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整理【新教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推荐阅读《秋天的怀念》和《散步》的作者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加深对作者风格和创作背景的理解。
-观看关于史铁生及其作品的纪录片或访谈视频,如《史铁生:生命的追问》、《史铁生的散文艺术》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历程。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本节课的主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生动展示文章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和知识测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3.在线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预习、复习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精)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教案(全)

第六单元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主题分析】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乘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
本单元的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体裁多样,但它们有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的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文章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我们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2.能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3.培养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4.培养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注意思考这类文章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培养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仔细品读课文中含蓄语句的深层含义,揣摩精彩语句的巧妙。
2.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用课内学习的方法和获得的体验扩展课外阅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这类文章对自己的启发意义。
【教学指导】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进行一次课后小型的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
【课时安排】《皇帝的新装》 2课时《诗二首》 2课时《女娲造人》 1课时《寓言四则》 2课时21 皇帝的新装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课本第120—124页【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
2.做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3.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4.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5.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能力。
6.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做一个纯正无邪的人,提升价值观。
【重点难点】1.了解本文的艺术特点和描写手法。
2.理解文章的意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19皇帝的新装1.学习快速阅读初步了解主要内容的方法。
2.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把握文章所揭示的主题,培养敢说真话的好品质。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话《皇帝的新装》。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概括情节听课文录音,注意边听边想象,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明确: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中心人物:皇帝。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几个情节?明确:以“新装”为线索,依次写了: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
3.接龙复述课文:提示:(1)皇帝有何嗜好?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3)皇帝先后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和官员去看织布,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是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4)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的?如何说的?(6)最后谁说出了真话?(7)结果如何?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主旨分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仔细思考下列问题: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明确:(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2)骗子说那件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昏庸无能却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能步步行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知识梳理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知识梳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单元共包含3篇文章,《白杨礼赞》、《草原》、《最后一课》,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不同文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文风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情感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白杨礼赞》、《草原》、《最后一课》的课文文本。
2.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讨论话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享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主题“人与自然”。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白杨礼赞》、《草原》、《最后一课》的课文文本,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
3.背诵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确目标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
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很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七言绝句在诗歌各种体式中是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四首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从简短介绍七言绝句导入,让学生大略知晓七言绝句的历史及特点,快速明确学习内容的大体定位及方式。
二、读四首诗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吟诵诗歌,是解读诗歌的途径,也是理解诗歌的前提。
看看谁能将这四首诗吟诵出诗的味道来!1.读准字音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四首诗歌,没有把握读准的字音要圈画出来。
(生自由读诗后交流生字)课件出示:寂寥.(liáo)春朝.(zhāo)碧霄.(xiāo)戍.(shù)夜阑.(lán)潼.关(tónɡ)2.读出节奏(1)自由朗读,体会节奏。
(2)根据指导,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七言绝句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一夜征人/尽望乡”。
