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成语运用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而排除错误选项是我们选出正确项的最常见、最有效方法;因此,明确成语误用的类型对我们做准成语题有重要意义。
现将成语使用中常见的误用情况归纳如下:一、望文生义成语属于固定短语,其意义很多时候不能从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断章取义,只能把它作为整体来理解。
作为检查学生成语储备的题型之一,有许多题目就是在这方面设置障碍,误导考生望文生义。
例1: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辨析: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
多用作贬义。
句中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例2: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辨析:刊:削。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
不刊之论,是指不能删简的言论。
句中却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大错。
二、张冠李戴(用错对象)成语使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时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无误用。
例1: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辨析:“各尽所能” 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
这里改变了使用对象,自然不正确。
例2: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辨析: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其使用对象是女子,该句却用来形容民族歌舞,显然用错了对象。
三、误用褒贬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色彩的,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无用。
不辨色彩主要表象在褒贬无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如下:1.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仅从字面上解释成语的含义。
例如,“登峰造极”原意是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成就达到了最高峰,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表示做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2.褒贬误用:指在运用成语时,对成语的感情色彩理解错误,褒贬混淆。
例如,“想入非非”原意是思想进入虚幻境界,是中性词,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词,表示胡思乱想。
3.语境不合: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成语的含义与句子的整体意思不符。
例如,“美轮美奂”原意是形容房屋高大美观,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美好事物,如“美轮美奂的舞姿”。
4.画蛇添足:指在句子中重复使用意思相同的词语。
例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后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并散布谣言。
5.颠倒词序:指在使用成语时,将成语中的词语顺序颠倒或错位。
例如,“胸有成竹”原意是形容文思敏捷,落笔成章,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做事之前没有计划或条理。
6.断章取义:指在使用成语时,只截取成语的一部分来表达意思,忽略成语的整体含义。
例如,“万人空巷”原意是形容人们都出来观看盛大的场面,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街巷十分冷清。
7.张冠李戴:指将一个成语错误地用于另一个意思相近或相同的成语上。
例如,“首当其冲”原意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现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8.混淆字形:指由于字形相似而将两个不同的成语混淆使用。
例如,“再接再厉”和“厉兵秣马”是两个不同的成语,前者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后者形容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但有时会因为字形相似而误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学家。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例析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例析一、语义内涵不明1.望文生义例① 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② 发展生产力是当前其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③三人盛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④ 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例⑤ 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辨析:①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②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③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④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⑤中“不刊之论”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绝对正确。
2.反用其义例① 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②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在口皆碑,不容抹杀。
辨析:①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子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②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物”。
3.误用典故例①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奏晋之好。
例②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辨析:①中“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这里也可算作“范围对象使用有误”。
②中“让梨推枣”,用指兄弟之间的友爱谦让。
4.自相矛盾例① 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杜诗沉郁顿挫,孰优孰劣,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例②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辨析:例①“半斤八两”形容彼此一样,差不多;“各有千秋”形容各有特长,或说长处不同,两者自相矛盾。
