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构造应力场第一章

合集下载

雪峰山构造带古构造应力场

雪峰山构造带古构造应力场
, , ,

M A S h o u — x i a n ¨

C UI J i a n - j u n )
1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N e o t e c t o n i c Mo v e m e n t a n d G e o h a z a r d , Mi n i s t y r fL o a n d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 I n s t i t u t e fG o e o me c h a n i c s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1 ; 2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fG o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7
S o u t h Ch i n a . T h e i n v e r t e d s t r e s s s h o ws t h a t t he s t u d y a r e a h a s e x p e r i e n c e d f o u r s t a g e s o f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s s s i n c e Me s o z o i c ,i . e . ,NE — t r e n d i n g ,n e a r l y NS — t r e n d i n g ,NW - t r e n d i n g a n d NNE— t r e n d i n g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s s e s .Th e

构造地质学(山东联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构造地质学(山东联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A:地质构造B:褶皱C:断层D:节理答案:A2.造山带属于A: 全球构造B: 大型构造C: 中型构造D: 小型构造答案:B3.大型建筑的施工是工程问题,与构造无关。

A:错B:对答案:A4.构造地质学研究以时间为线索地质构造的A: 运动学B: 古环境C: 几何学D: 动力学答案:ACD5.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等。

A:磁力勘探B:遥感技术C:重力勘探D:地震勘探E:野外地质调查F:GPS技术答案:ABCDEF第二章测试1.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A:倾角B:倾伏角C:视倾角D:侧伏角答案:C2.直立岩层在地质图上的地质界线表现为()A:与地层等高线平行B:封闭曲线C:直线状D:不确定答案:C3.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傾角时,则露头宽度()A:越大B:不确定C:无变化D:越小答案:A4.两套地层间接触关系反映的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A:角度不整合B:平行不整合C:假整合D:整合答案:A5.下列选项中不足以说明不整合存在的是()A:轻微褶皱B:古风化壳C:强烈地震D:底砾岩答案:A6.野外测量某一单斜岩层走向为330°,倾向北东,倾角45°,其产状用方位角表示法表示为()A:N60°E<40°SE>B:SE35°/70°NEC:N30°W/25°SWD:60°∠45°答案:D7.在垂直单斜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视倾角()真倾角。

A:等于B:不确定C:小于D:大于答案:A第三章测试1.物体中过一点正交截面上()个分量决定一点应力状态A:18B:9C:6答案:C2.在进行点应力状态表征时,一般选取一个体积趋于零的A:长方体B:八面体C:立方体D:十面体答案:C3.截面上,正应力随着()的变化而变化,对其求导可得到应力极值A:合应力B:截面法线方向C:截面法线与X轴的夹角D:剪应力答案:C4.通常,规定立方体六个面上受到的三对正应力大小顺序是?A:σ2>σ1>σ3B:σ2>σ3>σ1C:σ1>σ2>σ3D:σ3>σ2>σ1答案:C5.以主应力矢量σ1、σ2与σ3为半径所作的一个椭球体,用来代表作用于该点的应力状态。

