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碰撞真的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吗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知识精讲

高一物理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知识精讲

高一物理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本讲主要内容】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碰撞中的动量守恒问题的理解本讲的重点、难点是对三种碰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动能守恒),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动能不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的理解和应用。

【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相作用力较大的相互作用.在碰撞问题中,忽略碰撞时间,将物体接触的时间定义为极短,因此物体接触过程中的位移忽略,撞击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

为此,在碰撞现象中,有时尽管撞击物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合外力的冲量远小于内力的冲量,若仅以相撞物体为系统,则动量近似守恒。

假设碰撞的整个过程中,物体均做直线运动。

将碰撞问题可分为撞击模型和追及模型。

撞击模型中,若两物碰后同向运动,则撞入物的速度应小于或等于被撞物的速度;在追及模型中,碰撞后, 撞入物的速度应等于或大于被撞物的速度(即速度较大的物体在碰撞后仍具有较大的速度)。

假设在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定律要求的所有条件。

这就要求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将动量守恒定律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之一。

并且部分的满足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理,即除了爆炸与反冲现象以外,在碰撞的过程中,系统的动能不可能增加。

从动能改变的观点,可以将碰撞问题归结为: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动能守恒),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动能不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

2. 完全弹性碰撞 两物体碰撞之后, 它们的动能之和不变。

完全弹性碰撞 如下图所示(五个小球质量全同)现象:左边下落与静止小球碰撞,最右边小球开始上升,出现了左右两边的小球速度交换运动。

例1. 设有两个质量分别为1m 和2m ,速度分别为10v 和20v 的弹性小球作对心碰撞,两球的速度方向相同。

若碰撞是完全弹性的,求碰撞后的速度1v 和2v 。

解析:取速度方向为正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讨论:(1)若21m m =,则201v v =,102v v =(2)若2m >1m ,且020=v ,则101v v -≈,02≈v(3)若2m <1m ,且020=v ,则101v v ≈,1022v v ≈3. 非弹性碰撞 由于非保守力的作用,两物体碰撞后,使机械能转换为热能、声能,化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牛顿第三定律和弹性碰撞和动量守恒

牛顿第三定律和弹性碰撞和动量守恒

牛顿第三定律和弹性碰撞和动量守恒牛顿第三定律、弹性碰撞与动量守恒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表述了力的相互作用性质。

它指出,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它们之间产生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这意味着,对于任意两个物体 (A) 和 (B),如果 (A) 对 (B) 施加了一个力 (F_{AB}),那么(B) 也会对 (A) 施加一个大小为 (F_{AB}) 但方向相反的力 (F_{BA})。

数学上,牛顿第三定律可以表述为:[ F_{AB} = -F_{BA} ]这里的负号表示力的方向相反。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指两个物体在碰撞过程中,不损失任何动能的碰撞。

在弹性碰撞中,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除了动能不变,弹性碰撞还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弹性碰撞的特点如下:1.动能守恒: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碰撞后,两个物体的速度方向可能发生改变。

4.碰撞后,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可能发生改变。

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动量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公式 (p = mv) 表示,其中 (p) 是动量,(m) 是物体的质量,(v) 是物体的速度。

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p_i = p_f ]这里的 (p_i) 表示碰撞前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动量之和,(p_f) 表示碰撞后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动量之和。

牛顿第三定律与弹性碰撞和动量守恒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为弹性碰撞和动量守恒提供了基础。

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由于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弹性碰撞中系统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以一个简单的弹性碰撞为例,假设两个物体 (A) 和 (B) 分别以速度 (v_{A}) 和(v_{B}) 相向而行,碰撞后 (A) 的速度变为(v’{A}),(B) 的速度变为(v’{B})。

