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模板.doc
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范文.doc
![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范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ae46b552fab069dc502201d5.png)
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节课,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之后,二次函数之前的又一类型函数,本节课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因此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
2.学情分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对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应用有所掌握,但他们面对新的一次函数时,还可能存在一些思维障碍,如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变量之间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如何从事例中领悟和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1.从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说教法本节课从知识结构呈现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建立了"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清晰地再现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于是,从教学内容的性质出发,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结构:创设出电流、行程等情境问题让学生发现新知,把上述问题进行类比,导出概念,获得新知,最后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四、说学法我认为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函数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类比、转化、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亲身经历函数模型的转化过程,为学生攻克难点创造条件,同时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也考虑到概念教学要从大量实际出发,通过事例帮助完成定义。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参考教案_数学说课稿.doc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参考教案_数学说课稿.doc](https://img.taocdn.com/s3/m/c171b0c1561252d381eb6e46.png)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参考教案_数学说课稿《反比例函数》说课稿兴丰中学教师张悦一、说教学内容:(一)、本课时的内容、地位及作用:本课内容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第十八章《函数及其图象》第四节《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课时,是继一次函数学习之后又一类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而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间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基础。
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则是基础函数,因此,本节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体会反比例函数的不同表示法。
(3)、会判别反比例函数。
2.能力目标(1)、通过两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在思考、归纳等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说理能力。
(3)、让学生会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3.情感目标(1)、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有学有所用的感性认识。
4、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难点: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关键:如何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二、说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并分层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同时在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由于学生才第一次接触函数,对一次函数尽管已经学习了,但对函数这部分内容不是十分熟练。
因此,在教这节课时,要注意和一次函数,尤其是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类比。
引导学生从函数的意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方面辨明相应的差别,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在探索的途径和方法上与一次函数相似。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反比例函数》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反比例函数》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349c1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8.png)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反比例函数》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反比例函数》范文篇1一、说教材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节课,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之后,二次函数之前的又一类型函数,本节课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因此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
2.学情分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对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应用有所掌握,但他们面对新的一次函数时,还可能存在一些思维障碍,如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变量之间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如何从事例中领悟和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1.从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说教法本节课从知识结构呈现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建立了“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清晰地再现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于是,从教学内容的性质出发,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结构:创设出电流、行程等情境问题让学生发现新知,把上述问题进行类比,导出概念,获得新知,最后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四、说学法我认为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函数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类比、转化、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亲身经历函数模型的转化过程,为学生攻克难点创造条件,同时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也考虑到概念教学要从大量实际出发,通过事例帮助完成定义。
因此,我采用了“问题式探究法”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并随着问题的深入而跳跃。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25a1aa5b307e87100f69659.png)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总2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十七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
我将从如下步骤进行。
一、说教材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节课,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之后,二次函数之前的又一类型函数,本节课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因此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
2.学情分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对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应用有所掌握,但他们面对新的一次函数时,还可能存在一些思维障碍,如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变量之间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如何从事例中领悟和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1.从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说教法本节课从知识结构呈现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建立了“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清晰地再现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于是,从教学内容的性质出发,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结构:创设出电流、行程等情境问题让学生发现新知,把上述问题进行类比,导出概念,获得新知,最后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四、说学法我认为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函数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类比、转化、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亲身经历函数模型的转化过程,为学生攻克难点创造条件,同时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也考虑到概念教学要从大量实际出发,通过事例帮助完成定义。
初二数学说课稿——反比例函数doc
![初二数学说课稿——反比例函数doc](https://img.taocdn.com/s3/m/2dcaee8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6.png)
初二数学说课稿——反比例函数一、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温习和对比,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
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进程,由于初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熟悉。
二、教学目标分析:按照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进程”的精神。
在教学设计上,我假想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讨欲望,引导学生踊跃参与和主动探索。
因此把教学目标肯定为: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按照已知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图象的特征和由函数图象取得的函数性质。
