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经济中心的南移

合集下载

2023华师大版第3册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ppt2

2023华师大版第3册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ppt2


出土随葬棉毯——表明浙江一带的棉纺织业有很大发展
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 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
“号为冠天下” 的蜀地丝织品, 蜀锦战占全国
朱克柔的《茶花图》,缂丝
棉织业南宋时扩展到江南广大地 区,出现了纺车、弹弓等工具; 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到明朝时 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钧窑鼓钉三足洗
宋代五大官窑
完成奠定基础. • 2)南方: • A北方人口南移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发展生产
(如水田),使南方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 C南方相对安定;江南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如重视 海外贸易);
• 3)北方:从唐朝后期到宋金对峙时期,北方因战乱 而人口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梯田多种形式的耕田,耕地面积增加(看图14页)
• 对圩田、沙田、梯田的评价:1)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 食产量,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 2)破坏了生态环境
(3)农作物品种:A水稻:水稻跃居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太湖流 域成为全国的粮仓,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 B 棉花、茶叶、桑蚕: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普遍,桑 蚕业的中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 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原料。
翻车复原图(曹魏时马钧发明)
秧 马
曲辕犁使用示意 图
宋代耕获图
棉花

太湖圩田
水稻
• 2.手工业发展
(1)综述:宋代的纺织、制瓷和造船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注 意:哪三个部门) 官营手工业技术更高
(2)分述:
1)南方丝织业发达:
A条件:桑蚕业的中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B表现:a杭州、苏州、成都等地设官办丝织作坊。(看地图, 都位于长江流域,南方)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 练习与测评 3.(1)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三大外贸港; 以中国泉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 向北可通往日本、高丽, 向南可通往东南亚, 向西南可通往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 (2)向外传播丝绸、瓷器等商品的“经济贸易之 路”;传播各国人民友谊的“友好往来之路”; 传播各族人民光辉灿烂文化的“文化交流之路”; 传播我国四大发明、科学技术交流的“造福人类 之路”。
可能性:人口:劳动力增加
技术:农具,耕作技术,轮作技术 土地:吁田,沙田,梯田 (2)表现: 粮食作物:水稻, 太湖流域 经济作物:棉花,茶叶,桑蚕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表现 2、手工业: 表现: 纺织业:丝织:官办作坊,私人作坊(机户) 棉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海南岛) 制瓷业:江西 景德镇 造船业:东南沿海城市 3、商业: 纸币:会子 城市:临安
一、原因:
必要性: 人口增长,国家需要
可能性:
客观:
安定,自然条件 主观: 劳动力, 技术-人民 政策-统治者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相对稳定 ②北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 并带来了生产技术和工具。 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表现: 1、农业: (1)原因: 必要性:人口增加,国家需要。
• 探索与争鸣 (1)两宋时期,传统纳贡体系的崩溃和岁币的输 出,使海外贸易成为必要。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 指南针的发明,又使得海外贸易成为可能。特别 是南宋,海外贸易成为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海 外贸易的繁荣,使南宋经济逐渐背离了悠久的农 业传统,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2)明 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政策。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移: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国: 南方农业有所发展
(重心仍在北方) 过程: 开始: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北朝时: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发展:五代十国 完成:两宋

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哥窑鱼耳炉
景德镇瓷器
宋瓷成群,举国罕 见……惜哉!彩云易散, 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 笔,瓷器代称中国。
——《遂宁赋》魏明伦
南宋经济繁荣的表现:商业
• 出现了大都市:开封、临安最大 • 出现了早市、夜市 •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为了鼓 励对外贸易,设立市舶司 • 出现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南宋出现会子,纸币与铜钱并行

