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PPT
《寡人之于国也》PPT
第十五页,编辑(biānjí)于星期五:十六点 五十五分。
总结(zǒngjié)全文
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表现出了下列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他认为 (rènwéi)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梁惠王 自认为(rènwéi)的“用心”于民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一 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
第十七页,共27页。
第十七页,编辑(biānjí)于星期五:十六点 五十五分。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4、则无望民之多于(duō yú)邻国也;〖无〗通 “毋”。
第十八页,共27页。
第十八页,编辑(biānjí)于星期五:十六点 五十五分。
第二十页,共27页。
第二十页,编辑(biānjí)于星期五:十六点 五十五分。
意动用(dòngyòng)法
王无罪岁 〖罪〗以岁为罪,认为(rènwéi)年 岁有罪过。
第二十一页,共27页。
第二十一页,编辑(biānjí)于星期五:十六点 五十五分。Βιβλιοθήκη 典型(diǎnxíng)例题
➢例题(lìtí)1 ➢例题(lìtí)2 ➢例题(lìtí)3 ➢例题(lìtí)4 ➢例题(lìtí)5
结构(jiégòu)分析
全篇一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fēn wéi)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
问。 第二部分(2—5自然段)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
因。 第三部分(6-7自然段)阐述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使民加多的措施。
第十二页,共27页。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ppt课件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 道开仓赈济。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 什么不同?
6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7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 样用心的。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1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曰:“王如知此,则无(通“毋”)望民之多 于邻国也。”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
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 不入洿(wū)池,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 里,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 胜用也。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
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孝悌t之义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颁通?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 食转移到河内;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CONTENTS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观念探讨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跨文化对比研究 • 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 要时期,以诸侯国互相争 霸、兼并战争频繁为特点。
写作特点鲜明,运用大量排比、对 偶等修辞手法,语言简练、生动, 富有感染力。
关键语句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 耳矣”:表达了主人公对 国家的尽心尽力,突出了 其爱国情怀。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 东,移其粟于河内”:通 过具体事实说明主人公的 治国措施和成效。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 始也”:阐述了主人公的 政治理想,即实现天下太 平、百姓安居乐业。
艺术手法鉴赏
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排比、对偶、反复 等,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使 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 口,易于记忆和传播。
03
思想观念探讨
仁政思想在本文中体现
孟子主张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推行仁政。
02 03
孟子思想体系
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主张“民贵君轻”,强调君主应以仁爱 之心治理天下;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通过教育和 修养可以恢复人的善性。
孟子的贡献
孟子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使之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同时,他的思 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孟子》一书简介
发点和落脚点。
孟子认为,君主应尊重民意,顺应民心, 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还体现在他的“制
寡人之于国也ppt
03
02
问题探究
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04
4、一词多义
(1)数 1、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命运)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4、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
从孟子对梁惠王的指责中,可看出孟子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01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变化,民主观念抬头,百家争鸣兴起。当时孟子就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论点,敢于藐视神圣君权。面对梁惠王“于国”“尽心”的表白,他直言不讳,义正辞严,批评统治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极端不平等,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乱世的哲思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 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寡人之于国也ppt_图文
文章思路
一、(1)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 疑问。
二、(2-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三、(5-7)孟子阐述“仁政”具体内容, 即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翻译分析第一段
对于
语气词连用, 加重语气
黄河以北; 荒年
•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
黄河 以东
小米
观察
不如, 比不上
认真地做
反复陈述
道理
背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
古代的地 方学校
尊敬父母; 王者,未之有也。
百姓
动词, 为王
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须发斑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 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 有过的事。
四、古今异义
• (1)河内凶 • (2)邻国之民不加少 • (3)或百步而后止 • (4)兵刃既接 • (5)弃甲曳兵而走 • (6)谷不可胜食也 • (7)数罟不入洿池 • (8)树之以桑 •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 (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 (有的人,有时/选择连词) • (兵器/战士,士兵) • (逃跑/行走) • (尽/胜利) • (细、密/数字或者数数)
翻译分析第五、六、七段
违反,违背, 这里指耽误
尽,完
细密的渔 网
池塘
按照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
这 季节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
供养活 着的人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53张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
背景
战国中期,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 徭役繁重,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
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 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 大梁。加上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 成人口减少,兵员和劳动力匮乏。
为达到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 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增殖人口。梁惠王理所当然 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而 忧心忡忡。
给下列字注音:
1、王好战:
hào
2、弃甲曳兵:
yè
3、数罟不入洿池: cù gǔ wū
4、衣帛:
Yì bo
5、鸡豚狗彘:
tún zhì
6、庠序:
xiáng
7、饿莩:
piǎo
罪:归罪、归咎
动词作名词
1、请以战喻 战争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未之有也
判断句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兵也
3、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
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
5、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认为 动词
于: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寡人之于国也 3、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
1、比 2、对 3、在
介词 介词 介词
之:1、填然鼓之 2、王道之始也 3、五亩之宅 4、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28张PPT)
1、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直……耳 ,是…也
只是……罢了,那还是……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 有的…有的….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 我也,兵也”?
