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成本的关系
质量、成本与工期的关系
质量、成本与工期的关系质量、成本与工期的关系质量、成本与工期这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是工程项目控制三大目标,三者共同构成项目管理的目标系统,某一方面的变化必然引起另外两个方面的变化,因此,如果任何一方面出问题,都会影响三者关系的整体平衡,给项目带来不利影响。
1、质量、成本、工期三者关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成本、工期“三大目标”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可能:①质量高、成本高、工期长;②质量低、成本低、工期短;③质量高、成本高、工期短;④质量低、成本高、工期长;⑤质量高、成本低、工期短;⑥质量低、成本低、工期长。
若确立高的质量目标,则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都要受到相应的控制,才能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首先,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工人应由技术水平高、技能强、经验丰富的人组成,但人工工价,待遇会相应提高。
其次,质量高则要求选择质地好、材质佳、性能强的材料,但采购的成本往往会增加,因此,要采购到优质合适材料,选购的时间相对延长。
个别时候出现停工待料而影响工期。
工期的延长,又影响到资金的周转导致成本上升。
三是为了提高质量,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解决施工难题就要花费必要的措施和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四是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因。
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技术环境;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管理环境;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劳动环境,都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
并且这些环境因素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之成为保证质量的环境。
五是要求高质量的工程,就必须投入性能好、先进技术成果运用多的设备,但投入大、待摊费用高。
在施工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图纸更改、材料不及时到位等情况,这也会增加工程成本。
因此,前一工序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后续工序和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
从而,增大成本,延长工期。
但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取得了较高的质量等级,就会减少因质量缺陷而引起的返工,相对地缩短工期,避免了返工费用,也减少了维修期内的维修保护费用。
成本和质量的矛盾
成本和质量的矛盾
质量与成本是相互影响、相互矛盾的。
(1)过高的追求质量会提高成本;反过来说,质量不合格而进行修复或整改,也必然造成成本上升,最终也达不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成本控制,应以满足质量为提前,如果产品应该保证的质量都达不到,一方面会发生修复或整改改费用,就违背了成本控制的最初目标,另一方,产口质是都达不到,成本控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所以说,成本控制就以满足质量为前提,但又不能以追求过高质量为目标,应追求合格产品的基础上,做好成本控制,减少浪费,达到企业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状态。
质量、成本、交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质量、成本、交期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都知道,工厂追求的结果就是QCD(即质量、成本、交期)最优,比如丰田TPS的目标就是最好的质量、最短的交期和最低的成本,这成了几乎所有工厂、甚至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
那QCD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你又是如何排出它们的优先级的呢?身处不同的位置,面临不同的客户需求,又或者行业不同,每个人对于QCD的排序会不一样,这个当然正常。
在汽车行业的优先级排序是质量、交期、成本。
汽车行业对于质量的要求那是没话说,交期延误也很可能造成主机厂停线,很多主机厂也有成本年降的需求,要说都很重要,但出发点是考虑对于客户的影响程度,因为对客户的影响就是对工厂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定义好了QCD的优先级,到底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其实它们分得并不清楚,我们看到的只是QCD的结果,但其实它们彼此间有着更深入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Q与C的关系很多人会说,质量与成本是正比例关系,我们投入改善的成本越高,质量就越好;反之,质量越差,肯定就是我们改善投入太少。
表面上看似乎如此,但我们搞精益的朋友可能就会坐不住了,提升质量也可以是低成本的投入,投入少且效果更好,因为我们关注解决根本问题。
比如产品有尺寸问题,要从产生条件去分析、流出原因去遏制、过程还尽量配以防呆防错的设计,其实可能投入并不大,甚至不需要投入。
所以,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关键还得具有精益理念。
Q与D的关系质量和交期,很多时候是一对冤家,比如因为质量问题不能交货,因为返工导致交期延误等;又比如为了交货,计划部门要求质量让步放行,让质量面临风险。
质量与交期的关系,本质上是客户需求排序的关系,是质量优先还是交期优先。
拿丰田来讲,它们当然是质量优先,所以,我们也就更好地判断客户的需求,以此来作为自己的输入,不要铤而走险、得不偿失。
质量就是前提,否则,何谈交出合格品,何谈按时交货。
C与D的关系成本与交期,很多人的理解可能是投入效率提升,就能缩短交期。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质量就得高成本;降低成本就是进一步压低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就是使用更廉价、质量更差的原材料替代。
似乎质量和成本的关系成了矛盾的双方,提高质量就一定会提高成本,降低成本就一定以降低质量为代价。
儿时的电影中不是好人就是坏人,非此即彼的直线思维方式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变得僵硬,同样,这种直线思维方式也会严重妨碍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管理就是解决两难问题,例如:库存管理是解决库存过多导致流动资金积压,库存过少导致停工待料的两难问题;质量的经济性管理中,如果质量过高导致售价上升得不到顾客的认可,质量过低也会因无法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而失去顾客;而解决这些两难问题正是管理的出发点。
