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堂笔记
mit微观经济学笔记
mit微观经济学笔记
以下是MIT微观经济学课程的部分笔记:
1.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决策,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结构等。
2. 价格是调节资源分配的信号,是供需平衡的结果。
3. 消费者通过选择购买最偏好的商品和服务来实现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则通过选择生产要素的组合来最小化成本并最大化利润。
4. 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四种类型。
5.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和产量由供需关系决定,生产者只能接受市场价格,无法影响市场价格;垄断市场中的价格和产量由垄断者决定,其他生产者无法进入市场;寡头市场中的几个生产者共同决定价格和产量,其他生产者难以进入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中的产品差异化和价格竞争并存。
6. 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
7.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影响,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和管制等手段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8.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源,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品等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9.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商品或服务的了解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信息披露、监管等手段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以上是MIT微观经济学课程的部分笔记,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相关教材或观看视频课程。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第一章: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
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
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
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征税=社会成本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
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
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
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
微观经济学课程笔记4
第三章家庭选择─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1、特定对象和目标第一、对象:消费者(consumer)即能做出统一的消费决策的单位。
理解:经济学中所言的消费者是从消费决策的角度加以考察的。
在前所及的需求曲线的背后是千百万消费者的决策行为。
此章即为对需求深层次的理解。
经济学认为: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因而特别尊重消费者主权或称“消费者统治原则”。
第二、目标:效用最大化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稀缺性),如何作消费者决策或如何作选择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2、两种理论及难点第一、不同的方法构成不同的理论:①基数效用论(第七章) ②序数效用论第二、心理感觉量化的困难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一、欲望的定义及理解1、欲望: 是指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求得满足的愿望。
2、理解:不足之感(饥饿);求足之愿。
欲望是消费行为的起点,效用是消费行为的终点。
二、效用的定义及理解1、效用: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时所带来的利益或满足程度。
2、理解:是一种主观感觉,取决于个人的心理满足程度,无客观标准。
是一种主观心理感觉的数量化。
人们可以用效用来衡量偏好。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概念及理解1、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从消费一定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总利益或总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消费量所增加的利益或满足程度。
(也可以叫做边际利益)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Q,总效用函数为:TU = f (Q), 边际效用函数为: MU =△TU / △Q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边际量的一般意义是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 / 自变量的变化量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①MU为正值时,TU是增加的;②MU为零时,TU为最大;③MU为负值时,TU下降;④每一个MU都是TU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
由TU与MU的关系总结总量与边际量的一般关系:①边际量为正值时,总量是增加的;②边际量为零时,总量为最大;③边际量为负值时,总量下降;④每一个边际量都是总量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
微观经济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7.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动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13.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14.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16.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通过纠正市场失灵或者提高经济中的平等程度);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是: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根源;货币量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根源。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1.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2.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3.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4.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3、稀缺是经济学的前提✹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节约的科学,经济问题和经济学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稀缺的普遍存在迫使我们节约。
稀缺的两层含义✹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人类满足各种需要的约束条件:✹一个社会只能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经济增长;✹稀缺的资源必须节约使用。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1、选择的定义✹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在不同可供选择的实践中进行挑选的活动。
✹需求的无限性和多样性与资源的稀缺性和用途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各种资源配置之间作出选择。
✹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如何作出选择。
2、机会成本的定义✹如果作出一项选择而不能不放弃另一项选择,那么,这另一项选择在实际上可能的最高代价,称之为该项选择的机会成本。
如何理解机会成本✹从理论上说,机会成本是某项资源改作它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只能是其他使用中能够满意的选择。
3、生产可能性边界✹⑴假设✹A、资源量已定,而且在讨论期不变 B、生产技术已定,而且在讨论期不变✹C、只生产两种产品,比如,黄油与大炮⑵生产可能性组合✹在所假设的条件下,两种产品生产组合的所有的可能性也就已确定,如下表:⑷含义AAF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含义 B✹表达了稀缺规律的存在性 AF曲线把第一象限分成两个部分✹比AF曲线更远离原点的空间中的点所表示的组合,在已定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W点。
含义C✹一个经济必须作出选择现实的生产,只能在AF曲线上选择一个点✹选择了B点,就意味着必须放弃作出A、C、D、E的选择。
