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捕捞学
淡水捕捞学复习题库
淡水捕捞学一、名词解释1、淡水捕捞学:又称内陆水域捕捞学,它是研究捕捞内陆水域中各种经济鱼类和虾、蟹等名优水生动物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2、渔具:用来捕捞水生经济动物的工具统称渔具。
3、主要渔具:可单独使用,直接捕捉水生经济动物的工具。
4、辅助渔具:不可单独使用,必须配合主要渔进行捕捞生产的工具。
5、渔法:又称捕捞方法,指用来捕捞水生经济动物的方法。
6、支数:即单纱单位重量的长度(可分公制支数Nm和英制支数Ne(S)两种)。
7、Tex: 单位长度取1000米的纤度10、编线: 由若干根偶数线股成对或单双股配合,相互交叉穿插编织而成的线。
11、刺网:又称挂网、丝网,能将鱼类动物缠在网目上达到捕鱼目的的一种网具。
12、围网:就是在捕鱼过程中将鱼包围达到捕鱼目的的一种网具。
13、围网高度:指网具中央取鱼部的高度。
14、单纱:指由若干根长纤维或加捻的短纤维组成具有一定粗度和强度的连续细长条。
15、支数:即单位质量的纤维和单纱所具有的长度。
16、线密度:指单位长度的纤维和单纱所具有的质量。
17、PE42tex5×3:表示该乙纶网线由3根线股组成,每根线股中含乙纶单丝5根,每根单丝的线密度为42tex。
18、捻度:指单纱、网线上一定长度内的捻回数。
19、捻缩系数:指单纱或单丝加捻成网线后的长度对其原长度的百分比。
20、网目:由网线按设计形状组成的一个孔状结构。
21、浮子:网具上纲装备的使网具浮起的物品。
22、缩结系数:纲索长度对网衣长度的比值。
用E表示。
23、缩结:为了使网片的网目张开并保持一定形状(菱形或正方形),必须将原来拉紧的网片加以缩短,这种缩短叫缩结。
24、联合渔法(综合渔法):是采用性能不同的多种渔具联合作业配合使用,根据捕捞计划,将大水面分成若干赶区,有计划地驱赶鱼群定向集中,迫使整个大水面和深水中分散的鱼群驱赶至预定地点,最后用张网、地曳网或围网一网捕获的赶捕方法。
可分赶、拦、刺、张;赶、拦、刺、拉;赶、拦、刺、围三种形式。
淡水捕捞简介介绍
03
淡水捕捞技术与装备
淡水捕捞技术与装备
• 淡水捕捞,即在淡水域进行的捕捞活动,是渔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淡水域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水 库等水域,因此淡水捕捞对于人类食品供应和水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04
淡水捕捞生态环境与保护
淡水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淡水生态系统
01
淡水生态系统是由河流、湖泊、水库、湿地等水体及其周围的
案例三:某地区淡水捕捞产业的创新发展
背景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提高,传统的淡水捕捞产业面临市场挑战。
创新发展
某地区积极推动淡水捕捞产业的创新发展,开发新型健康食品,如淡水鱼罐头、鱼油保健 品等,同时推广渔业休闲旅游等产业,拓展了市场空间。
实践经验
政府和企业紧密合作,加大科研力度,注重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 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发展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食品需求的增加,淡水捕捞业不断发展壮大。然而,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 重,对水域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采取措施加强渔业管理,保护水域生 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02
淡水捕捞类型与方法
淡水捕捞类型与方法
• 淡水捕捞是指使用各种捕捞工具和技术在淡水水域 (如河流、湖泊、水库等)中捕捉水生生物(如鱼 、虾、蟹等)的活动。淡水捕捞是世界上许多国家 和地区的重要产业,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 营养来源。
05
淡水捕捞产业发展与前景
淡水捕捞产业现状
淡水捕捞产业规模
目前,全球淡水捕捞产业规模较小,但呈现出 稳定增长的趋势。
淡水捕捞产业区域分布
淡水捕捞产业主要分布在亚主要产品
淡水捕捞产业主要产品包括淡水鱼、虾、蟹等。
淡水捕捞学解答
一、名词解释:渔具:用来捕捞水生经济动物的一切设备统称为渔具(指直接用来捕捉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工具)主要渔具:指直接用来捕捞水生经济动物的渔具渔法:指有效的捕捉方法。