南宋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由于西夏的崛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 外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 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 外贸易,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指 南针),又使得海外贸易成为可能。 (新航路的开辟)
经济重心南移后,对外贸易成为南宋 王朝的重要收入来源。
《 货 郎 图 》
北 宋 最 早 的 纸 币 交 子 南宋纸币会子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宋史》
商 纺织中心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业 中 制瓷中心 :56 北宋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心 1045年 (贯) 南宋
1196年
苏 湖 粮 仓
西汉 唐代 北宋
——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南方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
•推广占城稻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
水 稻 种 植 由 南 往 北 推 广
占城稻
南宋时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苏 湖 熟 , 天 南 下 宋 足 谚 。 语
——
《耕获图》
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南方经济的 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 初步开发 唐朝中后期 迅速发展 历史时期 经济重心的 南移阶段 奠定基础 开始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济发展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
02
南方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促使全国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加速
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增加就业机会
03
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机会
,缓解了就业压力。
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增强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
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机遇
南方地区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 市场潜力巨大、创新活力强等优 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
政策与制度的优化与创新
政策
政府应制定更加灵活、有针对性的政 策,支持南方地区的发展,优化营商 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制度
加强制度创新,探索适应南方地区特 点的新型治理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
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推动力
近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工 业革命的兴起,沿海地区逐渐成为经 济重心。
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逐渐崛 起,成为经济中心。
现代经济重心的趋势
现代经济发展呈现多 元化趋势,经济重心 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 地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 球化趋势加速了经济 重心的转移和分散。
内陆地区随着交通和 通讯技术的进步,逐 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 点。
01
03
西南地区正在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进城市群建设 ,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04
西南地区依托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能源、化工 、农业、旅游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并积极发展新兴 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人口增长
随着人口增长,南方地区 的人口密度逐渐增加,促 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 于红梅

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  于红梅
• 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 A.市舶司 B.都护府
C都督府
D.节度使
• 2.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 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 A.铁钱 B.交子 C.存折 D.支票
材料一:唐都长安市坊严格分工,店铺营业时间 有统一限制,日出击鼓三百下才能营业,日落前击 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 (2)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 (3)要重视科技进步。
• (4)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B.纸币有什么优点?
它比金属货币轻便,可在大范围内使用, 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 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宋朝的海外贸易为什么这么发达?
1、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 2、造船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提供条件。 3、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小试牛刀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是城市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进京之旅(手工业篇)
• 近二十年的积资后,王贵家资颇丰。他继续开始 了营救岳家后人的行动。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 训,他决定准备些礼物疏通权臣、进献皇帝。
• 他会准备哪些礼物呢?请你帮他出出主意。 • 参考资料:教材第57页、第58页第一段
蜀锦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2.棉花: 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
域。
3.茶树: 江南新辟了许多茶园。
小试牛刀
• 1、宋朝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 A、小麦 B、水稻 C、粟 D、玉米 )
• 2、流传于民间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宋朝的时 候( ) • A、全国的粮食只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能够成熟; • 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粮食熟了,就可以解决全国 人民的吃饭问题;
----《中国古代史》

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 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南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 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表一:北宋时期南北经济比较表
年 代 人数(人) 垦田(亩) 赋税(贯) 南方诸路 56,888,000 318,480,000 35,811,000 北方诸路 33,984,000 143,175,000 45,095,000 南北之比 63:67 69:31 44:56
宋代的手工业——纺织业
南宋棉毯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宋代的手工业——纺织业
南宋缂丝名作 《蛱蝶山茶花》
宋朝织机
宋代的手工业——制瓷业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宋代的手工业——造船业
泉州港出土的宋代海船
泉州伊斯兰教清静寺
泉州摩尼教遗址
伊斯兰教、摩尼教遗址的存在是外来宗教流行泉州的实物证据。 它说明泉州不但海外贸易发达,中外经济交流繁盛,而且还成 多种宗教 为什么汇合的地方? 伊斯兰教、摩尼教在泉州 的盛行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国与阿拉伯各国友好往来的历史 见证,也是元朝海外交通的重要遗 迹。也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江淮赋税,国用根本”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杜牧《樊川文集》 ——范祖禹《宋史》
“国家根本,全赖于东南” ——黄公度《知稼翁集》 “东南今为国家根本之地” ——张守《毗陵集》 “(东南)足以裕国” ——范祖禹《宋史》
经济重心 的南移




材料一:楚地之越,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 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 无千斤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的历史) 材料三: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 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20课 经济重心南移