例②“危言危行”是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这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后果自相矛盾。
常见成语使用错例解读
20.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 应付。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
21.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 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 队再添一金。
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意思反了。改为 “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 知道说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
25.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 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 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褒义。这里用 于贬义。
“不可理喻”有极端蛮横、极端愚昧、不讲道 理的意思。不合语境。
3.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 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然,等到出 了交通事故以后才后悔不已。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这里表示“不在乎”,该用“不以为意”。
4.刚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政协委员们在座谈会 上高谈阔论,畅所欲言,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贬义。
5.影片中著名演员唐国强将长征路上的毛泽东演得栩栩 如生,形似神更似。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多指绘画或雕刻)非常逼 真,如同活的一样。能说“活人像活的一样”。
6.如果你能身临其境地替小王想一想,你就会同情他的 遭遇,不会对他这样求全责备了。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应换为“设身 处地”。
7.王厂长的一席话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了许多抓 好产品质量的建议。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 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辞,不能用于别人。注意,不少成语 是专用于谦敬的。如:篷荜生辉,别人的来到使自己感到 荣幸。鼎力相助,别人的大力相助。一言九鼎,别人说话 顶用,受到大家尊重。狗尾续貂, 8.这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自从他当上厂长后,经过他三 年处心积虑地经营,终于扭亏为盈,走出了困境。
成语病句类型
成语运用中常见的错误类型成语理解和运用常见的误用情况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会犯张冠李戴的错误。
[例1]望着扬长而去的摩托车,我们询问了那位挨打的姑娘。
分析:该用于人的却用于物。
“扬长而去”是形容人大模大样离去的样子,用来形容摩托车是不妥当的。
应改为“望着疾驰而去的摩托车……”[例2]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分析:该用于物的却用于人。
“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非常多的成语,意思是:用牛拉运这些书,能使牛累得出汗,把这些书放在屋里能堆满屋子全部空间。
此处可改为“举不胜举”。
二、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最易误解成语,有些成语仅从字面上理解,常常与本义相去甚远。
[例1]她谈吐文雅,贻笑大方。
分析:“贻笑大方”是使别人见笑的意思,用错的原因是因为成语中有“笑”和“大方”几个字,有些同学望文生义,错误地理解成“笑得很甜,很大方了”。
[例2]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分析:在这个例句中,“深居简出”中的“简出”被曲解成“简单出门”,而该成语是“很少出门”的意思。
三、褒贬失当成语一般有固定的感情色彩,如果不注意感情色彩与全句内容的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误用。
[例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食品厂像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
分析:“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是褒义词。
用来形容造假者食品厂的出现,语境的感情色彩不吻合。
[例2]雷锋短暂的一生却做了很多的好事,简直罄竹难书。
分析“罄竹难书”形容罪行很多,写也写不完。
例句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四、轻重失度成语含义有轻重之分,运用时常容易出现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的错误。
[例1]考前要认真复习做好准备,否则考场上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分析:“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害或事故,特指死亡,用在此句中语意过重。
成语运用中常犯的错误
成语运用八种常见错误一、感情色彩误用。
1、(2002年题)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出现。
褒义词。
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显然语境是贬义,该用贬义词,却用了褒义词。
2、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
“惨淡经营”原指用浅淡的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精心布局。
后用以形容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业。
褒义词。
“惨淡经营”等同于“苦心经营”,表示为某事非常劳苦,该题运用正确。
3、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1995年全国高考题)4、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1998年全国高考题)“半斤八两”含有蔑视味道,是贬义词;“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算计、谋害别人,也是贬义词;有些成语褒贬鲜明。
如“胸无城府”“叹为观止”“同心同德”“虚怀若谷”“大有作为”等都是褒义。
“信口雌黄”“有恃无恐”“无所不为”“肆无忌惮”“处心积虑、火中取栗、趋之若骛、炙手可热、无所不为”颐指气使”“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蠢蠢欲动”,“洗心革面”“过江之鲫”、“夸夸其谈”、“弹冠相庆”、“无独有偶”、“煊赫一时”、“无所事事”、“兴师动众”、“投其所好”等常用贬义场合,否则就是误用。
有些成语或贬义或中性,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
如“标新立异”——(中)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贬)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
