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两点透视演示文稿
点透视画法ppt课件
一点透视
图9:将 画出来的平 面透视图, 移动到物体 的高度线 a'b',则可 得 A''B''C''D'' 的透视图。
14
一点透视
图10:实 际上从平面 图和侧面图 所求出来的 透视图,就 是夹在 A'B'C'D和 A''B''C''D''平 面透视图间 的立体图形。
15
一点透视
如果平面图的一边和画面线相接,所画 出来的透视图就会和基线相接,如果放置 平面图的时候,离开画面线,所描画出的 透视图也会离开基线。因此,以下介绍其 他不同的情况:
一点透视(One-point Perspective)
1
一点透视
所谓一点透视是指一个立 方体与画面、地现平 行,并与视线成垂直状 态者。亦即立方体的三 组棱线中的两组与画 面、地面平行,另一组 棱线则消失于视心,此 种图法称为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 视。
2
一点透视
在只有一个物体时,一点透视图所能表现的范围,如图①所示:由A面 和B面来看,视点在物体的左方、右方、中间三种不同的位置时,这种 透视图可以被画出来;若再依眼睛的高度来看一个面,所能描绘的透视 3 图,则共有九种,如图②
快速室内两点透视画法(共11张PPT)
两点透视绘图步骤
把平面图旋转45度左右。 为了便于快速找到物体的正投影和相
对位置,先把平面图分割成9份网格 (也可以更多份)。
选择视点。
确定画面的范围。
1
画纸
绘图区
确定视平线,画出墙高线,确定两个灭点,拉出4条墙角透视线。视平线定在画面中
2间或偏上位置,一般取1.4-1.6米;以墙高线2-3倍距离确定两个灭点。
基线
确定m点,画出地面分割线。m点一般定在画面边线旁边(可调整);根据基线上的刻度
3与m点连线,画出地面九宫格透视分割线。
确定家具在地面上的投影。
4
确定家具在地面上的投影。
4
参考墙体高度,确定第一个家具的高度,其他家具以此参照快速画出高度,绘制线
5稿细节直至完成。
两点透视线稿
以墙高线2-3倍距离确定两个灭点。 m点一般定在画面边线旁边(可调整); 为了便于快速找到物体的正投影和相对位置,先把平面图分割成9份网格(也可以更多份)。 确定m点,画出地面分割线。 确定家具在地面上的投影。 确定m点,画出地面分割线。 确定家具在地面上的投影。 要 求:自选视点和视高; 确定家具在地面上的投影。 为了便于快速找到物体的正投影和相对位置,先把平面图分割成9份网格(也可以更多份)。 确定家具在地面上的投影。 确定m点,画出地面分割线。 把平面图旋转45度左右。 视平线定在画面中间或偏上位置,一般取1. 为了便于快速找到物体的正投影和相对位置,先把平面图分割成9份网格(也可以更多份)。 以墙高线2-3倍距离确定两个灭点。
参确考定墙 m点体,高画度出,地v确p面定1分第割一线个。家具的高度,其他m家具1以此参照快速画出高度,绘制线稿细节直至完成。
确定家具在地面上的投影。
建筑透视概述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ppt课件
(a)
(b)
36
(4) 由于点a在基面G 的GL上,所以点A也 在画面GL上;在画面 P上连接AF1和AF2得矩 形直角边AD和AB的全 长透视。
37
(5) 在基面G上画出视 线的基面投影ed和eb 分别与GL相交于dx和 bx;
过dx和bx分别引 投影连线与画面P上的 全长透视AF1和AF2相 交于D和B;于是AD、AB 分别为直线边ad、ab 的透视。
17
三、直线的透视规律(与画面五种位置透视) (1)与画面相交的基面平行线(即水平线)的灭点必在视平 线上,它与画面的交点M到基线的距离反映该水平线到 基面的距离,如图。其中MF称直线AB的全透视; AB为 直线AB的透视;那么mF就称直线AB基透视的全长透视。
图1-4 与画面相交的基面 平行线的透视特征
48
二、利用正面投影中给出的主体高度定出墙角A的真高 线,过其顶点作左右方向水平屋檐的全透视,分别与 过点b、d的竖直线相交的墙角B、D的高度,再据此高 度作左右两方向的透视线,就可得到主体部分的透视 轮廓(图10c);
(c)画入主体高度
49
三、用同样的方法也可画出副体部分的透视轮廓。但 由于它的墙角不在画面上,故须先顺其方向延长到 画面上之后才能取得他的真高来作图。
量问题。 解决前者最基本的方法是视线法;解决后者最基
本的方法则是利用重合于画面上的真高线,即过真 高线上的点作水平线的全长透视去截取所需要的形 体透视高度。
46
例如图10a所示, 设已知建筑形体 的两面投影及GL、 HL和e等有关条 件,作透视图。
47
作图步骤: 一、画平面图的 基透视(图10b);
31