纤度:指单位长度的纤维所具有的重量公支:1克重量的纤维材料所具有的长度(米)即为公支。
旦尼尔:9000米长度的纤维材料具有的重量克数。
特克斯:1000米长度的纤维材料具有的重量克数。
结构号数:网线的结构号数用N/n 来表示,N 表示的是构成网线的纤维材料的纤度;n 表示的是构成网线的单纱总根数,即每股单纱数与股数的乘积。
捻向:指单纱或网线上捻回的扭转方向。
捻度:指单纱、网线上一定长度内的捻回数。
(指1米长的网线内所加捻的次数) 断裂强力:是指网线被拉伸至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亦称强力。
缩结系数:分横向缩结系数和纵向缩结系数,横向缩结系数为水平对角线长与网长度之比 a x E T 22/=(纵向把水平换成垂直,x 换成y )缩结理论:指横向缩结系数与纵向缩结系数之间的关系,即:122=+N T E E 缩短系数:内网衣缩结后的高度,再经一次高度缩短后的一个参数称为垂直缩短系数(简称缩短系数)。
理论兜长:指内网衣缩结后的高度与外网衣缩结后的高度差的一半。
多余率:表示内网衣缩短前的面积或高度比网衣缩短后的面积或高度大多少倍,是缩短率的倒数,其数学表达式:SS H H K U ''==。
缩短率:表示三层刺网内网衣缩结后的面积,在长度不变的条件下,仅缩短其高度而使网衣的面积相应缩小的程度,其数学表达式:''''S S L H HL H H u ===。
二、思考题:4、纤维纤度的换算。
①公支和英支的换算: N = S/0.591 = 1.69S ( 1码 = 0.9144米,1磅 = 453.6克)②旦尼尔和公支的换算:N = 9000/D 或 D = 9000/N③T和N、D的换算:T = D/9 或 D = 9T N = 9000/D = 9000/9T = 1000/T1、垂直缩结系数与缩短系数有何差异?缩短系数可以由垂直缩结系数EN和缩短率U推导出来。
长江内河淡水捕捞知识
第一节长江捕捞长江口是著名的河口渔业区,素有“家门口渔场”之称。
长江口淡水与海水交汇,营养盐类丰富,是鱼类栖息索饵、繁殖的良好场所。
长江口渔场开发历史悠久。
早在解放前,崇明、宝山两县渔民已有不少连家渔船飘泊江面,日夜捕鱼。
主要经济鱼类有凤鲚、刀鲚和前颌间银鱼3种。
其次是鲻、鲮、长吻鮠、鲥鱼和河鲀等。
虾、蟹类中以安氏白虾和中华绒螯蟹最具有经济价值,形成以凤鲚、刀鲚、前颌间银鱼、白虾、冬蟹的五大渔汛。
苗种资源以鳗苗、蟹苗为主。
长江口渔业分为长江南支流网抛捕作业区及长江北支定置张网作业区。
长江南支流网抛捕作业区。
包括崇明南部及长兴、横沙两岛周围的长江水域,面积约13.3万公顷(200万亩)。
1959年长江口鱼、虾、蟹等捕捞量达6172吨。
长江北支定置张网作业区。
自青龙港起至佘山,水域面积约5万公顷(75万亩),另外滩涂面积约1.2万公顷,历史上渔民以张网为主,常年张网数量有3000~5000顶,也是插网作业场所,主要渔获物有刀鲚、凤鲚、棘头梅童鱼、银鲳、河鲀等。
年捕获量约2000吨左右。
但大部分是经济鱼类的幼鱼,食用价值低。
另外该处也是鳗苗、蟹苗的主要产区。
1958年前大都是10吨以下的连家渔船,从1970年起逐步改造成机帆渔船。
据1982年统计,在长江口作业的专业渔业大队14个,生产队32个,渔民1796户,计5167人,3448个劳力,其中渔业劳力3252人,内长江专业劳力2654人,共有机动渔船307艘,5407吨,8298千瓦。
长江渔船全部实现机动化后,生产作业渔场向外延伸,远至佘山洋、铜沙一带。
70年代后期,长江口渔业采取压缩深水网投产数量后,定置网数逐渐减少。
改为挑网船捕捞白虾。
长江口作业的主要渔具可分为张网类(胡网、挑网、深水网、稀胡网、高密稀网),陷井类(插网),刺网类(刀鲚和凤鲚流网),拖网类(蟹拖网和轻拖网)以及钓具类(滚钩等)。
其中钓具类因产量低,80年代以后逐渐淘汰。
一、银鱼汛银鱼(前颌间银鱼)每年2月初(立春)前后,繁殖亲体自海入江进行生殖洄游。
1捕捞与大水面实习大纲
附件3:《捕捞与大水面生产实习》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捕捞与大水面生产实习(英文):Fishing and Aquaculture productionPractice of inland waters课程编号:15483004课程学分:1.0课程总学时:XXXXXXXX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本生产实习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淡水捕捞学相关内容,包括常见渔用网线纲绳的识别、网片的编织、网片的剪裁、网片的缝合、网片的修补、网箱和网具的加工工艺;刺网的理论设计与计算;单层刺网、掩网各部分主要参数的测定;水库联合渔法、深水网箔和敷网的捕鱼技术。
另一部分是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相关内容,包括网箱和网拦养殖技术;大水面的粗放、管理等各项生产技术;鱼类食物组成、主要鱼类种群结构、生长情况的调查;水库的结构、形态、库容及其主要特征的勘察与检测;以及渔政管理、生产经营和水库渔业经济成本构成与核算等。