“闭门造车”——(中)原指只要按照统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造的车,也符合标准;现多作贬义,比喻凭主观想像处理问题。
“登峰造极”——(贬)比喻达到极点,多用于坏人;(中)有时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地,是中性词,也恰当。
这种类型中有一类需特别注意,有些成语身兼两种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
成语误用的八大类型
成语误用的八大类型
1、语义理解误用:
这是指成语本身意义的误用,也就是使用者没有正确理解成语本身的意义而作出错误的用法。
例如“下象棋”,“下”应是“走”;“笑里藏刀”,“笑里”应是“假笑”;“挂羊头、卖狗肉”,“挂羊头”应是“卖狗肉”。
2、语法误用:
这是指因没有掌握成语的语法形式,而使用错误的成语形式、词语句型。
例如“有好生之德”,“好”应该“善”;“乐极生悲”,“乐”应该“欢”。
3、搭配误用:
这是指使用者没有恰当搭配实际语境而出现的错误,例如“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瞧”应该是“看”;“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应该是“牛马风”。
4、补语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恰当的补充词语而使语意不准确或不完整,例如“三生有幸”,“三生”应为“一生”;“穷当益坚”,“当益”应为“当益处”。
5、同音误用:
这是指成语的词语或字的发音和其他的字的发音相似而产生的错误,例如“乱七八糟”,“乱”应该是“郎”;“按图索骥”,“骥”应该是“驹”。
6、形式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正确使用成语形式而产生的错误,例如“一把芝麻开门”,“开门”应该是“开门见山”;“拂袖而去”,“拂袖”应该是“拂袖而逝”。
7、省略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正确的省略成语词语而产生的错误,例如“金玉满归”,“归”应该是“堂”;“计上心头”,“计上”应该是“日夜”。
8、混淆误用:
这是指由于词语含义相近而造成的错误,例如把“假象”当作“假想”;把“因循苟且”当作“因势利导”。
150个经常误用的成语例子及解释
150个经常误用的成语例子及解释常见成语误用例说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
常用作对人有所请托的客套话。
误用:有的人向党向人民伸手要官要权,这种不情之请决不答应。
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
误用:有的年青人在生活上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暴殄天物,没有了生活的勇气。
歌功颂德多用于贬义。
误用:这些作家用他们的火一般的激情,为社会主义歌功颂德。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误用:“五一”长假,来黄山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不绝如缕。
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同“拍手称快”。
误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富裕了老百姓,真是大快人心。
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
多指不好的事。
误用: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父母的要给子女做出表率,上行下效嘛。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多含贬义。
误用: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误用:这块天然宝石,晶莹剔透,八面玲珑,光彩夺目,可称世间极品。
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也比喻办事圆滑。
误用: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
指从现在往后,多指不好的情况。
误用:自从电视上看了《少年英雄方世玉》,我就迷上了武侠小说,有时候上课也禁不住翻几页偷看,长此以往,我的学习成绩渐渐退步了。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贬义。
误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家小店不仅装饰一新,而且转变了服务作风,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
含褒义。
误用:他拿了人家的红包,于是便投桃报李,没有经过正常手续就把工程承包给了他。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多指执著追求而不考虑过多。
误用:有的领导干部经不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诱惑,生活腐化,把党的教导和人民的期望置之度外。
成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
成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一、望文生义成语都有其固定的意思,使用时一定要弄清成语的确切含义,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切忌望文生义。
例: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解析]“屡试不爽”指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是“差错”之意;而该句将“爽”误解为爽快、舒服,属望文生义。
二、褒贬失当成语的感情色彩褒贬分明,或赞颂、表扬,或贬斥、指责。
防止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例: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解析]“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即是八两)三、搭配不妥有些成语跟整个句子的语境大体相配,但其与前后词语有时并不搭配,如各成分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以及语意方面。
例: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惊叹不已。
[解析]说得“头头是道”可以,但不能说得“左右逢源”。
“左右逢源”指做事得心应手。
四、用错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对象。
如果偷梁换柱,张冠李戴,弄错了使用对象,就会出现语病。
例:即便是文学作品,也应该有个尺度,不可脱离实际,将情感的世界描写得天花乱坠。
[解析]“天花乱坠”指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
“天花乱坠”陈述的对象是“说话”,而非描写。
五、重复累赘重复累赘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的含义重复。
例: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解析]“生灵”即是指“人民、百姓”,再加一个“人民”,就犯了重复的错误。
六、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自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称别人。
如果谦敬错位,就会造成语病。
例: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把工作做得更好。
[解析]“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用以称赞别人,是敬词。
成语用错的类型及例子
成语用错的类型及例子
1. 望文生义型:哎呀呀,好多人会把“差强人意”理解成不满意,其实不是这样哦!就像有人说“这个球队的表现差强人意”,不是说球队表现很差,而是说还算能让人满意啦!
