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山资源主要分布特点

中国矿山资源主要分布特点
中国矿山资源主要分布特点

新闻中心

中国矿山资源主要的分布特点

发布时间:2012-09-17 13:01:16

我国各个地区矿产资源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不同的资源也决定了矿山开采中矿山机械使用情况的差异。

矿产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可再生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既是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又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生产资料。据统计,我国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料都取自于矿产资源。

新中国以来,我国的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国家探明了大批矿产资源,基本上保证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与此同时,我国矿产开发利用也成绩斐然,目前已成为世界矿业大国之一,全国年矿石总产量为50亿吨,其中国有生产矿山开发利用的矿种数为150个,年产矿石量约为20亿吨(不含石油、天然气);非国有小型矿山开发利用的(亚)矿种数为179个,年产矿石量约30亿吨。原油产量为1.67亿吨。我国原油、煤炭、水泥、粗钢、磷矿、硫铁矿10种有色金属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固体矿产开发的总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总体上我国的矿产资源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

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发现了171种矿产,探明储量的矿产159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3种。已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1.8万余处。煤、稀土、钨、锡、钽、钒、锑、菱镁矿、钛、萤石、重晶石、石墨、膨润土、滑石、芒硝、石膏等20多种矿产,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但是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少,仅为世界人均的58%,列世界第53位。

(二)大多矿产资源质量差,国际竞争力弱。

与国外主要矿产资源国相比,我国矿产资源的质量很不理想。考虑矿石品位、矿石类型、矿石的选冶性能等综合因素,我国金矿、钾盐、石油、铅矿、锌矿的质量为中等;煤炭、铁矿、锰矿、铜矿、铝土矿、硫矿、磷矿的质量处于最差地位。从总体上讲,我国大宗矿产,特别是短缺矿产的质量较差,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较弱,制约其开发利用。

(三)一些重要矿产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

我国石油、天然气、铁矿、锰矿、铬铁矿、铜矿、铝土矿、钾盐等重要矿产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这些重要矿产的消费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比较大,2006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47.3%。

(四)成分复杂的共(伴)生矿多,大大增加了开发利用的技术。

据统计,我国有80多种矿产是共(伴)生矿,以有色金属最为普遍。例如,铅锌矿中共(伴)生组分达50多种,仅铅锌矿中的银就占全国银储量的60%,产量占70%;伴生疏达大型、特大型的铜矿床就有10余座,全国伴生金的76%和伴生银的32.5%均来自铜矿等等。虽然共(伴)生矿的潜在价值较大,甚至超过主要组分的价值,但其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亦大,选冶复杂,成本高。因而竞争力低。

(五)中、小型矿和坑采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和露采矿少,严重制约着矿产开发的规模效益。

我国矿产资源总体上是矿产地多,但单个矿床规模大多偏小。拥有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多为钨、铝、锑、铅锌、镍、稀土、菱铁矿、石墨等矿产;一些重要支柱矿产如铁、铜、铝、金及石油天然气等矿产,以中小型为主,不利于规模开发,单个矿床难以形成较大的产量,影响资源开发的总体效益。我国至今尚未发现特大型的富铁矿(5亿t级)和富铜矿(500万t级),而国外探明金属量超过1000万t的超大型铜矿60余座,其中有一半超过1000万t。目前我国己开采的329个铜矿,全年产量仅33.4万t;世界超200t的超大型金矿有48个,我国金矿超过60吨的产地也仅有7处。可露采的矿产地少。如煤矿可露采的储量仅占7%,而美国、澳大利亚露采矿分别占总产量的60%和70%,因此生产效率、成本、回采率等,都难以与国外的相比。在金属矿产中,我国70%以上的铝土矿,80%以上的铜矿,90%以上的镍矿都需坑采。而硫铁矿全国可露采的仅15%。此外,由于矿床规模偏小,并以坑采为主,不能形成规模开发。这些都是造成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低的重要原因。

(六)矿产资源地理分布不均衡,产区与加工消费区错位。

由于地质成矿条件不同,导致我国部分重要矿产分布特别集中。90%的煤炭查明资源储量集中于华北、西北和西南,这些地区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不到30%,而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的煤炭资源仅占全国10%左右,其工业产值却占全国的70%多;70%的磷矿查明资源储量集中于云、贵、川、鄂四省;铁矿主要集中在辽、冀、川、晋等省。铁矿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四川和山西省,其开发利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北煤南调、西煤东运、西电东送和南磷北调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此外,近年来在西部边远地区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区。开发难度亦大。基于矿产分布的不平衡态势,今后我国矿业发展战略重心西移已成必然之势。

(七)能源矿产结构性矛盾突出。

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7%,石油占21.2%,天然气占2.8%,水电占7.3%。煤炭消费所占比例过大,能源效率低,煤炭燃烧还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非能源矿产资源品种齐全,但存在着严重的结剐。