在这个透视图中原来相互平行 的轮廓不再相互平行,原来长度 相等的图线也不再相等,而产生 了“近大远小” 的变化。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透视还可以用来表现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原理,通过透视剖面图等形式来展示产 品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增强观众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
产品材质表现方法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真实地表现产品 的材质质感,通过光影效果和色彩处理 可以模拟出不同材质的表面质感和纹理
利用一点透视和两点 透视原理,构建具有 深度感和立体感的动 画场景。
运用色彩、光影等视 觉元素,增强场景的 空间感和真实感。
通过调整视角和视平 线的高低,表现不同 的空间层次和远近关 系。
角色动作设计和运动规律掌握
根据透视原理,设计符合角色性 格和情绪的动作,表现角色的动
态美。
掌握运动规律,使角色动作更加 自然、流畅,符合物理原理。
2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原理,将产品的设 计理念以立体、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师的创 意和想法。
3
透视效果图可以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依 据,帮助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最终产品 的实现与其设计意图相符合。
产品结构表达技巧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关系,通过透视原理可以准确地表现 出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比例和连接方式。
与眼睛平齐的水平线,是确定画面中 物体高度和深度的基准线。
消失点
在两点透视中,物体两侧的垂直线分 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最终消失在 视平线上的两个点,称为消失点。
消失点与视平线确定方法
01
02
03
确定视平线
根据观察者的眼睛高度和 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确 定视平线的位置。
确定消失点
在视平线上根据物体两侧 垂直线的汇集方向,分别 定出左右两个消失点。
《透视学两点透视》课件
目录
透视学简介两点透视的基本概念两点透视的画法两点透视的实际应用两点透视的注意事项两点透视的练习与提高
01
CHAPTER
透视学简介
01
02
它涉及到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和深度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我们观察和表现物体的方式。
透视学是研究空间、物体和视觉关系的一门科学,通过几何学和视觉原理来描述物体在二维平面上产生的视觉表现。
CHAPTER
两点透视的画法
确定视平线,即观察者眼睛平视的水平线。
确定消失点,即观察对象在透视图中消失的点,通常位于视平线的两端。
从消失点向观察对象绘制透视线段,表示物体的轮廓线。
根据需要绘制辅助线,帮助确定物体的形状和比例。
VS
根据透视线段和辅助线绘制物体的轮廓。
注意保持物体的比例和透视感,确保物体在透视图中看起来自然。
风景绘画
城市道路规划
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利用两点透视原理可以更好地把握道路的透视效果,使道路规划更加符合人的视觉感受和行车安全。
城市景观设计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利用两点透视原理可以更好地把握城市景观元素的透视效果,使城市景观更加美观、和谐。
城市建筑规划
在城市建筑规划中,利用两点透视原理可以更好地把握建筑的透视效果和比例关系,使城市建筑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04
CHAPTER
两点透视的实际应用
在绘画中,利用两点透视原理可以更好地进行画面构图,使画面更加自然、生动。
画面构图
在人物绘画中,利用两点透视原理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比例和透视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逼真。
人物绘画
在风景绘画中,利用两点透视原理可以更好地表现景物的远近和层次感,使画面更加有深度和立体感。
第四章两点透视(4)
