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房颤管理指南
房颤管理的ESC 2023全方位指南
房颤管理的ESC 2023全方位指南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23年发布的房颤管理全方位指南。
该指南提供了最新的关于房颤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导,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更好的决策。
指南内容1. 房颤的定义和分类- 指南对房颤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详细解释,以便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和分类患者的房颤类型。
2. 诊断与评估- 指南介绍了房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等。
同时,还提供了评估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的工具。
3. 抗凝治疗- 指南详细介绍了抗凝治疗的原则和具体用药方案,包括口服抗凝药物和肠内抗凝药物。
同时,还讨论了不同患者群体的抗凝治疗策略。
4. 心律控制治疗- 指南提供了心律控制治疗的各种选项,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同时,还介绍了不同患者群体选择心律控制治疗的考虑因素。
5. 心房颤动的消融治疗- 指南详细介绍了心房颤动消融治疗的适应症、技术和并发症管理等方面内容,以及消融治疗对不同患者的效果评估。
6. 房颤相关的并发症管理- 指南提供了房颤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建议,包括卒中预防、心力衰竭管理和心律失常相关症状的缓解等。
7. 房颤的围手术期管理- 指南介绍了房颤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以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风险。
8. 房颤的康复管理- 指南强调了房颤患者的康复管理重要性,并提供了康复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结论ESC 2023年发布的房颤管理全方位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权威的临床实践指导。
该指南涵盖了房颤的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方面内容,帮助医生制定简单、有效的房颤管理策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023年版欧美心房颤动指南
2023年欧美心房颤动指南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0 年制定了新的心房颤动(房颤)治疗指南(以下简称ESC 指南),并发表在《欧洲心脏病杂志》上。
2011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 美国心脏协会(AHA)/ 美国心律学会(HRS)联合更新了美国房颤诊疗指南(以下简称ACCF 2011 指南)。
在《ACC/AHA/ ESC 2006 年房颤治疗指南》的基础上,新的欧美指南在房颤的抗栓、导管消融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的更新。
1 房颤的抗栓治疗1.1 卒中危险评估在房颤的卒中和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方面,既往常用的CHADS2积分(表1)相对简单,便于记忆,但是并未包括所有已知的卒中危险因素。
因此,ESC 新指南提出了新的评分系统——CHA2DS2VASc 积分(表2),其在CHADS2积分基础上将年龄≥75 岁由1 分改为了2 分,同时增加了血管疾病、年龄65~74岁、性别(女性)3 个危险因素,最高积分达到9 分。
ESC 新指南将房颤的危险因素分为主要危险因素(卒中史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及年龄≥75岁)和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 心力衰竭(心衰)、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既往指南认为还不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65~74岁和血管疾病,即心肌梗死、复合型主动脉斑块以及外周动脉疾病(PAD)等]。
ESC 指南建议直接根据危险因素选择抗栓治疗策略,存在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或两个以上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即CHA2DS2VASc 积分≥2 分者需服用口服抗凝药(OAC);存在一个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即CHA2DS2VASc 积分为1 分者,服OAC 或阿司匹林均可,但推荐OAC ;无危险因素,即CHA2DS2VASc 积分0 分者,可服用阿司匹林或不进行抗栓治疗。
表1 CHADS2积分表2 CHA2DS2VASc积分1.2 抗凝出血危险评估 ESC 新指南建议应用HAS-BLED 出血风险积分评价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积分≥3 分时提示“高危”(表3)。
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
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简介本文档是关于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的摘要。
该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房颤患者的最佳管理策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检查,进行房颤的诊断。
- 对于疑似房颤的患者,应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测或事件记录,以确认房颤的存在和持续时间。
- 应评估患者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以确定最适合的抗凝治疗方案。
抗凝治疗- 对于房颤患者,根据卒中风险评分,决定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常用的评分工具包括CHA₂DS₂-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
- 抗凝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卒中风险、出血风险和个体特征进行个体化决策。
- 目前推荐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DOACs)等。
心律控制治疗- 对于患有房颤的症状明显的患者,应优先考虑心律控制治疗,以恢复窦性心律。