(八)贫矿多,富矿、易选的矿少,致使商品矿的成本大大增加。

我国支柱性矿产大多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铁矿平均品位仅33%,比世界铁矿平均品位低10%,而国外主要铁矿生产国如: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其铁矿石不经选矿品位就可达62%的商品矿石品位。我国锰矿平均品位仅22%,不到世界锰商品矿石工业标准48%的一半,且多属难选的碳酸锰。我国铜矿平均品位仅0.87%,而智利、赞比亚分别为1.5%和2%。我国铝土矿几乎全是一水硬铝石,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加、澳等国的三水或一水软铝石。磷矿全国平均品位仅17%,富矿储量仅占6.6%,且胶磷矿多,选矿难度大。我国硫矿以硫铁矿为主,贫矿多、富矿少,一级品富矿储量仅占4.3%,而国外大多以自然硫和回收油气副产硫为主。钾盐我国严重短缺,现在利用的盐湖钾镁盐,根本无法与国外固态氯化钾开发的成本效益相比。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及分布特点

中国在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期共有14个,其中有4个最主要的成煤期,即广泛分布在华北一带的晚炭纪——早二叠纪,广泛分布在南方各省的晚二叠纪,分布在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和西北地区的早中侏罗纪以及分布在东北地区、内蒙东部的晚侏罗纪—早白 垩纪等四个时期。它们所赋存的煤炭资源量分别占中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6%、5%、60%和7%,合计占总资源量的98%。 上述四个最主要的成煤期中,晚二叠纪主要在中国南方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其他三个成煤期分别在中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形成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 在全国2100多个县中,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100多个,占60%左右。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 的49.25%,其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依次为西南 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 东北地区,占2.97%。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 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东北三省占1.6%,华东七省占2.8%,江南九省占1.6%。 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 中国煤炭质量,总的来看较好。已探明的储量中,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占20%以上;硫分小于1%的低硫煤约占65%-70%;硫分1%-2%的约占15%-20%。高硫煤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上部煤层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1949年仅产煤炭3243万t,1950年4292万t;1960年达到3.97亿t,1970年3.54亿t,1980年6.20亿t,1990年突破10亿t,1995年达到13.61亿t,1996年增加到13.96亿t,创历史最高年产量记录,占世界总产煤量46.07亿t的30%。1997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煤炭产量下降到13.73亿t。中国煤炭产量分布很不均衡。1997年超过5000万t的有9个省区。其中,山西居第一,达33840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1/4;以下依次为:河南(10520万t)、山东(9090万t),黑龙江(8520万t)、内蒙古(8300万t)、河北(7880万t)、贵州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第二节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一、我国煤炭资源的地位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将我国煤炭资源与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资源相比,探明的资源储量折算为标准煤,煤炭占85%以上。我国能源禀赋并不乐观,主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采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的一次能源禀赋结构被称为是“富煤,贫油、少气”,但既有的能源禀赋结构造成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绝对比重达到约70%,“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与欧美国家“石油为主,煤炭、天然气为辅,水电、核能为补充”的情况差别显著。 表1 中国主要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单位 2006年底 占全球比例(%)

储采比 世界平均储采比天然气 万亿立方米 2.45 1.3 41.8 63.3 石油 10亿桶

16.3 1.3 12.1 40.5 煤炭 亿吨 1145 12.6 48 147 图1 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表2

