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居民点整理

合集下载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初探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初探

13 村 庄 内部改 造模 式 .
村庄 内部改造 整理模式 是针对村 内分散居住 占用
大量耕地 ,村庄 内的空 闲地 ,旧住 宅 以及 扩 占、多 占 的宅基 地 等 ,改 善布 局 ,并 控 制其 向外发 展 扩张 , 充分 挖掘村 庄土地集 约利用 的潜力 ,适用 于距离 中心 村镇 较远 、不便 合并 的村 庄 。村庄 内部改造一 方面从
过拓宽农 村居 民点整 理的资金渠道 、创新 土地制度 以及 加强 乡镇规 划的编制及 实施 ,以保证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 的顺利开展 。
[ 词】 关键 农村 居民点用地 整理 ;整理模式 ;资金渠道
【 文章编号】 62 74 2 1 0— 03 0 中图分类号】 31 文献标 识码 】 17— 0 5( 02) 107— 4 f F0. f 3 A
32 责任 田的重 新分 配不 公 平 .
农村 居 民点 通 过整 理 后 ,农 民一 般 集 中到 中心 村 或是统 一 的居 民点居住 ,这就 面临着 责任 田的重新
3 农村居 民点用地整理存在的 问题
2 0 年 出台的 《 04 国务 院关 于深化改革严 格土地管 理 的决定 》中指 出 ,加强 村镇 建设 用地 的管理 ,鼓励
> 城镇规划
n u a e ie U I a dA r n e n nR r I sd n a n r a u me t R L
农 村居 民点 用地 整理初探
口 刘 莎 LuS a i h
【 要】 摘 对农村居 民点用地整理 的模式 、筹 资渠道 以及存在 的问题进行深入分 析 ,提 出应通
居 。采 取 村 庄整 体 搬 迁整 理 模式 的农 村居 民点 主要 是 分布 于 偏远 山区 的一 些村 落 ,因交 通不 便 , 自然 条 件 差 ,就地 改 造难 度 大 ,应 异地 迁 移 到 区位 条 件 较 好 的 中心 村 ,并对 旧宅 基地 进 行 复 垦还 耕 。 另 外 ,对于地质 灾害频发 的地区或是 洪涝灾害 区等位 于 特 殊 区域 的村 庄 ,也 适于 采 取村 庄 整体 搬 迁 模 式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存在问题及对策

年 份
总 人 口数/ 亿
城 乡 人 口 比 率
择 。在 村 镇 规划 的 指导 下 ,开 展 农 村 居 民点 土地 整
理 是 实 现 耕 地 总量 动 态 平 衡 、改 善 农 民生 活 和 生 产
环 境 的重 要途 径 ,是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重 要 手段 之一 。 农 村 居 民点 土 地 整 理 主 要 是 运 用 工 程技 术 及 调
党 的 十六 届 五 中全 会 提 出 了建设 社会 主 义新 农 村 的重 大历 史 任 务 , 求 按 照 生 产 发 展 、 活 宽 裕 、 要 生 乡 风 文 明 、村 容 整 洁 和 管 理 民主 的要 求 ,扎 实 、稳 步地 加 以推 进 。建 设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是实 现 农 村 城 镇 化 、壮 大 农 村 经 济 和发 展 现 代 乡村 社 区 的必 然 选
Q一 目标 年农 村 人 口数 。 , 世 界 银 行 对 中 国 人 口的预 测 如 表 1所 示 。
表 1 世 界 银 行 对 中 国 人 1 的 预 测 5 1
T b. Th Wo d a S o u1 ti p d Ct O a 1 e r1 B nk p p a On re i i n
建 立 农 村 居 民 点 土 地 整理 专项 基 金 ,强 化规 划 实施 力 度 ,做 好 宣传 工作 ,保 证 村 庄 规 划 的顺 利 实 施 ,指 出
今 后 村 庄 规 划 的方 向一 发 展 生 态 型 村 庄 。 关 键 词 :农 业 经 济 ;农 村 居 民点 ;综 述 ;规 划 ;生 态 型 村 庄
方法 是 依 据 居 民点 用 地 与 确定 的 人 均居 民点 建 设 用 地 整 理 标 准 比较 ,算 出农 村 居 民点 整 理 潜 力 。其 计 算 公 式 为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坚 实 的社 会基 础和 强大 的 内在动 力 。
国 设 立 了土 地 开发 整理 专 项 资 金 ,但 资 金 投 向偏 重 于 耕地 开 发和 复 垦 整理 ,对 农村 居 民点整 理 投 入较 少 。 目前 ,我 国农 村 居
民点 整理 建设 的过程 中又走 上 了 “ 、乱 、差 ”的 脏 老 路 。 “ 农 村 ” 建 设 涉 及 基 础 设 施 配 新
比较 单一 ,这 给本 已捉 襟见 肘 的地 方财 政
带来 了更 大的压 力 。
2国 家政 策支 持 力度进 一 步加 大 .
此 外 ,政 府 资 金 注 入 “ 输 血 ” 而 有 “ 造 血 ” 功 能 , 资 金 使 用 需 要 层 层 审 无 批 、 逐级 拨 付 ,常 常 是 “ 子 吃一 节 剥 ~ 粽
新农 村 建设 规 划 ,一 般 乡镇 仅 有土 地 利 用 总体 规 划 。农 村居 民点 整理 过 程 中 ,只 关 注 单 个 项 目设 计 ,缺 乏 与 相 关 规 划 的 衔 接。 由于 对 地 方农 民发展 经 济 、 改善 居 住 条件 、保 障权 益等 诸 方 面 没有 做 出统 筹 规 划和 合 理 安排 ,致使 部 分 新农 村 居 民点 在
达 到预 期 效 果 ,资 金投 入 是 关键 。虽 然 我
快 ,支 农 惠 农 政策 的广 泛实 施 ,我 国 农村
经 济 不 断发 展 ,农 民收 入水 平 显著 提 高 。 农 民 享 受市 民 待遇 、提 高生 活质 量 的 愿 望 日益 强烈 ,主 动参 与 改 善居 住 环境 的意 识 不 断增 强 ,为 开展 农 村 居 民点 整理 提 供 了
r 代 化 、加 快 社会 主 义 新 农村 建 设 _ 【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化 利 用 的 重要 手 段 。 村 居 民点 用 地 整 理 对 改善 农 村 生 态环 境 , 高农 民 生 活质 量 , 解 用 地 矛 盾 , 农 提 缓 实现 耕 地 占补 平 衡 , 展 农 村 经 济 , 进 城 镇 化 , 发 促 缩 小 城 乡差距 , 决 “ 农 ” 解 三 问题 具 有 重 大的 现 实意 义 。 好 农 村 建 设 用地 整理 既 是 贯 彻 落 实 国 务 院 关 于严 格 土地 管 理 决 定 的要 求 , 抓 又是 当前 和 今 后
实践 ・ 思考
21 0 0年 第 5期
民 科技 营
论新 农村建设 中农村 居 民点土地整 理
潘 亮
( 宁 省抚 顺 市勘 察 测 绘 院 , 宁 抚 顺 13 0 ) 辽 辽 10 8
摘 要: 新农村建设 中农村居 民点整理事关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 中农村土地 的集约化程度和用地效率 , 是促 进农村土地有序、 合理与科学

