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017年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
(完整版)甘肃省省情概况
甘肃省省情概况地理: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东经92度13分-108度46分之间。
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
全省设14 个地、市、州,87 个县(市、区),省会兰州。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山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约占14.99%。
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北山山地。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主要山脉有祁连山、陇山(即六盘山、岷山、阿尔金山、马鬃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等)。
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山脉发源。
气候: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
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
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
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
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甘肃省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
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蚌埠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中外社会文明史就能发现,()。
去日本旅游的人,往往会感慨于其公共文明: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不留一片垃圾在体育赛场,井然有序的公共场所……究其源头,1948年出台的《轻犯罪法》。
即便如此,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
可见,约束是压舱石,一旦脱离执法环境、缺少了刚性约束,已经提升的文明素质也可能又倒退回去。
又比如,许多人羡慕欧美国家立法保护小动物,殊不知养犬人身上背负的义务条款:上保险、打疫苗、戴口套,攻击性犬的主人还需在庭院明显处竖立标牌,等等。
在现代社会,法律规则就是在权利与义务之间的那条绳子,松紧适度、两头不落,才能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
正是因为醉驾入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中国社会___________;正是因为“失信者黑名单”制度持续发力,欠债故意不还的老赖开始减少。
“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只有形成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明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分析功德无量数不胜数风靡一时B . 梳理功不可没数不胜数蔚然成风C . 分析功不可没擢发难数风靡一时D . 梳理功德无量擢发难数蔚然成风(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如果要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就必须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B . 只有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C . 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持续管理的结果,也是历史演进的结果D . 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现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
森林资源更新办法doc
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域森林资源主要数据更新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掌握各县森林资源主要数据变化动态,科学考评林业和生态建设成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林业和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两大指标纳入《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于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广西各县(市、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主要森林资源数据更新适用于本办法。
第二章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的主要指标第四条森林资源数据年度更新的主要指标为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大指标。
森林覆盖率更新所涉及的数据包括: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和竹林)、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地(包括其它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宜林石漠化地等)、其它土地(包括建设用地、农用地等)面积和四旁树面积的增加和减少。
森林蓄积量更新所涉及的数据包括:各树种组(包括杉木、马尾松、速生桉、其它阔叶树)、各龄组(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蓄积量的增加和减少。
第三章相关定义和标准第五条森林覆盖率定义及相关标准(一)森林覆盖率。
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森林覆盖率(%)=某个行政区域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森林面积=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农田林网及四旁树覆盖面积+农地乔木林面积+农地竹林面积+农地经济林面积。
(二)地类划分标准。
有林地、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等地类划分标准、四旁树划分标准按《广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方法》(2008年)执行。