构造应力场解析1

构造应力场解析1

§7 ¨EAå|)Û
§7.1 ¨EAå|ïÄ{
矿物可作为温度计、压力计,进而反演矿物变形时的物理环境。 它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中的自由能判据进行分析。当新生矿物的克 分子体积比原始矿物的克分子体积小时,增加压力就有利于新生矿 物的形成。这说明,在高压下,新生矿物比原始矿物更稳定。因此, 根据矿物相可以判定压力水平。同理,有的矿物在化学变化中要放 热形成新矿物,有的则需吸热而形成新矿物。因为从热力学出发可 以分析,一些矿物在高温下稳定,另一些则在低温下稳定。这就可以 根据矿物相判定其温度水平。目前,研究较多的矿物温度计、压力计 有长石、辉石、石英、角闪石,云母、石榴石、方解石,白云母等。
§7 ¨EAå|)Û
§7.1 ¨EAå|ïÄ{
ÎÙÙ+Fg§§§©褶Yσ¿3Ù­þ²2¶褶"â¥ãºã'§©'¥éσ7îYÛ#.13n3e'IXvÔv¡²üñ­"I²«¡'褶§±
¢þ¥rº(p§Y¥½σ褶X3§3¶­¢I´­¶¡褶Øñ¶Øþ­å'Rå'G¶rܶӤσGå§σ1+c1²3"¶'ÏñI¿σY§3"¡¥,"ñþÓ3¥÷7p#褶GG­©­G&Óa©
§7 ¨EAå|)Û
§7.1 ¨EAå|ïÄ{
'ãñzG7!.1®¨G'vßñ´«ñ²VX¥(´Ü¥¹',ezk§Ï9¤鲕©±'âÙì§g'!H2zG"G2Ù^§¹¥­§z"~TÜ51ñbX¶ì§rgþÏgH侏GQÛ§'nöXz&ùg«§QÚG¤ìnc¹" Ü;ɧ¿v¿§guÜHA¿Äq'¶&@ضñ"g¥À'ÜùöÚ&Y.Ô§¿#WA"R`²¶Tñ'

构造应力场

构造应力场

σ
θ
σ
r
• •
a
θ

Ri 20a

圆孔周围任意点的切向应力与径向应力之和为 2倍的原岩应力,即 r 2H
Λ =1
λ =1时圆孔周围应力分布
14
“孔”周围的应力分布
2、有压圆孔
当孔内有液体(或巷内支护)时,液体(或支护物)对孔壁产生附加应力。 此时,围岩将受孔内应力影响进行应力的重新分布。根据弹性厚壁筒理论得: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是研究矿山岩体力学现象的机理、控制理论,以及控制 所采用的人工构筑物的学科,属于岩石力学的分支,是矿山采掘工程的基础 学科。
概述
分类
概述
学习矿压的意义
矿山压力及其岩层控制是岩石力学在矿山上的应用学科,有人称之为矿山岩 石力学。它既是采矿工程最主要专业课之一,也是矿井开采方法课程的理论基础 课。在采矿中作用如下:
在原岩应力场弹性变形能包括体变弹性能、形变弹性能两种,由前苏联阿维 尔申计算为
体变弹性能
形变弹性能
(1 2 )(1 ) 2 2 2 Uv H 2 6 E (1 ) (1 )(1 2 ) 2 2 2 常由于塑性变形被吸收 Uf H 2 或转化,而消失。 3E (1 )
顶板:位于煤层以上一定范围内的岩层称为煤层顶板。根据煤层上方顶板对 回采工作面的影响程度和方式,把顶板进行再划分,即直接顶、伪顶和老顶。 伪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大多数情况下随采随冒的岩层。通常为厚度小于 0.3~0.5米的炭质页岩或其它松软脆弱岩层,一般允许悬露面积和时间在10平方 米和20分钟以下,很难在工作面维护住,而形成煤中矸石。在矿压上,伪顶主要 影响采场支架选型和采场安全。 直接顶:直接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通常随放顶而垮落的岩层。一般为一层 或几层岩性相近的岩层组成,常见岩性有页岩和砂页岩等。一般来说,直接顶裂 隙发育强度低,与前后方难以形成力的传递,从而形成静载荷作用于支架。然而 ,直接顶是采场直接维护的对象,其稳定状况,直接影响着矿工安全和正常生产 ,为此是矿压研究主要内容之一。 老顶(基本顶): 位于直接顶(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厚而坚硬,一般不 随放顶而冒落的岩层。常见岩性有砂岩、砾岩、石灰岩、坚硬的砂页岩等,一般 厚度大于2米,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Rc>60~80MPa,节理裂隙不发育,节理间距 和分层厚度均大于1m,其运动常给采场带来严重的矿压显现。一般认为,该岩层 内可以形成结构层,上方岩层重量可通过该层把力传递到工作面的前方煤壁和后 方煤柱或采空区。老顶的结构分析和运动规律是矿压研究主要内容。