个 时 期缓 解 建 设 用 工作 , 能 有 效 地 利 用 国 土 资 源 , 能促 进 和 改 善 农 村 环境 , 时还 可 以缓 解 用 地 矛盾 。 做 既 又 同 拟
就 农 村 居 民 点整 理 含 义 、 点 、 特 问题 、 式 及 主 要 措 施进 行 探 讨 。 模 关 键 词 : 农 村 建设 ; 民 l 理 ; 新 居 点整 问题 ; 式 ; 施 模 措 1 农 村 居 民 点用 地 的 特 点
城镇 建设 用地 置换指 标要做 到 与复垦耕 地 的数量 、质量 “ 挂 双 钩” 。应建立并完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耕 地质量评价 系统 ,合理 运作 、科学评价 ,做 到建设 用地指标与 复垦耕 地的数量 、质量 “ 双挂 钩” 。地方政府应 该对复垦后的质量进行评估 ,对于高于平 均水平或 复 垦耕地质量很 高的,可 以给予奖励或赋予 “ 质量 系数” ,即置换 比复垦 面积更大的建设用地使用指标 。 43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促 进 土地 可持 续 利 用 . 土地 的 可 持 续 利 用 不 仅 仅 是 个 经 济 问 题 ,也 是 涉 及 生 态 、环 境 以 及人文精神的问题 。在农村 居民点整理的过程 中,要 十分注重保护耕 地质量 和农村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应该注意 以下几点 : 1 )注重土壤的改 良。土地作 为 自然 的产物 ,其质量 的提高必须遵 循 自然生态规律 ,必须充分考 虑土地生态系统 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的特点 ,考虑 系统内各生态 因素 间的相互平衡 以及 土地 生态系统与其 他各相关环境系统间的相互关 系; 2 )注重农村生态环境 的改善 ,对于不适合作物耕种的土地 ,要做 好 退 耕 还 林 还 湖 工作 ,维护 农 村 生 态 系统 ; 3 )按照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环境容纳能力的原则实施各项土地整 理 的生物和工程技术措 施。在农村居 民点 整理的过程 的同时要 有人文 精神 ,要注意有选择 地保留 民族 、民俗 等文化遗产和建筑 ,做 到土地 整 理 与 文 化 建设 相统 一 。 农村居 民点整理 是一个长期 、动态 的过程 ,一方面 ,我们 要学习 些典型模式 的经验 ;另一方面 ,也要 因地制宜 ,适时创新 和探索一 些新的模式 。农村居 民点用地整理工作 的核心是土地 的集约 利用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应 该 要 切 实 保 障 农 民 的 权 益 , 不 能 靠 侵 害 农 民 的权 益 来 发 展经济 ,农村建设用地 整理与城镇建设用地 指标挂钩 以后 ,应充分 抓 住这个机会 ,把农 民的权益和经济建设有 效结 合起来 ,以科学 发展 观 为 指 导 ,走 土地 可持 续 利 用 之 路 。

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现途径

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现途径
(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 ,北京 10 4 0 0 4) 摘 要 :为了保证农村居 民点整理整体 目标的 实现 ,应从政策 、规划 、管理等 多角度设计有效的 实施机
制 ,推动居 民点整理工作 高效 、健康运行。 关键词 :居 民I 最整理 ;实现途径 ;规划 ;监督
中图分类 号:F0 1 6. 6
体化进程的整体 目 。然而 ,在农村居民点整 标
理过程 中, 仍存在许多障碍和难题 , 需要从政策 、 规划 、管理等多角度设计有效的实施机制 , 保证
居 民点整理 工作 高效 、健康 运行 。


加强宣传 引导。实施高位推动
共 同解决问题 ,形成推进合力。
例如 ,在竹镇的居民点整理过程 中,成立 了 由南京市六合区区长任组长 ,分管国土资源和农 业农村工作的副区长任副组长 ,新农村建设成员 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竹镇行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的
境差的居民点 的整理 ,可 以实现盘活农村存量 J 建设用地 ,提高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率 ,实现耕 地总量动态平衡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提高农 民
生 活质 量 ,推进社 会 主义新 农 村建设 ,加速城 乡

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 ,形成推动居民点整 理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充实人员 ,健全机构 ,明 确责任 ,理顺关系。运用广播 电视 、参观交流 、 现身说法等形式 ,深入发动 ,典型引路 ,让群众 切实感受到居民 在整理工作费农村居 民带来的 实惠 ,化解心中疑虑,争取理解支持。要搞好协 调配合 ,规划 、国土、房管 、农委 、交通等职能 部 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摒弃部门利益 , 发挥各 自职能 ,加强沟通协调,搞好指导服务 ,
建设局 、 国土资源分局 、 农林局等单位抽调专人 ,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新农村 建设 中农村 居 民点 整理事关 我 国农
5农 民住 房 安 置 的 问题 .

村农业 现代化建 设 中农 村土地 的集 约化程度 和
是把农 民统一安置到建好 的居 民区 , 根据城镇用地标准 以 用地效 率 , 是促进农 村土地有 序 、 合理 与科学 化 及原 先宅 基 地 房 屋 情 况 , 予 每 户 面 积 不 等 的 住 房 一 套 。 二 是 对 给
二、 农村居民点整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 少 系统 规 划 , . 缺 土地 利 用结 构 不 合 理
对 于具有一定规模 、 发展条件好 、 限制条件少的村庄 , 划长 规
从 总 体 土 看 , 庄 整 体 布 局 较 为 分 散 , 其 期 保 留 同时 接 纳 其他 搬迁 村 庄 ; 多 个 行 政 村 已 经 自然 地 聚 集成 村 尤 或 是 半 山 区 , 路 不 连 网 , 屋 不 成 排 , 少 系 统 的 更 大 规 模 的 聚 落 ; 人 口规 模 不 大 , 交 通 条 件 、 道 房 缺 或 但 自然 条 件 、 源 资 规 划 , 有 基 础设 施 , 能 不 完 善 。 没 功



农 村 居 民 点 用 地 的 特 点
民获 得 的补 偿 款不 足 以 到 市 场 上 买 房 或 者 自己建 房 ; 是 由 于农 二
民储 蓄 较 少 , 用 钱 的地 方 较 多 , 以容 易 导 致 农 民 把 补 偿 款 挪 而 所 从 地域 分 布来 看 , 村 居 民点 的分 布 与 自 农 做它用 , 最终 则 无 钱 建 房 。 然 条 件 、 会 经 济 发 展 状 况 密 切 相 关 。 平 原 地 社 6责任 田再 分 配 的 问题 .