20课 经济重心南移
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 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 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 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 为“化外之邦”。 ——(法国)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删)
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 和技术,南方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北方战乱 而人口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南 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在唐、五代的基础上, 又有较全面的发展。民间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四 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国内外贸易与城镇商业的活跃,更是超过唐代。) 过程:三国、西晋、唐末五代、北宋末年、南宋。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外贸。

经 济 重 心 南 移 的 过 程
三国时期
西晋末年
南方初步 开发
唐末五代 北宋末年 南 宋
经济重心 逐渐南移
经济重心 南移完成
行业 表现
水田农具:牛转翻车 农业耕作:圩田、沙田、 梯田 水田面积: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茶叶、 桑蚕业
地位、作用
水田灌溉的有效工具。 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 水稻居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太湖流域成为 全国粮仓,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棉花种植由海南、闽广传到江南;桑蚕业中 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杭州、苏州、成都有官办丝织作坊,江浙有 私人作坊“机户”;棉花种植传播到江南,海 南岛出现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全国制瓷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规模大,技术水平高。
农 业
手 工 业
纺织业:官办丝织作坊、 私人作坊;丝纺、棉纺 制瓷业:景德镇瓷器 造船业:海船、河船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一、教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全册第10课),本课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南方经济发展是宋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此本课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课程标准》对此课内容的要求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理念: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欠缺综合分析力,尤其是经济知识对他们而言,显得枯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的经济知识直观化,将教材知识点形象化,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即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虚拟人物“田嫂”一家的南迁生涯为线索,让学生在人物命运的关注中,获得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体验。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解决老师提问,建构新的知识。

因此,学生在本课学习中,主要运用阅读课本、展开想象、探究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完成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总结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理解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在故事中穿插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探究,在解答中掌握知识点,学会理解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宋代经济居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史为鉴,从南方经济发展的启示中,为创建和谐社会获得感悟。

四、教学重点、难点在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在南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南方商业的繁荣。

通过引导学生描绘临安街市、海上见闻,分析纸币、科举制的变化等感受商业繁荣。

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2020/12/9
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讲授 : 马丹 •大新民族希望中 学
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什么叫经济重心? •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 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 财政支持的地区。
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 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 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 标准,就是看该地区的粮食产 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 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的手 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
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9
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2、制瓷业: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江西景德镇:著名的瓷都
•六方贯耳尊(哥窑) •窑葵瓣口瓷盘(哥窑)
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笑口常开(景德镇瓷器) •玉荷瓶(景德镇瓷器)
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3、造船业: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特• 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抗风力
• (要求:注意观察,注意倾听,记 住关键词,做好笔记,一会接受我 们小记者的访问吧!)
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1、(1)材料一描绘了西汉时江南地区的经济的(落后 ) (2)材料二描绘了南朝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 开发 ) (3)材料三描绘了宋朝时江南地区的经济( 繁荣 )
2、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 质疑 解疑 ☞
•材料一:
• 大约北宋初年或更早些,福建就引进 了占城稻。这种稻,耐旱涝,生长期短,生 长力强,稻穗长。宋真宗曾派人从福建运了 三万斛占城稻种,分给江南等地农民种植, 受到农民欢迎。真宗又令人在宫内种植,将 稻穗在朝堂上展览,让百姓都来观看。

第20课 经济中心南移(F)

第20课 经济中心南移(F)

