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合集下载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教 学 重 点 、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教 学 手 段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活 动
[新课导入] 师: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周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 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老师请一列同学回答,大 家如果想不起来的话呀,可以看一下每节的大标题和小标题。 师: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师: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 t1 对应的点 x 1 表示 tl 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 刻 t2 对应的点 x2 表示时刻 t2 物体的位置,则△x=x2 一 xl,就表示从 t1 到 t2 这段时间 内的位移. 师: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 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为什么呀?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板书:§1.3 [新课教学]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高一物理课堂教案 课 题 §1.3
2016 年 9 月
18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 型
新授课(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 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 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初中描述运动快慢教案

初中描述运动快慢教案

初中描述运动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速度的概念。

3. 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其运用。

2. 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2. 单位换算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计时器。

3. 测量工具(如米尺)。

4. 实例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提问它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讲解速度的表示方法,如5m/s、10km/h等。

3. 解释速度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实例图片或视频,如自行车、汽车、飞机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

2. 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如给定自行车的路程和时间,计算其速度。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讨论。

2. 要求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实例物体的速度,并描述其运动快慢。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速度概念和速度公式。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速度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和时间,计算运动员的速度。

2. 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并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速度公式,能够运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速度公式中的路程和时间的单位换算,以免出现计算错误。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速度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评优课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评优课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含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记住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公式,能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含义,会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的比值定义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速度矢量性的理解;瞬时速度的推导。

【教学准备】
●教师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视频文件。

【设计思路】
《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在整个运动学教学中举足轻重,既是对前面质点、坐标、位移的应用,又是后面加速度等运动学内容的基础和承接。

本节课的顺利实施,为以后学生。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单位,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m/s。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三、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运用。

2. 速度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快慢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3. 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运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

2. 新课导入:介绍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知识讲解: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并强调公式中各量的含义。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运动场景,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加深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5. 知识拓展:介绍速度的单位及换算,让学生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m/s。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速度计算题和单位换算题,评估学生对速度公式和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用几分钟时间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教学设计-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

初中和高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点不同,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

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但第一次教学时不要主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多次接触极限思维方法后,潜移默化会使他们明白。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概念,领会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

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利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5、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

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体会极限思想方法。

3、根据速度定义体会变化率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极限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来。

三、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1)以你骑自行车上学为例,假设你经过的某短路时平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2)观察图 1.3-1,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3)教材15页上“思考与讨论”中的两个问题应怎样回答?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集体备课—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集体备课—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课型:新授课一、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物理意义;科学思维:体会速度的定义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探究: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态度和责任: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与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二、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速度、速率的概念及区别2、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3、时间、时刻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四、新课教学1.新课引入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吗?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运动员百米冲刺。

由图可以看到他们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比赛时一般都会经历,起跑、加速、匀速、冲刺、最后减速停下来。

人的运动由静止出发,最后归于静止。

课前复习:1.什么是质点,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

2.怎样理解位移一、位置变化的描述如图:三个质点①、②、③初位置分别位于A 、B 、D ,①、②经时间t 分别到达E 、G 两点,③经t ’到达H 。

问:①、②谁运动得快,①、③谁运动得快,②、③谁运动得快。

由学生比较得出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1.时间同,看位移 2.位移同,看时间 3.时间、位移均不同,看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2.新知探究 知识点1—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2.表达式:v =ΔxΔt。

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 ·s -1.1 m/s =3.6 km/h 。

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②知道速度是矢量,了解速度方向的意义③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④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难点】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的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过程】一.课题的引入问题1:从文学的角度,人们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如:风驰电挚、日行千里。

由学生再列举描述运动快慢的成语。

问题2:静止的画面又是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如图1.3-1,并由学生上黑板绘画。

那一种更科学。

如“日行千里”这里有时间与距离。

问题4:在田径运动比赛中,是如何描述奔跑运动员的速度?一般用时间,但一定有跑步的长度。

二.速度的概念速度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定义: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tx v ∆∆=速度的单位:m/s km/h cm/s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单位的换算) 速度的方向:是位移的方向,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度是矢量。