- 心律控制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脏介入治疗(如电复律)。
- 对于无法耐受或无法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应考虑心室率控制治疗。
心室率控制治疗- 对于房颤患者,如无明显症状和心功能损害,可以选择心室率控制治疗。
- 心室率控制的目标是将静息心率控制在60-100次/分钟之间。
- 常用的心室率控制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结论本文摘要介绍了2023年ESC发布的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的要点。
该指南为医生提供了房颤患者的最佳管理策略,包括诊断方法、抗凝治疗、心律控制治疗和心室率控制治疗等方面的建议。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欧洲房颤管理指南》PPT课件ppt课件
Ⅱa
C
6. 合并肥胖的房颤患者
推荐 减肥以及其他危险因素 水平 Ⅱa B
7. 合并呼吸疾病的房颤患者
推荐 当房颤与急性肺部疾病或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相关时 ,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房颤的关键 对所有的房颤患者,都应询问有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征的相关表现,排查有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 征 优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有助于减少房 颤复发和提高房颤的治疗效果 推荐 证据 等级 水平 Ⅱa C Ⅱa B
2016 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
• 2016 年 8 月 27 日~31 日,欧洲心脏病 学会年会(ESC2016)在意大利罗马盛大召 开,会上发布了《2016 年欧洲房颤管理指 南》,现将指南重点内容整理如下
1. 关于房颤患者的性别差异
推荐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临床医生都必须对房颤提供有效的 诊治,以预防中风和死亡。 导管或外科消融技术在男性或女性同样有效。 推荐 等级 Ⅰ Ⅱa 证据 水平 A B
推荐 等级 Ⅰ
Ⅰ Ⅰ
证据 水平 B
B B
Ⅱa Ⅱb
B B
3. 房颤分型及定义
推荐 房颤是初次诊断的,无论房颤之前的持续时间及其严重程度如 何 大多数情况下在48小时内自行终止,持续时间者可达7天。另 外,如果房颤7天内被复律,也归为阵发性房颤 房颤分型 初发房颤 阵发性房颤
持续超过7天的房颤,包括7天之后使用药物或电复律终止的房 颤
Ⅲ Ⅲ
B A
Ⅲ
B、 C
12. 房颤患者左心耳结扎或切除的建议
推荐 经过手术结扎或切除左心耳后,仍建议对卒中风险的房 颤患者给予口服抗凝药物预防卒中 推荐 证据 等级 水平 Ⅰ B
Ⅱa
B
8. 合并肾脏疾病的房颤患者
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
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前言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很高兴发布2023年的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关于房颤诊断、治疗和管理的最新的科学依据和临床实践建议。
指南依据最新的研究证据,对房颤的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药物治疗、电生理评估和干预以及患者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1. 房颤的流行病学与病理生理学1.1 流行病学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不断上升。
据估计,房颤影响着全球约1%的人口。
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和心力衰竭的风险较高,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2 病理生理学房颤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慢性疾病以及遗传因素等。
房颤时,心房无效收缩导致心房内血液瘀滞,形成血栓,增加了卒中的风险。
2. 房颤的临床表现与评估2.1 临床表现房颤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心悸、气促、疲劳和胸痛等。
部分患者可无症状,称为“沉默性房颤”。
2.2 评估房颤的评估应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ECG)、心率和心律监测以及超声心动图等。
对于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还应考虑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更高级别的检查。
3. 房颤的诊断3.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血液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甲状腺功能测试)、尿液分析、肝功能和肾功能等。
3.2 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心电图(ECG)、 Holter监测、事件记录器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房颤的主要非侵入性方法。
3.3 侵入性诊断方法对于难治性房颤患者,侵入性电生理研究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4. 房颤的治疗4.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房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率控制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和节律控制药物(如氨碘苯和普罗帕酮)。
4.2 电生理干预包括电复律和射频消融。
电复律适用于症状性房颤患者的紧急治疗,而射频消融则适用于长期治疗。
4.3 抗凝治疗房颤患者卒中的预防是治疗的重要目标。
2023年ESC房颤管理全指南
2023年ESC房颤管理全指南简介本文档是2023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制定的房颤管理全指南。
该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房颤的最新诊断和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诊断- 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包括评估房颤的类型和持续时间。
- 心电图: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确认房颤的存在和类型。
