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夏日》高骈

合集下载

【经典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经典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经典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导语]出自晚唐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出自晚唐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

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山亭夏日注释赏析

山亭夏日注释赏析

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1.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2.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如水晶般明亮的帘子。

3.蔷薇:花名,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

作者简介:高骈(pián)(821年-887年),字千里。

幽州(今北京西南)人。

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唐代著名将领和诗人。

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是晚唐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的孙子。

他从小研习兵书,又喜好文学,经常和读书人交往,谈论治道之理,两军中的人交相称赞。

他在朱叔明手下任司马的时候,见有两只雕在天上并飞,高骈说:“我如能富贵,就应当射中。

”结果一箭射去,贯穿两雕,众人大惊,称他为“落雕侍御”。

后来在平定党项叛乱,反击吐蕃犯边,收复交州(今越南河内一带)等过程中战功累累,历任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护等。

后任多地节度使,曾重创黄巢起义军,朝廷对他深为倚重。

晚年用人不当,惑与神仙之术,几近痴癫,致使上下离心,最终被部下黄巢降将毕师铎囚杀。

高骈虽是武将,但也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

《全唐诗》录诗一卷,存诗50首。

解说: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诗歌。

首句紧扣题目,点明季节和景物特点。

虽然夏日正长,烈日炎炎,但绿树荫浓,令人顿觉凉爽。

第二句写楼台的倒影映入池塘,一个“入”字把楼台倒映水中的画面赋予了一种动感。

第三句写微风轻拂,水波荡漾,诗人用“水晶帘动”来做比喻,极为生动和逼真。

第四句紧承上句,写满架的蔷薇盛开,花团锦簇,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

这首诗一句一景,画面由高到低,由远到近,自然流畅,环环相扣;不仅有视觉描写,还有触觉和嗅觉描写。

全诗画面优美,音韵和谐,传神的描绘了夏日山亭景色的幽静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南宋谢枋得在《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唐诗选》中曾评价说:“此诗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

高骈《山亭夏日》

高骈《山亭夏日》

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

此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长:可作“烈”解。

⑵水晶帘:又名水精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花名。

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译文然热的夏日,绿树枝叶茂盛,树阴非常浓密;水平如镜的池塘,倒映着山上的亭台楼阁。

微微的山风吹来,水晶帘轻轻飘动;满架的蔷薇正在盛开,整个庭院都弥漫着醉人的芳香。

鉴赏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

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山亭夏日》高骈的古诗诗意 山亭夏日唐高骈翻译

《山亭夏日》高骈的古诗诗意 山亭夏日唐高骈翻译

《山亭夏日》高骈的古诗诗意山亭夏日唐高骈翻译背景介绍《山亭夏日》是唐代诗人高骈所创作的一首古诗。

此诗以夏日山亭为背景,描绘了清凉、静谧的夏日景象,将大自然与人的情感相融合,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诗意呈现青山绿水山亭是位于山间的小亭子,诗人选择了夏天作为描写背景。

夏日的山亭,犹如一片绿色的世界,青山绿水交相辉映。

诗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通过山外的青山和楼外的楼,展示了一幅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色。

这种美景使人感受到了山亭所处的安详宁静的氛围。

温暖的阳光在夏日的山亭中,阳光透过绿树洒下,映在山亭和水面上。

诗中写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人用“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形容词描绘夏日的温暖气息,使人感受到了夏季的舒适与宜人。

阳光的温暖照耀着山亭,使得山亭的景色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采菊东篱下除了描述自然景色的美丽外,诗人还融入了对人生和人情的思考。

诗人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简单快乐生活的向往。

采菊东篱下,是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没有繁杂的外在压力,只是安静地享受当下的美好。

通过这句诗,诗人告诉我们,人生也应该如夏日山亭一样,静下心来,享受生活的美好。

杰出的译文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虽然是一首短小的古诗,但却将自然景色与人情融合起来,以简洁而优美的词句表达了对夏日山亭的赞美之情。