剖析碰撞问题把握"三个三"字

剖析碰撞问题把握"三个三"字

剖析碰撞问题 把握“三个三”字由于碰撞是作用力极大、作用时间极短的相互作用,因而,碰撞过程动量守恒,且势能变化忽略不计.碰撞类问题是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答的综合问题,也是各种资料乃至各类考试命题的热点之一.因此,应剖析清此类问题,把握住“三个三”字.1、碰撞的三种类型 1.1、完全弹性碰撞完全弹性碰撞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此类题目中一般有这样的字眼:金属球(如钢球)、弹性球、刚性球,或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或动能)损失、无机械能向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或告知为弹性碰撞,或各接触面均光滑等.1.2、完全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只遵守动量守恒定律,而动能损失最大(设为△E m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碰撞后一起运动.如二物体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子弹打入木块并留在其中等.1.3、一般非弹性碰撞介于上述两类碰撞之间的碰撞是较常见的碰撞,可称为一般非弹性碰撞.此类碰撞仍遵守动量守恒定律,但动能有损失,且动能损失量介于上述两类碰撞之间,即0﹤△E ﹤△E m .2、完全弹性碰撞的三个结论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1、速度为v 1的小球A ,沿直线追上质量为m 2、速度为v 2的小球B ,发生弹性碰撞,求碰后球A 、B 的速度v 1'、 v 2'.由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知,m 1 v 1+ m 2 v 2= m 1 v 1'+ m 2 v 2'222211222211' v m 21' v m 21 v m 21 v m 21+=+二式联立可得:v 1'=2112122m m v )m m (v 2m +-+v 2'=2121211m m v )m m (v 2m +-+当m 1=m 2时, v 1'=v 2v 2'= v 1结论1: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二物体交换速度;简记为:等质弹...................碰,交换速度........当v 1﹥0,v 2=0,m 2>>m 1时, v 1'=21121m m v )m m (+-≈-v 1v 2'=2111m m v 2m +≈0结论2:一个质量很小的运动物体,碰...........一个质量很大的静止物体后,小物体原速率...................返回,而大物体几乎静止不动;简记为:小...................动碰大静,原速返小大不动.(..............请读者思考,若只是m 2>m 1,碰后球A 、B 的速度v 1'、 v 2'怎样?m 1一定返回但速率小于v 1,m 2将向前运动).当v 1﹥0,v 2=0,m 1>>m 2时, v 1'=21121m m v )m m (+-≈v 1v 2'=2111m m v 2m +≈2 v 1结论3:一个质量很大的运动物体,碰...........一个质量很小的静止物体后,大物体几乎毫...................无阻碍的原速前进,而小物体以2倍速快速...................前行;简记为:大动碰小静,小物倍速大原...................行.(...若只是m 1>m 2,碰后球A 、B 的速度v 1'、 v 2'怎样?m 1向前运动但速率小于v 1,2m2向前运动的速率满足2v1>v2'>v1).3、解答碰撞类问题的三条原则原则之一:动量守恒;原则之二:动能不增,或动能损失存在范围0≤△E k≤△E km;原则之三:符合实际.由上述对三类碰撞的分析可知,无论是哪类碰撞,都遵守动量守恒定律.而动能可以守恒,可以有损失,但以完全非弹性碰撞损失为最大,则动能损失存在范围0≤△E k ≤△E km;一般系统总动能增加或损失量大于△E km是不可能的.当然,所分析的问题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否则,如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后前面物体的速度小于后面物体的速度(同向)是不可能的.说明:1.上述各类碰撞均指作用前后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对心正碰.2.把握作用过程所遵守的规律,根据碰撞模型类比解题,非常快捷(各类资料均有此类题目,此处例略).应用举例:例1、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一直线同向运动,动量大小分别为5kg.m/s和7kg.m/s.当A球追上B球相碰后,A、B 两球的动量可能是:A. 4kg.m/s 10kg.m/sB. –5kg.m/s 17kg.m/sC. 3kg.m/s 9kg.m/sD. 6kg.m/s 6kg.m/s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A项错;对于B选项,根据E k=P2/2m知,A球的动能不变,B球的动能增大,B项中系统的总动能增大,则B错;因A球追上B球发生碰撞,相互作用后A球的动量(同向)应减小,B球的动量应增大,则D错;故本题答案为C.例2. 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A球以2m/s的速度与静止的B球发生弹性正碰,则B球碰后的速度可能为:A. 0.5m/sB. 2m/sC. 3.5m/sD. 5m/s解析:由于A、B两球发生弹性正碰,且质量未知,根据完全弹性碰撞的结论可知,当m B>>m A时,v B≈0;当m A>>m B时,v B≈2v1=4m/s;这表明B球碰后的速度在0至4m/s之间.故答案为A、B、C.巩固练习:1.(97年上海高考题)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下列现象可能的是:()A. 若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相互分开.B. 若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C. 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相互分开.D. 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2.(98年全国高考题)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动能为E0,动量大小为P0的小钢球1与静止小钢球2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1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撞后球1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1、P1,球2的动能和动量大小分别记为E2、P2,则必有A. E1﹤E0B. P1﹤P0C. E2﹥E0D. P2﹥P0参考答案:1.(A.D)2.(ABD)。

《动量守恒定律》第四节-碰撞

《动量守恒定律》第四节-碰撞

《动量守恒定律》第四节-碰撞16.4碰撞正碰:碰撞时速度沿着连心线方向。

也叫对心碰撞斜碰:碰撞前的相对速度方向不在两球的连心线上。

也叫非对心碰撞与宏观物体碰撞不同的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近时并不发生直接碰撞,因此微观粒子的碰撞又叫做散射。

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吗?系统在碰撞过程中能量(机械能)守恒吗?一、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例如钢球、玻璃球的碰撞2.非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

例如木制品、橡皮泥球的碰撞碰后粘合在一起运动,完全非弹性碰撞不同种类碰撞的特点地面光滑(一)弹性碰撞?1?2特点:动量守恒动能不损失地面光滑?1?2=0常见情况:地面光滑?1?2=0(1)若m1=m2,则?1′=0、?2′=?1(速度交换)(2)若m1>m2,则?1′>0,且2′一定大于0(大球撞小球)(3)若m1>>m1,则?1′=-v1,?2′=0(原速弹回)(5)若m1>>m2,则?1′=v1,2′=2?1不同种类碰撞的特点地面光滑(二)非弹性碰撞?1特点:动量守恒动能有损失?2不同种类碰撞的特点地面光滑(三)完全非弹性碰撞?1?2特点: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总结不同种类碰撞的特点(一)弹性碰撞特点:动量守恒动能不损失(二)非弹性碰撞特点:动量守恒动能有损失(三)完全非弹性碰撞特点: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例:质量相同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

A球的动量是7kg·m/s,B球的动量是5kg·m/s。

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A.pA=6kg·m/s,pB=6kg·m/sB.pA=3kg·m/s,pB=9kg·m/sC.pA=?2kg·m/s,pB=14kg·m/sD.p A=5kg·m/s,pB=15kg·m/sA判断碰撞过程能否发生的依据:1.动量守恒;2.动能不会增加;3.符合实际情况。

