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合集下载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可编辑).doc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可编辑).doc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可编辑)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下简称检测)包括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因素(有毒物质、粉尘和生物因素)的空气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检验物理因素测量以及检测档案管理。

第四条检测工作类别包括日常检测、评价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性检测。

第五条检测部门应该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日常的检测委托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测工作。

第六条检测部门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应该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第二章前期工作第七条为保障检测工作规范进行公司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该签定委托协议书。

协议书内容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或岗位、检测报告书出具方式、费用结算等。

第八条公司应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如实提供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原辅材料、产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措施、岗位设置及接触时间等相关资料。

开始现场检测时公司检测部门应该提供必要协助并对工作场所生产运行状况及职工职业接触情况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负责。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第九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检测使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记录单(以下简称记录单)。

记录单由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人员现场填写填写内容完整真实不可缺项并由公司陪同人员签字。

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程序

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程序

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程序
职业卫生检测是指对职业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以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制定检测计划:根据所属行业和职业环境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检测计划,确定检测的对象和范围。

2. 现场检测:根据检测计划,对职业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

这包括测量空气中的粉尘、有毒气体、噪声等因素的浓度,测量工作场所的照度、温湿度等因素,还可以采集工作场所的样品进行化验。

3. 数据分析和评价:对现场检测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危害因素是否超出国家卫生标准或行业标准,是否存在职业病危险,评估劳动者的健康风险。

4.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包括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健康监护措施等,以减少劳动者接触危害因素的风险。

5. 定期复测:根据需求和法规要求,对职业环境进行定期复测,以监测危害因素的变化和改善效果。

6. 形成报告和档案:将检测结果和改进建议整理形成卫生检测报告,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7. 监督和评估:对卫生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检查职业卫生检测的有效性和落实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整改和改进。

以上是一般的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程序,具体的工作流程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管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生产作业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工作。

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目的和任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1. 掌握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浓度(强度)及变化趋势,为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评价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

3. 科学合理地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任务包括:1. 定期对生产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调查、监测和评价。

2. 建立、健全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档案。

3.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病人并采取相应的治疗、防护措施。

4. 提出改进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建议,并监督实施。

三、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组织和管理1. 用人单位应当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

2.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生产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浓度(强度)及劳动者接触情况,制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计划,并组织实施。

3. 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4. 用人单位应当将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定期向劳动者公布,并在生产作业场所设置公告栏或者警示标志。

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方法和程序1.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2. 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生产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分析,并保存监测数据。

3.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监测数据,评价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并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放射卫生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程序

放射卫生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程序

放射卫生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程序一、编制工作计划首先,需要编制放射卫生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工作计划。

该计划应明确评价的范围和目标,确定人员组成和分工,明确时间和工作进度等。

二、调查资料收集第二步是收集相关的调查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报告、作业场所的布局图和标本、员工的工作记录等。

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可以了解放射卫生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三、实地调查在收集了相关资料之后,需要实地调查放射卫生环境。

实地调查时,要仔细观察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运行状况、人员操作过程等,记录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四、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五、风险评估基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评估职业病危害对员工健康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估要考虑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接触时间、毒性等因素。

六、制定防护措施在完成风险评估之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应包括工程控制、个体防护和行为控制等方面的措施,如加强通风、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制定合理的操作规程等。

七、编制评价报告评估完成后,需要编制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应包括工作计划、调查资料、评估结果、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等内容,并对评估的目的、方法、结果进行全面的描述和分析。

八、报告汇报和宣传最后,将评价报告汇报给相关的管理部门和人员,并进行宣传。

汇报的内容包括评估结果、防护措施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建议等。

宣传工作可以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职业病防护工作。

以上所述是放射卫生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程序的一般步骤。

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质量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质量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质量控制摘要:现如今,职业病的危害依然严重威胁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国家对于职业病的防止工作也愈加重视,同时制定相关法律规范要求各行业的用人单位落实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定期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不过在实际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本文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质量控制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身心疾病。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生产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辐射、噪声、震动、低温、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

