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下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挑战及改进路径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挑战及改进路径作者:杨小卜何东升杨兴雨王佩瑶来源:《管理学家》2021年第17期[摘要] 近年来,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品质提升工程。
公共服务关乎社会公正和公平正义的发展,既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目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短板和弱项问题明显,如何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真正的平衡和均等化,是当前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文章对当前各省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运行机制,提出了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实现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影响因素;改进路径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7-0091-0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治理现代化强调地方政府转变单一发展型价值取向,坚持建设服务型政府,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想实现均等化,是需要政府、市场及群众等各个主体进行配合产生共同作用和互相影响才能实现的,是需要多元主体间的良性互动的[1]。
一、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情况分析据专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均等化水平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我国自2009年实施新医改政策后,各个省市都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投入,基本医疗卫生方面条件得到明显提升,均等化水平也得到一定改善,但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更慢一些[2]。
天津、山东等省份具有经济发达、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所以这些省份在基本公共服务上因本身所具备的雄厚物质,能很好地满足本地及流动人口的服务需求。
同时,专业型的人才聚集也为这些省份提供了较好的资源,这也是这些省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高的重要原因。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改革创新整改报告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改革创新整改报告一、前言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和改革创新是维护国民健康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为了评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和改革创新的成效,本报告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整改建议。
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1. 区域差异根据统计数据,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的医疗设施和人才资源充足,公共卫生服务较为完善,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存在医疗资源匮乏和人才流失的问题。
2. 城乡差异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相对滞后,农民的健康保障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
城市居民享受到更多的卫生服务资源和覆盖范围,而农村地区人口的基础卫生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 贫富差距社会经济地位对公共卫生服务的享受有着重要影响。
富裕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普遍较好,而贫困地区的服务水平比较低下。
贫困人口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加大了健康风险。
三、改革创新成效评估1. 医保制度改革医保制度改革是公共卫生服务改革的关键环节。
通过推进综合医保制度和居民医保制度的改革,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减轻了看病负担,进一步推动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2. 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基层卫生机构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首要接入点,通过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提高了基层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在偏远地区建立村级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增加医疗资源配置,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
3. 公共卫生知识宣传通过加强公众对公共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公众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政府组织各类健康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提供科学有效的防疫指导,增强了公众自我防护能力,推动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改革创新。
四、整改建议1. 提升贫困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卫生服务投入,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和人才配置,确保贫困地区群众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均等化目标。
2. 推进国家级医疗资源分配制定合理的国家医疗资源分配政策,提高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医疗机构之间的平衡性。
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及其判断标准
学 习论 坛
TRI BUNE oF TUDY S
Sp 20 e.0 9
Vo . 5 No 9 12 .
第2 5卷
第 9期
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及其判断标准
刘琼莲
( 中国人 民大 学 公共 管理 学 院 , 北京 107 ) 0 82
[ 摘 要] 新医改是针对 中国内地 的基本 医疗卫 生供给不足 与分 布不均衡 而进行 的一项 改革, 把基本 医疗卫 它“
案 明确提 出 2 1 年要达 到基本 医疗 保障 制度 全 面覆 盖 01
政制度对医疗卫生资金 配置进行再分 配 , 在某种 意义上
说 , 在 医疗 卫生 方面进 行公 共支 付 的补偿 。所 以, 它是
政府提 出的这 种制 度安排 潜 在地存 在着一 种 对个人 的 公 共支付行 为 , 这种支付行为 既无法从 经济的角度来认 识, 也无法 从政 治的 和文化 的角度来 理解 , 是在任一 这 国家中都普遍 存在 着 的却又 超 出了现有 一切科 学理解 的客观现象 , 时候被抽象地表述为“ 有 公共性” 。 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 均 等化作 为一 种反 映与体 现公 共性 的制度安排 , 是基于公平 的正义原则 和现阶段经济 发 展水平 而提出的 , 是为 了缩小 市场经 济体制 内因收入 分 配或 因历史 原 因而造成 的基 本 医疗卫 生服务 领域 内
性来 提 供基 本 医 疗 卫 生 服务 。均 等 化 的假 设 前 提 是 “ ” 以人为 出发点来 提供 相应 的 医疗 卫生 服务 , 人 , 需求 方是 作为独 立 的 、 具有 个体性 的人 而存 在 的 ; 均 化 的 平 假设前提是 “ , 物” 以物 为 出发点来 提供 基本公 共 服务 , 也就是说 , 需求方被 当做抽象 的整体 即失去 了个 性特 征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政策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民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确保人民在健康和公共卫生方面享受到公平和公正的待遇,我们应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逐步均等化政策。
首先,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没有良好的健康状态,就无法享受其他物质和精神上的幸福。
通过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可以确保广大人民能够及时获得基本的健康保障和医疗服务,降低因疾病而造成的不幸事件的发生。
这样一来,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将大幅提高。
其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政策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异。
