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物质推断题教学案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物质推断题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924d850b4e767f5bcfce76.png)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之框图推断题教学目的:学会运用已知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找出突破口,然后运用物质的特性进行推理分析,推断出未知物质。
教学重点:物质推断题的常见突破口。
教学难点: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学情分析:推断题一直是中考命题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容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
但学生普遍感觉这类题难度较大,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
教学准备: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留做作业,见后面附件)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分5个小组,每组5名学生),学生讲解展示教学过程:[教师引入]:框图推断题是中考的必考题型,此类题具有知识容量大,反应关系多,思维容量大、综合性强、易于控制难度等特点。
作为传统题型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一题多点”。
我省中考试卷中的第31题为此类推断题。
[教师讲解]:突破推断题的方法:1、熟悉初中常见物质2、抓信息3、找突破口解推断题的关键特征—找突破口初中阶段可作为突破口的主要有:特殊颜色、特殊气体、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类型等[学生对学群学]小组内学生互相帮助,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一步完善导学案,主要完成本小组负责部分。
教师巡查。
[学生组内小展示]由组长分配本组各成员在展示中负责的任务,进行展示练习。
[学生班内大展示]五个小组依次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本组负责内容,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可以质疑。
教师点拨并对学生表现适当作出评价。
一、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1、固体物质的颜色:①红色固体:Cu、红磷、Fe2O 3②黑色固体:木炭、CuO、MnO2、Fe3O4、铁粉③黄色固体:S粉④紫黑色固体:KMnO4粉末⑤绿色固体:Cu2(OH)2CO3粉末2、溶液的颜色:①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
②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
③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aa265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8.png)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专题教案科目:化学年级:初中主题:物质推断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特征。
3. 训练学生观察、实验、推断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1. 掌握物质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2. 熟练运用实验方法推断化学物质。
教学难点:1. 学会如何从实验中获得可靠的结论。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试管架等。
2. 化学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铁、溴水等。
3. 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入物质推断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物质推断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实验特征来推断化学物质。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推断物质。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实验作业并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提问和讨论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物质推断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他们运用物质推断的方法推断化学物质。
3. 实验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推断过程,引导他们互相学习交流。
4. 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预习新知识点。
第三课时1. 复习:通过小测验或课堂练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2. 新知:介绍更复杂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质推断。
3.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更具挑战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4. 实验分析: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推断过程和结论的可靠性。
5. 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强化学生对物质推断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物质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能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他们将更加熟练地运用物质推断的方法来解决化学问题,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法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02155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7.png)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常见物质的推断方法;2. 掌握化学物质推断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出化学物质的种类。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分类;2. 常见物质的推断方法;3. 实验现象与物质种类的推断。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几种常见物质后,让学生展开讨论,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以及怎样推断它们。
2.理论学习讲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分类,各种物质的特点和常见的推断方法。
3.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推断方法进行推断。
例如,通过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推断物质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4.讨论与总结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几组未知物质的种类,并写出推断的过程和原因。
四、教学手段:1. 实验材料:常见的化学实验器材和化学品;2.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展示化学物质的性质及推断方法;3.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的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2. 推断的准确度:评估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化学物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3. 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总结环节展现的思维深度和逻辑性。
六、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推断方法,开展更复杂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以上是初中化学物质推断法教案的范本,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物质推断》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物质推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a576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a.png)
2.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总结过程,主动提出疑问,教师给予解答。
3.目的: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布置与物质推断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旨在巩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3.拓展作业:推荐学生阅读与物质推断相关的化学史料、科学家传记等资料,了解化学发展的历程,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目的: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思考题:布置一道综合性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提交思考题答案,鼓励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知识,提出问题:“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如何利用这些关系来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呢?”
