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a43d8a4a7302768e9939df.png)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案
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自救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通过观看“用火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分析—归纳法。
五、【仪器、药品、用品】
多媒体、镊子、酒精灯、酒精、棉花、水、蜡烛、火柴、木条、小煤块、烧杯、小石块、大试管、烧杯、石棉网、滴管、小刀、剪刀、热水(60 ℃以上)、白磷、红磷、棉布、湿抹布。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燃烧的条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348f7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3.png)
a.学生分组研究火灾案例,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蔓延过程和灭火措施。
b.各小组整理研究成果,制作成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拓展阅读:
a.阅读一本关于燃烧和灭火的科普书籍,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b.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使他们懂得在火灾事故中如何正确自救和互救。
2.观察与思考作业:
a.观察家中或学校中的灭火器,了解其类型和操作方法,并记录下来。
b.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燃烧和灭火问题,如厨房火灾、电器短路等,探讨如何预防和应对。
3.实践活动:
a.学生与家长共同设计并进行一次家庭火灾逃生演练,制定逃生路线和注意事项。
b.拍摄一段短视频,展示家庭火灾逃生演练的过程,并分享给班级同学。
-助燃物:讲解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他助燃物质。
-点火源:分析各种点火源,如火柴、打火机、高温等。
2.灭火原理及方法:教师阐述灭火的基本原理,如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移除可燃物等,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不同类型的灭火方法。
-隔绝氧气:演示用灭火器灭火的实验,让学生了解隔绝氧气的作用。
-降低温度:介绍水灭火的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降低温度对灭火的影响。
3.强调燃烧和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安全,提高防火意识。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以下书面作业:
a.根据课堂学习,绘制一张关于燃烧三个条件的思维导图,明确各条件之间的关系。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4.1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4.1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ed4f0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3.png)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及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化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到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A.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会运用燃烧、灭火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3)学会一些逃生自救方法B.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实验探究过程,理解对比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的重要作用;(2)对课本实验进行评价并改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3)通过小组实验,增强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意识;(4)增强防火、灭火意识,热爱生命。
重点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燃烧条件进行探究,通过演示实验、教师设计问题逐步引导进行分化难点。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主动建构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学法:初中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好动,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发现新知识,因此主要采用的学法是: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实验用品:试管、白磷、试管的氧气、60度热水、保温瓶、烧杯、镊子、滤纸小组实验用品:镊子、药匙、废液缸、烧杯、酒精灯、火柴、坩埚钳、大理石、小木条、泥沙教学过程设计【课题引入】活动任务活动形式活动过程及结果认识燃烧展示:炭,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1.燃烧是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
活动元一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活动元二:探究灭火原理及方法活动任务活动形式活动过程及结果5.总结灭火的原理6.熄灭燃着蜡烛根据燃烧条件,一一推论出灭火原理总结书写小组实验过渡:展示火灾的图片,视频。
燃烧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带来灾难。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c357d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1e.png)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的现象和本质。
2.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操作能力及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及灭火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火灾现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燃烧现象。
2.学生分享对燃烧现象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燃烧条件1.教师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点火温度三个条件。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燃烧条件,如白磷燃烧实验、红磷燃烧实验等。
(三)探究灭火原理和方法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灭火?2.学生分享灭火方法,如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等。
3.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灭火原理,如灭火器的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实验等。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几个火灾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火灾原因及灭火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防火措施及灭火策略。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火灾案例,分析火灾原因及灭火方法。
四、教学反思亮点:1.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2.实验操作规范,观察仔细。
3.案例分析深入,防火意识增强。
不足: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内容讲解较快,学生消化吸收可能不足。
2.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需要加强训练。
3.课堂互动较少,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充分吸收知识。
2.加强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探究燃烧条件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甲回答:“我猜需要氧气和火吧。
”教师引导:“很好,氧气是必须的,但还有其他条件。
我们来一起做一个实验,看看燃烧到底需要什么。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观察并指导。
探究灭火原理和方法教师提问:“如果发生火灾,你们知道怎么灭火吗?”学生乙回答:“我知道,可以用灭火器。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31981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5.png)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部分。
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生活中常见的几幅图画入手,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燃烧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烧的条件和原理,通过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及日常所用的一些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本课题内容位于本册教材最后,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知识相联系,突出化学在科技、生活、社会中的作用,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现象,也听说过火灾的一些报道,在学习氧气时又观察了木炭、红磷、硫、铁丝、蜡烛等物质的燃烧,知道燃烧发生时首先有可燃物、有氧气,所以说学生对燃烧的定义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很多生活经验也帮助学生了解燃烧是有条件的,只不过还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概念而已,所以通过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会很容易掌握燃烧的定义及燃烧的条件等问题的。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课时2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时1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 通过实例探究与分析,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 学习安全消防常识,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ae497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03.png)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化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并尝试解释。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2.知识讲解:以直观的方式讲解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通过实验演示和动画辅助,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温度在燃烧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同时,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燃烧反应。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燃烧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分析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过程,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1.学生对燃烧现象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燃烧概念。
2.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化学方程式理解燃烧过程。
3.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和安全意识,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学生对灭火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6.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燃烧和灭火的科普海报。海报内容需包括燃烧的定义、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灭火原理及方法等。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d7d1283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8.png)
小组讨论:实验分析探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烧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小组讨论::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实验准备
提前上网预约实验!