并且职业病往往导致劳动者身心健康终身受到影响。

所以用人单位应定期对劳动者职业活动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并且结合检测结果对采取防护措施,保证劳动者身体健康。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不许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单位应是具有国家相关部门资质认可机构。

职业病因素检测工作通常分为项目竣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常规性检测。

常规性检测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范中的要求定期开展职业场所的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完善程度。

故而,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和公正,必须严格落实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控制过程,保证检测真实性。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时一般分为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完成阶段来进行。

2.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准备阶段检测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委托合同,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委托计划书。

江苏省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完整)

江苏省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完整)

江苏省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0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委托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监部门)认定的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以及安监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委派具备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的监督检测和事故检测。

不适用于用人单位自行实施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应当包括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检验,物理因素(不含电离辐射)的测量,检测报告的出具,以及检测档案的管理等。

第四条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的检测必须客观、真实,并全面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

第五条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职业卫生标准、执业准则等要求,为用人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第二章检测类型及要求第六条检测类型分为定期检测、评价检测、监督检测和事故性检测。

第七条定期检测是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委托具备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检测项目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工作场所的应检职业病危害因素(无标准检测方法的除外),并符合以下要求:(一)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时,应当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1个工作班不同生产时间进行采样;或者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对象,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

(二)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或者最高容许浓度(MAC)时,应当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1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为做好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用人单位应设置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五、用人单位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六、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七、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九、检测结果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十一、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2)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吸入或接触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引起的一类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对职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控职业病危害,保护职工的健康权益,企业需要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确保职业病危害可控可管理。

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程序

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程序

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程序
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程序。

下面是一般的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程序:
1.确定检测目标:根据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明确需要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制定检测计划: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定职业卫生检测的时间、频次和范围。

3.选派检测人员:选择经过培训和获得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工作。

4.进行职业卫生检测:根据计划和要求,对工作场所、工作设备和员工进行相应的职业卫生检测,包括空气采样、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

5.数据分析和评估:对采集到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职业卫生问题,确定职业病危害源和风险等级。

6.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个体防护和管理措施等。

7.监督和实施措施: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落实,确保其有效执行,并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测的追踪和评估。

8.记录和报告:对职业卫生检测工作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检测结果、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等。

9.培训和宣传: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职业卫生保护意识。

10.不断改进: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一般的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程序,具体情况可根据不同行业和工作环境的特点进行调整和补充。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一、目的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____)____号相关制定本制度,为规范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全面地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并通过改善劳动作业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公司有害作业场所对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

三、定义1、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2、有害作业场所监测:指对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易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定点、定时监测;四、职责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是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归口部门,负责____监督本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布、监测、分级管理,对本规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五、工作程序1、总则作业场所监测数据必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比性,通过监测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危害性做出评定,进而通过改善劳动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控制接触来保护员工的健康;2、监测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害作业场所的定期定点监测;(2)现有装置、生产设施更新、改造、检修的检测;(3)事故性监测;(4)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等项目竣工前和竣工后验收的监测;(5)卫生防护技术措施效果评价的监测等。

3、监测点的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的设定和监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____等规范要求,由公司总经理、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与具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监测一次,高毒物质至少每季度检测一次。

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4、监测点确定后,可根据生产情况进行调整;5、监测点的认可、确定、变更或取消,须经公司总经理、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与具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同审核、认可;6、具体监测项目由具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和实施;7、对已确认的监测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规定监测频次进行监测;六、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气体、粉尘、噪声等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程序及流程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程序及流程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程序及流程1、目的:为观察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进行整治,并早期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人。

2、适用范围:本地区不同类型企业或其它用人单位员工的就业前,在岗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3、工作程序3.1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流程图3.2 制订年度体检工作计划:每年年初,由职业病防治科统一制订全年职业性体检工作计划,并列出各用人单位体检日程表,随同体检通知书发至各企业和用人单位。

与用人单位商定检查项目、经费和日程表。

3.3 体检准备工作3.3.1 要求各受检单位在体检前20日向我院提供该单位受检人员花名册(即工人体检情况一览表),写明受检者姓名、所在车间、岗位、年龄、性别和工龄。