第四章两点透视(上)第一节基本概念和作图原理一、基本概念用直角坐标系的X, Y, Z轴表示物体的长、宽、高三条边所代表的三个方向,当物体只有一个轴向与画面平行,而其他两个轴向均与画面成某一角度时,它们必然聚集于两个灭点,这样的透视图称为两点透视或成角透视。
两点透视表现的画面富有变化,较为生动、活跃,但缺点是初学者掌握起来难度较大,透视角度、灭点选择不当极易产生变形。
二、两点透视作图原理下面用视线法来解释两点透视的作图原理。
第一步:画一个立方体的平面图交视平线H.L于C点,从C点向下作垂线并任取一个视点E0,从E0任意作两条斜线交H.L线于V.P1、V.P2两点,然后再从E0引线连接A、B点,交H.L 线于D、E点。
在视点E0与视平线H.L之间定出基线G.L,把立面图放置在G.L上,如图1—5—2所示。
第二步:从立面图引真高线交C—E0线于F点,同时从D、E点向下作垂线与F—V.P1和F—V.P2相交,连接这些交点并作透视线即求出该立方体的两点透视,如图1—5—3所示。
第二节两点透视基本作图步骤一、网格作图法步骤一房间长5000mm、宽4000mm、高3000mm,以此为例作室内两点透视图。
第一步:按照比例画出高度为3000mm的墙角线AB, AB是透视图中的真高线。
在AB线上距离B 点1.6米处画出视平线H.L。
在H.L上任意确定灭点V.P1、V.P2,并画出上下墙线。
以V.P1—V.P2点为直径画半圆,在半圆上交AB延长线于E。
点。
然后分别以V.P1、V.P2为圆心,以V.P1—E0和V.P2—E0为半径画圆,分别交H.L线于M1和M2点,如图1—5—4所示。
第二步:通过B点作平行线即基线G.L,在G.L线上按比例分出房间的尺度网格,即长5000mm、宽4000mm ,分别置于AB线的左右两侧。
从M1、M2引线各自交于左右两侧墙线,这些交点就是透视图的尺度网格点。
从这些网格点引线分别连接灭点V.P1、V.P2点.即求得了两点透视的透视网格。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入门PPT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202X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天坛(北京)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当物体三组棱线中的延长线有两组与画面平行,只有一组与画面相交时,其透视线便只有一个交点,所形成的透视便只有一个灭点称一点透视。由于形体的一个表面与画面平等,故也称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的示意图
平行透视在建筑中的体现
会议厅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两点透视:当物体三组棱线的延长线中有两组与画面相交时,其透视线便有两个灭点,因此称两点透视。两点透视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物体的主面与画面有一个角度,因而也称成角透视。 思考题: Nhomakorabea后思考题:
举例说明透视在绘画中还有哪些作用或意义。 当我们在画透视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两点透视画法》课件
两点透视画法能够呈现出更真实的景深和立体感,常用于绘制建筑物、城市风景和室内场景 等。
两点透视画法原理
1 基本原理和概念解释
2 两点透视画法示例
两点透视画法通过将平行线汇聚到两个透 视点上来实现透视效果,根据视角的不同 可以绘制出不同的透视视角。
这是一个两点透视画法的示例,展示了如 何利用两个透视点来创造具有深度感的画 面。
《两点透视画法》PPT课 件
这是我制作的《两点透视画法》PPT课件,旨在向学生、艺术爱好者等目标 受众介绍这一绘画技法。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引人入胜的画面,让大家轻松理 解和掌握这一技巧。
两点透视画法简介
什么是两点透视画法
两点透视画法是一种用于绘画立体感的技法,通过使用两个透视点来创造深度和透视效果。
两点透视画法步骤
1
步骤一:确定两点透视点位置
在绘图纸上确定两个透视点的位置,通常位于画面的两侧。
2
步骤二:绘制水平线和垂直线
绘制水平线和垂直线,将主体和细节根据透视点确定的角度进行投影。
3
步骤三:添加主体和细节
根据透视线绘制主体和细节,通过阴影和细节的处理加强立体感。
两点透视画法应用技巧
使用参考线
在绘制过程中使用参考线来 准确地投影主题和细节。
的立体感和真实 感。
运用色彩搭配
通过运用透视画的特点,在 色彩搭配上加强远近感,打 造出更生动的画面。
创造自己的透视世界
利用《两点透视画法》,我们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透视世界,想象力没有界 限,让我们一起挑战更高的艺术高度吧!