其他亦然。
含义D 选择是有机会成本的✹从A—E的各点的关系来看,在既定的条件下,要增加大炮的生产,必须以减少黄油的生产为代价。
反之亦然。
(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为了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如何配置资源总量,以使经济总量保持某种平衡,达到总产出和总消费的高水平与高增长;如何保持高就业率✹如何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或低的通货膨胀率;✹如何保持经济总量的对外平衡,包括进出口平衡与稳定的汇率。
初级微观经济学笔记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产率)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比较优势确定了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贸易价格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外部性和市场势力)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长期中,货币量增加导致通货膨胀)1.货币量增加,社会总支出增加,需求增加2.需求增加,企业提高物价,雇用更多工人生产更多物品与劳务3.失业率下降循环流量图模型:货币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和物品与劳务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生产可能性边界模型(PPF)供给与需求模型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配置稀缺资源的机制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百/价格变动百分百决定因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与奢侈品、时间等(长期弹性〉短期弹性)价格变化对总收益的影响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曲线:价格低,数量多,缺乏弹性供给曲线:价格低,数量少,富有弹性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市场效率价格管制、数量管制和供给与需求税收: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一个楔子,使其销售量下降,税收归宿取决于供应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因为该方较难通过改变购买量或销售量来对税收做出反应无谓损失是市场扭曲引起的总剩余减少,其大小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故为减少税收导致的无谓损失,应选择对供给和需求相对缺乏弹性的物品征税拉弗(Laffer)曲线是税收规模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曲线税制的设计税收两个原则: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国际贸易出口国进口国出口国: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总剩余增加进口国: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总剩余增加贸易保护:关税和进口配额(减少进口量)进口配额和关税类似,唯一差别是:关税增加了政府收入,而进口配额为得到进口许可证的人创造了剩余外性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对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1.命令与控制政策:管制2.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矫正税(庇古税)与补贴、可交易的许可证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科斯定理:如果私人能够无成本地谈判,那么,总可以达成一个资源有效配置的协议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产权的重要性: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消费中的竞争性是否排他性是私人物品自然垄断否公共资源公共物品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免为此付费的人生产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反映了生产者将资本用于次优选择时可能实现的收入总成本T©=固定成本FC +可变成本VC平均总成本ATC = TC/Q (有效规模:使ATC最小的产量)边际成本MC= A TC/ A Q平均固定成本AFC = FC/Q:扩散效应,AFC越来越小平均可变成本AVC = VC/Q:边际产量递减效应,AVC越来越大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相交于有效规模点(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下降;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上升产出水平较低时,由于专业分工的效应,使得边际成本降低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企业有足够时间调整其投入量,所以在长期中没有固定成本,只有在短期中才有固定成本一般来说,对于每一个产出量都有一个使平均总成本最低的固定成本,即给定产量,可以通过调整固定成本使给定产量等于有效规模点(故:提高产出量一提高固定成本)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LRATC:说明了成本如何随企业的经营规模一即大小一而变动经济规模:LRATC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原因是专业化程度提高了经济不规模:LRATC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原因是协调问题增加了规模收益不变:LRATC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竞争市场在竞争市场中,边际收益=价格=平均收益(MR=P = AR)利润最大化产量时,边际成本=边际收益(MC = MR)P〉ATCmin,企业盈利,进入行业P = ATCmin,企业收支平衡P V ATCmin,企业亏损,退出行业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MC曲线位于ATC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P V AVCmin,企业继续生产,可补偿全部可变成本及部分固定成本,实现亏损最小化P = AVCmin,企业继续生产或停产无差异P〉AVCmin,企业停产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MC曲线位于AVC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沉没成本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在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的市场上,长期中利润为零。
人大在职研究生:微观经济学课堂笔记
微观经济学(根据老师课堂整理)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定义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了解:研究人们面对稀缺资源的选择问题;2、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项物品必须放弃的(放弃其他的净收益之和);3、经济体制类型:市场、计划、混合经济体制;4、什么是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1、简答/论述:需求曲线(demand 需求)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影响因素:该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越高,需求量就会越小,反之价低需求量大;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提高,增加需求量,相反收入降低则需求量减少; 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负相关和互补品正相关)相关商品价格变化,该商品需求量也变; 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消费者预期该商品价格下期上升时,会增加现期的需求量; (注意:横轴是应变量需求D ,纵轴是自变量价格P ;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斜率为负值)2、简答:供给曲线(supply 供应)定义: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影响因素:该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反之生产成本,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时,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商品的供给减少; 生产的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提高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商品的供给增加; 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价格变动,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如种小麦和玉米); 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生产者预期该商品价格下期上升时,生产量会加大; (曲线特点: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表明商品价格与供应量是同方向变动)3、简答: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定义:均衡价格是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微观经济学大一知识点笔记
