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学》

合集下载

《饲料学》学习指南

《饲料学》学习指南

《饲料学》课程介绍了饲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饲料化学组成,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方法与体系; 国际饲料分类方法和我国饲料分类方法异同;重点分述了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概念,各饲料中主要原料的营养特性、加工调制方法,饲用价值及使用时注意事项,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消除及消除方法。

配合饲料的组成、分类及要概念。

我国饲料资源现状及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我国现行饲料标准和法规以及无公害饲料、绿色饲料等概念。

本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程。

要求预修的课程是《动物营养学》和《动物生物化学》。

《饲料质量评定》课程为动物科学本科专业教学实验课程。

课程包括饲料质量评定所需的常用仪器介绍与识别、样本的采集与制备,饲料的常规成分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灰分分析,饲料中钙、磷、氯化物含量测定,实验室常用标准曲线的制作与设计,饲料能量、氨基酸检测、微量元素定性与定量测定、大豆中脲酶活性的测定,饲料的显微镜检等。

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等饲料测定中高质仪器的展示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全面地掌握饲料质量评定的基本内容与技术。

本教学实验课程,以个人单独操作为主,常用试验器材人均一套,根据仪器台数,部分内容以2-3人一组进行实际操作与训练,但需每人操作一遍。

通过二周实验,全面掌握饲料质量检测的内容与操作方法,掌握常用仪器的工作性能与基本维护知识,最终达到掌握饲料质量检测的全部技术。

《饲料添加剂学》课程主要讲授饲料添加剂的概念与分类、常用营养性添加剂与非营养性添加剂原料的理化特性、各种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原理及基本技术、饲料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添加剂预混料的生产流程与质量控制要点。

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采用多媒体方式重点介绍各类添加剂的应用技术。

要求预修的课程为《动物营养学》和《饲料学》。

饲料学教学大纲

饲料学教学大纲

饲料学教学大纲《饲料学》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各种方法间的关系,掌握常见评定方法和饲料营养价值表的使用;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熟悉饲用价值和利用注意事加工调制方法以、每类饲料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项;了解我国目前配合饲料的发展现状、产品形式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饲料配方技术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主要内容:1.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学习目的和意义2.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3.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习题:饲料学的概念、饲料在畜牧业生产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重点: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教学要求:阐述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地位与作用。

饲料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1.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发展史2.3.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间的关系4.我国当前采用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体系的组成习题: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各种评定方法的关系。

本章重点:突出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之间的关系,能够建立起总体的印象。

教学要求:阐述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及重要性;评定体系的组成及评定方法间的关系。

第二章饲料养分化学含量和总能的评定第一节饲料常规成分分析1.概略养分的内容和测定方法2.牧草洗涤剂体系的内容与测定方法3.饲料总能的测定方法第二节饲料纯养分含量的测定第三节养分含量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1.粗蛋白含量与氨基酸总含量的比较2.粗纤维含量与非淀粉多糖含量的比较3.必需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的化学评分习题:饲料的概略养分、NDF、ADF、总能概念。

不同基础条件下养分的换算方法。

纯养分测定的意义。

.本章重点:概略养分测定和洗涤剂体系测定的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和在生产实中的应用教学要求:基本养分测定方法的内容、作用与意义。

《饲料学》复习题

《饲料学》复习题

《饲料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NSP:指非淀粉多糖,是植物的结构多糖的总称,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它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葡甘聚糖等)组成。

2、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指原料或成品中单糖或还原性糖的羰基,在加热或长期贮藏过程中,易与氨基酸或胺发生缩合反应(羰氨反应),并产生黑褐色素。

反应结果可降低饲料中有效氨基酸含量,使整个饲料营养价值下降。

3、氮平衡试验:指代谢试验的一种,在氮平衡试验中,沉积氮=食入氮-粪氮-尿氮-体外产品氮。

当沉积氮大于零时,则称为氮的正平衡;沉积氮小于零,则称为氮的负平衡;沉积氮等于零,则称为氮的零平衡或零氮平衡。

4、饲料添加剂:为满足家畜的营养需要,或为达到防止饲料品质劣化、提高饲料适口性、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和发育、或提高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目的而人为加入饲料的一些微量成分。