泰勒当年在米德维尔工厂当厂长的时候,解决的就是单位产量工资的高低与工人劳动积极性的两难问题。
后来在伯利恒钢铁所做的搬运铁块研究和煤炭、铁矿砂的挖掘研究,其结果是工人的工资从1.12美元提高到了1.84美元,而且工人并没有觉得比以前劳累;另一方面,工人的日均工作量由12吨提高到47吨。
他的这种思路被他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表述为“思想革命”。
通过“科学管理”成功地解决了困扰劳资双方共同面临的问题。
同样,质量和成本之间的两难问题也不应该简单地理解成为非此即彼的问题。
1、质量管理的意义质量,对于每个制造商和服务供应者而言,意味着市场利益和财富,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决定了制造商或服务提供者在其领域中能够占领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若质量出现问题,则很有可能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这方面的实例不胜枚举。
我们的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质量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
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
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高的产品质量这个通行证就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机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成果,是企业业务方面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
论述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论述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质量和成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如下所述:
1. 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在项目管理中,进度和质量是相互关联的。
如果项目进度严重延误,可能会导致工序的匆忙完成,从而降低整体质量。
反之,如果质量控制不到位,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修复问题,进而影响项目的进度。
因此,在项目管理中,必须平衡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高质量和按时交付。
2. 进度与成本的关系:进度和成本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
加快项目进度通常需要增加资源投入,例如加班加点、增加人力、采购加急等,这可能会增加项目的成本。
相反,如果为了控制成本而压缩项目进度,可能会使项目进度延误,导致项目的影响范围扩大以及后续的额外成本。
因此,在项目管理中,必须确保进度的可控性和成本的可接受性之间的平衡。
3.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质量和成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提高项目质量通常需要增加成本,包括投入更好的材料、更高质量的工艺和更多的测试检测等。
相反,如果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质量,可能会导致项目的品质问题,从而带来额外的维修、保养和改进成本。
因此,在项目管理中,必须确保质量的可靠性和成本的有效性之间的平衡。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进度、质量和成本是相互关联的,需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协调和权衡,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并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实现。
浅谈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浅谈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如何认识工程项目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为企业生存谋求最大化经济利润的同时兼顾企业信誉和品牌的树立,是工程项目的深层次管理目标。
要有效地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现质量成本控制,除了要在宏观上遵循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成本责任制原则,理顺管理思路,从制度上对管理责任加以落实外,更为重要的是在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而合同就是这个“的”。
长期以来,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质量与成本二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一直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甚至常常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
一类是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甚至背上经济包袱,导致资金周转不灵,经济陷入困境。
另一类是片面追求利润,尤其是在当前的建筑市场中,施工企业多而任务不饱满。
由于供需不平衡,就形成了买方市场,业主处于明显的主动支配地位,对工程盲目压价。
施工企业为了寻求生存,占有市场,不惜压低价格,微利甚至亏损来获得承包。
低价承包的后果造成有些施工企业不规范执行施工程序,施工安全没有保证,施工质量隐患重重,更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盈利或保本的目的,只能通过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来完成工程。
要正确认识工程质量与项目成本间的关系,就必须运用质量成本管理的方法走出这个误区。
首先,要明确“质量成本”的定义。
质量成本是指工程中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
施工企业在建筑产品的施工过程中投入人工、材料、机械,再加上直接和间接的管理费用,并最终形成的建筑产品使用价值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即是透过质量成本而得以确定。
从质量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要使施工企业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工程的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
