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1. 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表面是以陆地和海洋为特征的地球外表。
陆地区域分布广泛,总面积约为148,940,000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2%;而海洋面积为361,132,000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的70.8%。
地球表面有高原、山脉、平原、盆地、丘陵、河谷等不同的形态特征。
2. 地球表面的构造:地球表面存在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层次的结构。
其中地壳是最上面的一层,厚度约为5-75公里。
地壳上覆盖着大量的岩石、矿物等,形成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约为2,900公里。
外核是一层比较稀薄的层,厚度约为2,250公里。
内核是地球最内部的一层,直径约为1,220公里。
3. 地球表面的气候:地球表面的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大气运动等。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北极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赤道地区气候温暖、潮湿。
4. 地球表面的生物:地球表面存在着多种生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它们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适应生存,并形成了各自的生态系统。
地球表面也存在很多生态问题与挑战,如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当然,地球表面还有其他一些基本特征,包括:5. 地球表面的水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各种水体,如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了地球水循环系统。
太阳辐射使得地球表面的水蒸气升华到大气层中,在那里形成云,再通过降雨、雪等形式回到地面,形成了水循环。
6. 地球表面的矿产资源:地球表面还存在着各种矿产资源,如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能源矿产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7. 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地球表面存在着各种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
这些活动对地球表面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一些负面影响对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威胁。
8.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地球表面上空存在着大气层,它是地球与外界相连的重要环节。
第一章绪论、地球的表面形态和物理特征
石油和天然气是流体矿产,它与固体矿产不同,表现1 油气的可流动性决定了油气的生成地并非是成藏地,二者可以相去很远,2 油气不能在地表和近地表找到,而固体矿产则可以在近地表找到。
3 油气形成后容易被破坏,对储藏条件要求很高。
正因为上述特点,决定了石油地质学要研究油气的成因、运移(运动规律)、储存条件、成藏条件、保存条件分布规律等理论内容。
三、石油和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略)石油是保障国家政治、军事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石油和天然气在我国“矿产资源法”中被列为特定的矿种。
四、陆相生油理论在我国的诞生使中国成为产油大国。
五、中国油气矿产资源状况(课本)1 油气资源自然状况2 油气资源勘查开采现状六、世界油气发展简况(见课本)第一章地球概况及地质作用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表面形态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平,我们把平均海平面和该面扩展到大陆下面构成的理论上的连续面称为大地基准面。
(见第4页图1—1),其北极凸出约10m,南极凹进约30m,中纬度地球在北半球向里凹,在南半球略向外凸。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70.8%,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2%。
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大陆平过去发生的地质事件,以恢复过去的地质过程。
石油地质学是关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分支学科,是属于地质学中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矿床学的一个分支,它系统地阐明了石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数据如书中所示(这部分让大家看书)均高度为875m,最高点珠穆朗玛峰8844.43m,(国家测绘局2005年10月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
海洋平均深度为3729m,最深处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m。
(一)大陆地形特征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可划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单元。
地球的表面形态1ppt课件(共33张PPT)
用 侵蚀 蚀洼地(北美五大湖、 挪威峡湾、中 ②潮湿、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面积约为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其外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千湖之国芬兰)等 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欧—东欧平原)
海浪 侵蚀
小结
碰撞
板块运动与宏
观地形
相离
高山、高原
裂谷、海洋
内力作用
背斜 中老边新
地质构造与地 褶皱
表形态
向斜 中新边老
火山、地震
断层 地垒、地堑
侵蚀 沟壑、喀斯特地貌等
流水作用
外力作用
风力作用
堆积 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侵蚀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 堆积 沙丘、沙垄等人类活动: 修Fra bibliotek梯田、围海造田
下列各组地貌,分布地区符合江河上游、海滨、
为辅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基本观点
2、板块与地壳活动 3、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4、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若横线为赤道,1处为非洲板块,说出其他数码代表的板块的名称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边界类型 示意图
明显地形
实例