居民点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浙江省嘉善县农村居民点调查

居民点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浙江省嘉善县农村居民点调查

嘉善县农村居 民点 用地面 积 4 2 m2占全县 总 6 0h .
土 地 面 积 的 91 % . .1 平均 每 户 宅 基 地 占用 土 地 5 61 3. 9
m 2


惠民 大云 魏塘 杨庙 姚庄 洪溪 干窑 西塘 陶庄 天 凝 丁栅
图 1 嘉 善县 各镇 人均 占有宅 基地情 况
— —
AC s td ah nC u t Z ei gPoic aeS y nJ sa o ny hj n rvn e u i i . a
W ANG n — h n SHEN a — h 2PAN —y n Yo g s e g. Xio e un, Li u
(C i s cd m f a d n eore cnmi eig1 14 , hn; 1 hn e a e y n d sucs oo c B in 0 9 C ia . e A oL a R E s j 1 2J sa ue u f a d n eore,i h n 1 10 C ia .i hnB r n dR sucsJ sa 4 0 , hn) a a oL a a 3
占用宅 基 地 仅 9m 总 的状 况 是 南 高北 低 ( 图 1。 , 见 )
25 5
河湖 密布 , 是典型 的江南水网平原区 该 县现有 1 1个 乡镇 ,6 1 4个行 政 村 ,9 8个 村 民小 组 ,6 4户 农 28 81 6
民, 农村总人 口 2 .6万人 本 文就嘉善县农村居 民点 95
浙江省嘉 善县农村居 民点调 查
王永 生 1 沈 晓春 2 潘莉 蕴 2
(. 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 究院, 北京 1 1 4 ;. 江省嘉善县 国土资源局 , 0 1 92 浙 浙江 嘉善 3 4 0 ) 1 10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战略思考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战略思考
富差距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发挥积极作用 , 同时可 设用地 , 直接威胁耕地 总量动态平衡的保持。 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城镇建设用地的供 给 , 保障经
3 用地严重超标 、
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农 村居 民点 用地 现 状分 析
根据国家 《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人 均建设用地指 , 标应在 10 2 5 m 以内。 而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 农村居
村镇规划建设严重滞后。
3 只能 自用 , 能流 转 、 不
我 国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受到数量少、 质量差、 开垦 难度大和生态环境脆弱等诸多 因素的限制 ; 土地复垦
我国农 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具 有 自用性 、 永久性和 不仅投资大、 难度也大, 新增耕地潜力在一些塌陷区也
用途的限制性等特点 , 规定宅基地只能用做居住 , 而不 受 到了极大的 限制 ; 农地整理是采用工程 、 生物等措 能做其他用途 , 也不能 以转让 、 出租和担保等形式流 施 , 田、 、 、 、 对 水 路 林 坟等进行综合整治 。 主要是对 田

维普资讯
农 村 展 望
l农民观念陈旧, 、 规划意识 淡薄
扩展耕地总量不减” 动态过程 。 但是 , 从我 国实际情况
许多农 民建房观念陈旧 , 随意建房。他们一方面 来看 , 恰恰是在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导致 了 认为 , 旧房是 “ 祖宗传下来 的家业”, “ 是 风水 ” 动不 耕 地面积锐减 , , 走的是一条土地城镇化 的歧途 。据统
[ 关键词】 农村居 民点; 整理 ; 究 研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缓解用地 矛盾 、 保持耕地总量 提高 , 农村住宅建设也逐年增多。 但规划 的引导作 用与 动态平衡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促进土地有序 、 合理 控制力度不够, 未能有效改变这种分散局面, 某些地区 与科学利用的重要手段。随着经 济发展 , 农村居民点 甚至 出现沿公路两侧条带式发展的不 良局面。

菏泽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新型整理模式初探

菏泽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新型整理模式初探

二、 菏泽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 力分析 2 0 年 更新 调查 结果显 示 ,菏泽 市农 村居 民点用 地 10 2 . 3 05 3 9 7 3 k 2 全市农业人 口 7 39 5 , m, 1 32 人 人均 占地 13 5 2 若按国家 《 8. 3 m , 村镇规
划标准》 高限 102 人 计算 , 最 5m/ 人均超 占 3。3Ⅲ 。 35 2 全市村 庄共 超 占 2900 m 。近年来, 32.5h2 随着城市和建制镇规模不 断扩大 , 农村 人 口快
标 ” 问题 。 等

菏泽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
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 , 历史上 为农业 发达地 区 全市共有 12 6
个乡 ( 、 镇 办事处) 6 6 个行政村 ( ,8 4 居委会) 19 0 自然村 , ,3 4 个 平均 每平 方公里有村庄 1 1 个 , . 4 村庄小而分散 , 内空闲地面积达 12 2公顷 , 庄 33 占村庄总面积 的 9 5 , 2 0 年土地更新调 查资料和专 项调查 , 市 .% 据 0 5 全 农村 居民点用地 1 02 . 3 m , 3 9 73 h 2 平均 每处宅基地面 积约 3 0 m , 《 5 2 是 山 东省实旃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土地管理法 > 办法》 规定 的最高标准每 处
・学术论 坛
菏泽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新型整理模式初探
菏泽市土地开发整理 中心 程建华