论述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论述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质量和成本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他们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首先,进度是项目管理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项目进度指的是项目完成各个阶段所需的时间。
进度的管理可以保证项目按时完成并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也可以减少项目延期风险。
进度管理需要明确的计划、合理的资源分配、具体的任务安排和有效的沟通协调。
因此,项目进度与项目的成本和质量紧密相关。
如果进度无法按计划进行,项目可能需要额外的资源投入,增加项目成本,并可能影响项目质量。
其次,质量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
项目质量指的是项目交付的结果符合客户要求和预期的能力。
质量管理旨在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和结果,以满足客户的期望,并确保项目的长期成功。
质量管理涉及到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要求、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质量评估和改进过程。
如果项目质量不达标,可能需要重新制定计划和流程,增加项目的时间和成本。
最后,成本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项目成本包括所有项目开销,包括物资采购、人力资源、设备租赁和其他费用等。
成本管理旨在确保项目的预算符合预期,并可以用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来管理和减少项目成本。
成本管理涉及到准确的成本估算、预算分配、成本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等。
如果项目成本超出预算,可能会导致项目延期、资源不足、质量问题或者其他不利因素。
进度、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项目进度受阻,可能需要额外投入资源,导致成本上升。
同时,快速推进项目也可能牺牲质量,导致项目质量下降。
如果项目质量不达标,可能需要修正和重做,增加项目时间和成本。
因此,在项目管理中,需要在进度、质量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和平衡,以实现最佳的综合效益。
工程管理过程进度质量成本三大关系控制协调经验
工程管理过程进度质量成本三大关系控制协调经验
首先,进度、质量和成本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进度
是项目完成的时间节点,质量是项目的核心目标,而成本则是项目的经济
基础。
在项目进行中,为了按时完成目标,往往要加快进度,但是过快的
进度可能会妥协质量,增加成本。
另一方面,为了控制成本,可能不得不
缩短进度,但是这样可能会降低质量,造成后期的问题和隐患。
因此,项
目管理者需要在三者之间寻找平衡,确保项目能够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
按时完成,同时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
其次,进度、质量和成本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项目的初期,
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工期、任务分配和资源配置等内容,制定
合理的工期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控制成本的预算。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需要不断监控和调整进度,关注质量问题,控制成本,确保项目按照计划
顺利进行。
如果发现进度偏差,可能需要调整资源的分配和工期安排;如
果发现质量问题,需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如果超出成本预算,需要审视
成本结构和费用的使用情况。
总的来说,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进度、
质量和成本的平衡,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总结起来,进度、质量和成本是工程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它
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工程管理中,需要通
过控制和协调,保持三者之间的平衡,以达到项目的高效、高质、高效果。
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系作为企业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在现代商业环境中都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并不是孤立的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好的质量管理可以带来成本的降低,而有效的成本控制也可以促进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在实践中如何将二者合理结合。
首先,质量管理直接影响着成本控制。
优秀的质量管理可以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和错误,从而降低成本。
通过强调良好的生产流程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和处理成本,进而提高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质量管理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售后服务的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促进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其次,成本控制对质量管理也有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为质量管理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在有限的资源下,通过有效地分配和利用资金,企业可以提供必要的质量管理培训和设备投入,以保证生产过程的质量稳定性。
此外,成本控制也可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流程改进,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然而,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之间的平衡并非易事。
一方面,过于追求成本控制可能导致质量管理的忽视,从而降低产品的质量水平,损害企业的声誉。