3.3.2 职业病防治科资料室根据名册进行统一编号,填在每位受检者的体检表化验单、检查报告单上,交用人单位发给每位受检者。

3.3.3 做好体检人员的安排,检查器材,下厂检查时预先布置好体检场所,以及车辆安排等。

3.4 职业性健康检查工作。

凡来我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待就业人员都必须出示个人身份证,在体检表上贴上本人近照。

经核实后才可体检。

体检结果必须有医生签字、化验单或检查报告上必须有检验或检查医生的盖章或签字才有效。

体检项目参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体检顺序及流程见另公布的规定。

3.5 体检表的汇总与核查体检结束后,由职业病科资料室收集分散在各科室的体检表、化验单、检查报告单,按编号整理后,逐个登记并将结果填写到体检表上,逐个写出体检结论,对疑难病例应请示上级医生。

3.6 体检结果的发放:体检结果合格的,在体检表相应栏目中盖上《体检合格》、印章,本院公章和检查日期章。

在体检后当日下午,最迟在次日上午发给体检者。

体检异常的,在发放体检表时告知进行复查,复查后再将最后体检结论写在体检表上,盖章后发给本人。

3.7 企业用人单位团体体检结果的信息传输3.7.1 对企业用人单位团体体检,在体检完成后尽快告知初步结果,提出进行复查的前来我院复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 时间加权允许浓度:代表性的工作日和采样点进 行检测;
• 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或最高允许浓度:代表性的 采样点,一个工作班内有害浓度最高时段采样;
编辑ppt
8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事故性检测:
➢ 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检测 • 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或最高允许浓度;
编辑ppt
9
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类型分类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数据处理
➢ 原始数据和原始图谱的计算整理; ➢ 质控数据计算; ➢ 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的计算; ➢ 标准采样体积的计算; ➢ 数据处理结果的单位换算、数字修约等。
编辑ppt
1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 实验室检测
现场采样
实验室
分析仪器
化学因素检测
称重法、光谱法、色谱法等
编辑ppt
14
工作程序
项目委托
现场调查
检测方案制定 检测前期准备
化学因素现场采样
物理因素现场检测
样品实验室检测
数据处理
报告编制
报告审核签发
编辑ppt
15
工作程序
项目委托
➢ 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 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 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检测方案的制定应与被检测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做好 沟通。
编辑ppt
20
工作程序
检测前准备
➢ 确定检测人员,各自分工
➢ 检查检测设备是否正常、电力充足、计量证书是否过 期、有无防爆认证
➢ 需要校正的设备是否校正(泵的流量和噪声现场校正)
➢ 采样介质(滤膜夹、吸收瓶、采样管等)是否质量完 好,数量充足(注意添加空白样和校准专用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与内容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与内容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与内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与内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与内容的全部内容。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与内容一准备阶段(一)收集资料与初步现场调查对项目的试运转情况进行初步现场调查并收集以下主要资料: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政府监管部门对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设计阶段的审查意见.2建设项目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1)建设项目的概况,包括工程性质、规模、地点、总投资、建设情况、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项目组成及主要工作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三同时”执行情况等;(2)生产过程的物料、产品及其有关职业病危害的中文说明书;(3)生产工艺;(4)辐射源项;(5)生产设备及其有关职业病危害的中文说明书;(6)采取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7)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浓(强)度;(8)有关设计图纸(建设项目区域图、总平面布置图);(9)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10)有关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资料;(11)职业卫生管理各类资料,包括:1)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机构及人员配备情况;2)职业病防治规划及执行情况;3)职业病防治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人员及其资格情况;5)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接受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情况;6)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及档案情况;3 项目的试运转情况;4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相关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11】第5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07】第70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14】第13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09】第65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2)《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3)《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5】第73令)4)《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第105号)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 7)《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 50号)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1号)9)《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1】第192号)10)《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591号)11)《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第48号)12)《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第142号)*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 14)《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第23号)* 15)《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第108号)*16)《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3)标准规范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工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3篇)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3篇)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检测制度。