第1章构造应力场

第1章构造应力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二、应力场的主要研究内容
应力场的定时、定向和定量 定时:分期、存在的时代 定向:三个主应力方向 定量:三个主应力大小
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与地应力剖面 应力场在油气勘探和找矿中的应用 地应力在油气田开发和地质工程中的应用
3.1994-1997年开展《地应力测量技术及其在油田 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全国性攻关研究:
(1)多种地应力测量、计算、模拟、解释技术方 法(地震局、地质力学所、北大);
(2)储层裂缝延伸方位、密度测量技术与方法 (石油大学);
(3)地应力场演化与油气运移、聚集(石油大学、 地震局、地质力学所);
(4)地应力与油田开发(辽河、北京院、廊坊分 院、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胜利)。
学时 3 2 5 3 9 5 2 3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论
一、应力场的基本概念 二、应力场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应力场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应力场的研究现状与主要进展 五、应力场的研究意义 六、储层裂缝的相关概念 七、储层裂缝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八、储层裂缝的研究意义
提出了运用节理、断层和褶轴等构造变形形迹, 恢复构造应力场的地质方法。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70年代为显微分析大发展阶段:
70年代,随着显微测试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 构造应力场研究的显微技术方法,使构造应力场的 研究逐渐深入半定量阶段。
2.差应力值从构造活动强烈的板块边缘向内部明 显减弱。
3.现今地应力的主应力为压应力,一个主应力基本 垂直,另外两个主应力基本水平。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区构造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应变场分析

区构造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应变场分析
根据矿区断层产状、断裂带构造角砾岩、透镜体(AB)面产状、断面上下盘派生小构造(牵 引捆曲轴面产状、分支裂踪力学性质和产状、劈理产状)和断面上攘痕产状及相互切割情况等, 通过赤平投影分析.证明区内先后经历了蜊向(继承性两次)、Nw一辄向、NE—sw向和近 Ew向挤压(表3)。
寰2矿区●■善t时应力状志
向展布,向外围逐渐降低。渌钟璜一带应变能剐僖低。
常区相对比较分傲(图3)。
从矿区成矿期量大剪应力等值线图(图3b)看,风置山处于较高值区,渌钟顶地区偏低,凤 量山到渌钟硬之间为低值区。而矿区外围,特别是东北部最大剪应力值很高。E、B断层附近
量大剪应力值较高,异常等值线基本上与断层走向平行,显示成矿期FI、F.断层带扭性特征。
矿区FI、F‘断层晨布范围内成矿期处于高应变能区域(图3c),应变能等值线呈线状Ew
分支一■



■癯
19妒297. 3r
1护
loD
1r
牵引■曲
l嬲o
FI

31so 16,o,酽
5D"·
10.
2竹o 11铲 o.
1r
2伊5护
2l妒
l""”

"”6r


l”w 56.

1· ”3,
18P 2蛄·90. 27铲 115. 1r
200"35。 ”5舻妒
W 175.”
∞o 5P 3铲
2"2”9F
襄l矿区节理分蛆一监襄l地■已童平)
T“Iel】oiIlt鲫p d洒dedintbe mi∞嘲


■膏●代号 优遗产状 基奉特征 蠢套关纛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和构造规模1. 构造地质学定义:构造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地球岩石圈的结构、构造、形成过程、演化历史以及控制这些过程的动力学机制。

它涉及从微观到宏观尺度的地质现象,包括地层、岩体、断裂、褶皱等。

2. 研究内容详述:(1)地质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组合特征:研究不同类型地质体的外部形态、空间排列、大小和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如断层、褶皱、节理等。

(2)地质体的形成、演化和改造过程:探讨地质体从形成到改造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3)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地球动力学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地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板块构造、地壳运动等地球动力学过程中的角色。