生长边界 海岭大陆裂谷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 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潮湿、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 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 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 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地理地球表层特征
地理地球表层特征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其表层特征决定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地理地球表层的特征,从岩石组成、地貌特征、水资源、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岩石组成地球的地壳由岩石构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如石灰岩、砂岩等;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历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岩石的类型和分布直接影响地球地表的形态和特征。
二、地貌特征地表地貌是地球表层的外部形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等。
山脉多由构造抬升和岩石的侵蚀作用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平原则是由河流、湖泊、风等力量的沉积造成的,如北方平原;高原是由构造抬升或者岩石侵蚀作用形成的,如青藏高原。
这些地貌特征直接影响到地球各地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三、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广泛,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川等。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江河湖泊是地球上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冰川储存了大量的淡水资源,对维持地球水平衡起到关键作用。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气候地球的气候是地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纬度、地形、海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气候区域划分方法,地球上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
寒带气候常年低温,温度极低,主要分布在地球的极地、高山地区;温带气候季节分明,有四季之分,主要分布在地球中纬度地区;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气候条件决定了地球上植被分布、农作物产量等重要因素。
五、生物多样性地球表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地球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各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水资源等。
热带雨林是地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大量的物种和生态系统;而极地地区由于极端的温度条件,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地理高一第一册知识点笔记
地理高一第一册知识点笔记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基本形态与运动-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扁球体- 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每天完成一次自转- 地球的公转:绕太阳公转,完成一年- 坐标系统:经度和纬度的划分2. 地球的地理环境- 大洋和大陆的分布- 海洋的主要特征:面积广阔、平均深度深、盐度高、水温低 - 大陆的特征:面积相对较小、平均高度高、气温变化较大3. 地球的地理事件- 地质构造:地壳构造和板块构造- 地壳构造:地壳的形成和演变- 板块构造:板块的运动和造山带的形成第二章:地球的气候与天气1. 气候与气象- 气候的概念与特点- 气象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气候要素- 温度: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与影响因素- 降水:降水形式和分布规律- 湿度: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的概念与测量方法 - 风:风的产生、分类和作用3. 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的相互影响 - 温带气候:冷、暖空气交汇带的形成和影响 - 寒带气候:高纬度地区的寒冷气候特点第三章:地球上的生命1. 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的概念与范围-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分类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 生物分布与适应- 生物分布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生物的适应特征和方式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 资源的分类与能源-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能源的种类与利用2. 水资源与土壤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土壤资源的特性与保护3.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的概念与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路径这些是地理高一第一册的知识点概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学科内容丰富多样,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来更好地掌握,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地理学的精髓。
地质地貌地球表面的形态与特征
地质地貌地球表面的形态与特征地质地貌,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是地球表层物质结构和地球内部动力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质地貌展示了地球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同时也揭示了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变化。
一、地质地貌的类型与形态地球的地质地貌可以分为陆地地貌和海洋地貌两大类。
陆地地貌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溪谷等;而海洋地貌则主要包括洋脊、大洋盆地、海岸线、海底峡谷、海床沉积等。