当前,我们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差异加大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人民在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条件和机会相对较差。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政策,将有力地促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异,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带来的福利。
第三,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政策有助于提高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健康的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财富,只有广大人民在健康和公共卫生方面享受到公平和公正的待遇,才能够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如果一些地区的人民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不均等而感到不公平,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政策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那么,我们该如何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逐步均等化政策呢?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提供足够的医疗资源和健康服务。
其次,应该加强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培训和建设,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管和评估。
最后,应该加强对人民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简析新医改形势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
新医改方案解读
新医改方案解读一.背景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老百姓大问题。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
形象的说明人民的医药负担。
老百姓治不起病,这不光是民生问题,解决的不好,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造成不稳定因素。
鉴于此国家决定花大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此制定了医改方案。
因为这次的医改方案不同于以往的医改。
故称为新医改。
二.中国医改的进程1、1950年: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定“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工作方针,中国逐步建立起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组成的福利性医疗保障制度。
但是卫生资源分配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
1979年,卫生部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拉开医改大幕。
2、1985年: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正式启动医改。
并开始进行试点改革。
3、2000年,国务院公布《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医改。
主要措施是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与盈利性进行管理。
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政府转变职能,实施政事分开,医药分家等。
4、2000-2004年:随着产权改革的推进,以及非典的爆发,公共卫生体系问题暴露,民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矛盾突出,专家质疑医改的指导思想。
5、2006年9月,国家正式启动新医改,2007年:十七大报告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务的责任和投入”,明确了新医改的指导原则。
6、2008年,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方案原则通过。
7、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先后出台,各级政府先后明确医改的阶段性目标,医改进入冲刺阶段。
三.新医改方案的内容1.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足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公平效率统一,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
中国式现代化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医疗资源优化
中国式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医疗资源优化中国式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医疗资源优化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强大,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
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医疗资源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在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领域取得的成就,并提出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政府大力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更多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更为便捷的就医条件和更优质的卫生服务。
其次,政府不断加强了居民的健康宣传和教育工作,提升了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再次,政府推行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政策,使得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确保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然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服务质量仍然存在差异。
虽然公共卫生服务普及率较高,但一些基层卫生机构设备和医疗技术仍然相对薄弱,导致服务质量无法保证。
其次,由于地区差异和人口密集度不同,城乡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仍然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最后,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仍有待加强,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健康知识普及度相对较低。
二、医疗资源优化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资源优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在医疗资源方面,中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政府大力发展和完善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通过建设更多的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岗位,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其次,政府推行了医改政策,全面推进医疗体制的改革,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再次,政府加大了对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了医疗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然而,医疗资源优化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大城市的医疗资源较为丰富,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医疗服务的不平衡。
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困境分析
“ 看得见 的手” 以强力 的财政 转移 支付 方式 进行 , 政资 , 财
源再分配方可实现。
北京, 那儿每 千人 口病 床数 为 6 2 ; . 8 而条 件最 差 的省 份是
贵州 , 每千人 口病床数 只有 15 ; .1 两者相差 4 2 。如果用 .倍
苣
人均期 望寿命 作为衡量各 地总体健 康状 况 的指标 , 我们 发 现, 各省的人均 G P与人均寿命 高度相关 。人 均寿命最 高 D
中国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 策困境分析
袁 艳
( 宁学 院 基础 医学 院 , 咸 湖北 成 宁 4 70 ) 3 10
摘 要: 促进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 当前深化 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的一项重要 制度 安排 。由于其对缩 小 是
城 乡居 民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的差距 , 高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 的公平性具有 重大意义, 提 已成为新 医改近期 五项 工作