三、实习目标与要求生产实习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淡水捕捞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等主要专业课程教学实习计划,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生产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从生产实际中获得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此次实习,要求学生熟悉大水面渔业生产工作环境,初步掌握淡水捕捞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等淡水渔业生产技术,加强劳动观念,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巩固专业思想,提高服务三农意识,树立为水产事业做出贡献的雄心。
四、实习内容与安排(一)实习时间:第6学期或第7学期或利用暑假进行(二)实习方式:以生产单位实地观摩、勘察为主,座谈交流和室内丈量、计算为辅。
(三)实习单位或场所:舒城县万佛湖渔业总公司或巢湖、响洪甸水库等大水面。
(四)实习进度与安排:捕捞与大水面生产实习学时分配与安排实习序号实习内容天数第一部分实习动员、分组和准备0.5第二部分实习基地的渔具渔法 1.0第三部分常见渔具理论设计和装配工艺 1.0第四部分实习基地养殖方面的调查 1.0第五部分大水体渔获物的分析与统计0.5第6部分实习基地讲座、座谈、交流学习0.5第7部分实习总结、分组讨论和报告撰写0.5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1、实习态度(50%):根据实习生的实习态度(15%)、劳动情况(10%)、思想作风(10%)、遵守纪律(15%)等评定。
[VIP专享]捕捞学复习资料
第1章绪论捕捞学含义和研究范围捕捞学:是根据捕捞对象种类、数量及其分布习性和渔场、环境特点,研究、设计捕捞工具(渔具)和捕捞技术(渔法),达到捕捞目的综合性学科,是水产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研究范围:渔具材料和工艺学的研究;渔具、渔法基础理论的研究;渔具、渔法的设计和研究;渔业资源、渔场、渔期和环境条件的研究;渔船、捕捞设备和仪器等配置的研究。
淡水捕捞学的概念:是研究捕捞淡水水域(内陆水域)中经济鱼类和名特水产动物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淡水捕捞学的发展简史一、新中国成立之前原始时期的捕鱼活动和渔业旧石器时代:捕鱼活动新石器时代:渔具渔法夏、商、周时期蓬勃发展的早期捕捞业农业和渔猎是夏人的两个主要生产部门。
商代遗址出土有龟甲、鲸骨、海贝等,这些产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水生生物遗骸,说明渔业生产的范围也扩大了。
周朝统治时期,捕捞工具可分为网渔具、钓渔具和杂渔具三大类。
秦、汉至唐、宋时期捕捞技术的进步捕捞工具和技术进一步发展,大量海洋渔业资源被开发利用。
捕鱼机械的使用,拖网、地拉网渔具的出现,钓具钓技的发展,水獭、鸬鹚捕鱼、光诱捕和声响捕鱼等。
元、明、清时期我国捕捞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新中国成立之后渔具材料的革新,渔具制造的机械化、工厂化和自动化。
捕捞学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交流电赶鱼、联合渔具渔法运用、直流电捕鱼、脉冲电赶鱼及与网具联合捕捞网围等捕捞底层鱼、轮捕轮放网具及轮捕技术、疏目拖网、深水网箔捕捞技术、底层鱼诱捕定置网箱等渔具渔法研究方面硕果累累。
本学科努力方向:水产动物行为学、行为生态学和它们对渔具的反应行为及其渔具渔法的研究;高效名特优水产动物渔具渔法研究。
渔具渔法的定义1、渔具(Fishing gear,捕捞工具)定义:从广义上讲,凡在水域(包括内陆和海洋)中用来捕捞水产经济动物的一切设备统称渔具。
分类:按在捕捞过程中所起作用可分主渔具和辅渔具。
直接捕捞水产经济动物的渔具称主渔具;协助主渔具捕捞水生经济动物的渔具称辅渔具。
淡水捕捞
1缩结:为了使网片的网目张开并保持一定形状(菱形或正方形),必须将原来拉紧的网片加以缩短,这种缩短叫缩结。
2目脚:网目中每两个相邻结间的线段。
3边旁:沿网片纵向剪断结节相邻的两个目脚所得结果4纲索:纲索也是一种普通绳索,在捕捞上,凡是装配在渔具上并能适用于水中作业的绳索统称纲索(纲绳)5捻度:网线一定长度的捻回数。
临界捻度:超过临界点的捻度增加将会减弱纱线的强度。
6网目长度:网目充分拉直而不伸长,其两队角结或连接点中心之间的距离。
