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立体几何题的四种思路

合集下载

立体几何思路归纳(原创版)

立体几何思路归纳(原创版)

选择高斯,贴心的名师,让你轻松学知识!1立体几何解题思路归纳一、证明类:㈠、线面平行:①在面内找一条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具体模板应用,找到题目敏感信息,如中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②转化为证面面平行备注:优先用①思路㈡、面面平行: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外两条相交直线㈢、★线线垂直:(共面、异面)①平移+计算(勾股定理)②转化为线面垂直(一条直线垂直另一条直线所在平面;关键在于找准目标平面,结合三垂线定理)③三垂线定理(有垂线时优先使用,比如:长方体、正方体中;题目已知线面垂直、面面垂直)㈣、线面垂直:转化为线垂直于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题目中往往有一条垂直是一致的或者很显然的,只需要找另一条垂直即可)㈤、面面垂直:在面内找一条线垂直于另一个面(两种对等的选择,往往有一种很简单)二、计算类:要求:★一作(在平面内作图、做辅助线)、二证(利用平行和垂直)、三算(放在三角形中计算)㈠、点到线的距离:过该点做目标线的垂线,垂线段的长即为距离(平面问题)㈡、★点(线)到面的距离(椎体的高H):①直接法:做出高(借助面面垂直作图)②间接法:等体积法(椎体类,任一顶点和其对应底面确定了一个高)㈢、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向量法,略)㈣、异面直线夹角:平移+计算㈤、线面角:利用题目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条件㈥、★二面角:利用三线合一等垂直模板(注意题目的等腰条件,即隐含的或者已知的边相等条件)㈦、★体积:①直接法:在掌握求解高的基础上,利用公式;②间接法:分割求和(将目标几何体分割为几个易求解的三棱锥,再求和)思维总结:立体几何综合考查学生的转化思想、逻辑推理能力、敏感信息提取能力;在计算上,与解三角形综合,考察知识的联系综合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利用空间几何关系求解题目的技巧

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利用空间几何关系求解题目的技巧

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利用空间几何关系求解题目的技巧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物体的空间形态和结构关系。

在解决立体几何题目时,我们可以运用空间几何关系来进行推导和求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利用空间几何关系求解立体几何题目的技巧。

一、平行关系的应用平行关系是立体几何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空间几何关系。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平行关系来推导其他相关线段或角的性质。

例如,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题目时,我们可以利用平行关系得出对应角相等、内错角相等等结论,从而简化求解的过程。

二、垂直关系的应用垂直关系是立体几何中常见的一种空间几何关系。

在解决垂直关系题目时,我们可以利用垂直关系来推导其他相关线段或角的性质。

例如,在解决平面与直线的垂直关系时,我们可以利用垂直关系得出斜线的斜率与平面法向量的内积为零等性质,从而求解问题。

三、相似关系的应用相似关系是立体几何中重要的一种几何关系。

在解决相似关系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根据相似关系的性质来构建等式或比例关系,从而求解问题。

例如,在解决相似三角形的题目时,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等性质来构建等式,再通过解方程或比例来求解问题。

四、平行投影的应用平行投影是立体几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将立体图形投影到平面上,从而简化求解问题。

在解决平行投影问题时,我们可以将立体图形投影成平面图形,然后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来求解问题。

例如,在解决棱柱或棱锥的截面积题目时,我们可以利用平行投影将立体图形投影成平面图形,再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从而求解问题。

五、向量法的应用向量法是解决立体几何题目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向量的性质和运算来推导和求解问题。

在解决向量法题目时,我们可以利用向量的共线、垂直等性质,进行向量之间的运算,帮助我们推导和求解问题。

例如,在解决点在平面上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向量法得出点与平面的关系式,然后通过解方程来求解问题。

总结: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利用空间几何关系求解题目的技巧主要包括利用平行关系、垂直关系、相似关系、平行投影和向量法等方法。

刍议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刍议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刍议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1、注意它的定义:首先要了解立体几何的各个概念,把它们心中栩栩
如生,当面对新概念时可以有个大概印象以类比先行理解,同时可以
借助相关图片辅助记忆。

2、先把图形想象清楚:在进行解题前一定要先把题目描述的几何体形
象地想象清楚,这样有利于利用相关定理进行解题,因为定理能够让
我们更有效的进行推理。

3、把定理有效运用:立体几何很多定理都是从事先假设好的,所以我
们在解题过程中只要把假设情况匹配合理即可,把定理有效运用,比
如一些关于勾股定理、三角形内心定理等等。

4、尝试着画出图形:有些题目可能是要求推断得出一个图形,而全都
用语言描述出来可能会有些困难,在此时建议画出图来来看关系,这
样可以更快的解决问题。

5、注意细节问题:高中数学很多题目都要求我们判断一个图形的关系,正确的判断出正确的关系需要我们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是否有共边、共点、对称轴等等。

6、多多练习:熟能生巧,只有大量地练习题目才能在解题上取得突破,多多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分析方式,同时可以积累相关定理,
熟记一些重要的小细节,使得在进行高中几何解题时能更加便利。

