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配合康复护理在早期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用于老年肩周炎疼痛的护理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用于老年肩周炎疼痛的护理效果李颖芳;蔡娟【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用于老年肩周炎疼痛的效果.方法在2013年4月-2016年4月选取所在科室30例老年肩周炎疼痛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医护理组,每组15例,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组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JOA 评分,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相对于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中医护理组较高,P<0.05;相对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中医护理组的较低,P<0.05;相对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状发生率,中医护理组的较少,P<0.05;相对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JOA 评分,中医护理组的较好,P<0.0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对老年肩周炎疼痛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借鉴.【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7(032)015【总页数】3页(P2270-2272)【关键词】肩痹;中医护理;老年肩周炎;疼痛【作者】李颖芳;蔡娟【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康复科南昌 330000;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手术室南昌 330000【正文语种】中文肩周炎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临床常见病,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是,由于大部分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较差,在术后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就中医护理技术用于老年肩周炎疼痛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在2013年4月—2016年4月选取所在科室30例老年肩周炎疼痛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医护理组,每组15例。
常规护理组男8例,女7例,患者的最大年龄是80岁,最小年龄是42岁,平均(59.3±6.4)岁。
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护理体会
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采用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并给予合理的临床护理后,取得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康复科的30名肩周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研究。
该30名患者均采用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法进行肩周炎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和肩功能恢复的情况,并对临床效果进行统计。
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4%。
结论运用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法治疗肩周炎,同时给予合理的临床护理,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标签:中药熏蒸;艾灸;肩周炎;护理本文中,对我院康复科的肩周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并加以合理的护理取得的临床效果加以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康复科肩周炎患者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
患者的年龄为37~74岁,平均年龄为54.1±6.8岁。
患者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2.0±1.3年。
其中单侧肩周炎患者22例,双侧肩周炎患者8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中医药管理局的肩周炎诊断标准确诊。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熏蒸结合艾灸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和过程中加以合理的临床护理。
1.2.1治疗方法(1)中药熏蒸法。
川芎6g。
桂枝,红花,没药,制附子,乳香各10g。
白芍,延胡索,羌活各12g。
桑枝20g。
苍术,伸筋草30g。
所有剂量可根据患者症状加减。
每日一剂。
可将以上药物提前放于智能中药熏蒸机中浸泡片刻待用。
使用中对准患者患肩进行熏蒸,注意温度控制,可以在熏蒸部位垫上纱布,以防烫伤,促进药物的吸收。
(2)艾灸法。
对患者采用隔姜艾灸法。
根据艾柱的直径切相应大小,厚度为0.2~0.3cm的姜片,置于阿是穴。
点燃艾柱,置于姜片上,进行艾灸。
过程中询问患者感受,如过烫即更换艾柱或将姜片提起片刻。
1.2.2护理方法(1)心理护理。
因为肩周炎的临床症状多见持续疼痛,肩部活动受限,治疗过程缓慢,因此,往往造成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激动。
平衡火罐配合艾条灸治疗肩周炎的护理
好转 8 (6 0 % )未愈 2例( .0 )总有效率 9 .0 。 例 1 .0 , 40% , 60%
4 讨 论
肩 关 节炎 中 医学 称 之 为 “ 漏肩 风 ” “ 结 肩 ” “ 十肩 ” 属 、冻 、五 , “ 证 ” 畴 。 因老 年 人 肾气 不 足 , 血 渐 亏 , 气 不 固 , 理 空 痹 范 常 气 卫 腠
宗、 曲垣 、 臂腈 、 手五里穴坐罐 、 留罐 6~1 mn 从而解除瘀堵 而 0 i, 止痛。每周 1— 2次 , 2周为 1 个疗程 。 24 艾条 灸治疗 患者取坐位 , . 患肩手臂 内收于身旁 , 操作者
畅, 遵医嘱给予欧贝 、 哌啶等药物镇吐 。做好麻醉中的护理管 氟