要;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主要对 象之一, 也是农村建设用地规划 的重要环节 , 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 , 实现 土地 节约 是
集 约利 用 的重 要 手段 之 一 。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节约 集约 创新机制 新 农村建设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析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析
3 土 地 的 人 口 容 积 率 和 利 用 率 .
件 差 异 较 大 ,在 评 价 农 村 居 民点 整 理 潜 力时 ,必 须 坚持 因地 制 宜 、切
件较 差 ,交通 不 便 ,经 济较 为 落后 , 农 村 居 民 点分 布 的 密 度较 低 ,单 个
较低 。全 国 人 均 农村 居 民点 用地 一 般 均 超 过 国 家规 定 的 人 均 用 地 1 0 5 平 方 米 的 高 限 标 准 ,尤 其 在 农村 居
用地 规模 普 遍 偏 大 全 国人 均 农 村
居 民 点 面积 一 般 均 超过 国 家规 定 的
民点 内多 是 平 房 的 “ 而 全 ” 居住 小 方 式 的 区域 ,使 得 农 村 居 民 点 内 土 地 的 人 口容 积 率 比较 低 ,从 而 使 得 其土地 的利 用率 也 比较低 。
人 均 用 地 10 方 米 的 高 限 标 准 , 5平 人均 占地 规模普遍 相对偏 大。
3 宅 基 地 是 农 村 居 民点 用地 的 .
境 。 由 于 传统 习惯 ,我 国农 村 居 民 点大 多是平 房 , 土地浪 费严重 。因此 , 农 村 居 民 点 用地 整 理 必 须和 小康 村 建 设 结 合 起 来 ,科 学 规 划 ,在 提 高 土地 集 约 利 用水 平 的 同 时 ,改 善农 村 居住环境 ,提 高生活 质量 。 4综合 考 虑 土地 整理 的社 会、 .
农 村居 民点 整理模 式探 析
⑧ 张 颖
新 农村 建设 中农村 居 民点 整理 , 事 关我 国 农 业 现代 化 建 设 中农 村 土
郭述恒
居 住 环 境 ,实 现 耕 地 总 量 动态 平 衡
的 目标 。 农 村 居 民 点 用地 整 理 不 能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思考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思考
21 摸清我 国农村居 民点土地家底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 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 长期以来 , 无论是在土地利用现状 图上 , 还是土地利用变更台帐上 , 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的建 议》 中明确提 出 , 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 村是 农村居民点用地都是 以整体 出现 ; 同时仅 以整体面积与人 口相 比的人均 我国现代 化进程 中的重大历史 任务, 要按 照生产发展 、 活宽裕、 生 乡风文 用地面积反映内部用地结构。如此这样 , 不仅造成农村居 民点统计数据 无法清楚和真实 的了解 和掌握 农村居 民点用地内部结 明 、 容整洁 、 村 管理民主的要求 , 扎实稳步 地加以推进 。要统筹 城乡经济 失真性和无效性 , 社会发展 ,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 面深化农村 改革 , 全 大力发展农 村公 共事 构 , 而且极有可能导致拟定或实施 的农村 居民点土地整理和社会主义新 业, 千方百计增加农 民收入 。而在此之前 ,04 l 月 , 20 年 0 国务院《 于深 农村 建设模式 不切 实际 , 关 缺乏科学性 。 因此 , 我国我农村居 民点土地 摸清 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 的决定 》 国发 [ 0] ( 2 4 8号 ) 0 2 中提 出 了“ 励农村 建 家底 是进行农 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 鼓 设 用地整理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 用地减少相挂钩 ” 这既是 首先 , , 运用城市用地结构 调查 和研究的成果与方法 有重 点的开展农村居 “8 2 号文件” 的核心 , 紧缩“ 又是 地根” 的直接信号 。两个 文件都指向了农 民点 用地结构 的调查 和研究 工作。 其次 , 根据农村居 民点用地结构特点 。 明晰农 村居 民点 内部生产 、 生活 、 附属 和空 闲地 比 村 居民点 , 一者 旨 在实现村容整洁 , 一者意在 节约土地。 由此可见 , 时 参 考城市用 地分类 , 适 开展有关适应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居 民点整理的研究和实践 , 将 重 , 同时应注意剔除包 括农村 居 民点用 地 内的耕地 , 以保证统计 的真实 极 为有力 推动农 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在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过 程 中充分 性 和准确性 。 再次 , 掌握农 村居民点的功能特点 和发展需求 , 了解农 民对 发挥 自身优势 , 实现节约资金 、 集约土地和整洁村容 的三赢 。为此 , 展开 农村居 民点认 同度和情感 。 最后 , 在充分掌握农村居 民点用地结构 、 农村 对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的适时性 、 可行性和 居 民点功能特点和农 民需求 的前提 下 , 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居 民点土地整 必要性的探讨 , 以期促进在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过程 中农 村居民点土地 理和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 设 ,使 之体现原有 居 民点 的明显标 志和整体特 整理研究 和实践 的开展。 色, 具有较强的社会生态适应性 , 营造 出一 个舒适、 安静 、 祥和 、 朴实的人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村居 民点土地 整理 居场所。 农村居 民点是指建 城镇以下 ( 不包括 城镇 ) 农村居 民的聚居地 , 是农 2 学习和借鉴 国外成功经验 , . 2 合理规划 民主要聚居形式 , 集文化支持功 能、 生物生产 功能 、 环境服务功 能和承载 无 论是农村居 民点土地整 理 , 是新农村建 设 , 还 国外都有成功 的经 功能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由于历史原 因 , 我国农 村居 民点长期处 于 自发 验和范例值得借鉴 和学习。土地整理较早 的国家—德 国 , 注重在各项用 发展 态势 , 多数布局 凌乱 , 环境脏 、 、 , 乏规 划 , 乱 差 缺 用地结构单一 , 缺少 地 比例 , 不同功能分 区的配置 , 自然景 观保护 与重 塑 , 防筑 、 建筑等方面 应有 的文化娱乐场所 , 人均和户均用地普遍超标 , 空闲宅基地多有存在 , 研究 。 苏联农 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着 眼于居 民点体 系布局利于未来远景 前 很多地方 出现空心村和烂心村 。 根据建设部 2 0 年对 9 3 7 个村 发展 , 、 活的土地配置 , 05 省 县 4 生产 生 利用保护环境 。 O 2 世纪 5 年代 , O 以色列创 15 的典型调查 , 中 4 % 庄没有 集中供水 ,0 0项 其 0村 6 %的村庄没有排水沟 造 了一个 等级服务 中心的村落 布局 , 适应 当时的农业 生产力形式 , 保持 渠 和污水处理 。0 4 %的村庄 雨天 出行难 , 晴天是 车拉人 , 雨天是人 拉车 , 家宅 与耕地 关系 , 保证 乡村服务 系统 的效 率 , 同时兼顾 移民群体的独立 9 %的村庄没有任何消防设施 ,0 0 9 %的垃圾是随处丢放【 I l 。 居住 。2 世纪 5 年代 初到 7 年代 , 0 0 0 英国开展 了大规模 的“ 发展 规划” , 采取何种合理有效措 施和途径来实 现“ 村容 整洁”避免 “ , 花架村” 其政策核心是 加强 乡村地 区的人 口的集 中, 中心村 。2 世纪 7 年 、 建设 O 0 “ 烂尾村 ” l 和‘ 样板村 ” 等盲 目行为的出现 ,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伟大历 代 , 韩国以“ 勤劳、 自助、 合作 ” 为精神主 旨的‘ ‘ 新村促进运动” 另外 , 。 —些 史任务开局之初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然而 , 由多数 土地 学者倡导 发达国家开展了对“ 生态村” 的研究和实践 活动 , 目的是追求一种人类 其 和研究的农村居 民点土地整理 , 在一定层 面上符合 了建设社会 主义新 农 的活动不损坏 自然环境并融人 自然环境 , 建立 一个 生态型人居环境和食 村 “ 村容整洁” 的目标要求。农村居 民点土地整理主要是运用 工程技术 物生产系统的理想生 活模式 。 如丹麦学者 Gl a 提 出的生态村 , i n m 澳大利 手段及调整土地产权 , 通过村 庄改造 、 并和再利用 , 归 使农村建设 逐步集 亚生态学家 M lsn 出“ oi 提 lo 永恒文化村 (em nn), praet”根据 日本农村地 区 中、 约, 集 提高农村居民点 土地利用强度 , 促进 土地利用有序化 , 合理化 、 受城市影 响的不 同,aeci Tkuh 等人设计 了 3 种生态村模式。 科学化 , 并改善农民生产、 活条件 和农村 生态环境 生 。开展农村 居民点 由此 可见 , 同国家农村建设 的成功模式和方法 为我 国社会主义新 不 土地 整理 的主要 目的在 于改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 要求的无序 、 低效 的农 农村建设和农村居 民点土地整理提供 一定理论基础和丰 富的实践经验。 村 土地利用 现状 ; 营造和谐的人居 环境 ; 为推 动农村两个 文明建设和城 依据我 国实际 , 充分利 用 国外成 功经验 和理论依据 , 不仅可以正确引导 乡一体化创造条件口 不难看 出, 目 】 。 其 标包括土地利用合理 化和集约 的同 农村居 民点规划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 可以提高相关研究效率和技术 而且 时, 也包括了改善农 民生产 、 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 环境 为代表的“ 村容整 含量 , 避免或减少不必要弯路 。 洁” 。因此 , 通过对农村居 民点土地整理 的内涵扩 充和合理运作 , 完全能 参考文献 够服务于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 村容整洁” 目 提供 可靠的实现途 【】 为“ 的 标 l 李兵弟. 罔上谈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 ̄[BO ] t :w wx hme ' /L.t / w .nu a. E hp / i t c m/hio2 0 1 3z iohm 。 0 6 0l 1 /0 6 03 2 o z b / 0 60 1 /h1 .t 2 0 — 一 32 0 - —1 . 3 径和方法。 以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途径之 优点在于 : 一方 面充分 利用农村居 民点土地整理 的研 究成果 和实践 【 2 】陈百明. 土地资 源学概论【 . :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 学出版社 ,9924 19 :9— 经验 , “ 为 村容整洁 ” 提供相应 研究基础 和提高研究成 果的转化效率 ; 另 2 7 9. 方面 , 二者合二为一 , 互为促进 和双赢 , 免顾此失彼 , 避 重复投资 和建 【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及措施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及措施