2. 张冠李戴型:“美轮美奂”这个成语可不能随便用在人身上呀!可不是说一个人长得美轮美奂,而是用来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的,你说是不是很容易弄错呀!比如“这座大楼美轮美奂”就很合适。
3. 褒贬误用型:“炙手可热”可不是用来夸人的哟!可别闹笑话把它用在很厉害的人身上。
它其实是个贬义词呀,像“他现在炙手可热,不可一世”才是正确的用法。
4. 语义重复型: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不就重复了嘛!“忍俊不禁”本身就有笑的意思啦,就像“他的表演让大家忍俊不禁”就行啦。
5. 前后矛盾型:一边说“莘莘学子”,一边又说没几个人,这不是矛盾嘛!“莘莘学子”表示很多学生呀,比如“校园里到处是莘莘学子”。
6. 错用对象型:“汗牛充栋”是形容书多的,不是说别的东西多呀!说“他家里的财宝汗牛充栋”就错啦,应该是“他家里的书汗牛充栋”。
7. 不合语境型:在一个很悲伤的场合说“相得益彰”合适吗?当然不合适啦!像“他们俩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才是在合适的语境下用。
8. 随意改造成语型:可别乱改“空穴来风”的意思呀,人家本来是说有原因的,不是说没原因的。
别到时候瞎用被人笑话哟!
9. 忽视多义型:“左右逢源”可不只是说人会办事哦,有时候也能形容做事顺利呢,比如说“他这次考试左右逢源,成绩很棒”。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成语的使用真是要特别小心,稍不注意就可能用错,咱可得多学习多积累呀!。
常见成语使用错误归类
常见成语使用错误归类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共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
)2、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
)3、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
)4、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
)5、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
)6、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
7、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光鲜,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
)8、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用该成语形容老朋友相遇属对象误用。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二:望文生义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看到某一不明含义的成语,如果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2、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务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比得上”。
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
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一、感情色彩不明:例: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的进入中国。
趋之若鹜:(贬义词)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跑过去。
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凤毛麟角:(褒义词)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
也比喻罕见的人才。
二、望文生义:例:各部门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三、适用对象不当:例: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遇人不淑:女子嫁了一个品行不好的丈夫。
四、不合语境:例1: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都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
春意阑珊:春意将尽、衰落。
例2:深圳某大医院“一天25小时”的乱收费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使本来就沸沸扬扬的医疗收费话题又一次成了热点话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平静的局面。
五、语意重复:例:被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被内行人笑话)战争造成人民的生灵涂炭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六、谦敬错位:例1: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使会场气氛活跃起来。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例2:这件事我已经鼎力相助....,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主语不能是我。
七、轻重失当:例1:刚一起跑,他就滑倒了,他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
.....后起之秀:之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例2:他敲头的时候,我们拭目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拭目以待: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实现。