理, 确保 患者 的安 全 。
护 理 人员 在 麻 醉 前 后 的 仔 细 护 理 及 专 业 技 术 的操 作 配 合 ,
可 以缩短麻醉操作时间 , 提高麻醉效果 , 避免麻醉意外的发生 ,
又 为 患 者 减 轻 了痛 苦 , 保 其 手 术 的 顺 利 进 行 。 确
25 功能锻炼 肩关节功能锻炼 : 1 将患肩手 自行扶墙从低往 . ()
情放松 , 积极 配合 治疗 。
2 2 备齐拔火罐和艾 灸的用物 , . 保证用物使用 安全 。 2 3 平衡 火罐操作 方法 . 患者取 坐位或侧卧位 。( )穴位选 1 择: 肩俞 、 肩井 、 巨骨 、 肩髑 、 臂腈 、 腈会 、 天 、 肩髂 、 横醪 、 天宗 、 曲垣 、 五里等 。 2 平衡火罐手法 : 手 () ①闪罐 、 掖罐 : 选用 中号玻璃 火罐在肩俞穴位 阳性 点上反复快速吸拔闪罐至皮肤潮红 约 2 3 i, a r n 当罐体 发热后迅速进行攘罐 ( 利用罐体 和底 部在经络上往
中医护理技术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
中医护理技术是一种在护理实践中应用中医理论的技术,它以中医学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护理技术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中医护理技术的分类中医护理技术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艾灸、中药浴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其中,针灸是通过在人体穴位上刺入针具,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则是通过手法的按摩、揉捏、推拿等,促进经络气血的畅通,改善人体的生理机能;拔罐则是通过在人体上放置吸附器具,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刮痧则是通过在人体上刮拭皮肤,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草,将热量和药效传导到穴位上,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中药浴则是通过将药物浸泡在水中,让药物的有效成分渗透到人体皮肤和毛孔中,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二、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的疾病和症状,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痛经、失眠、便秘、慢性胃炎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护理技术在这些疾病中的应用。
1.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症状为颈部疼痛、僵硬、肩部疼痛、头痛等。
中医护理技术可以通过推拿、针灸、艾灸等方法来缓解疼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2.腰椎病腰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常见症状为腰部疼痛、僵硬、下肢麻木等。
中医护理技术可以通过推拿、针灸、拔罐等方法来缓解疼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腰椎病的目的。
3.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症状为肩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
中医护理技术可以通过推拿、针灸、艾灸等方法来缓解疼痛、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肩周炎的目的。
空心艾灸配合针刺、拔罐治疗肩周炎89例
结
果
本组 8 9例 , 经 1~2疗 程 治 疗 , 均 1 个 疗 程后 治 愈 】 4例 , 疗 程 后 治 愈 3 2个 6
配合拔罐疗 法 , 1次 , 为 1个疗程 。 日 7火
芪 、 酱草 、 藤 、 公英 各 2g乳 香 、 败 红 蒲 5, 没 药 各 1g 元 胡 1 g 川 芎 lg并 辨 证 加 0, 5, O 减 。浓 煎 成 10 l保 留 灌 肠 , 1次 , 2m , 日 1 个 月 为 1 疗 程 , 期 停 朋 个 经 .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 : 程症状 、 ① 疗 体 征 消 失 , 科 检 查 正 常 ; 有 效 , i 症 状 妇 ② f床 l 台 减 轻 , 科 检 查 有 明显 改 善 ; 无 效 , 妇 ⑧ 自觉
彤 的 毡 点 , 用 时 , 于 艾 灸 器 之 下 ; 艾 凸应 置 ②
760 32 0甘 肃敦 煌 市 中 医 院
摘 要 目的 : 察 空 心 艾 灸 法 配 合 针 观
刺 、 罐 治 疗 肩 周 炎 的 临 床 疗 效 方 法 : 拔 8 9例 均 以 空 心 艾 灸 法 配 针 刺 、 罐 治 疗 拔
病 程 2周 一l 月 , 均 9个 月 ; 病 邴 6个 平 发
垫 , 患 者在 整 个 治疗 过 程 『一 直 处 于 一 使 1 1
种温热舒适 的感觉 , 到艾 团燃 尽 为止 。 直
一
个 部 位 一 放 置 一柱 , 疗 时 间 4 般 治 0~ 导患 者 开 展 康 复 功 能 锻 炼 , 括 弯 腰 晃 肩 包
讨 论
7 r. 问空 心 直 径 约 4 m, e 小 a e 其形 状 类 似 民 所 称 的 “ 窝 头 ” 此 法 也 称 馒 灸 。 窝 , 与艾 配 套 的 艾 灸 器 具 有 : 毡 垫 : 一 ① 是 种 特 制 的 与 艾 团 大 小 相 配 套 的 巾 宅 圆 柱
护理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护理肩周炎的研究进展摘要】肩周炎是目前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多种护理治疗方法。
文章中通过中医护理技术辅助治疗肩周炎,如艾灸、拔罐、中药热奄包、刮痧、穴位注射等,采用传统中医技术配合物理治疗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肩周炎;护理;中医;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001-02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肌腱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合征[1]。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根据其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发病年龄,又可称为“五十肩”,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男性发病率逐渐与女性持平,属于中医学的“肩痹”范畴。
1.肩周炎的中医护理和物理治疗方法1.1 中医护理技术1.1.1艾灸采用循经取穴隔姜灸法以散寒通结,活血舒筋,穴位选取:肩贞、肩井、肩前压痛点[2]。