1. 山地山地是地表最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由于地壳运动和岩石的抬升而形成。
山地通常具有陡峭的斜坡、峰峦起伏的山脉以及深刻的峡谷和峡谷,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2. 高原高原是地貌相对平坦的地区,通常位于大片山地之间。
高原常常由于地壳抬升、侵蚀和沉积而形成,具有相对平坦的地貌特征,如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
3. 平原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没有明显山丘和起伏地势的地区。
它们往往是由长期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分布广泛且生产力丰富,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恩纳河平原等。
4. 盆地盆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位,由周围高地或山脉环绕而成。
盆地通常由于构造活动、地层下陷等因素形成,具有积水、沉积物丰富的特点,如四川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等。
5.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体在地理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线性地貌特征,是水文循环的产物。
河流具有河道、支流、河口等特征,能够剖切出各种不同的地貌特征,如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等。
6. 海洋地貌海洋地貌是指位于海洋底部的地貌特征,主要由地壳板块运动和海洋生物作用造成。
海洋地貌具有大洋盆地、海底山脉、海底河谷等特征,如太平洋深海海沟、大西洋中脊等。
二、地质地貌的形成原因地质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地质构造、气候变化、水体侵蚀、沉积作用,以及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内部岩石层次的分布、断层构造等方面的变动。
地壳板块的运动、地震、火山等地质作用都会导致地质地貌的形成与变化。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小学科学地球的表面课件
小学科学地球的表面课件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巨大而神奇的星球。
它的表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地理特征和现象,如山脉、平原、沟壑、河流和湖泊等。
本篇文章将介绍地球表面的基本构成和特征,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
首先,我们来看地球表面的结构。
地球的表面主要有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
陆地占地球表面的29.2%,大部分位于北半球,而海洋则占地球表面的70.8%。
陆地和海洋交错分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
地球表面的陆地主要包括七大洲,即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这些洲际分布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地形特征。
亚洲是最大的洲际,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世界上最大的河流——长江。
非洲则以广袤的撒哈拉沙漠和维多利亚瀑布著名。
北美洲有伟大的密西西比河和壮观的大峡谷。
南美洲则有著名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和安第斯山脉。
欧洲是人口最多的洲际,有着众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遗址。
大洋洲拥有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是众多美丽岛屿的聚集地。
南极洲则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洲际,几乎全部被冰川覆盖。
地球表面的海洋是广袤的蓝色大海,分布在各个洲际之间。
太平洋是最大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的35.2%,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
海洋不仅给地球带来了丰富的资源,还调节了地球的气候和温度。
海洋中的海洋生物也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地理特征和景观。
山脉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理特征之一。
山脉通过地壳运动形成,有时候由于板块碰撞而抬升形成高山。
山脉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是重要的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除了山脉,地球表面还有广袤的平原和高原。
平原一般是指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地区,主要由沉积物和沉积平台构成,多分布在河流和海岸附近。
高原是指地势较高,相对平坦的地区,多由岩石和构造运动形成。
平原和高原是人类活动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众多文明和城市的发源地。
地球的表面形态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28、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也无悔无怨。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44、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4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1、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5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5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0、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一章-重点总结.pdf
第一章地球1、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即天文单位。
2、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8km),即一个光年。
3、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
4、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而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称为类木行星。
5、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基本特征?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6、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
太阳系的行星须符合的3个条件:在绕太阳系运动的前提下,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而成为其所在空间的最大天体。