7右捻(S捻):加捻时网线或单纱上的螺线圈从上向下看自左向右。
8左捻(Z捻):加捻时网线或单纱上的螺线圈从上向下看自右向左。
9常见的有六种:PA尼龙、PES涤纶、PVA维纶、PE乙纶、PVC氯纶,其中以PA、PE最常用。
10渔具的命名以式、型、类名进行逆向书写命名。
11公支(Nm)纤度(denier或tex)12网片剪裁方法:直剪、斜剪、混合剪。
定性处理:热处理、拉伸13网片的起编方法有半目起编、一目起编、整目起编三种。
14纤维材料的鉴别法:感观鉴别法、燃烧鉴别法、溶剂溶解法、显微镜鉴别、试剂色法15剪裁斜率k是指剪裁边的纵向目数与横向目数的最小简约比。
剪裁循环c是指直剪目数和斜剪目数按一定规律配合而成的一种剪裁单位。
16网线质量的检验方法:检查结构号数,将网线一段捻开检查其股数,再将股捻开检查每股中单纱(或单丝)的根数,看其是否符合规格中的结构指标。
17围网的捕鱼原理及其生产特点是什么?答:围网是一种过滤围旋性渔具,它是利用长带形网具,依靠渔船动力或人力使网具在水中垂直展开成圆围墙,包围鱼群,并迅速收绞底环中的括纲或翼网,封闭网门和下底纲,逐渐缩小围圈,使网具盆形或碗形(圆锥形),迫使鱼群进入取鱼部或囊网而捕获。
18简述半目起编法的过程:起编时将网线一头用双套结固定在张线左侧,目板紧靠张线,网针绕过目板一周后在张线上再做一双套结,如此重复,在张线上作成一列半日,直至所需的起编目数为止,当编结第二列半日时,先互换张线两端位置,仍然自左向右按网结逐目编结。
鱼类行为与淡水捕捞课件
淡水捕捞对鱼类行为的干预措施
1 2
捕捞方式选择
选择对鱼类行为影响较小的捕捞方式,如采用生 态友好的网具和捕捞技术,减少对鱼群和生态环 境的干扰。
捕捞强度控制
合理控制捕捞强度,避免过度捕捞对鱼类种群和 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持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捕捞区域管理
对捕捞区域进行科学管理,限制在某些敏感区域 的捕捞活动,以保护鱼类栖息地和生态环境。
合理控制捕捞强度和采取保护措 施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鱼
类的正常行为。
可持续利用
通过了解鱼类行为与淡水捕捞的 关系,可以实现可持续利用淡水
渔业资源的目标。
科学管理
深入研究鱼类行为与淡水捕捞的 相互作用有助于制定科学的管理
策略和措施。
04
CATALOGUE
鱼类行为与淡水捕捞的实践应 用
鱼类行为在淡水捕捞中的应用
鱼类行为与淡水捕捞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保护
通过保护鱼类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实现 淡水捕捞的可持续发展。
渔业资源监测
建立渔业资源监测体系,定期对鱼类种群和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评 估,为淡水捕捞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创新推动
鼓励科技创新,研发更加环保、高效的淡水捕捞技术和装备,提高捕 捞效率和渔获品质,推动淡水捕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感谢观看
03
CATALOGUE
鱼类行为与淡水捕捞的关系
为
鱼类在不同季节和生命周期阶段会进 行迁移,这会影响捕捞的地点和时间 选择。
鱼类在遇到捕食者或危险时会寻找避 难所,这会影响捕捞的策略和工具选 择。
集群行为
鱼类在特定条件下会形成集群,这有 助于捕捞作业,但同时也增加了捕捞 对鱼类种群的影响。
捕捞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捕捞学含义与研究范围捕捞学:就是根据捕捞对象种类、数量及其分布习性与渔场、环境特点,研究、设计捕捞工具(渔具)与捕捞技术(渔法),达到捕捞目得综合性学科,就是水产科学得重要分支学科。
研究范围:渔具材料与工艺学得研究;渔具、渔法基础理论得研究;渔具、渔法得设计与研究;渔业资源、渔场、渔期与环境条件得研究;渔船、捕捞设备与仪器等配置得研究。
淡水捕捞学得概念:就是研究捕捞淡水水域(内陆水域)中经济鱼类与名特水产动物得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淡水捕捞学得发展简史一、新中国成立之前原始时期得捕鱼活动与渔业旧石器时代:捕鱼活动新石器时代:渔具渔法夏、商、周时期蓬勃发展得早期捕捞业农业与渔猎就是夏人得两个主要生产部门。
商代遗址出土有龟甲、鲸骨、海贝等,这些产于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得水生生物遗骸,说明渔业生产得范围也扩大了。
周朝统治时期,捕捞工具可分为网渔具、钓渔具与杂渔具三大类。
秦、汉至唐、宋时期捕捞技术得进步捕捞工具与技术进一步发展,大量海洋渔业资源被开发利用。