具体方法:每次将厚0.2~0.3cm的鲜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再将艾炷在姜片点燃施灸,当艾灸燃尽,再换炷施灸,灸完所规定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每穴灸3~5壮,以上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艾灸主要利用艾火温和的热力扩张治疗部位的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并加速穴区组织内血液和淋巴循环,透诸经而除百病,祛寒理气,温中逐湿,活血舒筋。
1.1.2火罐火罐疗法是指用排除罐内空气以产生负压,使其吸附体表的方法,造成局部皮肤充血淤血而产生刺激[3],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其具有疏通经络,驱邪祛瘀,清热解毒,调和气血和内治脏腑的作用,同时其具有操作简便,经济适用等特点。
用闪火法将罐于吸附皮肤上,治疗部位以大椎至脊中,大椎至患侧肩髃,患侧肩胛,患侧肩关节前侧为主,或拔罐主要在患侧压痛点和肩周围处,根据部位大小,选用火罐,每次拔罐10分钟左右。
1.1.3中药热奄包草乌、赤芍、川牛膝、当归、独活、海桐皮、红花、羌活、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以袋装之,装入毛巾,用水煮沸后,把毛巾拧干,湿度以不滴水为宜,用药水煮过的毛巾直接贴在皮肤上,敷30min,中药热敷效果明显,在局部热疗时,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皮肤,通过皮肤的吸收,穿透表皮作用于患处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的代谢与营养,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增强抗炎能力,解除组织粘连,逐渐改善运动功能。
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护理体会
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护理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38例肩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情况。
结果 38例患者中,痊愈18例(47.4%),显效11例(28.9%),好转7例(18.4%),无效2例(5.3%)。
总有效率为94.7%(36/38)。
结论护理中运用中药熏蒸结合艾灸能有效促进肩周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肩周炎;中药熏蒸;艾灸;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156-02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肩部周围组织多处发生慢性退行性或者炎症病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如得不到有效治疗,有可能造成“冻肩”、“肩凝症”[1]。
熏蒸是将药物以加热蒸汽的方式送达患处,艾灸治疗之原理为提高病变部位温度,两者都有舒经通络,使患处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温经散寒,活络止痛的作用。
本组研究探讨护理中运用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并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38例肩周炎患者,均按中医药管理局诊断标准确诊[2]。
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31~60岁,平均(48.3±3.4)岁。
病程2周~8年,平均病程(2.4±0.3)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肩疼痛、肩关节外旋小于30°、肩关节活动障碍。
排除标准:肩关节结核、肿瘤及其化脓性炎症。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38例患者给予中药熏蒸结合艾灸。
中药处方:制附子10 g、生黄芪30 g、红花10 g、桂枝10 g、桑枝20 g、羌活12 g、白芍12 g、乳香10 g、没药10 g、延胡索12 g、川芎6 g。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之艾灸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之艾灸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艾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疗法。
艾灸是以艾叶为主要材料,通过燃烧产生热量,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艾灸的历史、原理、应用、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帮助读者了解中医护理技术的相关知识。
艾灸的历史艾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史料记载,艾灸起源于古代中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古代,人们利用艾叶的温热之气来驱逐蚊虫、祛除湿气。
到了汉代,艾灸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中,成为中医治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艾灸疗法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也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经,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了艾灸的医疗效果。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东方之域,宜高粱、夫病气在下焦,下部之湿甚,其治宜灸。
”说明艾灸疗法在古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多种治疗和养生功效的中医技术。
艾灸的原理艾灸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温热刺激:艾灸通过燃烧艾叶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组织的肿胀和疼痛。
2. 调节免疫:艾灸的温热刺激能够激活身体免疫系统,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同时,艾叶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调节体内免疫细胞的活性,达到调节免疫的作用。
3. 调整气血:艾灸可以通过经络穴位调整气血的运行,使气血运行通畅,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的目的。