1.有林地:连续面积≥0.1 hm2 (1.5亩)、郁闭度≥0.20、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
①乔木林:由乔木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
其中,乔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4 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 m 以上;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8 m时视为片林。
林业统计指标解释
一、总说明为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掌握甘肃省林业行业基本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经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和《林业统计管理办法》的规定和甘肃省林业统计管理的需要,特制定本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是统计工作应遵守的技术规范,各部门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填报统计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数据,按时完成统计任务。
(一)统计内容本报表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林业单位基本情况、林地与森林资源情况、林业生产情况、从业人员与报酬情况、林业产业产值、林业基础设施情况。
(二)统计范围本报表制度统计范围为甘肃省全部林业管理和生产单位。
(三)数据来源本报表制度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各市(州)林业(农林)局、省林业厅直属单位。
各市(州)林业(农林)局数据来源于各县(市、区)林业局(农林局)。
省林业厅直属单位数据来源于所属的林业局、林业总场、林场等基层单位或对相关单位(部门)进行调查获取。
(四)具体要求1、根据甘肃省林业厅关于加强林业统计工作,提高林业统计数据质量,各单位应加强和规范统计基础工作,按照本报表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统计口径、计算方法报送统计数据,做到数出有据。
各单位可采取如下方式收集提供统计数据:(1)根据本单位的行政记录整理并上报;(2)根据本单位日常执行的自身业务统计报表整理并上报;(3)通过业务管理系统向基层单位收集数据,审核整理后上报。
2、为满足国家、甘肃省的林业经济社会管理的需要,确保统计资料按时汇总、上报,各单位要严格遵守报表制度规定的时间报送统计数据,遇节假日一律不顺延。
3、报表内容要填写完整,不得遗漏项目,包括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等。
4、执行本报表制度的各单位,通过电子邮件报送统计数据并报送加盖公章的纸介质报表。
同时,须按规定留存填报内容和填报依据。
手工填写的报表一律使用钢笔或签字笔,保证字迹清晰。
迭部县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
迭部县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刘四斤代(甘肃省迭部县林业总场 甘肃 甘南 747400)摘要:以迭部县部分景区监测为例,测定69个测点空气中负氧离子平均浓度含量为1 263个/cm3,其中有44个测点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达到700个/cm3以上,即该地区65%的地域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能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浓度在1 000个/cm3以上的测点有27个,说明该地区40%的地域环境良好,对人体健康有益。
关键词:迭部县;空气负氧离子;浓度 1 空气负氧离子概念及其作用空气负氧离子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气分子在高压或强射线的作用下被电离所产生的自由电子和若干个水分子结合而形成的无色无味的组合气体。
在自然界中,负氧离子的产生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大气受外力因素发生电离,如雷电、暴雨、紫外线等;二是水分子裂解产生,如瀑布、激流等;三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形成光电效应而产生;四是利用人工技术合成。
空气负氧离子是空气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维生素”,其浓度可作为评判生态建设成效以及人居空气质量的正向指标。
有研究表明,空气负离子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其浓度在700个/cm3时可以满足人体生理基本的需求,1 000个/cm3以上时有益于健康,10 000个/cm3以上时可起到治疗疾病的辅助作用。
因此,森林面积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2 迭部县空气负氧离子情况2.1 监测区自然概况迭部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秦岭西延岷、迭山山系之间的高山峡谷之中,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川交界处。
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长110km,南北宽75km,海拔在1 550~4 500m之间,相对高差1 000~ 2 900m。
迭部县是全国十大原始林区之一,甘肃省第一大天然林区。
境内有林地面积43.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7%以上,森林蓄积量5 500余万立方米,植被覆盖率达到87%。
境内有森林草原、高山峡谷、飞瀑溪流、雪域温泉、奇峰异石、珍禽异兽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给迭部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甘肃森林资源综述
甘肃森林资源综述一、自然地理条件和森林植被概况(一)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甘肃省位于我国的中北部,其地理位置东经92°13′~108°42′,北纬32°35′~42°50′之间。
东邻宁夏、陕西,南靠四川,西接青海、新疆,北和内蒙古自治区、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全省土地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
甘肃地处青藏、黄土和蒙古三大高原交错地带,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地势高,山川交错,重峦迭障,山地、高原、丘陵、盆地、沙漠、戈壁等各种地貌相互交织,组成了各种自然生态环境。