第3 O卷 第 1 0期
2010阜 1 月 0
咸
宁
学
院
学
报
V0 . 0. . 0 13 No 1 Oc . 01 t2 0
J u n l fX a n n l e- o r a in i g UI Y l : o i S
文章 编号 :06—54 (00 1 0 1 0 10 32 2 1 )0— 00— 2
年 中国城乡居 民收入 的综合 基尼 系数 将 达到 0 4 4 问题 .7 ,
十 分严 重 。
此外 , 国卫生总 费用 ( 政府卫 生投入、 会资 金投 我 含 社
人 和个人卫生投入 ) 快速增长 , 18 从 9 0年的 1 32 4 .3亿 元增
医改取得的成绩
医改取得的成绩医改提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
一、改革开放以来,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有效控制了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
我国一贯坚持和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特别是2003年“非典”之后,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
同时,我国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患者实行免费药物治疗;对儿童普遍实行免疫规划,免费疫苗接种预防的传染病已达到15种。
二是建立了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三项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已经覆盖2亿多城镇职工、1亿多城镇居民和8亿多农村居民。
同时,我国不断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三是建立了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由17.0万家增加到29.8万家,其中医院19852家,乡镇卫生院39876家;病床床位由204万张增加到370万张;卫生人员由310万人增加到590万人。
此外,有村卫生室61.4万个,乡村医生88.2万人。
同时不断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政策建议作者:林炜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2期摘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政府为保证所有公众拥有最基本的健康生存权与发展权而作出的施政导向。
多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发展不协调、农村卫生服务严重滞后现象突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分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医疗服务领域中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十分薄弱。
因此通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来维护农民健康、缓解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城乡;公共卫生;均等化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04-05一、问题的提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政府为保证所有公众拥有最基本的健康生存权与发展权而作出的施政导向。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研究此问题的学界权威冯显威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从保障公民健康权方面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从服务的内容方面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根据公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既有面向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例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也有面向个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例如疫苗接种。
农村是我国卫生服务的重点,也是最薄弱环节,多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发展不协调、农村卫生服务严重滞后现象突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分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医疗服务资源约有80%在城市,只有20%在农村。
医疗服务领域中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十分薄弱。
因此通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来维护农民健康、缓解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32期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徐晓君(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南宁530021)【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要求逐渐增高,但是,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增大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出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
因此,我国出台了关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要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且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21-02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实施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服务质量与服务效果,难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基于此,下文针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分析,提出几点解决对策。
一、新医改中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经济水平逐渐提升,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中出现了较多问题,影响着城乡之间与地域之间各个群体的医疗效果,导致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因此,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针对社会此类问题进行改善,例如:在2009年的时候,国务院出台了新医改方案,在其中的第十九条明确规定,要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定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渐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区域,加大城乡居民疾病防控力度,提高其工作质量,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已经给予一定的定义。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就是我国每个公民都可以获得较高水平的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为:计划免疫服务、院前急救服务、采供血服务等。
在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九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要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面向所有人群开展服务工作,对于重点人群而言,需要加大疾病防控力度,同时,国家需要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一些服务。
二、影响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因素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实施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服务质量与可靠性,难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实施水平,且各个区域之间的人群,也会产生一些复杂的原因,导致出现一些影响因素,难以提升其工作质量。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文件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文件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文件一、引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强调了每个人在健康权利方面的平等和公平,并致力于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卫生服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文件。