解决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解决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解决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的技巧与方法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是学习者常常遇到的难点之一。

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个领域的挑战。

一、画图准确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准确的图形是解题的基础。

因此,学习者需要养成细心观察和准确描绘图形的习惯。

画图时,应注意每一个线段、角度和形状的相对关系。

可以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帮助画出准确的图形,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二、理解立体几何基本概念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非常重要。

这些基本概念包括平行、垂直、对称、相似、全等等。

学习者应该熟悉并理解这些概念的几何定义和性质,以便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运用它们。

三、运用立体几何定理和定律高中数学中有许多立体几何的定理和定律,学习者需要熟悉并灵活运用。

例如,平行线与截线定理可以用来确定平行线与平面的关系;空间中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该线段的中点等。

运用这些定理和定律,可以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四、利用立体几何等距原理利用立体几何等距原理是解决数学中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

该原理指出,如果两个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则它们的性质和关系也相同。

在解题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两个或多个形状完全相同的几何体,就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几何关系,从而更容易解决问题。

五、建立几何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学习者可以尝试建立几何模型。

几何模型能够帮助学习者形象地展示和观察问题,从而更容易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动手实践建立几何模型,能够增加对立体几何性质和关系的直观认识,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六、多思考、多练习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者应该养成多思考、多练习的习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的技巧和速度。

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进行思路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拓宽解题思路和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四种常用方法

数学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四种常用方法

数学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四种常用方法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应用范围及其广泛。

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中,立体几何问题是其中之一。

在本文中,将介绍数学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四种常用方法,分别是平面几何方法、向量法、投影法和立体坐标法。

一、平面几何方法平面几何方法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来求解。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绘制立体几何图形的几个视图,将其分解为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然后利用平面几何中的定理和性质进行求解。

例如,对于一个立方体求其体积,可以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然后计算出展开图形的面积。

再根据立方体的性质,将展开图形的面积乘以立方体高度所得的积即为立方体的体积。

二、向量法向量法是一种几何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该方法利用向量的运算和性质,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计算问题来求解。

在利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首先需要确定坐标系,并定义几何体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通过向量运算来计算几何体的性质。

例如,对于一个平行六面体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其底面向量与高度向量的叉积来求解。

三、投影法投影法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利用几何体在不同平面上的投影关系,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投影几何问题来求解。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绘制几何体在不同平面上的投影图形,并利用投影几何的定理和性质进行求解。

例如,对于一个棱柱在某个平面上的截面积,可以通过计算棱柱的投影图形在该平面上的面积来求解。

四、立体坐标法立体坐标法是一种通过引入三维坐标系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确定几何体的坐标,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坐标几何问题来求解。

在利用立体坐标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三维坐标系,并确定几何体的坐标。

然后,通过坐标运算来计算几何体的性质。

例如,对于一个球体求其体积,可以根据球体的坐标及其半径,利用坐标运算公式计算出体积。

总结起来,数学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平面几何方法、向量法、投影法和立体坐标法。

有效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几条途径

有效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几条途径

C 1A 1C有效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几条途径福州三中 林珍芳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大分支,也是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之一。

高考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应用定理、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中常见的题型主要是“空间角”问题、“距离”问题、“线面关系判定与证明”问题及“多面体的面积、体积”问题。

本文归纳了几种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有效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降维转化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空间问题平面化, 三维的空间向二维的平面转化, 即为降维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降维可以构建立体几何图形与平面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

例1( 2008年福建高考卷(理))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1中,AB =BC =2,AA 1=1,则BC 1与平面BB 1D 1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3B.5C. 5D.5【分析】线面成角的关键是找到面的垂线。

由AB =BC 得A 1B 1C 1D 1是正方形,所以容易想到连结A 1C 1【解答】连结A 1C 1, 设O D B C A =⋂1111 则易得D D BB O C 111面⊥BO C 1∠∴为所求的角在BO C Rt 1∆中,510sin 111==∠BC OC BO C 。

故选D 。

【点评】“空间几何搭台,平面几何唱戏”。

往往立体几何的问题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方法把空间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即线面成角转化为平面的解三角形。

二.构造模型例2 ( 2009年江西高考题)如图,正四面体ABCD 的顶点A ,B ,C 分别在两两垂直的2C 1三条射线Ox ,Oy ,Oz 上,则在下列命题中,错误..的为 ( ) A .O ABC -是正三棱锥 B .直线OB ∥平面ACDC .直线AD 与OB 所成的角是45 D .二面角D OB A --为45w.w.w.k.s.【分析】注意到OA, OB, OC 两两垂直, 且四面体ABCD 是一个正四面体, 可联想到特殊的几何模型——正方体。

高中立体几何最佳解题方法及考题详细解答

高中立体几何最佳解题方法及考题详细解答

高中立体几何最佳解题方法总结一、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1、利用平行四边形;2、利用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这个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5、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6、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直线平行。

7、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二、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反证法。

三、面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2、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4、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四、线线垂直的证明方法1、勾股定理;2、等腰三角形;3、菱形对角线;4、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5、点在线上的射影;6、如果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垂直。

