个局部小血管破裂 出血或肺泡内出血所致。常见于肺癌或支气管结核,有时也见于支气管 炎。为了明确出血的原因,应将带血丝的及其附近部分的痰全部制成涂 片,进行检查。
采集痰液的方法和质量直接影响痰检查阳性 率,采集痰液分析基本要求是:
①痰液必须是从肺部咳出;
②痰液必须新鲜;
③对首次痰检查患者,应亲自指导和观察患 者咳痰。
痰液检查
❖ 来源: 肺泡、支气管、气管所产生的分泌物
❖ 目的: 辅助诊断: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 确诊:肺结核、肺癌 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
对原发肺癌的敏感性可达60%-80%,特异性 达到100%。
(二)制片
1、标本取样 (1)大体观察: ➢ 量:无或少量,呼吸道粘膜和肺泡受刺激时增多。
➢ 颜色: 正常:无色或灰白色,
病理情况有以下变化: 水样痰:黏液少,呈水样,常有泡沫。 灰白色黏液痰:黏液丰富,胶样。 红色或棕红色:含血液或血红蛋白 血性痰:血液量多,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粉红色泡沫样:急性肺水肿 铁锈色:大叶性肺炎,肺梗死 黄色脓痰:呼吸道化脓性感染,化脓性支气管炎,肺结核; 黄绿色:绿脓杆菌,干酪性肺炎 烂桃样灰黄色:肺吸虫病; 棕褐色:阿米巴肺脓肿、慢性充血性心衰肺淤血 黑色:煤矿,锅炉工人或大量吸烟者
4、接收:核对送检单与样本盒(瓶)上的相 关信息,一致后签收标本,若信息不一致则 需重新与相关人员、科室核对,标本的签收 制度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
注意事项:
留痰:先漱口,取深部痰液。 查24小时痰量和分层检查:无色广口瓶。
细菌学检查:无菌容器,及时送检。 细胞学检查:3-5口(约5ml),或上午9-10 时新鲜痰液。 无痰或痰少患者:化痰药(雾化吸入法)。 昏迷患者:清理口腔,负压吸引法吸痰。 幼儿:棉拭刺激喉部,棉拭刮取。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直接病灶采集。
二、方法学
(一)标本准备 1、咳痰 ❖ ⑴建议用晨痰,涮牙、嗽口后进行,深咳。 ❖ ⑵有条件者可采用雾化吸入后诱咳采痰。 ❖ ⑶纤维支气管镜检后咳取痰液能提高阳性率。
2、采集
❖ ⑴一次咳痰建议留取3-5口痰液。
❖ ⑵存放标本的容器必须是无吸水性的干燥塑料或玻 璃器皿,须有盖子密封,标签明确,标签应记录相关 内容,包括姓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时间等。
痰标本应尽快涂片,在室温下,可以保存2~ 4小时,在冰箱内可保存两天;痰液量一般以 3ml-5ml(3-5口痰)为宜;
采痰时应采用内面涂蜡的痰盒,可防止痰液 被吸收而难于挑痰制片;
采集痰标本没有禁忌证,但如果病人在行支 气管镜检查之后,立即进行痰细胞学检查, 往往会混有一些嗜酸性的细胞碎片和炎性细 胞,而误认为高分化鳞癌。最好在支气管镜 检查5~10天后再行痰细胞学检查。
⑶沉渣涂片或细胞蜡块制作:
❖ 需要较大的样本量,通常是用三天的咳痰量 混合在一起制作取样,须注意标本的预固定 及适当的保存。
❖ 标本需作液化、离心沉淀预处理(同前)。
❖ 沉淀后细胞量少作涂片用,3-5张;沉淀后细 胞丰富者作细胞蜡块。
❖ 普查、科研等情况下应用较多,因其样本量 大也可进一步应用分子、免疫等新技术。
➢ 气味:正常无特殊气味,血腥味(血性痰),恶臭(合厌氧感染), 特殊臭味(晚期肺癌)
(2)取样:选择性取有价值的部分
用镊子、竹签等无吸水性材料夹取,不主张 用玻璃制品、棉签等取样。
原则上优先选取以下部位:
含血丝粘液痰。 灰白色豆渣样痰丝(形似白色细线)。 透明粘液丝丰富处。 血液与粘液交界处痰液。
3、制片的质量控制
❖ ⑴ 样本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检查的阳性率, 多次检查多张涂片结果的前后一致性应大于 80%以上。
❖ ⑶二种标准的送检方法:
每日一次,连续三天送检,每天制片。
每日一次,连续三天,每天收集后先预固定,一次 性提取细胞成份后离心沉渣涂片或制成细胞蜡块 (CB)。
3、送检:原则上留取后立即送检,保持标本 新鲜;一般夏天存放时间应<2小时,冬天< 4小时,如确有困难或须做沉渣切片则可以预 固定后放置冰箱内冷藏,但不宜>5天。
②压拉涂片:将取样的标本置于一张玻片上后另一 张玻片正面朝下压拉下一张玻片,多次推拉、挤压 均匀后二边分开得到二张涂片;优点是相对厚薄均 匀,但可能细胞挤压分散,镜下沿粘液丝查找的线 索相对不明显。
⑵液基制片:是指通过标本的预处理后先把痰液的
粘液溶解、液化且细胞固定后再通过一定的技术手 段把细胞成分转移到玻片上的制片方法,制作过程 等同一般的液基片,然应注意标本预处理中以下方 面。
黏液丰富的样本与水样样本应注意区别取样 的痰液量,一般情况下后者的取样量应多 于前者。
2、制片
⑴普通涂片:
①直接涂片:用镊子或竹签直接涂抹在玻片上,尽 量分开粘液丝及血性部份,做到相对均匀,涂片面 积应超过玻片空白部位的三分之二,其优点是粘液 丝分布明显,病变细胞相对集中,缺点是涂片厚薄 不匀、重叠现象多见而影响观察及封片,一般一次 制片二张以上。
❖ 选取的痰液样本量通常为一张普通制片痰液量的35倍。
❖ 在清洗、固定作用的保存液内存放15分钟以上,保 存液各厂家不尽相同,但主要的成份类似:酒精、 甲醛、甲醇等。
❖ 1,4-二硫苏糖醇(DTT)液消化粘液:用清洗液加 10%的DTT粉剂配制成DTT液加入到保存液中12ml,震荡10分钟以上,即可完全溶解保存液中的粘 液,使标本完全液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