碰撞类型和所遵循的原则及其应用

碰撞类型和所遵循的原则及其应用
碰撞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在极短时间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相互作用,使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碰撞过程中需遵循几个重要原则:首先是动量守恒原则,即碰撞前后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其次是能量守恒原则,但需注意,除弹性碰撞外,其它碰撞中系统均有机械能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中机械能损失最多;最后是物理情景可行性原则,即碰撞过程应遵守牛顿第三定律和动量定理。碰撞可分为三种类型:完全非弹性碰撞,此过程中物体动量和动能都发生变化,且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多;弹性碰撞,如碰撞物体为弹性体,碰撞后进入恢复阶段,从具有相同速度开始分离到完全分开,此过程中系统动能守恒;还有其它类型的碰撞,具体特点需根据情况分析。总之,有效碰撞理论要点包括碰撞的定义、类型及所遵循的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弹性碰撞除外)和物理情景可行性原则。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之碰撞问题(解析版)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之碰撞问题(解析版)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之碰撞问题1.分析碰撞问题的三个依据(1)动量守恒,即p 1+p 2=p 1′+p 2′。

(2)动能不增加,即E k1+E k2≥E k1′+E k2′或p 212m 1+p 222m 2≥p 1′22m 1+p 2′22m 2。

(3)速度要合理①碰前两物体同向,则v 后>v 前;碰后,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且v 前′≥v 后′。

②两物体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

2.弹性碰撞的规律两球发生弹性碰撞时应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以质量为m 1,速度为v 1的小球与质量为m 2的静止小球发生正面弹性碰撞为例,则有m 1v 1=m 1v 1′+m 2v 2′①12m 1v 21=12m 1v 1′2+12m 2v 2′2② 由①②得v 1′=(m 1-m 2)v 1m 1+m 2 v 2′=2m 1v 1m 1+m 2结论:(1)当m 1=m 2时,v 1′=0,v 2′=v 1,两球碰撞后交换了速度。

(2)当m 1>m 2时,v 1′>0,v 2′>0,并且v 1′<v 2′,碰撞后两球都向前运动。

(3)当m 1<m 2时,v 1′<0,v 2′>0,碰撞后质量小的球被反弹回来。

【典例1】 两个小球A 、B 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其动量大小分别为5 kg·m/s 和7 kg·m/s ,发生碰撞后小球B 的动量大小变为10 kg·m/s ,由此可知:两小球的质量之比可能为( )A.m A m B=1 B.m A m B =12 C.m A m B =15D.m A m B =110 【答案】C(-5)22m A +722m B ≤1222m A +(-10)22m B。

(2)设A 、B 两小球同向运动而发生碰撞,且A 球在前,B 球在后,取两小球碰前的运动方向为参考正方向,即p A 0=5 kg·m/s ,p B 0=7 kg·m/s 。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分析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分析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动量守恒定律作为自然界中比较普遍的定律之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也适用于微观物体的高速运动。

只要满足守恒条件的力,都适用动量守恒定律。

在教学中,动量守恒定律也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本文主要是探究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这也是动量守恒定律知识中的一个分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

关键词: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应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方案,以此来完成对应知识点的教学。

随着动量守恒定律与碰撞问题成为高考必考内容之后,高中物理教师也加强了对于该知识点的研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以及运用,能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本文就对该知识点进行总结分析。

1.动量守恒定律与碰撞问题1.1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中的基本守恒定律之一,由牛顿定律推论得出,却是比牛顿定律更基础的物理规律。

其定义为: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具有矢量性、瞬时性、相对性、普适性的特点[1]。

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也适用于微观物体的高速运动。

只要满足守恒条件的力,都适用动量守恒定律。

表达式:p=p′,系统相互作用开始时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结束时的总动量。

m1v1+m2v2=m1v1′+m2v2′,当系统总动量的变化为零的时候。

Δp1=Δp2,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就需要注意动量变化的矢量性,在两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可能都增大,或者都见效,但是矢量和不变。

1.2碰撞问题(1)碰撞定义是相对运动的物体在相遇时,极短的时间内他们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

就如子弹射入木块、绳子两端的物体将松弛的绳子突然拉紧、中子轰击原子核等都属于碰撞。

简单来讲,就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持续时间极短,但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用力很大的一种现象[2]。

一般对于碰撞按照运动方向可以分为正碰、斜碰。

碰撞类型和所遵循的原则及其应用

碰撞类型和所遵循的原则及其应用

碰撞类型和所遵循的原则及其应用作者:万东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年第05期碰撞问题是中学物理中常见的问题。

所谓碰撞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

1 碰撞的三种类型碰撞的三种类型为: ①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撞过程中,物体的动量和动能都发生变化,碰撞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压缩阶段,物体自相互接触到具有相同的速度。

在这一阶段,由于两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时间也相同,所以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冲量大小相等,由此产生的动量变化量也相等,只是变化方向相反,这个阶段总动量是守恒的。

由于物体发生了形变,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动能显然不再守恒。

这部分转化了的动能是否还会重新转变为动能,取决于材料的性质。

如果相撞的物体是完全范性体(形变后不恢复),形变就不能恢复,这部分动能就转化为内能或其他形式的能,最后两物体连在一起,以同一速度运动,这就是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前后总动量不变而总动能减少,这时动能损失最多。

②弹性碰撞。

如果两个相撞的物体是弹性体,碰撞将进入第二阶段,即为恢复阶段,自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开始分离到完全分开为止。

同样,在这阶段内,由于两个物体间的弹力的冲量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所以动量的改变量也相等,只是方向相反,两物体的总动量仍没有变化。

如果相撞的物体是完全弹性体那么在第一阶段转化为弹性势能的动能在第二阶段又全部转变为动能,所以动能守恒,这就是完全弹性碰撞。

③非弹性碰撞。

实际物体间的碰撞介于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之间,即为非弹性碰撞,形变有恢复又未完全恢复,系统有能量损失,系统动量守恒而动能不守恒,这就是非弹性碰撞。

