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态学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当代生态学前沿和热点问题

答:生态科学一开始就比较重视综合能力。可是生态科学也不是完全宏观的,也受微观生物学的影响,也有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所以我想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们中国对世界科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早期的传统思想重视整体上的认识,像天人合一就包含着这种思想。尽管它如恩格斯所讲仍是比较朴素的,只有对它进行分析才会更深入。可见,分析与综合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交叉的,谁也不能忽视了谁,必须同时的发展。现在搞生态学的也在关注微观,搞基因的人也逐步认识,一个基因拿出来要找它的功能也要把它放到有机整体中去考虑,去研究,而不能孤立的看待。基因测序之后蛋白质组又兴起了,要在整体方面已经基因、蛋白的功能。我想必然的,通过这样一个交互的发展,未来对问题的看法会越来越准确。现代生态学比较多的还是属于宏观领域,但是宏观还没宏到最宏呢。以前所谓宏观,像种群、生态系统,现在提高到全球生态系统,全球生态系统也提出没多少年,最多二三十年。这样问题摆出来了,生态学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所以我想从方法论上讲这两个方法不应当偏废。当然大家当前更多的看到的是比较宏观的生态学,因为迫切需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人与其他生物共存的问题来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生态学现在比较强调全球生态,或者叫生物圈的生态。按照空间尺度来讲应该是非常大的,它的发展依靠着其他学科和技术,比如全球定位、遥感等。我们北师大的资环系不也在搞生态吗?另外还有超级计算机,数学模型去分析海量的信息资料。还有就是多学科,现在要组织多学科的队伍,包括人文学科。现在有一种提法叫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意思是说,生态系统存在本身就是给人类提供了一种服务。你给我提供服务,我就要给你报酬。自然生态系统,如大海、森林、湿地存在的同时也在为我们人类提供服务。森林提供给我们不仅是木材,还提供了良好的气候。如果把森林砍伐了水灾旱灾就要找上门来。湿地很重要,像长江水域的两大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它们本来面积很大,后来缩小了,结果怎么样大家都知道。1998年总书记、总理都去治水去了。国家为什么这么重视,因为它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为什么那一年闹了那么大的水灾?原因很多,当年的降水是多了一些,可是并没有超过50年代的历史最高水平,那怎么洪水一下就来了呢?现在分析,从生态学而言,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个是中下游的湿地的面积变小了,湖泊被围起来割了草种庄稼。人们称湖泊为自然之肾。人的肾是调节水分的,水多了以后由尿排出,水少了重吸收大量水分。自然界地面的水分过多时,作为自然之肾的湿地可以把水容纳储存起来,干旱时又流出来,这样就可以调节。它被破坏以后,洪水,干旱的概率都变大了。另外就是破坏森林。后来朱总理下命令,长江上游绝对停伐森林,原来的伐木工转业为护林员,这个决心是前所未有的。98年的教训还告诉我们森林能保持水土。雨下在森林里,树木吸收了很多,叶子储存一部分,水分降下的也慢了,地下的根系可以固着土壤。长江上游像四川云南能够储存多少水呀。遭破坏以后连水带泥都被雨水冲刷下来。以前我们人类不认识,不知道生态环境的作用,就知道砍木材,造房子,打家具。没有想到这就是自然给你提供的服务。森林还净化了空气,吸收了CO2,人们称之为自然之肺。现在美国出了一本书叫《自然资本》,几个月前翻译出版了。这本书着重讲了自然资本,以前人们没有算过这笔帐,把自然资源当作天的恩赐。树谁都可以去砍,鱼谁都可以去捞。投资工厂要多少钱,多少人力、物力,那么自然资源值多少钱呢。所以片面强调人定胜天必然招致天的惩罚。自然环境需要保护,那些森林、湿地丰富的地区多是贫困落后地区,那里也需要发展,需

要提高生活水平。如何协调这个关系?世界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三个地区:南美,东南亚和非洲,这些地方总比不上美、日、欧发达地区。过去就没想到自然资本嘛。那里的森林吸收这全球的二氧化碳,为全人类提供着免费的氧气服务。有远见的人看出了自然资本在白白的流失,现在要算这笔帐。以前穷国向富国的某些借款,现在就可以免掉不还了。西部比较落后,但是西部的云南、四川、贵州的森林不保护好,下游能发展好么?在这一方面,西部的人为养活了东部的人,作了重大的贡献。长江中下游的富饶有西部的功劳,为什么东部不为西部提供些资金支持,让他们保护好资源,大家可以持续发展。还可以帮助西部提高技术,发展无害工业呢?否则是不公平的。人类现有的对自然的知识还是极为有限的。例如“生物圈2号”的失败。美国在亚利桑那的荒漠里建立了一个人工的封闭的生态系统,叫“生物圈2号”。里面有土壤、动植物,物质和能量循环,八位科学家生活在其中,靠系统内部的生物资源生活。搞了两年宣布失败,人活不下去。这说明人尽管应用了一些生态学原理,但对自然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人类目前的知识,还不能建造一个人工的生物圈。

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变化、地下生态、景观生态,都是近年热点的问题。

2.举出三个以上的中国生态学家,并论述其贡献

答:A、实现绿色理想的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

马世骏(1915 11.05 - 1991 05.30),山东省,兖州人。.马世骏1951年在美国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即提出回归大陆的申请,但遭到美国当局的拒绝,1951年秋,利用参加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8届国际昆虫学大会的机会,告别了美国的师友,乘船横渡大西洋到达了荷兰。会后又辗转比利时、奥地利、法国等地到达英国的剑桥大学,作为访问学者会晤了知名生态学家查理斯·埃尔顿博士和蝗虫学家鲍里斯·乌瓦洛夫博士等。这对他的生态学学术思想的孕育和推进有所推动。他认为当时流行的生态学观点是“静止的”,不能解释生物对环境适应以及自然界生物与生物之间和无机环境作用于生物的复杂关系。这个问题随着他的不断研究与探索,“动态的”观点渗透在他回归祖国之后发表的一些论著之中。1951年初冬的一天傍晚,马世骏教授离开了伦敦。乘船渡过英吉利海峡,经地中海、印度洋,终于在12月的一个清晨到达了香港,踏上了离别四载的祖国大地。在这近一个月的航海过程中,途经沿岸许多新近独立和尚未独立的国家,耳闻目睹各国人民要求独立、解放、民主的民族主义普遍高涨的气氛,加强了他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愿望,当即乘火车北上到达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受聘为副研究员。

创建国内第一个昆虫生态孝研究室。

马世骏于1952年1月奉调奔赴北京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的筹建并创建了国内第一个昆虫生态学研究室。1952年3月,他积极主动地参加了反细菌战专家调查团,与钟惠澜、刘崇乐等科学家一起走遍了鸭绿江两岸以及沈阳、丹东等地进行了现场调查,获得了一系列的科学证据并鉴定了美军空投的跳蚤标本。他还在国际调查团的会议上做了有力的发言与论证,并荣获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奖励。他全身心地投入了中国昆虫生态学以及近代生态学的创建与发展的工作。走遍祖国的山河田野《改治结合,根除蝗害》

1952年,国家给他的第一个科研任务是解决两千多年遗留下的蝗灾问题。蝗灾严重地区也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飞蝗繁殖的老巢多分布在滨海滩地、大湖苇荡和水位不定的河滩。这类地区生活艰苦,且有治安问题、居民极少,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