本文将通过全面评估这些文件,探讨该政策文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二、政策文件的深度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文件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改善卫生服务的平等性。
该政策文件鼓励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它明确指出,医疗资源应根据需求进行公平分配,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偏好或经济能力。
这样可以避免贫富差距带来的卫生服务不平等问题。
政策文件提倡建立健全的卫生服务网络。
这包括增加卫生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并确保它们能够覆盖到偏远地区和贫困人口。
政策文件还强调了建立全民健康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以解决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
通过这些深入探讨,政策文件确保了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卫生服务。
三、政策文件的广度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文件的广度体现在其涉及的各个领域上。
政策文件覆盖了医疗设施建设和医务人员培训方面。
它要求政府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投资,提高其数量和质量,并提供全面的培训机会,以确保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政策文件还强调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它鼓励社会各界加强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政策文件还关注到了医疗费用的问题。
它提议建立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以降低个人就医的经济负担。
通过这些广泛的措施,政策文件确保了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各个领域的实施。
四、政策文件的影响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文件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该政策文件提高了贫困人口的医疗服务水平。
过去,贫困人口往往无法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导致了卫生问题的严重恶化。
通过政策文件的实施,贫困人口可以获得同样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为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提升。
政策文件的实施也有利于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
通过卫生宣传和教育的推动,人们更加重视自身健康,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新医改的五大内容哪些?
新医改的五大内容哪些?一、新医改的五大内容哪些?法律常识: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二十四条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五条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享受较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二、新医改的主要内容有法律常识:一、目前深化医改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二、下一步将运用典型经验,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三、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增强深化医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法律依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一、深化医改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特别是D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D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改革各项工作,深化医改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主要表现在: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覆盖人口超过13亿人,2016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达到人均420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推开,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拓展深化,全国1977个县(市)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扩大到200个,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形成。
卫妇社发〔2009〕70号: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
国家医改配套文件: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财政厅局、人口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财政局、人口计生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现就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出以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政府责任,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到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普及,城乡和地区间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明显缩小。
到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完善,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一)制定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干预措施效果,确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适时调整。
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公共卫生问题、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可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础上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现阶段,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
(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和各地区针对主要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和严重威胁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处置需要,制定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适时充实调整。
新医改背景下实现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均等化探讨
基金项 目: 上海 市公共卫生优 秀学科带 头人项 目 ( G WD T R 2 0 1 2 1 8 ) 。 作者简介 : 朱素蓉( 1 9 7 1 一 ) , 女, 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医师 , 硕士 ( M P A ) 。
关, 涵盖机会均等 、 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三个方面 , 具 有层次性、 相对性和地域性等特点 ¨ ¨ 。
文章编号 : 1 0 0 4— 9 2 3 1 ( 2 0 1 4 ) o 3— 0 1 4 4— 0 3
・
卫 生监 督 与 管理 ・
新医改背 景下实现基本职业卫 生服务均等化探讨
朱素蓉 , 周艳琴 , 陈拈 , 傅华 ( 1 . 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 上海 2 0 0 0 3 1 ; 2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上海 2 0 0 0 3 2 ) 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有效 的职业卫生服务 ( O c c u p a t i o n a l H e a l t h S e r v i c e ,O H S ) ¨ J , 是 世 界 各 国 普遍采用的防治职业病 的重要措施。2 0 0 2 年 WH O / E U R O职业卫生合作中心提出了“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 ( B a s i c O c c u p a t i o n a l H e a l t h S e r v i c e ,B O H S) ”的 概 念 】 。职业病是严重危害全球劳动者健康的公共卫 高需求低供给的矛盾 , 职业卫生服务覆盖率低 。 1 9 9 6年 , 第4 9 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 W H O “ 人 人享有 职业卫 生 ” 的全 球 战 略建 议 。为达 到 “ 人人 享