下面是一个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的大致流程:1. 制定检测计划:根据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计划。

确定检测的对象、方法、频次和责任部门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计划,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包括空气中的有害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的浓度、噪声水平、照明强度等因素的检测。

3. 样品采集和检测:采集现场照片和视频,并采集空气、水、土壤样品等进行实验室检测,获取准确的数据。

4.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风险的程度。

5. 风险评价与防护措施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包括技术措施、工程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6. 定期复测与监督: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复测,监督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对作业场所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个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的基本流程,具体的实施还需要根据不同作业场所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二)一、前言职业病是在特定的职业环境和职业行为下,由于一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工人发生的一类疾病。

在作业场所中,职业病的发生和控制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建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和要求1. 目的:建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旨在全面了解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情况,为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2. 要求:(1)制度适用范围广泛,涵盖各类作业场所和职业病危害因素;(2)制度包含详细的检测要求和报告程序;(3)制度要求在检测过程中保护工人的健康和权益;(4)制度要求相关检测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5)制度要求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完整)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程序精选全文完整版

(完整)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程序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程序一、接收与受理:1、向用人单位详细了解职业健康体检的类型(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的定期体检、离岗时体检、应急体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体检人数等信息。

2、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信息,判断是否属省卫生厅批准本单位的体检项目范围(粉尘类、化学毒物类、物理因素类、电离辐射类)。

3、对属本单位资质范围的,与用人单位签订职业健康检查委托协议,发给《职业健康检查表》,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填写《职业健康检查表》内相应栏目,并由用人单位签章确认.二、确定体检项目:1、根据体检类型和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由相应的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粉尘类、化学毒物类、物理因素类、电离辐射类)的主检医师,依据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附件1:“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确定体检项目。

2、体检项目不得随意增减,本单位尚不能承担的体检项目,及时与相关委托检验、检查单位联系,委托其承担。

3、离岗时体检、应急体检项目依照在岗期间的体检项目;同时接触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采取互补的方式确定体检项目,即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对照,相同的体检项目不重复,增加不同的项目;没有直接明确体检项目的危害因素,依据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参考其作用后果,如二甲基甲酰胺(DMF),需依照“致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物”来确定具体的体检项目。

三、体检的组织实施:1、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结合本单位工作,确定体检日期,并在十个工作日内安排完成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上岗前体检尽量做到随到随检)。

2、根据体检项目和工作量确定相应科目的体检医师,体检医师需经培训(院内培训),人员相对稳定。

3、主要项目检查前必须核对受检者的身份,可采用在送检单上盖手印或核对受检者的有效证件或受检单位派人把关等形式,防止受检者作假.4、体检医师要严格依照各自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开展体检工作,各项工作要符合临床检查要求。

问诊要仔细,要重视既往史、烟酒史、症状等的询问。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7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7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为做好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度修订和落实监测及评价工作。

二、安全管理部门牵头,负责____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危害岗位、监测点进行辨识,尊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点检测意见,确定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名称、接害岗位名称、岗位人员____、检测点名称及检测内容和检测周期。

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价,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分级。

三、单位应设置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联系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实施日常监测和报警。

五、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六、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耳塞等相关个体防护用品。

七、单位有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需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由安监部门备案批复;较重和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预评价报告由安监部门审核批复后,设计单位应当编写职业病危害防护设计专篇,严重危害的项目需进行设计____和批复,才能____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

建设项目竣工后,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由单位进行控制效果评价和____竣工验收,控评和竣工验收资料报安监部门备案;较重和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需完成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报安监部门审核,并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

AQ/T 4269-202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原因检测工作规范刊登时间:2023-04-22 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12187 评论:0 顶:0 踩: 1范围本原则规定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原因检测工作旳基本规定、工作程序和汇报编写格式等。

本原则合用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存在职业病危害旳工作场所开展职业病危害原因旳检测工作。

用人单位平常旳职业病危害原因监测可参照本原则执行。

本原则不合用于放射性物品旳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对于本文献旳应用是必不可少旳。