三.平均速度问题1:如果一个运动员在100m 赛跑中用时10s ,求得速度为10m/s ,该速度能反映该运动员在100m 中任一秒均跑10m 吗?它是反映了该运动的什么速度?它只能反映该运动员在100m 奔跑过程中每秒平均跑10m ,即为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概念: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为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例1:某运动员绕400m 周长的跑道跑一圈,用时50s ,则该运动员在该50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由平均速度定义求得,平均速度为零,因位移为零。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2、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总结与作业】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要牢牢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前者表示位移同作用速度的比值,后者为路程同作用速度的比值;速度和速率的区别,前者为矢量,后者为标量。要清晰理解这些物理概念的意义才能正确地使用来解决问题。
【板书】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x/△t,△t→0。
比如:骑摩托车时或驾驶汽车时的速度表显示,若认为以某一速度开始做匀速运动,也就是它前一段到达此时的瞬时速度。
【新课教学】——速率
师: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方向,所以瞬时速度是矢量。通常我们只强调其大小,把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是标量。
【板书】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用例题加深理解
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其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和意义;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学生:最初1m的,取得的位移越接近最初起跑,就越能准确描述他的运动快慢.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体育运动的速度类型,能够良好地区分不同运动的速度。

2.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导,能够理解和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在正确的区间运动。

3.帮助学生在运动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协调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运动速度的概念,如何用具体的数据来计算运动速度,如何在运动中掌握不同速度的技巧。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运动速度的物理概念,如何在真实的运动过程中控制速度。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体育班常进行的运动,例如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让学生回忆之前的运动中,哪些是快速运动,哪些是缓慢运动。

2.展示通过运动视频的展示,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不同运动的速度,并了解如何由数据计算出运动的速度。

3.讲解在展示完运动视频后,对运动速度进行简单的讲解,并通过实际的计算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运动的速度。

让学生了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然后通过实际的计算演示,让学生了解速度的计算过程。

第二课时1.模拟通过模拟运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区分不同运动的速度技巧,并在运动过程中,掌握不同速度的控制方法。

例如:足球运动中,加速与减速的控制技巧。

2.实践带领学生进行真实的运动实践,帮助学生理解运动速度物理概念的掌握。

例如:在跑步时,通过心率、呼吸、步频等因素,来控制自身的速度。

第三课时1.教学巩固通过运动速度的小测验,帮助学生对今天的课程进行巩固,再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

2.总结为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运动速度的概念和技巧。

四、教学反馈在教学结束后,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和反馈意见,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后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的速度概念和描述方法;2.掌握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3.能够描述运动的快慢程度。

二、教学内容1. 运动速度的概念和描述方法运动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

在描述运动速度时,需要确定两个要素: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

运动的路程可以用长度单位来表示,如米、千米等;运动的时间可以用时间单位来表示,如秒、分、小时等。

因此,运动速度的单位可以是米/秒、千米/小时等。

2. 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是:速度 = 路程 ÷ 时间。

例如,一个人跑步跑了1000米,用时10分钟,则他的速度为:速度 = 1000 ÷ (10 × 60) = 1.67 米/秒3. 运动的快慢程度运动的快慢程度可以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

一般来说,速度越大,运动就越快;速度越小,运动就越慢。

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同样的速度可能会被认为是快或慢。

例如,一个人走路的速度为1.5米/秒,在走路的情况下,这个速度可以被认为是比较快的;但是,在跑步的情况下,这个速度就可以被认为是比较慢的。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运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快慢程度,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运动速度的概念和描述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运动速度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例如,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运动速度,如一个人走路的速度、一辆汽车的速度等。

3. 讲解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举例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

例如,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运动速度,如一个人跑步的速度、一辆自行车的速度等。

4. 讲解运动的快慢程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程度。

例如,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运动的速度,如走路和跑步的速度、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等。

5. 练习和巩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些复杂的运动速度,如一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一辆火车的速度等。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二章第三节课型:新授课时间:地点:一、教材内容分析高中学习的速度概念较初中所学的速度有很大的提升。

高中与初中所学习的速度是不相同的,速度的矢量性问题,是本节的重点。

教材中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可以让学生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要正确地加以引导,力求学生能理解。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速度是高一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高中物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变高。

高中与初中所学习的速度不相同,受初中的影响,学生接受高中速度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提醒学生注意与初中所学速度的不同,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速度、平均速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联系.难点:理解速度矢量性。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2.理解平均速度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过程与方法1.让掌握比值定义法。