(二)气候条件甘肃省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地垮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受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大地形的影响,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征。
年平均最低气温O℃,最高15℃,无霜期60~200天之间,全省年降雨量最低35毫米,最高900毫米,分布极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多集中于7—9月份,年平均相对湿度在32—75%之间,年蒸发量1100—3700mm 之间。
雨量稀少,气候干旱,温度日差大等是甘肃省气候的主要特点。
(三)森林分布特点甘肃省的森林主要分布在白龙江、小陇山、洮河、祁连山、孑午岭、关山、西秦岭、康南、大夏河、马唧山十个林区。
由东南向西北分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荒漠等几个植被带。
有500多种主要乔木树种,野生动物650多种,有丰富的林副产品和药用植物资源。
森林土壤主要有黄棕壤、棕色森林土、褐色土、灰褐土、黑土、栗棕灰钙土、草甸土等。
白龙江下游和康南林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树种繁多。
阴阳坡均有森林分布,垂直分布明显,上部多为云、冷杉纯林或云、冷杉混交林,中部分布有栎、杨、桦及松类等针阔混交和阔叶混交林,下部为松类,阔叶混交林和次生植被,伴生有大量亚热带经济树种。
白龙江中上游及大夏河、洮河林区,河谷地带有少量的云杉、栎、杨、桦混交林,随着海拔的增高,逐渐为云、冷杉混交林和冷杉纯林,森林主要分布在阴坡和半阴坡,垂直分布明显。
甘肃省地理地貌
甘肃省地理地貌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
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
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
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
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
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
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
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
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造就了多少天险夜渡,雄关要塞,峪口大峡。
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的水轮,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它新的青春,改变着它昔日的贫困。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
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
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
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
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永恒的绿色——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调研
永恒的绿色———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现状调研课题提出森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崇尚生态文明,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
造林绿化是崇尚生态文明的现实选择,关系到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课题价值唤起更多人关心、支持和参与兰州及陇原绿化事业。
研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采访两山绿化指挥部工作人员研究步骤一、两山绿化概况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项目南起七里河区七道梁,北至兰州市中川机场。
南山东起榆中县定远镇,西至西固区河口乡八盘峡;北山东起城关区青白石乡张儿沟,西至西固区达川乡达家沟。
跨兰州市辖区内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总用地约3.87万公顷(约58万亩)。
南北两山属于黄河中上渡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起伏、沟壑纵横。
海拔在于1530—2129米之间、除桃树坪、华林坪、彭家坪、柳沟大坪等少数平台外、大部分地区为梁峁和侵蚀沟坡、坡度一般在25—40度、阳坡少数沟谷坡度在50度以上、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剧烈。
土壤为黄土母质质上发育形成的灰钙土、南山多为暗灰钙土和典型灰钙土、北山风烛残年淡灰钙土和红砂土、部分地区山体基部岩石或红土裸露。
大部分地区土层较为深厚、表层土壤地疏松,干旱贫瘠,土壤PH值在7.5—9之间。
南北两山自然植被类型多为干旱生型灌木和草本植物。
常见的有本氏羽茅,铁茅,铁杆蒿、茵陈蒿、黄蒿、冰草、芨芨草、骆驼蓬、苦紫苑、阿尔泰紫苑、野枸杞、红砂等。
南北两山降稀少、蒸发量大、气侯干旱、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在南北两山植树造林难度大。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兰州人民就探索开展开人工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问题、到今天为止、经历了约100多年的历史。
经过多年的艰苦拼搏,今天的南北两山已累计完成绿化面积58万亩的造林面积中、上水工程造林业32万亩、“三水”工程造林26万亩、植物种类已达59科139属248种、[椎动物共76种。