教师实验准备:白磷、红磷、热水、烧杯、铜片、试管
教学过程
授课人
教师活动:
影片片段
设疑:为什么用烧掉一片草地的方法逃生?
回忆:镁条燃烧、铁丝燃烧、红磷燃烧、木炭燃烧的现象
总结:燃烧的共同特征?
(学生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实验)
1.实验一: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2.实验二:分别加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片刻,比较点燃的难易能得到什么结论?
3.实验三:在铜片两边分别放置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加热铜片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燃烧发生的条件:
教学案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三
课题: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
2.掌握灭火的原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说出合适的常见火灾的灭火的原理。
3.能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习
重点
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学习
难点
灭火的原理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了?
4.怎样让热水里的白磷燃烧?
5.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缺少一个行吗?
(思考讨论)
1.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及原理?最简单的方法?原理?
实验用品:沙土、剪刀、烧杯、水、抹布,使用这些用品你能用几种方法将蜡烛的火焰熄灭呢?原理?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结: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放热、氧化反应。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f8b16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2.png)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燃烧;2、实验探究燃烧所需要的条件;3、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了解灭火的原理及常见的灭火措施;4、了解灭火器相关知识,初步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通过对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与改进实验的对比,培养学生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通过实验探究燃烧所需要的条件;⑵从燃烧的条件入手分析灭火的原理,了解常见的灭火措施。
2、教学难点实验探究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法。
三、教学准备燃烧条件探究学生实验用品:水、酒精、小石块、小木块、酒精灯、玻璃棒、镊子、火柴等、蜡烛、空烧杯、水、火柴等、小木条、小煤块、酒精灯、火柴等;实验7-1改进实验实验用品:烧杯、试管、橡皮塞、红磷、白磷、开水;灭火器原理、简易灭火器实验用品:烧杯、小试管、吸滤瓶、橡皮塞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展示燃烧的用途及火灾图片;那么什么是燃烧?需要需要什么条件?又该如何灭火?(二)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燃烧;2、实验探究燃烧所需要的条件;3、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了解灭火的原理及常见的灭火措施;4、了解灭火器相关知识,初步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展示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回顾实验,讨论:①燃烧有哪些物质参加反应?②燃烧有哪些相同的现象?③燃烧一定属于什么化学反应类型?⑵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探究活动二⑴讨论:①根据燃烧的概念分析,燃烧需要哪些条件?②有可燃烧物与氧气就一定能燃烧吗?⑵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氧气以及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⑶介绍着火点的概念,并展示P129表7-1,了解一些物质的着火点。
⑷以物质的熔点、沸点作对比,理解着火点的含义,并根据表7-1,体会不同的可燃物燃烧的难易原因。
⑸讨论:③我们知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那么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呢?⑹引导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的原理设计验证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的实验方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22f5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8.png)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燃烧的概念并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2.联系实际,会分析灭火的方法及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带来灾难。
使学生能体会到科学利用燃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三、主要采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投影展示四幅图片:篝火晚会;煤炉烧饭;奥运圣火;火箭发射。
师: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火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热量,火把我们带进未知的世界,总之,火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世界。
但是火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使火造福于人类呢?接下来我们就对燃烧进行研究。
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过哪些?生:讨论并积极发言。
师:鼓励引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填写P88页的表格师:燃烧的事例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能不能给燃烧下个定义呢?生:交流讨论师: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你知道燃烧发生的条件吗?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对酒精和水两种液体而言,那种能被燃烧?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长时间持续燃烧吗?3、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教师提问:物质的燃烧是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还是满足一个就可以呢?教师演示1:在烧杯中倒入开水,把一小块白磷放入水中,在烧杯口上放一铜片,在铜片的左端放少量红磷,右端放一小块白磷教师演示2:“烧不坏的手帕”实验,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在空中能否燃烧的关键。
总结:这些事实强有力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48d20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8.png)
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燃烧、灭火的现象和原因。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学会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的实质及燃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3)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药品:白磷、红磷、氯酸钾、二氧化锰、碳酸钠粉末、稀盐酸;仪器和用品:烧杯、药匙、镊子、滤纸、薄铜片、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单孔塞、导管、蜡烛、火柴、热水。
六、教学过程条件的探究步骤一:如下图步骤二:将薄铜片上的红磷与小石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三者必须同时满足。
3.引导得出着火点的定义投影的步骤完成“燃烧的条件”实验。
2.根据实验现象一起讨论燃烧的条件。
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同学们安全、正确的完成实验。
引导同学们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示步骤1能得说明什么。
步骤2又能得说明什么。
两者相结合得出正确的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八分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结果。
鼓励同学们的积极的动手和思考问题。
提出探究时出现的小问题。
避免再犯。