包括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添加剂。

5、浓缩饲料:主要由3部分原料构成,即蛋白质饲料、常量矿物质饲料(钙、磷、食盐)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通常为全价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的剩余部分。

它一般占全价配合饲料的20%~40%。

6、蛋白质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

蛋白质饲料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和非蛋白氮饲料。

7、ANFs:指有些存在于饲料中能够破坏饲料营养成分,或以不同机制阻碍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的健康状况产生负作用的这类物质,如戊聚糖、β-葡聚糖、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单宁等。

8、NPN:指凡含氮的非蛋白可饲物质,均可称为NPN,包括饲料用的尿素、双缩脲、氨、铵盐及其它合成的简单含氮化合物。

9、代谢能:等于其消化能减去尿能和可燃性气体能(特别是反刍动物)后所剩余的能量。

10、净能:饲料净能是饲料能量中能用于维持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动物产品的有效部分,可以用公式表示为:NE=ME-HI式中HI代表体增热。

饲料学教学大纲

饲料学教学大纲

《饲料学》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各种方法间的关系,掌握常见评定方法和饲料营养价值表的使用;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熟悉饲用价值和利用注意事加工调制方法以、每类饲料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项;了解我国目前配合饲料的发展现状、产品形式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饲料配方技术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主要内容:1.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学习目的和意义2.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3.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习题:饲料学的概念、饲料在畜牧业生产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重点: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教学要求:阐述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地位与作用。

饲料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1.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发展史2.3.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间的关系4.我国当前采用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体系的组成习题: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各种评定方法的关系。

本章重点:突出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之间的关系,能够建立起总体的印象。

教学要求:阐述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及重要性;评定体系的组成及评定方法间的关系。

第二章饲料养分化学含量和总能的评定第一节饲料常规成分分析1.概略养分的内容和测定方法2.牧草洗涤剂体系的内容与测定方法3.饲料总能的测定方法第二节饲料纯养分含量的测定第三节养分含量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1.粗蛋白含量与氨基酸总含量的比较2.粗纤维含量与非淀粉多糖含量的比较3.必需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的化学评分习题:饲料的概略养分、NDF、ADF、总能概念。

不同基础条件下养分的换算方法。

纯养分测定的意义。

.本章重点:概略养分测定和洗涤剂体系测定的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和在生产实中的应用教学要求:基本养分测定方法的内容、作用与意义。

区分CF测定与NDF与ADF之间的内在含义。

饲料学课件

饲料学课件

为什么吃? 吃多少? 需求
动物营养学:研究动物营养摄入和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 的一门科学。 饲 料 学:研究饲料的一门科学。 动物饲养学:指导动物饲养的一门科学。
吃经济 需求平衡 吃什么? 如何吃? 供 给
动物营养学 动物饲养学 饲料学 饲养技术
营养物质:为维持人和动物生命和生产所必需的物质。 化学成分:化学元素或化合物 种 类:50种以上
八、饲料养分的表示方法
(一)养分的表示单位 1、百分比(%) 表示单位重量的饲料中所含 养分的多少。 2、mg/kg 表示每千克饲料中含有多少毫克饲 料养分。 3、ppm
(二)养分的表示基础
1、原样基础 也称为新鲜基础或潮湿基础,以这种基础表示的 饲料养分含量,因干物质含量的不同,变异很大,不易比 较。 2、风干基础 饲料在空气中放置而干燥后称风干饲料,在此基 础上干物质含量约为88%左右。这种基础有助于比较不同水 分含量的饲料,大多数饲料都以风干状态饲喂,所以风干基 础比较实用。 3、绝干基础 无水状态或100%的干物质状态。绝干基础排除因 水分变化带来的差异,故常用于比较不同水分含量的饲料。
四、脂类
甘油三酯
真脂肪
游离脂肪酸 磷脂 糖脂 脂蛋白
类 脂
固醇类 类胡萝卜素 脂溶性维生素
五、矿物质
钙、磷
常量元素
钠、氯 钾、镁 硫 铁、铜
微量元素
锌、锰 碘、硒 钴····················
六、维生素
维生素A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
维生素B1(硫胺素) 维生素B2(核黄素) 维生素B3(泛酸) 维生素B4(胆碱)
第一节 饲料学概述
一、有关概念 二、饲料学的研究内容 三、饲料学的地位和作用 四、饲料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五、饲料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六、饲料学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饲料学》——精选推荐