3. 构造规模划分详述:(1)大型构造:涉及整个板块或大陆规模的构造,如板块边界、地槽-地台、造山带等。

(2)中型构造:介于大型和小型构造之间,如区域性的褶皱带、断裂带、火山带等。

(3)小型构造:在更小的尺度上,如单个褶皱、断层、节理、面理等。

二、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关系1. 地质构造类型详述:(1)原生构造: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构造,如层理、波痕、泥裂等沉积构造。

(2)次生构造:岩石形成后,在后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如褶皱、断层、节理等。

(3)复合构造: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相互叠加、改造形成的复杂构造,如叠加褶皱、复合断层等。

2. 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详述:(1)成因关系:不同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如断层活动可能导致褶皱的形成。

(2)时间关系:不同构造形成的时间顺序,如先形成断层,后形成褶皱。

(3)空间关系:不同构造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如断层与褶皱的相互切割关系。

三、构造分析的基本方法1. 地质观察详述:(1)观察地质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组合特征:通过野外实地观察,记录地质体的各种特征。

(2)使用地质罗盘、GPS等工具进行精确测量:测量地质体的产状、方位等参数。

《油气成藏机理》第一章 油气成藏过程分析概论

《油气成藏机理》第一章 油气成藏过程分析概论
体积的优质烃源岩
流体输导体系建立
¾ 输导格架:沉积盆地中可作为流体运移通道的地质体的三 维几何形态、内外部构成、流体行为及其与封闭层的关系
¾ 流体输导体系的作用与主要介质构成
(二) 内容、方法与技术
2. 研究要点
输导体间流体汇聚面积的分配
(二) 内容、方法与技术
2. 研究要点
烃类在输导体中的运移方式
古热流史图、古地温史图及成 熟史、 生烃强 度平面等值线图,生烃量史直方图
热史研究是成油母质生烃研究的先导与前提,并为后续生、排、 聚烃量的模拟计算提供必要的地质参数,其主要功能是重建含 油气盆地的古热流史和古温度史;烃类生成是油气运移、聚集 及成藏的物质基础。
(二) 内容、方法与技术
排烃模拟系统结构
Thomas Hantschel, Armin Kauerauf, Heike Broichhausen, Robert Tscherny November 2004
©IES Integrated Exploration Systems Ritterstr. 23, 52072 Aachen, Germany
镜煤反射率资料、地质分析法
地层剥蚀恢复 构造沉降分析 构造沉降模式、地球物理参数
地层单元厚度、埋深和沉积速率,构造沉 单井地史图,地质横剖面发育史图,地层埋深 降量和沉降速率,地层孔隙度 平面时间序列图,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图
精细的地史模拟是整个油气地质动力学系统的基础, 盆地的原始沉积与构造特征制约着油气的生成、运移 和聚集过程。地史模拟的主要功能是重建含油气盆地 的沉积史和构造史。
模型: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基础 9 盆地模型:沉积体、构造体、烃源体、输导体、温度场、压力
场及应力场 9 油气运聚控制模型:油气生成动力学、烃类初次运移动力学和 烃类二次运移动力学