根据BP能源统计,2006年全球煤炭消费比重的平均水平是28%,而我国则高达69%。未来中国能源供应以煤炭为主的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采用各种清洁、高效的方式优化利用煤炭将是解决能源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最主要途径。 二、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特点 (一)煤炭资源丰富、人均含量较低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至2006年底,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为9090.64亿t,储采比为147年,其中储量最大的前十个国家依次为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分别占世界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的27.1和17.3和12.6%。 表3 2006年底各主要产煤国煤炭资源情况排名 国家 探明储量(百万吨) 所占份额(%)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图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 中国金矿资源比较丰富。总保有储量金4265吨,居世界第7位。我国金矿分布广泛,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在全国各个省(区、市)都有金矿产出。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265处。就省区论,以山东独立金矿床最多,金矿储量占总储量14.37%;江西伴生金矿最多,占总储量12.6%;黑龙江、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省金矿资源也较丰富。金矿矿床分内生、外生两大类。 内主矿床中以岩浆-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为最重要,前者如山东焦家金矿,后者如小秦岭地区;沉积改造微细粒型金矿具有较大找矿潜力(如贵州黔西南金矿);砂金矿亦占有重要地位。金矿成矿时代的跨度很大,从距今约28亿a左右的太古宙开始,一直到第四纪都有金矿形成。但56%的金矿储量集中在前寒武纪,其次为中生代和新生代金矿储量,占总储量的36%,古生代的金矿相对较少,只占5.7%。 中国最有名的金矿是山东的胶东金矿,金矿90%以上集中分布在招远―莱州市地区,最主要矿区是玲珑金矿。该矿区有悠久的开采历史,建国以来引进现代采治技术,逐渐发展壮大,产金量一度居世界第五位。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河北迁西县金厂峪金矿、河南西部小秦岭金矿等。 重要金矿类型及成因 金厂峪金矿在清朝未年就已成为全国的三大金矿之一,其含矿岩系属上太古界的迁西群,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是晚燕山期花岗岩,目前该矿已有日处理500吨矿石的选厂。小秦岭矿金矿主要采区是文峪上官,含矿岩系属上太古界太华群,赋矿层为一套斜长角闪片麻岩,科学家们发现金矿都产在脉岩中,称作含金石英脉。迄今小秦岭金矿田已发现含金石英脉1100多条,有30多条长度在千米以上,一般长达数百米,厚0.4-1.5米。吉林省的夹皮沟金矿主要产于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北西向构造挤压带中的含金石英脉。该矿从19世纪初开采。六十年代以来,又发现大中型金矿10余处。 中国第二大金矿类型是沉积岩型,即所谓“卡林型”或“微细浸染型”。这类矿虽然品位较低,金粒细小而且分散,但矿床的规模大,在当今采矿、选治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很高产量。我国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滇、桂黔和川、陕,其次为桂西北,也先后发现了金芽、高龙等矿床;后者以川西北地区最重要,已有松潘、南坪等5个较大金矿采区。科学家们认为,在沉积型金矿形成过程中,有机物成矿(即生物成矿)的机制不容忽视。在漫长的沉积期,许多海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以及干酪根等均能吸收或吸附并富集Au元素,形成富有机质的金源岩。以后,通过有机质的还原再使Au从各种搬运流体中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 第三大金矿类型是火山岩型金矿。其中台湾基隆金瓜石金矿陆相火山岩型金矿最为典型。清光绪年间就已开采,最为鼎盛时期年产黄金2.6吨,铜7000吨。矿床主要分布在第三纪砂质岩所夹的安山岩中,为裂隙充填交代型。此外还有侵入岩及外接触带型金矿床,但重要意义不如前述三种。 中国是世界最早开采和利用黄金的国家之一,在告别20世纪、迎接新千年之际,我国的金矿科研更加深入,很多大型或超大型金矿的探明是我国金矿开发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

中国矿产资源特点

安全管理编号:LX-FS-A28240 中国矿产资源特点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中国矿产资源特点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能源矿产资源中国能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结构不理想,煤炭资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煤炭资源的特点是:蕴藏量大,但勘探程度低;煤种齐全,但肥瘦不均,优质炼焦用煤和无烟煤储量不多;分布广泛,但储量风度悬殊,东少西多,北丰南贫;资源赋存东深西浅,露采煤炭不多,且主要为褐煤;煤层中共伴生矿产多。油气资源的特点是:石油资源量大,是世界可采资源量大于150亿吨的10个国家之一;资源的探明程度低,陆上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占全部资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分布比较集中,大于10万平方

煤炭分布五大特点

(一)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 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 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5.5%,资源十分贫乏。其中,我国最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截止1996年末,只有煤炭保有储量6亿t,天津市只有4亿t,浙江省只有1亿t,海南省不足1亿t。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从目前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的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 270、1 890、2 740和430km。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因此,运输已成为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运输问题。只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才能使煤炭顺利进入消费市场,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 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地域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很大。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南水资源较丰富,以北水资源短缺。据初步统计,我国北方17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量总量,每年为6 008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4%,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2 865亿m3,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2%左右。北方以太行山为界,东部水资源多于西部地区。例如,山西、甘肃、宁夏3省(自治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北方水资源量的7.5%,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仅占北方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8.9%这3个省(自治区)及其周围的陕西、内蒙古和新疆自治区,年降雨量多在500mm以下,还有一些地区不足250mm,加之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水资源十分贫乏。据山西井坪气象站资料,晋北平朔矿区一带,1957~1992年平均降雨量为426.2mm,年平均蒸发量为 2 239.0mm;据陕西神木气象站资料,陕北神府矿区一带,枯水年降雨量仅有108.6mm(1965年),丰水年降雨量为819.1mm(1967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35.7mm(1957~1991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774.1mm(1978~1990年);据内蒙古气象台1951~1980年资料和内蒙古东胜气象站1981~1993年资料,东胜矿区一带,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 044~3 186h,历年平均降雨量为281.2~401.6mm,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 082.2~2 535.0mm。年蒸发量均大于年降雨量的4~5倍以上,而且地处我国西部大沙漠,属于典型的干旱或半干旱严重缺水地区。与此相反,这些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埋藏相对较浅,煤质好,品种齐全,是我国现今和今后煤炭生产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现今与未来煤炭供应的主