2.在教学进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及想象,从而培育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3.通过学习培育学生踊跃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堂课的重点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特征和函数的性质;难点则是如何抓住特征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为了突出重点、冲破难点。
我设计并制作了能动态演示函数图象的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亲手操作,踊跃参与并主动探索函数性质,帮忙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四、教学方式: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假想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动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切思考,主动探讨,主动获取知识。
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生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
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踊跃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讨——讨论——交流——总结”的学习活动进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一路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育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5bb102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d.png)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一、分析教材(一)教材地位:本小节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领域,是我们在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领域,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函数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有效模型,同时,本小节的学习内容,直接关系到后续内容的学习,也可以说是后续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1、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根据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能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及比例系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学:1、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四)教学难点:1、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二、分析教法与学法:(一)教法:由于学生已学过正比例关系,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等概念,由于打算采用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从而掌握新知识(二)学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概括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
三、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由于学生所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一次函数等概念时间已较长,所以在创设情境时对这些知识加以复习,以换取学生以以有知识的记忆。
2、在情境中,列举大量实例,让学生装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为学生的探险索创造条件。
(二)探索过程1、学生的探索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列出的大量函数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考。
2、通过一系列的探索,让学生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共同特征,从而给出概念。
3、在学生得出反比例函数后,再进行深化,给出比例系数为负数或分的情境,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小结和作业:在学生的自我小结中教师加以完善,对反比例函数有一定程度上的掌握。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1.7.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1.7.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1659b7175901020207409cd5.png)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1.7.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新人教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孟书宇,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反比例函数》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一节。
我说课的流程主要分为五大步: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首先,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如下重点、难点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探索和形成过程3、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自主学习、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我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并会判断反比例函数。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归纳等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其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第三学段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培养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他们感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思维活跃、富于创造力。
但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持久,对抽象的数学问题缺乏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进步,正确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首先,说教法本节课结合第三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ef6824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d.png)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反比例函数说课稿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应聘初中数学的X号考生。
我今天抽到的题目是反比例函数(板书),我将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教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五个部分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对一次函数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函数的工具性内容。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能够识别反比例函数,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鼓励学生放开思路并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在类比归纳中感受成功,建立自信,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验在研究中创造的快乐,并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反比例函数成立的条件难点确定为: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二说学情掌握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成长,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随着迅速成长,但还是离不开感性知识的支撑,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也是这一阶段学生常有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这些特点,集中他们注意力的同时创造条件和时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对一次函数____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对于反比例函数____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适时的引导并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a29ffd1561252d381eb6e7e.png)
《17.1.1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十七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
我将从如下步骤进行。
一、说教学内容(一)、本课时的内容、地位及作用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课时,是继一次函数学习之后又一类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而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基础。
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则是基础函数,因此,本节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
(2)体会反比例函数的不同表示法。
(3)会判断反比例函数。
2、能力目标(1)通过三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分析归纳能力。
(2)在思考、归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说理能力。
(3)让学生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情感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的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2)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有学有所用的感性认识。
4、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关键:如何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二、说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并分层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同时在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的内容,对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因此,在教这节课时,要注意和一次函数,尤其是正比例函数一反比例的类比。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20161cd915f804d2a16c1ad.png)
(k≠0)可以变
形成什么形式?
(四)强化训练,迁移应用(15分钟)
A组: (运用概念进行判断)
1.下列式子中表示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
有
,正比例函数的有 (填序号)
① y = kx
②y = k x
③xy=-1
④
y
=
1 x2
⑤ y = -2 5x
升,y小时耗完,写出y与x的关系式。
(三)交流反馈,重点研讨 (15分钟)
1.把函数关系式从形式上分类, 哪类是已 学习过的函数?是什 么函数?表达式是什么?