2 碰撞遵循的三个原则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分析有关碰撞问题时应同时遵循三个原则。

原则一:系统动量守恒的原则。

三种类型碰撞的共同特点是碰撞中的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系统外力,所以碰撞问题的解应首先满足系统动量守恒的原则。

1.3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几种常见模型分析)

1.3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几种常见模型分析)
m1v1=m2v2 则:m1s1= m2s2 2、此结论与人在船上行走的速度大小无关。不论
是匀速行走还是变速行走,甚至往返行走,只要 人最终到达船的左端,那么结论都是相同的。
3、人船模型的适用条件是:两个物体组成的 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合动量为零。
类似题型
练习:载人气球原静止在高度为H的高空,气球的质 量为M,人的质量为m,现人要沿气球上的软绳梯滑 至地面,则绳梯至少要多长?
练习: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体B连着轻弹 簧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m的小物体A 以速度v0向右运动,则 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性势能Ep为多大?
A V0
B
二、碰撞问题的典型应用总结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在很多情况下,皆可 当作碰撞处理,那么对相互作用中两个物 体相距恰“最近”、相距恰“最远”或恰 上升到“最高点”等一类临界问题,求解 的关键都是“速度相等”。
3.共性特征:一物体在另一物体上,在恒定的阻 力作用下相对运动,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
恒,ΔEK=Q = f 滑d相对
类似题型
如图所示,把质量m=20kg的物体以水平速度v0=5m/s抛上 静止在水平地面的平板小车的左端。小车质量M=80kg,已知 物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可忽略 不计,g取10m/s2,求:(1)要物块不从小车上掉下,小车至 少多长?(2)物体相对小车静止时,物体和小车相对地面的 加速度各是多大?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
——几种常见模型分析
一、几种常见的动量守恒模型:
1、碰撞类 2、子弹打木块类 3、人船模型类 4、弹簧类
模型2:子弹打击木块
子弹打木块实际上是一种完全非弹性碰撞。作为一个典型 ,它的特点是: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向原来静止的木块,并留在 木块中跟木块共同运动。

物体碰撞问题三原则

物体碰撞问题三原则

物体碰撞问题三原则一、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原则发生碰撞的物体系在碰撞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很短,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所受的外力大小可忽略,动量守恒。

二、碰撞后系统动能不增加原则碰撞过程中系统内各物体的动能将发生变化,对于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变;而非弹性碰撞过程中系统内物体相互作用时,有一部分动能将转化为系统的内能,系统的总动能将减少。

因此,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一定大于或等于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

三、碰撞后运动状态符合实际原则碰撞过程的发生应遵循客观实际,如甲物追乙物并发生碰撞,碰前甲的速度必须大于乙的速度,碰后甲的速度必须小于、等于乙的速度或甲反向运动。

例1. 两球A 、B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 kg A =1,m kg B =2,v m s v m s A B ==62//,,当A 追上B 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 、B 的速度的可能值是( )A. v m s v m s A B ==525/./,B. v m s v m s A B ==24//,C. v m s v m s A B =-=47//,D. v m s v m s A B ==715/./,解析:取两球碰撞前的运动方向为正,则碰撞前系统总动量p kg m s =10·/,碰撞后,四个选项均满足动量守恒。

碰前系统总动能E mv mv J k A B =+=12122222,碰后系统总动能应满足E J k ≤22,选项C 、D 不满足被排除。

选项A 虽然满足动能关系,但仔细分析不符合实际,即碰后球A 不可能沿原方向比球B 的速度更大,故选项B 正确。

例2. A 、B 两小球在同一水平面上沿同一方向运动,两球的动量分别是p kg m s p kg m s A B ==610·,·//,当A 球追及B 球并发生对心碰撞后,关于两球碰后动量p A '和p B '的数值正确的是( )A. p kg m s p kg m s A B '/'/==79·,·B. p kg m s p kg m s A B '/'/==610·,·C. p kg m s p kg m s A B '/'/=-=622·,·D. p kg m s p kg m s A B '/'/=-=319·,· 解析:选取小球初动量方向为正,显然四个选项均满足p p p p A B A B +=+'',但因球A 追上球B 发生碰撞故有v v B B '> 即p p B B '>故可排除选项A 、B因为E m v m v k A A B B =+121222 E m v m v k A A B B '''=+121222 又因为121222m v m v B B B B '>及动能关系E E k k '≤,有 121222m v m v A A A A '<得v v A A '22<,即-<<v v v A A A '从而有-<<p p p A A A ',据此可排除选项C ,正确答案为选项D 。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本文将探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车辆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在车辆碰撞事故中,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来分析事故发生前后车辆的速度变化。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两个车辆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而在碰撞瞬间,车辆之间的作用力相互抵消,总动量保持恒定。

例如,一辆质量为m1,速度为v1的汽车与另一辆质量为m2,速度为v2的汽车发生碰撞。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碰撞后两辆汽车的速度v'1和v'2。

假设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则有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出速度的变化:m1 * v1 + m2 * v2 = m1 * v'1 + m2 * v'2通过解上述方程组,我们可以计算出碰撞后两辆汽车的速度变化。

这个原理可以应用于交通事故的调查和分析中,有助于确定事故的责任。

二、火箭发射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在航天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火箭发射中。

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废气的喷射产生了反冲力,从而推动火箭向前。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利用火箭喷射废气的速度和质量来计算火箭的加速度。

当喷射物质的质量减少时,喷射废气的速度会增加,从而使火箭的速度增加。

这个原理可以应用于航天器的设计和计算中,有助于科学家和工程师确定火箭发射的参数,以实现预定的航天任务。

三、子弹射击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在射击运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子弹从枪口发射出去时,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来分析子弹和被射击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射击前后子弹和被射击物体的速度变化。