微观经济学大一知识点笔记导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个人、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在大一学习微观经济学,我们将会接触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下面是我对大一微观经济学知识点的总结。
1.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需求是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则是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量。
需求曲线表明价格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供给曲线则表明价格和供给之间的关系。
当需求和供给相等时,就达到了市场的均衡。
2.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成本是指企业从生产一单位商品或服务中所增加的额外成本。
理性决策者会在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的情况下做出最优的决策。
例如,当一个人在饭店吃饭时,他会根据额外消费的价格和对食物的边际效用来决定是否再点一份。
3.弹性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性。
价格弹性衡量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而供给弹性衡量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响应程度。
如果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就称为弹性需求或供给。
了解价格弹性对企业和政府决策者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根据弹性的程度来调整价格和政策,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4.生产成本与市场结构生产成本是企业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资源和费用。
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在市场中,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结构密切相关。
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企业的定价决策、产量以及长期利润。
5.效率与公平效率是指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产出和成本最佳匹配的状态。
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经常研究如何实现经济效率,提高经济的总体福利。
然而,公平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公平性关注的是资源和财富如何在社会中分配。
经济学家需要权衡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冲突,并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
结束语:以上只是大一微观经济学知识点的简要概括。
微观经济学 笔记整理
微观经济学(1-7章)第一章引论1.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经济人】3.需求曲线①需求定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特殊商品,如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古董和其他珍藏品除外】原因:替代效应、收入效应②需求斜率:负值。
右下方倾斜③函数表达式:Qd =ɑ-ß·P (ɑ、ß为常数,且ɑ、ß>0。
)4.供给曲线①供给定律: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供给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劳动力、古董和其他珍藏品的供给除外(投机)】②供给斜率:正值。
右上方倾斜③函数线性表达式:Qs = -δ+γ·P (δ、γ为常数,且δ、γ>0。
)5.均衡的两种类型:①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②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名词解释: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的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6.需求变动: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供给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变动。
7.①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增加厂商销售收入。
反方向变动②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减少销售收入。
同方向变动8.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9.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①商品的可替代行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③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④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比重。
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微观经济学(1-7章)第一章引论1.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经济人】3.需求曲线①需求定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特殊商品,如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古董和其他珍藏品除外】原因:替代效应、收入效应②需求斜率:负值。
右下方倾斜③函数表达式:Qd=ɑ-ß·P(ɑ、ß为常数,且ɑ、ß>0。
)4.供给曲线①供给定律: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供给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劳动力、古董和其他珍藏品的供给除外(投机)】②供给斜率:正值。
右上方倾斜③函数线性表达式:Qs=-δ+γ·P(δ、γ为常数,且δ、γ>0。
)5.均衡的两种类型:①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②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名词解释: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的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6.需求变动: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供给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变动。
7.①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增加厂商销售收入。
反方向变动②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减少销售收入。
同方向变动8.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9.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①商品的可替代行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③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④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比重。
知乎 微观经济学笔记
知乎微观经济学笔记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以下是笔者在学习微观经济学过程中的一些笔记和心得体会,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示。
1. 市场需求和供给:市场需求是指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总和,市场供给则是指所有生产商或销售者提供这种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市场上的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即当需求高于供给时,价格上涨;反之,价格下降。
2.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再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当边际效用递减时,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或服务的意愿会减弱。
3.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它们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会影响到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例如当劳动力价格上涨时,生产成本增加,商品或服务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4.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是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例如通过征税、补贴等手段来纠正外部性。