具有足够大的质量,能够靠自身的引力使形状呈近似球形。
内部不发生核聚变反应。
7、矮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
8、当月球阻挡阳光照射地球时,发生日食;当地球阻挡阳光照射月球时,发生月食。
9、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近日点;7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远,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远日点。
10、一日的定义,如果取春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
如果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和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叫做一个太阳日。
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球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二中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面形态姓名:班级:组别:组号:【复习目标】1、识记地质作用的分类。
2、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3、运用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4、运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5、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复习过程】一、地球表面形态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构造学说:①基本观点: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被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即板块,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六大板块的名称)。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两个板块边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震、火山也多集中分布于此。
②板块边界: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基本关系有挤压碰撞和张裂分离,形成了板块的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
大陆与大陆板块碰撞,常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如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等。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常形成深邃的海沟,以及与之相伴的海岸山脉和岛弧,如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等。
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地带,形成海岭,如大西洋中脊。
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地带,往往形成巨大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对应练二: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1~2题。
1.写出下列地区所属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美洲板块澳大利亚大陆:印度洋板块马达加斯加岛:非洲板块2.试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处;科迪勒拉山系的成因: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两类。
背斜和向斜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
褶皱与地貌:向上拱起—→背斜岩层——→褶皱向下弯曲—→向斜◆对应练习:读下列“褶皱构造与地貌”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四处属背斜的是A、C,属向斜的是B、D 。
自然地理学-第1章
10
➢ 行星的概念
行星
➢ 太阳系八大行星
➢ 小行星 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的众多小天体
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这个陨石坑 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 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 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 2000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 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 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 米的大坑
2023/4/30
38
纬线
2023/4/30
几条重要的纬线
39
第四节 地理坐标
2 经线与经度
经线圈: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而形成的圆。 特征:1、任意两条经线长度相等,与纬线相垂直。
2、经线指示南北的方向性。 本初子午线: 1884年经过国际协议,确定穿过伦敦当时 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 本初经线是经度为零度的经线。 由此向东向西各180°,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和西经 180°是重合的,通常叫做180°经线, 经度的确定:该地所在精度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面 面角)。沿着纬线进行测量。 经纬网:经线和纬线构成。
2023/4/30
19
天体组合
天体
星系
星系群
总星系 星系团
2023/4/30
20
二、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 地心论 ✓ 日心说 ✓ 现代观点
✓ 与其他天体的物质能量交换
2023/4/30
21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地形球状的的大地小理及意其义地: 理天意地义
圆方
不同纬度具有不同的太如阳如高度
2023/4/30
地球的基本知识
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
影响重力大小的不是整个地球的总质量, 而主要是所在深度以下的质量。
由于地壳与地幔的密度都比较小,从地表 到地下2900km的核幔界面,重力大体上是随 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但有波动。在核幔界 面上,重力值达到极大(约1069伽),再往深 处去,各个方向上的引力趋向平衡,重力值逐 渐减少,直至变小为零。
六、地球的弹塑性