另一方面,盲目追求质量管理可能会导致成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找到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之间的平衡点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合理结合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
首先,企业可以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优化供应商选择和采购流程,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质量的最大化。
此外,企业还可以注重内部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的技能和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的效果。
总之,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相辅相成。
优秀的质量管理可以带来成本的降低,而有效的成本控制也可以促进质量的提高。
成本、质量、进度的关系
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建筑工程而言,施工生产的目标是质量好、进度快、成本低。
而这三者之间既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又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这是因为: 这三项中缺少任何一项都无法完整地反映施工生产的目标。
尽管在施工生产的不同阶段这三方面有所侧重,但决不可偏废。
而我认为:质量为根本,同时要尽可能节约成本,并且保证速度。
质量是根本,没有了质量,公司就没有了生命和未来的发展;成本事关公司利益,追求利润是公司的目标,所以必须节约成本;速度则是公司信誉的证明。
项目进度和成本的关系:想要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必须付出最高的代价。
项目进度和项目成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项目有不可压缩的最短周期,于是就有人讲了:“我要求项目就在那个最短周期内完成。
”答案是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即如果要追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那么必须付出最高的代价。
例如:照一张当时拿走的快照和照一张一周后取相的普通照片,付出的代价显然是不一样的。
这是因为,第一,赶工需要多付出更多的加班费,紧急采购也要付出较多的成本,这是自不待言的事情;第二,因为工期的特殊要求,对项目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熟练程度、技术水平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人才的高要求也就意味着人员成本的提高;第三,赶工往往急急匆匆,忙中容易出错,极容易造成返工,付出了更高的代价;第四,更严重的是,项目中有很多活动是没有返工的机会的,只能一次性做扎实,就像盖楼房中的地基处理等作业。
所以,在项目实施中,稍有不慎,便会演绎出欲速则不达的惨痛故事,因此我们应该审慎地执行项目。
项目质量和成本的关系:高质量是要以高成本为代价的,而且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并不成等比。
项目质量和项目成本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看出,质量到达一定程度后,要再提高一点点,所要付出的成本就会非常昂贵。
反过来讲,当成本质量比达到某一水准后,付出再多的成本,得到的质量改善也是非常有限的。
就像考试中得100分和99分,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绝对不是一分之差,而是完美和残缺之间的差距。
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与质量关系
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与质量关系建筑项目从规划到完成,质量控制一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而成本控制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成本控制在建筑项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建筑项目的成本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
如果没有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项目成本将不断上升,使得投资者面临损失的风险。
其次,成本控制还能够提高项目的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项目成本的控制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价格,从而影响项目的竞争性。
因此,建筑项目成本控制对于投资者和业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与质量的关系1. 成本控制对质量的影响建筑项目成本的控制往往会对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过度的成本控制可能导致施工方在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上做出妥协,从而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另一方面,成本控制不力,超出预算则可能导致质量问题,比如采用低价材料、缺乏严格的质量监控等。
因此,合理的成本控制对于确保项目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 质量控制对成本的影响高质量的建筑项目通常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
仅仅依靠成本控制是无法确保项目质量的。
良好的质量控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手段,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支持。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的严谨性、质量监督的力度等都会影响到建筑项目的成本。
因此,质量控制是影响建筑项目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与质量关系的措施1. 制定合理的成本预算合理的成本预算是实施成本控制的基础。
在项目启动初期,需要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制定出详细、准确的成本预算。
同时,还需要根据项目特点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可预见的成本增加因素。
2. 建立有效的成本监控机制建立有效的成本监控机制可以帮助项目团队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问题。