但凡注日期旳引用文献,仅注日期旳版本合用于本文献。

但凡不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旳修改单)合用于本文献。

GBZ 2(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旳采样规范。

GBZ/T 160(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189(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

GBZ/T 192(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3 术语和定义职业病危害原因检测occupational hazards monitoring对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旳职业病危害原因进行采样、测定、测量和分析计算。

4基本规定4.1检测工作应遵照国家质量管理旳有关规定,开展检测工作旳机构应获得计量认证,并依法获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

4.2评价监测、平常定期检测、监督监测应在正常生产状况下进行。

4.3异常工况下旳职业病危害原因检测,应注明检测时工作场所旳生产状况。

4.4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测量)时,应使用防爆型采样(测量)设备。

4.5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调查及现场采样应在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陪伴下进行。

4.6工作人员在现场调查及采样时,应穿戴好必要旳个体防护用品。

4.7也许影响监测成果旳异常天气不应进行样品采集。

4.8检测机构对检测汇报内容旳真实性负责。

5监测类别及其采样规定5.1 评价监测合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原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原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原因现实状况评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工作程序如图1—1所示。

图1—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一、项目委托
检测机构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来自企业客户、评价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等的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二、现场调查
为了解工作场所中待测物浓度变化规律和劳动者的接触状况,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的卫生学调查,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
班制等。

(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3)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设备类型、数量及其布局。

(4)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

(5)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6)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状况、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状况等。

三、检测方案制订
检测方案应包括利用便携式仪器设备对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和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样品采集两个方面的内容。

应根据现场调查情况以及GBZ1、GBZ2.1、GBZ2.2、GBZ/T160和GBZ159规范的要求,确定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代表性的现场检测点和样品采集点、采集对象和数量,并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类型和检测方法制定现场采样和检测实施方案。

方案应包括检测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有害物质样品采集方式(个体或定点方法)、物理因素的检测时间和地点、化学有害因素的采集地点、采集对象、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等。

检测方按的制定应与被检测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做好沟通工作。

四、检测前期准备
为确保现场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安全,实施现场采样检测前应做好人员、设备、材料、现场采样检测记录以及相关辅助和安全防护设施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现场采样检测执行人员及各自任务分工。

(2)做好采样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选择符合采样要求的仪器设备,检查其正常运行操作、电池电量、充电器、计量校准有效期、
防爆性能等情况。

(3)做好采样设备充电工作和流量校准工作。

(4)准备采样介质、器材、材料及相关试剂确保其质量完好、数量充足。

(5)准备足够的现场采样检测记录单
(6)做好采样人员必要的个体防护和仪器设备搬运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五、现场采样
在正常生产状况下,按照上述检测方案开展工作,采样前再次观察和了解工作现场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确保现场采样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如实记录现场采样记录单相关信息,记录单应经被检测单位相关陪同人员的签字确认。

六、现场检测
在正常生产状况下,按照上述检测方案开展工作,检测前再次观察和了解工作现场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确保检测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如实记录检测记录单相关信息,记录单应经被检测单位相关陪同人员的签字确认。

七、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主要指对现场采集的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样品的实验室分析和浓度测定。

包括:现场采集样品的交接、采样记录单的交接、样品的编号和保存、实验室内样品的流转和分析测定。

八、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工作也是对原始采样记录和原始检测记录分析整理的过程,包括检测分析仪器产出的原始数据和原始图谱的计算整理、质控数据计算、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的计算、标准采样体积的计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单位换算、数字修约等方面。

九、报告编制
检测报告是整个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最终产出,既是整个检测工作的总结,也是对工作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或强度及分布的归纳总结和结论,并且检测报告一旦签发盖章生效后将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检测报告编写工作的相关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对待,保证检测报告中相关信息和结果真实、准确可靠。

同时,检测报告内容应清晰、整洁,便于查看结果。

十、报告审核签发
报告编制完成后,经过检测人员、校核人员、以及质量监督人员的逐次核对确认后,由授权签字人签发,加盖资质印章后和检测机构检测专用印章,即可发送给委托方。

报告签发盖章后,相关原始记录和报告应归档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