2.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速度概念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并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2.通过充分的讨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五、课堂教学1.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知道一个物体从某位置运动到另外一个位置,位置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位移,也花费一定的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可不可以用位移或者时间来描述?生:思考师:比如在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甲用10S跑完全程,运动员乙用11S跑完全程。

另外有两辆汽车,汽车A在2h内行驶80Km,汽车B在2h内行驶170Km。

同学们分别比较一下运动员甲乙的快慢,以及汽车AB的快慢,并说出原因。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目标定位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2.能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率的概念.3.会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1.坐标:物体沿直线运动;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坐标来表示.2.坐标的变化量: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位置坐标的变化来表示;用符号Δx表示.Δx=x2-x1;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3.时间的变化量:时间的变化量用Δt表示;Δt=t2-t1.想一想:位置坐标的变化量有负值吗时间的变化量有负值吗答案位置的变化量有正、负之分;正值表示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同;负值表示与正方向相反.时间的变化量没有负值.二、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2.表达式:v=错误!.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1 m/s=3.6 km/h;1 m/s=100 cm/s.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位移越大;速度越大吗答案速度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由于不知道时间长短;所以无法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公式v=错误!;表示的是物体在Δ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3.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想一想:请把相关的物理量连线.时间位置平均速度时刻位移瞬时速度答案一、对速度的准确认识1.对概念的理解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再是初中所学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2.对表达式的理解:1公式v=错误!中;Δx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指路程.2公式v=错误!是速度的定义式;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不能认为v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3.矢量性:速度有大小、方向.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例1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因为2>-3;所以2 m/s>-3 m/sD.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解析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A错误;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错误;速度是矢量;正、负号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C错误;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D正确.答案D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1.平均速度1物理意义: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间隔相对应.2大小:由公式v=错误!计算得出;计算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3方向:与该段过程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2.瞬时速度1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与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相对应.2大小:当Δt非常非常小时;v=错误!为瞬时速度.汽车速度计显示的速度是瞬时速度.3方向: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2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3瞬时速度总为零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平均速度为零时;瞬时速度不一定为零.例2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v=错误!;当Δt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B.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D.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解析由平均速度定义式v=错误!可知;当Δt足够小;甚至趋近于零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A正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等于瞬时速度;B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及方向;C错误;D正确.答案ABD借题发挥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大小无必然关系;平均速度大的物体;其瞬时速度不一定大;平均速度为零的物体;其瞬时速度也可能很大.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而在其他运动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等于其瞬时速度.针对训练2013年9月底“玉兔”来袭;气象台对“玉兔”台风预报是:风暴中心以18 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在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33 m/s.报道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B.瞬时速度;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解析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而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时刻或某位置;18 km/h指的是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33 m/s指的是台风登陆时刻的瞬时速度.故A正确.答案A例3 一辆汽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第1 s内通过的位移是8 m;第2 s内通过的位移是20 m;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0 m;第4 s内通过的位移是10 m;则汽车在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中间2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错误!=错误!m/s=14 m/s解析最初2 s内v1=错误!=错误!m/s=25 m/s中间2 s内v2=错误!=错误!m/s=17 m/s.全部时间内v3答案14 m/s 25 m/s 17 m/s三、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速率的比较1.平均速度: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表达式为:平均速度=错误!.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就叫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其他名称.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平均速率=错误!.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4.区别与联系:1因为位移不大于路程;所以平均速度小于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2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但是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例4 一辆汽车从甲地沿平直的公路以v1=36 km/h的速度经过2 h到达乙地;休息了4 h后;又沿原路返回;以v2=54 km/h的速度运动了3 h 越过乙地到达丙地.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解析汽车全程的位移大小为x=v2t2-v1t1=54×3 km-36×2 km=90 km;全程所用时间为t=2 h+4 h+3 h=9 h;故平均速度大小v=错误!=错误!km/h=10 km/h;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汽车全程的路程x′=v2t 2+v1t1=54×3 km+36×2 km=234 km;所以平均速率为v′=错误!=错误!km/h=26 km/h.答案平均速度大小为10 km/h;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平均速率为26 km/h。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高中物理教案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高中物理教案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高中物理教案【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晓得速度就是矢量,晓得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