为了更好地让现代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首诗,需要一位杰出的翻译家给予合适的译文。

以下是对《山亭夏日》的一种翻译:青山绿水楼台间,杭州歌舞不可闲。

温风习习游人醉,宛如汴州面汉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种译文保持了高骈原诗的意境和韵味,通过简练的文字,重新演绎了夏日山亭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怀。

总结《山亭夏日》是唐代诗人高骈创作的一首古诗,以清新、静谧的夏日山亭为背景,描绘了青山绿水、温暖的阳光以及人生的简单快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展示了高骈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赏析《山亭夏天》赏析1“绿树荫浓夏天长,楼台影子入池塘。

水晶帘动和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一首高骈的山亭夏天,短短几句不长更不华丽的词采,却殷切的道出了夏天闲适的光景,随风婀娜摇动的翠绿树木,湛蓝见底的池塘上映着水边的楼台和天边的云影,风儿带起的波纹替闲静的景致增添了一些活力和气愤。

而忽起的和风遽然卷起院旁的掩帘,窥探着生满蔷薇的宅院,由气流带起的馨香更随风飘散于宅院和山野间。

这是多么令人欣羡的景致啊!都市人所寻求的不正是这一分难能可贵的闲适吗?在短而浅白的诗句中,娓娓道来了夏天闲静却又满富气愤的景色,令人彷如嗅到了随风而至的芳香花香。

《山亭夏天》赏析2【原文】山亭夏天——[唐] 高骈绿树阴浓夏天长,楼台影子入池塘。

水晶帘动和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长:可作“烈〞解。

水晶帘:如水晶般明动的帘子。

蔷薇:诨名。

一种赏识植物,茎长似蔓,须搭架使其成长,有芳一香味。

【翻译】然热的夏天,绿树枝叶旺盛,树-阴-非常稠密;水平如镜的池塘,倒映着山上的亭台楼阁。

微微的山风吹来,水晶帘悄然飘动;满架的蔷薇正在怒放,整个宅院都弥漫着迷人的芳一香。

【赏析】高骈〔pián〕,字千里,唐代闻名武将、诗人。

先世为渤海人,迁居幽州〔今北京〕。

这是一首描绘夏天景色的七言绝句,流露了诗人对天然景色的喜欢之情。

“绿树-阴-浓夏天长〞,此句是从感官下笔写夏天。

此句当理解为夏天的正午酷日然热,绿树枝叶旺盛,浓荫凉快舒适。

愈是“日长〞,愈能反衬出绿荫之“浓〞。

“浓荫〞之“浓〞字不只有树-阴-稠密之意,也有“深〞的意思,便是说树荫不只密,并且很深。

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描绘大观园夏天正午现象的语句“酷日当空,树-阴-匝地〞,即为此意。

“夏天长〞和“绿树-阴-浓〞是有其内在联系的,绝非简略的凑集,写“夏天长〞实践是为了更好地写“绿树-阴-浓〞。

“楼台影子入池塘〞,这儿诗人是从视觉写夏天,写看到的现象。

诗人看到安静的池塘倒映着远近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影子,心境天然怡然舒一爽,所以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

山亭夏日唐高骈注音版

山亭夏日唐高骈注音版

山亭夏日唐高骈注音版夏天的山亭啊,说实话,真的是个让人一待就不想走的地方。

你看那小亭子,坐在里面,周围全是绿油油的树木,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味道。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点点光斑就像是金色的小星星,闪闪烁烁的,挺美的。

再加上那阵阵清风吹过,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只有风声和鸟鸣声交织着,好像在跟你说话似的,温柔又亲切。

感觉特别舒服,不急不躁的,就像是时间都慢了下来。

你有时候会突然想,这样的日子,要是能过一辈子,那该多好?说到这亭子,不得不说,亭子那地方其实是给人避暑的。

要是在夏天的中午,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坐在亭子里,完全感受不到那种烈日的烘烤。