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成本核算系统,及时掌握项目的各项成本数据。
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的关系
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的关系一、产品质量提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有效途径克劳士比说:质量是免费的,只要我们按已达成的要求去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才是成本的真谛。
而常规的成本中却包含并认可了返工、报废、保修、库存和变更等不增值的活动,反而掩盖了真正的成本。
第一次没做对,势必要修修补补,做第二次、第三次。
这些都是额外的浪费,是“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统计表明,在制造业,这种代价高达销售额的20~25%,而服务业则高30~40%!“向质量要效益”是质量管理开拓者朱兰提出的;他认为:“在次品上发生的成本等于一座金矿,可以对它进行有力的开采。
”质量损失是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由于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对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社会造成的全部损失之和。
只有减少与质量有关的损失,对效益才有贡献,损失和效益是对立的统一体。
产品质量提升就成了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探讨产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质量损失包括:(1)生产者的损失①有形损失②无形损失(2)消费者的损失①有形损失②机会损失(3)社会的损失质量成本的含义“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质量成本的内容大多和不良质量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或者是为避免不良质量所发生的费用,或者是发生不良质量后的补救费用。
哈林顿认为:应将质量成本改称为“不良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成本包括运行质量成本⑴预防成本⑵鉴定成本⑶内部故障成本⑷外部故障成本;外部质量保障成本。
运行质量成本包括(1)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故障或不合格品等所需的各项费用。
主要构成为:①质量工作费(为制定质量政策、目标及质量计划等的费用)②质量培训费③质量奖励费④工序质量控制费⑤质量改进措施费⑥质量评审费⑦工资及附加费(指从事质量管理的专业人员)⑧质量情报及信息费。
质量和成本的关系
质量和成本的关系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素之一,不断改进产品的质量,是绝大多数企业为之奋斗的永恒主题.改进质量,无论是改进有形产品(实体产品),还是改进无形产品(服务或工作),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条件下,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质量成本的不断投入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质量成本客观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所有环节之中。
质量成本的投入,既要不断地满足顾客的相对需求,同时又要符合企业增加利润的内在要求,这两个因素互相制约构成了质量成本发展变化的基本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讲,质量性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相对满足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都是以市场为导向。
一般而言,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相对的顾客/消费群体,换言之,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有不同的需求标准,由此产生了质量标准理解和使用上的差异。
当然,如果不考虑顾客的经济能力和企业的质量成本,对质显的要求几乎是没有上限的。
所以,为达到客户现实有支付能力的质量标准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最低限度的质量成本投入;为了争取市场,企业还要进行竞争性的产品质量成本投入,即为获取竞争优势,其中首选的手段之一是使自已的产品质量超过竞争对手。
这种质量竟争手段,既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又满足企业长远利益。
从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看,质量成本需有比较质量成本投入,并出此推动产品质量无限地提高.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产品质量的内涵不断地丰富,比如,现代型产品必须具有环保、无污染、节能和更高的安全性等质量要求,这都是新型产品质量成本投入新的增长点。
二、经济性。
一般而言,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其从事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着生存和利润这两项基本内容,至人们可以预料的未来企业的这种基本性质不会改变。
进行产品质量成本的投入,一方面受市场竞争和社会需要的压力有无限提高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企业自身性质所决定,在进行质量成本投入时,必须要进行质量成本的经济效益核算和决策,企业要在市场竞争、顾客的需求和企业生存、获利之间进行权衡。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成本与质量关系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成本与质量关系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成本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成本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而成本管理管理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质量管理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成本与质量关系。
首先,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管理制度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包括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控制制度和成本分析制度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都需要一定的投入,如人力资源、技术支持和信息系统建设等。
同时,还需要组织培训和人员配备等费用。