按 照建设社会 主义新 农村 的 原则要 求 ,以 中心 村 、生 态村 整 治 为 重 点 ,以 点 带 面 ,积 极 引 导 ,稳 步推进 农村 居 民点整治 , 从农村 实 际出发 ,采取 以下模式 和方 法进 行 整理 。 1 规划 调整型 。对于城镇 建 . 设发展 或有 关项 目的建设 以及城 六 、农村 居民点整理 的主 镇 规 划 区范 围 所 涉 及 的 村 庄 , 1 符 合 土 地 利 用 总体 规 划 。 . 应 与 城 镇 的 发 展 布 局 和 建 设 项 要 措施 根据 中华 人民共和 国土地 管理 目 的 安 排 密 切 衔 接 , 相 互 协 根 据我 国社 会 经济状况 及土 法 的有关规 定 ,各级人 民政府 调 ,结 合 规 划 布 局 的要 求 对 村 地资源 的特点 ,可采用以下措施 , 编制的 土地利 用总体 规划是 全社 庄建设 用地进 行 统筹规划 、统一 确保 农村居 民点整理 目标 实现 安 置或 改 造 。 1 加 强宣传 、提 高认识 。通 . 会从事 土地开 发 、利 用 、保护 、 整 治 工 作 的 依 据 ,具 有 法 定 效 2. 中合 并型 。对于具有一 过 多种 形式 、各种活 动宣 传土地 集 力 。因此 ,在进 行 农村居 民点用 定规 模 、发展 条件好 、限制 条件 管理 的法 律 、法 规和政 策 ,增强 地整理 时 ,必须 符合土 地利 用总 少 的村 庄 ,规划 长期保 留同时接 全 民 国土 意识 ,使广大 干部群 众 体规 划的 要求 。 纳其 他搬 迁村庄 ;或 多个行政 村 认识 到农村 居 民点用地 整理不 仅 2 因地制 宜,切实可行。由于 已经 自然地 聚集 成更大 规模 的聚 能够节 约土 地 、增加耕 地 、提 高 . 全 国地形复杂 ,各地的社会经济条 落 ;或人 口规模 不大 ,但交通 条 土地利 用效 益 ,而 且能 够改善 农 件差异较大 ,在评价农村居民点整 件 、 自然条 件 、资源条 件优越 , 民的居 住条件 和居 住环境 ,加快 理潜 力时 ,必须坚持因地制宜 、切 具 有一 定 的发展潜 力的 村庄 ,鼓 小城镇 建设 的步伐 ,全 面推进 农 实可行的原则 ,不能脱离当地的实 励并 引导其 他村 庄的迁 入 ,增 强 村现 代 化建 设 。 际情 况 ,简单地 一 刀切 、一轰 而 人 口在 此类 村庄 的集 聚 。 2 科 学规 划 ,规 范有序 地推 . 5 保 留改善型 。对于村 庄 自 . 进 农村居 民点 用地整理 工作 。实 土。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尊重农民的愿望 ,量力而行 ,有计 身发展 条件较 好 ,但 由于 城市发 际工作 中 ,必须根据 自然 条件和 划、有步骤的稳步推进农村居民点 展整体 利益 的需求 对其发 展进行 社 会经 济发展 水平 ,采取 科学 的 用地整理 工作 。 限制的村 庄 ;或村 庄 自身发展条 态 度 ,结 合 全 市 的 城 乡体 系 规 5 集约利 用土地 ,改善 居住环 件 一般 ,但 由于村 庄人 口较 多或 划 、村镇 建设 规划 ,按 照建设现 . 境。由于传统习惯 ,我国农村居 民 具 有一 定的文 化 、历史价 值等其 代化农村 的要 求 ,因地制宜 地制 点大多是平房,独门独院,而且每 他社 会文 化 因素的影 响 ,不 能迁 定 农村 居 民点 用地 整理 规 划 。 3 制 定 配 套政 策 ,促 进 农 村 . 户农家有鸡舍 、有 猪圈 、还有茅 入到其 他村 庄中去 的村 庄 ,进行 厕 ,形成一个 “ 小而全”的 “ 小摊 改善居住 环境 ,完善 配套 为主的 居 民点 用地 整理 工作 。按 照土地 摊”,土地浪费严重。因此 ,农村 整治 工 作 。 利 用总体 规划 划定 的村镇 建设规 居民点用地整理必须和小康村建设 4 搬 迁撤 并型。对 于现状生 模 控制 范围 ,严 格限 制村镇 建设 . 结合起 来 ,按 照农村现 代化 的要 产生 活 条件 、发展条件 较差 ,现 突破 所划 ��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模式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模式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模式分析摘要:我国的建设发展都是围绕着城市,而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由于多种原因一直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下,缺少相应的规划和有效管理。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我国比较普通的6种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分析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农村宅基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很多因素都对其有较大影响。