5. 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某一企业或少数几家企业在某个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可以通过控制市场供给和定价等手段来获得高额利润。
政府可以通过打击垄断行为、加强监管等手段来维护市场竞争。
以上是本人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笔记和心得,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当然,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刻的学科,还有许多细节和深入的研究内容,读者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笔记】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笔记】微观经济学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经济问题的提出: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稀缺性,即从相对意义上来谈资源多寡(稀缺性不是指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的绝对数量有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不足的)稀缺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2.经济问题的解决:选择与资源配置(1)生产什么(2)怎样生产(3)为谁生产图1.1 生产可能性边界Ps:将AB两点连接起来的那条凹向原点的曲线叫做生产可能性(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转换线)3.如何生产更多的产品:资源利用4.经济制度与资源配置基本经济制度①市场经济制度,即通过市场上价格的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②计划经济制度,即通过中央计划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用什么方法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分配给谁都由中央计划来安排,资源的利用也依靠计划来实现。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1.经济活动的四要素:厂商、消费者、市场、政府2.微观经济学:①定义: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Ps:(1)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市场出清:实现充分就业的供求均衡状态,以达到资源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和浪费问题(2)完全理性:消费者和厂商都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
(3)完全信息(一般情况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造成不平等竞争)3.宏观经济学:①定义: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Ps(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宏观经济学的前提:政府应该调节经济,政府可以调节经济4.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1)两者相互补充(2)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建立在共同的假设——完全竞争市场的基础上的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1)价值判断的含义(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要解决“是什么”,即确认事实的本身,研究经济本身的客观规律与内在逻辑,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于进行分析与预测。
微观经济学详细笔记(系列一)
微观经济学详细笔记(系列一)第二章:供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了解第二节:需求曲线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并且,价格机制也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一、需求函数1、一种商品的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不能算作需求,必须是既有欲望又有购买能力。
需求规律:一定条件下,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
)主要影响因素:1、该商品的价格(负相关)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正相关)3、相关商品的价格(正相关)4、消费者的偏好(正相关)5、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2、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决定一种商品需求量的最基本的因素是该商品的价格)P为商品的价格;为商品的需求量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几何图形。
(非负变量,第一象限)建立在需求函数基础上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需求量变动二者之间的关系。
“需求量的变动”VS“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指商品的需求量与自身价格的对应关系,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变动。
(P变化带来的Q的变化)需求的变动:指除了价格因素影响外,其他几个因素变化所带来的需求的变动,主要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增加右移,需求减少左移)(非价格影响) 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第三节:供给曲线一、供给函数1、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课堂笔记
福师《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经济学概况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通过学习,应理解经济学中的稀缺性,经济主体及其关系,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含义,理解并掌握生产可能边界的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整理一、稀缺性与经济学(一)稀缺性与经济学所有的经济问题,如经济失衡、贫富对立、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争端等,其实都产生于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任何社会或个人总是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
这种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资源有限性就是经济学中稀缺性的含义。
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
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稀缺性都是普遍存在的。
这里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稀缺性。
但是,这种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
经济学正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正是由这种稀缺性所决定的。
(二)稀缺性与选择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必须对现有的资源的使用去向做出选择,从这种意义上说,经济学也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面对稀缺性如何做出选择,并预测影响选择的条件是如何变化的科学。
在做出选择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使从这种选择中所得到的收益与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平衡。
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实现这种平衡,就是最优化或经济化。
最优化或经济化就是最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所以,最优化或经济化是做出选择的基本原则。
资源有多种用途,把资源用于一种用途就要放弃其他用途。
这就是说,你要在资源可供选择的几种用途之间权衡利弊作出选择。
经济学家把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有其他东西称为得到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
在理解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时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在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它虽然可以用货币来表示,但并不是实际货币支出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或损失。
第二,当一种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机会成本是最大可能放弃的收入。
第三,如果资源没有多种用途,就不存在机会成本。