3.目的:通过实际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教师首先讲解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化学键等基本概念,然后介绍物质推断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推理法等。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确保作业质量。
-目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实践作业:设计一道具有挑战性的物质推断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现象、数据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实践作业,撰写实验报告,明确推理过程和结论。
-目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中考物质推断教案
![初中化学中考物质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2145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d.png)
初中化学中考物质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推断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2.掌握物质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能够在实验中运用物质推断的知识推断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二、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实验物质、化学实验报告。
三、教学过程:Step1:引入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物质推断”。
告诉学生物质推断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引入问题:在一个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推断一个未知物质的性质和组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推断呢?Step2:理论知识讲解1.通过教师的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物质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推论和验证的步骤。
2.解释物质推断的思路:第一步是通过观察物质的外在性质,例如颜色、形状、气味等,初步推测物质的性质。
第二步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燃烧实验、溶解实验等,进一步推断物质的性质。
第三步是根据前两步的推断,进行推论,推断物质的可能性和可能的组成。
第四步是根据推论进行验证,通过进一步实验来确定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Step3:实验操作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化学实验报告,报告上列有一些已知物质的属性。
要求学生结合已知物质的属性,推断出这些物质的组成。
2.学生根据已知物质的属性,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后,将实验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上,并进行相应的推断。
4.学生讨论和交流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推断。
Step4:总结1.提问:在实验推断过程中,我们都进行了哪些观察和实验操作?在进行推断时有没有遇到困难?2.收集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
强调观察、实验、推论和验证的步骤,以及在推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Step5:拓展1.提供更复杂的实验推断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知识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2.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一些线索推断出一些未知的事物或情况,比如犯罪侦查、考古发掘等,除了观察、实验、推论和验证的方法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进行推断吗?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物质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推断,加深了学生对物质推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三化学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316da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30.png)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一、中考复习要求1、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以与盐酸、硫酸和碳酸盐。
2、会使用指示剂和PH试纸鉴别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3、会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以与常见物质的其它特征判断物质的存在。
二、基础知识回顾1、常见气体的检验:气体检验方法实验现象O2将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木条。
H2点燃该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火焰呈色,烧杯内壁有生成。
CO2将气体通入到中。
澄清石灰水变。
CO(1)点燃,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中。
(2)将该气体通入灼热的,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中。
(1)火焰呈色,澄清石灰水变。
(2)灼热的氧化铜变色,石灰水变。
CH4点燃,先再其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再将附有的烧杯罩上。
火焰呈色,干燥的烧杯内壁有生成,另一烧杯内壁。
2、酸、碱、盐的检验取少量待检验溶液或固体于试管①紫色石蕊试液②BaCl2(或Ba(NO3)2)溶液和稀硝酸取少量待检验溶液或固体于试管①紫色石蕊试液②AgNO3溶液和稀硝酸溶液蕊试液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③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色。
②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③pH 7。
碱性溶液①取少量于试管,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红色石蕊试纸上③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①无色酚酞试液变色②红色石蕊试纸变色③pH 7。
3、物质的鉴别和推断(1)物质的鉴别: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性质,用实验的方法逐一区别的过程。
如果只有两种物质,只要确定了一种,余下的就是另一种物质。
(2)物质的推断:根据实验内容、步骤、现象以与物质的其它特征,通过推理确定未知物的成分。
请归纳初中学到的常见物质的特征。
①、具有唯一性的物质、元素、相对分子质量最轻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
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非气态物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人类生存须臾离不开的自然资源有和。
空气中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其次是,空气中含量(按质量计算)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
初中化学推断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推断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495d9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5.png)
初中化学推断题复习教案一、知识梳理1.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试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碳酸钠、氯化铁等。
2.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装置包括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棒等。
3.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化学反应有:酸碱中和、氧化还原、沉淀生成等。