2.观察其它的函数,类比归 纳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三)交流反馈,重点研讨
1.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讨论研究——深化概念
⑥y= 1 ⑦y = x
x+1
5
2.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
一个正比例函数关系式
3.若 y = k + 1 是反比例函数,则k()
x
B组:(运用概念进行计算)
4.若y = kx+k21是反比例函数,求k的值。
5.已知函数y = (m2 -1)xm2-m-1 ,当m 为何值时是反比例函数?当m为何值 时是正比例函数?
七、教学设计说明
1.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 概念是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加强概念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 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 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应重 视概念教学。 2.教师要把“教”建立在学生“学”的活动中,让 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亲历了概念形成的全 过程,学生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能用所学知 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知识形成中的数 学思维方法。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81090c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a.png)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方法;3. 能够解决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2.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 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方法- 解析法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 倒推法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
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四、教学方法本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讨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简洁明了的多媒体讲解,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然后,通过实例演示和讨论,引导学生掌握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方法。
最后,通过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使用多媒体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并解释相关概念。
3. 示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解析法和倒推法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步骤。
4. 学生互动: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分享各自的思路和方法。
5. 实际问题解决:给出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通过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
6. 总结反思: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结合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在本堂课中,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参与情况、小组活动的成果及解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
七、拓展延伸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可组织学生自主研究相关的题和拓展阅读,提供更多的实例和应用案例供学生探索。
八、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课件;- 相关教材。
九、教学反思本堂课教学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与讨论。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等奖)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b0159f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7.png)
当$k < 0$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 内,函数值均为负。
函数的增减性
在第一象限内,随着$x$的增大,$y$的值逐渐减小,即函数在此象限内 单调递减。
在第三象限内,随着$x$的增大,$y$的值也逐渐减小,即函数在此象限 内也单调递减。
在第二、四象限内,反比例函数同样具有单调递减的性质。
二、四象限。
双曲线的两支关于原点对称,且 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不相交。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置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没有交点,即不经过原点。 图象的对称中心是原点,即关于原点对称。
图象的顶点在坐标轴上,且随着$x$的增大或减小,$y$值相应地减小或增大。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变化趋势
当$k > 0$时,在第一象限内,随着$x$的增大,$y$值逐渐减小,图象从左向右下降;在第 三象限内,随着$x$的减小,$y$值逐渐增大,图象从右向左上升。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y=k/x(k 为常数,k≠0),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 对于任意点(x,y)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 ,其关于原点的对称点(-x,-y)也在反 比例函数图像上。
当k>0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位于第 一、三象限;当k<0时,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反比例函数的 图象和性质,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 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未来教学展望
1 2 3
深化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反比 例函数与其他函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函 数概念的理解。
拓展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结合实际问题,拓展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领域,如 物理、化学、经济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doc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doc](https://img.taocdn.com/s3/m/cf89f5efcf84b9d529ea7a30.png)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以下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一、教材分析:主要从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为后面学习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及画二次函数图象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
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学会用描点法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能结合函数图象进行探索 . 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观察 . 分析 . 归纳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情感目标:在动手实践 . 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利用函数图象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充满了探索与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因为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知道该图象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象的区别,能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分析出简单的性质,所以确定本节的重点为: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及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而且这两个分支的变化趋势又不同,学生初次接触,一定会感到困难。
据此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平滑双曲线的理解及对图象特征的分析.华罗庚教授曾深刻指出:"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 .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函数性质,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二、教法学法分析( 一 ) 教法分析鉴于教材特点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采用启发讲授、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 二 ) 学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一种方法远比学会一个知识点重要的多。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5篇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d7aa7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f.png)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5篇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学问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用反比例函数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学问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法.教具预备投影片四张第一张:(记作5.3A)第二张:(记作5.3B)第三张:(记作5.3C)第四张:(记作5.3D)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象的特征我们都研究过了,那么,我们学习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生]是为了应用.[师]很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学到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毕竟反比例函数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一、新授:1、实例1:(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 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答:P=600s (s0),P 是S的反比例函数。