甘肃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资源、环境和生态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如光、水分、大气、土壤等),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在分析甘肃省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及水资源、森林、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把影响甘肃省生态环境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认为干旱、洪涝、水土流失等与人类活动共同促使甘肃省生态环境的变化.从土地沙漠化、地下水下降、草原和绿洲退化、内陆湖泊萎缩、水质恶化、水土流失、森林退化和土壤盐碱化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生态环境变化的地理分布.一、甘肃生态环境现状1.1 地形地貌甘肃地处青藏、黄土、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位居长江、黄河上游,其地理位置和山地、高原复杂地形条件决定着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地形的主要特点是地势高,高差大,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区域差异明显.河西走廊绿洲、沙漠、戈壁相间;陇中、陇东黄土广泛分布,沟壑纵横;陇南山大河深,峰锐坡陡,地形复杂.1.2 气候条件甘肃省深居大陆腹地,东部受季风影响,西部受西风气流控制,气候条件复杂.省内有亚热带季风区、暖温带及温带季风区、暖温带及温带干旱区,还有高寒山地垂直气候带.陇南山地南部季风影响最明显,为亚热带湿润气候;陇南山地北部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季风影响自东向西减弱,属暖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西北部基本不受季风影响而为西风气流控制区,属干旱气候;西南部包括祁连山地在内,仅东段受季风影响,其余受西风气流影响;甘南高原季风影响较强,再加上海拔较高,为高寒湿润气候.1.3 河流及水资源河流分外流区河流和内流区河流.外流区河流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河流,内流区河流为内陆河流域的河流.全省共三个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m3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分黄河、洮河、湟河、渭河、泾河五个水系;长江流域各河除汉江水系入庙河外都属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个水系.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01.8mm,自产水资源量309.5亿m3(其中含河谷潜水不重复量10.51亿m3),入境水量304亿m3,水资源总量613.5亿m3.自产水资源量中黄河138.5亿m3,长江106亿m3,内陆河65亿m3.水资源总量中黄河为390.5亿m3,长江为143亿m3,内陆河80亿m3.甘肃省冰川分布在祁连山区,包括阿尔金山东段、疏勒南山、土尔根达板、走廊南山、党河南山、大雪山及冷龙岭等山脉,共有冰川2444座,冰川面积1657.21km2,储水量801.31亿m3.甘肃省内湖泊较少,最大湖泊为苏干湖,面积105km2;小苏干湖面积12.65km2;文县羊汤河上游天池,面积0.68km2;洮河支流周可河上游尕海,面积4.5km2;冶木河常爷池,面积0.41km2.1.4 森林甘肃省植被类型从东南向西北分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荒漠带和高原草甸草原带.其特点,一是森林资源贫乏,覆盖率仅4.1%,包括灌木林地也只有6.9%;二是森林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陇南、甘南和祁连山北坡,其中白龙江、洮河、小陇山和康县4个林区占全省林地面积的70.4%;三是次生林占总林面积60%以上,反映了人类对原始森林的深刻影响;四是草原覆盖率低.全省可利用草场面积仅为13.712万km2.1.5土壤河西地区一般为紧砾土和沙壤土;陇东和陇西黄土高原多为中壤土;甘南高原多为壤土;陇南山地多为轻粘土1.6生物资源:野生植物有4000多种,其中药材951种,居全国第二位,已经营450种,主要有当归、大黄、党参、甘草、贝母、大麻、杜仲、灵芝、冬虫夏草等。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大山林区森林植被资源类型及特点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大山林区森林植被资源类型及特点作者:王科贺敏慧周兴武高文彬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18期东大山自然保护区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北缘,位于张掖市甘州区东北面,距市区约为70公里。
东大山东连龙首山,西望合黎山,北临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南隔张掖盆地与祁连山相望,是千里河西走廊北部山区,该地区拥有现存中面积最大、生长最好的一块天然林区。
保护区横贯东经100°44'~100°51',北纬38°56'~39°06'的经纬度范围之间,海拔高度从2200上升至3637m,年平均气温4.9℃,年降雨量212.8mm,蒸发量2298.7mm。
保护区气候为大陆性荒漠气候,发育有灰棕漠土、森林褐色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和山地栗钙土等土壤类型,分布有寒温性常绿针叶林、温带阔叶林等森林植被;保护区林区总经营面积为9560hm2,森林面积4387.7hm2,其中乔木林1300.9hm2,灌木林面积3086.8hm2,活立木蓄积量为212017.4m3,森林覆盖率61.94%。
林区内分布有季节性河流七条,分别是榆树河、刺马河、大黑沟、小黑沟、草沟河、沙枣泉河、石落泉河,河流总面积526.44hm2,河流总长度92.95km,流域面积12785hm2,年径流量4.92亿m2。
其余皆为干沟。
有闸子沟、黄羯子、冰沟等数处泉水,距保护站站部150m处有泉眼一处,水质尚可,流量不大,一昼夜不足10m2水,是站部人畜饮水的主要来源。
在2016-2017年度植物调查期间,在林区的大黑沟、中林沟、柳树沟坡、道人地、老寺顶、二道场洼、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黄羯子设置调查样带,调查样带宽100—150m、长2~8km,在样带上分别设置20m×40m乔木层样方,长边平行于等高线;10m×10m灌木层样方;5m×5m草本层样方进行森林植被调查,参照文献的植被分类方法和原则,将东大山林区的森林植被分为6个植被型组、4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和17个森林植被类型,并探讨了森林植被的特点。
甘肃森林资源综述
甘肃森林资源综述一、自然地理条件和森林植被概况(一)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甘肃省位于我国的中北部,其地理位置东经92°13′~108°42′,北纬32°35′~42°50′之间。
东邻宁夏、陕西,南靠四川,西接青海、新疆,北和内蒙古自治区、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全省土地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
甘肃地处青藏、黄土和蒙古三大高原交错地带,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地势高,山川交错,重峦迭障,山地、高原、丘陵、盆地、沙漠、戈壁等各种地貌相互交织,组成了各种自然生态环境。
(二)气候条件甘肃省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地垮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受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大地形的影响,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征。