(此处应换作“屏息以待”)八、习惯用法1、适用否定句:一蹴而就望其项背2、不能作状语:肝胆相照浅尝辄止例:作家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作家要和人民肝胆相照√;不能浅尝辄止√3、不能带宾语:漠不关心夸夸其谈侃侃而谈妄自菲薄司空见惯出奇制胜发扬光大求全责备津津乐道例;漠不关心人民的疾苦×;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妄自菲薄:过分的看轻自己。
(精选)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
(精选)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一、感情色彩使用不当1、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
2、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3、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4、公审大会上,李民法官面对着罪犯王冕一伙,满腔怒火,振振有辞....地痛斥这帮罪犯。
5、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企图掩盖战争罪行。
上述5例中例1~例4句均应使用带有褒义的成语,而“上行下效”、“处心积虑”、“夸夸其谈”和“振振有辞”却均带有贬义,感情色彩用反了。
例5句的成语使用则与前4例相反。
二、特指误用为泛指6、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
7、张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8、二十多年来,王老师教过的学生汗牛充栋....,其中不少人已成了栋梁之材。
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兴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
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例6中的“鳞次栉比”通常指建筑物等排列严密;例7中的“破镜重圆”专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例8中“汗牛充栋”专指书籍多不能指人多;例9中“与日俱增”一般是指某种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例10中“络绎不绝”则是指人、车、马、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三、成语使用似是而非11、大家沸沸扬扬....地嚷起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争论不休。
12、泰州市人民医院,今年又引进了3名博士、5名硕士,真是人才辈出....。
13有时,书中人物的命运引起了我丰富的联想,我凝望着窗外的蓝天,不免出神入化....。
14、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差强人意....,名次落后,到了初一才有了改观。
高中成语误用常见例子
高三易误用成语第一类:望文生义1.间不容发间:空隙。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不是“形容距离小”。
2.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在法庭上受审问。
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
3.拍手称快快:痛快。
拍掌叫好。
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4.不足为训足:值得。
训:准则,典范。
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5.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发表”。
6.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不能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
不能误用作贬义词。
7.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不能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8.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9.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能误认为“连续不断”。
10.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
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11.久假不归假:借。
长期借去,不归还。
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而不回来”。
12.明日黄花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13.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
14.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
指什么坏事都干。
不能误用作褒义词。
15.巧夺天工夺:胜过。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16.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
媒体中常误用的成语
媒体中常误用的成语过去几十年以来,媒体在使用成语时经常出现错误的情况。
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于记者对成语的理解不够,也可能是由于语境的错误或者其他因素所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用成语的例子:1. 画蛇添足:媒体常常将这个成语用来描述做一些多余的事情。