反而是身心都放松了,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可以吹走。

你看看四周的绿树,绿得让人心旷神怡,那可真的是天然空调啊!我敢打赌,你如果在这里待上一会儿,连夏天的热都不会觉得那么难忍。

凉爽的风一吹,汗水都好像没了,简直是上天的恩赐。

你会发现,原来炎热的夏天竟然可以这样美好,真是怪不得古人说“夏日山亭,凉爽宜人”。

再说了,亭子里的那些小景象啊,别提有多生动了。

你看那小池塘,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几只小鱼儿游来游去,偶尔跳跃,溅起些水花,打破水面的宁静,涟漪荡漾开来。

你坐在亭子里,看着这一切,不禁心里也跟着安静了下来。

好像这整个世界都变得没有烦恼,所有的复杂都消失了。

你不需要担心什么,只要安静地感受这一切,心灵就能得到完全的释放。

这不,山亭外边的景色也是有看头的!你远远看去,那些山峰连绵起伏,像是一个个老朋友在彼此低语。

山间云雾缭绕,云朵有时候像是白色的绒毛球,有时候又像飘动的纱幔,轻轻地飘来飘去。

你要是不小心,可能会以为自己穿越进了仙境呢。

再加上那山间的小路,弯弯曲曲的,一不小心就迷了路,不过没关系,迷路也挺有趣的,反正四周风景好,迷一下又何妨?而且你走着走着,说不定就能发现一些小秘密,比如野花偷偷开在路旁,或者是一只不知名的小动物蹲在草丛里偷偷看你呢。

咱们再说说山亭里的那种“人情味”。

《山亭夏日》高骈

《山亭夏日》高骈
《山亭夏日》高駢 山亭夏日》
作者簡介
• 先世為渤海人,遷居幽州(今北京) • 祖父高崇文,是唐憲宗時期名將,世代為 禁軍將領 • 唐懿宗初年,獲授為秦州刺史。 • 咸通七年(866年),高駢鎮守安南 (今越 南),曾整治安南至廣州江道。
《山亭夏日》原文
綠樹陰濃夏日長, 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 水精簾動微風起, 滿 • 綠樹陰濃 樓臺倒影 池塘水波 滿架薔薇
– 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
賞析
•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 • 第一句 (綠樹陰濃夏日長)︰ 不獨描寫樹的茂盛,且又暗示寫作時正是夏日午 時前後。 • 第二句 (樓台倒影入池塘)︰ 寫詩人看到池塘內的樓台倒影。夏日的晴空,加 以清澈見底的池水,使塘中的樓台倒影很清晰。
賞析 (續)
• 第三句 (水精簾動微風起)︰ 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一) 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 「水精簾動」 把整個水面比喻成水晶做成的簾子 (二) 詩人先看見池水波動,才感到微風起了 。 • 第四句 (滿架薔薇一院香)︰ 為幽靜的景致增添了鮮艷的色彩,且充滿了醉人 的芬芳。

高骈《山亭夏日》配图欣赏课件

高骈《山亭夏日》配图欣赏课件

人生哲理
该诗通过描绘夏日山亭的景色,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启示人 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美、珍惜当下、追求内心平静。
自然之美
该诗展现了自然之美,让人们意识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文化传承
通过欣赏《山亭夏日》配图,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和诗 歌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历史地位
作为高骈的代表作之一,该诗在 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 泛传颂和引用。
对后世的影响
启发创作灵感
该诗以其优美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人 生哲理,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家和诗歌 创作者的创作灵感。
传承文化价值
该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对弘扬民族 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结与感悟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高骈《山亭夏日》配图欣赏课 件
CONTENTS
• 诗人简介 • 《山亭夏日》赏析• 配图解读 • 诗与画的结合 • 结语
01
诗人简介
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
高骈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受到良好 的教育。
仕途经历
高骈在唐末担任过多个地方官职,后升至 节度使。
晚年生活
晚年高骈隐居山林,潜心诗词创作。
文学成就
02
《山亭夏日》赏析
诗词内容
总结词
描绘夏日山亭的景色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山亭的美丽景色。诗人高骈以生动的语言 ,描绘了绿树浓荫、荷塘清水的景象,以及微风拂面、蝉鸣声声的氛围。
主题思想
总结词
表达对夏日山亭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详细描述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夏日山亭景色的喜爱和赞美。通过描绘山亭夏日 的景色,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愉悦和宁静,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山亭夏日》高骈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绿树葱郁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