4.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二、重点梳理1. 如何用氧化铁试剂区分含铁和不含铁的物质?答:将待测试物质与氧化铁试剂混合,在产生黑色沉淀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原料中含有铁。
2. 如何用氯化银试剂区分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答:将待测试物质与氯化银试剂混合,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可以判断原料中含有氯离子。
三、典型例题1. 实验室中有一瓶未标明成分的溶液,你应该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来确定其中是否含有氯离子?答:将待测溶液与氯化银试剂混合,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可以判断原料中含有氯离子。
2. 实验室中有一份未标明成分的固体物质,你应该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来确定其中是否含有铁元素?答:将待测固体与氧化铁试剂混合,观察是否产生黑色沉淀,如果产生黑色沉淀,则可以判断原料中含有铁元素。
四、拓展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运用化学推断的方法来分析实验室中的未知物质,帮助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五、课堂练习1. 下列试验中,哪一种试验可以用来区分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A. 使用氯化铁试剂B. 使用氟化钙试剂C. 使用氯化银试剂D. 使用硫酸铜试剂2. 将待测试物质与氯化银试剂混合后,观察到产生了白色沉淀,这表明原料中含有的是:A. 氯离子B. 碳酸氢根离子C. 碘离子D. 碘化物答案:1. C 2. A六、课后作业1.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通过化学实验来区分硫酸根离子和氯化物离子。
2. 请列举三种不同的化学试剂,分别描述它们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以上为初中化学推断题复习教案范本,欲了解更多化学知识,请持续关注。
初中物质的推断专题教案
![初中物质的推断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a2f1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0.png)
初中物质的推断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化学知识推断出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2. 能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技能,进行物质的推断和验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推断方法和学习化学反应原理。
2. 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物质的推断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2. 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烧杯、滴定管、pH试纸等。
2. 实验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铁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物质推断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二、物质的推断方法学习(15分钟)1. 介绍物质的推断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化学分析法等。
2. 通过案例和实例,讲解各种推断方法的运用和步骤。
3.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推断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三、实验操作技能培养(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纠正操作错误。
四、物质的推断和验证(15分钟)1. 给出一个未知物质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推断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和结果。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和推断结论,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的推断方法和实验操作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和指导。
2. 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物质的推断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物质的推断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物质的推断专题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推断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f571a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d.png)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推断的方法,推断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成分。
教学内容:化学物质推断
教学步骤:
一、实验准备
1. 教师将需要的实验物品准备好,如硫酸、氧化铁、氯化钠、碱性氧化物等。
2. 向学生讲解实验物品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设想可能出现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步骤
1. 实验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反应,观察生成物的性质。
2. 实验二:将氧化铁与氯化钠混合,加热至熔化,观察反应后的产物。
3. 实验三:用试纸测试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三、实验分析
1. 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根据生成物的性质和颜色等特征,推断所用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成分。
2. 引导学生总结推断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实验练习
1.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不同的化学物质进行推断。
2.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分析生成物的性质并做出推断。
五、实验总结
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实验结果和推断方法,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验思
维和合作能力。
2. 鼓励学生尝试更多的实验,培养他们对化学物质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六、作业布置
1.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物质推断的应用和意义。
2. 布置实验报告写作任务,让学生总结并展示本次实验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物质推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认识。
愿本教案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一轮复习物质的鉴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一轮复习物质的鉴别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1a10f3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c.png)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和合作。例如,在讲解物质的鉴别方法时,我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同的鉴别方法及其适用条件。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参与社会和环境保护。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和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我会向学生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他们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我会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知识,教育他们要诚实守信,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和道德品质。此外,我还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完成任务。