介绍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晓得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晓得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育搬迁以此类推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化解一些问题,而向繁杂问题过渡阶段,并使学生培养一种较好的自学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探讨去增进对概念的认知。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1、怎样由速度带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带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使用物理学中的关键研究方法──耦合方法(即为用未知运动去研究未明运动,用直观运动去研究繁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去认知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通过举例,使学生自己概括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传授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绘速度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绘速度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绘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1〕知道瞬时速度是准确描绘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才能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

情感目的培养学生认真考虑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p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拟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拟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

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承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在学生看书自学的根底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打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稳固。

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详细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

分析^p 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

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详细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例如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一、速度:【方案一】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拟运发动跑得快慢?〔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拟哪辆车更快?3、提问:假如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拟它们谁运动的更快?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2篇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2篇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标题: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与物体位移和时间的关系;2. 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3. 能够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过程:导入:让学生观察一段视频,视频中有多个物体在运动,询问学生哪些物体运动快,哪些物体运动慢,并请他们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

步骤:1. 引入速度的概念,解释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 = 位移 / 时间。

3. 通过实际案例示范如何计算速度。

选择一个简单的例子,如赛跑选手进行100米比赛,记录他们的时间和到达终点时的位置,然后计算他们的平均速度。

4. 练习时间:让学生自己计算不同物体的速度,给出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数据,要求学生计算速度并判断物体的快慢程度。

5. 引入相对速度的概念:相对速度是指两个物体相对于彼此的速度。

6.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参照物对速度的影响。

举例说明在不同的参照物下,同一物体的速度可能是不同的,要求学生思考并解释原因。

7. 总结速度描述的三个要素:物体、时间和参照物。

强调参照物的重要性,不同的参照物会产生不同的速度值。

巩固与拓展:1. 进行速度测量实验,让学生使用简单的计时器和测量工具记录不同物体的速度。

2. 提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计算,如两个运动员在不同的跑道上进行比赛,计算他们的相对速度。

3. 引入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速度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资源:1. 视频:展示多个物体的运动。

2. 实验工具: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3. 计算工具:计算器和白板。

评价方法: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程度。

2. 计算准确性:检查学生的速度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 论述能力: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快慢程度,并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物体运动,并尝试使用速度概念来描述它们的快慢程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1.3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知道它是向量。

二、能力目標1.比值定義法是物理學中經常採用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用數學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間的關係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抽象思維能力。

三、德育目標由簡單的問題逐步把思維遷移到複雜方向,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由簡單到複雜。

【教學重點】理解座標和座標變化量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概念及其區別【教學難點】對瞬時速度的理解【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物體的各式各樣的運動,快慢程度不一樣,火箭轉瞬即逝,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一步一步地爬.那如何比較運動的快慢呢?二、新課教學一、座標與座標的變化量1、研究直線運動時,坐標軸上的點x表示物體的位置,兩點間的線段Δx表示位置的變化。

2、物體的位移可以用座標的變化量來表示: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Δx的正負表示位移的方向。

思考:課件投影圖,讓學生觀察,用數軸表示座標與座標的變化量,能否用數軸表示時間的變化量?分析:顯然物體開始是向x軸正方向運動,位移△x=x2-x1為正值;若向x軸負方向運動時,位移△x為負值.二、速度1.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1)相同時間內比較位移的大小;(2)相同位移時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2.速度(4)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5)速度是向量.速度的大小等於單位時間內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6)勻速直線運動中,任意相等時間內的位移都相等,運動的快慢程度相同,即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變.三、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1.平均速度(1)定義:在某段時間的位移△x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t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位移)內的平均速度.(2)公式:v=△x/△t(3)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體在某段時間內(或者是某段位移內)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