因此,企业在建立成本管理管理制度时要对此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投入的成本与预期收益相符。
其次,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提升产品或服务质量。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还需要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通过成本管理管理制度,企业能够识别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通过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出现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此外,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有利条件。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和掌握成本结构,优化生产过程和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
通过降低成本和优化质量,企业能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最后,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推动企业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需要企业进行频繁的成本分析和评估工作,这鼓励了企业不断追求效益和质量的改进。
通过成本管理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同时,成本管理管理制度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合理的经济指标和成本决策依据,促进企业在资源配置和经营决策方面的创新。
质量、工期、成本相互关系
任何一个施工企业都把最优工程质量、工期、最少成本做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这样才更具有社会竞争力,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各社会效益,那么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1、成本、进度与质量的相互关系(1)成本和质量的关系施工质量要求越高,施工成本越高,当质量要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时,成本将成倍增加。
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任何建设工程都在合同和相应的规范或标准之内,工程质量的要求并不是无限扩大的,而是在优秀与合格之间这个范围之内,质量和成本呈近似正比例关系。
(2)进度和质量的关系施工进度和质量之间也呈近似的正比例关系。
在实际施工过程,往往会遇到建设方要求缩短工期的情况,或由于某些原因质量要求不变,工期顺延,往往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因此,项目工期越宽裕,施工质量相对较好,但施工工期过长,会造成工程造价各方面增加。
(3)进度和成本的关系施工工期过短或过长会造成施工成本大幅上涨。
为了缩短施工时间,保证施工质量的需要,它将增加施工的人、物、机等成本;固定工期,工程造价的增加,就会造成机械、设备装置、资金占压等现象发生,也会导致施工成本增加。
工期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可以保证施工成本得以有效控制。
(4)成本控制措施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
事中控制应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影响项目工期、质量和安全的条件,一个工作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项目预算之内。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关心的是能否获得最大的利润。
在项目中标后,开展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这是成本控制的出发点,也是项目管理的出发点之一。
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在施工过程要不断监测的实际成本,与成本相比,监测项目的实际成本偏离目标成本,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优化施工方案,制定综合措施,降低工程造价支出。
2、工期控制的措施施工项目是控制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和整改措施,尽可能的在实施过程中要有科学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
(1)进度计划的编制合理的计划是项目实施的检验标准。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文档密级:公开敏感秘密机密绝密鞋业品保部提案提案一:如何在成本与质量间找到平衡点;质量与成本是相互影响、相互矛盾的。
(1)过高的追求质量会提高成本;反过来说,质量不合格而进行修复或整改,也必然造成成本上升,最终也达不到成本控制的目的;(2)成本控制,应以满足质量为提前,如果产品应该保证的质量都达不到,一方面会发生修复或整改改费用,就违背了成本控制的最初目标,另一方,产品质量都达不到,成本控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所以说,成本控制就以满足质量为前提,但又不能以追求过高质量为目标,应追求合格产品的基础上,做好成本控制,减少浪费,达到企业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状态质量与成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保证。
自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质量成为竞争的核心因素,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与发达国家一样,全面质量管理曾在我国引发了质量管理的一场革命,使我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得以短时间内提升到较高的水平。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和顾客需求日趋多样化,过去那种单纯以国家或行业标准为质量判断依据的工程导向的质量观,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
高质量未必代表必胜的优势,因为高质量也常常不被顾客所接受,同时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质量的提高往往要以人力、物力、技术、信息、管理等成本的追加为代价,这最终会抵消质量提高所带来的利润优势。
特别是当产品质量普遍得到提高,使竞争者处于大致相同的质量水平时,如何在保证一定质量水平的前提下,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