7、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三垂线定理)8、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9、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条直线。

五、线面垂直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垂直;2、点在面内的射影;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垂直。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4、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立体几何中主要解题思路

立体几何中主要解题思路

立体几何中主要解题思路如下:
1.建立空间坐标系:对于三维空间中的点、线、面等几何对象,
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来描述它们的坐标。

通过坐标系,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从而利用代数方法进行求解。

2.向量方法:向量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向量的
加、减、数乘以及向量的模长、向量之间的夹角等性质,可以
方便地解决与长度、角度、平行、垂直等问题。

3.空间几何的性质:掌握空间几何的基本性质,如平行、垂直、
相交等,对于理解问题和寻找解题思路至关重要。

4.投影与截面:在解决与空间几何体相关的问题时,常常需要利
用投影和截面的性质。

例如,求一个几何体的体积或表面积时,
可以通过投影或截面的面积来推导。

5.转化与构造: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有时需要将问题转化为
更容易处理的形式,或者构造新的几何图形来帮助解决问题。

6.运用几何定理:掌握并运用基本的几何定理是解决立体几何问
题的关键。

例如,勾股定理、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等。

7.数形结合:在解题过程中,将代数表达式与几何图形相结合,
有助于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8.逻辑推理:在证明题中,逻辑推理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严密的
逻辑推理,可以证明某些结论或性质。

综上所述,掌握这些解题思路对于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可以提高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能力。

立体几何中的思路方法

立体几何中的思路方法

a⊥AO
a⊥PO
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
直 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 线 直线,那么,这条直线 与 就垂直于这一平面。 平 面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 垂 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直 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
这个平面。
a α
b a bO α c
a⊥b
b 属于α 内 a⊥α
任一在线
b、c α b∩c=O a⊥b a⊥c
四、空间角
思路方法
典型题例

平移法过 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空间一点 ABCD 是一直角梯形,∠BAD

作两异面 =900,AD∥BC,AB=BC=a,AD 直线的平 =2a,且 PA⊥底面 ABCD,PD 与

行线 a1、 底面成 300 角,AE⊥PD。求异 b1 ,则 a1 面直线 AE 与 CD 所成的角。
纳入法:运用确定 的三边 AB、AD、CD 分
平面的方法,先由 别交于点 E、F、G,求证

某些元素确定一基 ABCD 为平面四边形 础平面,再证明其
余的元素也在该平

面内。
C G DF
B
EA
素 重合法:运用确定 已知 a∥b∥c,l∩a=A,l∩
平面的方法说明其 b=B,l∩c=C,求证:l、a、b、
的平面
C
面 角。
D
α