捕鱼机械得使用,拖网、地拉网渔具得出现,钓具钓技得发展,水獭、鸬鹚捕鱼、光诱捕与声响捕鱼等。
元、明、清时期我国捕捞业得进一步发展二、新中国成立之后渔具材料得革新,渔具制造得机械化、工厂化与自动化。
捕捞学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交流电赶鱼、联合渔具渔法运用、直流电捕鱼、脉冲电赶鱼及与网具联合捕捞网围等捕捞底层鱼、轮捕轮放网具及轮捕技术、疏目拖网、深水网箔捕捞技术、底层鱼诱捕定置网箱等渔具渔法研究方面硕果累累。
本学科努力方向:水产动物行为学、行为生态学与它们对渔具得反应行为及其渔具渔法得研究;高效名特优水产动物渔具渔法研究。
渔具渔法得定义1、渔具(Fishing gear,捕捞工具)定义:从广义上讲,凡在水域(包括内陆与海洋)中用来捕捞水产经济动物得一切设备统称渔具。
分类:按在捕捞过程中所起作用可分主渔具与辅渔具。
直接捕捞水产经济动物得渔具称主渔具;协助主渔具捕捞水生经济动物得渔具称辅渔具。
淡水捕捞学教学大纲
《淡水捕捞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捕捞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其任务是了解鱼类的捕捞方法等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通过教学,基本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了解我国大水面各类养殖水域的环境的特点和控制技术;了解鱼群变动规律及掌握鱼产力的估测方法;掌握大水面粗放和集约化养殖技术;了解主要经济鱼类移植驯化和资源保护的基本措施和方法;了解鱼类捕捞的渔具和渔法。
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尽量采用多媒体技术、电化教学技术,增加每课的信息量。
养殖和捕捞方法尽量结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多安排在生产实习场介绍,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总之通过这一门课的学习,学生能根据各类水域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合理开发利用水产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二、课程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在理论知识体系教学时以讲解为主,做到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要做好重点分析讲解。
在技能体系教学时,应采用示范、练习、训练、指导、检查个别纠正等方法。
在渔具理论、设计和操作方面,应通过比较、讨论、指导和操作训练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掌握根据不同捕捞对象和不同环境特点,分析思考应用不同渔具、渔法的能力。
三、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四、学时分配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课程为教学内容涉及各基础学科的综合性和教学过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精选内容,打好基础,加强实践,培养能力。
课堂上为使学生跟上课程速度,主要采用启发式的系统讲授法,结合生物标本演示法、实验法、实习指导法;辅以读书指导法、讨论分析法和研究指导法。
教学手段以计算机多媒体结合传统板书为主,结合应用生物活体或标本观察,光学媒体(如幻灯机),声像媒体(如影碟机),综合媒体(如计算机)教学系统,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从而达到清楚阐明其基本原理和方法。
为巩固教学效果,布置学生课外一定量的复习题,从中筛选部分当做作业题,完成实验报告作业。
捕捞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渔业资源的日益减少,捕捞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捕捞技术及其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捕捞实习。
本报告将对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某渔业科研所2. 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3. 实习地点:某海域4.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捕捞设备、学习捕捞技术、参与实地捕捞作业等。