中国省市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矿产资源遍布于各省、市、自治区,但因所处大地构造带和成矿地质条件的不同,各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其矿种、储量、质量差异较大,形成了各地域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 (一)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地处中国主要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与丘陵相间分布,地势平坦,水网发达,频临海洋,交通条件甚好,且属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占有明显的科技和经济优势。该地区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其中原煤产量占全国的23%原油占42%,发电量占49%,钢占58%,烧碱占64%,化肥占42%。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劣势是资源相对贫乏。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严重短缺。能源探明储量仅占全国的7.4%,45种主要矿产工业储量的潜在价值只占全国的15.5%。从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己探明的储量来看,东部地区除石油、铁矿石外,其他矿产资源都比较贫乏。煤炭只占全国总储量的6.6%天然气占30%,铜占7.7%,铝土矿占19.7%磷矿占11.7%。东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以山东为界,北富南贫。 (二)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45种主要矿产潜在储量占全国的44.8%,有20多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储量占全国的半数或更多。其中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58%,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占全国的近1/2,铝土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1%铜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47%磷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40%,稀土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98%。从矿产资源的地域分布看,煤炭、石油等主要集中在北方省区,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煤炭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其储量占全国的51%;石油集中在黑龙江,储量占全国的37%;磷矿主要集中在湖北,储量占全国的21%;铝土矿主要集中在河南,储量占全国的18%铜矿主要集中在江西,储量占全国的22%稀土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储量占全国的96%。 中部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基础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该地区生产的原煤、原油均占全国的半数以上。煤炭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山西为中心的煤炭基地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基地。由于其地理位置适中、煤炭储量巨大、煤质优良、品种齐全、易于开采,己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供应基地。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的煤田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安徽的两淮煤田,是华东地区的重要煤炭基地。大庆油田和中原油田都是中国的大型石油基地。中部地区的铜产量、磷矿石产量都占全国的40%左右。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有包头、武汉、马鞍山、太原等钢铁基地,山西铝基地,江西、湖南、安徽铜基地,山西、内蒙古南部、豫西煤化工基地,湖北磷化工基地,吉林石油化工基地等。 (三)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远景储量很可观。能源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新疆的煤炭远景储量居全国首位,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前景良好。西部地区的有色金属储量丰富,也是中国云母.石棉、石膏、玉石、菱镁矿等非金属矿的主要储藏区。根据目前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煤炭的保有储量占全国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1、中国能源开发状况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从表1中可以看到,我国主要能源的开发深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石油和煤炭的开发更是远高于平均水平。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 一、煤炭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现有生产矿井后备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 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 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 5.6 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 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 亿吨标准煤(折合11 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 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 亿吨左右,前 4 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 4 亿吨, 5 位公司占71%;前印度年产煤 4.5 亿吨, 1 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介绍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介绍 铁矿:全国已探明的铁矿区有1834处。大型和超大型铁矿区主要有:辽宁鞍山一本溪铁矿区、冀东一北京铁矿区、河北邯郸一刑台铁矿区、山西灵丘平型关铁矿、山西五台一岚县铁矿区、内蒙古包头一白云鄂博铁锈稀土矿、山东鲁中铁矿区、宁芜一庐纵铁矿区、安徽霍丘铁矿、湖北鄂东铁矿区、江西新余一吉安铁矿区、福建闽南铁矿区、海南石碌铁矿、四川攀枝花一西昌钒钛磁铁矿、云南滇中铁矿区、云南大勐龙铁矿、陕西略阳鱼洞子铁矿、甘肃红山铁矿、甘肃镜铁山铁矿、新疆哈密天湖铁矿,等等。 锰矿:全国已探明的锰矿区共有213处,主要有:辽宁瓦房子锰矿;福建连城锰矿;湖南湘潭、民乐、玛瑙山、响涛园等锰矿;广东有小带、新椿等锰矿;广西八一、下雷、荔浦等锰矿;四川高燕和轿顶山锰矿;贵州遵义锰矿。 铬铁矿:有56处产地,主要是新疆萨尔托海、西藏罗布莎、内蒙古贺根山、甘肃大道尔吉等铬矿。 铜矿:已探明矿区910处,主要为:黑龙江省多宝山;内蒙古自治区乌奴格吐山、霍各气;辽宁省红透山;安徽省铜陵铜矿集中区;江西省德兴、城门山、武山、水平;湖北省大冶一阳新铜矿集中区;广东省石菉;山西省中条山地区;云南省东川、易门、大红山;西藏自治区玉龙、马拉松多、多霞松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舍勒等铜矿。 铝土矿:有310处产地,主要为:山西省的克俄、石公、相王、西河底、太湖石、郭偏梁一雷家苏、宽草坪;河南省的曹窑、马行沟、贾沟、石寺、竹林沟、夹沟、支建;山东省的淄博;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平果那豆;贵州省的遵义(团溪)、林歹、小山坝等铝土矿区。 铅锌矿:有产地700多处,主要为:黑龙江省的西林;辽宁省的红透山、青城子;河北省的蔡家营子;内蒙古自治区的白音诺、东升庙、甲生盘、炭窑口;甘肃省的西成(厂坝);陕西省铅硐山;青海省的锡铁山;湖南省的水口山、黄沙坪;广东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苏省的栖霞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厂;云南省的兰坪、会泽、都龙;四川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铅锌矿。 镍矿:有产地近百处。主要是吉林省的红旗岭、赤柏松;甘肃省的金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拉通克、黄山;四川省的冷水菁、杨坪;云南省的白马寨、墨江等镍矿。 钼矿:有产地222处,主要是吉林大黑山;辽宁省杨家杖子、兰家沟;陕西省金堆城;河南省栾川等钼矿。 钨矿:探明产地252处,主要是江西省西华山、漂塘、大吉山、盘古山、画眉坳、浒坑、下桐岭、岿美山;福建省行洛坑;湖南省柿竹园、新田岭、瑶岗仙;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一、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中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煤炭资源总量为5.0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65%以上。专家预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和稳固的,2010年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60%左右,到2050年煤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50%。因此,我国将实行“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实行油气并举,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并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进行补充”的国家能源战略。 二、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1、煤炭资源量 (1)煤炭资源总量 根据第二次全国煤田普查结果,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等18个省的煤炭资源量达4.74万亿吨(排名前四位分别为新疆16210亿吨、内蒙古12053亿吨,山西6830亿吨、陕西292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6%,而该线以南的14个省只有0.32万亿吨,仅占全国的6.4%。 客观地质条件形成的这种不均衡分布格局,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长期发展态势。 (2)煤炭资源探明储量