地质学院《古构造应力场研究方法》课件

地质学院《古构造应力场研究方法》课件

5. 用显微构造确定主应力方位
(2)石英变形纹推导主应力方位 石英变形纹一般是粒内塑性流动的产物,
多形成于具高分解剪应力的面上.石英变形纹 作为一种显微构造多与消光带或扭折带伴生,
在同一颗粒中可出现疏、密两部分,其相应的
光轴分别为 C1 及 C2 (图)
关于石英变形纹的研究
变形纹也称变形叶理,它是一组薄层或透镜 体,其厚度约为0.5-2微米。这些薄层或透镜 体的光性方位和折光率与主晶稍有不同,因而 在单偏光及正交偏光下都可以分辩,它们在颗 粒中成组出现且不穿过颗粒的边界,是颗粒内 部的变形产物。
切面上的赤平投影
3.方法评述
无疑,定量分析开辟了构造研究新途径! 但是,必须注意: (1)相互对比印证 (2)结合条件,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3)可能的话,进行方法的校正工作 (4)样品的代表性 要考虑多期变形的影响和叠加.如:碳酸盐 岩的塑性变形——后期恢复,等.
构造运动问题
其变形纹面及其法线、 光轴( C1 、C2 )
与主应力(σ1 )位于同一平面,且 C1 →C2 代表变形过程中光轴朝着主压应力方 向偏转.利用这种几何关系,就可以确定 和推导出其形成时的主应力方位.
具体作法:
①在旋转台上测量一定数量具有不同方位变形纹的 石英颗粒中C1(光轴)、C2 和变形纹面的产状; ② 按C1 →C2 法或箭头法进行赤平投影,即可求出 σ1 和σ3的方位.再根据σ1、σ3与σ2的几何关系 , 求出σ2的方位。
伯格斯矢量; ρ—位错密度大小。
未变形石英位错 10的(3次方)/ ㎝2 强变形石英位错密度 10的(12次方)/ ㎝2
说明了晶体的位错密度与差异应力的平方成 正比。
这样就可利用TEM或SEM拍摄出变形岩石中某 种矿物晶体内的位错构造的照片,统计出ρ的 大小,套入公式计算即得。

第三章 构造力学分析基础 第一节 构造的研究中应力分析基础

第三章 构造力学分析基础  第一节 构造的研究中应力分析基础
质相同,大小不同, 即 s1>s2>s3时, 可以取三个主 应力的矢量为半径, 作一个 椭球体, 该椭球体代表作用 于该点的全应力状态, 称为 应力椭球体,其中: 长轴代表最大主应力s1, 短轴代表最小主应力s3, 中间轴代表中间主应力s2。
应力椭圆:
沿椭球体三个主应 力平面切割椭球体, 可得 三个椭圆, 叫应力椭圆, 每一个应力椭圆中有两 个主应力, 代表二维应力 状态. 这三个应力椭圆 分别为: s1与s2椭圆、s1 与s3椭圆、s2与s3椭圆
第三章 构造力学分析基础 第一节 构造的研究中应力 分析基础
线理的倾伏向和倾伏角(r)
侧伏向与侧伏角( )
层理及其识别
层理的识别标志 ▪ 成分:砂与泥,石灰岩与砾岩,夹层等; ▪ 结构:粒度变化 ▪ 颜色:灰色、红色等 ▪ 层面原生构造:波痕、印模、泥裂等。
根据交错层理“顶截底切”确定岩层顶
4. 应力集中:
当物体内部有孔洞, 缺口或裂隙存在时, 就会在这些地方产生局部的应力集 中. 地壳中的岩石中有上述的现象时, 也会产生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会影响构造应 力场中的应力分布状态.
地球的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一个地区发生过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构造 变形, 在早期构造变形的部位, 尤其是在断裂的端点, 拐折点, 分枝点以及两条或两 条以上的断裂的交汇处, 都是后期构造应力场的应力集中部位
(6) 已知应力摩尔圆圆周上的一个点, 找出该点在单元体中的对应截面
t
P ( s, t )
s2
2θ s1
0
s
从单元体可以看出 :
1)当在θ=0°截面时, 对应的应力摩尔圆圆周上的A点,此时,
s =s1 , s =smax, , t=0 , 即在此截面上有最大主应力而无剪应力.

地质构造题大6条

地质构造题大6条

一:名词解释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发生构造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

泥裂:又称干裂,是未固结的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初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地层接触关系:指上下两套新老地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固有内力:物体由无数质点所组成的,在未受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上具有相互作用的力,它使各质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物体才能保持一定的形状。

变形: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发生改变。

褶皱:岩层或岩体,在各种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波状弯曲,但仍然保持着它们的连续完整性称为褶皱构造,简称褶皱。

褶曲: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向上或向下弯曲称为褶曲构造,简称褶曲。

断层: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因地壳运动而产生断裂面,断裂面两侧岩层或岩体沿着断裂面发生显著的位移时,称为断层。