弹塑性:地球具有弹性,表现在地球内部能传播 地震波,因为地震波是弹性波。地表的固体岩石 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也有交替的涨落现象,其 幅度为7—8cm,这种现象称为固体潮。也说明固 体地球具有弹性。地球也具有塑性,地球的自转 能引起地球赤道半径加大而成为椭球。在应力的 作用下引起岩石发生弯曲而不破裂等,这些都说 明地球具有塑性。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地心的一个球体。 半径为3480km。地核的密度达 9.98~12.5g/cm3。其成分以铁镍物 质为主.根据其状态可分为外核和 内核。外核:物态为液态,其成分 除铁镍外,可能还有碳、硅和硫; 内核:物态为固态,其成分为铁镍 物质。
第三节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 二、地球的压力 三、地球的重力 四、地球的磁场 五、地球的温度 六、地球的弹塑性
重力异常
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 值,称重力异常。
当实测重力值 > 理论重力值,称正异常 当实测重力值 < 理论重力值,称负异常 在埋藏有密度较小物质(如石油、煤、盐 等非金属矿产)的地区,常显示负异常;而 埋藏有密度大物质(如铁、铜、铅、锌等金 属矿产)的地区,就显示正异常。所以人们 就可以通过重力测量,来圈定重力异常的区 域,寻找那些引起重力异常的非金属和金属 矿产。这就是地质勘查中常用的重力探勘方 法
地球的表面
地球的表面
一、地球表面形态概述
地球表面形态多样性:地球表面形态丰富多样,包括高山、峡谷、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这些形态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内部和外部的作用力。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地球表面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硅酸盐矿物组成,而地核位于最深处,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二、地球表面形态的成因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山脉形成等。
这些活动主要由地球内部热能和外部物理作用力引起。
外力作用:地球表面的外力作用也是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这些作用力包括水流、风、冰等自然力。
例如,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可以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等自然水域,而风侵蚀作用可以形成沙丘和岩石等自然景观。
岩石类型:不同类型的岩石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也有影响。
例如,
熔岩可以形成火山和火山口,而花岗岩可以形成山脉和丘陵。
时间因素: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还需要时间的漫长作用。
例如,河流需要几百年才能侵蚀出峡谷和峰峦,而冰川需要几千年才能形成湖泊和山谷。
三、总结
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构造运动、外力作用、岩石类型以及时间因素等都对其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造成了地球表面形态的多样性。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过程,并对未来的变化做出预测和应对。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 球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 宇宙和天体1.宇宙“上下四方曰宇(空间),古往今来曰宙(时间)”2. 天体恒星、行星、流星、彗星、星云等物质恒星:发光、恒星不恒,行星:围绕恒星卫星:围绕行星彗星:极端稀薄和高度电离的氢和氮的混合物天文单位: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0×108km)二. 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组成太阳:一颗普通的恒星,太阳系的中心,内部不断进行着热核反应。
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余倍,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太阳系的行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一)彗星☄彗星: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
彗星大多由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组成(俗称扫帚星)。
彗核:主要由冰、甲烷、氨和尘埃组成,像个“脏雪球”彗尾:在太阳风和辐射压下形成,背离太阳的方向(二)小行星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距太阳约2.8天文单位)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半径1738.2Km,相当于地球半径的27.28%;质量为7.35×1022t, 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23%;平均密度为3.24g/cm3, 只有地球密度的0.6。
月球沿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月球对地理环境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使地球形成潮汐,尤其使海洋潮汐。
三. 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地心说:一切天体围绕地球运行日心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常所说的地球形状就是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大地水准面:大地测量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一种以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平滑封闭曲面1.地球的形状天圆地方(直观判断); 球形(逻辑判断); 椭球体; “梨状体”2.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决定了投射到地表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不同纬度地区获取太阳能的效率不同)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有规律在23°27’之间向两极减小,造成热量带(其他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3.地球的大小极半经为6356.8km;赤道半经为6378.2km;平均半经为6371km;扁率为1 / 298 赤道一带稍微凸出,南北半球也不对称,加上表面凹凸不平,地球为一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椭球体基本上仍是一个圆球地球大小的重要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3.2.1识别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地球表面基本形态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晋教版