我国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在基本职业卫 生服务政策研究 J 、 促进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 改善
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探讨
卫生服务 ,需求方是作为独立的、具有个体性的人 而存在的;平均化 的假设前提是 “ 物”,以物为出 发点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也就是说 , 需求方被当
作 抽 象 的整体 即失 去 了个性 特征 的形 式化 的存 在而 对待。
本公共 卫 生服 务均 等化 的 目标 。新 医改 中的利 益相
充分的开放性 , 不需要设定任何 限制条件 ,也不需
要对任何事 、任何人进行排 除。虽然人们的 自然禀
赋不同,占有资源也存在差异 ,但是每个人都有健 康生存与发展 的权利 ,而实现健康生存与发展的前 提是拥有社会准人 的同等机会 ,即每个人都有享受 均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会 ,也就是指提供基本
2 1 年第1 00 期
( 总第 6 期 ) 1
湖南行政学 院学报 ( 月刊) 双
讯 ANADM田 【TRA1 s 旺ONI Tr NS rUTE
N .,00 o 12 1 Ce e aNo 6 .n r l . 1
・
公共行政 ・
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的路径探讨
刘 琼 莲
实现 以人为本 ,促 进社会 的和谐 。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把现阶段我 国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均等化界定为 :基本医疗保险、疾病预防控
制 、妇幼保健 、健康教育等基本性医疗卫生保 障服
( 共天津市委党校, 中 天津 309 ) 0 11
摘要:落实基本 医疗卫生制度应在区分基 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与平均化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 ,从调 整 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与政策、完善 医疗卫生服务协调机制、改革财政与投资体制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实 现基和 卫生服务均等化。
形势政策论文:深化医改【精选资料】
一、新医改的具体措施此次新医改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其中包括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药品供应体系的建设。
具体措施如下:1.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
要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大保险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项制度能够协调发展。
对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险要做到应保尽保,要覆盖尽可能多的人群。
2.建立国家基本医药制度。
要从药品的选择、生产、报销、使用建立一整套制度,使得老百姓得了常见疾病的时候,随时可以个人、社会可承受的费用,得到所需的药品。
对于基本药物制度,也有批评意见认为这是回归到计划经济时期,其实大家如果细读这个药物制度,会发现其实政府在主导的同时还是尽量利用市场机制的,因为它是用竞争的方式来定点生产,看谁更用资质生产,并不是政府指定谁生产。
同时在流通和使用领域,也尽可能的利用市场机制,保证各方利益能够兼容,而不是简单回归到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
同时基本药物制度并不是中国首创的,大部分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都有基本药物制度。
这是行之有效的保障,老百姓用药安全廉价的制度。
3.健全医疗卫生体系。
我们目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处在我们基层医疗体系的薄弱,为什么资源都走向大医院和大城市?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力量的带动,因为市场是逐利的,使资源流向了有购买力的地方,走向大城市、大医院。
4.公共卫生均等化。
这是这次医改面临的非常突出的问题,我们目前无论是农村医保和城市医保,还是城市中的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福利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如何能够缩小城乡的差别?公共卫生服务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让老百姓得到相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城乡的差别,否则我们现在所有的政策是走向另外一面的,是在扩大差别。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
推进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强调的是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政府投入,改善治理等,具体的如:公立医院要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以药补医、加大政府投入,规范收支管理;改进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明显缩短病人的等待时间,实现检查结果互认等。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思想的发展趋势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思想的发展趋势我国医药卫生体制迈出重大改革的步伐,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主要内容的新医改方案在我国正式实施。
新医改的理论基础和核心理念,就是要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新医改理论基础和核心理念就是要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但目前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认知度尚不高,内容尚不明确,对象尚不确定,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措施尚不完善。
1 公共卫生服务新医改方案(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体思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
(二)醫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思想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1]。
(三)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具体目标的实现①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②是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③是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为使改革尽快取得成效,落实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着力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按照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的要求,确定基本路线图。
2021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009年4月,国家正式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首次提出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并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使广大城乡居民不得病、少得病。
***以此为契机,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惠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实事为抓手,认真组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面向全体居民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有效增强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促进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一、完善体系建设、实现服务网络全覆盖。
利用国债项目,争取市财政投资**万元,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风格,新建**个乡镇卫生院综合楼和*个村卫生室,每个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达*平方米以上,村卫生室面积达*平方米,并为每个村卫生室配置了价值*元的医疗设备,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编制,加强卫生人员队伍建设,累计增加基层卫生人员**人,充实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目前,***基本构建了以公立医院为龙头、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为枢纽,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抓好人员培训。
先后对乡镇、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免费进行在职学历提升教育和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同时选派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赴对口援疆省市学习项目实施相关知识,提高医务人员技能水平。