总结
通过学习《两点透视画法》,我们能够掌握一种绘画技巧,用更真实的视觉 效果来表现立体感和深度。希望这个课件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创作灵感!
《两点透视画法》课件
在静物画中,两点透视画法可用于 表现物体的远近、大小关系,以及 画面中的空间感。
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1 2
角色动画
在动画制作中,两点透视画法用于创建角色的立 体感和动作的动态效果,使角色更加生动逼真。
场景动画
在场景动画中,两点透视画法用于构建场景的空 间关系和透视效果,增强动画的视觉冲击力。
3
《两点透视画法》ppt课件
目录
• 透视画法简介 • 一点透视画法 • 两点透视画法 • 透视画法的实际应用 • 透视画法的练习与提高
01
透视画法简介
透视画法的定义
01
透视画法是一种通过几何原理和 线性透视技术,在二维平面上表 现三维空间感的绘画方法。
02
它利用线条的延伸、汇聚和消失 ,以及物体在不同距离和角度下 的变化,创造出深度和空间感。
提高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力
掌握透视画法需要练习和实践,有助于提高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力 。
在设计和建筑领域的应用
透视画法在设计和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用于表现设计方案和建筑 物的外观、空间布局等。
02
一点透视画法
一点透视的原理
一点透视的原理是当一个物体与观察者之间存在一个平行面时,物体在透视画面上 会形成一个消失点,这个消失点通常位于视平线上。
确定物体的轮廓
根据平行线的交点,确定物体 的轮廓和形状。
填充阴影和细节
根据光线的方向和物体的质感 ,填充阴影和细节,增强立体
感和表现力。
一点透视的应用实例
建筑绘图
在建筑绘图中,一点透视 常被用来表现建筑物的外 观和立体感。
游戏设计
在游戏设计中,一点透视 常被用来表现游戏场景的 广阔和深度。
广告设计
《实例两点透视》课件
02
两点透视的原理
两点透视的定义
两点透视
当一个物体与观察者之间存在两 个消失点时,物体在平面上形成 的透视效果。
消失点
观察者视线与物体表面垂直的点 ,也是物体在透视中消失的点。
两点透视的特性
物体在画面上呈现为 线段和斜线段,且消 失于两个消失点。
画面上的线段和斜线 段会Hale Waihona Puke 为透视效果而 产生长度和角度的变 化。
透视的分类
一点透视
只有一个消失点的透视。
两点透视
有两个消失点的透视。
三点透视
有三个消失点的透视,通常用于俯视或仰视角度 。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01
02
03
增强立体感
通过透视使画面中的物体 呈现出立体效果。
营造空间感
利用透视使画面中的物体 远近有致,营造出空间深 度感。
提高真实感
通过正确的透视表现,使 画面更加逼真。
物体在画面上的形状 和比例会因为观察角 度的变化而变化。
两点透视的画法
画出基线
连接消失点和观察点,画出基 线,作为画面的基础框架。
画出透视线段
根据物体的结构和透视效果, 画出透视线段,连接消失点和 物体轮廓的各点。
确定消失点和观察点
根据物体的位置和观察者的角 度,确定两个消失点和观察点 的位置。
画出物体轮廓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自然风景,如山川、河流、森林等,通过分析自然风景在两点 透视下的表现,感受透视在表现大自然景观中的作用和魅力。
04
透视技巧与练习
透视技巧
掌握基本概念