4. 调节内分泌:艾灸可以促进身体内激素的平衡,调整内分泌系统,消除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疾病症状。
5. 促进血液循环: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动加快,有利于身体各器官的供血和供氧。
6. 促进新陈代谢:艾灸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使体内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保持身体健康。
艾灸的优势与劣势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的艾灸具有以下优势:1. 简便易行:艾灸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场地,可以在家庭或医院中自行操作。
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护理体会
s nf a t f cie(89 , ae rvd(8 %)2css n f cie53 . h t f c v aew s9 .% i icnl ef t 2 .%) 7css mpo e 1 . , ae e et (.%)T et a ef t ert a 47 g i y e v i 4 i f v ol ei (63 ) C n lso us gcr f p ligt dt nlC ieeme iiefmi t ncm ie i o iu t nc n 3 /8. o cu in N r n aeo pyn a io a hn s dcn g i o bn dwt m xb s o a i a r i u ao h i
b sin frte t ame to c p lh mea e ir rt . eh d i y eg tc sso ainswi c p lh mea u t o h r t n fs a uo u rlp r t ii M t o sThr - ih a e fp t t o e a h s t e t s a uo u rl h p ratr i e iwe yo rh s ia r m g s 01 oAu u t2 2we e a aye er s e t ey Al te p t n s eir i srve d b u o ptl o Au u t2 0 t g s 01 r n lzd rtop ci l. l h ai t b t f v e wee gv n n rig o a io a hn s dcn u g t n c mbn d wi xh sin h lnc le c c n h r ie u sn f rdt n lc i ee me iie fmiai o ie t mo iu t ,teciia f a y a d te t i o h o i
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康复科肩周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并分析讨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均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结合艾灸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实施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措施,发现其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实施中药熏蒸加快患部所需的血药浓度,艾灸具有疏经通络,活血止痛,再结合临床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熏蒸;艾灸治疗;肩周炎;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304-02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中老年多见,其特征是肩部周围组织发生慢性退行性或炎症病变,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有较大的概率造成“冻肩”“肩凝症”[1]。
熏蒸是在患处对药物进行加热蒸汽,使患部达到所需的血药浓度。
艾灸作用在于加强病变部位温度,两者促使患处气血畅通,从而温经散寒,活络止痛[2]。
此次研究护理中通过实施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并观察其有效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以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肩周炎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例,女17例。
年龄在37~74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54±6.8岁。
其中单侧肩周炎患者22例,双侧肩周炎患者8例。
患者均遵守中医药管理局的肩周炎诊断标准。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药熏蒸结合艾灸的方法并进行护理,具体情形如下:1.2.1治疗方法:(1)中药熏蒸法:川芎6g;桂枝、红花、没药、制附子、乳香各10g;白芍、延胡索、羌活各12g;桑枝20g;苍术、伸筋草30g。
肩周炎的中医康复治疗(一)
肩周炎的中医康复治疗(一)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的周围软组织发生损伤而引起的广泛性无菌性炎症。
临床以肩部疼痛、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肌肉萎缩与痉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
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所以又称为“五十肩”,并且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
在临床中,因早期肩部的不适感易被忽视,延误治疗而形成慢性疾病,产生肩周炎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有专家认为:人过中年,人体机能逐渐走向衰退,正气不足,肝肾虚损,容易导致筋脉失养,成为发病的基础,肩部直接感受风寒湿等的侵袭则是造成肩周炎的外在原因。
肩周炎的治疗最主要的是坚持自我锻炼与按摩,同时可辅以药物及理疗和局部封闭疗法。
离子导入法或理疗方法均可改善血运,消除肌肉痉挛,防止粘连,并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在早期或疼痛较重时病人可服用消炎镇痛药物,如双氯灭痛、芬必得、扶他林等药物,或舒筋活血药物如强力天麻杜仲丸、大活络丹、疏风定痛丸等,也可外用止痛喷雾剂、红花油等。
对于关节间沟处局限性压痛的患者可给以局部封闭,用药为2%利多卡因2ml,加强的松龙0.ml。
局封疗法可消除炎症,避免粘连,打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对于肩周炎的康复很有帮助,坚持正确而有效的锻炼可防止和解除粘连,舒筋活血,改善局部血循环,防止肌肉痉挛,增强和改善肌肉的功能,对于治疗肩周炎有明显的疗效。