例如,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射击质量为M的物体,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公式:m * v = (m + M) * v'通过解上述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子弹射击后的速度v'。

这个原理可以应用于枪支和弹药的设计中,以提高射击的精确性和杀伤力。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问题碰撞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常见现象,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无论是两车相撞、球类运动中的撞击,还是分子之间的碰撞,都可以通过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碰撞过程中的物体运动规律。

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物体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是相等的。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m1v1 + m2v2 = m1v1' + m2v2',其中m1和m2分别代表碰撞物体的质量,v1和v2分别代表碰撞前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代表碰撞后物体的速度。

通过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解决一些碰撞问题。

例如,假设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它们在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

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得到碰撞后物体的速度v1'和v2'。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决: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碰撞前物体的动量。

根据动量的定义,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即m1v1和m2v2。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碰撞后物体的动量。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m1v1 + m2v2 = m1v1' + m2v2'。

通过代入碰撞前物体的动量和未知数v1'和v2',我们可以求解出碰撞后物体的速度。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的速度来分析碰撞后物体的运动规律。

例如,如果碰撞后物体的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向右运动;如果速度为负值,表示物体向左运动。

除了解决简单的碰撞问题,动量守恒定律还可以应用于更复杂的情况。

例如,当碰撞物体不仅仅是两个,而是多个时,我们可以将每个物体的动量相加,然后利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问题。

此外,动量守恒定律还可以应用于碰撞过程中能量转化的问题,通过分析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变化,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碰撞的本质。

动量守恒三种碰撞公式

动量守恒三种碰撞公式

动量守恒三种碰撞公式
最近"动量守恒"在各种网络新闻层出不穷,它成为不少娱乐玩家最关注的焦点,但是很多人对"动量守恒"的碰撞公式知之甚少。

它是一种物理学概念,有三种碰撞公式:向量约束定理、物体交换动量定理和总动量守恒定理。

首先,向量约束定理的原理是,当一个物体处于受力环境时,其位置受到力学
介质的影响,这时物体会受到三种类型的力:由重力和弹簧引起的力、冲击力和摩擦力。

这些力均作用于物体,因此物体会受到向量约束,对应于动量守恒公式。

其次,物体交换动量定理告诉我们,当两个物体发生相互碰撞时,它们之间会
传播动量,而没有外力参与,它们之间会通过动量形式进行交换,这给出了一个动量守恒的定理。

最后,总动量守恒定理的公式是指,当一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的总动
量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动量守恒公式被称为它的本质。

以上就是"动量守恒"的三种碰撞公式,它不仅是一个学术概念,也是一种生活
娱乐话题,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现象。

很多娱乐游戏都是基于这三种公式,为玩家带来了乐趣和乐趣。

正碰的分类及特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正碰的分类及特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正碰的分类及特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正碰的分类及特点
1.完全弹性碰撞
特点: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设质量m 1的物体以速度v 0与质量为m 2的在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发生弹性正碰,则有动量守恒:221101v m v m v m += 动能守恒:
222212*********v m v m
v m += 所以01212
1v v m m m m +-= 022211
v v m m m +=
(注:在同一水平面上发生弹性正碰,机械能守恒即为动能守恒) [讨论]
①当m l =m 2时,v 1=0,v 2=v 0(速度互换)
②当m l <<="" 2时,v="" p="">
③当m l >m 2时,v 1>0,v 2>O(同向运动)
④当m l O(反向运动)
⑤当m l >>m 2时,v1≈v,v 2≈2v 0 (同向运动)
2.非弹性碰撞
特点:部分机械能转化成物体的内能,系统损失了机械能两物体仍能分离.动量守恒用公式表示为:
m 1v 1+m 2v 2= m 1v 1′+m 2v 2′
机械能的损失:
)()(2
2221211212222121121'+'-+=?v m v m v m v m E 3.完全非弹性碰撞
特点:碰撞后两物体粘在一起运动,此时动能损失最大,而动量守恒.
用公式表示为:
m 1v 1+m 2v 2=(m 1+m 2)v
动能损失: 221212
222121121)()(v m m v m v m E k +-+=?。

动量守恒定律与碰撞

动量守恒定律与碰撞

动量守恒定律与碰撞动量守恒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法则之一,它描述了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动量的不变性。

碰撞是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探讨动量守恒定律与碰撞的关系。

一、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两个方面决定。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不受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在碰撞或其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动量可以相互转移或转化为其他形式,但总动量始终保持不变。

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1v1 + m2v2 = m1v1' + m2v2'其中,m1和m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v1和v2是碰撞前各物体的速度,v1'和v2'是碰撞后各物体的速度。

二、完全弹性碰撞完全弹性碰撞是指碰撞过程中能量以及动量均被完全保持的碰撞。

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前后物体的总动能和总动量均恒定不变。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以速度v1和一个质量为m2的物体以速度v2相向运动,碰撞后它们的速度分别变为v1'和v2'。

在完全弹性碰撞中,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关系:m1v1 + m2v2 = m1v1' + m2v2'同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关系:(1/2)m1v1² + (1/2)m2v2² = (1/2)m1v1'² + (1/2)m2v2'²完全弹性碰撞是一个理想情况,但在实际中很难实现,因为碰撞中总会有能量以其他形式耗散。

三、完全非弹性碰撞相对于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中能量不再完全保持,部分动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如热能或变形能。

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碰撞后物体会以某种速度v'(这是两个物体黏在一起后的运动速度)共同运动。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关系:m1v1 + m2v2 = (m1 + m2)v'可以看出,完全非弹性碰撞中,总动量仍然保持不变。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碰撞问题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碰撞问题