然而,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是指在已经完美的作品上,却加入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从而使作品变得不完美。
比如,一篇精心编辑的新闻报道,突然冒出一个与主题无关的细节,就可以说是画蛇添足。
2. 牵强附会:这个成语经常被媒体用来形容某些解释或论述与事实无关的行为。
然而,牵强附会的真正意思是指无根据地将不相干的事物强行关联起来。
例如,一篇科技新闻中,将某个科技公司的增长与某个全球事件联系起来,而这两者实际上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牵强附会。
3. 凤毛麟角:媒体常常使用这个成语来描述某个极为罕见的事物或人物。
然而,凤毛麟角的真正含义是指非常罕见的事物中的一种。
所以,如果某个媒体报道说某个事件是凤毛麟角,实际上是不正确的使用。
4. 蚍蜉撼树:这个成语常被媒体用来形容某个个体力量微弱,却试图挑战更强大的力量。
然而,蚍蜉撼树的真正含义是指勇敢而自大的人自不量力地与强大的对手交战。
如果媒体将某个人的举动描述为蚍蜉撼树,实际上是不准确的。
以上只是一些媒体中常见的错误使用成语的例子。
这些错误不仅可能会给读者带来困惑,也可能影响到媒体的信誉。
因此,媒体应该在使用成语时更加谨慎,确保其正确的含义和用法。
媒体作为我们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然而,近年来,媒体在使用成语时经常出现错误的情况,这些错误给读者带来了困惑和误导。
在下文中,我将继续讨论媒体中常见的误用成语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改善这种现象。
5.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坚持错误的做法,不顾事实和环境的变化。
然而,许多媒体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将其错误地用来形容固执地寻找早已失去意义的东西。
实际上,刻舟求剑的真正含义是指人们在船上拔剑,然后将船移动,以找到剑的位置。
成语误用辨析200例
成语误用辨析200例成语误用是常见的语言错误,容易导致理解混乱或误解,因此正确使用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成语误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一心一意/争风吃醋2. 老马识途/新仇旧恨3. 唯命是从/尊师重道4. 照猫画虎/有条不紊5. 有钱能使鬼推磨/良药苦口6. 卧薪尝胆/坐井观天7. 亡羊补牢/杯弓蛇影8. 过河拆桥/顺水推舟9. 自相矛盾/取长补短10. 画饼充饥/一石二鸟11. 成竹在胸/见仁见智12. 掩耳盗铃/闭门造车13. 昙花一现/千篇一律14. 顾此失彼/蓬门荜户15. 一无所长/出类拔萃16. 群策群力/孤掌难鸣17. 恩将仇报/以卵击石18. 深思熟虑/一意孤行19. 如雷贯耳/百闻不如一见20. 碧眼儿发红/瞒天过海21. 心不在焉/严防死守22. 功亏一篑/高不可攀23. 阴差阳错/出奇制胜24. 打草惊蛇/洗耳恭听25. 隔岸观火/秋高气爽26. 贻笑大方/岂止于此27. 沉鱼落雁/黯然失色28. 罄竹难书/满园春色29. 得鱼忘筌/思前想后30. 赔了夫人又折兵/所向披靡31. 杏林春暖/得意忘形32. 担惊受怕/泰然自若33. 针锋相对/和蔼可亲34. 闭月羞花/默默无闻35. 久别重逢/爱憎分明36. 望尘莫及/比翼双飞37. 目瞪口呆/满腹经纶38. 世外桃源/夜郎自大39. 纸上谈兵/耳濡目染40. 始终如一/前仆后继41. 車水馬龍/兴高采烈42. 想方设法/自讨苦吃43. 挂一漏万/尽收眼底44. 捧腹大笑/笑里藏刀45. 马到成功/一知半解46. 量力而行/自以为是47. 喜从天降/固步自封48. 刻舟求剑/原封不动49. 螳臂当车/迎刃而解50. 坐井观天/进退维谷51. 吃苦耐劳/碧海青天52. 入木三分/心领神会53. 心花怒放/迫在眉睫54. 明人不做暗事/张冠李戴55. 愿者上钩/百年树人56. 画蛇添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57. 一塌糊涂/石破天惊58. 祸从天降/世情薄暮59. 门可罗雀/人山人海60. 乌云蔽日/日薄西山61. 啼笑皆非/出生入死62. 凤毛麟角/人浮于事63. 杞人忧天/杯水车薪64. 深情厚意/表里如一65. 至死不渝/悔过自新66. 忍气吞声/强词夺理67. 有板有眼/瞎子摸象68. 聚沙成塔/力不从心69. 心有余而力不足/丧失信心70. 千方百计/困兽犹斗71. 讨价还价/一分钱一分货72. 以眼还眼/犯难73. 自食其果/不可一世74. 夙愿已得/出人意料75. 兔子不吃窝边草/捧心持谨76. 束手无策/无济于事77. 杞人忧天/问题重重78. 重蹈覆辙/努力奋斗79. 事半功倍/力不从心80. 刻舟求剑/见义勇为81. 明哲保身/自暴自弃82. 同舟共济/聚精会神83. 心满意足/孤军奋战84. 略有所闻/一言难尽85. 易如反掌/束手无策86. 愚公移山/欢天喜地87. 胸有成竹/心不在焉88. 刀山火海/躁动不安89. 翻云覆雨/因噎废食90. 迂回曲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1. 心旷神怡/劳心劳力92. 笨鸟先飞/贻笑大方93. 金玉满堂/名落孙山94. 猴年马月/分寸之间95. 东山再起/鸡犬升天96. 衣锦还乡/不欢而散97. 七上八下/眉开眼笑98.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拍即合99. 自相矛盾/礼尚往来100. 纸上谈兵/披荆斩棘101. 大势已去/赏心悦目102. 人困马乏/东窗事发103. 无微不至/寥寥无几104. 画龙点睛/悬崖勒马105. 相对无言/脚踏实地106. 意气风发/心如刀割107. 各有千秋/人云亦云108. 手舞足蹈/无精打采109. 问道于盲/鱼目混珠110. 目标明确/事倍功半111. 主次分明/出类拔萃112. 后遗症/心有灵犀113. 自讨苦吃/过眼烟云114. 瓜田李下/嗤之以鼻115. 风驰电掣/郁郁寡欢116. 重整旗鼓/功亏一篑117. 熟能生巧/踌躇满志118. 玩物丧志/了如指掌119. 马首是瞻/洗耳恭听120. 进退两难/四分五裂121. 人微言轻/舍己救人122. 自食其果/痛快淋漓123. 自上而下/一叶障目124. 马失前蹄/遥相呼应125. 一意孤行/守望相助126. 三思而行/乌云蔽日127. 半途而废/定见128. 同心同德/将功补过129. 半途而废/破釜沉舟130. 万紫千红/一无所长131. 自高自大/拍马屁132. 独占鳌头/忧心忡忡133. 群策群力/夺眶而出134. 自得其乐/一分钱一分货135. 