年平均最低气温O℃,最高15℃,无霜期60~200天之间,全省年降雨量最低35毫米,最高900毫米,分布极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多集中于7—9月份,年平均相对湿度在32—75%之间,年蒸发量1100—3700mm 之间。
雨量稀少,气候干旱,温度日差大等是甘肃省气候的主要特点。
(三)森林分布特点甘肃省的森林主要分布在白龙江、小陇山、洮河、祁连山、孑午岭、关山、西秦岭、康南、大夏河、马唧山十个林区。
由东南向西北分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荒漠等几个植被带。
有500多种主要乔木树种,野生动物650多种,有丰富的林副产品和药用植物资源。
森林土壤主要有黄棕壤、棕色森林土、褐色土、灰褐土、黑土、栗棕灰钙土、草甸土等。
白龙江下游和康南林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树种繁多。
阴阳坡均有森林分布,垂直分布明显,上部多为云、冷杉纯林或云、冷杉混交林,中部分布有栎、杨、桦及松类等针阔混交和阔叶混交林,下部为松类,阔叶混交林和次生植被,伴生有大量亚热带经济树种。
白龙江中上游及大夏河、洮河林区,河谷地带有少量的云杉、栎、杨、桦混交林,随着海拔的增高,逐渐为云、冷杉混交林和冷杉纯林,森林主要分布在阴坡和半阴坡,垂直分布明显。
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2020年12月华东森林经理Nov.2020第34卷增刊East China Forest Management Vo1.33增刊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洪奕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浙江杭州310019)摘要:系统回顾了上一轮指标体系实施成效,在充分分析宏观背景和规划目标基础上,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或调研访谈,收集分析六十余种生态文明有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频度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初选形成指标备选库,再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筛选优化,最终分别得到3个约束性和3个预期性指标,构建了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指标体系,为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指标体系;林地;保护利用;新一轮中图分类号:S75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743(2020)增刊-0007-05林地是森林的重要载体,是森林物质生产和生态服务的源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
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有利于明确林地管理边界、落实林地用途管制、实现林地科学管理、提高林地保护利用效率,具有政策性、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和约束性。
2010年国务院批复印发《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函〔2010〕69号,以下简称《纲要》)以来,我国林地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双增长,各项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稳步推进,各项指标均按进度或已提前完成预期目标,对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纲要》即将到期,为充分履行法定职责,巩固林地保护成果,推进林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启动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势在必行。
指标体系既是新一轮规划和实施的主要目标、重要内容,又是指导今后10年管理和监督的量化依据和关键抓手,重要性不言而喻。
曲靖市森林覆盖率和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偏低的原因和对策探讨
猱艺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3期2020年2月曲靖市森林覆盖率和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偏低的原因和对策探讨唐云川,徐賦(曲靖市林业和草原局,云南曲靖655000)摘要:为切实厘清曲靖市森林覆盖率和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具体情况,组成调研小组先后到有关县(市、区)、乡镇(街道)林草部门,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反复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各地森林覆盖率、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两项扌旨标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提升空间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曲靖市森林覆盖率和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的措施。
关键词:森林覆盖率;乔木林单住面积蓄积量;措施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3-0140-021引言2016年底,全市林地面积2416.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5.67%。
森林面积1881.11万亩,森林覆盖率43.33%,排在全省第14位。
森林蓄积量5721.77万m3,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3.38n?/亩,排在全省第16位。
2017年底,全市林地面积2426.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5.88%.森林面积1894.99万亩,森林覆盖率43. 65%,排在全省第14位。
森林蓄积量5843万亦,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3.54mV亩,排在全省第16位。
2018年底,全市林地面积2426.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5.88%。
森林面积1921.95万亩,森林覆盖率44. 27%,排在全省第14位。
森林蓄积量6106万亦,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3.67n?/亩,排在全省第16位。