自2008年以来,共为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免费定向培养本科乡村医生*名;加大与区内外大医院协作力度,邀请各类专家对项目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借助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建立了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卫生工作发展;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定期到各村卫生室开展驻村带教工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提供技术指导。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病能力。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均等化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均等化2023年,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一切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以及医疗人员的勤勉工作和无私奉献。
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化:一、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了解决医疗服务的不足问题,我们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使其拥有更多的医疗资源和更高的医疗技术水平。
我们还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医院下沉到社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项有效的医疗服务模式,可以将医疗服务更贴近居民。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民签订服务协议,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
三、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医疗卫生队伍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足够的医疗卫生人员才能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我们加大了对医疗卫生队伍的投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医师定向培养等新型医疗模式,增加医疗卫生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是目前医疗服务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我们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医疗平台,将医疗服务推向新的高度。
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一、建设多层次的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是建设多层次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建立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卫生服务网络,实现了城乡卫生服务的有机衔接,方便了广大居民的医疗服务。
二、打破城乡医疗服务差异城乡医疗服务不平衡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
我们通过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下沉到社区等一系列措施,打破了城乡医疗服务差异,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均等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医改形势下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摘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我国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新医改政策,阐释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的背景及含义,并介绍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新医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的背景及含义(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经济社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公平、不平等现象,出现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隐患,如我国的基本卫生服务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提供水平不断拉大,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改革表现出极大的不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有损于社会和谐,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基于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于改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如2009年国务院出台新医改方案,第十九条规定:“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显然,在我国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时期,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改善民生、激发社会创造力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含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个公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执业、收入水平,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院前急救、采供血以及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
2009年国务院出台9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包括针对全体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针对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公共卫生服务,由国家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
二、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的成绩新医改实施以来,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保障标准大幅提升,服务项目不断增多,受惠人群持续扩大,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硬件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人员编制普遍增加,素质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效益明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结构优化,待遇增加,活力增强。
具体如下:(一)公共卫生投入逐年加大新医改实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全面落实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职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政府投入标准逐年提高,国家规定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为15元,2011年增加到25元。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到95%,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从2010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70%左右。
2012年城镇居民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总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00元左右。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2010-2011年,中央投入88.3亿元,支持了544所精神卫生防治专业机构建设。
2011年,中央投入56.2亿元支持2150个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和能力建设;投入42.9亿元支持县级妇幼保健院能力建设;投入8亿元支持结核病、职业病、麻风病及市级急救能力建设;投入16.4亿元支持农村急救体系建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网底”功能得到强化。