- 心脏超声: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 血液检查:进行血液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排除其他疾病。
分类与评估- CHA2DS2-VASc评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相关危险因素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
- HAS-BLED评分:评估房颤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时的出血风险。
治疗策略非抗凝治疗- 心律控制治疗:使用药物或电生理手术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 心率控制治疗:使用药物来控制房颤时的心率。
-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预防房颤的发作。
抗凝治疗- 根据CHA2DS2-VASc评分,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 根据HAS-BLED评分,评估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时的出血风险。
- 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阿哌沙班)。
- 定期监测抗凝治疗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其他适用的指标。
心房颤动消融术- 心房颤动消融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房颤的介入手术。
- 该手术通过导管介入,在心脏内部进行热消融或冷冻消融,以终止或减少房颤的发作。
随访与预后- 对房颤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
- 随访包括对心率、心律和抗凝治疗的监测。
- 提供患者教育,包括饮食、运动和戒烟等方面的建议。
- 对于高危患者,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和其他相关检查。
结论本指南提供了2023年ESC房颤管理的全面指导,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制定诊断和治疗策略。
准确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有助于改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欧洲房颤管理指南
2016 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之马矢奏春创作
2016 年 8 月 27 日~31 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6)在意年夜利罗马盛年夜召开,会上发布了《2016 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现将指南重点内容整理如下,供年夜家参考学习.
1. 关于房颤患者的性别不同
2.如何筛查房颤
3.房颤分型及界说
4.如何评价房颤的症状严重性:改良的 EHRA 评分
指南推荐: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改良的 EHRA 评分,用以量化房颤相关症状(I,C)
5.瓣膜病相关的房颤
6.合并肥胖的房颤患者
7.合并呼吸疾病的房颤患者
8.合并肾脏疾病的房颤患者
9.房颤患者应该完善的资料及检查
10.如何评估房颤患者卒中及出血的风险
11.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建议
12.房颤患者左心耳结扎或切除的建议
13.房颤患者合用口服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建议
14.房颤患者心率控制的建议
15.房颤患者节率控制的建议
16.房颤患者节率控制的建议(续上表)
17.房颤的导管消融及外科手术
18.房颤与遗传性心肌病
19.房颤的运动熬炼
20.房颤与妊娠
21.外科术后房颤治疗
22. 房扑治
疗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ESC 2023房颤管理全纲要
ESC 2023房颤管理全纲要1. 引言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口。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23年发布了最新的房颤管理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房颤诊断、风险评估、治疗及长期管理的全面指导。
2. 房颤的诊断2.1 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收集病史和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对于诊断房颤至关重要。
应特别关注心悸、呼吸困难、疲劳、晕厥等症状,以及心脏杂音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体征。
2.2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首选方法,可显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以及心律绝对不齐。
2.3 心脏超声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对于评估左心房大小、左心室功能以及瓣膜状况等具有重要价值。
2.4 Holter监测和事件记录器对于症状不典型或间歇性房颤的患者,Holter监测和事件记录器可以帮助捕捉心电图变化,辅助诊断。
3. 房颤的风险评估3.1 血栓形成风险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应通过CHA2DS2-VASc评分对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
对于中高风险患者,应考虑长期抗凝治疗。
3.2 心脏病变和功能通过评估左心房大小、左心室功能和瓣膜状况等指标,对心脏病变和功能进行风险评估。
4. 房颤的治疗4.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房颤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抗凝治疗、控制心率和节律、以及减少心脏负荷和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
4.2 电生理治疗包括电复律和射频消融等方法,适用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4.3 外科手术对于部分患者,外科手术(如迷宫手术)可能是治疗房颤的有效选择。
5. 房颤的长期管理房颤患者需要长期管理,包括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管理并发症和评估生活质量。