是何异于… 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例题1
1、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 他三项的是
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4)树之以桑
(5)王无罪岁
3.兰舟催发。――宋·柳永《雨霖铃》
4.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
5.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西门豹治邺》
6.而大声发于水上。宋·苏轼《石钟山记》
7.发其志士之悲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8.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资治通鉴 》
斯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
孟 子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约前372~前289 )
孟 子 名 轲 , 邹 人( 今 山 东
邹 县 ), 三 岁 时 父 亲 逝 世 , 孟 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 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 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 格 的 管 教, 据 说 他 自 从 搬 家以 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 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 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 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 块 麻 布 般 , 变 成 一 团 废 物。 孟 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PPT教学课件
链接文学领域
分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学特色,如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 言运用等。
链接哲学领域
探讨《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 等,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链接社会学领域
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等级制度、礼制文化 等,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创新性应用和实践探索
古代农业社会
本文所描述的社会背景是古代农业社会,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 响大,因此百姓生活困苦。同时,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百姓 的生死福祸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提倡“仁爱”、“礼义廉耻” 等价值观念,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测验内容可以包括《寡人之于 国也》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语 句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 。
通过随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 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 现和解决问题,为后续教学提 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师点评与引导
教师点评
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准确把握 文章的主旨和要点。在讨论中,大家积极发言、分 享观点,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
教师引导
针对文章中提到的治国理念和救灾措施,我们可以 进一步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同时, 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治理效果,我们可以深入探讨 各种治理模式的优劣及适用条件。希望同学们能够 将这些思考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 己的综合素养。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文章结构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ppt课件完整版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ppt课件完整版目录•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问题解答•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学习方向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
孟子周游列国,宣传仁政思想,希望各国君主能够实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民本理念。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01020304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观念。
提倡“仁政”、“王道”,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及其思想体系时代背景与历史文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寡人之于国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孟子的政治主张,对于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
02文本解读与赏析03善于运用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主题,通过排比增强气势,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01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全文围绕“寡人之于国也”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层层深入,条理清晰。
02语言简练,意蕴深远文章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治国之道的独到见解,同时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思想。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关键句段解读及赏析“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01表达了作者对治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暗示了治国的艰难和不易。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02通过对比邻国的政治状况,突出了作者治国的用心和成效。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03表达了作者对君王的期望和寄托,希望君王能够承担起治国的重任,实现天下太平。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29张
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忧者,
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
(1)弃甲曳( yè )兵 (2)涂( tú,同“途”)有饿莩 ( piǎo )
(3) 鸡豚( tún )狗彘( zhì )之畜( xù ) (4) 数( cù )罟( gǔ )不入wū( 洿 )池 (5) 无( wú,通毋 )失其时 (6) 谨庠( xiáng )序之教 (7) 颁( Bān,同“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 申之以孝tì( 悌 )之义
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 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 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问题探究