下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
爬墙练习用力尽量向上爬墙。
每天争取多向上数1道砖缝,逐渐可锻炼抬高患肢,直至正常, 画圈法画圈动作应像太极拳一样,缓慢、深长,不能用暴力乱抡上肢,以免造成肩袖断裂。
划圈分为竖圈、横圈两法。
竖圈为前后方向竖着划圈,横圈为上下左右方向划圈,类似太极拳中的云手动作。
每次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各画15~20圈,也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逐渐加量,每天练3~5次。
拉轮练习在墙或树上安1个滑轮,并穿过1条绳子,两端各系1个小木棍,上下拉动锻炼。
梳头动作双手交替由前额、头顶、枕后、耳后,向前、纵向绕头1圈,类似梳头动作,每次可15~20次,每天3~5次。
艾灸疗法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学习艾灸疗法在康复护理中的技巧与效果
艾灸疗法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学习艾灸疗法在康复护理中的技巧与效果艾灸疗法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学习艾灸疗法的技巧与效果艾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对人体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在康复护理中,艾灸疗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艾灸疗法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以及学习艾灸疗法的技巧与效果。
一、艾灸疗法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1. 神经系统康复艾灸疗法在神经系统康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中风患者,经常使用艾灸疗法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加患肢的感觉与运动功能,促进神经重新连接。
此外,在治疗帕金森病、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中也广泛应用了艾灸疗法。
2. 骨骼肌肉康复艾灸疗法也对骨骼肌肉康复非常有效。
例如,对于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艾灸疗法可以加快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并促进组织修复。
在治疗腰肌劳损、关节炎等疾病中,艾灸疗法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 内脏功能康复艾灸疗法对内脏功能康复也有积极影响。
通过对腹部穴位的艾灸刺激,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蠕动,增强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此外,艾灸疗法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二、学习艾灸疗法的技巧与效果1. 艾灸选择在学习艾灸疗法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艾草。
优质的艾草具有香气浓郁、柔软易燃等特点。
艾草的选择关系到疗效的好坏,因此需要认真学习鉴别艾草的方法。
2. 穴位掌握学习艾灸疗法需要准确掌握人体的穴位。
对于康复护理来说,尤其要熟知与康复相关的穴位。
在艾灸时,要准确找到穴位并施灸,确保疗效。
3. 艾灸时间艾灸时间的长短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艾灸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然而,对于康复护理中的不同病症,艾灸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 灸法技巧艾灸疗法的技巧对疗效有重要影响。
学习时,要注意艾条的角度和位置,以及燃烧的火力控制等。
需掌握正确的灸法技巧,避免烫伤等不良反应。
举例说明中医护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中医护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和康复的一门学科。
中医护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列举了一些例子。
1. 针灸护理: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中,针灸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颈椎病、腰椎病、失眠等。
2. 推拿按摩护理:推拿按摩是中医学的另一种疗法,它可以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在临床中,推拿按摩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肩周炎、腰肌劳损、痛经等。
3. 中药熏蒸护理:中药熏蒸是中医学的一种疗法,它可以通过熏蒸中药,让药物的有效成分渗透到人体内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中,中药熏蒸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哮喘、皮肤病等。
4. 饮食调理护理:中医学认为,饮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食物可以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临床中,饮食调理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
5. 气功护理:气功是中医学的一种疗法,它可以通过调节呼吸、运动身体等方式,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中,气功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心脏病、高血压、焦虑症等。
6. 精神疗法护理:中医学认为,人的身体和精神是相互关联的,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临床中,精神疗法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
7. 水疗护理:水疗是中医学的一种疗法,它可以通过水的温度、压力等因素,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中,水疗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风湿病、关节炎、皮肤病等。
8. 艾灸护理:艾灸是中医学的一种疗法,它可以通过燃烧艾草,让药物的有效成分渗透到人体内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中,艾灸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月经不调、失眠、肩周炎等。