侧伏角:指线状构造所在构造面上量得该构造线与构造面的走向线间的锐夹角。

倾侧方向:锐夹角的走向线的一端的方位。

平行褶皱:各岩层成平行弯曲,同一岩层垂直其层面量度的厚度在褶皱各个部位基本一致,其平行轴面厚度,变化很大。

相似褶皱:岩层弯曲形态相似,各层的曲率基本不变。

节理:被断裂面分割的岩层或岩体沿着断裂面没有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或者相对位移量很小的断裂构造。

节理组: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同一方向、同一性质的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力学性质相同、产状基本一致的一群节理。

节理系: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同一方向、同一性质的应力作用下产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学性质相同的解理组所构成的节理群。

薄皮构造:前陆沉积岩在主滑脱面滑脱变形,形成一套褶皱逆冲断裂构造,而基底没有卷入变形,盖层变形与基底变形呈显著不协调关系。

劈理:是一种由裂面或潜在裂面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劈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构造。

二:填空1. 岩层的接触关系包括(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2. 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3.岩石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变形,张裂,剪裂。

古、今构造应力场研究方法

古、今构造应力场研究方法
至于构造应力场相对次序的厘定,一般根据不同构造变形之间的切错、限制和 叠加等关系所反映的相对活动次序来进行。该方法最早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于1962年提出,他把这种同一地区相同或不同构造体系和构造成分之间的关系称之 为构造体系复合,并进一步归纳为归并、交接、包容和重叠,后经地质力学所补充
3
裂缝型油气藏研究技术论坛
提出构造体系的概念,并撰写了《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明确了 地质力学研究以构造体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主张用构造形迹反推构 造应力场,并研究了各种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形迹与应力方向、应力 作用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着手引进和研究现今地应力的实测技术方法,并开始进行断层位移测 量研究、岩石蠕变长期观测、应力矿物研究以及定量化的模拟实验研 究等各项工作,为实测构造应力场研究作了充分的准备。
表3-2 各类野外构造变形所反映的构造应力方向一览表
一级构 造变形
断层
次级构 造变形 正断层 逆断层 走滑断层
褶皱 节理
纵弯褶皱 横弯褶皱 过度褶皱
张节理 剪节理
韧性剪切带 流劈理
片理

片麻理

缝合线
野b
窗棂构造
外 小轴 杆状构造 线源自构 理 皱纹线理造a
拉长线理
轴 生长线理 线 理 断面擦痕
三大主应力方向
二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历史及其主要研究内容自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构造应力场的概念以来国内外的地质学者对其的研究就从未间断过尤其到了上世纪8090年代在世界油气勘探事业的推动下构造应力场研究得到了飞快的发展
裂缝型油气藏研究技术论坛

古、今构造应力场研究方法
撰写了《地质力学概论》(1962),对构造体系的研究方法、手段和 实践作了系统总结,把构造应力场作为厘定构造体系的手段,并认为 把构造应力场作为独立的分支学科去研究会更好;拟定了《岩石力学 与构造应力场分析》的编写提纲(1965),并提出了学科的研究方向。