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案例。首先,我会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可以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不同的物质,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别它们呢?”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已学过的物质鉴别方法,如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在回顾过程中,我会强调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和注意事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接下来,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他们通过实践来提高物质鉴别的技能。在实验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我会进行课堂小结,强调物质鉴别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物质的推断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物质的推断专题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37127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7.png)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物质性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质的推断。
难点: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进行物质推断。
2.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等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物质的推断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物质的推断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物质性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知识点。具体包括:
1.理解并掌握物质的基本分类,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并能够运用分类知识对未知物质进行初步推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具体包括: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信心。
2.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生产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为国家和人类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物质的使用、处理和回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绿色化学观念。
3.精讲精练,突破重难点: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突破难点。
4.实践与应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验和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反馈与评价: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2.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金属的活动性、氧化还原性、酸碱性等,并能利用这些性质进行物质的推断。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20a21eddccda38376baf87.png)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等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并能熟练应用2、复习典型物质的特征颜色、物质间反应的特征,现象4、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激发学生求欲、提高学习兴趣——理清思路找准突破口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分析归纳、理解运用教学重点、难点:1、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特征颜色、物质间反应的特征现象2、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技巧复习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介绍推断题是中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
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容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
但同学们普遍感觉这类题难度较大,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下面大家来探讨这类题的解题技巧。
二、解题的一般思路:寻找突破口,以点破面三、推断题的常见突破口1.物质特征⑴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S﹙黄色﹚。
⑵溶液颜色:含有Cu²+(蓝色);含有Fe²+(浅绿色);含有Fe3+(黄色)。
2.现象特征⑴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⑵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⑷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3.反应特征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⑵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⑶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⑸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Cu(OH)2 Fe(OH)3 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专题复习: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专题复习: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1427d4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0.png)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分配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改进能力。
4.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进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启示。
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首先,通过回顾物质的性质和反应,使学生明确检验和鉴别的依据;其次,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检验和鉴别方法;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还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保证他们在复习过程中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个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通过展示一瓶无色溶液,让学生猜测其中所含物质的种类。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如物质的性质、反应等,为学习新的检验和鉴别方法做好铺垫。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告知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掌握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方法。
1.通过回顾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物质检验和鉴别的知识体系。
2.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
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4.教学内容:本节课紧密结合教材,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为主线,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物质的性质、反应等基本知识。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推断》复习教学设计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推断》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162e668e9951e79b892770.png)