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 概念,如视点、灭点和 画面等,是学习透视的
基础。
确定视点
演示文稿形体的透视规律及作图
左视图
c' (d') a'(b')
主视图
例4 求建筑形体的透视图
已知条件
第十三页,共40页。
(二)量点法
所谓量点法,就是利用量点求作透视长度的作 图方法。
(1)量点法作图原理
第十四页,共40页。
平行于直线AA1和BB1
FAB
心点s′ 量点M
VP
A0
A
B0
A1
B
s
B1
TAB
第十五页,共40页。
图3-21 量点法求取直线的透视
L
c1
GL
L
PL
A
sp B
PL
s
两点透视
视线法
l
量点法
第二十一页,共40页。
l视线法绘制形体的两点透视
FX HL
FY
HL
H
立体主视图
D0
C0
B0
GL
c
A0
GL
立体俯视图
d b
PL fx
fy
d0
a b0
PL
S
第二十二页,共40页。
第二十三页,共40页。
已知条件
1.求灭点
2.求透视方向和真高
3.视线迹点 法 求透视位置
作的透视图有三个灭点,称为三点透视。在这三种 透视图中,两点透视应用最多,三点透视因作图 复杂,很少采用。
第四页,共40页。
第五页,共40页。
图4.20 两点透视
二、 透视图的作法
➢ 一点透视 (一)视线法
视线法即利用视线的水平投影来确定点的透视
的作图方法,又叫建筑师法。 1.视线法的作图原理 中心投影——过投影中心作一系列视线与实物上
室内手绘两点透视讲解PPT课件
(1) 定出真高线(墙角线)AB,作出H.L。根据画面需要,过A、B两点作出两面墙的
透视(两个正交的面角度约l50。为佳),在H.L上得到V.P1 和V.P2 两个消失点。
(2) 找出V.P1、V.P2的中点C,画弧交AB延长线于0点。
(3) 以V.P2为圆心,V.P2 0为半径画弧相交于H.L得到点M1;以V.P1为圆心,V.P1 0
2
根据此方法画出的两点透视图实例
2021/3/9
3
已知室内平面图、立面图,用量点法作室内成角透视图。
2021/3/9
4
步骤:
(1) 过B点作基线G.L,并把进深尺寸量在上面。分别由量点M1、M2
向G.L的各点引线,并在V .P1 B和V .P2 B的透视延长线上交得各点。
2021/3/9
5
(2) 分别由各个尺寸点向V .P1、V .P2作透视线,即作出透视地网格。 在地网格中分别找出家具等的平面位置,并分别竖垂线。
2021/3/9
9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2021/3/9
10
2021/3/9
为半径画弧交H.L于点M2。
1
(二) 求量点M1、M2方法二
(1) 作平行于H真高线AB延伸线相交于E。
(3) 以CE、DE作圆弧,交于任意水平线上的两点。
(4) 这两点分别通过B点延伸到H.L上,即得到M1、M2。
2021/3/9
2021/3/9
8
第二步:由天棚线向地面线作两条垂线DC和EF,确定DC线和EF线位置的原则为 使ABCD和ABFE在视觉上看起来像两个相等的正方形。平分AB四等份,再通过这 些等分点向V.P1和V.P2连线,与ABCD的对角线交于1、2、3点,过这些点作垂线与 BC相交,从V.P2点向这些交点引线并延伸;同理求得BF线上的交点,得出一个正 方体的透视网格。
2021一点两点透视画法经典.完整资料PPT
视中线:穿过心点的一条与视平线垂直的线。
真高线:两点透视中的高度基准线。
测线:两点透视中通过真高线下端点的一条作为地面基准的 水平线。
C-D1透视线可以根据需要和感觉随意画出,并自然相交于 EL视平线的VP2灭点上,A-B1透视线则又有约束地相交于 VP2点上,继而再将c-d1和a-b1线也相交于EL视平线的 VP2点上,并自然连接B1-D1线和b1-d1线。
A-a线段上,有M点的辅助线的明显相交,可以从相交点平行画出直线连接B-b线,并 向上垂直延伸到D-d线段。