于是,将质量与成本双重因素考虑进去,提出了以既能满足顾客需求又能减少过高质量所带来的不经济现象为判断标准的“合理质量”的管理观念。
寻求顾客与企业双方利益的满足。
这才是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把握“合理质量”的深层内涵,在于力求实现三个层次的平衡。
第一,寻求顾客满足与产品质量水平之间的平衡。
满足顾客需要是社会生产的目的,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
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在建立成本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多个方面的关系,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关系,应特别关注:1.成本与质量的关系:成本和质量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在追求低成本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质量。
优秀的质量可以避免未来因产品缺陷或故障产生的额外成本。
因此,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时,需要寻求成本和质量的平衡,以确保产品的长期效益。
2.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成本管理不仅要关注当前的运营成本,还要考虑长期的成本和效益。
例如,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可能增加当前的运营成本,但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效率,从而降低未来的成本并增加长期效益。
因此,在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时,需要将当前和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考虑。
3.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成本管理体系中,需要兼顾局部和整体的成本效益。
各个部门或项目的成本可能相互关联,一个部门的成本降低可能会对其他部门或整体的成本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时,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各个部门或项目的成本进行协调和平衡。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成本管理需要同时考虑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可以提供具体的数字和比例,有助于更精确地了解成本情况。
而定性分析则可以提供关于成本问题的背景、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等方面的信息。
因此,在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时,需要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和解决成本问题。
5.人工与自动化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工和自动化是两种常见的生产方式。
自动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但同时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
而人工生产则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规模,但人工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在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时,需要综合考虑人工和自动化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6.固定与变动的成本关系:在企业的运营成本中,有些成本是固定的,如租金、设备折旧等;有些成本是变动的,如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人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要素之一,不断改进产品的质量,就是绝大多数企业为之奋斗的永恒主题。
改进质量,无论就是改进有形产品(实体产品),还就是改进无形产品(服务或工作),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条件下,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质量成本的不断投入已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质量成本客观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所有环节之中。
质量成本的投入,既要不断地满足顾客的相对需求,同时又要符合企业增加利润的内在要求,这两个因素互相制约构成了质量成本发展变化的基本矛盾。
从这个意义上讲,质量性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相对满足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与经营都就是以市场为导向。
一般而言,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与相对的顾客/消费群体,换言之,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有不同的需求标准,由此产生了质量标准理解与使用上的差异。
当然,如果不考虑顾客的经济能力与企业的质量成本,对质显的要求几乎就是没有上限的。
所以,为达到客户现实有支付能力的质量标准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最低限度的质量成本投入;为了争取市场,企业还要进行竞争性的产品质量成本投入,即为获取竞争优势,其中首选的手段之一就是使自已的产品质量超过竞争对手。
这种质量竟争手段,既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又满足企业长远利益。
从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瞧,质量成本需有比较质量成本投入,并出此推动产品质量无限地提高。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产品质量的内涵不断地丰富,比如,现代型产品必须具有环保、无污染、节能与更高的安全性等质量要求,这都就是新型产品质量成本投入新的增长点。
二、经济性。
一般而言,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其从事的大部分活动都就是围绕着生存与利润这两项基本内容,至人们可以预料的未来企业的这种基本性质不会改变。
进行产品质量成本的投入,一方面受市场竞争与社会需要的压力有无限提高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企业自身性质所决定,在进行质量成本投入时,必须要进行质量成本的经济效益核算与决策,企业要在市场竞争、顾客的需求与企业生存、获利之间进行权衡。
一、加强成本的事前控制