日烈,树荫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荫稠密之意外,还有深浅之“深” 意在内,即树荫密而且深。

人们所谓“烈日当空,树荫匝地”,就是这个意思。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夏日长”的感觉。

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荫浓”含蓄的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它写的是一种情趣。

第二句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这一句可以分两层意思来说。

第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彻;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一一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的水波下则是随之微微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第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的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诗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观察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此时“水晶帘动微风起”。

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爵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的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原先慵懒的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如果没有微风起,芳香就不能送遍全院。

《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赏析《山亭夏日》赏析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山亭夏日的景色?(2)有人说,“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3)这首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等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表现了诗人的状态。

参考答案(1)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

(2)夏日午时,晴空骄阳,耀眼明亮,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化静为动,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映池中的真实情景。

(意对即可)(3)绿树浓阴、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2分)悠闲自在(2分)译文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

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

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赏析:《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

此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和之情。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写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闲之感。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并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山亭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亭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亭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

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山亭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山亭夏日唐代: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水晶帘一作水精帘)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蔷薇:植物名。

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

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

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鉴赏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十分变态。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

诗人看到平静的池塘倒映着远近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

“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清新,也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台楼阁的胸怀,把池塘写大了。

“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山亭夏日》高骈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绿树葱郁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

日烈,树荫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荫稠密之意外,还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荫密而且深。

人们所谓“烈日当空,树荫匝地”,就是这个意思。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夏日长”的感觉。

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荫浓”含蓄的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它写的是一种情趣。

第二句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这一句可以分两层意思来说。

第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彻;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的水波下则是随之微微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第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的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诗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观察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爵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的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原先慵懒的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一院香”,又和上句“微风起”暗合。

如果没有微风起,芳香就不能送遍全院。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山亭夏日》高骈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绿树葱郁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

日烈,树荫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荫稠密之意外,还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荫密而且深。

人们所谓“烈日当空,树荫匝地”,就是这个意思。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夏日长”的感觉。

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荫浓”含蓄的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它写的是一种情趣。

第二句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这一句可以分两层意思来说。

第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彻;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的水波下则是随之微微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第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的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诗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观察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爵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的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原先慵懒的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如果没有微风起,芳香就不能送遍全院。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山亭夏日高骈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绿树葱郁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荫才能浓;这“浓”除有树荫稠密之意外,还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荫密而且深;人们所谓“烈日当空,树荫匝地”,就是这个意思;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夏日长”的感觉;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荫浓”含蓄的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它写的是一种情趣;第二句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这一句可以分两层意思来说;第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彻;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的水波下则是随之微微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第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的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诗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观察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爵蜡了;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的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原先慵懒的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如果没有微风起,芳香就不能送遍全院;诗写夏日风光,用纯乎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荫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全诗以写景见长,笔法多变;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的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附录:山亭夏日高骈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注释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名家点评谢枋得注解选唐诗:此诗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想山亭人物,无一点尘埃也;“水精帘”乃微风吹池水,其波纹如水精帘也;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盛唐格调;作者简介高骈821—887,唐末大将;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孙;幽州今北京西南人;时代为禁军将领;唐昭宗时历淮南节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唐僖宗时任淮南节度使、江淮盐铁转运使、诸道行营都统等职,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拥兵扬州,割据一方;终为部将毕师铎所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译文及赏析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译文及赏析