中医骨伤科肩周炎的中医艾灸治疗
中医骨伤科肩周炎的中医艾灸治疗肩周炎,又被称为“五十肩”“冻结肩”,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肩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
在中医骨伤科领域,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肩周炎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
肩周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尤其是在夜间疼痛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质量。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与肩部劳损、外伤、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肩周炎属于“痹症”范畴,其病机主要为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筋骨失养。
中医艾灸治疗肩周炎,主要是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艾灸所产生的温热效应能够扩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缓解疼痛和肿胀。
同时,艾灸还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肩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在进行艾灸治疗时,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髃、肩贞、曲池、合谷等。
肩井穴位于肩上,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是治疗肩部疾病的重要穴位,艾灸此穴可以疏通肩部经络,缓解疼痛;肩髃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具有疏风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肩贞穴位于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 1 寸,艾灸此穴能够调节肩部气血,改善肩部活动受限;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具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功效;合谷穴位于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艾灸合谷穴可以调节全身气血,增强止痛效果。
艾灸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温和灸是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距离皮肤约 2-3 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 15-20 分钟;回旋灸是将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 3 厘米处做往复回旋的移动熏烤,使皮肤有温热感;雀啄灸则是将艾条点燃后,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熏烤穴位。
在实际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艾灸方法和穴位。
艾灸大师谢锡亮艾灸治疗肩周炎
艾灸大师谢锡亮艾灸治疗肩周炎中医属于痹症范围,一般称为“漏肩风”“凝结肩”“冻结肩”认为多由风湿寒邪趁人劳倦,睡眠,外伤时侵入肩部,致使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经筋作用失常而发为本病。
病因病机漏肩风多由风寒湿三气,臂如久坐或久卧潮湿的地方或露宿,沐冷水裕,或感受寒邪如睡觉时漏肩。
乳妇以臂枕儿。
都能引起本病的发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因其虚而外邪乘虚而入。
泞塞了肩部,并留在关节之间,导致漏肩风的发生。
如感受了外邪,就发病的,是新邪、病症较轻,治疗容易,另外还有感受外邪不马上发作,过一时期才发作的,是伏邪。
如是,停留的时间较长,难以根治。
伏邪的漏肩风,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才能治愈。
漏肩风多发于五十岁左右。
现在也常见于年轻人。
肩关节周围炎。
简称肩周炎,发病年龄多在50岁,由于肩关节走位软组织病变引起的肩关节炎疼痛和功能活动障碍,女性患病率比较高,多是单侧发病。
一肩治愈后,数天后另一肩膀又发病。
肩周炎是刺血科的常见病,刺血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肩周炎的症状1、肩部疼痛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周炎的患者肩部关节的活动会受到限制。
在上举、外展或是内旋的时候这些症状尤为明显。
由于长期的不使用,造成肩关节部位的肌肉力量逐渐下降,关节囊随之发生改变。
人们在梳头、穿衣或是洗脸的时候,这些动作都会受到限制。
3、怕冷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生物能量平衡灸(艾灸)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实践
生物能量平衡灸(艾灸)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实践作者:牛青田孙宝芳孙宇杰陈云香张丽新王丽丽宋志坚张莹刘传亮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1期摘要:生物能量平衡灸是中医护理技术的继承与创新,具有选穴少、显效快,效果好的优势,其特点是借助外界输入能量,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虚实,激发人体内在的平衡调节机制,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应用中选擇的施灸部位是背俞穴、腹募穴以及注意事项、预防与调护、不适反应及如何处置,结合病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生物能量平衡灸、应用、效果、俗话说:吃药一箩筐,不如艾灸一炷香,古人把艾草称之为“百草之王”,其作用胜过人参,有语“艾有参之功,参无艾之德”,“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灸之”。
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源泉;艾草,燃烧之后产生阳气,补充进人体,能把体内的病邪都赶走。
艾灸灸像一轮小太阳,当它逼近你的身体,源源不断的阳气就输入到你的体内。
艾灸长期使用,不仅强身健体,还可以延年益寿,修身养性,健康一生。
一、病症引发原因外因:感受外邪,风、寒、暑、湿、燥、邪。
内因:正气不足。