心如刀割/意气风发136. 柳暗花明/闭目塞听137. 肆无忌惮/众志成城138. 乘风破浪/努力奋斗139. 心花怒放/坚持不懈140. 万紫千红/扬眉吐气141. 任劳任怨/含冤莫白142. 胸有成名/刻舟求剑143. 一箭双雕/耳熟能详144. 自相矛盾/才疏学浅145. 洗耳恭听/废寝忘食146. 心猿意马/上行下效147. 唯唯诺诺/囫囵吞枣148. 白纸黑字/全神贯注149. 目不暇接/蒸蒸日上150. 深思熟虑/寸步难行151. 临危不惧/有模有样152. 心旌摇曳/意气风发153. 画蛇添足/有条不紊154. 一碗水端平/细嚼慢咽155. 牵强附会/物是人非156. 平步青云/力争上游157. 心如死灰/回神望着你158. 口红动人/肃然起敬159. 过河拆桥/百密一疏160. 如虎添翼/力有未逮161. 不敢苟同/含英咀华162. 青黄不接/独步天下163. 以暴易暴/恣意妄为164. 大义凛然/群龙无首165. 断章取义/糊里糊涂166. 不知所措/事出有因167. 无源之水/瞒天过海168. 天经地义/乌合之众169. 取长补短/东山再起170. 成竹在胸/效仿学习171. 心灵手巧/不知所云172. 蜜里调油/无微不至173. 夜郎自大/双管齐下174. 忍无可忍/力不胜任175. 礼尚往来/张牙舞爪176. 如坐针毡/一塌糊涂177. 李代桃僵/咄咄逼人178. 恩将仇报/为非作歹179. 欲速则不达/步步为营180. 兔死狐悲/废寝忘食181. 垂手可得/脱颖而出182. 返老还童/铺天盖地183. 火冒三丈/烟雨斜风184. 自暴自弃/罗织罪状185. 不可逆转/目瞪口呆186. 百闻不如一见/闻风丧胆187. 苦心孤诣/固步自封188. 闭门造车/心花怒放189. 志得意满/死心塌地190. 及时雨/秋高气爽191. 东施效颦/鹤立鸡群192. 蜻蜓点水/拨云见日193. 苟且偷生/腾云驾雾194. 插翅难飞/开心见诚195. 痛心疾首/时不我待196. 当头棒喝/欣喜若狂197. 虎口拔牙/忍无可忍198. 大公无私/井井有条199. 半途而废/束手无策200. 自命不凡/对症下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
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考查成语运用的试题越来越多。
我们知道,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它的运用有一定的语境限制,如果不顾具体语境,滥用成语,就会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不信,你看——
(一)感情色彩使用不当
例1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
例2公审大会上,李民法官面对着罪犯王冕一伙,满腔怒火,振振有辞地痛斥这帮罪犯。
上述两例均应使用带有裹义色彩的成语,而“上行下效”和“振振有辞”均属贬义,感情色彩不符。
(二)特指误用为泛指
例3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
例4张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例5二十多年来,王老师教过的学生汗牛充栋,其中不少人已成了栋梁之材。
例3中的“鳞次栉比”通常指建筑物等密集,而非群山;例4中的“破镜重圆”专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而非母女或“一家人”;例5中“汗牛充栋”专指书籍多,不能用于人。
(三)望文生义错使用
例6大家沸沸扬扬地嚷起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争论不休。
例7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差强人意,名次落后,到了初一才有了改观。
上述两例成语的使用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6中“沸沸扬扬”虽然多形容议论纷纷,但生活中通常使用在舆论传播方面;例7中“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句意却是不满意。
(四)滥用比喻等修辞格
例8近来,水资源日见匮乏,我们应该敝帚自珍,节约用水。
例9班主任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
例8中“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惜,用在这里比喻不恰当;例9中“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属不当夸张。
(五)语意前后重复
例10多少莘莘学子,在书山中跋涉,不断探索知识的宝藏。
例11他今天表现反常,与往常截然不同。
例12敌人用尽酷刑,方志敏同志浑身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
例13《老鼠爱大米》这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迅速在学生中耳熟能详了。
例10中“多少”已有“多”的含义,与“莘莘”之意重复;例11中“表
现反常”便是“与往常截然不同”;例12中“浑身”与“遍体”重复;例13
中“风靡”已有“耳熟能详”之意,再用显然是重复了。
(六)语意前后矛盾
例14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例15沉默不一定是金,我们要充分显露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韬光养晦。
例14中“果不其然”指果然(强调不出所料),表意与前面“听说”的内容正好相反;例15中“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与前文矛盾。
(七)使用对象不清
例16张华对王虹说:“你买房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例17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李师傅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例16中“鼎力相助”通常是说话人对他人表达请托或感谢时用;例17中“慷慨解囊”指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为自己花钱则不能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