动量守恒应用碰撞问题一、 碰撞的定义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叫做碰撞。

二、 碰撞的特点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有些碰撞尽管外力之和不为零,但一般外力(如重力、摩擦力等)相 对内力(如冲力、碰撞力等)而言,可以忽略,故系统动量还是近似守恒。

在剧烈碰撞有三个忽略不计,在 解题中应用较多。

1. 碰撞过程中受到一些微小的外力的冲量不计。

2 .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然变化所需时间极短,这个极短时间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可忽略不计。

3 .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物体必有一小段位移,这个位移相对于物体运动全过程的位移可忽 略不计。

三、 碰撞的分类1 .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遵循的规律是动量守恒和系统机械能守恒。

确切的说是碰撞 前后动量守恒,动能不变。

在题目中常见的弹性球、光滑的钢球及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碰撞都是弹性碰 撞。

【例1】弹性正碰动碰静问题分析已知A 、B 两个钢性小球质量分别是 m 、m ,小球B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A 以初速度V 。

与小球B 发生弹 性碰撞,求碰撞后小球 A 的速度v i ,物体B 的速度V 2大小和方向 (讨论结果)(熟记规律)解析:取小球A 初速度v o 的方向为正方向,因发生的是弹性 碰撞,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不变有: m i v o = m i v i + m 2V 2 ① lm i v ;」m i v i 2」m 2V ;②2 2 2(2)当m i >m 2时,v i >0,即A 、B 同方向运动,因(m i 一匹^ v ——,所以速度大小v i m<^ m 2 m^i + m 2v v 2 ,即两球不会发生第二次碰撞;若m i >>m 2时,v i = v o , v 2=2v o 即当质量很大的物体 A 碰撞质量很小的物体B 时,物体A 的速2 .非弹性碰撞如果是非弹性力作用,使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为非弹性碰撞。

三种碰撞真的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吗

三种碰撞真的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吗

三种碰撞真的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吗?柏青山(退休教师)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公共物理教学中心长春130026Email:yang.changbiduan@摘要:质点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概念,是力学规律成立的条件,而碰撞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又是在质点系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由牛顿的第二、第三定律给出的结论。

由于三种碰撞都不能看成质点间的碰撞,那么在教材中对它们给出遵从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就值得怀疑。

在此,笔者对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给出不遵从动量守恒定律的证明,以便与诸位讨论。

关键词:质点概念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弹性波1。

重申质点概念质点是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几何点,它是物体的力学模型。

由于这个模型只有物体的质量,排除了物体其它所有性质,也就指明了质点动力学所研究的是作用力与物质惯性的关系,是力学规律得到揭示及其数学表述能严格化的条件。

但由于在真实的世界中并不存在质点,质点就变成应用力学规律时对物体的要求,即要求物体无转动、无变形和无内能。

对于后两条换种提法,就是要求物体接受外力作用要有同时性、整体性,即要求物体内对外力作用要有无穷大的传播速度。

也就是说,只有对近似满足这些条件的一类物体,才能看成质点,才能应用力学规律来近似地解决它们的运动问题。

然而,我们对这个最基本的质点概念缺少深刻而严谨的认识,以至在应用力学规律上出现了三种碰撞遵从动量守恒定律的错误。

2。

三种碰撞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吗?在任何一本力学的教材中,都把碰撞问题当作一种重要的作用类型来介绍。

对于两体的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和非完全弹性碰撞都仅在体系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就直接作出遵从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

我们知道,物体碰撞遵从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是对质点体系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由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作出的。

因此,两个物体的碰撞能否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就要依据这两个物体能否近似看成质点和该体系是否有外力作用来判定。

可是,完全弹性碰撞的物体有变形过程、有内能,它不能看成质点间的碰撞,因为能看成质点的物体只能是近似的刚体而不是弹性体;完全非弹性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的物体都有不能恢复的变形、有内能,也不能近似成质点。

高中物理论文:碰撞一定是动量守恒的吗?

高中物理论文:碰撞一定是动量守恒的吗?

碰撞一定是动量守恒的吗?背景: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之一,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可单独考查,也可以和各部分知识综合考查。

这部分内容的考题对学生解题的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

如何判断动量守恒条件,成为解题的关键。

在高三(6)班的高考复习中我发现学生做了很多题目,但应用时经常出错,遇到难题往往无法入手。

情景:在讲动量守恒定律专题时,为了强调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我举了下面一个例子,结果很让我意外:在轻的定滑轮上用绳子悬挂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A物体距地面有一高度,B物体着地,如图1所示。

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绳子上,从A的上方自由落下与A粘合在一起,对m与A粘合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与A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m与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m与A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D、m与A、B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由于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学生已经很熟悉了,经过5分钟思考,大家就有答案了。

大部分学生选了A或B项。

师:邵晶晶,请你说说为什么选A和B项。

邵晶晶:因为m与A粘合瞬间属于碰撞,m与A的相互作用力远大于重力,所以认为m与A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或m与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师:那么所有的碰撞都是系统动量守恒的么?守恒条件是什么?邵晶晶:好象是所有的碰撞都是系统动量守恒的,守恒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合外力等于零或近似为零。