常见症状:疼痛--痹症:1、不通则通: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不荣则痛:气血不足,无法营养脏腑、筋脉。
二、用能量平衡灸疏通既然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就要先疏通淤堵的经络,淤堵一般都是由湿寒和代谢产生的垃圾,引起气血津液阻滞,垃圾不能及时运化掉,积累日久,而产生病症。
能量平衡灸就是借助外界能量,把湿寒首先化解疏通,然后在加强这个地方的人力(艾灸),及时把垃圾处理掉。
小肠俞是能量平衡灸的排污口,用艾灸先打开这个穴位,才能真正把身体里的寒气,毒素排出体外,然后灸大肠俞、三焦俞、脾俞、肝俞、大椎、中脘、神阙、关元、中级等。
先灸后背俞,在灸腹募穴。
三、能量平衡灸十六字原理:1、疏通管道。
2、见坑填土。
3、驱邪扶正。
4、命运(肾脾)归平能量平衡灸施灸部位通常选背俞穴和腹募穴,背俞穴和腹募穴离脏腑最近,接受外界能量易于打通经络。
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在颈肩腰腿痛病人中的应用
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在颈肩腰腿痛病人中的应用张倩【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在颈肩腰腿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本院就诊的颈肩腰腿痛病人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行艾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时间为1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JO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及生活质量评1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能有效提高颈肩腰腿痛病人临床治疗效果,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9(017)003【总页数】3页(P324-326)【关键词】中药熏蒸;艾灸;颈肩腰腿痛;临床效果;生活质量【作者】张倩【作者单位】浙江省荣军医院 3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颈肩腰腿痛是以颈椎痛、肩周炎、腰椎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化及创伤性骨滑膜炎为表现的症候群[1]。
病人表现为全身多关节性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且病情反复,迁延难愈,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质量[2]。
目前颈肩腰腿痛采用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容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3]。
近年中医在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受到关注,中医认为寒湿侵袭、正气亏虚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是引起颈肩腰腿痛的主因,宜采用祛邪通络、运行气血之法进行治疗[4]。
艾灸具有散寒除湿、温经通络、行气活血之功效;中药熏蒸具有消肿止痛、活血散瘀、通经活络、祛风去湿之功效,两者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5]。
为此,本研究将探讨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在颈肩腰腿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颈肩腰腿痛病人126例。
中医外科如何运用艾灸治疗骨科疾病
中医外科如何运用艾灸治疗骨科疾病在中医外科领域,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骨科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经络传导以及药物作用等多种机制,能够有效地缓解骨科疾病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骨科疾病。
诸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而艾灸治疗在应对这些病症时,有着独到的作用。
艾灸治疗骨科疾病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能够扩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加速炎症的消退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其二,艾灸的热量可以刺激穴位,通过经络传导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目的。
此外,艾灸时所使用的艾绒中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在燃烧时会释放出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后能够发挥一定的药理作用。
在具体的治疗应用中,对于颈椎病患者,通常会选择大椎、风池、肩井等穴位进行艾灸。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此穴能够振奋阳气、通经活络,缓解颈部疼痛和僵硬。
风池穴在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艾灸风池穴可以改善脑部供血,减轻头晕、头痛等症状。
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艾灸肩井穴有助于放松肩部肌肉,缓解肩部疼痛和上肢麻木。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选取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位。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 15 寸处,艾灸肾俞穴可以补肾强腰,增强腰部的力量和稳定性。
命门穴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艾灸命门穴能够温肾壮阳,补充人体的阳气。
腰阳关穴在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腰阳关穴能够祛寒除湿、通络止痛,对腰部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肩周炎患者,则多艾灸肩髃、肩贞、肩髎等穴位。