第四,其他人的活动也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
二、经济与经济体制(一)三大基本经济问题任何一个社会,无论是发达的国家,还是第三世界国家,都有共同面临以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高校微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笔记汇总
高校微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笔记汇总微观经济学笔记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产生的原因: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1)定义:资源或物品相对于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而言(资源或物品不能满足欲望或需要)(2)资源或物品的有限性:对任何经济社会,资源或物品总是有限的资源: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经济资源与否取决于时空的稀缺程度)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技术、知识、信息等)物品:经济品(economic goods):衣服、食品自由品或免费品(free goods):阳光有害品(harmful goods)或废品(waste goods):噪音、垃圾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3)“稀缺”是相对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而言,并非绝对2、欲望或需要的无限性:(1)欲望的特点: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超前性(社会发展的动力)某一欲望的实现总会产生新的欲望,(2)马斯洛的需要(欲望)层次理论:基本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安全需要(safety):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满足后就不再是激励因素社会需要(social):友爱的需要-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归属的需要-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地位需要(esteem):有稳定的社会地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价值自我实现需要(self actualization):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和利用问题1、生产什么(what):品种、数量(因时代、生产水平而定)2、如何生产(how):生产者、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形式(方法)3、为谁生产(for whom):谁来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分配取得的收入决定(要素决定收入)4、何时生产(when):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时机选择)5、谁做决策(who):经济体制问题——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价格引导生产和消费)混合经济(市场经济为主、政治干预为辅)三、经济学的定义:1、经济学是在一定制度下,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合理配置,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经济资源生产出(人们需要的)更多物品,以满足人们无限多样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来源微♥公号精研学习网
第1篇导论:市场与价格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微观经济学的主题(见表1-1)★
表1-1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考点二: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见表1-2)★★
表1-2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考点三:市场★
市场是指买者和卖者的集合,以及由此确定的潜在的买卖。
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不仅有买方和卖方都不会影响市场的竞争性市场,还有卖方影响市场的非竞争市场,如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等。
市场是有范围的,不仅要考虑地理边界,还要考虑包含产品范围的大小。
如住房市场是高度当地化的,而黄金市场却是世界性的。
市场的价格是在买卖双方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般而言,微观经济学考察市场均衡的价格,即一个市场上的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
考点四: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1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含义
名义价格是指以某些货币表示的,未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的价格。
实际价格则是指名义价格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价格。
2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关系
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关系需要引入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
某年商品的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之间的关系为:
某年商品的实际价格=基准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的名义价格。
《微观经济学》笔记
《微观经济学》笔记
由于时间仓促,对这本书仅是草草阅读了一番。
对于我这种毫无经济学基础也对经济学从来没感兴趣的人来说,第一章的内容非常的有启发性,开门见山的告诉了我们第一个知识点--经济学的10大原理。
首先谈一下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原理--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3之所以较为印象深刻是因为它提到了理性人这一名词,指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目标的人,这让人能更从专业性的角度去研读经济学原理,同时,它的具体内容较其他原I理比较难理解,需要人重新去适应一种边际思考的逻辑。
这个原理中提到了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同时他们都属于边际变动这一概念,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当然,作为一个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法学专业学生,这些名词未免太过于陌生,但庆幸的是,作者曼昆教授在为我们提供了极其简单易懂的例子。
比如,航空公司愿意以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卖票是因为乘客买票的钱(边际利益)远远大于免费提供的飞机食品(边际成本)的利益。
我认为,这一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在生活中实用性很强,它可以贯穿在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碰到了打折的衣服,但这种衣服我并不急需,它可以躺在衣柜里,想穿就穿,所以,即使这衣服打折了,但我任然是付出了成本的,并且边际利益小于边际成本,此时,作为理性决策人,我不会购买这件打折商品。
在这个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经济生活如此丰富的时代,我们进
行经济活动必须时刻保持理性,做理性决策者。
微观经济学臧日宏听课笔记
微观经济学臧日宏听课笔记
微观经济学臧日宏的听课笔记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讨论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价格、收入、偏好和预期等。
解释影响供给的因素,如成本、价格、技术和预期等。
2. 市场类型:分析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竞争性垄断市场等不同类型市场的特点,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配置效率。
3. 消费者行为:介绍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原则,如边际效用递减和无差异曲线等。
分析消费者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行为,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等。
4. 生产者行为:介绍生产者行为的基本原则,如边际收益递减和规模经济等。
分析生产者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行为,如价格变化和成本变化等。
5. 价格体系:介绍价格体系的基本概念,包括成本、价格和利润等。
分析不同市场条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如成本加成定价和竞争性定价等。
6. 市场失灵:讨论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如外部性、公共品、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等。
分析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中的作用。