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距离。 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甲:1500米 乙:500 米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甲-乙=1000米
海拔与相对高度
已知深圳第一高楼平安大厦的高度为592.5m,华润大厦的高度为392.5m, 求两座大厦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较高(500米以上)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较低(500米以下)
坡度和缓,相对高 度不超过200米
地面崎岖不平
四周高,中间低
观察世界陆地地形的分布特征
高山带主要有两条:
一条是环太平洋 带,太平洋西岸 为亚洲、澳大利 亚太平洋沿岸岛 弧和山脉,太平 洋东岸为科迪勒 拉山系;
落基山脉
高山带主要有两条:
592.5m 392.5m
592.5-392.5=200米
海拔与相对高度
中国陆地最高点 中国陆地最低点
珠穆朗玛峰 艾丁湖
8848.86米 -154.31米
相对高度:9003.17米
陆地--地形类型和分布
地球表面高低相差悬殊,形态变化多样。以海平面为基准,陆地
的平均高度是875 米,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米。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高原
地表起伏较小
平原
VS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边缘较陡峭。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总结:陆地五种主要地形
地形 类型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 低(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 宽广平坦
较高(500米以上)外围陡,内部和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环境第一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一、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明显地分为海洋和陆地两大部分。
连续的广阔水体称为世界洋,它是海洋的主体。
被海洋所环绕,但突出于海洋面上的部分则称为陆地。
大陆是陆地的主体;岛屿是陆地的组成部分。
在5.1×108km2的地球表面积中,海洋面积3.61×108km2,约占71%,陆地面积1.49×108km2,约占29%。
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约为2.5∶1,海洋占有明显的优势。
这种情况至少在太阳系是独一无二的,故有的学者曾严肃地称地球为“水球”。
地表的海陆分布不均匀。
以新西兰东南为中心,包括太平洋主体的半球,海洋占90.5%而陆地面积极小,因而有水半球之称。
从传统的南北两半球来看,陆地的2/3集中于北半球,占该半球面积的39.3%,其中只有20°—70°N间陆地面积(约6.02×107km2)略超过海洋面积(5.22×107km2)。
在南半球,陆地只占总面积的19.1%。
其中的30°—70°S,陆地只有7.30×106km2,而海洋面积达1.048×108km2。
尤其是50°—60°S陆地只有2×105km2,而海洋面积达2.51×106km2,成为按纬度划分陆地面积最少的区域。
有的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海陆分布的对蹠现象(antipodal)。
如以四个古老大陆(加拿大、西伯利亚、南极和欧洲)做顶角作出一个四面体。
则它们所对应的面分别为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
实际上,地球大陆上任一点的对蹠点,95%以上可能是海洋。
有些研究证明,海陆对蹠分布乃是随机性的表现。
全球共有七个大陆,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
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虽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为分界,但实际上它们是连在一起的整体,合称亚欧大陆。
所以也可以说全球共有六个大陆。
亚洲大陆与非洲大陆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北美与南美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澳大利亚和南极大陆各以自己的海岸线为界。
各大陆面积及其占全球陆地面积和全球面积的百分比如下:大陆名称面积(×104km2)占全球陆地面积(%)占全球面积(%)亚洲大陆 4480 29.8 8.7非洲大陆 3060 20.5 6北美大陆 2200 14.8 4.3南美大陆 1790 12 3.5南极大陆 1397 9.3 2.9欧洲大陆 1040 7 2.1澳大利亚大陆 780 5.2 1.5除南极洲外,所有的大陆都是成对的。
例如北美和南美,欧洲和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每对大陆分别组成一个大陆瓣。
这些大陆瓣在北极汇合,形成大陆星(图1-16)。
在星形投影图上,这一特点表现得尤其明显。
每对大陆的南北两部分都被地壳断裂带所分开。
这种断裂所在的海区深度比较大,具有众多的岛屿,并常有强烈地震和火山活动。
仔细研究大陆的轮廓,将发现每个大陆都是北部比较宽广,向南逐渐变窄,像一个底边位于北方的三角形。
甚至南极大陆也可以称为三角形,其狭窄部分对着南美。
还应该指出,南半球各大陆西边都向里凹进,而东边则向外突出。
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在1公里深的大陆坡上把这两个大陆拼接起来,平均误差只有88公里。
用同样方法将南美、非洲、北美和格陵兰都拼接在一起,如将西班牙做一些转动,平均误差也不超过130公里。
这样拼接的结果,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某些大陆似乎原来是连在一起,以后才分开的。
二十多年来板块学说的崛起和大陆漂移学说的复苏,已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肯定的答案。
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形式对南北两半球的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南半球由于水面广阔,气候比较温和,普遍具有海洋性特征。
北半球温度变化的幅度比南半球高8℃左右。
二、海陆起伏曲线地球上各大陆高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和各大洋底部低于海平面的平均深度存在着很悬殊的差别。
南极洲平均海拔2263米,历来被视为世界上最高的大陆。
实际上它是由于地表覆有巨厚的冰盖所致。
以裸露地表而论,亚洲大陆最高(950米),以下依次为北美(700米)、非洲(650米)、南美(600米)、欧洲(300米)等。
显然,大陆面积愈大,其平均海拔愈高。
据近年研究,大陆面积和高度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可达0.9。
这是由泛系结构所决定的泛对称现象作为一种普遍规律在海陆分布上的表现。
太平洋平均深度达4300米,是世界最深的海洋,其次为印度洋(3897米)、大西洋(3626米),而以北冰洋为最浅(1205米),同样表现出泛对称性。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出现在最大的大陆上,最深的海沟分布于最大的大洋中,除表明地表具有复杂的起伏外,也表明了泛对称现象的普遍性。
为了形象地表示地球上各种高度和深度的对比关系的一般概念,可以根据陆地等高线和海洋等深线图,计算各高度陆地和各深度海洋所占的面积或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绘出曲线。
这就是海陆起伏曲线。