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关切科学发展观土地利用由粗放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开展农村宅基地(居民点)土地整理,一是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来看,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有利于实现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促进小城镇发展,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共资源配置的问题;二是从耕地保护来看,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有利于保住18亿耕地不减少,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从地方发展来看,加强农村宅基地整理有利于促进城乡土地统筹利用,缓解城市用地压力。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运动的不断深入,许多地方农村宅基地整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套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总结起来,我国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模式主要有以下类型:1 迁村并点型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村落的形成往往是为方便耕作而自然形成的聚居和散局。

一般情况,聚居规模的大小都与当地自然地貌、耕作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在平原地区,聚居规模通常较大,而在西部山区,聚居规模则较小。

但是如果在适合聚居地区的规模较小的话,一方面不利于行政管理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基础设施配套。

因此对于这些规模过小的自然村,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向中心村缩并,同时对小村旧址进行复垦还耕。

所谓迁村并点型农村宅基地整理就是根据一定地区内现有村庄的发展现状,规划出相应的中心村;然后将规模小、用地大、基础设施落后的自然村居民迁入中心村或集镇,并将原来的自然村农村宅基地整理为耕地,从而促进农村居民的集中居住和耕地的连片集中,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和农用地的规模经营程度。

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要点分析

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要点分析

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要点分析摘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产业和空间布局的调整,逐步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住宅用地紧张的矛盾,以实现宅基地减量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

集中居住点是以相对较少的土地资源实现了较多农民相对较高水平的生活条件。

本文结合有效理论和实际经验对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农村;集中居住点;要点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适度集中、合理布局”为原则进行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建设,同时也要将分散农民转移到相对集中的居民点进行生活。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探究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一系列有关问题,及时制定策略寻求解决方法,改善现状刻不容缓。

一、进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意义在“三农”问题中,农业是基础,农村是保障,农民是根本,国家要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

而目前广大农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民住房改善和土地流转力度不够。

进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首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响应群众需求可以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其次,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可以使农民进行集中居住,从而改善其生活环境,有利于实现集中居住地区农民群众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公共服务。

最后,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可以增加可利用土地资源,缓解土地紧张状况;同时也可以促进城镇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

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现状(一)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取得的成效在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中,各级政府本着“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实行“四公开”制度,即项目建设要公开、项目安排要公开、补助标准要公开、资金使用和分配情况要公开。

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设计以“节约资源、集约发展”为原则,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
生 态效 益分 析 ,展 望 了全 面推 进 农 村居 民 点整 理 促 进 经 济社 会发 展 。
关键 词 :农村 居 民点 ;土地 理 ;城 乡统 筹 中 图分 类 号 :F 2 . 1 3 32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6 l (0 0 0 -160 0813 2 1 ) 40 0 - 3
李应刚 ( 重庆市国土整治 办公室, 重庆 4 OO O O) O
摘 要:未来最主要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的空间在农村居 民点用地上 。开展农村居 民点整理改善 了农 民的居住观
念 ,构 建 了和 谐 的新 农村 局 面 ;加 快 了城 市化 进 程 ,解 决 了农 民 剩余 劳 动 力 转 化 的后 顾 之 忧 ; 同 时 ,其 体 现 了
epa d teu b n d v lp n p c x n h r a e eo me ts a e, a d p o i et eefciep af r fru b n a d r r amo iu e eo me tTh n rvd h fe tv lt m o r a n a h r no sd v lp n. e o u l u a ei e t ae o s l t n Ba a src , r rlr sd ni ra c n o iain i n n Ditit Ch n qn s ito u e r m h s e t fte p tn ilo r l a d o o g i g i n rd c d fo te a p cs o h oe t fr a a u l
o n ne sv s fl d i tn ie u e, e s r h rn ils o o n r a ig c n t cin ln n o e ra ig tt utv td ln a n u e te p cp e fn tic e sn o sr t a d a d n td ce sn oa c l ae a d, i u o l i

新农村居民点建设简介范文

新农村居民点建设简介范文

新农村居民点建设简介范文朋友们!今天来给大家唠唠咱村的新农村居民点建设,那可真是一件特别酷的事儿。

咱这个村啊,以前居住环境就像个没整理过的大杂烩。

房子这儿一间、那儿一间,道路也是七拐八拐的,就像一团乱麻。

而且很多老房子年久失修,居住起来不仅不舒适,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呢。

现在可大不一样啦!就像给咱村来了个超级大变身。

先说说这规划,那可是请了专业的人员,就像请了一群魔法大师一样。

他们把整个居民点规划得井井有条。

一排排崭新的房子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

每栋房子的设计既考虑到了现代生活的需求,又保留了咱村的传统特色。

比如说,房子的外观有着咱们本地独特的建筑元素,像屋顶的样式、墙上的花纹,看着就特别亲切,但房子里面呢,那可都是现代化的设施,什么干净的卫生间、宽敞的厨房,还有舒适的卧室,一应俱全。

再看看基础设施建设。

以前的土路一下雨就变成泥巴乐园,现在全是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或者柏油路,汽车跑起来都稳稳当当的。