(4)描述平均速度時,必須指明是哪一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或是哪一段時間間隔內的平均速度.2.瞬時速度(1)定義:物體在某一時刻(或通過某一位置時)的速度,叫做瞬時速度.(2)物理意義:精確地描述物體在某一時刻(或通過某一位置時的運動快慢.(3)方向:與物體經過某一位置的運動方向相同.(4)物體在從t到t+△t時間間隔內,若△t非常小,以至於△t 0,則可以認為表示的是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四、速度和速率1.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2.日常生活和物理學中說到“速度”,有時是指速率.思考: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嗎?提示:平均速度是物體的位移與發生這段位移所需時間的比值.平均速率是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需時間的比值.由於物體在通過一段位移時,位移的大小一般不等於路程,故平均速率一般也不等於平均速度的大小.特例: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大小才等於路程,平均速度的大小才與平均速率相等.[典例分析]例1: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等於3.0×108m/s,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一個人看到閃電後5s聽到雷聲,則打雷的地方離他大約多遠?分析:設打雷的地方到人的距離為x,根據x=vt,可分別計算閃電和雷聲傳到人所在處所用的時間分別為t1和t2,根據條件t2-t1=5s,則可得解。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进一步说明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为速度概念的叙述作好准备。

教材的重点是速度,从平均速度引入,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过渡到瞬时速度,说明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

教材最后说明速度的应用,特别以“STS”栏目形式从一个侧面说明速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速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很熟悉。

由于在初中学习的是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且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表示,没有强调方向性。

高中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准确地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学生开始时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可能有误,不注意其方向性,也不清楚平均速度与时间和位移的一一对应性。

在平均速度的基础上引入瞬时速度也要处理好,要让学生体会极限的思想,学生接受这一概念的难度应该不是很大。

设计思路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用位移与时间的比来定义,直线运动中质点的位移用坐标的变化量Δx来表示的方法是重要的。

以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为例,让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理解用Δx表示位移大小和方向的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思考问题的思路,如先选定质点运动的直线为一维直线坐标系,确定坐标轴的原点和坐标轴的正方向,并确定坐标轴的标度。

学生开始时可能误认为平均速度与初中学过的速度没有区别,可通过实例让学生注意到,初中学的速度定义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它没有方向。

现在说的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用极限思想介绍瞬时速度是可行的。

定义了平均速度xvt∆=∆后进一步指出“为了使运动的描述精确些,可以把Δt取得小一些,运动快慢的差异也就小一些;Δt越小,描述越精确;想像Δt非常小,可以认为xt∆∆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

”这样处理较清晰地体现了极限思想,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思维方法的感悟,但又回避了严格的极限概念和计算,也没有引入“极限”这个术语。

STS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而不仅仅是科学在技术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数学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用v =s/t 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 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 ·s
—1,常用单位还有km/h 、cm/s 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 =s/t 是恒定的。

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 时间里跑完100m ,那么他1s 平均跑多少呢?
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 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书:
⎪⎪⎪⎩⎪⎪⎪⎨⎧=一致
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体运动的快慢物理意义:粗略描述物移)的平均速度,用叫这段时间(或这段位所用时间的比值,
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大小: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t
s v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 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

所以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但这个v =10m/s 只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而不代表他前50米的平均速度,也不表示后50米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

例:一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秒内的位移为10米,第二个5秒内的位移为15米,第三个5秒内的位移为12米,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5秒内的平均速度以及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计算得出:
s m v s m v s m v s m v /5.2,/4.2,/3,/24321====
由此更应该知道平均速度应指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瞬时速度
如果要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应怎样描述呢?那就必须知道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这就是瞬时速度。

板书: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比如:骑摩托车时或驾驶汽车时的速度表显示,若认为以某一速度开始做匀速运动,也就是它前一段到达此时的瞬时速度。

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方向,所以瞬时速度是矢量。

通常我们只强调其大小,把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是标量。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一物体从甲地到乙地,总位移为2s ,前一s 内平均速度为v 1,第二s 内平均开速度为v 2,求这个物体在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v 。

师生共评:有的同学答案为
221v v v +=
这是错误的。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
定义来求,用这段总位移与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也就只表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三、小结
1、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4、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拓展:
本节课后有阅读材料,怎样理解瞬时速度,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请看一下,这里运用了数学的“极限”思想,有助于你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作业P 26练习三3、4、5
五、板书设计 ⎪⎪⎪⎪⎩⎪⎪⎪⎪⎨⎧⎩⎨⎧⎩⎨⎧⎩⎨⎧物理意义概念瞬时速度物理意义概念平均速度物理意义概念速度矢量 标量: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