截至2008年,我国煤炭保有探明储量为12464.03亿吨。内蒙1、山西、新疆、陕西、贵州五省保有探明储量10148.25亿吨,占全国的81.4%。如果再加上宁夏、青海、甘肃,七省探明储量占全国的比重接近85%。这些省煤炭资源往往又集中分布在几个大型聚煤盆地中,从而为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2、煤资源分类及地理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质量差异较大,烟煤、无烟煤比例较大,其中烟煤储量最高占总量的75%。 我国虽然煤炭齐全,但真正具有潜力的是低变质烟煤,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都不多,属于稀缺煤种。天山—阴山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以褐煤和低变质烟煤为主,中变质烟煤不多,高变质煤很少;天山—阴山以南、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包括西北地区大部、华北地区、河南和华东北部,分布着各种变质程度的烟煤和无烟煤,只有少量褐煤;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南地区,包括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大部和华东南部,以高变质煤为主,中变质烟煤和褐煤有分布,低变质烟煤很少。 三、我国煤炭行业主要特点 资源、产能和消费区域分布差异性明显,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 1近年来,查明资源储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新疆。2008年全国保有煤炭探明储量比2007年增加659.58 亿吨,其中内蒙古和新疆增加545.04亿吨,占全国增量的82.6%。截至2010年,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已 经增加到7323亿吨。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一) 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 东北赋煤区以下白垩统煤层为主。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分布着规模不等的聚煤盆地40余个,如伊敏、霍林河、胜利、扎赉诺尔、大雁等,煤层厚度巨大,平均可采煤层总厚达60余m,常有巨厚煤层发育,但侧向不甚稳定,结构复杂。大兴安岭以东的东北地区,各聚煤盆地煤层层数增多,煤层总厚明显减小,含煤6-20层,可采煤层总厚在20m左右。 东北赋煤区部分含煤盆地煤层发育的基本特征 含煤盆地含煤地层时代可采煤层层数可采总厚(m)中厚煤层层数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煤层间距(m)三江-穆棱河早白垩世5-22 2.04-76.58 3-10 简单较稳定25 鹤岗早白垩世30 103.0 15 较复杂较稳定20 铁法早白垩世12 25.5 6-8 中等较稳定20 阜新早白垩世20 22.9-35.8 2-4 中等较稳定 5 抚顺早第三纪4-6 61.2 5 中等稳定30 沈北晚第三纪4-12 10.84 2 较简单较稳定-不稳定10 东北第三纪聚煤盆地规模相对较小,多沿深大断裂带呈串珠状展布,如沿密山-抚顺断裂带分布的虎林、平阳镇、敦化、桦甸、梅河、清源、抚顺、永乐等盆地,沿依兰-伊通断裂带分布的宝泉岭、依兰、五常、舒兰、伊通、沈北等盆地,含煤性较好,常有巨厚煤层赋存,在抚顺、 沈北等盆地煤层最厚可达90余m。 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 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5.5%,资源十分贫乏。其中,我国最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截止1996年末,只有煤炭保有储量6亿t,天津市只有4亿t,浙江省只有1亿t,海南省不足1亿t。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从目前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的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 270、1 890、2 740和430km。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因此,运输已成为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运输问题。只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才能使煤炭顺利进入消费市场,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 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 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地域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很大。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南水资源较丰富,以北水资源短缺。据初步统计,我国北方17个省(市、