三、实习收获1. 了解捕捞设备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多种捕捞设备,如拖网、围网、刺网等。
通过对这些设备的了解,我认识到不同设备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捕捞作业,且各有优缺点。
2. 学习捕捞技术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多种捕捞技术,包括水面捕捞、底层捕捞、灯光捕捞等。
这些技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掌握这些技术对于提高捕捞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参与实地捕捞作业在实地捕捞作业中,我亲自参与了拖网捕捞、围网捕捞等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体会到捕捞工作的艰辛,并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承担工作任务,学会了相互配合、沟通和协作。
这对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很大的帮助。
5.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这将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实习感悟1.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捕捞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2. 捕捞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是提高捕捞效率的关键。
作为渔业科技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新技术,为渔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 实地实习是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习,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还存在不足,今后需加强学习。
4. 团队协作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为集体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捕捞技术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科学地运用渔具渔法,必须掌握渔具材料学、网具装配工艺以 及渔业机械、电工、流体力学等相关知识。
③进行最有效地捕捞,做到“充分而合理、高效而适当”,必须 要考虑生态环境,饵料再生产能力,鱼类种内种间关系等,才能 做到不滥捕又不浪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就是既要有经济头脑, 又要有环保意识,才能使之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水产工作者应 尽的职责。
② 渔具渔法的改进 小网改大;密网改稀;网改网与非网联 合;单层改多层; 单一作业改兼轮作业;海洋渔具渔法移入淡 水领域
③ 机械化程度提高 探鱼仪、绞索机、高速船、潜水装置等。
2.3.2 五十多年来出现了两个捕捞产量高峰 ① 50年代初,主要是因为解放前的剩余群体很大,资源丰富。 ② 60年代初,有两个原因:其一,58年大跃进,大兴土木,全
第一章 绪论
一、淡水捕捞学的概念 二、淡水捕捞学发展简史 三、淡水捕捞学当前需解决的问题 四、渔具的分类
本章重点:
1. 淡水捕捞学的概念 2. 渔具的定义 3. 渔法的淡水捕捞学的概念
1. 1淡水捕捞学的概念
(包含三层意思:淡水、捕捞、学科) ①淡水:指内陆水域(江、河、湖、库等),也包括像青海湖 等咸水湖泊。这里是按地域来划分的,而不是按盐度来划分的。
国修建了许多水库,使得水体面积剧增;水库蓄水初期,有机质 丰富,鱼类生长快,产量高。其二,58年家鱼人工繁殖在广东成 功(世界首创),为许多水体提供了充足的苗种,使得产量在蓄 水后头两年达到很高水平,许多水库至今尚未突破这一水平。
渔业产值及淡水捕捞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我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占世界的总产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 6.3%提高到目前的30%以上。