2森林覆盖率的计算方法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国土面积X 100%。
有林地是指连续面积$1亩、郁闭度$0.20、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以下简称“国特灌”)是指分布在干热(干旱)河谷、岩溶地区、乔木生长界线以上等生态脆弱地带,专为防护用途,且覆盖度>30%的灌木林地,以及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经营的灌木经济林地。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共甘肃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4.02.02•【字号】•【施行日期】2004.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4年2月2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结合我省林业实际,特作如下决定:一、深化认识,明确林业发展思路林业是生态的屏障,良好的生态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我省自然条件严酷,干旱缺水,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森林覆盖率低,荒漠化面积大,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我省恢复生态的长期性,改善生态状况的艰巨性,加强生态建设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把林业建设放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生态建设的首要地位、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地位,全面加强林业建设,推动我省林业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资源向有偿使用森林资源转变,由部门、行业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不断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努力开创林业建设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保护与发展并重;坚持生态优先,分区指导,分类经营,科学经营利用;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甘肃特色的生态林业体系,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提高林业“三大”效益,为再造山川秀美的新陇原奠定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生态保障。
力争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13%以上;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16%以上;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20%以上,初步建成森林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
我省林业建设必须始终遵循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按天然林区、村宅农区、宜林山区、荒漠沙区、水系路区、城镇社区六位一体布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造管并举,以人口相对密集的城镇为点,主要公路、铁路、江河两岸、风沙前沿为线,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荒山绿化、荒漠化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为面,构建点、线、面结合的林业生态建设体系。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状况及保护措施
Vol.57,No.08. 2023·17·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3.08.06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状况及保护措施徐生贵(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马蹄自然保护站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森林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文章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概述了其自然地理状况,从植被类型、森林树种结构、优势树种面积变化等角度分析了该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状况,针对其存在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淡薄、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专业人才匮乏未能严格做好巡查工作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保护措施建议,以期为推动当地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森林资源;植被;保护;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图分类号:S7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8-17-03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森林资源丰富,珍贵植物物种繁多。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木材需求量的显著提升,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林木资源乱砍滥伐现象时有出现。
长时间的实践发现祁连山森林植被保护效果并不显著,森林资源恢复速度缓慢,违规砍伐、森林火灾等现象依然屡见不鲜[1]。
因此,如何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扩大祁连山森林植被,使其生态功能得以恢复等问题备受关注。
1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概况祁连山位于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区,境内山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大部分海拔超出3 000 m,相对高差超出1 000 m。
主峰素珠连峰高达5 564 m,祁丰自然保护站的海拔高度最低,为1 800 m。
祁连山由于长时间受西风气流的控制,具有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特征,其年均降水量为300 mm~700 mm。