B A

正三棱柱 ABC-A1B1C1 各棱长

均为 a,D 为 CC1 的中点,过 A、 B1、D 作截面,求此截面与底
面积射影 面 A1B1C1 所成角。

解题过程
A
C
B 二面角的
范围
D
[0,1800)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五大数学思想方法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五大数学思想方法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五大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立体几何,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意领会与总结解决解答对应问题的常见数学思想方法,下面对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五大数学思想方法加以归纳整理,供复习参考. 1 割补思想分割与补形的思想方法是处理几何图形的重要方法,特别在处理非常规图形时,即使涉及比较熟悉的图形的问题,有时结合割补法也可以更好的得以解决,因此,此考点可明考,即出示陌生图形,也可暗考,即给出熟悉图形,但进行割补实现快速解题.例1 如图1,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 BCF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2EF =,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 32 ()B 33()C 34()D 23解析 本题所涉及的为非常规图形,没有可套用的体积公式,故需要考虑割补.解 如图1,作,AG BH 垂直于EF ,垂足分别为,G H ,连结,DG CH ,由A B C D E F ∥∥,则有,DG CH 垂直于EF .由图形的对称性,2EF =,知11,2GH EG FH ===,由1B F A B ==,3BFE π∠=,2BH =,得4B C H S =△.故所求体积为111243423+⨯⨯=选()A .例2表面积为的正八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体积为( ).()A ()B 13π ()C 23π ()D解析 将正八面体嵌入到正方体中,即以正八面体的顶点为正方体各面的中心,则可知正八面体的棱ACDFGHBE 图1,选()A . 2 分类讨论思想若题目描述的情形不唯一,就要考虑借助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方法解答.例3 如图2,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BC ==12BB =,90=∠ABC ,,E F 分别为111,AA C B 的中点,沿棱柱的表面从E 到F 两点的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解析 分别将111A B C △沿11A B 折到平面11ABB A 上;将111A B C △沿11AC 折到平面11ACC A 上;将11BCC B 沿1BB 折到平面11ABB A 上;将11BCC B 沿1CC 折到平面11ACC A 上,比较其中EF长即可.结果为2. 3 等价转化思想一些立体几何问题,借助等价转化思想,可以得到更好解答. 3.1 求距离的转化点、线与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借助平行关系,借助等体积等方法实现距离的转化.例4 如图3,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O 是底面1111A B C D 的中心,则O 到平面11ABC D 的距离为( ).()A 21()B42()C 22()D 23 解析 若直接过点O 作平面11ABC D 的垂线求距离,则难以操作.但若借助“过O 与平面11ABC D 平行的直线上每个点到平面11ABC D 的距离相等”,如图4,点,E F 分别是棱1111,A D B C 的中点,易知EF 过点O 且与平面11ABC D 平行,A图21A 1EABD1DE O1BFG C1C图41AA BD1DO1BC1C图31A于是,只需求点F 到平面11ABC D 的距离,又可得所求为1BC 的14,即42. 3.2 求角的转化求角问题,往往也可以借助平行关系进行转化解答. 例5 如图5,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 12AB BC PA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 ⊥底面ABC .求直线PA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大小.解析 若直接求直线PA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不易操作,但若根据PA OD ∥,则可转化为求OD 与平面PBC所成的角.AB BC OA OC ⊥= ,,OA OB OC ∴== ,OP ABC ⊥又 平面,PA PB PC ∴== ,取BC 的中点E ,连结PE ,则B C P O E ⊥平面,作O F P E ⊥于F ,连结DF ,则OF ⊥平面PBC ,所以ODF ∠是OD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又OD PA ∥,所以PA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的大小等于ODF ∠,在Rt O D F ∆中,sin OF ODF OD ∠==,所以PA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大小为. 例6 (1)若一条直线与一个正四棱柱各个面所成的角都为α,则cos ______α=.(2)已知一平面与一正方体的12条棱的夹角都等于α,则sin α= .解析 对(1),由于正四棱柱的六个面两两对应平行,根据同一条直线与多个平行平面所成的角相等,问题转化为一条直线与正四棱柱共顶点的相邻三个面所成的角都为α,求c o sα.如图6,设,,PA PB PC 两两垂直且相等,作PO ⊥平面ABC ,则PO 与三个侧面成角相等,连结CO 并延长交AB 于D ,连结PD ,则OPD α∠=,于是cos cos sin CPOPD CPD CDα=∠=∠=,设C Pa =,则图5APDBO C图6A1C一些立体几何的最值问题,往往通过图形变换进行转化.例7 如图7,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边长为1,高为8,一质点自A 点出发,沿着三棱柱的侧面绕行两周..到达1A 点的最短路线的长为.解析 问题转化为将三棱柱的侧面沿1AA 剪开后展开,并补上展开后全等的部分后,所得矩形对角线的长,如图8所示,易得所求为10.3.4求体积的转化一些求体积问题,往往需要借助体积的转化求解. 例8 如图9,在体积为1的三棱锥A BCD -侧棱,,AB AC AD 上分别取点,,E F G , 使:::2:1AE EB AF FC AG GD ===,记O 为三平面,,BCG CDE DBF 的交点,则三棱锥O BCD -的体积等于( ).()A91 ()B81 ()C 71 ()D 41 解析 如图10,设BG DE M =,CG DF N =,则连结,CM BN 的交点为O ,设A 到平面BCD 的距离为h ,则由:2:1AG GD =,可知点G 到平面BCD 的距离为13h ;又由23GM MB =,故M 到平面BCD 的距离为3535h h ⨯=;又由25MO OC =,故O 到平面BCD 的距离为51757h h ⨯=.三棱锥A BCD -的体积为1,故三棱锥O BCD -的体积等于71.选()C .A1AA1A B1C CA1C 1AC1B 1B 图8BCDEF GO图9ABC D EF G OM N 图10AB评注 本题通过多次体积间关系的转化,实现了所求体积与已知体积关系的明朗化. 4 向量法借助空间向量,特别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使向量坐标化,能够更加简捷的解答很多涉及位置关系判断及求角,求距离的题目.例9 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 CD ∥,⊥=∠PA DAB ,90 底面ABCD ,且112PA AD DC AB ====,M 是PB 的中点. (Ⅰ)证明:面PAD ⊥面PCD ; (Ⅱ)求AC PB 与所成的角;(Ⅲ)求面AMC 与面BM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解析 根据题目特征,注意到,,AB AD AP 两两垂直,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解答.解 因为PA PD ⊥,PA AB ⊥,AD AB ⊥,以A 为坐标原点AD 长为单位长度,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0,0,0)A ,(0,2,0)B ,(1,1,0)C ,(1,0,0)D ,(0,0,1)P ,1(0,1,)2M .(Ⅰ)证明:因(0,0,1)AP =,(0,1,0)DC =,故0AP DC ⋅=,所以AP DC ⊥.由题设知AD DC ⊥,且AP 与AD 是平面PA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由此得DC ⊥面PAD .又DC 在面PCD 上,故面PAD ⊥面PCD .(Ⅱ)解:因),1,2,0(),0,1,1(-==PB AC 故||2,||5,2AC PB AC PB ==⋅=,所以10cos ,||||AC PB ACPB AC PB ⋅<>==⋅,即AC 与PB 所成的角为 (Ⅲ)解:在MC上取一点(,,)N x y z ,则存在,R ∈λ使,MC NC λ=11(1,1,),(1,0,1,1,22NC x y z MC x y z λλ=---=-∴=-==.要使AN MC ⊥,只需0AN MC ⋅=,即102x z -=,解得45λ=.可知当45λ=时,N 点坐标为12(,1,)55,能使0AN MC =.此时,1212(,1,),(,1,)5555A N BN ==-,有0B N M C ⋅=.由0A N M C ⋅=, 0BN MC=得,AN MC BN MC ⊥⊥,所以ANB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图11图1230304||,||,5AN BN AN BN ==⋅=-.2cos(,)3||||AN BN AN BN AN BN ⋅∴==-⋅,故所求的二面角为2arccos(3-.5 极端化方法一些几何问题,借助想象其极端情形,可以更好的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10 若正棱锥的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则该棱锥一定不是( ).()A 三棱锥 ()B 四棱锥 ()C 五棱锥 ()D 六棱锥解析 对于正六棱锥,当其高趋近于0时,侧棱长趋近于底面边长,但侧棱长始终大于底面边长,而不会相等,故选()D .借助极端化方法,同学们可以求一下正六棱锥相邻侧面所成二面角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学生们普遍认为较为困难的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立体几何题目。