6. 结语ESC 2023房颤管理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科学的房颤管理框架,有助于提高房颤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上是关于ESC 2023房颤管理全纲要的简要概述,如需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指南原文。
2023年ESC房颤管理全指南
2023年ESC房颤管理全指南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ESC(欧洲心脏学会)房颤管理的全面指南。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本指南将提供最新的临床实践建议,以帮助医生和医疗团队更好地管理房颤患者。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等,进行房颤的诊断。
- 对于疑似房颤的患者,可考虑进行长时间心电图监测以确认诊断。
分级- 根据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合并疾病,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级,以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
治疗目标- 控制心室率:通过药物治疗或射频消融等手段,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在目标范围内。
- 恢复窦性心律:对于符合条件的房颤患者,可考虑尝试复律治疗,以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
- 预防并发症:通过抗凝治疗预防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 根据房颤患者的分级和合并疾病,选择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 考虑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特点和药物耐受性进行调整。
射频消融- 对于部分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可以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
- 在选择射频消融手术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和手术风险等因素。
抗凝治疗- 对于有血栓栓塞风险的房颤患者,应考虑抗凝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出血风险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剂量。
患者管理- 定期复诊:房颤患者需要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
- 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提供房颤患者相关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ESC房颤管理的全面指南,包括诊断、分级、治疗目标、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抗凝治疗和患者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医生和医疗团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全文)ESC针对欧洲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进行了更新,更新的原因主要是:欧洲批准几个新药如vernakalant和达比加群酯提前使用:公布几个主要抗凝药物试验结果,如AVERROES试验(阿哌沙斑和乙酰水杨酸)、ROCKET-AF试验(利伐沙斑和维生素K拮抗剂( VKA)、ARISTOTLE试验(阿哌沙斑)。
同时,新指南建议应用心电图对年龄≥65岁人群筛查心房颤动(等级I,证据水平B)。
现对新指南解读如下。
卒中和出血危险的评估卒中风险评估——CHA2DS2-VASc评分替代CHADS2评分新指南强烈建议集中确定“真正卒中低风险”心房颤动患者(如年龄<65岁、孤立性心房颤动和不需要任何抗栓治疗的患者),因此需要在评分中包含更多的常见卒中危险因素。
而大多数专家认为,CHADS2评分比较简单且许多其他常见的卒中危险因素并未纳入CHADS2评分中,如瓣膜病是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75岁患者较65—75岁患者卒中风险更高等。
研究证实,因CHADS2=0分而被划分为卒中低风险的患者每年卒中的发生率>1.5%,故CHADS2评分不能确定“真正卒中低风险”心房颤动患者。
指南建议将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主要”和“临床相关非主要”危险因素,首字母缩写为CHA2DS2-VASc评分,其包括临床实践中大多数常见卒中危险因素。
“C”在CHA2DS2-VASc评分中指已记录的中重度收缩功能障碍或者因新近失代偿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不考虑左室射血分数;除了完全达到“年龄<65岁和孤立性心房颤动”标准的女性心房颤动患者外,女性能从总体上增加卒中风险;若女性心房颤动患者完全达到“年龄<65岁和孤立性心房颤动”标准,女性作为其惟一危险因素则不需要抗凝治疗。
许多证据显示,CHA2DS2-VASc评分在确定“真正低风险”心房颤动患者中更有优势,并且与GHADS2评分一样,甚至能更好确定可能发生卒中和血栓栓塞的患者。
欧洲心脏病心内科学会房颤指南要点(更新)
欧洲心脏病心内科学会房颤指南要点(更新)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房颤治疗指南,针对非瓣膜病房颤的分类、诊断与临床治疗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此后,随着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维纳卡兰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陆续应用于临床,以及关于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治疗方法的新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ESC 于2012 年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卒中及出血的评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左心耳封堵术;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复律;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
1 卒中及出血的评估在指南中,对卒中风险的评估采用CHADS2方案。
但CHADS2评分为0的患者,其1年的卒中概率超过1.5%,并非真正的低危险。
本次更新的指南推荐使用新的卒中风险评分方案:CHA2DS2-VASc取代CHADS2评分方案。
CHA2DS2-VASc评分为0的患者1年卒中概率是0.84%,能更好地筛选出低危患者。
对于出血风险的评估,仍推荐简单易用的HAS-BLED评分方案。