特殊的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为当地森林资源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综合考虑祁连山森林资源的保护价值与生态价值,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省生态环境研究
甘肃省生态环境研究甘肃省位居长江、黄河上游,地处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也是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和东部季风区等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部位,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同时由于地形的约束,大部分城市及人口集中分布于河谷地区,空间狭小,自然环境容量有限,因此,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难度较大。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统筹人与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非常艰巨,要求也尤为迫切。
一、生态环境概况1.自然生态甘肃省位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甘肃的自然生态特征独具特色。
位处高原而且多山,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相对海拔高度4600米,在全国仅低于西藏、青海两省区。
气候类型复杂,且气候垂直带分布变化明显,位于全国气候区划中气候区之间的过渡带,包括了亚热带湿润区、暖温带湿润区、温带半湿润区、温带半干旱区、温带干旱区、暖温带干旱区、高寒半干旱区、高寒湿润区,而且从南部白龙江河谷的亚热带,到北部祁连山海拔4800米以上的寒带,涵盖了除热带以外地球上所有的气候带,气候类型十分复杂。
耕地/土地:全省现有耕地6807.15万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52%,全省耕地的基本特征是:山地多、川(塬)地少,旱地多、水地少。
全省耕地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坡地,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2.84%。
大部分可耕地较为贫瘠,开垦率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可垦耕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均耕地逐渐减少。
2004年耕地净减少220.65万亩,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基本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森林:甘肃省是一个少林的省份,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802.72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17.41万公顷,疏林地面积21.58万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79.44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5.67万公顷,苗圃地面积0.47万公顷以及无林地面积296.30万公顷。
森林蓄积为1.993亿m3,森林覆盖率为9.90%,居全国第25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2017年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
增长目标考核技术操作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考核目的
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
第二条考核主体与考核对象
森林覆盖率及森林蓄积量增长目标考核主体是省人民政府,考核对象为14个市(州)人民政府。
第三条组织实施
考核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组织,省林业厅实施,以市(州)为单位进行考核。
第四条考核依据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2017年考核项目的通知》(甘政办发[2017]154号);
——《甘肃省2017年森林覆盖率增长目标考核办法》;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163—2004);
——《甘肃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
——《甘肃省林地落界实施细则》;
——《甘肃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
——2017年6月上报并经国家林业局核准的林地年度更新数据库。
第五条考核内容及各项指标分值
㈠森林覆盖率
1、考核主要内容
森林覆盖率增长目标考核内容包括四项指标:森林面积核实情况、2016年省级下达的人工造林和封山(沙)育林任务完成面积、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
2、考核指标分值及评分
考核采用量化评价方法,按100分制进行考核评分。
各项指标分值分别为:
——森林面积核实率占55分;
——2016年省级下达的人工造林任务完成面积占20分;
——2016年省级下达的封山(沙)育林任务完成面积占10分;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占情况15分。
若人工造林和封山(沙)育林出现缺项时,将两项分值合并计算。
㈡森林蓄积量
1、考核主要内容
森林蓄积量增长目标考核内容包括三项指标:森林蓄积量增长情况、年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森林防护情况。
2、考核指标分值及评分
森林蓄积量指标考核以被抽查县为单位,采用量化评价方法,按100分制进行考核评分。
各项指标分值分别为:
——2017年森林蓄积量增长情况占75分;
——2017年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占20分;
——森林防护情况占5分。
第二章技术标准
第六条主要地类划分标准
1、有林地:附着有森林植被、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20的天然林地和已达到成林年限(详见表1)的人工林地,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郁闭度虽然未达到0.20以上,但生长稳定、分布均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划为有林地:
——人工造林到成林年限,保存率达到80%(年均降雨量400mm以下地区为65%)以上;
——飞播造林到成林年限,小班乔木株数在1050株/hm2(年均降雨量400mm 以下地区为900株/hm2)以上;