一、空间几何体的性质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首先要熟悉各种空间几何体的性质。

例如,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上的对角线相交于立方体的中心点。

了解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从而更快地找到解题思路。

例如,考虑以下题目:已知正方体ABCD-EFGH,点M,N分别为AE和BF的中点,连接MN并延长交于点P,求证:AP⊥MN。

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了解正方体的性质。

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对角线相交于中心点。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画出正方体,并连接MN。

然后,我们观察到点P是MN的延长线上的一个点,可以猜测点P可能与正方体的某个顶点相关。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点A与MN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由于正方体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P⊥MN。

二、平行关系的运用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平行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解题技巧。

通过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平行线段或平行面,我们可以利用平行关系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例如,考虑以下题目:已知四棱锥ABCD-A1B1C1D1,AB∥A1B1,CD∥C1D1,E为AB的中点,F为CD的中点,连接EF并延长交于点P,求证:AP⊥EF。

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注意到题目中给出了平行关系。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画出四棱锥,并连接EF。

然后,我们观察到点P是EF的延长线上的一个点,可以猜测点P可能与四棱锥的某个顶点相关。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点A 与EF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由于平行关系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P⊥EF。

三、相似关系的运用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相似关系也是一个常用的解题技巧。

通过观察题目中给出的相似三角形或相似几何体,我们可以利用相似关系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例如,考虑以下题目:已知正方体ABCD-EFGH,点M,N分别为AE和BF的中点,连接MN并延长交于点P,求证:BP:PM=2:1。

立体几何解答题答题技巧

立体几何解答题答题技巧

立体几何解答题答题技巧
以下是一些解答立体几何题目的技巧:
1. 画图:在解答立体几何问题时,绘制一个清晰的图形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画图,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所描述的形状和关系,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2. 理解几何定理和性质:学习和记忆立体几何的常见定理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熟悉面积、体积、角度等几何概念,以及多边形和多面体的性质。

这样,当遇到相关题目时,可以迅速应用这些知识。

3. 拆解分析:有些立体几何题目可能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将其拆分为更简单的部分来解决。

例如,将一个立体体积问题看作是由多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然后分别计算每个小立方体的体积,并将它们相加。

4. 利用对称性:利用立体图形的对称性质有助于简化和解决问题。

寻找对称平面、轴等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有用的信息和关系。

5. 代数方法:对于一些立体几何问题,代数方法也可以用来解决。

将图形中的长度、距离等量用变量表示,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设置方程,最后求解未知量。

6. 实践和总结:解答立体几何问题需要一定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多做一些习题,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应对策略,能够提升解题能力。

总之,解答立体几何题目需要综合运用几何知识、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熟练掌握解题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种立体几何问题。

立体几何十大经典问题解法归纳总结

立体几何十大经典问题解法归纳总结
④公式法:(见课本49页)
⑤向量方法:
设 为两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方向向量,E、F分别为这两条直线上各一点,则 在 的单位向量 上的正射影的长度即为所求的距离,即所求距离
结合图形理解:
附: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
(1)将平面图形沿直线翻折成立体图形,实际上是以该直线为轴的一个旋转。
(2)求解翻折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先比较翻折前后的图形,弄清哪些量和位置关系在翻折过程中不变,哪些已发生变化,然后将不变的条件集中到立体图形中,将问题归结为一个条件与结论均明朗化的立几问题。
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⑤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2.向量方法:证明向量相互垂直。
问题五:证明线面垂直
1.传统几何方法:
①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③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条直线也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④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2.向量方法:
①转化为证明向量共线。
②根据共面向量定理。
③证明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
问题三:证明面面平行
1.传统几何方法:
①根据两个平面平行的定义
②根据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④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2.思维过程: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线线平行 线面垂直 面面平行
(1)无论哪种距离,其定义原则有以下两条:一是惟一性,二是最短原则。
(2)以上距离之间有些可以互相转化,如两平行线间距离可以转化成点线距,线面距与面面距都可转化成点面距,再转化成点线距。(3)关于点线距问题经常用到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来作出距离,其关键是垂足位置的确定。