《饲料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 饲料分类饲料一方面是畜禽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来源,另一方面又是营养物质的载体来协助完成饲养过程。

第一节 饲料的概念饲料是指能提供给动物所需的某种或多种营养物质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可食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饲料工业通用术语》对饲料的定义为:能提供饲养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健康、促进生长和生产且在合理使用下不发生有害作用的可食物质。

大部分饲料提供了动物所需的一种或多种营养物质,如能量、蛋白质、矿物质或维生素;而另外一些饲料成分可能主要起到改变日粮特性的作用,如用调味剂、增香剂等来改变饲料的适口性,抗氧化剂、防霉剂等加强对饲料品质的保护等。

应注意的是,药物组分一般不包括在饲料之列,特别是欧盟从2006年起就已经禁止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而我国农业部则在2001年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了可以在饲料中长时间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而且其产品批准文号必须使用“药添字”及标明药物的名称、含量、适用范围、停药期及其他注意事项。

在英文中常使用feed来表示饲料。

在许多情况下,feed含有单一饲料或日粮的意思。

同时,英文中feed stuff也表示饲料,但与feed的区别是feed stuff通常指“可配合在饲粮中的,有营养价值的所有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物质和产品”。

在日粮中使用的一些营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如维生素A乙酸酯,或一些增加动物产量、提高效率、改善饲料的风味或颜色、提高适口性和保护饲料的品质等非营养性物质,称为“饲料添加剂”,上述两类产品均称为feedstuff而不是feed。

Diet 是日粮的意思第二节 饲料的分类饲料种类繁多,饲料特性千变万化,只有对饲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才便于掌握饲料特性,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饲料资源,优化饲料配方,降低饲养成本。

常用的饲料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 根据饲料的营养价值分类1.粗饲料:一般把体积大,CF多,可消化养分少,营养价值低的饲料叫粗饲料,如秸杆、干草等。

1330072《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1330072《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学问,目的在于揭示饲料中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和饲料中化学组成与动物需要之间的关系。

《饲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饲料学》和《动物营养学》一样,同属于动物营养的两大主干课程,《饲料学》的最终目的是阐明如何用适宜饲料满足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素,解决供给问题。

饲料占动物生产成本的50~80%以上,是饲料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饲料学》是现代养殖生产和现代饲料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后盾,起到重要的指导、推动和技术储备的作用。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饲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饲料学》和《动物营养学》一样,同属于动物营养的两大主干课程,是一门研究饲料的学问,目的在于揭示饲料中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和饲料中化学组成与动物需要之间的关系。

饲料占动物生产成本的50~80%以上,是饲料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饲料学》是现代养殖生产和现代饲料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后盾,起到重要的指导、推动和技术储备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饲料的种类、化学组成及其营养特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饲料分类和饲料的合理利用途径。

同时介绍了我国饲料资源开发状况及无公害饲料的生产,揭示了饲料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以及与动物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学的概念、分类、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各种饲料的特性、饲料质量控制以及饲料法规,了解我国饲料资源和饲料工业的发展状况。

要求学生能够针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求,科学、经济地设计饲料配方;对饲料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还能使学生树立饲料安全和绿色、优质、无公害饲料及畜产品等意识,掌握饲料的合理使用原理与方法,为动物生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面向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及相关专业四、先修课程:《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饲料学是一门涉及农业、工业、食品、医药、机械等十多个行业的综合性学科。