师:请坐。

既然守恒条件要看合外力是否为零,那么请大家对A、B、m和定滑轮受力分析一下。

大家都对A,B和定滑轮进行了正确的受力分析,有的学生还对系统进行了受力分析。

部分学生把答案改为了C,D。

师:卢挺,你为什么把答案改为了C,D?卢挺:因为m与A碰撞,由于A、B两物体用绳子相连,实际上是m与A、B的碰撞。

设绳子中的平均作用力为F,F>>G,物体的重力可忽略不计,但在滑轮的轴处有方向向上的力2F,所以m与A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F,系统动量不守恒。

m与A、B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2F,系统动量也不守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碰撞真的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吗?柏青山(退休教师)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公共物理教学中心长春130026Email:yang.changbiduan@摘要:质点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概念,是力学规律成立的条件,而碰撞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又是在质点系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由牛顿的第二、第三定律给出的结论。

由于三种碰撞都不能看成质点间的碰撞,那么在教材中对它们给出遵从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就值得怀疑。

在此,笔者对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给出不遵从动量守恒定律的证明,以便与诸位讨论。

关键词:质点概念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弹性波1。

重申质点概念质点是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几何点,它是物体的力学模型。

由于这个模型只有物体的质量,排除了物体其它所有性质,也就指明了质点动力学所研究的是作用力与物质惯性的关系,是力学规律得到揭示及其数学表述能严格化的条件。

但由于在真实的世界中并不存在质点,质点就变成应用力学规律时对物体的要求,即要求物体无转动、无变形和无内能。

对于后两条换种提法,就是要求物体接受外力作用要有同时性、整体性,即要求物体内对外力作用要有无穷大的传播速度。

也就是说,只有对近似满足这些条件的一类物体,才能看成质点,才能应用力学规律来近似地解决它们的运动问题。

然而,我们对这个最基本的质点概念缺少深刻而严谨的认识,以至在应用力学规律上出现了三种碰撞遵从动量守恒定律的错误。

2。

三种碰撞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吗?在任何一本力学的教材中,都把碰撞问题当作一种重要的作用类型来介绍。

对于两体的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和非完全弹性碰撞都仅在体系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就直接作出遵从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

我们知道,物体碰撞遵从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是对质点体系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由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作出的。

因此,两个物体的碰撞能否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就要依据这两个物体能否近似看成质点和该体系是否有外力作用来判定。

可是,完全弹性碰撞的物体有变形过程、有内能,它不能看成质点间的碰撞,因为能看成质点的物体只能是近似的刚体而不是弹性体;完全非弹性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的物体都有不能恢复的变形、有内能,也不能近似成质点。

可见,仅就它们的称呼而论,都叫出了与质点的不同,也就否定了它们是质点间的碰撞。

两个条件缺一,我们又怎能从理论上对这三种碰撞作出遵从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这一结论是来自大量实验总结吗?在牛顿的时代根本不具备广泛作这类实验的条件,如今也不见有人提供这方面大量的实验证据。

在愚者所看到的大部分实验类的书中,尽管有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气垫实验,但认真推敲之时就会发现,完全弹性碰撞实验并不是两个弹性物体直接碰撞,而是加上了弹簧作为碰撞的中间媒介;完全非弹性碰撞实验也没有一个是真正的非弹性物体,而是在弹性物体上加了彼此能衔住的装置或粘合物。

对于完全弹性碰撞实验,根据前面指明的一个物体能看成质点,“就是要求物体接受外力作用要有同时性、整体性,即要求物体内对外力作用要有无穷大的传播速度”。

这对一个指定的物体而言,就变为对外力作用的要求。

在一般情况下,它要求外力作用在物体中传播的时间内能看作是个常量,在外力作用总的时间上要比任意时刻的外力作用在物体中的传播时间相对漫长,只有近似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外力在对物体作用效果上才不失观测上的平均意义。

就是说,只有在这样平缓外力作用下的弹性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而这个实验中的弹簧所起的作用就是将弹性物体间的碰撞力变成了平缓的推力,把弹性物体质点化,使完全弹性碰撞变为质点间的碰撞了。

对这一问题,愚者已作过把两弹性物体看成质点,利用弹簧的性质给出遵从质点式动量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证明,完全用不上弹性物体的性质。

那么,对于一个丝毫不能反映弹性物体性质的碰撞实验,又怎么能称作弹性物体的完全弹性碰撞实验?对于完全非弹性碰撞实验,以忽略衔接物所带来的动量和机械能损失来分析,其衔接物所起的作用就是把两弹性物体连在一起。

在这一前提下,所谓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实质上就是让两弹性物体多次碰撞。

根据弹性波的粒子理论来认识,这样碰撞的结果从外部看是使两弹性物体产生混乱的振动,从内部看就是产生混乱的波,我们观测到的碰撞后的速度只是弹性物体内波动效果上的视在速度,在碰撞的结果上也会产生近乎遵从动量守恒定律的情况。

但对于这个丝毫不能反映非弹性物体性质的碰撞实验又何能称作完全非弹性碰撞实验?在实验上之所以发生这类张冠李戴的错误,其原因有二:一是我们不掌握质点概念;二是错误地用恢复系数(碰撞前后的相对速度之比)定义了三种碰撞,使得实验偏离了三种碰撞的实在内容,变得名不符实了。

3。

证明: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不遵从动量守恒定律设,一质量为m ,速度为V 0的刚性物体同一质量为M 的静止非弹性物体发生完全非弹性正碰。

我们知道,这两个物体的碰撞其体系的总动能是不守恒的,但广义的能量守恒定律是普遍成立的。

因此有w MV mV mV +=-2220212121 (12) 其中,V 是碰撞后两物体粘在一起的速度,w 是这一碰撞中损失的动能,即因碰撞而产生的热能、变形势能等其它形式能量的总和。