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

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 一般分为能源矿产(或称燃料矿产)和非能源矿产资源两大类。能源矿产指石油、天然气、煤炭、铀等。非能源矿产资源又分为黑色金属矿产(或称铁、铁合金金属)资源,指铁、锰、铬等;有色金属矿产(或称非铁金属)资源,按物理、化学、价值和在地壳中的分布状况,有色金属分为五类,即重、轻、贵、半金属和稀有金属等。还有非金属矿产,其中又把钾盐、磷、硫等称为农用矿产资源。目前在世界广泛应用的矿产资源有80余种,其价值高、利用范围广、在国际市场与占有重要地位的非能源矿产有铁、铜、铝土、锌、铅、镍、锡、锰、金和磷酸盐等10种,分述如下。 世界非能源矿产资源分布总特征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这与各国各地区的地质构造、成矿条件、经济技术开发能力等密切相关。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美国、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较丰富的国家有:巴西、印度、墨西哥、秘鲁、智利、赞比亚、扎伊尔、摩洛哥等。 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世界上10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铁 世界总资源量8500亿吨,探明储量4000亿吨,含铁量930.8亿吨。主要分布在巴西(占17.5%)、俄罗斯(16.8%)、加拿大(11.7%)、澳大利亚(11.5%)、乌克兰(9.8%)、印度、中国、法国、南非、瑞典、英国等。其中富铁矿1400亿吨,以澳、巴西、俄、乌、印度、瑞典、南非等居多。 铜据国外统计,现铜储量为6.41亿吨(金属含量),70%分布在4个不同的地质一地理区:①智利和秘鲁的斑岩铜矿区,是世界最大铜矿藏区,占世界总储量的27%。②美国西部的班铜矿区和砂页岩型铜矿,约占总储量的20%;③赞比亚北部与扎伊尔毗邻处的砂页岩铜矿带,约占总储量的15%,分布在长55公里、宽65公里的带状区,是世界储量最大、最著名的铜矿带。④俄罗斯、哈萨克各类铜矿占10%。按国家分,智利居首位(20.9%)、次为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赞比亚、秘鲁、扎伊尔、加拿大、哈萨克等。近年波兰、菲律宾等国也有新的发现,并进入世界前列。 铝世界铝土矿总储量250多亿吨。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澳大利亚、巴西、牙买加、印度等国。五国合占总储量的60%。还有中国、喀麦隆、苏里南、希腊、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等。铅锌在自然界中多为铅锌复合矿床,其消费量仅次于铁、铝、铜居第4(锌)和第5(铅)位。已探明铅储量1.5亿吨,锌1.15亿吨。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和哈萨克等国。合计约占铅储量的70%和锌储量的60%。 锡世界探明储量1014万吨。锡矿呈带状分布,太平洋地区是主要蕴藏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东亚两大锡矿带。东南亚锡矿带北起缅甸的掸邦高原,沿缅泰边境向南经马来半岛西部,延伸到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和勿里洞岛。伴生有钨,故有“锡钨地带”之称。其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0%。东亚锡矿带:①西起中国云南个旧,向东沿南岭构造带延伸到广西:②南起朝鲜北部,经中国东北地区一直延伸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③从中国的海南岛起,沿中国东南沿海延伸到香港一带;④日本本州岛北部的小型锡钨矿,是中国大陆锡矿带的侧端。此外,南美洲安第斯锡矿带,非洲中部等地也有锡矿分布。从国家看以印尼、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玻利维亚等国储量较多。 锰现世界已探明储量120亿吨,集中分布在南非(占45%),乌克兰、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中国等国。 镍世界总储量1.1亿多吨,集中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亚、古巴、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印尼等国。 金属贵金属。世界总储量4.1万多吨,主要分布在南非(69%)、俄罗斯(约占10%)、美国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五大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五大特点 来源:收录时间:2006年09月02日| 字号:大中小 (一)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 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 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5.5%,资源十分贫乏。其中,我国最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截止1996年末,只有煤炭保有储量6亿t,天津市只有4亿t,浙江省只有1亿t,海南省不足1亿t。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从目前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的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 270、1 890、2 740和430km。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因此,运输已成为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运输问题。只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才能使煤炭顺利进入消费市场,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 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 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地域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很大。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南水资源较丰富,以北水资源短缺。据初步统计,我国北方17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量总量,每年为6 008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4%,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2 865亿m3,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2%左右。北方以太行山为界,东部水资源多于西部地区。例如,山西、甘肃、宁夏3省(自治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北方水资源量的7.5%,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仅占北方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8.9%这3个省(自治区)及其周围的陕西、内蒙古和新疆自治区,年降雨量多在500mm以下,还有一些地区不足250mm,加之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水资源十分贫乏。据山西井坪气象站资料,晋北平朔矿区一带,1957~1992年平均降雨量为426.2mm,年平均蒸发量为2 239.0mm;据陕西神木气象站资料,陕北神府矿区一带,枯水年降雨量仅有108.6mm(1965年),丰水年降雨量为819.1mm(1967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35.7mm(1957~1991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774.1mm(1978~1990年);据内蒙古气象台1951~1980年资料和内蒙古东胜气象站1981~1993年资料,东胜矿区一带,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 044~3 186h,历年平均降雨量为281.2~401.6mm,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 082.2~2 535.0mm。年蒸发量均大于年降雨量的4~5倍以上,而且地处我国西部大沙漠,属于典型的干旱或半干旱严重缺水地区。与此相反,这些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埋藏相对较浅,煤质好,品种齐全,是我国现今和今后煤炭生产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现今与未来煤炭供应的主要基地。据统计,位于这一地区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6省(自治区)共有煤炭资源量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埋藏深度浅于1 000m的资源量为2.24万亿t,占全国同样深度煤炭资源总量的83.8%;截止1996年末,共有煤炭保有储量7 807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77.9%。