7. 微观经济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介绍微观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价格歧视、广告策略、产品定位和市场竞争策略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听课笔记可能因个人学习情况和课堂讲解而有所不同。
大一微观经济学笔记知识点
大一微观经济学笔记知识点第一部分: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过程。
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作用的双方,供给方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方决定了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程度。
1.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描述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需求关系的图形化表示。
它的下降趋势表明了价格越高,需求越低,反之亦然。
需求曲线的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收入、价格预期、替代品的可用性等。
2.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描述生产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数量关系的图形化表示。
它的上升趋势表明了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反之亦然。
供给曲线的变化受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税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3.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市场价格和数量满足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双方利益。
当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时,就形成了市场均衡点。
第二部分: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不同市场中企业数量、产品差异和市场进入与退出的程度。
不同的市场结构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和市场效率。
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大量卖方和买方的市场,产品是同质化的,市场进入与退出自由。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无法通过价格调整来影响市场价格。
2.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卖方的市场,该卖方完全控制着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
垄断市场中,卖方能够通过调整价格来影响市场需求和利润。
3.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上只有几个大型卖方的市场。
这些卖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竞争,但依然有相当的市场力量来影响价格和市场需求。
4.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多个卖方和买方,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的市场。
在这种市场中,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和广告等方式来影响市场需求和价格。
第三部分:成本与效益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用于评估经济决策的成本与收益。
它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和效益,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选择。
1.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论产量多少都必须支付的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师《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经济学概况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通过学习,应理解经济学中的稀缺性,经济主体及其关系,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含义,理解并掌握生产可能边界的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整理一、稀缺性与经济学(一)稀缺性与经济学所有的经济问题,如经济失衡、贫富对立、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争端等,其实都产生于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任何社会或个人总是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
这种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资源有限性就是经济学中稀缺性的含义。
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
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稀缺性都是普遍存在的。
这里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稀缺性。
但是,这种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
经济学正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正是由这种稀缺性所决定的。
(二)稀缺性与选择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必须对现有的资源的使用去向做出选择,从这种意义上说,经济学也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面对稀缺性如何做出选择,并预测影响选择的条件是如何变化的科学。
在做出选择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使从这种选择中所得到的收益与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平衡。
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实现这种平衡,就是最优化或经济化。
最优化或经济化就是最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所以,最优化或经济化是做出选择的基本原则。
资源有多种用途,把资源用于一种用途就要放弃其他用途。
这就是说,你要在资源可供选择的几种用途之间权衡利弊作出选择。
经济学家把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有其他东西称为得到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
在理解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时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在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它虽然可以用货币来表示,但并不是实际货币支出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或损失。
第二,当一种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机会成本是最大可能放弃的收入。
第三,如果资源没有多种用途,就不存在机会成本。
第四,其他人的活动也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
二、经济与经济体制(一)三大基本经济问题任何一个社会,无论是发达的国家,还是第三世界国家,都有共同面临以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生产什么”就是生产什么产品与劳务,各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是用什么方法来生产产品与劳务。
“为谁生产”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如何分配给社会集团和个人。
(二)经济主体及其关系任何一个经济都是由无数经济主体的,经济主体是能做出独立决策的最小的经济单位,根据它们在经济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三类:居民户、厂商和政府。
居民户是作为一个决策单位生活在一起的一些人的集团。
厂商是利用资源生产产品与劳务的组织。
汽车制造商、银行、保险公司等都是厂商。
政府是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进行收入与财产再分配的组织。
这些经济主体通过市场而发生联系。
经济中的市场可以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goods markets)是产品与劳务买卖的市场。
要素市场(factor markets)是各种生产要素买卖的市场。
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经济中的生产性资源,分为劳动、土地和资本。
居民户、厂商和政府之间的决策通过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得以协调。
在这些市场上,价格的不断调节使买卖实现均衡。
(三)协调机制与经济体制1、计划经济(Planing economy),亦称“指令性经济”(Command economy),是以计划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工具的一种经济。
在计划经济中,所有的经济决策,包括资源利用的水平、生产的组合和分配以及生产的组织形式都是由中央计划或地方计划当局所决定的。