二、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 海外贸易发展 原因:( :(1 客观上: 1、原因:(1)客观上:由于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 的中外商路受阻。 思考:此处的“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汉唐称什么? 思考:此处的“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汉唐称什么? (2)主观上: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宋朝 主观上: 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 思考: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的原因有哪些? 情况: 2、情况: (1)南宋时,从海路前来通商的国家有50多个,东南沿 海出现许多贸易港口,其中,“广州、泉州、明州是著 名的三大外贸港。 (2)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 征收商税。市舶司所在的港口,还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 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交易的“番市”。 12
13
14
第21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 21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
15
一、活字印刷 背景:( :(1 雕版印刷术发展。 1、背景:(1)雕版印刷术发展。唐朝发明的雕版印刷术, 到宋中期逐渐盛行、普及。 文化发展。 (2)文化发展。宋朝刻书业兴盛,雕版技术娴熟,书籍 印制精美。 思考:宋朝刻书业兴盛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思考:宋朝刻书业兴盛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昇 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 创制泥活字印刷,获得成功。毕昇的发明集活字、排版 和印刷于一体,为近代活字印刷术的先驱,比欧洲古腾 堡铅活字的发明,整整早了四个世纪。 向外传播: 3、向外传播: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又 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宋官窑贯耳瓶
宋钧窑玫瑰紫花盆
宋代的陶瓷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宋代的陶瓷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案--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案--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指的是“苏湖熟,天下足”;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兴盛。

其核心是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的繁荣,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南方经济发展和南方商业繁荣的原因。

利用教材文字图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

学生已经学过两汉、隋唐经济和商业繁荣,本节课的内容经济重心的南移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经济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弄清唐朝中叶以后到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和主要成就,知道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唐中晚期至五代、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主要成就;记住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

2、分析:理解什么样的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商业繁荣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关系;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的依据。

掌握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史实。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难度较大,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初一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比较差。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关键是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后,效果会好一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宋代的政治、军事势力较弱(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史实),但社会经济却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而且经济重心也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问题一:“苏湖熟,天下足”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设计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叶以后到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和结果师生活动:先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并解决问题,然后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材料,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补充和总结。

问题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练习与测评 3.(1)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三大外 贸港;以中国泉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 向北可通往日本、高丽,向南可通往东南 亚,向西南可通往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 海上丝绸之路 (2)向外传播丝绸、瓷器 等商品的“经济贸易之路”;传播各国人 民友谊的“友好往来之路”;传播各族人 民光辉灿烂文化的“文化交流之路”;传 播我国四大发明、科学技术交流的“造福 人类之路”。
棉 花 种 植 由 南 往 北 推 广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 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 于蚕桑也。 ——清· 王应奎《柳南续笔》
棉织业南宋时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 出现了纺车、弹弓等工具;棉布逐 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钧窑鼓钉三足洗
汝窑三足洗
宋代五大官窑
钧瓷【河南 禹州 】 汝瓷【河南 宝丰 】
官窑葵瓣洗
哥瓷
官瓷 【河南开封 】
哥瓷 【浙江龙泉 】 定瓷 【河北曲阳 】
定窑孩儿枕 景德镇瓷
瓷都 【江西 景德镇 】
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船体 巍峨高大,结构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装修 更为华美,特别是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 了航海史的新时期.
二、海上丝绸之路
纺织业:
丝织业 官办作坊,“机户” 棉织业 出现较先进的工具
制瓷业: 造船业:
景德镇 技术世界领先
朱克柔的《茶
花图》,缂丝, 这种织品工艺精 致,色彩丰富, 立体感强,织一 件妇女的衣料, 往往需要一年的 时间,有“一寸 缂丝一寸金”的 说法。南宋的缂 丝艺人常常用细 致入微的织法, 临摹名人书画, 使得缂丝作品达 到“胜于原作” 的意境。名家朱 克柔的作品成为 达官贵人争购的 对象,连皇帝也 图1 :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北宋时,丝织业的产 是热心的收藏者。 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当时江浙一带“茧薄山立, 缫车之声,达甍相闻”(李觏《直耕李先生文集· 富国策》)。蜀 锦的产量几乎占到当时全国织锦产量的20%。 )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区域和重心的南移【知识归纳】一、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等四大经济区域。

(1)山东、山西:黄河流域,传统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以河南崤山为界分东、西,崤山附近有函谷关,故又称关东、关西。

山东包括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及晋南、苏北、皖北等部分地区,历史上称“中原”,是汉经济最发达地区及最重要产粮区。

)(2)江南:两汉时大部分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与黄河流域地区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3)龙门碣石以北: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业区,经济实力有限。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第一次大规模迁移:两晋之际。