(一)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标准
主要就是在产品生产之前,对影响成本的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应企业具体情况的成本控制制度,将各项经济指标层层细化,分解到各责任部门。
同时,相应地制定可控费用的管理办法,做到硬指标、硬任务与奖罚激励措施并举,增强广大员工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参与成本管理。
该制度应尽可能制定得可以衡量,比较具体且可以考核,如果不能衡量差异,就不能界定成本控制结果的好坏,使控制过程难以操纵。
该制度应抓住关健点,而且数目不宜太多,以便有利于控制。
(二)建立成本控制的归口、分级责任制度
在成本控制的归口负责制下,各职能部门在成本管理与控制方面分别承担一定的责任。
其中,生产部门负责生产任务的安排、下达,保证完成产量;供销部门负责制定物资储备定额,控制物资的消耗,节约物资的采购、保管费用;劳动部门负责劳动的合理组织,制定劳动定额,提高工时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控制工资支出;机电部门负责制定设备利用定额,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修理成本,减少维护保养费用;动力部门负责水、电等动力定额的制定与管理,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努力控制动力消耗;其她各有关部门负责与本身责任有关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费用支出。
当然,成本归口控制不应局限于几个成本指标,而必须同时从增产与节约两方面着手,抓好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责任成本
目标责任应就是建设性、创新性的,而不就是惩罚性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行管理控制来促使全体职工实现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
因此,该责任成本应具有挑战性,而同时又切实可行、经过努力就是可以达到的。
二、强化成本的日常控制
(一)对材料的控制
对材料的控制,应从两方面入手:一就是材料消耗量的控制,二就是材料价格的控制,而以对材料消耗量的控制为主。
要控制材料消耗量,首先,应按标准消耗量为依据,严格实行限额发料制度。
各部门只能在规定的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需要超过限额领用材料时,必须先查明原因,经过一定的批准手续,采用超额领料单进行补偿; 其次,要实行材料总量控制,即对原来的各种定额实行重新测定,降低各种定额的消耗量,从而达到控制总支出的目的。
对材料价格的控制,主要就是控制材料的买价,虽然买价的变动主要就是由外界因素所引起的,但从内部控制方面也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签订供应合同时,在保证规格、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争取最低的价格; (2)财务部门应要求供应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的价格采购材料,而不应以高价购入生产急需的稀缺材料或其她材料;
(3)对于供应单位任意抬高价格,财会部门应拒绝支付货款的抬高部分。
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材料,实行单项控制,即确定主要材料,实行跟踪考核,并确定每月狠抓一种主要材料降耗作为突破口,彻底消灭浪费现象。
提高材料自制加工能力,充分利用车间现有的生产自制能力,进一步提高材料自制加工的能力,做到能自己加工的一律不外出加工,自己能生产的,一律不外购。
(二)对工资的控制
对工资的控制,主要就是从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监督工资基金的合理使用等方面进行。
在日常生产中,应根据工时或产量标准分配生产任务,及时正确反映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与实际工时,以及工时差异与差异的形成原因,按照责任归属,把这些差
异反馈到责任者或责任部门,以便结合具体情况,制订出新的措施,迅速防止不利
差异的扩大,巩固与发展有利差异。
企业必须按照工资政策、定员人数与月工资标准,并根据经常性资金、各种津贴与非工作时间的工资标准编制工资基金计划。
为了控制工资基金计划,还应对部门下达工资基金指标,控制工资基金的支出,并定期考核。
这就要求财务部门配合劳工部门,监督各部门严格遵守编制定员,按有关规定来支付奖金与工资,不得
滥发奖金、任意扩大津贴享受范围、增加项目与提高标准; 严格执行有关工资待遇规定,防止多发的现象;对于加班加点要严格控制,必须事先经过领导批准,才能发放加班加点工资。
(三)对制造费用的控制
对制造费用的控制,应从有效利用生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与降低消耗水平等方面入手。
制造费用的日常控制,必须按月编制费用指标,控制费用开支。
每月开始前,企业财务部门要会同各有关费用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季度费用预算并结合各月具体情况,对各单位确定与下达各项费用的控制指标。
各部门要在确定的指标范围内控制费用开支,其中固定费用应按项目控制开支绝对数额;属于变动费用的,还应
结合工时、工人人数、设备数量与产量的多少控制费用开支。
财务部门与归口单位要根据下达指标对费用开支进行监督与检查,促使费用指标的完成。
实行费用指标归口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单位。
实行这一控制方法时,应按费用的性质确定归口责任单位,对于变动费用部分应分解成若干小指标,下达给班组以及个人,由她们自已控制使用。
财务部门就是综合管理一般费用的主管部门,应按期审查各项费用预算,做好综合平衡工作;经常监督与检查制造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掌握费用升降趋势,提出节约开支的建议; 推动与指导各归口分级管理单位加强管理,以促进费用不断降低。
成本与成本管理
1)生产现场的成本主要有:
1、人员成本;
2、设备成本;
3、材料成本;
4、方法成本;
5、环境成本;
6、能源成本;
7、信息成本;
8、协调成本
2)操作技能
1、等待的浪费;
2、搬运的浪费;
3、不良品的浪费;
4、动作的浪费;
5、加工的浪费;
6、库存的浪费;
7、制造过多(早)的浪费;
8、无序造成的浪费;
9、“不与谐”造成的浪费;10、“应付”造成的浪费;11、“低效”造成的浪费;12、无价值的工作造成的浪费;13、信息错误造成的浪费;14、操作不当造成的浪费;15、物品堆放,标志管理混乱造成的浪费;16、文件缺失与记录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费。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一)为满足质量要求支出的成本
1、预防成本;
2、检查测量成本
(二)不能满足质量需求支出的成本
1、出厂前质量问题支出的成本;
2、出厂后质量问题支出的成本;
3、间接质量成本物料成本管理
班组长物料管理的职责:
1、预测或决定物料的需求,拟定物料需求及计划;
2、物料申请;
3、监督物料使用;
4、物料盘点管理;
5、处理呆废料;
6、物料编号。
物料管理的四个目的:满足生产需要,做好物料防护,防止物料误用错用,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