企业归政府所有,并按政府的指令进行生产,即由政府计划决定企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
这种经济借以调节经济活动的协调机制是指令机制。
2、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是由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或工具的一种经济。
这种经济借以调节经济活动的协调机制是价格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三大基本经济问题都是由价格决定的。
具体来说,什么产品与劳务价格高就生产什么,什么生产要素价格低就用什么要素进行生产,哪一种生产要素价格高,这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得到的社会产品就多。
这种由价格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体制。
3、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是一种既依靠市场机制又利用指令机制的经济。
三、经济学方法论(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定义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所强调的是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
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则是实证经济学,用规范的方法来研究则是规范经济学。
这种划分与强调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划分不同。
如前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都属于实证经济学。
(二)实证经济学方法论1、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就是要描述各种经济现象,解释这些现象,并寻求其内在规律,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就是这研究结果。
所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都是由经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是对这种现实的反映。
但它所反映的是经济现实的本质而不是枝节,这也正是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别。
2、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的假设任何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都是有条件的,即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
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都有其共同的假设,它们一般以四个假设为共同的前提。
第一,人有自己的偏好。
第二,人被赋予固定数量的资源和可以把这些资源转化为产品与劳务的技术。
第三,人的经济化。
第四,人们的选择协调的。
3、理论的形成理论是在大量观察经济现象的基础上之上通过分析、逻辑推理而形成的。
理论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步骤。
首先是提出假设,然后得出含义(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形成假说,即对所要研究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说明),最后通过作出预测进行检验。
这种理论也就是本系列教程所介绍的内容。
四、生产可能性边界(一)生产与其他基本概念生产(production)是把土地、劳动和资本转化为产品与劳务的过程。
生产中使用的土地、劳动和资本是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土地(land)是所有自然资源,包括空气、水、土地与矿藏。
劳动(labor)是人类的体力与脑力的支出,诸如歌手与演员的噪音与技巧、运动员的力量、外交家的政治手腕、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技能发挥等。
资本(capital)是所有已经生产出来并可以用于生产其他产品与劳务的产品。
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
这种资本的定义实际上只适用于物质资本,诸如各种机器设备、建筑物等。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人本身所积累的技能和知识,它产生于培养与教育。
产品与劳务是人所生产出来的所有有价值的东西。
产品是有形的,诸如汽车、面包、住房等;劳务是无形的,诸如理发、导游、讲课等。
产品又分为两类:资本品与消费品。
资本品(capital goods)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并在其最终消耗掉之前能多次使用的物品。
消费品(consumption goods)是供人们消费使用的物品。
消费是用掉产品与劳务的过程。
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现有的把资源变为产品与劳务技术状态限制了所能生产的东西。
生产可能性边界正是说明这种限制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表示了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之间的界线。
在经济学中,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理解稀缺性和其他重要问题的关键。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略,要求:能看懂例子即可)(三)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与运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个概念对我们理解许多经济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稀缺性的具体化。
第二,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了选择的含义。
第三,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第四,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效率。
(四)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机会成本(略,要求:能看懂例子即可)福师《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与供给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微观经济学要说明价格如何配置资源、调节经济,社会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根据价格信号来做出自己的生产和购买决策的。
因此,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所以,供给与需求就是最重要的概念。
本章就是要介绍需求、供给,价格的决定,价格如何调节经济,以及相关的经济政策。
重点:需求的含义、需求曲线、需求定理、供给的含义、供给曲线、供给定理、均衡、弹性难点: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弹性理论及其应用知识点整理一、需求理论(一)需求量与需求规律1、需求(Demand)的含义需求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价格水平时,居民户计划购买的产品与劳务量的数量。
需求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居民户计划购买的产品与劳务量。
在理解需求这个概念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需求量与需求的区别。
第二,需求与欲望的区别。
第三,计划购买量与实际购买量的区别。
2、需求表(Demand schedule)商品的需求表是在所有其他影响消费者计划购买量的因素(诸如相关物品的价格、收入、预期未来价格、人口和偏好)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在每一种不同价格时的需求量的表格。
3、需求曲线(Demand curve)需求曲线(demand curve)是一条表示在所有其他影响消费者计划购买量的因素不变时,某物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需求曲线实际上是用图形的形式来表述需求这个概念。
需求曲线的特点:(1)曲线方向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2)曲线形状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曲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商品的需求曲线在坐标图上是一条弯曲的线条。
为了简化,可以把需求曲线假设为一条直线。
)(3)曲线具有连续性。
(实际上,曲线是不可能连续的,但为使分析不致复杂,假定曲线是连续的。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看需求曲线:它表明了人们为购买最后一单位某物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二)影响需求因素与需求函数1、影响需求因素第一、商品本身的价格。
商品本身价格高,需求量少;价格低,需求量多。
这是人所共知的。
第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第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对于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第四、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包括对自己的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的预期。
第五、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