(2)、当木板面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答:P=3000Pa(3)、假如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的面积至少要多少?答:至少0.lm2。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5)、请利用图象(2)和(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做一做1、(1)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A)与电阻R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5-8 所示。
(2)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你以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电压U=36V , I=60k2、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假如以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限制电流不得超过10A,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掌握在什么范围内? R() 3 4 5 6 7 8 9 10I(A )3、如图5-9,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60k 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3 ,23 )(1)分别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你能求出点B的坐标吗?你是怎样求的?与同伴进行交流;1.反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2.函数图像教学设计3.反比的函数教学设计4.六班级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5.二次函数线段最值教学设计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7.高中数学函数教学设计8.二次函数概念教学设计9.关于《长城》教学设计10.关于将心比心教学设计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精选篇4)目标: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能依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能结合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初二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模板
![初二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331e49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e.png)
初二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模板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初二数学的《反比例函数》部分。
2.教材特点: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与正比例函数相对立,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特征。
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特征。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
2.教学难点:–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入问题:小明在买苹果时,发现每个苹果的价格与购买的数量呈现一种特殊的关系,你可以猜测一下这个关系是什么吗?2.概念讲解:–介绍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当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时,可以用一个函数表示,这个函数就是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表示方法:y= k/x(其中k为比例系数)。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零点。
3.性质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逐渐减小;随着自变量的减小,函数值逐渐增大。
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时,它们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图像通过y轴正半轴的原点,且在y轴负半轴和x 轴上没有定义。
4.实例演练:–根据给定的实例,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苹果的价格和购买数量之间的关系。
5.归纳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6.课堂练习:–出示几道题目,请同学们上台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进行课后作业。
四、板书设计初二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模板## 教学内容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 教学目标1.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特征2. 能够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2.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2.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概念讲解、性质讲解、实例演练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的应用进行巩固。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说课稿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edd62e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c.png)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说课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
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过程,由于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
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图象的特征以及由函数图象得到的函数性质。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及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堂课的重点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特征以及函数的性质;难点则是如何抓住特征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设计并制作了能动态演示函数图象的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亲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函数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想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生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
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 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模板一、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
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过程,由于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
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图象的特征以及由函数图象得到的函数性质。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及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堂课的重点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特征以及函数的性质;难点则是如何抓住特征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设计并制作了能动态演示函数图象的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亲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函数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想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生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