中国矿山资源分布明细

内蒙古的矿产资源分布 内蒙古矿产资源分布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等金属矿产以及化工原料 工业辅料等非金属矿产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石油、天然气 内蒙古准格尔旗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尔多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尔多斯市 自治区直辖县级政区:煤炭 兴安盟:铁、铬、银、锌、铅、铜、花岗岩、珍珠岩、煤 乌兰浩特市:铜、铁、铅、锌、大理石、石灰石 阿尔山市:铁、锌、硅砂、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黑曜岩、珍珠岩 突泉县:铜、煤、银、锌、铁、石灰石、蛇纹岩、铝矾土、膨化土 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理石、莹石、硅石 科尔沁右翼中旗:金、银、铜、铁、铅、锌、稀土、珍珠岩、石英石、麦饭石、煤 阿拉善盟:芒硝、花岗岩、金、银、铜、水晶、玛瑙、冰洲石 阿拉善左旗:煤、盐、硝、石膏 阿拉善右旗:煤、盐、碱、硝、黄金、铁、铜、石墨、萤石、花岗岩、冰洲石 巴彦淖尔盟:金、硫铁、铜、铅、锌 乌拉特中旗:黄金、煤、珍珠岩、褐铁、赤铁、铬铁、硫铁、铝、锌、磷、萤石、石英、长石、石灰石、石墨、云母、菱镁、萤石、蛇纹岩、冰洲石、玉 髓、绿柱石、铌铁、钶铁 乌拉特前旗:煤、铁、金、铜、石墨、云母、石英石、石灰石、珍珠岩 乌拉特后旗:硫铁、铜、铅、镍、钴、玛瑙、石墨 呼伦贝盟:煤、铜、铅、锌、金、银 牙克石市:煤矿、铁矿、石灰矿、铜矿 扎兰屯市:铜、铁、砂金、硅石 根河市:铅、锌、铁、锰、金、银、石灰石、大理石、珍珠岩、石墨、冰洲岩