肩髃穴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艾灸肩髃穴可以疏通肩部经络,缓解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肩贞穴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 1 寸,艾灸肩贞穴有助于改善肩部的血液循环,减轻肩部疼痛和肌肉痉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治疗配合康复护理在早期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0-24T14:28:47.5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8期作者:易春秀
[导读] 艾灸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早期肩周炎患者的治疗的作用效果。
四川省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646000
【摘要】目的探索艾灸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在早期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中的作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的肩周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艾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75.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艾灸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早期肩周炎患者的治疗的作用效果。
【关键词】艾灸治疗;康复护理;肩周炎;效果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
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肩周炎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成为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康复护理对肩周炎的康复具有重要价值,其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及疼痛。
为探讨艾灸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在早期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的肩周炎患者116例,通过艾灸治疗联合康复护理进行治疗,取得不错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经我科诊治的肩周炎患者116例,入选标准:①近一周内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的患者。
②所有患者均存在肩部疼痛的症状伴(或不伴)活动障碍。
③经X线平片确诊为肩周炎。
④排除其他肩关节疾病;排除标准:①肩关节外伤史。
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1]。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31-72岁,平均(54.35±3.58)岁,平均病程(6.2±
2.6)月,对照组男性28,女性30例,年龄38-69岁,平均(54.85±
3.27)岁,平均病程(6.4±2.2)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包括按摩、拔罐、理疗(微波针、中频、离子导入疗法)针灸、运动疗法、熏洗等措施。
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艾灸治疗,将点燃的艾条放在患肢相应的穴位上方,如肩井穴、肩贞穴、肩俞穴、肩髃穴、肩髎穴等反复熏烤,达到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的作用一般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
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回旋灸: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每周两次。
艾灸注意事项:1.艾灸时不能直接吹风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3.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醉酒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①观察指标:2组肩周炎患者经过治疗后,将其肩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如内旋、外展、上举等②疗效判定标准:采用显效、有效、无效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判定方式如下,显效: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且活动自如;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大部分功能恢复正常,能坚持工作生活;无效: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8%,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对比表
3 讨论
肩周炎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周边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和滑囊等软组织出现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祖国中医认为,肩周炎属于“肩凝症”范畴[2],主要是感受风寒之邪,寒邪客内,阻滞经脉,不通则痛,气血运行受阻,经脉失养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因此在肩周炎患者
中,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因此早期进行的康复护理对肩周炎治疗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而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等作用,可以迅速缓解肌肉紧张、疼痛、痉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炎症的消退,所以艾灸治疗与康复护理两者可以相互为用,更能彰显其综合效应和协同作用,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瑾.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肩周炎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甘肃医药,2015,34(5):392 [2]刘延山.平衡针灸为主治疗肩周炎治疗中200例[J].中国外治杂志,2011,20(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