构造地质学电子版

构造地质学电子版

构造地质学电子版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变形场第二节地壳-岩石圈的层圈式结构和构造层次第三节构造观和褶皱幕问题第四节构造解析的基本原则主要参考文献第二章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第一节面状结构和线状结构的产状第二节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第三节软沉积变形第四节水平岩层不整合的构造意义和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三章构造研究中的应力分析基础第一节应力第二节应力场主要参考文献第四章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主要参考文献第五章岩石力学性质第一节岩石力学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第三节岩石的能干性第四节岩石变形的微观机制第五节岩石断裂准则主要参考文献第六章劈理第一节劈理的结构、分类和产出背景第二节劈理的形成机制和应变意义第三节劈理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七章线理第一节小型线理第二节大型线理第三节线理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八章褶皱的几何分析第一节褶皱和褶皱要素第二节褶皱的描述第三节褶皱的分类第四节褶皱的组合型式第五节叠加褶皱主要参考文献第九章褶皱的成因分析第一节纵弯褶皱作用第二节横弯褶皱作用第三节剪切褶皱作用第四节柔流褶皱作用第五节关于褶皱作用问题主要参考文献第十章节理第一节节理的分类第二节雁列节理和羽饰构造第三节节理脉的充填机制和压溶作用第四节区域性节理第五节岩浆岩体中的节理第六节节理的野外观测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一章断层概论第一节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第二节断层分类第三节断层形成机制第四节断层岩第五节断层效应第六节断层的识别第七节断层的观测第八节断层作用的时间性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二章伸展构造第一节伸展构造型式第二节伸展构造模式第三节构造反转第四节伸展和挤压两种作用和两类构造对比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三章逆冲推覆构造第一节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第二节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第三节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第四节逆冲作用与褶皱作用第五节逆冲推覆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第六节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背景及其与滑覆和岩浆活动的关系主要参考文献第十四章走向滑动断层第一节走向滑动断层的基本结构第二节走向滑动断层的应力状态第三节走向滑动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构造第四节区域剪切应力场引发的雁列构造和陆块旋转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五章韧性剪切带第一节剪切带的基本类型第二节韧性剪切带的几何特征第三节韧性剪切带内的岩石变形第四节韧性剪切带的运动方向的确定第五节韧性剪切带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十六章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第一节面状和线状构造产状的测定方法第二节极射赤平投影的原理和方法第三节地质图的读图分析第四节基础性地质剖面图的编制第五节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技术和方法第六节构造主应力方位的确定和古应力大小的估算第七节构造模拟与实验研究第八节计算机技术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主要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变形场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

《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第3章-1古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分析

《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第3章-1古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分析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求断层擦痕产状 设断层的产状为 Φf ∠θf , 断层擦痕的侧伏 角为βf , 产状为ωc ∠σc , 则: σc = arcsin ( sinβf · sinθf ) ωc= Φf – arcsin ( cosβf / cosσc )
通过大量断层擦痕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和统计 分析,最后可以求出形成擦痕的构造应力场的主 应力优选方位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正断层
逆断层
平移断层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其它小构造 容易确定σ1小构造有:劈理、片理、片麻理、构 造缝合线、构造透镜体、石香场构造等; 容易确定σ2小构造有:窗棂构造、杆状构造、皱 纹线理、交面线理等B型线理; 容易确定σ3小构造有:拉长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压力影构造等。 (5)遥感图象解析法 遥感图象解析可获取露头区线性构造分布规律, 以此来恢复区域构造应力场,减少野外工作量。

哀牢山构造带古构造应力场特征

哀牢山构造带古构造应力场特征

哀牢山构造带古构造应力场特征王明亮;张加桂;汪新文;栾秋雷【摘要】通过野外对哀牢山构造带漠沙镇、戛洒镇两地的哀牢山群中的构造形迹和形变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将哀牢山构造带的应力场初步划分为韧性和脆性两期,并通过对构造带中的各种小构造(片理、劈理、褶皱、构造透镜体、擦痕及节理等)进行构造解析,初步获得了哀牢山构造带中至少存在两期构造应力场,其主压应力方向: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向挤压,现今构造应力场继承了古构造应力场;最后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简要分析了哀牢山构造带两种不同构造应力场的动力来源,即可能与构造带所处的周边板块和深部流体挤压作用有重要联系.【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4(020)001【总页数】12页(P82-93)【关键词】哀牢山;构造带;构造应力场;动力学【作者】王明亮;张加桂;汪新文;栾秋雷【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53哀牢山构造带是藏东 (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一条线性构造和印支地块与扬子地块显著的地质地貌分界线[1],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逃逸块体的西边界,也是川滇菱形块体构造单元的西南边界,同时,在云南省内则构成滇西地槽 (三江褶皱系)与滇东地台(扬子准地台)的自然分界。