饲料学课件ppt

饲料学课件ppt
-
第三节 未来世界饲料业发展趋势
配方设计更科学 饲料产品的科技含量更高 饲料企业规模会更大 饲料原料的来源更广 安全绿色食品将是关注的焦点
-
第四节 饲料学的性质、任务 和内容
性质和任务 饲料学(feed science)是一门研究动
物营养、饲料生产、饲料加工、饲料配 合、人畜卫生、畜产品品质以及环境保 护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证明了在配制饲料时,蛋白能量比的重要性。
研究出反刍动物净能体系。
饲料营养添加剂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非营养性添加剂合成 抗生素和合成抗菌素类的研究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饲料产品的质量 和畜禽的生产性能。
1950年,美国配合饲料产量已达2600多万t,日本1960~1970年配合 饲料产量由243.3万t增加到1499.7万t。
饲料学讲义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外饲料业发展概况
一、萌芽阶段 (19世纪70年代以前,1864年,德国 Weende试验站的Henneberg与stohmann 2人创建了饲料 概略养分分析,在此基础上,1874年wolff首次提出 了以总消化养分为(TDN)为基础的饲养标准。 )
二、发展阶段
-
1978年我国混配合饲料仅几十万t 1983年发展到800万t 2001年达到7807万t,其中配合饲料产量
6087万t,浓缩饲料1419万t,添加剂预 混料301万t,饲料工业产值1644亿元稳 居我国工业第15位,在世界配合饲料中 排行第2位。
-
2. 大力开发和利用牧草和秸秆饲料资源
紫花苜蓿发展面积已达133万hm2。 通过推广秸秆氨化、微贮等技术,改善了秸秆饲料的
营养价值、适口性和消化率,因而产生了良好的饲喂 效果 。

《饲料学》周明 原文摘录

《饲料学》周明 原文摘录

《饲料学》周明原文摘录摘要:1.饲料学概述2.饲料的分类与作用3.饲料添加剂及其作用4.饲料配制原则与方法5.饲料安全与质量控制6.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7.饲料产业的发展趋势正文: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种类、特性、生产、加工、配制以及饲料资源利用的科学。

饲料是喂养畜禽、水产等动物以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的物质,对于动物生产性能的提高和人类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饲料的分类与作用、饲料添加剂及其作用、饲料配制原则与方法、饲料安全与质量控制、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饲料产业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饲料的分类与作用1.按来源分类: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微生物饲料、矿物质饲料、饲料添加剂等。

2.按用途分类: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青贮饲料、粗饲料、浓缩饲料等。

3.各类饲料的作用:提供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抗病能力。

二、饲料添加剂及其作用1.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弥补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

2.非营养性添加剂:抗生素、益生素、酶制剂、抗氧化剂等,改善饲料品质、增强动物抗病能力和促进生长。

三、饲料配制原则与方法1.饲料配制原则: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平衡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确保饲料安全与质量。

2.饲料配制方法:饲料配方设计、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质量检测等。

四、饲料安全与质量控制1.饲料安全:确保饲料中不含有危害动物和人类的物质,避免饲料引起的疾病和食品安全问题。

2.质量控制:饲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标准、法规和标准等。

五、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1.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农副产品、工业副产品、城市生活垃圾等。

2.优化饲料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国内外饲料资源,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

六、饲料产业的发展趋势1.饲料产量持续增长: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料需求不断增加。

2.饲料资源多样化:开发利用新型饲料资源,满足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

《饲料学》课程笔记

《饲料学》课程笔记

《饲料学》课程笔记绪论一、饲料业发展概述及发展趋势1. 饲料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近年来,我国饲料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产量和产值逐年增长。

2. 饲料业发展趋势:(1)饲料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满足动物生产需求;(2)饲料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注重可持续发展;(3)饲料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4)饲料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5)饲料安全监管加强,保障食品安全。

二、饲料概念与分类命名1. 饲料概念:饲料是指为满足动物生长、生产和健康需要,供给动物食用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统称。

2. 饲料分类:(1)按来源分: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微生物饲料;(2)按形态分:粉状饲料、颗粒饲料、液态饲料;(3)按营养成分分: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4)按用途分:全价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精料补充料。

三、配合饲料的概念和分类1. 配合饲料概念:配合饲料是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将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并添加适量的饲料添加剂,制成的一种全价或半全价饲料。

2. 配合饲料分类:(1)全价配合饲料:含有动物所需全部营养的饲料,可以直接用于喂养;(2)浓缩饲料:含有动物所需主要营养的饲料,需与其他饲料原料配合使用;(3)添加剂预混料:含有高浓度的饲料添加剂,需与其他饲料原料配合使用;(4)精料补充料:用于补充动物特定营养需要的饲料。