分析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解题技巧

分析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解题技巧

分析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解题技巧高中数学的立体几何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考试中必考的内容之一。

立体几何通常考察学生对空间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掌握好立体几何的解题技巧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非常关键。

下面将针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解题技巧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建立数学模型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把立体图形抽象成几何模型、二维平面上的图形,以便于进行数学推理。

建立数学模型有助于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二维平面上的几何问题,从而方便进行分析和求解。

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正投影的方法将立体图形映射到一个平面上,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相似的二维图形。

然后,根据投影的性质和所给条件进行分析和求解。

在求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投影的相关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等几何知识,巧妙地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推导和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熟练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熟练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础。

在学习立体几何时,需要认真学习并掌握各种图形的性质和定理,例如立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正多面体的性质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点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才能在解题过程中应用得当,准确分析问题并给出正确的解答。

三、善于运用投影、相似三角形和等高线等技巧四、重视图形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需要依靠图形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学习立体几何时,需要注重图形推理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图形性质和推理方法的掌握,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只有训练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在解题时做到丝丝入扣,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立体几何问题通常涉及到数学知识的多个方面,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学生在解题时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地组合和运用,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应该全面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高中数学的解析立体几何的解题策略

高中数学的解析立体几何的解题策略

高中数学的解析立体几何的解题策略解析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涉及到空间中的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距离、相交等问题。

在解析立体几何的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解析立体几何解题策略。

一、确定坐标系和变量在解析立体几何的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坐标系来简化问题,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因此,确定一个适当的坐标系是解题的第一步。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便计算的坐标系,例如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

同时,我们还需确定适当的变量,用以表示并描述几何问题中的各种要素。

通过引入变量,可以使问题更加具有一般性,从而推广解析方法的应用范围。

根据几何问题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变量进行求解。

二、利用几何性质建立方程在解析立体几何的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几何性质建立代数方程,通过求解代数方程来获得几何问题的解。

常用的几何性质包括平行、垂直、距离等。

当已知几何要素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几何性质建立相应的方程。

例如,在求两直线之间的距离时,可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建立代数方程。

同样地,在求两平面之间的夹角时,可以利用垂直平面的性质建立代数方程。

通过建立方程,我们可以将原本复杂的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并通过求解代数方程来获得几何问题的答案。

三、使用向量方法解题解析几何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是向量方法。

通过引入向量的概念,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从而简化解题过程。

在解析立体几何的解题中,我们可以使用向量的数量乘法、向量的点乘和向量的叉乘等操作,来描述和计算几何要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求两向量之间的夹角时,可以利用向量的点乘公式得到夹角的余弦值,进而求得夹角的大小。

同样地,在求两直线的夹角时,可以利用向量的叉乘公式得到垂直平面的法向量,从而求得两直线的夹角。

向量方法在解析立体几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几何问题,并求解正确的答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体积的求解方法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体积的求解方法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体积的求解方法立体几何体积的求解方法在求解立体几何体积时,需要注意一个原则:找到易于求解的底面和高。

其中,椎体是最易考到的题型,尤其是高的求解。

下面介绍四种求解椎体体积的方法:1.直接法:通过点作底面的垂线,求垂线段的长作为高,底面的面积是底面积。

2.转移法(等体积法):更换椎体的底面,选择易于求解的底面积和高。

3.分割法(割补法):将一个复杂的几何体分成若干易于计算的椎体。

4.向量法: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理科)。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例题:1.直接法例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AB⊥BC,D为AC的中点,A1A=AB=2,BC=3.求四棱锥B-A1A1C1D的体积。

例2:已知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DC,∠ABC=45°,DC=1,AB=2,PA⊥平面ABCD,PA=1.若M是PC的中点,求三棱锥M-ACD的体积。

变式1:在四棱锥P-ABCD中,AB⊥平面PAD,AB∥CD,PD=AD,E是PB的中点,F是CD上的点且FC=1.求三棱锥E-BCF的体积。

变式2: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PA=1,AB=1,AC=2,∠BAC=60°。

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2.转移法例3:已知三棱锥A-BPC中,AP⊥PC,AC⊥BC,M为AB中点,D为PB中点,且△PMB为正三角形。

若BC=4,AB=20,求三棱锥D-BCM的体积。

例4:在四棱锥P-ABCD中,侧棱PA丄底面ABCD底面ABCD为矩形,E为PD上一点,AD=2AB=2AP=2,PE=2DE。

求三棱锥P-XXX的体积。

变式3:在三棱锥A-BCD中,AB⊥平面BCD,CD⊥BD。

若AB=BD=CD=1,M为AD中点,求三棱锥A-XXX的体积。

变式4:在矩形ABCD中,AD⊥平面ABE,AE=EB=BC=2,F为CE上的点,且BF⊥平面XXX。

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我们把不同于一般解法的巧妙解题方法称为解题技巧,它来源于对数学问题中矛盾特殊性的认识。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篇11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论证的策略:(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2)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在高考题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在证明线线垂直时应优先考虑。