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小魔术中的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6.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6.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eddbb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4.png)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使其在遇到火灾时能冷静应对,具备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燃烧的现象?这些燃烧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现象,它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今天我们将学习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燃烧现象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氧化反应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安全意识是否提高等。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及合作学习情况。
4.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效果。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强调安全常识,教育学生在遇到火灾时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
5.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实验和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6.课后拓展,提升应用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名师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完整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29b33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c.png)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年级学科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片引入,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燃烧在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燃烧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课题内容的呈现从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从燃烧的条件归纳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以及日常所使用的方法都有科学依据,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 .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3 .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二)过程与方法1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 .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汇报交流】各组分别派代表进行汇报,把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然后进行归纳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介绍】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板书】1、需要可燃物;2、需要氧气;3、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过渡提问】能否设计一组实验同时证明燃烧的三个条件多媒体播放【实验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与改进实验的演示第一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第二步: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第三步:将铜片上的红磷加热【提问】该实验有无不足之处,能否改进【学生讨论】不环保、产生有毒物质、操作性较差……【实验改进】改进二【讨论小结】物质燃烧是需要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还是只需要具备某i两个条件就行用大屏幕展示“火山角''的示意图,通过形象的分合动画,学生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提问】燃烧三个条件的关系是“只具其一”还是“缺一不可”呢【展示】展示“火山角''的示意图,通过形象的分合动画,学生加深对灭火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d6db6f561252d380eb6e41.png)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所处单元安排在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制法之后进行学习。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
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入手,进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盛行一时,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3、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教具准备:烧杯3个,小蜡烛,碳酸钠粉末,浓盐酸,红磷,白磷,制氧装置,塑料瓶,小试管,薄铜片、火柴、棉线。
(每实验小组)教学过程:[播放]幻灯片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开来! —恩格斯引入课题:火象把“双刃剑”,在为我们带来光明、温暖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如何更好的控制火,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用实验的方法去揭示燃烧的规律,找到控制燃烧的办法。
[学生活动]: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进入课堂角色[提出问题]你看到过哪些物质的燃烧现象?[思考]回答问题:碳、硫、磷、铁等物质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讨论]下面的这几个变化,有哪些相同点1?C+O2点燃CO2;4P+5O2点燃2P2O5;S+O2点燃SO2;3Fe+2O2点燃Fe3O4。
[学生讨论]:[班内交流]:找出相同点:都有氧气参加反应、都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都是能燃烧的物质、都发光放热……[教师讲述]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a165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f.png)
- 燃烧和灭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燃烧和灭火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防火安全、燃料使用等。
2. 当堂检测
- 判断题:判断燃烧和灭火的相关说法是否正确。
- 填空题:填写燃烧和灭火相关知识中的空白部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 讲授法:通过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条件,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 实验法:通过燃烧和灭火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燃烧过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整合。
- 简答题: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
- 论述题: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论述。
- 实验设计题:根据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
反思改进措施
- 实验教学: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如燃烧和灭火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教案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3be25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2.png)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燃烧的实质, 知道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的原理;(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3) 通过活动与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2.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 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 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的探究教学难点: 对着火点的理解教具准备1.仪器: 大烧杯、水、火柴、蜡烛、湿抹布、沙土、剪刀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展示几幅与火有关的图片。
【引入新课】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 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了解火, 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板书】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概念【教师提问】请大家回想一下, 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展示图片】展示木炭、硫、铁、镁、蜡烛、煤等物质的燃烧图片。