4、从孟子对梁惠王的指责中,可看出孟子是一个 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变化,民主观念 抬头,百家争鸣兴起。当时孟子就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下》)的论点,敢 于藐视神圣君权。面对梁惠王“于国”、“尽心” 的表白,他直言不讳,义正辞严。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 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 子合称孔孟并尊称他为亚 圣,《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及其 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 孟之道”。
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 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问题探究
2、“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梁惠王自以为自己对于国较他国国君尽心,自 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可是, 邻国之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多。因为他的 目的在于增兵,老百姓看穿了他,又怎会来“送死” 呢?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2024)
倡导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对以 力服人的霸道政治。
11
03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2024/1/30
12
重要名词概念解释
寡人
古代君主自称,意为“ 寡德之人”,表示自谦
。
2024/1/30
河内
指黄河以北的地区,与 “河南”相对。
凶年
王道
收成不好的年份,饥荒 之年。
13
指儒家理想中的政治主 张,强调以仁义治天下
《寡人之于国也》ppt 课件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与复习建议 • 孟子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1/30
3
时代背景及政治环境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 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梁惠王是战国时魏国的国君, 因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开封),故魏国亦称梁国 。
2024/1/30
通过这次对话,孟子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 发展的深刻见解,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儒家思想家的 独特魅力和思想高度。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
2024/1/30
19
提出疑问并寻求解答
1 2
疑问1
文章中提到的“王道”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仍 然适用?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疑问2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平衡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 以实现“养生丧死无憾”的社会状态?
3
疑问3
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和措施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 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 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 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文 • 品读鉴赏之
——我能明议论之法
孟子怎样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王好战,请以战喻”
设喻:
五十步
百步(数量不同,实质相同)逃
梁惠王 邻君(形式不同,本质相同)不尽心
不违农时(农)
仁 政 七
王
不入洿池(渔) 道
以时入山林(林)
之 始
条 树之以桑(纺) 王
畜鸡豚狗彘(牧)
道 之
勿夺亩时(农) 成
养生丧sāng死
衣yì帛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wàng,为王,称霸)
小组合作,完成句意疏通,词语理解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 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 也?”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反对不义之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名 轲,字 子舆
战他国继时承期并邹发国展人了,孔儒子家“学仁派”代的表学人说,,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 sù )于河内 王好( hào)战
弃甲曳( yè )兵 衣( yì )帛( bó )
数( cù )罟( ɡǔ )不入洿( wū )池
鸡豚(tún )狗彘( zhì)之畜(xù )
庠(xiánɡ)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wànɡ)者
饿莩(piǎo)
3、整体感知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投身到事业中去
C.自以为得其实 古:它的真相 今义:实际上 D.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19.下列各项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4分)
A.仰珙刊石 嘱告
B.各须谨之 慎重对待, 形容词作动词
C.括而羽之 加工箭的末端,名作动 D.镞而砺之 磨刀石,此指磨得锋利,名作动
20.下列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
二、《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共7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 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中的大部分篇目没有题目,后人取其开篇的 某些词句作为文章的题目。《寡人之于国也》就是如此。
三、《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是儒家经典著作 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一起被称为“四书”,与“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并称,是儒家的经典书籍,成为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
B
)(4分)
代词,它的
A.石之铿然有声者 定语后置
B.古之人不余欺也 宾语前置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动句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状语后置
16.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D )(4分)
例句:忧劳可以兴国 使动用法
A.函梁君臣之首 名作动
B.悦亲戚之情话 意动用法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名作状
之:取独 于:对于 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河内:黄河以北地区 凶:荒年,年成不好(古今异义) 察:考察 无如:不如,比不上 之:取独 加:更,再,副词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尽心竭力了!黄河北部 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黄河以东的地方,迁移 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到河内。黄河以东的地方发生灾荒, 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邻 国的百姓没有更加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加多,为什么呢?”