作为边界,该构造带的地位十分重要,长期以来被国内外地学界所关注。

首先,构造带中的哀牢山—红河断裂作为青藏高原13条大型走滑断裂之一,属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走滑断裂系[2],或被认为隶属于地质力学中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的中部,在青藏高原的“大陆逃逸”地球动力学模型中以及对青藏高原地体构造的改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迄今为止关于青藏高原活动特征、发育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的几乎所有探索都与该构造带的研究密不可分,它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南部大陆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场所[3]。

雪峰山构造带古构造应力场

雪峰山构造带古构造应力场

雪峰山构造带古构造应力场苏金宝;张岳桥;董树文;李勇;李建华;马收先;崔建军【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3(34)6【摘要】The structure of South China is complex, and its tectonic regimes underwent a tremendous change from the Tethys tectonic domain to the Pacific tectonic domain during the Mesozoic period. The Xuefengshan tectonic belt (XTB) is located in the interior of South China and its uplift mechanism is debated hotly. The study of stress fields on XTB and its adjacent areas provides a key basis for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ectonic evolution of South China. The inverted stress shows that the study area has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of compressive stress since Mesozoic, i.e., NE-trending, nearly NS-trending, NW-trending and NNE-trending compressive stresses. The NE-trending and nearly NS-trending stresses resulted from clockwise rotation of South China and closing of Tethys ocean. The NW-trendiang compression was induced by subduction of paleo-Pacific Ocean towards Eurasia continent, whereas the NNE-trending compression might have been related to the far-distance effect of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 and the Tibet plates.%华南地区构造复杂,中生代动力体制经历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够利用的构造形变可称为具有应力 感的构造,要研究其形成时的应力状态以 及利用其空间产状来反推主应力方向。 要完整地研究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史, 还必须把构造形变(改造)与岩相古地理 (建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构造应力场的模拟研究方法包括各种 物理模拟与数学模拟。 应力方向和应力场强度的表示方法 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构造研究的三个阶段: ⒈几何学,即形态学,是构造研究的 基础。 ⒉运动学,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如位 移方向、位移量等。 ⒊动力学,探索构造形变与应力状态 之间的关系,是构造应力场研究的主要内 容。
直立褶皱
斜歪褶皱
倒转褶皱 平卧褶皱
根据轴面和两翼产状划分的褶皱类型
一、构造应力场的概念
应力(σ )是作用在物体内任意截面的 单位面积(dF)上的内力(dP)。 σ x、σ y、σ z为正应力分量;τ xy 、 τ yz、τ xz为剪应力分量。 当剪应力分量等于零时,三个正应力 分量就称为主应力分量。 用 σ 3、σ 2和 σ 1分别表示最大、中 间和最小主压应力轴。
图1-1
用截面法求内力示意图
图1-2
单元微分体各截面应力分量示意图
图1-3主应力示意图应力法定计量单位为Pa或MPa。 1MPa(兆帕斯卡)=106Pa(帕斯卡) =10bar(巴)≈10atm(大气压) ≈10kg/cm2 表述应力状态的常用术语:三向应
力、二向应力、单向应力;普通应力、 轴向应力、静岩应力。
地应力是地球内部应力的统称。 动态的地应力是指作短周期变化的应 力,如地震波引起应力波动,还有引潮力、 极移、短期自转速率变化等引起的应力变 动。它们积累不起来,对于构造运动可能 有触发作用,但不足以推动构造运动。 静态的地应力是指由重力和长期构造 运动所造成的应力。 本书只讨论静态应力。
构造应力是指在地应力中偏离静岩 应力状态的部分,或者说是在静岩应力 状态之上所附加的一种应力状态。 构造应力的存在与大小常用差应力 来表示。 构造应力场是在一个空间范围内构 造应力的分布。 构造应力场是决定构造形变空间分 布规律的关键。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在确定各地点应力状态(方向、大 小)的基础上,研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各个构造活动时期的构造应力分布。
定时:着重研究各地质时期构造 形变的先后顺序,结合古生物化石与 同位素年龄资料,以确定各构造应力 状态的不同形成年代。 定向:用构造形变确定构造应力 方位。 定量:半定量地估算古构造应力 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