也可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唯见/长江/天际/流”;或“二二一二”,如“闻道/龙标/过/五溪”等。
(3)听读,明确节奏。
听名家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
(4)齐读,体会节奏。
3.学习吟诵古人吟诵是先有曲调的,虽有曲调,但不同于唱歌,因为吟诵的曲调是不固定的。
也就是说,同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曲调来吟诵。
我们应先吟准字音,吐字清晰,做到所谓的“字正”,再通过拖音,使声腔饱满,做到所谓的“腔圆”,字正腔圆是对吟诵的基本要求,以此来感受诗歌的韵味。
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全册第六单元备课参考(2024秋)

第六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所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白话小说《小圣施威降大圣》、童话《皇帝的新装》、神话《女娲造人》、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这些课文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形象来曲折地反映现实,或诙谐展现神仙斗法时的精彩,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想象丰富,引人遐思。
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培养其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小圣施威降大圣》《皇帝的新装》篇幅较长,适合快速阅读的练习,《女娲造人》和《寓言四则》可以适当向课外阅读延伸。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是在阅读教学基础上的延伸,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并在写作实践中大胆运用。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资料链接探究《小圣施威降大圣》“趣”之所在1.“趣”在题目。
题目“小圣施威降大圣”包含了很多有趣的信息。
孙悟空乃天地精华所生,上天入地,何所不能?号为“齐天”,意为与天地齐寿同春,何其威严,何其神圣,是谓“大”圣。
而镇守灌江口的杨戬,乃玉帝之妹和凡人所生,他一半是人一半是神,号为“二郎显圣真君”,人称“小”圣。
小圣为“小”,却能降服“大”圣,怪也不怪?原来,孙悟空曾被玉帝招安,做了个养马的芝麻官弼马温,后来知道自己上了当受了嘲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封为“齐天大圣”。
既然“大圣”是自封的,自然并不为官家认可。
而杨戬的称号却是玉帝亲封,是大家公认的,由此便不能从称号上来判定孙悟空和杨戬的神通与能力孰大孰小、孰高孰低,而最终小圣降伏大圣也就不足为怪了。
作者是借他们的称号有意造成阅读上的错位,以戏谑的口吻来演说两位神仙之间的故事,小圣施展威力降伏了大圣,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产生阅读的渴望。
2.“趣”在比较。
通读课文,杨戬的正统庄重,悟空的滑稽诙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神的形象和性格反差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寓言四则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寓言四则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4.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理解寓言的寓意,积累文言词语。
2.教学难点:利用寓言培养发散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寓言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同学们,你们知道寓言是什么吗?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种魔法,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寓言四则》感受一下“寓言”的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22 寓言四则(出示课件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文体知识教师: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有关寓言的知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4)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教学总结与反思
一、特色与创新之处
1.板书设计美观,知识点体现到位;
2.在教学设计中,用心选择素材,打破陈规,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情况给予学生学习资源,比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教授过程中,写作背景放在了恰当的位置(“不自哀”);教学方法多样,且有针对性;
3.设计以“雨”串起两首诗,别出心裁;课堂线索明朗,第一首诗歌由教师带领分析,教给学生鉴赏方法;第二首诗歌用于学生练习,效果较好;课堂收束设计的造句总结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环节很有新意,学生也很参与热情。
4.诵读次数很多,运用个读、齐读、轮读多种读书方式,真正落实古诗词的诵读要求。
二、不足与改进之处
1.学生在正课的学习过程中发言不够多,没能调动起大部分人回答问题的热情;
2.没能完全展现教学设计的亮点。在第二首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与教学设计有出入,教师呈现结果过快,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学生自主解读的过程太少;
3.布置作业
①背诵两首诗。②找一找其他借“雨”传“情”的诗句,并背诵三句。
1.用对应的诗歌情感完成续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回顾诗歌内容,再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总结借景抒情诗的一般鉴赏方法。
1.
巴山夜雨,感李商隐
风雨大作,悟陆游
赏雨,品雨中情
我懂了,
3.作业:①背诵两首诗。②找一找其他借“雨”传“情”的诗句,并背诵三句。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学生代表读→齐读)
1.(1)给生字注音,划节奏,自由朗诵、
(2)分析“雨”的特点及诗人情感(理解诗意、得出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3)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学生代表读→齐读
讲练结合,比较阅读,将上一首诗学到的鉴赏方法迁移到本首诗歌中来,在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掌握鉴赏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大师XXX的代表作之一,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童话。
文章运用夸张手法讲述了一个昏庸无能、虚伪愚蠢的皇帝上当受骗的荒唐故事,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虚伪本质,本文诙谐有趣,且内涵丰富对学生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应该保持良好的品格如诚信、无私,该怎样去呵护、去坚持,让心灵家园永远烂漫、秀美。
本节课应该引导学生像童话中的那个小孩子一样无私无畏,说真话、做好事、热爱美、创造美,以实际行动战胜假、恶、丑,让世界相信:明天会更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描写的妙处,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在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更深地理解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借助童话来深刻揭发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奢侈、骄横、愚蠢的本质,同时也启发人们要敢于说实话,做正派、忘我的人。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节,对皇帝的动作、语言,特别是心理活动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练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女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哪位同学能流畅生动地讲出一个自己最喜爱的童话故事给大家听呢?(待1~2名同学讲完后)优美的故事总是使人心醉和难忘的。
今天,我们一同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XXX给我们讲《皇帝的新装》。
二、作者简介XXX(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天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课件【最新】

好
诗
共 赏