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一、样品采集、制备和物理性状评定1. 样品采集:(1)采集原则:具有代表性、真实性、随机性;(2)采样方法:根据饲料的种类、形态和包装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和方法;(3)采样数量:根据饲料的批量、变异程度和检测项目确定;(4)采样注意事项:避免交叉污染,保持样品原始状态。

2. 样品制备:(1)样品预处理:去除杂质、粉碎、混合均匀;(2)样品分装:将制备好的样品分装到清洁、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饲料学》周明 原文摘录

《饲料学》周明 原文摘录

《饲料学》周明 原文摘录
1. 饲料是指供给动物营养和能量的物质,包括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等。

2. 饲料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其所含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3. 饲料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来源分类、按成分分类、按用途分类等。

4. 饲料的消化率是指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是评价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5.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指对动物健康有害或影响饲料利用效率的物质,如植酸、棉酚等。

6. 饲料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增加饲料的稳定性、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等目的而添加的物质,如氨基酸、酶制剂、抗生素等。

7. 饲料的安全性是指饲料中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8. 饲料的储存和运输需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虫等问题,以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9. 饲料的研发和生产需要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和饲养环境的特点进行,以提高饲料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动科103班饲料学资料

动科103班饲料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1.浓缩叶蛋白:从新鲜植物叶汁中提取的一种优质蛋白质饲料。

2.单细胞蛋白质饲料(SCP):单细胞或具有简单结构的多细胞生物菌体蛋白统称。

3.非蛋白氮饲料(NPN):凡含氮的非蛋白可饲物质。

非蛋白氮饲料(NPN):(1)尿素(2)缩二脲(3)异丁基双脲(4)脂肪酸尿素(5)尿素磷酸盐(6)羧甲基纤维素尿素。

4.益生素:有益的活菌制剂,有乳酸杆菌制剂、枯草杆菌制剂、双歧杆菌制剂、链球菌制剂和曲霉菌类制剂等。

维持动物肠道正常微生物区系平衡,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繁殖。

5.饲料抗营养因子:有些饲料存在某些能破坏营养成分或以不同机制阻碍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的健康状况产生负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饲料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 ANFs)。

二、选择填空1.国际饲料分类法分类类别:1)粗饲2)青绿饲料3)青贮饲料4)能量饲料5)蛋白质补充料6)矿物质饲料7)维生素饲料8)饲料添加剂。

2.大豆抗营养因子:(1)加热可破坏者: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血细胞凝集素(PHA)、大豆凝集素(SBA)、抗维生素因子、脲酶、植酸、赖丙氨酸(2)加热无法破坏者:胃肠胀气因子、类雌激素、皂甙、大豆抗原蛋白(识记至少一个)。

3.棉籽(仁)饼粕中抗营养因子:(1)游离棉酚(2)环丙烯脂肪酸(3)单宁(4)植酸。

4.菜籽饼粕中抗营养因子:(1)硫葡萄糖甙:本身无毒,芥子酶作用降解成有毒产物:异硫氰酸酯、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腈(2)芥子碱(3)植酸(4)单宁5.47.胡麻饼是反刍动物特定的蛋白质饲料。

6.血粉的分类:1)发酵血粉2)酶化血粉3)脱血红素饲料。

7.矿物质饲料氯化钠的添加量:牛、羊、马为1%,猪禽以0.25%~0.5%为宜。

8.天然矿物质饲料沸石、麦饭石的共有特性:离子交换性、吸附性。

9.影响饲料原料质量的因素:自然变异、加工、掺假、损坏和变质、污染。

10、饲料添加剂的分类:(1)营养类: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SCP、肽、NPN(2)非营养类三、简答题1.青贮的优点(意义)?1).有效保存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2)适口性好、消化率高3)青贮可扩大饲料来源4)青贮是保存饲料的经济而安全的方法5)青贮可以消灭害虫和杂草。