3月15号试卷讲评
13.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D )(4分)
A.登东皋以舒啸:高地 B.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贫穷 处境艰难
“离骚”者,犹离忧也:离开 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传播
遭遇
C.脱然有怀,求之靡途:倒下 没有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
举天下豪杰:全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终究
直......耳:译为“只
孟子回答道:“ 大王您喜欢战争,就请(让我)用战争 来打个比方吧。咚咚地击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 抛弃铠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止, 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 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么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能这样。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 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二、走进文本
1、介绍时代背景
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 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梁惠 王招贤,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恢复并扩大疆土。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一见面,梁惠王就对 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 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 国?” 可见,梁惠王迫不及待地向孟子讨教救国治国之策。本文就是孟子 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4分)
A.毋贻后悔 毋通“无”
B.顾反为女杀彘 女通“汝”,你
C.以官物见饷
D.何止贪冒如是乎? 止同“至”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姑且 顺应自然 直到生命的终结,乐于顺从天命还(又)疑虑什么呢?
在儒家传统中,有一位学者,是继孔 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他继承了 孔子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包括思 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在内 的“仁政”学说。
亚圣--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 2. 体味孟子散文善用比喻论辩的说理艺术。 3. 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探究其孟子治国思想的现代 意义。
一、说出你所知道的孟子 作家作品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 大师,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 子合称为“孔孟”。
问题三:关于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困惑,孟子为什么没有 直接阐明意见?是怎样“以战喻”的?用意何在?
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 “战”设喻回答,这样既不容易激怒对方,又便于启发对方, 启迪对方思考。
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巧妙地指出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 施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本 质上都是虐民暴政。 梁惠王说“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没有本质的区别), 不知不觉地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的区别。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 必须施仁政,行王道,为进一步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奠定基础。
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争夺人力,增添人丁,成为各诸侯国统治 者的当务之急。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 忧外患,加上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兵员和劳动 力匮乏。谁能问鼎天下?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 大量的兵源,谁就能够富国强兵。所以,梁惠王迫不及待地问到了人口问 题。为“寡人之民不加多”而忧心忡忡。
第三部分
第四自然段
曰:“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也。不违农时,谷不 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洿池,鱼鳖不可胜食 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 与鱼鳖不可胜食,材 木不可胜用,是使民 养生丧死无憾也。养 生丧死无憾,王道之 始也。
无:通“毋”,译为“不要” 于:比,介词
多于邻国:状语后置 违:违背,耽误 胜(shēng):尽,完 数(cù) :密,细密。 罟(gǔ) :网 洿(wū)池:池塘 斤:斧子 以:按照,介词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古今异义) 生:动作名,活着的人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丧(sāng):动词,办丧事 死:动作名,死去的人 王道: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是儒
14.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C )(4分)
A.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即使
门虽设而常关 虽然
B.悟已往之不谏
取独
及凯旋而纳之 代词,它
C.举类迩而见义远 转折连词,却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转折连词,却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 自以为得其实
1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例句:复驾言兮焉求 宾语前置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的主要思想
① 民本: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孟子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天下,“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是否稳固的政治基础是民心的 向背,民心归附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素。 ② 仁政: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 ③ 王道: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主张行仁政必须效法先王,即像商 汤、周文王那样“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 ④ 性善:孟子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与动物本性的不同 之处在于人有道德,即人生而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
问题四: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如何实行王道?提出了那些措施,有何效果呢? 这一系列措施产生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措施: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斧斤以时 效果: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结果: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不违农时
使民 养生
数罟不入
丧死
王道之始也
斧斤以时
无憾
“五亩之宅,树 之以桑,五十 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七 十者可以食肉
孟子“仁政”思想的含义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 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二、国君应以养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第二部分
第二、三自然段
孟子对曰:“王好 战,请以战喻。填 然鼓之,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或 百步而后止,或五 十步而后止。以五 十步笑百步,则何 如?”
曰:“不可。直不 百步耳,是亦走 也。”
请:请允许我 以:介词,用 喻:比喻,打比方 填然:形容击鼓声 鼓:击鼓,名作动 之:音节助词,无义 曳:拖着 兵:兵器 而:修饰连词 走:逃跑 或:有的人 以:介词,凭借。 则何如:宾语前置 直:只是,不过 耳:罢了,语气助词。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提出 “民贵君轻”的进步思想,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 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所谓“仁政”“王 道”,以“平治天下”为己任。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 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问题一: 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 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 些? 但结果怎么样呢?
尽心
移其民 移其粟
无如寡人之用心
民不加多 感到
困惑
民不加少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