秋词 (刘禹锡)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借“鹤” 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反映作者高远爽朗的心情。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让一代代的人不 停的咀嚼、回味那缕缕的哀怨、思念、牵挂。然而刘禹锡的《秋词》, 却另辟蹊径,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 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夜雨寄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 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 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 义山诗集》传世。
解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
“内”即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 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 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 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 称“刘白”。他的仿民歌“竹枝 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有《刘梦得文集》40卷。
知 人 论 世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刘禹锡积极参加革新运 动。但革新遭到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 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 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秋,在大自然中,永远扮演着一个悲怀的角色, 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 不停地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 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 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然而刘禹锡的 《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 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秋词(其一)》教案

秋词(其一)教案诗歌阅读与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主要考查如下四个方面:1.概括内容主旨,把握诗歌情感,2.体昧意象意境,描绘景物画面,3.把握技巧手法,分析诗歌妙处,4.品味语言精妙,赏析经典名句。
因此,我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赞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吟诵,要求当堂背写。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点:理解赞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领悟蕴含在诗中的人生哲理。
二、说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古诗,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应该不存在问题,再加上这首诗歌内容本身很简单。
但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诗句中凝练的语言难以理解,深远的意境不能深刻感受,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诗歌意境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所以我选取的教学方法如下:1.朗读法: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诗歌意境美,加深美的体验,引发美的想象。
2.研讨探究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诗意氛围,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使学生受到如临其境的感染。
四、说学法: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拟定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通过预习,解决字词问题,搜集、整理、交流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整合资源,并将读与思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读出诗的韵味、情感、趣味。
2.合作学习:通过讨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3.点拨指导: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词语可以有助于理解诗意。
五、说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先让学生回答喜欢哪一个季节,引出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

单元备课【第六单元】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
这些作品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
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 400 字。
阅读时尽迸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童话这种体裁、感受童话的魅力。
2.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3. 发展学生想象力,明白童话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4、增加阅读量,锻炼学生续写和仿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2. 增加阅读量,锻炼学生续写和仿写能力。
3. 发展学生想象力,明白童话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教学指导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主动阅读文本,反复诵读课文。
3.可采取课本剧、对话、讲故事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加学生实际体验。
课时安排单元预习学案 2课时《皇帝的新装》1 课时《天上的街市》1 课时《寓言四则》 1课时写作 2课时阙文阅读 2课时复习课 1课时第六单元联想和想象《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预习学案【总第课时】【教师寄语】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德)尼采【预习目标】1.朗读课文《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两遍,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反复朗读两篇课文三遍(利用语文晨读时间),(熟练)背诵《天上的街市》;熟读《皇帝的新装》。
记住并说出课注中的文学常识。
掌握两篇课文的生字、生词的音、形、意。
在诵读中整体感知两篇文章,理解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两篇篇文章一遍,在诵读中品味《皇帝的新装》的清新浅易、生动流畅的语言,感悟作者对统治者的愚蠢和社会虚伪风气的辛辣嘲讽;品味《天上的街市》句式整齐而又灵活、符合现代口语的自然节奏、偶数句尾用韵、音韵和谐、富于美感的语言特点。
(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文学部落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1.知识与技能目标:组织读书写作交流会,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布置文学角,创立班刊,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丰富学生人生体验,提高学生审美品位。
按要求完成活动。
讨论法、探究法、合作法。
课前可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最感兴趣或最熟悉的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篇目,然后再确定欣赏内容。
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个小组,各自简单介绍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大概说说心中对文学及文学作品的点滴认识。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字是交流的工具。
文学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而我们接触的往往是网络、游戏、电影、电视等“快餐食品”,时间久了,我们的欣赏水平就降低了,审美品位庸俗了,文学才是真正润泽我们心灵的营养品。