“⽔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院⾹”的意思:微风拂过,⽔晶⼀样的帘⼦轻轻晃动。

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脾的⾹味。

出⾃唐末将领⾼骈的诗作《⼭亭夏⽇》 绿树阴浓夏⽇长,楼台倒影⼊池塘。

⽔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院⾹。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晶帘:⼜名⽔精帘,是⼀种质地精细⽽⾊泽莹澈的帘。

李⽩《⽟阶怨》:“却下⽔晶帘,玲珑望秋⽉。

” ⑶蔷薇:花名。

夏季开花,有红、⽩、黄等⾊,美艳⽽⾹。

⼀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长。

[2] 译⽂ 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昼⽐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

微风拂过,⽔晶⼀样的帘⼦轻轻晃动。

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脾的⾹味。

赏析: 《⼭亭夏⽇》是唐末将领⾼骈的诗作。

此诗写在⼭间幽静的庭院⾥,⼊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晶⼀样的帘⼦轻轻晃动,蔷薇的⾹⽓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个⾓落。

诗⼈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是⼀⾸描写夏⽇风光的七⾔绝句,写出了⼭亭夏⽇的悠闲之感。

⾸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暗⽰此时正是夏⽇午时前后,烈⽇炎炎,⽇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且深。

《红楼梦》⾥描写⼤观园夏⽇中午景象,谓“烈⽇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因此,“夏⽇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起的,并⾮泛泛之笔。

第⼆句“楼台倒影⼊池塘”写诗⼈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字⽤得极好:夏⽇午时,晴空骄阳,⼀⽚寂静,池⽔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分清晰。

这个“⼊”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句。

【古诗文阅读】高骈《山亭夏日》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高骈《山亭夏日》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高骈《山亭夏日》阅读答案及赏析山亭夏日高片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气幕动,风起。

玫瑰园充满了芬芳。

(1)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山亭夏日的景色?(2)有人说“建筑物反射到池塘中”的“进入”一词用得很好。

请结合整首诗来分析。

(3)这首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等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表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参考答案(1)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

(2)夏天的中午,晴朗的天空和灼热的太阳耀眼而明亮,池水清澈见底。

池塘里的建筑物倒影非常清晰。

“进入”一词将静态变为动态,它只描述了此时建筑反射池中的真实场景。

(右)(3)绿树浓阴、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2分)悠闲自在(2分)二:(1)“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你能说出好在哪里吗?(5分)(2)“水帘动,风起”。

很明显,风是先吹的。

为什么作者说“水细帘先动”?(6分)【参考答案】(1)“进入”是反映的意思。

夏天的下午,天空晴朗,寂静无声,池水清澈,池塘里倒映的建筑影子非常清晰。

“进入”这个词描述了此时建筑物反射的真实场景。

(2)烈日照耀之下的池水晶莹剔透,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到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了微风。

参考译文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

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

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欣赏:《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

此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描绘了夏日山亭的休闲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 第一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 不独描写树的茂盛,且又暗示写作时正是夏日午 时前後[hòu]。
• 第二句 (楼台倒影入池塘)︰ 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夏日的晴空,加 以清澈见底的池水,使塘中的楼台倒影很清晰。
赏析 (续)
• 第三句 (水精帘动微风起)︰ 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一) 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 「水精帘动」 把整个水面比喻成水晶做成的帘子。 (二) 诗人先看见池水波动,才感到微风起了 。
• 第四句 (满架蔷薇一院香)︰ 为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且充满了醉人 的芬芳。
• 全诗的词语︰
• 绿树荫浓 • 楼台倒应 • 池塘水波 • 满架蔷薇
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片。
作者简介
• 先世为渤海人,迁居幽州(今北京) • 祖父高崇文,是唐宪宗时期名将,世代为
禁军将领 • 唐懿 [yì]宗初年,荣授为秦州刺史。 • 咸通七年(866年),高骈镇守安南 (今越
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