2 O 1 4年 6月
生 物 ・专题探讨
提供不 同的教学情境 , 力争让创 设 的教 学情境 尽量符 合 大多数学生 的需要 。
3 . 合 理设 置探 究 小 组 情。
4 . 开 展 科 学 的评 价
科学的评价是 保证探 究式 教学 得 以顺 利实 施 的重
要手段 。对 于高中生物探 究式教学 而言 , 教师对学 生要
组长负责整理 , 并 把成果写在大卡上 。 各组把大卡展示在 教室 的四周合适 的位置 , 然后进
行生生互评 。
生: 利用 了白磷着火点低、 二硫化碳易挥发的性质。 师: 掌握物 质 的性 质 是 我们 做 好解 答 推 断 题 的关 键 。首先请 同学们一起 回忆有关 的考点知识 ( 列清单 ) 。 课件展示 : ( 平台一)
化学 ・ 教学经纬
物质 的检 验 、 鉴 别 和 推 断 复 习教 学 设 计
广西横 县横 州镇 第一初 级 中学( 5 3 0 3 0 0 ) 黄洁蓉
一
、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学生代表把学习卡投影 出来 , 其他 组的 同学 进行纠 错或补充 。 教师点评学生 列举 的情况 , 并进 行精 讲 : 溶 于 酸 的 沉淀有不溶性 的碱 以及碳酸盐 ; 含有铜 离子 的溶液都显
从而保证每个小组 的每一名 成员都 能够显 得相对 重要 。 然后 , 教师再对每个小组提 出一个 单选题 , 例如 , 下列 不 属于人体 内储存 的脂肪 的主要 功能 的是 ( ) 。A 缓
养学生 的 自信 心 , 并且 , 还要 注意对 不 同水平 的学生 给
注意 以实施正 面评价 为 主, 负面评 价为辅 , 从 而 逐 渐 培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8f30ed19e8b8f67c1cb915.png)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题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等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2、掌握典型物质的特征颜色、物质间反应的特征现象3、培养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4、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激发求欲、提高学习兴趣——理清思路找准突破口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分析归纳、理解运用教学重点、难点:1、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特征颜色、物质间反应的特征现象2、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技巧复习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介绍推断题是中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
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容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
但同学们普遍感觉这类题难度较大,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下面大家来探讨这类题的解题技巧。
二、复习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三、解题的一般思路四、推断题的常见突口1.物质特征⑴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S﹙黄色﹚。
⑵溶液颜色:含有Cu2+(蓝色);含有Fe2+(浅绿色);含有Fe3+(黄色)。
⑶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
2.现象特征⑴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⑵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⑶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⑷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3.反应特征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一、中考复习要求1、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以及盐酸、硫酸和碳酸盐。
2、会使用指示剂和PH试纸鉴别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3、会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以及常见物质的其它特征判断物质的存在。
二、基础知识回顾气体检验方法实验现象O2 将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木条。
H2点燃该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火焰呈色,烧杯内壁有生成。
CO2 将气体通入到中。
澄清石灰水变。
CO (1)点燃,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中。
(2)将该气体通入灼热的,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中。
(1)火焰呈色,澄清石灰水变。
(2)灼热的氧化铜变色,石灰水变。
CH4点燃,先再其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再将附有的烧杯罩上。
火焰呈色,干燥的烧杯内壁有生成,另一烧杯内壁。
空气将燃着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木条燃烧程度。
氮气将燃着木条伸入瓶内,再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燃着木条,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物质检验方法实验现象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取少量待检验溶液或固体于试管①紫色石蕊试液②BaCl2(或Ba(NO3)2)溶液和稀硝酸①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②有色沉淀产生,且该沉淀稀硝酸。
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取少量待检验溶液或固体于试管①紫色石蕊试液②AgNO3溶液和稀硝酸①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②有色沉淀生成,且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碳酸盐取少量待检验溶液或固体于试管①加入几滴稀盐酸或稀硝酸,②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有气体生成,且该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酸性溶液①取少量于试管,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③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①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②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③pH 7。
碱性溶液①取少量于试管,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红色石蕊试纸上③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①无色酚酞试液变色②红色石蕊试纸变色③pH 7。
(1)物质的鉴别: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性质,用实验的方法逐一区别的过程。
如果只有两种物质,只要确定了一种,余下的就是另一种物质。
(2)物质的推断:根据实验内容、步骤、现象以及物质的其它特征,通过推理确定未知物的成分。
请归纳初中学到的常见物质的特征。
①、具有唯一性的物质、元素、相对分子质量最轻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
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非气态物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人类生存须臾离不开的自然资源有和。
空气中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其次是,空气中含量(按质量计算)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其次是。
组成化合物数量最多的元素是。
②、具有特征结构的微粒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核内一般无中子的原子,阳离子仅为一个质子的微粒,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元素。
与Ne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电子数相等)的微粒:阳离子:;阴离子:;分子:。
与Ar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阳离子:;阴离子:;分子:。