今天我们将组建属于自己的文学部落,来分享文学带给我们的诗意与美。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活动一读书写作交流会(一)活动指导1.各个文学兴趣小组不定期开展读书和写作的交流活动。
每次活动可以设立不同的主题,例如:大家同读一本书,做读书交流;每人为大家介绍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分享自己最新的一篇文学创作,并请同学互评;等等。
2.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要发挥各小组的特点。
如诗歌组用赛诗会的方式来组织写作交流,戏剧组用改编课本剧的方法来进行读书交流等。
各小组还可邀请老师作为特约指导,举办一些相关专题的文学讲座。
注意用拍照、录像、录音等形式记录小组的活动情况,以便展示成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3.全班定期举办文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交流会,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活动成果展示给其他组的同学,品评鉴赏,议论交流,激发同学们对各类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活动要求在正式场合发言,要准备充分,满怀自信,克服胆怯心理。
讲话时,声音要洪亮,发音要清晰。
尽量说普通话,有地方口音的同学,平时可以多听广播,多看电视,多和发音标准的人进行交流。
新增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文选自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课文都是通过虚构的人和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
其单元学习目标为练习快速阅读,通过抓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从课文中抽绎归纳联想的方法,明确联想也是以知识、生活的积累为基础的奇思妙想。
【学情分析】《小圣施威降大圣》是一篇新课文,又是《西游记》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初一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是浓厚的。
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已经对这一故事有了很多了解,但也特别容易因为熟悉情节,而沉溺于动画、电视剧等影像记忆中,不愿意走进文本。
【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比较情节,感受文本的“ 奇情”;2.通过学习描写,品析词句,体会人物的“ 人情”。
3.结合背景,领略作者的“ 谐情”。
【教学设想】基于课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的调整及依据。
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考虑将本文的文学性与趣味性联系在一起,既激发学生的探究趣味,又可以使他们在探究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教学准备】:1. 预习生字词,完成自学检测字词内容。
2. 预习题:根据表格归纳孙悟空及二郎神的变化过程。
3.阅读下发材料:①《降魔变文》故事片段译文;②《瞎眼僧人的故事》片段(见后)【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图片《降魔变文》“狮子吞牛图”,由图猜故事提示:图片内容讲述的是下发材料中的哪一个故事片段?(设计意图:故事激趣,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二、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带着目标学习,便于学生实现自己意义的建构。
)三、比较故事,分析斗法——感受“奇情”。
1.默读课文,用“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说一段话概括文章内容(至少用到三个词)提示:默读,在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视的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快速阅读。
2.用一句概括故事内容思考:题目就可追问:施威指什么?3.用一个词来概括故事内容思考:“变”、“斗”、“追”等追问:哪一个更好?思考:“变”是“斗”的形式。
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主备人:温良飞参备人:李立军陈永菊王得富马国军昌洪强赵明刚21.《论语》六则1课时2010年月日星期Array教学内容:《论语》六则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格言等。
2育。
教学重点生在自读、探究中获得知识,得到启示。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二)简介孔子和《论语》1·(学生之间交流)可以互相补充。
2·(1)介绍孔子。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介绍《论语八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9篇,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I·学生齐读课文;2·学生朗读课文。
(1)齐读,散读;个人读。
(2)(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3·讨论、质疑、析疑。
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
如(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人不知而不愠(恼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不解;殆,这里是"学业陷入困境的意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认为可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诲,教导)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又如分别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4·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5·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四)小结"温故而知新"一句话,对我们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启示啊!(五)作业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2课时2010年月日星期教学内容:《论语》六则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格言等。
2教学重点生在自读、探究中获得知识,得到启示。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精品教案_15

七、作业布置
1、 课外搜集并阅读陆游其余的记梦言志抒情诗。 2、 小组间将收集的陆游记梦言志诗分享,并交流归纳陆游除了在诗中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外,
还在梦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3、 搜集与陆游同时代的爱国诗人如辛弃疾的词作,对比感受该时代诗人的爱国豪情。 八、板书设计
僵卧、孤村
不自哀
(年老体衰,处境悲凉)
1、学生提前诵读本诗,并查阅陆游相关生平经历。 2、搜集自己喜欢的陆游诗歌,进行熟练诵读,小组内交流,初步感受陆游本人及诗歌的魅力。
六、 教学过程
(一)询梦·寻梦导入 同学们,你们晚上睡觉做梦吗?我们常常有这样一句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往往在 梦境中,是人们心之所向。现实生活无法满足的内心意愿,借梦境,往往可以小小窃喜一番。 我国的历代文人墨客,非常喜欢记梦言志抒情。比如:“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 是李煜哀叹奢华的帝王生活不再的追忆之梦;“夜来幽梦忽还乡… …唯有泪千行”,这是苏轼 思念亡妻而无限哀怨的感伤之梦。同学们,调动你们的记忆,是否能够也像老师这样举出一例?
梦中挥戈,到底意难平——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班级
课时
1 课时
一、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
教材简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部分的其中一首。该诗
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写这首诗时,他已经年近七旬。在本诗中,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其 最动人的部分。学习陆游诗中国家至上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于现今的中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价值观而言大有益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将受到陆游高尚品格的震憾,并从中学习古代爱国 志士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得到精神与心灵的陶冶。 学情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