路两边还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树,夏天走在路上,那阴凉别提有多舒服了。

村里还建了大大的广场,就像城市里的公园一样。

广场上有健身器材,老人们可以在这儿锻炼身体,小孩们放学后就在这儿玩耍嬉戏,妇女们也会在晚上聚在这儿跳广场舞,可热闹了。

还有水电供应方面,以前老是停水停电的,可把大家折腾得够呛。

现在呢,水电供应特别稳定,就像忠诚的小伙伴一样,一直陪伴着大家,不管啥时候都不会掉链子。

说到环保,这也是咱们居民点建设的一个亮点。

以前垃圾到处乱扔,污水乱排,整个村子看起来乱糟糟的,还臭烘烘的。

现在可不一样啦,每家每户都有专门的垃圾桶,村里还有垃圾收集车定时来收垃圾。

污水也有专门的处理系统,就像给村子的环境卫生请了个超级清洁工,让咱村的环境变得干净又整洁。

为了丰富大家的生活,居民点还配套建设了一些公共设施。

像有一个小小的图书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无论是种地的知识,还是孩子们学习的课本,都能找到。

还有一个社区活动室,村民们要是遇上红白喜事,或者是想开个小会啥的,都可以在这儿进行。

【精品】农村居民点布局

【精品】农村居民点布局

【关键字】精品农村居民点布局1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1.1 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1.2 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1.3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70%以上。

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2 农村居民点布局中所存在的问题2.1缺少系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总体土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连网,房屋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

2.2居民点内部闲置土地比重高,村庄占地面积大。

据调查,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一般约有1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在村庄内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各地仍在农村居民点外围划出一定数量的农田作为建设预留地,致使村庄不断蔓延,占用耕地,蚕食良田。

2.3土地的人口容积率和利用率较低。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尤其在农村居民点内多是平房的“小而全”居住方式的区域,使得农村居民点内土地的人口容积率比较低,从而使得其土地的利用率也比较低。

2.4村庄的复杂性。

很多农村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并且随着分家析产和自由买卖,产生了几家共院、楼上楼下非一家、共有山墙、共有院墙的复杂现象。

此外,除了主房、院落以外,还有各种附属建筑物。

因此,建筑的复杂性对于宅基地整理牵涉到复杂的权属关系、邻里关系,调解任务繁重,有时候根本办不成功。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综述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综述

的 重要 手 段 。 于此 , 少 学 者对 其 进 行 驱 动 力 、 式 等 方 面的 研 究 。 用 文 献 资 料 法 , 鉴 不 模 采 系统 总 结 国 内学者 对 农 村 居 民
点整 理 运 作模 式 的研 究 成 果 , 并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观 点 。
[ 键 词 ] 村居 民 点 整 理 ; 式 ; 述 关 农 模 综 由 于 受 到 传 统 农 业 经 济 的影 响 ,我 国 农 村 呈 现 出 布 局 散 乱 、 境 差 的现 象 . 致 土 地 闲置 率 高 、 费严 重 。 而 随 着 城 市 环 导 浪 快 速发 展 , 镇 建 设 用 地极 为 紧 张 。针 对 这 种 用 地 矛 盾 , 村居 城 农 民点 整 理 被 广 泛 提 出和 应 用 。 村 居 民点 整 理 是 指运 用 工 程 技 农 术 及 土地 产 权 调 整 . 过 村 庄 改 造 、 并 和 再 利 用 , 农 村 建 设 通 归 使 逐 步 集 中 、 约 , 高农 村 居 民点 土 地 利 用 强 度 , 进 土 地 利 用 集 提 促 有 序 化 、 理 化 、 学 化 , 善 农 民 生 产 、 活 条 件 和 农 村 生 态 合 科 改 生 环 境 。O世 纪 末 以来 , 少 学 者对 其 进 行研 究 , 体 体 现 在 驱 动 2 不 具 民 点 用 地 整 理 规 划 纳 入 城 镇 规 划 体 系 ,并 结 合 城 市 总体 规 划 、 城 镇 发 展 规 划 及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选 取 集 中 安 置 点 。其 次 . 由 政 府 或 村 庄 自筹 资 金 建 设 小 区 或 公 寓 , 套 完 备 基 础 设 施 及 公 配 共 配套 设 施 。也 可 以采 取 由 企 业 出 资 、 府 给 予 合 理 优 惠 的 方 政 法 为楼 房建 设 筹 资 。最 后 , 合 搬 迁 条 件 的 村 庄 进 行 一 次 性 整 符 体 搬 迁 , 现 “ 村 社 区化 ” 实 农 。 “ 寓 化 ” 模 式 能 够 改 善 农 民 的 生 活 环 境 .改 变 过 去农 村 公 脏 、 、 的 现象 , 乱 差 同时 也 使 农 民 享 受 到城 市 基 础 设 施 及 公 共 配 套 设 施 。尽 管 如 此 ,农 民 上 楼 ” 是 会 带 来 许 多 诸 如 生 活 不 便 “ 还 等 问题 。 因此 , 采取 “ 寓 化 ” 式 进 行 居 民点 整 理 时 应 注 意 : 公 模 在 规 划 时 , 型 设 计 、 积 率 、 修 、 础 设 施 配 套 等 要 充 分 考 虑 户 容 装 基 农 民 的 生 活 习 惯 、 入 水 平 等 因 素 。 能 盲 目照 搬 城 市 社 区 模 收 不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宅基地整理初探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宅基地整理初探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820209202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宅基地整理初探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郑志林(632),男,工程师,龙岩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福建龙岩 36姜 刚(2),男,讲师,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5郑志林 姜 刚摘 要:总结了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并以实例阐述了宅基地整理的意义和方法,最后指出了进行宅基地整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土地资源中图分类号:TU 286文献标识码:A 我国今年两会的顺利召开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再次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现如今,我国正处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工业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过程。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占用大量的土地尤其是耕地作为建设用地。

因此,要满足“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生态”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土地利用方面面临着既要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又要满足经济建设用地需求的双重压力。

要妥善解决这一矛盾,进行全国范围大规模的土地整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其中进行农村宅基地整理是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1 在农村宅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1 农村居民点用地和人均用地面积数量大全国土地详查资料表明[1],截止到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已达0.16亿亩,人均用地达192m 2,大大超过了2000年规划用地指标0.13亿亩。

随着我国人口规模的增长,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农村宅基地占地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人地矛盾会更加突出。

1.2 建房选址随意,布局分散混乱缺乏规划农村居民点大多是围绕原有自然村向外扩展或沿公路两侧条带状延伸而成,空心村便自然而然形成了。

南方和西部有些地方则呈现出自由散居于田间地头的状态。

这种宅院散乱的局面将导致空闲土地增多致使土地利用率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摘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理事关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用地效率,是促进农村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抓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要求,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缓解建设用地矛盾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做好此项工作,既能有效地利用国土资源,又能促进和改善农村环境,同时还可以缓解用地矛盾。