——封山育林到成林年限,小班乔木株数在1050株/hm2(年均降雨量400mm 以下地区为900株/hm2)以上;
——大苗造林满一年后,成活率80%以上。
表1 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
2、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主要目的或专为防护用途,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
⑴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为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
——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县(市、区)范围内(详见表2)分布的灌木林;
——乔木分布上限:祁连山地3200m,甘南山地3500m,其它山脉(山系)3300m以上分布的灌木林;
——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经营的灌木经济林。
⑵其它灌木林:不属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
表2 年均降雨量400mm以下县(市、区)
其它地类划分标准详见《甘肃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
3、未成林地:指未达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标准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⑴未成林造林地:人工造林(包括植苗、穴播或条播、分殖造林)和飞播造林(包括模拟飞播)后不到成林年限,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苗木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人工造林成活率85%以上,其中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造林成活率为70%以上;
——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苗木3000株/hm2以上或飞播治沙成苗2500株/hm2以上。
⑵未成林封育地:通过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详见表1),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尚未郁闭或灌木盖度达不到30%以上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第七条森林面积
森林面积=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
第八条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第九条核实面积
核实面积是指通过现地核查认定的森林面积、人工造林及封山(沙)育林面积。
有下列情况之一,小班上报面积不予认可,小班核实面积为零:
1、不能提供数据库、图形库,无法确定林地更新库中位置的地块;
2、小班地类与现地不符;
3、2016年人工造林小班与林地更新数据库中有林地或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小班重叠(退化林分改造项目除外);
4、不能提供2016年人工造林及封山(沙)育林作业设计及批复文件,2016年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地块与造林设计不一致;
5、与省级下达工程类别、造林种类、林种不一致;
6、上报林地属以下情况的:①虽地表部分生长树木数量或覆盖度达到相关标准,但林木树冠覆盖范围内地表主要为路面、渠道、水泥硬化地面、水面或建筑物等不适于生长林木的区域;②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林权证、国土和农牧部门同意划为林地证明的天然生长灌木地块。
第十条核实森林蓄积量
核实森林蓄积量是指通过现地核查认定的森林蓄积量。
第十一条核实率
面积核实率是指核实面积和上报面积的比率;
蓄积量核实率是指核实森林蓄积量和林地更新数据库森林蓄积量的比率。
第三章图形库与数据库要求
第十二条建库要求
1、数据基准
以2017年6月完成并上报的林地更新图形库、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属性从林地数据库中选出涉及的小班进行考核。
2、数据库字段填写要求
⑴在工程类别(包含:天保二期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央财政林业补贴任务四种)、工程年度(2016年下达任务)、造林方式(包含: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两种)、造林年度(实际造林年度)字段内填写对应因子,其他字段按林地变更要求填写。
⑵工程类别代码:“天保二期工程”代码为“1”,“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代码为“2”,“三北防护林工程”代码为“3” ,“中央财政林业补贴任务”代码为“4”。
第四章评分标准
第十三条森林覆盖率增长目标
1、森林面积核实情况(55分)
每个县抽3-5个村,检查抽样村(林班)森林面积保存情况,按照抽样小班面积核实率推算市(州)森林面积核实率得分,即:
得分=森林面积核实率×55
2、2016年省级下达人工造林任务完成面积(20分)
按照抽样县抽样检查小班面积核实率推算市(州)人工造林任务完成面积得分,即:
得分=面积核实率×20
3、2016年封山育林任务完成面积(10分)
按照抽样县抽样检查小班面积核实率推算市(州)封山育林任务完成面积得分,即:
得分=面积核实率×10
4、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15分)
按全市(州)县(市、区)单位个数比例计算,依照国家和省上相关数据资料。
1 保护管理情况(8分)
2017年无非法占地、毁林开垦案件或案件查处率≥95%以上的得8分。
出现以下情况扣分,但总计扣分最多不超过8分:
1 全县(区)案件查处率<95%时,每个县(区)扣1分;
②2017年市(州)出现受到国家林业局通报的违法占用林地项目扣2分。
2 森林防护情况(2分)
2017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得1分,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情况得0分。
2017年无重大森林病虫鼠害得1分,发生重大森林病虫鼠害得0分。
⑶档案管理与资源监测情况(5分)
按时上报考核数据得2分,不按规定时间上报考核数据得0分;按时上报林地更新数据得3分,不按规定时间上报林地更新数据得0分。
第十四条森林蓄积量增长目标
1、森林蓄积量增长情况(75分)
以森林覆盖率检查抽样小班所在的村(林班)为单位,每个县抽3-5个村,检查抽样村(林班)未经审批的森林蓄积消耗量,首次抽样有林地面积不足可补充抽样。
按抽样县抽样检查小班蓄积量核实率推算市州森林蓄积量核实率。
未经审批的森林蓄积消耗量包含2017年内盗伐、滥伐、超设计采伐、其它人为破坏等原因损失的生态林及用材林蓄积量。
盗伐、滥伐、超设计采伐、其它人为破坏等原因损失的生态林及用材林蓄积量,可利用林地更新数据或伐根推算蓄积量等方法估算蓄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