饲料学ppt课件

饲料学ppt课件
质、复合蛋白质和衍生蛋白。
.
1. 单纯蛋白质(simple protein) ,如 清蛋白(albumin)又称白蛋白。广泛存在于动植
物组织中,如血清蛋白、乳清蛋白等。 球蛋白(globulin) 广泛存在动植物组织中,如
血清球蛋白、肌球蛋白、大豆豆球蛋白等。 谷蛋白(glutelin)仅存在植物组织中,如小麦中
.
1978年我国混配合饲料仅几十万t 1983年发展到800万t 2001年达到7807万t,其中配合饲料产量
6087万t,浓缩饲料1419万t,添加剂预 混料301万t,饲料工业产值1644亿元稳 居我国工业第15位,在世界配合饲料中 排行第2位。
.
2. 大力开发和利用牧草和秸秆饲料资源
.
木质素(lignin)
是一种高分子苯基丙烷的非晶体聚合物。 与碳水化合物相比较,碳多(氢氧比并非
2﹕1),且常含氮,因此严格地来说它不 属碳水化合物。 木质素的准确化学结构至今尚不太清楚。
.
结合糖(bound saccharide)
是指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常见的有 与蛋白质结合,统称为糖蛋白。如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秸秆饲料中含 量高,其量超过其它碳水化合物的总和。
化学结构是由多个β-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 聚合体,呈扁带状微纤维。
哺乳动物体内不含β-1,4糖苷键水解酶(纤维 素酶),故无法直接利用,但消化道内共生的 细菌、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可分解纤维素供动 物利用。
.
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
饲料加工企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2001 年全球工业化饲料总量接近6亿t,但 80%以上是由不到3500家饲料加工厂生 产的。
.
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饲料学课件第一章接论

饲料学课件第一章接论

温度控制
保持适当的温度,以防饲料中的营养 成分损失。
防虫防鼠
采取措施防止虫害和鼠害对饲料的损 害。
运输
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保持饲料的完 整性和新鲜度。
05
饲料安全与质量控制
饲料安全问题
饲料原料污染
饲料原料在种植、收获、储存等 环节可能受到农药、重金属、霉 菌毒素等污染,影响饲料安全。
饲料添加剂滥用
为了提高饲料效果,一些饲料生产 商可能会过量添加饲料添加剂,如 抗生素、激素等,对动物健康和食 品安全造成威胁。
饲料加工问题
饲料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交叉污染、 温度控制不当等问题,导致饲料营 养成分损失或产生有害物质。
饲料质量控制标准
1 2
饲料原料质量标准
建立严格的饲料原料质量标准,包括对农药残留、 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等的限制,确保饲料原 料的安全性。
饲料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01
饲料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如
畜禽粪便、污水等,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饲料成分对环境的影响
02 某些饲料添加剂,如抗生素和激素等,可能对环境和
生态产生不良影响。
提高饲料利用率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03
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养殖业废弃物的产生,有助
于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始形成,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现代饲料学
03
现代饲料学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更加深入和广泛,涉及到多个
学科领域,为动物生产提供了更加科学和高效的保障。
02
饲料的重要性
饲料与动物生产的关系
01
饲料是动物生产的物质基础
动物不能直接利用空气、阳光和地下的矿物资源,必须依靠植物或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学(2780)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饲料与饲养学是紧密围绕动物生产又直接为养殖业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

主要特点:基本概论较广、基本理论较深,前半部分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理论较强,饲料分类部分知识面比较广,日粮配合及动物饲养实践实践应用性较强。

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先掌握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理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去了解饲料的营养特性,最后结合动物的饲养标准和动物饲养实践配合饲料。

通过各个章节的学习,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饲料与饲养学是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的专业课程,只有在学好此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养猪学”,“养羊学”等其它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阐述饲料的种类来源及其营养价值;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和评定方法;针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科学而又经济地用各种饲料组成饲粮;为饲料工业提供配合饲料的科学配方;论述不同饲料和饲草的加工处理方法。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了解各饲料的主要特性,饲料评定的基本方法及饲料配合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饲料与饲养学的先行课程是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和动物营养学。