拟就农村居民点整理含义、特点、问题、模式及主要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居民点整理;问题;模式;措施1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1.1 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1.2 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1.3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70%以上。

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2 农村居民点整理中所存在的问题(1)缺少系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总体土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连网,房屋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

(2)居民点内部闲置土地比重高,村庄占地面积大。

据调查,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一般约有1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在村庄内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各地仍在农村居民点外围划出一定数量的农田作为建设预留地,致使村庄不断蔓延,占用耕地,蚕食良田。

(3)土地的人口容积率和利用率较低。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尤其在农村居民点内多是平房的“小而全”居住方式的区域,使得农村居民点内土地的人口容积率比较低,从而使得其土地的利用率也比较低。

(4)村庄的复杂性。

很多农村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并且随着分家析产和自由买卖,产生了几家共院、楼上楼下非一家、共有山墙、共有院墙的复杂现象。

此外,除了主房、院落以外,还有各种附属建筑物。

因此,建筑的复杂性对于宅基地整理牵涉到复杂的权属关系、邻里关系,调解任务繁重,有时候根本办不成功。

(5)农民住房安置的问题。

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两种住房安置措施。

一是把农民统一安置到建好的居民区,根据城镇用地标准以及原先宅基地房屋情况,给予每户面积不等的住房一套。

二是对原先农民宅基地房屋进行评估,发放补偿费用,由农民自己在政府划定的区域建房。

给予农民补偿款的方法可能导致农民建不到房。

原因有二,一是农民获得的补偿款不足以到市场上买房或者自己建房;二是由于农民储蓄较少,而用钱的地方较多,所以容易导致农民把补偿款挪做它用,最终则无钱建房。

(6)责任田再分配的问题。

农村居民点整理后,农民迁移到中心村或城镇,这就涉及责任田的再分配的问题。

对于居所到田地距离较远的农民则面临交通成本的问题,这些费用由谁承担则是问题之一。

有些地方把整理出的田地由政府统一经营,成立农业生态园区。

园区管委会每年向农民交纳租金或一次性付给农民集体补偿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农民的利益则是问题之二。

(7)耕地复垦数量、质量的问题。

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整理的数量以外,还需特别注重整理为耕地后,耕地质量的高低。

过去,在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就因为只注重耕地的数量而没有过多强调复垦后耕地的质量,而造成了“占好地、补劣地”现象时有发生,给我国耕地的总体质量带来了一些影响。

所以,现阶段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整理出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做好与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的工作。

3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要求,以中心村、生态村整治为重点,以点带面,积极引导,稳步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从农村实际出发,采取以下模式和方法进行整理。

3.1 规划调整型对于城镇建设发展或有关项目的建设以及城镇规划区范围所涉及的村庄,应与城镇的发展布局和建设项目的安排密切衔接,相互协调,结合规划布局的要求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安置或改造。

3.2 集中合并型对于具有一定规模、发展条件好、限制条件少的村庄,规划长期保留同时接纳其他搬迁村庄;或多个行政村已经自然地聚集成更大规模的聚落;或人口规模不大,但交通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优越,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村庄,鼓励并引导其他村庄的迁入,增强人口在此类村庄的集聚。

3.3 保留改善型对于村庄自身发展条件较好,但由于城市发展整体利益的需求对其发展进行限制的村庄;或村庄自身发展条件一般,但由于村庄人口较多或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等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不能迁入到其他村庄中去的村庄,进行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为主的整治工作。

3.4 搬迁撤并型对于现状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条件较差,现有人口规模过小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逐步引导人口向其他人口规模较大、基础设施相对较齐全、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其他村庄转移;对位于矿产品储藏区或者踩空区等禁止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对受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位于限制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缩减用地规模,逐步进行搬迁撤并。

通过合理布局新农村居民点,进行村庄整治和退宅还耕,使农村居民点的整治迁并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和耕地保护相结合,使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紧密结合,农村居民点的退宅还耕与农田的整理复垦紧密结合,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4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主要措施4.1 充分尊重集体土地产权,切实保障农民权益首先,农村居民点整理要充分尊重土地所有者的权益,不得侵犯农民的产权。

其次,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居民点整理的重大意义,并保证整理项目的透明和公开,随时接受农民的监督。

第三,在整理过程中,要给予农民实惠,注重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并保证农民生活质量不降低,对于整理过程中对农民造成的损失要给予公平的补偿。

政府在安置农民时应以统一安置到建造好的居民小区为主,这样大规模的安置,一方面能保证农民有房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政府和农民节省房屋建造的开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征求农民的意见,扩大宣传力度,争取大部分农民的认可,并保证农民住房条件不降低。

对于确想自己建房的农户可以发放补偿款,让其自建房屋。

同时,政府只发放房屋的内部必要的装潢费用以及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住房面积减少所带来的补偿费用等。

对于责任田的再分配,地方应该考虑农民田地位置变化做带来的交通成本,并给以必要的补偿。

对于由政府统一经营农业园区的,我们认为政府应该按照租赁农民土地或农民以土地入股等方式,让农民获得稳定的补偿,这样既可以获得因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收入,也可以避免因通货膨胀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从而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2 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置换要做到与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双挂钩”城镇建设用地置换指标要做到与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双挂钩”。

应建立并完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完善耕地质量评价系统,合理运作、科学评价,做到建设用地指标与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双挂钩”。

地方政府应该对复垦后的质量进行评估,对于高于平均水平或复垦耕地质量很高的,可以给予奖励或赋予“质量系数”,即置换比复垦面积更大的建设用地使用指标。

4.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涉及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精神的问题。

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保护耕地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重土壤的改良。

土地作为自然的产物,其质量的提高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必须充分考虑土地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考虑系统内各生态因素间的相互平衡以及土地生态系统与其他各相关环境系统间的相互关系;②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不适合作物耕种的土地,要做好退耕还林还湖工作,维护农村生态系统;③按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容纳能力的原则实施各项土地整理的生物和工程技术措施。

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过程的同时要有人文精神,要注意有选择地保留民族、民俗等文化遗产和建筑,做到土地整理与文化建设相统一。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一些典型模式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适时创新和探索一些新的模式。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的核心是土地的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应该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不能靠侵害农民的权益来发展经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挂钩以后,应充分抓住这个机会,把农民的权益和经济建设有效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土地可持续利用之路。

参考文献[1] 郭述恒,张颖.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及措施[J].中国信息界,2009,(06):58 59.王富山.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现实潜力初探[J].华北国土资源,2008,(02):30 32.赵珂.农村居民用地整理问题再探讨[J].农业经济,2008,(05):56 57.黄河清,姚晓祥.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问题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08,(06):21 22.林坚,李尧.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7,(1):58 65.国土资源部公布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