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面积小,大部分陆地在海拔1000米以下,平均海拔为875米;海洋面积大,大部分海区深度在3000—6000米,平均深度约3800米。
如用绝对数值表示图中的横轴线,就能很快读出每一高度或深度所占的面积。
以百分比表示横轴、则可迅速读出不同高度或深度地区占全球面积的百分数。
三、岛屿同样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远比大陆小的小块陆地,称为岛屿。
实际上,不仅海洋中有岛屿,河流、湖泊,甚至水库中都可以形成岛屿。
这里主要介绍海洋中的岛屿,这种岛屿可以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两类:1.大陆岛位于大陆附近,在地质构造上与邻近的大陆有密切的联系。
大陆岛本来是陆地的一部分,由于大陆的某些部分发生破裂或沉陷而被海水所淹没,使它与大陆分离,形成了岛屿。
但它的基础仍固定在大陆架或大陆坡上(例如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科西嘉岛、新地岛、格陵兰岛、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许多大陆岛常成列分布在大陆外围,形成弧形列岛,亚洲大陆东岸的弧形列岛是最典型的例子。
2.海洋岛面积比大陆岛小,与大陆在地质构造上没有直接联系,从来不是大陆的一部分。
海洋岛又可按成因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两类。
(1)火山岛:火山岛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
火山喷发首先形成了海底火山,多次喷发使海底火山逐渐增高,最后露出海面成为火山岛。
火山岛面积不大,但地势高峻。
火山岛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南部、印度洋西部和大西洋中部。
夏威夷岛是最著名的火山岛,它的基础位于深达4600m的海底,而最高处又高出海平面4166m。
1973年1月火山爆发后才形成的,位于冰岛以南的大西洋中的一座火山岛,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岛屿。
(2)珊瑚岛:珊瑚岛是由珊瑚礁构成的岩岛。
它们的分布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热带、亚热带浅海的暖水中生长的珊瑚死亡后,残骸堆积下来,新珊瑚又在其上繁殖。
这种珊瑚残体,以35—335年1米的速度增高,最后露出海面,即成为珊瑚礁。
珊瑚礁可以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
岸礁紧密连着大陆或岛屿的海岸;堡礁与陆地之间隔开一条水带;环礁呈近似圆环状,但通常有缺口与海洋相通,环礁中间是平静的礁湖。
澳大利亚东岸的大堡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珊瑚礁,沿海岸分布,南北长达1900公里,东西宽约2—150公里;落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大半被淹没。
我国南海诸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都是珊瑚岛。
四、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地球表面有海洋、陆地,有高耸的山脉,宽广的平原和盆地,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种类繁多的生物,但是,什么是它的基本特征呢?前面已经提到地球各圈层在地表面附近相互渗透和相互重叠这一分布特点,赋予地球表面一系列独特的性质。
这些独特性质同时也就是它的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高空大气只能吸收小部分太阳辐射,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后,只能穿透地表以下很小的厚度。
因此太阳辐射主要在地表发生转化,并对地表的几乎所有自然过程起作用。
如前所述,地球表层是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有序开放系统。
正是太阳辐射的输入和输出平衡对于维持这个耗散结构的有序性起着主要的作用。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
各界面上的物质相互渗透,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胶体物质和溶液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粘土矿物、沉积岩、各种地貌形态,等等。
这些表层物质乃是地球表层这一有序系统的负熵增长表现。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如水循环、地质循环、化学物质循环等,井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地表物质、能量转化过程的发展强度及速度都远比地球其他各处大,表现形式也更复杂多样。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诚然,分异过程在高空和地球内部也都存在,但分异程度远不及地表强烈。
地球表面的内部内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有表现。
分异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地表自然综合体。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很明显,这里所说的地球表面,具有一定的厚度,更确切的名称应为地球表层。
而现代的地球表层乃是地球历史发展的产物。
地球历史发展具有不断增加其有序性的趋势,其“记忆”痕迹表现为地球表层和局部区域在系统中留下的遗迹。
从系统论观点看来,这些记忆痕迹是在外界输入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系统本身的不可逆变化在系统中留下的记录。
地球表层的记忆痕迹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矿物和岩石、岩层、地质构造、地貌、土壤形态剖面、生物形态和解剖特征、化石和残余生物种、古地磁、同位素组成比例等。
可以根据这些记忆痕迹的排列组合关系重建系统的发展史和阐明其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地质环境一、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主要是指固体地球表层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给人类所提供的环境。
地质环境是具有一定空间的客观实体,其上限是地表或岩石圈的表层;而对地质环境下限位置的确定,目前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角度衡量,把下限定为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活动的能力所能达到的地壳深部;另一种则是从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来衡量,其下限达到与区域地壳稳定程度有关的地壳深部甚至地幔。
(一)地质环境的容量地质环境的容量指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人类所有生产和生活的消费物资,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取自地质环境。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废弃物,又都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到地质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