2空间角的计算方法与技巧:主要步骤:一作、二证、三算;若用向量,那就是一证、二算。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平移法:②补形法:③向量法:(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作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转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计算,或用向量计算。

②用公式计算.(3)二面角:①平面角的作法:(i)定义法;(ii)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法;(iii)垂面法。

②平面角的计算法:(i)找到平面角,然后在三角形中计算(解三角形)或用向量计算;(ii)射影面积法;(iii)向量夹角公式.3空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与技巧:(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经常应用三垂线定理作出点到直线的垂线,然后在相关的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借助于面积相等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2)求两条异面直线间距离:一般先找出其公垂线,然后求其公垂线段的长。

在不能直接作出公垂线的情况下,可转化为线面距离求解(这种情况高考不做要求)。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找出(或作出)过此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过该点作出平面的垂线,进而计算;也可以利用“三棱锥体积法”直接求距离;有时直接利用已知点求距离比较困难时,我们可以把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从而“转移”到另一点上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及平面与平面的距离一般均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来求解。

4熟记一些常用的小结论诸如:正四面体的体积公式是;面积射影公式;“立平斜关系式”;最小角定理。

立体几何在高考中的三种解题思路

立体几何在高考中的三种解题思路

立体几何在高考中的三种解题思路1.不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的常用思路例1(2004年全国高考天津理科19题)如图,在四棱锥中P-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底面ABCD ,PD=DC ,E 是PC 的中点,作EF ⊥PB 交PB 于点F 。

(Ⅰ)证明PA ∥平面EDB ;(Ⅱ)证明PB ⊥平面EFD ;(Ⅲ)求二面角C-PB-D 的大小。

思路分析:(Ⅰ)要证明直线PA 与平面EDB 平行,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应在平面EDB 内找到一条直线与直线PA 平行。

考虑到点E 是PC 的中点,我们容易想到连接AC 交BD 于G ,由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因此点G 是AC 的中点,从而易知PA ∥EG ,又PA ⊄平面EDB ,EG ⊂平面EDU ,所以PA ∥平面EDB 。

(Ⅱ)要证明直线PB 与平面EFD 垂直,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应在平面EFD 内找到两条相交的直线分别与直线PB 垂直;由于EF ⊥PB 是已知的,因此只需再证DE ⊥PB 或DF ⊥PB ,下面证明DE ⊥PB ,由题意知DE ⊥PC ,BC ⊥DE ( BC ⊥面PBC ),所以DE ⊥面PBC ,从而DE ⊥PB 。

(Ⅲ)要求二面角C-PB-D 的大小,需要作出一个二面角C-PB-D 的平面角。

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知,这个角的顶点必在两个面的交线PB 上,且角的两边分别在平面CPB 、平面DPB 内,并与PB 垂直,显然选PB 上的点F 作为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顶点,再选FE 、FD 作为合格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两边;易知FE ⊥PB ,而FD ⊥PB 还需要证明。

方法一:由于PB ⊥平面EFD ,因此可证PB ⊥FD ,故∠EFD 就是二面角C-PB-D 的一个平面角;方法二:由于EF 是DF 在平面PBC 的射影,而EF ⊥PB ,PBC 平面PBC ,因此由三垂线定理知DF ⊥PB 。

下面求∠EFD 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立体几何题的四种思路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也成为新的基础。

向量引入高中阶段的教学是必要和可行的,但两头都要兼顾好,传统做辅助线解立体几何题有助于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加强,而用向量来解决它就是想化解这个思维难度,空间向量的引入,为解决三维空间中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度量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为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灵活选择运用向量方法与综合方法,从不同角度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是大势所驱。

立体几何题浩如烟海,但如果掌握了思路方法,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了。

立体几何题的两大主要题型是解答和证明,无非是求角、求距离、求位置关系等,证明一般是证垂直、平行或异面等。

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了四种解题思路,发散学生们的思维,他们上课时也精神集中,非常欣喜,真正激起了他们的兴奋点,当然效果也就比较好。

现综述如下:
思路一:直接求法
如果问题要求角那么就把角直接找出来,找不出来就通过作辅助线的方法把它作出来。

求距离或其他也一样,直接找出来然后去计算就可以了。

现举一例说明:
例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一个直角梯形,∠90
BAD,AD//BC,AB=BC=a ,AD=2a ,PA⊥底面ABCD,
=

PD与底面成︒
30角。

1>若AE⊥PD,E为垂足,求证:BE⊥PD;
2>求异面直线AE与CD所成的角。

P
E
A D
1>证明: B C
PA⊥底面ABCD ⇒PA⊥AB
AB⊂底面ABCD ⇒AB⊥平面PAD⇒
∠BAD=︒
90⇒AB ⊥AD
PA AD=A
⇒AE是BE在平面PAD内的射影
AE⊥PD ⇒BE ⊥PD
PD⊂平面PAD
2>解:作AF||CD,AF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连EF,则直线AE与AF所成
的角即为异面直线AE与CD所成的角,作EH⊥AD交AD于点H,连FH,
易得∠FAD=︒135,AF=CD=a 2,AE=AD a =︒30sin ,AH=AE 260a COS =
︒,从而得
a AF AH AF AH FH 213135cos 222=
︒⋅-+=,EF=()a a EH FH 260sin 2132222=︒+⎪⎪⎭
⎫ ⎝⎛=+ 4222)2()2(2cos 222222-=⋅-+=⋅-+=∠∴a
a a a a AF AE EF AF AE EFA 于是得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的角为 4
2a r c c o s P
E
A H D
F B C
评析:直接求法的思路的难点在于有时要作辅助线,要作出恰当的辅助线不
容易且有时计算起来也较复杂。