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 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五、学法指导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六、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反函数解析式练习1:写出下列各题的关系式:(1) 正方形的周长C和它的一边的长a之间的关系(2) 运动会的田径比赛中,运动员小王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他所跑过的路程s和所用时间t之间的关系(3) 矩形的面积为10时,它的长x和宽y之间的关系(4) 王师傅要生产100个零件,他的工作效率x和工作时间t之间的关系问题1:请大家判断一下,在我们写出来的这些关系式中哪些是正比例函数?问题1主要是复习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为后面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打下基础。
问题2:那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其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吗?通过问题2来引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请学生对比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来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这不仅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对比和探究能力。
例题1:已知变量y与x成反比例,且当x=2时,y=9(1) 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 当x=3.5时,求y的值(3) 当y=5时,求x的值通过对例1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来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在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时用到的"待定系数法",先设反比例函数为,再把相应的x,y值代入求出k,k值的确定,函数解析式也就确定了。
课堂练习:已知x与y成反比例,根据以下条件,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1)x=2,y=3 (2)x=通过此题,对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去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学习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反馈。
(二)探究学习1——函数图象的画法问题3:如何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通过问题3来复习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主要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为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打下基础。
问题4: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应该怎样去画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仿照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的画法。
设想的教学设计是:(1) 引导学生运用在画正比例函数图象中所学到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尝试,采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函的图象;(2) 老师边巡视,边指导,用实物投影仪反映一些学生在函数图象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和学生一起找出错误的地方,分析原因;(3) 随后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好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步骤,展示正确的函数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其图象特征(双曲线有两个分支)。
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到双曲线这种比较特殊函数图象,设想学生可能会在下面几个环节中出错:(1) 在"列表"这一环节在取点时学生可能会取零,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代数的方法得出x不能为零。
也可能由于在取点时的不恰当,导致函数图象的不完整、不对称。
在这里应该要指导学生在列表时,自变量x的取值可以选取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数,相应的就得到绝对相等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的函数值,这样可以简化计算的手续,又便于在坐标平面内找到点。
(2) 在"连线"这一环节学生画的点与点之间连线可能会有端点,未能用光滑的线条连接。
因而在这里要特别要强调在将所选取的点连结时,应该是"光滑曲线",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打下基础。
为了使函数图象清晰明显,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尽量选取较多的自变量x的值和对应的函数值y,以便在坐标平面内得到较多的"点",画出曲线。
从而引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函数图象。
(3) 图象与x轴或y轴相交在这里我认为可以埋下一个伏笔,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为后面学习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不过,尽管多媒体的演示既快又准确,我认为在学生第一次学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过程中,老师还是应该在黑板上认真示范画出图象的每一个步骤,毕竟多媒体还是不能替代我们平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巩固练习:画出函数的图象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再次动手画出函数图象,改正在初次画图象时出现在一些问题。
老师使用函数图象的课件,用屏幕显示的函数图象验证学生画出的函数图象的准确性。
(三) 探究学习2——函数图象性质1、图象的分布情况问题5:请大家回忆一下正比例函数初中数学说课稿:初二数学《反比例函数》优秀说课稿范例的分布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提出问题5主要是起到巩固复习,为引导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情况打下基础。
问题6:观察刚才所画的图象我们发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那么它的分布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在这一环节中的设计:(1) 引导学生对比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启发他们主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分布情况,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2)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使用函数图象的课件试着任意输入几个k的值,观察函数图象的不同分布,观察函数图象的动态演变过程。
把不同的函数图象集中到一个屏幕中,便于学生对比和探究。
学生通过观察及对比,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与k的关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3) 组织小组讨论来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一条性质: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
2、图象的变化情况问题7: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提出问题7主要是起到巩固复习,为引导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打下基础。
问题8: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1)回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通过实际观察;(2)根据解析式对x进行取值,比较x在取不同值时函数值的变化情况;(3)电脑演示及学生小组讨论,请学生给出结论。
即这个问题必须分成两种情况讨论即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y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y的值也随着逐渐增大。
(4)对于学生做出的结论,老师应该要给予肯定,同时可以提出:有没有同学需要补充的呢?若没有,则可以举例:当k>0,分别比较在第三象限x=-2,第一象限x=2时的y的值的大小,则以上性质是否依然成立?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不成立。
这时老师再请学生做小结:必须限定在每一个象限内,才有以上性质成立。
问题9:当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无限延伸时,它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结合刚才学生所画的错误图象,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代数的方法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由分母不能为零,得x不能为零。
由k≠0,得y必不为零,从而验证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当两个分支无限延伸时,可以无限地逼近x轴、y轴,但永远不会与两轴相交。
随即强调画图时要注意准确性。
(四) 备用思考题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2、(1) 当m为何值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2) 当m为何值时,y是x的反比例函数(五) 小结:1、通过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小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名称解析式图像图象分布函数变化情况k>0k<0k>0k<0正比例函数y=kx(k0)是一条经过原点和(1,k)的直线一、三象限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反比例函数双曲线一、三象限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y随x的增大而增大2、请学生小结一下我们在画图象的过程中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1) 在列表过程中,x的值不能取0;取值可以由原点向两侧取相反数;可以适当的多取一些点,方便连线(2) 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光滑曲线(3) 函数图象只能是无限逼近y轴和x轴,永远不会和两轴相交(六) 作业基础题:A册习题21.5提高题:同步72页第14,15,1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