在这些学科阐明的动物消化、代谢和营养需要的基本原理之上,进一步解决如何由饲料提供营养物质全面满足动物生产的各方面要求,饲料与饲养学还涉及有关学科的应用知识,如分析化学、微生物学和计算数学。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基础知识是:1、普通化学;2、生物化学;3、动物营养学;4、有机化学重点:1、概略养分分析方案;2、消化试验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3、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3、各种饲料的基本营养特性;4、日粮配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饲养技术难点:1、Van Soest 饲草分析方案;2、消化试验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3、饲料能值的评定;3、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4、饲料配方疑点:动物性饮料与植物性饲料营养成分的异同点–1–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理解:植物的组成;影响动物消化率的因素;饲料能值的评定;维生素营养价值的评定;矿物质营养价值评定。

2、熟练理解:消化试验原理。

3、一般掌握:(1)Van Soest 饲草分析方案;(2)饲料能值评定方法。

4、熟练掌握:(1)概略养分分析方法;(2)消化试验(常规全收粪法、指示剂法、人工瘤胃法和尼龙袋法);(3)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化学评定法、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蛋白质降解率);(4)矿物质营养价值的评定—平衡法和生物法(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饲料组成成分及分析第二节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率第三节饲料能值的评定第四节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第五节维生素营养价值第六节矿物元素营养价值(三)考核知识点1、概略养分分析方案。

2、消化率的概念,测定消化率的原理和方法(全收粪法、指示剂法、体外模拟法)。

3、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评定。

4、矿物元素生物效价的评定—平衡法和生物法。

(四)考核要点1、识记:水分和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营养物质消化率;人工瘤胃法;尼龙袋法;饲料燃烧热;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比、蛋白质的化学比分、必需氨基酸指数、蛋白质降解率;生物法。

2、领会:纤维素的来源及特性;概略养分分析方法的不足;全收粪法消化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指示剂法的原理和方法;传统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方法评定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缺陷;粗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消化率两种方法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优缺点。

3、简单应用:(1)概略养分分析方法能测定哪些项目,有何优缺点?(2)指示剂法测定饲料消化率常采用哪些指示剂?其步骤与全收粪法有何不同?(3)根据单胃动物–2–和反刍动物不同的消化特点,比较用牛和用猪测定的谷实类饲料和粗饲料代谢能的大小。

(4)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有何优点?4、综合应用:在生产时间中,如何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第二章饲料分类及各类饲料评述(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饲料分类的原则。

2、深刻理解:(1)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

(2)饲料青贮的原理。

3、一般掌握:(1)粗饲料的加工调制。

(2)青干草的晒制方法。

(3)开发饲料资源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4、熟练掌握:(1)能量饲料的种类,每类能量饲料中几种常用的能量饲料及其副产品的主要营养特性。

(2)蛋白质饲料的种类,每类中典型代表饲料的营养特点。

(3)饲料青贮的原理。

(4)常用的矿物质饲料来源。

(5)添加剂饲料的种类,每类中掌握3-5种主要添加剂的主要用途。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饲料分类第二节:各类饲料评述第三节:我国饲料资料(三)考核知识点1、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

2、各类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饲料添加剂)中,生产实践常用饲料原料的主要营养特点。

3、饲料青贮的原理及方法。

4、干草和粗饲料的加工调制。

5、非蛋白氮类饲料的应用。

(四)考核要求1、识记:粗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干草;青贮饲料。

2、领会:(1)各类饲料的营养特点。

(2)青贮饲料具有哪些优越性。

(3)青贮饲料时一般使用哪些添加剂?(4)人工干燥法调制干草的方法有哪些?有何优缺点?(5)比较能量饲料中玉米、小麦、大麦的营养价值。

(6)比较大豆粕、棉粕、菜籽粕、花生粕的营养特性。

(7)合理的热加工对蛋白质类饲料(豆粕、棉粕、菜粕)营养价值的影响。

(8)粗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

3、简单运用:(1)饲料青贮的原理及青贮成败的关键。

(2)如何利用好非蛋白质的–3–氮类饲料。

(3)青贮饲料具有哪些优越性。

4、综合运用:(1)青饲料的营养特性,在家畜饲养中有何实践意义?(2)结合动物(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谈谈如何应用好粗饲料?(3)蛋白质补充料分为那几类?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开发利用好这几类饲料?(4)添加剂的种类,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哪几种?第三章日粮、饲粮、饲料配方和配合饲料(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线性规划最低成本配方。