如第一问用直接求法很容易,但第二问用直
接求法就有一定难度了。

如果基础知识不过关,同学们是很难作出的。

思路二:向量求法
空间直线可以转化成空间向量,当求角时,可用|
|||,cos b a b a b a ⋅>=< 来搭建桥梁,特别的当b a ,均为非零向量时0=⋅⇔⊥b a b a ,当求距离时可用
2||a a = 来搭建桥梁等等。

现在我仍然以例1来说明。

1>证明:
PA ⊥底面ABCD ⇒PA ⊥AB ⇒0=⋅BA PA
AB ⊂底面ABCD
∠BAD=︒90⇒ 0=AD ⇒
AE ⊥PD ⇒0=⋅PD AE
0000)()(=+=⋅+⋅=++⋅=⋅+⋅=⋅+=⋅AD BA PA BA AD PA BA PD AE PD BA PD AE BA PD BE ⇒BE ⊥ PD
2> 解:易得
42
260cos 2120cos 22)(,cos ,
2||,||2
2222=︒+︒=⋅+⋅+⋅=++⋅=>=
<∴==a a a a a CD AE a a 于是AE 与CD 所成的角为4
2arccos 评析:用向量方法做这题简洁明了,不过这里要知道灵活运用三角形法则,
尽量与垂直关系联系起来,因为两个向量垂直,则数量积为零,这样问题就
得到简化。

思路三:坐标法
当出现三垂关系的时候,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解决立体几何题有时可以使
问题大大简化,其实它本质上还是向量解法,但它的思路更简单直接。

这儿
我仍然以例1来说明。

1> 证明:如下图,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为X 轴,AD 为Y 轴,AP 为Z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易得
,0(),3
32,0,0(),0,0,(D a P a B
作EH ⊥AD 交AD 于点H ,则
),33
2,2,0()33
20,,02,00(),23
,21
,()023,021,
0(),23
,21
,0(,2160cos ,2360sin a a a a PD a a a a a BE a a E a AE AH a AE EH -=---=-=---=∴∴=︒==
︒=
0)3
32(23221022=-=-⋅+⋅+=∴a a a a a a BE ∴BE ⊥PD
2> 解:由1>易得
4
2
arccos 422214
341)0,,()23,21,0(,cos ),0,,(),0,,(),2
3,21,0(22
222所成的角为与CD AE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C a a ∴==++-⋅>=<∴-=∴=
评析:用坐标法来解此题显得简洁清晰,化解了作辅助线的难点,尤其是第二问用坐标法来解明显优于前两种方法,学生们也最容易接受。

思路四:等体积法
这儿用一个简单的的例题来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

例2:如图,AP 、AB 、AC 两两互相垂直且长度都等于1,求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h 。

解:由PBC A ABC P V V --=得: P
h S PA S PBC ABC ⋅=⋅∆3
131 h BPC PC PB AC AB ⋅∠⋅=⋅sin 2121 h ⋅︒⨯=⨯60sin 2211 A C 3
3=h B 评析:当前三种思路受阻碍时,运用第四种思路往往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的感觉,当然对于上题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但对于一些其他
题用此法来解真的可以化难为易,这儿不再累述。

结束语:究竟用什么方法去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容易些呢?什么时候该用向量去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呢?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有些问题可能直接去解或做辅助线去解要简洁易行些,而对有些问题用向量去解却简单得多,而对大多数问题综合考虑这些方法思路会更开阔,一般来说,出现三垂关系时,建立直接坐标系去解答显然稍易些,建立直角坐标系去解立体几何问题至少要点的坐标容易算出来,从而化解做辅助线的难度。

新教材与旧教材内容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新教材引进了向量,使向量渗透在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和复数等章节中,使数学各知识点间联系更加紧密,俨然一面不透风的墙,尤其改变了立体几何原来解题的单一思路方法,不仅化解了学生学立体几何的难度,而且发散了学生们的思维,使之更活跃,有利于培养人才,新教材加强了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事物,更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素质,但无形中对高中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高中教师要想把书教好,把人育成才,就要尽快适应新教材,多钻研多挖掘,新教材不只是对学生是“全新”的,而且对教师也是“全新”的。

总之,新教材要真正贯彻好,还需要社会各界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以上是我用新教材教学时的一点体会,我并不想单纯的要去解那道例题,只是这四种思路贯穿了立体几何的整个教学,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希望与同仁们共同探讨,若能对新教材的教学实施有所帮助,则我的本衷实现了。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2] 世纪金榜(高二下册)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