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中原人口向南迁徒。

2、第二次:唐安史之乱后。

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破坏,大批北民再度南迁。

3、第三次:两宋之际。

靖康之变引起北方人口第三次南迁高潮。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过程①商周时期经济重心在河南、陕西一带。

②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关中地区。

③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展较快,南方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南北经济发展已趋向平衡。

④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都会等方面继续加速发展。

⑤北宋立国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工商业中心,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南移原因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③北方战乱,北民南迁,为南方补充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④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调整政策。

⑤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也有一定影响。

认识: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①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财赋之地,人文渊薮”,南宋起,江浙地区人才密布。

②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宋代以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 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 展。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 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 的地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 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 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 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
农业的发展
1、牛转翻车、秧马等农具的发明和 改进,稻麦轮作的推广,大量土地 的开垦 2、圩田、沙田和梯田的开发
3、农作物品种增多,引进占城
稻,
• 水稻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农作物,太湖流域 成为全国的粮仓。 • 南方的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普遍。 • 桑蚕业的中心也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手工业的兴旺
• 纺织业:丝织品、绵织业 出现了 机户 • 制瓷业:五大官窑 瓷都景德镇 • 造船业:创造运用了滑道下水的方 法。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 了航海史的新时期
名冠天下的蜀锦
蜀锦系纯真丝织品,它与南京的云锦、苏州 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 大名锦。
南宋棉毯
南宋末年,印度木棉迅速向长江流域推广,成为农 业中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棉纺织业首先兴起于广 西和海南岛。南宋后期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宋代的手工业——纺织业
南宋缂丝名作 《蛱蝶山茶花》
宋朝织机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 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的历史)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中唐以后的全面开发、逐渐超越北方
中唐以后,长江流域的扬州和益州(成都), 商业繁荣,经济地位已凌驾于长安、洛阳之上, 当时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唐朝后期,国家财政支出主要仰仗江淮财赋。 中唐大臣权德舆说:“军国大计,仰于江淮。”杜 牧则称:“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
东汉末年 ——东晋南朝
初步开发
南移的三个阶段
唐代中叶——五代时期
进一步开发,南南北趋向平衡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国家经济,Leabharlann 给东南南宋: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孙吴、东晋、南朝时期的初步开发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 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带动了手 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出现了建康(今南京)这样 人口百万的大城市。
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 材料一:楚地之越,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或火耕而水耨nòu......无积聚而 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 千斤之家。 ----《史记》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 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
《清明上河图》
海上丝绸之路
• 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 道,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 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 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 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 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 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宋代,海上丝 绸之路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 的主要通道。
钧窑鼓钉三足洗
汝窑三足洗
宋代五大官窑
钧瓷【河南 禹州 】 汝瓷【河南 宝丰 】
官窑葵瓣洗
哥瓷
官瓷 【河南开封 】
哥瓷 【浙江龙泉 】 定瓷 【河北曲阳 】
定窑孩儿枕 景德镇瓷
瓷都 【江西 景德镇 】
商业的繁荣
1、出现了很多大都市:开封、临安 2、出现了早市、夜市 3、纸币--交子的出现: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 4、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政府为了鼓 励对外贸易,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 贸易事务
南 海 一 号 模 型
10
8 26
“南海Ⅰ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 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初步推算,“南海一号”古 船是尖头船,长度为26米以上,宽度10余米,船身(不算 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可能近800吨。 南 海 1 号 复 原 图
南海一号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
1、与宋王朝有海上贸易的达五十个国以上﹐进 出口货物在四百种以上。广州、泉州、明州 (宁波)是著名的三大外贸港 2、宋代海外贸易,输入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珍宝、药 材等;输出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茶叶等。
南海Ⅰ号是一艘宋代木质船。 1987年在广东附近海域发现。 2007年12月21日中国成功打捞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 “南海Ⅰ号”,这艘装载着数万件珍贵文物的“宝船”在海底沉 睡了800多年后终于重见天日。
促进了宋朝经济的繁荣。 使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 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对之后的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战乱,中原人口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 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政治中心的南移 ,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 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③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两宋经济的发展
①农业生产突飞猛进 ②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③商业的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