据卫生部调查,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从改革前的每个1-2人,增加到现在的4-5人(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多,效果明显新医改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
截至2011年9月底,规范化电子建档人数已达到4.33亿人;5900多万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220万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得到了管理服务;8175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获得了免费健康体检。
(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深入人心青少年、孕产妇、乙肝病毒携带者、贫困白内障患者、地方病患者……这些最需要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却往往也是低收入群体。
国家重大公共服务项目,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两年多来,我国实施七类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迄今累计受益群众达1.9亿人。
免费为6773万名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免费为104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使患者重获光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对2456万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了补助;免费为1174万名和123万名适龄农村妇女分别进行了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免费为2122万名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建设1246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比2008年提高7.7个百分点;对3644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实施了干预措施,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干预前的33%下降到7.9%。
在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2012年我国继续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一是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改善管理水平,改革支付方式,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二是全面落实基层医改各项政策,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继续加强基层软硬件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拓展深化城市大医院改革,大力推进便民惠民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办医。
三、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均等化进程中依旧面临着很多很现实的问题:(一)公共卫生服务的界定与范围相对狭隘在我国,对公共卫生概念的界定力图与国际接轨。
200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公共卫生定义: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曾光等专家学者指出公共卫生是以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为宗旨的公共事业。
基于国情,我国规定了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0—36个月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从内容来看,覆盖面过于狭窄。
瑞典的公共卫生概念则宽泛得多,包括一切与全民健康问题有关的事业和工作:社会保障、临床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和疾病康复服务。
而且查体、保健、咨询、预防免疫和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在社区医疗中心完成,由市级政府独立负责该部分的经费预算、财政税收、分配和管理协调。
美国1994年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监测健康状况,判断和调查社区的卫生问题和公害,宣传、教育使居民能关注卫生问题,动员社区合作和活动,执行保护健康和确保安全的法律和条例,保证卫生保健费用的供给,对保健问题新的观察及创新的解决方法的研究等。
可见,西方新公共卫生超越了保健范畴,把健康问题提到了各部门、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使他们了解其决策对健康的影响并承担起健康责任。
健康促进政策包括立法、财政措施、税收和组织改变等。
这种协调行动使健康、收入和社会政策更趋平等。
虽然我国也强调政府的作用以及公共卫生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但公共卫生服务界定范围与内容相对狭窄,更多地强调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本身,在实际操作中也更多的只是涉及卫生部门的事情。
因此,各级政府对这一公共事业重视不够,是造成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中遭遇瓶颈的根本原因。
(二)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不均、城乡差距表现突出在医疗机构、医疗设施,人员数量、人员质量以及人均医药费用等方面,城镇和农村差距依旧明显。
2010年末,全国新农合参合率96.3%。
乡镇卫生院占全国医院、卫生院63.3%;村卫生室占全国卫生机构69.3%。
就农村卫生机构与其所覆盖人口而言,城乡差别似乎不存在,但这并非意味着农村公共卫生状况有根本好转。
进一步分析可看出,200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7541.9亿元,占GDP 5.15%,其中城市占67.2%,农村占32.8%;人均卫生费用1314.3元,城市是农村的3.87倍;乡镇卫生院床位100万张,仅占全国22.9%;乡镇卫生技术人员仅占全国16.5%。
可见,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均等化在我国实现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落实不到位,挤占现象严重公共卫生事业是国家重要的公益性事业。
作为成本低、效果好的公共卫生服务,一直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
我国明确提出,新增政府卫生投入要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及干部任期限制,本应由公共财政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在多数地区没有到位,尤其在县乡、农村更为明显。
由于基层政府对公共卫生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致使农村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其一,缩减或占用公共卫生经费。
“基本药物零差率”要求乡镇卫生院取消基本药物加价,“以药养医”现象得到一定抑制。
但因基层卫生机构为非全额拨款单位,在取消药物利润时,由于财政补助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导致不少乡镇卫生院负债经营。
有的就通过缩减或占用公共卫生经费来维持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其二,以“人头费”弥补经费不足。
普及和免费服务是使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缩小、实现逐步均等化的重要手段。
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是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工作基础。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国家人均补助25元(俗称“人头费”,包括特定人群免费体检和健康档案等)。
基层应对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足的方法之一就是吃“人头费”,如采取虚假填写村民健康档案方法获取公共卫生服务费用。
其三,“以医养防”。
由于中央政府在下放事权的同时没有下放相应的财权,基层卫生机构承担的一些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不少处于亏损状态。
一些乡镇卫生院用于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的公益性支出要依靠卫生院微薄的业务收入。
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只是按服务人口平均补助,并未细化到每个项目需要多少钱。
一些服务项目人均25元是不够的(如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项目,其费用高于检查的材料成本与人力成本的总和)。
这严重影响了基层卫生机构为村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热情与积极性。
四、推进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建议(一)扩大服务覆盖广度,提高公众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在加强弱势群体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方面,一是要不断加大对老人、中小学生、孕产妇、农村妇女的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医疗救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