【学生讨论】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 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
引出燃烧的定义:【板书】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通常所说的)【教师提问】氢气和氯气中反应是不是燃烧了?由此得出燃烧不一定都有氧气参与。
这儿我们所讲的燃烧是常见的通常所说的燃烧哦。
【过渡】那么是不是什么物质都能燃烧呢?学生回答不是。
例如: 水、石头等。
教师紧跟着提出问题: 我们的书本子都是用什么做的?同学们知道它能燃烧吗?学生肯定回答: 用纸做的能燃烧。
教师接着问那么现在为什么没有燃烧了?这说明燃烧是不是需要条件?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教师讲解】着火点的概念: 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9cbc0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5.png)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c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三、教具酒精灯,纸条,木块,烧杯,坩埚钳,石块四、教学内容[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装在集气瓶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设计意图: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新课]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认识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7.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7.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7cd87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0.png)
-设想实施:通过视频、图片等展示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和灭火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4.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设想实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和课后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1.学生对燃烧现象的认知:大部分学生对燃烧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本质和条件可能认识不清。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燃烧的实质。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需加强指导。教师应注重实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学生思维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缺乏归纳、对比等思维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要求:整理阅读笔记,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分享燃烧技术在环保方面的成果和展望。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爆炸的概念、原理和防护措施。
-要求:列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讨论。
5.情感态度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科学态度。
-设想实施: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1.燃烧的概念:介绍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其特点是有光、有热、有火焰。
2.燃烧的条件:讲解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3.燃烧的类型:介绍气态燃烧、液态燃烧和固态燃烧的特点。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f490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7.png)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第七章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燃烧与灭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和燃烧与灭火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 知识与技能:掌握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养成正确的灭火方法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定义和燃烧的条件。
•燃烧与灭火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灭火方法的掌握。
•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
•教具:电脑、投影仪、PPT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准备一个小视频展示火的燃烧过程,激发学生对燃烧的兴趣。
•引发学生的思考:你知道火是如何产生的吗?火是如何燃烧的?2. 知识讲解•通过PPT和教材,向学生讲解燃烧的定义和燃烧的条件。
•结合实例,解释清楚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并介绍氧气、可燃物和点火温度是燃烧的条件。
3. 拓展探究•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现象,探究其中是否存在燃烧,并分析其燃烧条件。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报告,其他同学提问讨论。
4.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拓展探究和讨论,总结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并列举一些常见的燃烧现象和灭火方法。
5. 小结复习•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和订正。
五、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布置作业:请学生整理一份家庭防火安全宣传册,内容包括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灭火方法等,并提醒家长加强对家庭防火安全的重视。
2. 拓展活动•可以组织参观消防站,学生近距离了解消防器材的使用和灭火技巧。
六、板书设计燃烧与灭火•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氧气、可燃物和点火温度。
•灭火方法:扑灭火源、切断氧气供应、降低温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c
⑴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具
酒精灯,纸条,木块,烧杯,坩埚钳,石块
四、教学内容
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装在集气瓶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2、认识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探究实验,学生观察实验
:
1、实验中坩埚钳上的纸条燃烧而坩埚钳上的石块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必须是可燃物。
2、坩埚钳上的纸条很快燃烧而坩埚钳上的木块要时间长点才能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
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3、露在空气中的蜡烛继续燃烧,盖上玻片密封的蜡烛熄灭了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学生回答: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
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
3、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4、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
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
根据灭火的实例,分析灭火的原理。
灭火器的原理。
灭火的原理
1、隔绝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1.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的是(A)木炭(B)铁丝(c)硫磺(D)红磷
2.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布扑盖
(B)木柴着火用水浇灭
(c)少量的汽油起火用沙子盖灭
(D)电器因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3.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可燃物必须粉碎
(B)可燃物与氧气接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达到着火点
(D)可燃物必须放在有限的空间内
书上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