1.2 捕捞学的分类
天然捕捞、养殖捕捞、淡水捕捞与海洋捕捞
* 根据捕捞对象来源不同,淡水捕捞分为天然捕捞和养殖捕捞 天然捕捞:捕捞大水域等敞水区中自生自长的经济动植物; 养殖捕捞:捕捞湖、库、池等水体中人工放养的经济动植物。
由于水面利用率越来越高,养殖捕捞已是前者的十几倍 * 淡水捕捞与海洋捕捞的主要区别: 淡水捕捞:历史悠久;较原始(鱼叉、钓钩或砖头、木棍等);
②捕捞: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人与大自然斗争的一种方式, 即是将各种水体内经济动植物转变成渔获物的综合应用技术。 既然是一种斗争方式,必然有其斗争工具和方法,所以,捕捞 即是使用渔具(斗争工具)采取合理的渔法(斗争方法)的技 术。 ③淡水捕捞学:是根据捕捞对象种类、数量及其分布习性和 渔场、环境特点,研究、设计捕捞工具和捕捞技术,达到捕 捞目的的综合性学科。
当前捕捞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渔具材料和工艺学 渔具、渔法基础理论 渔具、渔法的设计 渔业资源、渔场、渔期和环境条件 渔船、捕捞设备和仪器等配置的研究
二、淡水捕捞学发展简史
2.1 历史悠久 肯定在养殖之前,也可能在语言之前。 ① 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周口店遗址) 发现石制鱼叉 ② 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骨制鱼叉、鱼钩 ③ 4000年前的夏禹时代 出现网罟(竹编) 记载有“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④ 3000年前的商周时代 出现金属渔具 设有“渔师专营捕鱼之事”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⑤ 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 出现淡水养殖,公元前456年范蠡
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低,设备落后;鱼群分散,季节性不强; 环境影响小;以被动为主。 海洋捕捞: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发展快;以追捕为主;资 源靠天养;季节性强(渔汛、洄游等);渔获单一,产量高, 规格齐整。
1.3 淡水捕捞学的目的和任务
*根据鱼类活动规律,科学地运用渔具渔法,进行最有效地捕捞, 并不断地提高渔获水平,要做到这些,具体要求:
三、淡水捕捞学当前需解决的问题
①如何提高大中型水库、湖泊增养殖和捕捞综合技术? ②如何设计出低耗而可靠、价廉而安全的拦鱼设施? ③如何对敌害凶猛鱼类进行有效的控制? ④如何提高底层鱼类的起捕率? ⑤如何加快淡水捕捞的机械化程度?
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淡水捕捞学
课程地位、安排
课程地位:主要专业课(养殖学、捕捞学)之一;后来养殖 学又分为养殖学和鱼病学;养殖学再分为池塘养殖学和内陆 水域增养殖学(俗称大水面)。
课程安排: 总学时: 32学时 理论讲授:26学时 实验:6学时 Chap.1 绪论 Chap.2 渔具材料与工艺基础 Chap.3~13 各种渔具设计理论及捕捞技术
自1988年起至今连年居世界唯一一位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 的国家。
自1989年起至今连年居世界首位。
2016年最新渔业统计数据,按当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 济总产值22019.94亿元,实现增加值10203.55亿元。其中, 渔业产值11328.7亿元,实现6416.36亿元。渔业产值中,海 洋捕捞产值2003.52亿元,实现增加值1150.42亿元;海水养 殖产值2937.66亿元,实现增加值1718.13亿元,淡水捕捞产 值 434.25 亿 元 , 实 现 增 加 值 257.58 亿 元 ; 淡 水 养 殖 产 值 5337.12 亿 元 , 实 现 增 加 值 2978.95 亿 元 ; 水 产 苗 种 产 值 616.16亿元,实现增加值311.27亿元(渔业产值、增加值以 国家统计局年报数为准)。
有《养鱼经》问世,其乃渔业鼻祖业。 数万年来,捕捞由石器到网具、淡水到海水、近海到远海
2.2 1949年(解放)前 1929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渔业 法》。
2.3 1949年(解放)后
2.3.1 天然捕捞产量,总体上讲还是上升的。这是因为: ① 渔具材料的改革 合成纤维取代天然植物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