陈巴尔虎旗:铜、钼、莹石、芒硝、硫铁 阿荣旗:金、铜、铁、铝、锌、石灰石、大理石、玛瑙、硅石、沸石、煤 新巴尔虎左旗:硝、碱、石油、煤、珍珠岩、膨润土 新巴尔虎右旗:金、银、铜、钼、铅、锌、锰、铁、鳞、钨、锡、锇 鄂伦春族自治旗:煤、白金、黄金、银、镍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煤炭、铁矿、沙金、珍珠岩 锡林郭勒盟:石油、天然碱、煤炭 锡林浩特市:煤、石油、铬、铁、锡、铜、莹石、锗、芒硝 阿巴嘎旗:煤、石油、油页岩、铁、镍、萤石、石灰石、石膏、磷、芒硝、水晶 西乌珠穆沁旗:煤、水晶石、大理石、石油、铁、镍、铜 东乌珠穆沁旗:煤、石油、金、银、铜、铁、钨、岩盐、水晶、玛瑙、芒硝、珍珠岩、石灰岩 苏尼特左旗:褐煤、芒硝、萤石、云母、硅石、石膏、花岗岩、水泥灰岩、大理石、金、铬、铁、铜 苏尼特右旗:铁、铜、金、芒硝、石油、天然碱、萤石、石膏、石灰石、红色花岗岩 太仆寺旗:银、铜、锡、镍、钴、铅、铀、硅石、钾长石、大理石、白云母、氟石、珍珠岩、松脂岩、黑耀岩、膨润土、石墨、玛瑙、天青石、雕塑刻用玉石 正镶白旗:石灰岩、自然芒硝、白盐、花岗岩、碱、萤石、水晶石、金、铁铜、锌 武威市:煤、石膏、萤石、花岗岩 民勤县:煤、石油、食盐、芒硝、石墨、石膏、水晶石 古浪县:煤炭、石膏、花岗岩、铁、铜、高岭土、粘土、重晶石、砂金 陇南地区:铅、锌、锑、金、铜、铁、汞、大理石、重晶石 成县:铜、铁、铅、锌、煤 礼县:金、铜、锑、铅、锌、铣、冰洲石、玛瑙石、水晶石、大理石、煤 康县:黄金、铁、磷、煤、银、硫、硅石、冰洲石、水晶石、景文石 武都县:煤、铁、铝、锌、沙金、磷、硫、石灰岩 文县:铜、铁、煤、重晶石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分布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分布 中国资源 2008-03-20 17:31:23 阅读6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铁矿:中国是铁矿资源总量丰富、矿石含铁品位较低的一个国家。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834处,总保有储量矿石463亿吨,居世界第5位。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铁矿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华北地区资源为最丰富,西南、中南地区次之。就省(区)而言,探明储量辽宁位居榜首,河北、四川、山西、安徽、云南、内蒙古次之。中国铁矿以贫矿为主,富铁矿较少,富矿石保有储量在总储量中占2.53%,仅见于海南石碌和湖北大冶等地。从铁矿成因类型来看,根据程裕淇和赵一鸣等的意见,主要有与铁质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岩浆型铁矿床,如四川攀枝花铁矿床,与中酸性(包括偏基性与偏碱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床,如湖北大冶、福建马坑、内蒙古黄岗等;与中性钠质或偏钠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如江苏、安徽两省的宁芜铁矿、云南大红山铁矿等;沉积型赤铁矿和菱铁矿床如鄂西、赣西、湘东地区的赤铁矿;变质沉积铁矿,如鞍山铁矿、冀东铁矿等;风化淋滤残积型铁矿,如广东大宝山、贵州观音山等。铁矿成因类型以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的变质-沉积磁铁矿为最重要。该类型铁矿含铁量虽低(35%左右),但储量大,约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且可选性能良好,经选矿后可以获得含铁65%以上的精矿。从成矿时代看,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铁矿形成,但以元古宙力量重要。 锰矿:中国锰矿资源较多,分布广泛,在全国21个省(区)均有产出;有探明储量的矿区213处,总保有储量矿石5.66亿吨,居世界第3位。中国富锰矿较少,在保有储量中仅占6.4%。从地区分布看,以广西、湖南为最丰富,占全国总储量的55%;贵州、云南、辽宁、四川等地次之。从矿床成因类型来看,以沉积型锰矿为主,如广西下雷锰矿、贵州遵义锰矿、湖南湘潭锰矿、辽宁瓦房子锰矿、江西乐平锰矿等;其次为火山-沉积矿床,如新疆莫托沙拉铁锰矿床;受变质矿床,如四川虎牙锰矿等;热液改造锰矿床,如湖南玛璃山锰矿;表生锰矿床,如广西钦州锰矿。从成矿时代来看,自元古宙至第四纪均有锰矿形成,以震旦纪和泥盆组为最重要。 铬矿:中国铬矿资源比较贫乏,按可满足需求的程度看,属短缺资源。总保有储量矿石1078万吨,其中富矿占53.6%。铬矿产地有56处,分布于西藏、新疆、内蒙古、甘肃等13个省(区),以西藏为最主要,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一半。中国铬矿床是典型的与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矿床,绝大多数属蛇绿岩型,矿床赋存于蛇绿岩带中。西藏罗布莎铬矿和新疆萨尔托海铬矿等皆属此类。从成矿时代来看,中国铬矿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 钛矿:中国钛矿分布于10多个省区。钛矿主要为钒钛磁铁矿中的钛矿、金红石矿和钛铁矿砂矿等。钒钛磁铁矿中的钛主要产于四川攀枝花地区。金红石矿主要产于湖北、河南、山西等省。钛铁矿砂矿主要产于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钛铁矿的TiO2保有储量为3.57亿吨,居世界首位。钛矿矿床类型主要为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其次为砂矿。从成矿时代来看,原生钛矿主要形成于古生代,砂钛矿则于新生代形成。 钒矿:中国钒矿资源较多,总保有储量V2O52596万吨,居世界第3位。钒矿主要产于岩浆岩型钒钛磁铁矿床之中,作为伴生矿产出。钒矿作为独立矿床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