设,F 1、F 2依次为碰撞中作用在m 、M 上一对连续变化的内力,L 是m 在与M 碰撞全过程的总位移。

因为(12)式右侧来自F 2对M 所作的功,根据功能原理有22012LF dl MV w =+⎰, 令 0L w f dl =⎰ ∴ 2201()2LF f dl MV -=⎰ (13) 在碰撞中,(13)式变为2201()2ll F f dl MV -=⎰ ∵ l d l V d t =, 200()t t l l l dV F f V dt MV dt dt-=⎰⎰ ∴ 2l dV F f M dt-= (14) 若碰撞总时间为T ,由(14)式得 200()T T l dV F f dt M dt dt -=⋅⎰⎰ ∴200T T F dt MV f dt =+⎰⎰ (15) ∵ 100T F dt mV mV =-⎰, 21F F -=∴ 00()T mV m M V f dt =++⎰ (16) 为便于比较,把(12)式写成下式220011()22L mV m M V f dl =++⎰ (17) (16)式表明,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因为它部分兼有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成份)并不遵守动量守恒定律。

根据质点动力学,力对时、空积累作用是相伴生的。

一个主动的惯性力作用在完全非弹性或非完全弹性物体上,会因这类物体对作用力有不同的反映形式,此力将分解为产生不同效果的作用力,也必使施力物体的动量和动能如同一块蛋糕分成一份份向受力物体的不同运动形式以及储存形式转移,剩下的才归于己。

我们从(16)、(17)式也清楚地看到,由于物体的动量mV 和能量221mV 是不可拆分的,在物理世界中根本不会发生一个物体的动量和动能相互无关地分别向另一物体不同运动形式、运动储存形式转移的情况。

4。

在一般情况下,完全弹性碰撞并不遵从质点式的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研究表明,完全弹性碰撞仅在特殊情况下、在碰撞的结果上符合质点式的动量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惠更斯的两个相同弹性球的碰撞。

但在一般情况下,完全弹性碰撞并不遵从质点式的动量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有了弹性波的粒子理论,我们就能够给出证明。

例,两根材质相同、截面积也相同的弹性棒,它们的长度分别是L 1和L 2且21L L ≥。

令L 1以速 度V 0沿两弹性棒公共轴线与静止的L 2作完全弹性正碰。

证明:对12L L =的特殊完全弹性碰撞符合质点式的动量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因为在这一碰撞过程中发生弹性物体的变形而产生应力,它们的碰撞将由两步来完成:第一步是使它们产生的变形达到最大,其条件是它们的速度相等。

根据总动量是L 1的动量,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L 1和L 2的速度同为12V 0。

因为它们的运动状态相同,再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两棒的弹性势能与动能相等;第二步是弹性势能的释放(应力释放):在以L 1和L 2作用面为参照系看去,L 1的弹性势能的释放使它的速度变为 —12V 0,L 2的弹性势能的释放使它的速度变为12V 0。

在原参照系上我们就看到在完全弹性碰撞之后,L 1的速度变为零,而L 2的速度变为V 0。

这就是粗糙地给出两棒作完全弹性碰撞符合质点式动量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情况。

这里之所以说的“符合”,是因为它们并不是质点间的碰撞。

“弹性波的粒子理论”的解释:设L 1在L 2的左侧,将L 1和L 2各分成大小相等的n 个波质元(这里略去了表面与内部应力的不同)。

以L 2中同L 1碰撞起始时刻的波质元质心为坐标原点“0”, 从L 1向L 2方向建立x 轴,依次给出L 2中波质元j m ∆的质心坐标为0、x ∆、2x ∆、…、 j x ∆、…、()1n x -∆,再给出L 1中波质元i m ∆的质心坐标依次为 x -∆、2x -∆、…、i x -∆、 …n x -∆, 并令p x c t ∆=∆,且以L 1与L 2碰撞起始时刻为0t =,时间分为0、t ∆、2t ∆、…、k t ∆…。

由于在第一步的碰撞中L 1的动量都参于了对L 2的作用,考虑作用在弹性体内的传播速度是波速,那么L 1对L 2的作用就是将自己的动量和动能各一半以波速注入式地给了L 2, 因此能够确认L 1内的动量和动能的传播也是以平面波的形式进行的。

于是,我们就能把L 1和L 2的碰撞全部纳入“弹性波的粒子理论”的解释范围。

根据该理论,第一步的碰撞过程就是长度为L 1的没有弹性势能的特殊平面波入射到L 1和L 2的界面(作用面)上产生了反射波和折射波。

因L 1和L 2相互碰撞的两个波质元依次是1m -∆(它既是入射波的波质元、也是产生反射波的波质元)、0Z m ∆(折射波的波质元),列出它们首次碰撞的动量守恒方程,在碰撞结果的速度相等条件下就得到它们首次碰撞后反射波波质元1F m -∆和折射波波质元0Z m ∆的速度都是12V 0 ,而入射波质元1R m -∆的速度变为0: 1002110010(0)0(0)()()()()R Z Z F F Z Z F Z m V m m V t m V t V t V t ----∆+∆=∆∆+∆∆⎧⎪⎨∆=∆⎪⎩ (10m m m -∆=∆=∆)解得1001()()2F Z V t V t V -∆=∆=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2210110020111()()()()222112[()]2()22R F F Z Z p F pZ p m V m V t m V t E t E t m V E t --∆=∆∆+∆∆+∆∆+∆∆=∆+∆∆ 解得2011()()22p E t m V ∆∆=∆ (反射和折射波质元的动能与势能都相等) 因为入射波是波质元间按t ∆间隔两两同时碰撞传播的,从首次碰撞开始,也就不断地恢复入射波波质元1R m -∆速度V 0的动量和动能,首次碰撞的结果也就不断地重复,也就不断地产生波质元速度为12V 0的反射波和折射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