再次画直线围合到C-c和A-a线段上,再由1\2\3\4\点分别画出直线与VP灭点相交, 此时已经有了空间。
左右及顶面分别按长度和高度的尺寸分段点画直线相交于灭点VP,这样就可以 画出完整的透视空间了。
测线:两点透视中通过真高线下端点的一条作为地面基准的水平线。灭点的透视线按前面图中找出的尺度分割定位点相继画出,然后依次画出 直线围合于左右及顶面,这样一个两点透视空间就可以完成。
一点两点透视画法经典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较强的纵深感,适合表现庄重、 对称的设计主题。
A—B为5米,A—C为3米,EL为视平线高为0.8米,VP为灭点,也可以是任意点, 将A、B、C、D四点延长辅助线交于VP点,M点是为量定A-a点的进深而设,可以 任意设定,M点延长至A-B并与1\2\3\4各分段连接,得出对面墙体的空间进深。
A-B1线的尺寸分格定位按A-B线的尺寸分格,也画直线相交于VP1灭点上。
真高线:两点透视中的高度基准线。 纵深:在两点透视中向两个灭点消失的透视距离。 EL视平线的VP2灭点上,A-B1透视线则又有约束地相交于 EL视平线的VP2灭点上,A-B1透视线则又有约束地相交于 C-D1透视线可以根据需要和感觉随意画出,并自然相交于 垂直延伸 到C-D1线段上的透视尺寸分割点,继而从A-C线段上的两条辅助线的相交点上 8米,VP为灭点,也可以是任意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练习
• 1.内容:对建筑进行成角透视写生。 2.要求: ①要根据所讲授的成角透视概念、状态、特点、 规律对建筑物选择合适角度进行观察写生。 ②根据所选角度与眼睛位置高度,合理确定视平 线所处于建筑物部位的高度与两个余点所代表的 基本消失方向。 ③写生后要进行规范整理(可参照教材中的“测量 直棍”方法),使建筑物透视变化准确。 ④完成8开纸作业
• 1、正方形透视形两直立边仍是垂直线,两水 平边消失了距点。
• 2、地位左右不同的透视变化:越靠近距点所 见的面积越窄。
四、立方体成角透视原理
• 1、立方体在视平线上左右移动。仅见左右 两面,顶底两面有一面与画者眼等高时, 这一面成水平线,与视平线重叠。
• 2、立方体高低移位,离开视平线时,可见 左右两面及顶面或底面,共计可见三个面 。
体为例)
• 1.边棱呈两种状态,有一种原线——垂直边,有一 种变线——成角边,分左右两组。
• 2.产生两个灭点——余点,是左右两组纵深成角边 的灭点,故称二点透视。两个余点在心点两侧的视 平线上形成,由于观察角度的变化,决定了成角透 视的余点在视平线上的位置是可移的
• 3.立方体各个平面都含有成角边,都发生形变,左 右成角边与画面成角互为90°余角(又称余角透视 ),两个侧立面,成角大的一侧离余点近,缩得窄 ;而另一侧成角小离余点远,展得宽;水平面离视 平线近窄远宽,与视平线相贴时被压缩为水平直线 。
透视分析
• 对学生作业进行透视分析,最常见的问题 是,或同向成角边消失不集中,形成多余 点问题;或余点高度不统一,形成多视平 线问题等。 见以下正误对照图例:
学生作业图例
第二节 成角透视的运用
设计上的运 用
设计上的应用
透视学两点透视
第一节 成角透视原理及画法
• 成角透视的定义:在60度的视域中,立 方体没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且有一条 与基面垂直的边棱距画面最近,其所成 的透视为成角透视。左右两组水平边棱 与画面成90度以外的角度,并向心点两 侧延伸和消失。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主要特点(以成角透视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