2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应用不同于华法林作用于多个维生素K依赖的活性凝血因子,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达比加群,另一类是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及阿哌沙班。
此外新的Ⅹa因子抑制剂edoxaban本更新发布时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上述新型抗凝药物均通过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获得与华法林比较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
2.1 达比加群 RELY 试验比较了达比加群与华法林预防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显示,110 mg bid 及150 mg bid 达比加群疗效均不劣于华法林,而110 mg 达比加群安全性优于华法林。
2.2 利伐沙班 ROCKET-AF 试验随机双盲比较了利伐沙班与华法林预防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卒中的疗效。
结果同样显示利伐沙班不劣于华法林。
2.3 阿哌沙班 AVERROES 试验比较了阿哌沙班与阿司匹林,ARISTOTLE 试验比较了阿哌沙班与华法林在房颤患者中预防卒中的效果与安全性,结果显示,在疗效无明显差别的同时,阿哌沙班耐受性更好。
欧洲心脏学会(ESC)心房颤动处理指南(全文版)
欧洲心脏学会(ESC)心房颤动处理指南(全文版)1 对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症状的评估首先,根据房颤发生情况和持续的时间,房颤被分为:初发性、阵发性、持续性、长期持续性(>1年)和永久性五种类型。
为了便于对房颤患者的随访,指南认为应该对房颤相关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
因此,此次指南首次提出了依据EHRA评分表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
房颤是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影响房颤患者的主要后果见下表。
因此,指南强调房颤的预防是房颤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
2 抗血栓治疗房颤是中风和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房颤患者发生中风后,致死、致残和再次中风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中风。
但是,房颤患者中风的风险并不一致,因此对房颤患者的处理包括对中风风险的评估以及采用相应的抗血栓治疗方法。
为此,在以往的指南中采用CHADS2评分。
但是,在此次新的指南中,由于此评估方法较差的预测价值,“低危”、“中危”和“高危”的应用被放弃。
一个新的更详细的中风危险的分析方法被采用,新的指南推荐根据新的评估方法,确定中风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并决定是否进行抗血栓治疗。
在新的指南中,对于非瓣膜病变的房颤患者,中风和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为:“主要”危险因素和“临床有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
前者指:中风史、TIA或高龄(≥75岁);后者包括:心力衰竭或中、重度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即LVEF≤40%)、高血压、糖尿病、女性、年龄65~74岁和血管病变(心肌梗死史、周围动脉病变和主动脉斑块)。
根据以往的CHADS2评分方法,最大的分值是6分,而新的评分方法是CHA2DS2-VASc,最大分值是9分。
CHA2DS2-VASc的具体评分方法见下。
CHA2DS2-VASc的评分方法根据CHA2DS2-VASc的评分方法,新的指南建议预防血栓药物的选择如下。
房颤患者预防血栓的药物选择注:QAC:口服抗凝药物,如维生素K拮抗剂(VKA),INR控制在2~3。
2024年ESC房颤管理指南修订解读课件PPT
修订内容解读
(25)动态评估:定期重新评估治疗,关注可减缓/逆转房颤进展的新的可改变风险 因素,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预防不良后果。
谢 谢!
修订内容解读
(22)导管消融术:如果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法控制房颤,可考虑将其作为二线治疗 方案;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可考虑将其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23)内窥镜或混合消融:导管消融失败时可考虑、 或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仍 有持续房颤的患者中作为导管消融的替代方案。
(24)心脏手术期间的房颤消融:在拥有经验丰富团队的中心进行,尤其是对接受 二尖瓣手术的患者。
更新亮点
C: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management (心血管风险因素管理) 管理房颤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AF-CARE鼓 励医生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积极管理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睡眠呼吸暂停 等风险因素。研究表明,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房颤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 预后。 A: Aggressive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 房颤的管理不仅仅依靠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FCARE特别强调了体重管理、饮食控制、增加身体活动和戒烟限酒的重要性。减重和 运动能够有效降低房颤复发风险,改善心血管健康。因此,指南建议房颤患者采取健 康的生活方式,帮助优化长期治疗效果。
修订内容解读
修订内容解读
(1)一般管理:2024 ESC房颤管理指南提出了AF-CARE路径,根据房颤治疗路 径进行最佳治疗,包括: C-Co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 management:共病和风险因素管理; A-Avoid stroke and thromboembolism:避免中风和血栓栓塞; R-Reduce symptoms by rate and rhythm control:通过控制心率和节律来减轻症 状; E-Evaluation and dynamic reassessment:评估和动态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