③、具有明显颜色特征的重要物质(见专题22)④、火焰的颜色(见专题22)⑤、具有特殊现象的物质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光且产生白烟的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强光的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在空气中产生白色酸雾,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溶液、;易自燃、有剧毒,难溶于水,易溶于CS2的物质。
以上各项同学们可根据自己学习掌握的情况进行补充。
三、重点疑点讨论1、解答物质鉴别题的原则是什么?应从最简的方法,用最少的试剂,取得最明显的现象加以鉴别,以达到简便、快速、正确的最佳鉴别效果。
2、解答鉴别题的步骤如何?一般按如下程序:(1)取少许溶液(固体取少许配成溶液)。
(2)加入少量试剂。
(3)观察实验现象。
(4)判断检验结论。
(5)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①某溶液中滴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
则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吗?该溶液一定是硫酸溶液吗?②某盐溶中滴入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
则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吗?该盐溶液一定是硫酸盐溶液吗?③某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
则白色沉淀一定是AgCl吗?该溶液一定是盐酸溶液吗?四、解题方法指导例题1 鉴别盐酸和稀硫酸,可选用的试剂是( )①硝酸银溶液 ②氯化钡溶液 ③紫色石蕊试剂 ④碳酸钡A 、①②B 、②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思考:BaCl 2仅与H 2SO 4产生白色沉淀BaSO 4,而不与HCl 反应;固体BaCO 3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BaCl 2而溶解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又生成新的沉淀BaSO 4,两者具有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均可达到鉴别盐酸和稀硫酸的目的。
而紫色石蕊试液遇盐酸、硫酸均变红。
硝酸银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微溶性Ag 2SO 4,与AgNO 3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沉淀AgCl 不易辨别,均无法鉴别盐酸和稀硫酸。
例题2 有四瓶澄清透明的溶液。
①MgCl 2溶液;②Cu(NO 3)2溶液;③K 2SO 4溶液;④NaOH 溶液。
不用其它试剂即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A 、④②①③B 、①④③②C 、②③①④D 、②④①③思考:不用其它试剂要将几种溶液一一鉴别,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有特性(颜色、气味等)物质存在,这类题可先将特征物质检出,然后再用该物质做试剂,逐一对其它待检物质进行通检。
第二类是没有特征物质存在,一般采用两两混和法,辅助加热法等。
都是固体粉末的也可采用水溶法。
本题属第一类。
本题的四种溶液,只有Cu(NO 3)2溶液为蓝色,其它溶液均无色,可通过观察颜色,先将Cu(NO 3)2鉴别出来。
分别再取少量未鉴别的溶液,加入适量NaOH 溶液,因只有MgCl 2溶液与NaOH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第三步把MgCl 2鉴别出来。
最后剩余溶液为K 2SO 4,所以选D 。
例题3 根据化学实验现象区别NaCl 、NaNO 3、Na 2CO 3三种溶液。
思考:这是一道无限制试剂的检验题。
一般有两种方法,其一是逐一检出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各被检物质的性质(尤其是特性),选用不同的检验试剂。
如果被检验的物质种类 (请同学们考虑第一步若改用滴加稀盐酸或稀H 2SO 4是否可以?为什么?)例题4 某淡黄色单质A 的粉末与一种灰黑色的单质B 的粉末混合后,用灼热的玻璃棒迅速与其接触,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化合物C(B 显+2价);A 、B 可在一种无色气体单质E 中燃烧,A 产生蓝紫色火焰,且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B 在E 中燃烧,火花四溅,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化合物G 。
(1)写出C 、E 、F 、G 的名称:C 、E 、F 、G(2)写出四个可以生成气体E 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 ③ ;④ 。
例题5 现有A 、B 、C 、D 四种元素,A 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 元素少量的存在于煤中,它燃烧产生的气体是导致酸雨或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C 元素的原子核通常无中子;D 是组成石蜡不可缺少的元素。
试回答:(1)元素名称:A 、B 、C 、D(2)写化学式:A 的单质 ;C 的单质 ;由其中两元素组成的常温呈液态的氧化物 ;由其中两元素组成,且质量比为1:1的化合物 。
〔例题4、5启示〕:解题时要对所给信息进行筛选,并非见到某现象就能直接准确地判断出物质成分,而是要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及现象,寻找最为明显的,最易判断的信加稀HNO 3 NaNO 3Na 23 无现象 产生气体→Na 2CO 3有白色沉淀→NaCl NaNO 3 滴加AgNO 3 NaNO 3 Na 2CO 3息,即解题的关键点,再以此为突破口,由此及彼,逐一分析推理。
解题的关键就是找准突破口,它可能是物质的一个特性,也可能是一个特征性的实验现象等等,找突破口需要对化学知识有较深刻理解和准确的记忆,要靠平时学习时的细心和积累。
解题的简单方法如下:五、知识能力训练巩固知识1、现有四组气体(1)N 2和CO 2 (2)O 2和CO 2 (3)H 2和CO 2 (4)HCl 和CO 2。
分别加以区别,可用的同一种方法是( )A 、燃着的木条B 、滴入酚酞试液C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D 、加入澄清石灰水2、鉴别H 2、O 2、CO 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A 、将气体分别通入石灰水B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C 、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D 、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3、鉴别氢氧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的一种试剂是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是所选试剂,选用试剂错误的是( )A 、NaCl 和NaOH (无色的酚酞试剂)B 、氧化铜和炭黑两种黑色粉末(稀硫酸)C 、Na 2SO 4和AgNO 3两种溶液(BaCl 2溶液)D 、H 2SO 4和NaCl 溶液(Ba(NO 3)2溶液)5、下列各组物质用水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 、固体:Na 2SO 4、NaCl 、CaCO 3B 、气体:O 2、H 2、CO 2C 、固体:NaCl 、AgCl 、CuSO 4D 、液体:酒精、甲醇、汽油提高能力6、用一种试剂鉴别出硝酸铜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盐酸。
下列可选用的试剂是( )A 、铁粉B 、硝酸银溶液C 、氢氧化钡溶液D 、酚酞试液7、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便的方法鉴别:①硝酸钡 ②硝酸银 ③氯化钠 ④氯化铜四种溶液,鉴别出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③②④B 、④②③①C 、③②④①D 、②③①④8、要把盐酸、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透明溶液鉴别开来,下面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所加试剂和先后顺序比较合理的是( )A 、BaCl 2溶液、稀HNO 3、石蕊试液B 、酚酞试液、AgNO 3溶液、稀HNO 3C 、稀HNO 3、石蕊试液、BaCl 2溶液D 、AgNO 3、石蕊试液、稀HNO 39、下列各组物质,仅用组内物质就能互相区别开来的一组是( )A 、NaOH 溶液、CuSO 4溶液、BaCl 2溶液、Na 2CO 3溶液B 、NaOH 溶液、Na 2SO 4溶液、BaCl 2溶液、Na 2SO 3溶液C 、NaOH 溶液、KNO 3溶液、CuSO 4溶液、NaOH 溶液D 、Na 2CO 3溶液、BaCl 2溶液、Na 2SO 4溶液、KCl 溶液10、无色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 、CO 2、HCl 和H 2中的一种或几种。
①将混合气通过原题 审析 ↑ 阅读信息 联系知识 认真辨析 深挖细找 反复推敲 推理判断 ↑ 逆推法 顺推法 讨论法 筛选法 明显条件 隐含条件 找准突破口 ↑ 解题依据 性质特征 现象特征 反应特征 结论←—验论浓H 2SO 4后,气体体积无变化;②再通过澄清石灰水,不浑浊,但气体体积缩小一半;③点燃导出尾气,将其通过无水CuSO 4,不变色;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