(2)配合饲料及其原料的质量标准和饲料法规。

2、深刻理解:(1)饲养标准与饲养实践的关系。

(2)饲料营养浓度与采食量的协调。

(3)浓缩料的种类及生产意义3、一般掌握:(1)各种饲料的品质检查与生产验证。

(2)添加剂预混料的生产。

(3)浓缩料的种类及生产。

(4)全价配合饲料及精料混合料生产。

4、熟练掌握:(1)日粮配合的原则与方法。

(2)配合饲料的优点及种类。

(3)各种饲料的品质检查与生产验证。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日粮及日粮配合第二节饲粮第三节饲料配方第四节配合饲料第五节各种饲料的品质检查与生产验证第六节配合饲料及其原料的质量标准和饲料法规(三)考核知识点1、饲养标准的科学性与灵活性2、日粮配合的原则与方法3、浓缩料的种类及生产意义4、饲粮营养浓度与采食量的关系5、配合饲料的优点和种类(四)考核要求1、识记:日粮;饲养标准;饲料;随意采食量;典型饲料配方;全价饲料;颗粒饲料;浓缩料;精料补充饲料;浓缩料;精料补充饲料。

2、领会:(1)饲养标准与饲养实践的关系。

(2)日粮配合的原则和方法(四边形法–4–与试差法)。

(3)配合日粮时必须掌握的参数。

(4)饲粮在养殖生产中的意义。

(5)配合饲料的优点。

(6)浓缩缩饲料的种类及生产意义。

(7)饲料配方的共性与特殊性。

(8)试验室检测项目与方法。

3、简单运用:(1)用四边形法做一个简单的饲料配方。

(2)全价配合饲料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4、综合运用:(1)结合配合饲料的原则说明在生产实践中日粮配合应注意哪些问题。

(2)营养浓度与采食量的协调关系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

(3)为什么要对饲料品质进行检查与生产验证,如何检查与验证。

第四章动物饲养实践(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理解:与饲养有关的行为;营养指标的选择;动物与饲养有关的生物学特点。

2、熟练理解:环境因素与动物营养;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饲养标准的表达形式。

3、一般掌握:饮水与供水;饲养日程与操作规程。

4、熟练掌握:采食量的人为调节;饲养标准中营养指标的确定;更料的原则与技术;限饲和丰饲的合理应用。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饲养实践中的动物行为与环境因素第二节动物的采食量调节第三节饲养标准第四节标准化饲养的具体实施第五节饲喂技术(三)考核知识点1、环境因素与动物营养的关系2、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3、饲养标准的表达形式4、采食量的认为调节5、饲养标准中营养指标的确定6、更料的原则与技术7、限饲和丰饲的合理应用8、饲养技术(四)考核要点1、识记:饲养标准–5–2、领会:(1)环境因素与动物营养的关系。

(2)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

(3)采食量认为控制的意义。

(4)饲养标准的表达形式。

(5)饲养标准中营养指标的确定。

(6)饲养技术。

(7)更换饲料的原则与技术;限饲与丰饲的合理应用。

3、简单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更换断奶仔猪的饲料4、综合应用:(1)结合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说明在实际生产中人为控制采食量的意义。

(2)运用限饲和丰饲技术说明在实践生产中如何养好繁殖母畜。

三、有关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一)编制本大纲目的和作用本课程考试大纲是根据自学考试计划,结合自学考试特点而编写的。

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本课程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内容以及深广度。

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选用或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社会助学、自学、命题的依据。

(二)本大纲与教材的关系本大纲与所选用教材的基本内容完全一致。

教材知识内容只是大纲的扩展与发挥,故自学、助学、命题应以本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范围。

选用的参考教材为自学教材同类,大部分内容基本一致,有替代自学教材的作用。

(三)自学教材与参考教材1、自学教材饲料与饲养学韩有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5月出版2、参考教材动物营养学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出版饲料学陈喜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月—出版(四)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应掌握的程度。

知识点是课程内容的主体,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要求中,对自学教材各章、节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与社会助学,本大纲对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在自学要求的掌握程度中。

本课程为6学分,含实验学分。

自学方法:本课程理论性较强,与动物实践结合紧密,内容丰富而复杂。

自学者可–6–在识记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参加动物生产实践,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