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勋位
北洋政府名单
![北洋政府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05d3dc00844769eae009ed08.png)
曹锟贿选总统就职后,即行解职
(一)以内务总长代理(二)内阁摄行大总统职务
代理国务总理
高凌蔚
泽畲
天津
1923.10.12~ 1924.1.10
新阁正式成立而去职
24
国务总理
孙宝琦
慕韩
浙江杭县
1924.1.10~ 1924.7.2
与财长王克敏互相排挤,因曹锟左袒王克敏而辞职
30
国务总理
颜惠庆
骏人
上海
1926.5.13~ 1926.6.22
因奉系反对,于内阁会议后即行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
杜锡珪
慎丞
福建闽侯
1926.6.23~ 1926.10.5
因政局困难无法解决而辞职
以海军总长代理
代理国务总理
顾维钧
少川
江苏嘉定
1926.10.5~ 1927.1.11
内阁改组而辞职
以财政总长代理
因受安福系压迫而请辞,至1920.7.2始奉准免职
代理国务总理
萨镇冰
鼎铭
福建闽侯
1920.5.14~ 1920.8.9
内阁改组,新阁成立
以海军总长代理
16
国务总理
靳云鹏
翼青
山东济宁
1920.8.9~ 1921.5.10
为排除安福系人员而改组内阁,全体请辞
17
国务总理
靳云鹏
翼青
山东济宁
1921.5.10~ 1921.12.18
鉴于直奉将有战争,而请辞兼代之职
以外交总长代理
代理国务总理
周自齐
山东单县
1922.4.8~ 1922.6.12
新总统黎元洪复任,新阁成立而辞
近现代史文档 历任北洋政府总统
![近现代史文档 历任北洋政府总统](https://img.taocdn.com/s3/m/f5edfc5afab069dc51220126.png)
北洋军阀政府是指袁世凯倒台以後,接替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一连串北洋军阀,这是相对於孙中山在南方成立的广州军政府(革命政府)的称呼。
北洋政府在当时被世界各国承认为中国的合法政府。
北洋政府直到张作霖的继任人,少帅张学良同意加入国民政府之後正式结束,中国再次统一。
歷任北洋政府总统姓名政党就职时间离任时间备註黎元洪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日被段祺瑞驱走,副总统为冯国璋冯国璋1917年7月6日1918年10月10日代理大总统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第贰任,後被直系军阀驱走(周自齐)1922年6月2日1922年6月11日国务院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黎元洪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復任,後被直系军阀驱走(高凌霨)1923年6月14日1923年10月10日国务院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曹锟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2日第叄任,贿选,後被冯玉祥驱走(黄郛)1924年11月4日1924年11月24日国务院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段祺瑞1924年11月24日1926年4月20日临时执政(胡惟德)1926年4月20日1926年5月13日国务院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颜惠庆)1926年5月13日1926年6月22日国务院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杜锡珪)1926年6月22日1926年10月1日国务院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顾维钧)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8日国务院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张作霖1927年6月18日1928年6月3日(安国军)海陆军大元帅第一任总理唐绍仪第二任总理陆征祥第三任总理赵秉钧1916年6月任国务院总理----段祺瑞国务总理熊希龄1913.7国务总理兼外交委员会委员长孙宝琦1914.2代国务总理伍廷芳国务总理李经羲1917.5.28国务总理王士珍1917.11.30国务总理钱能训1918.10.10国务总理靳云鹏1921.5.14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权颜惠庆1922.6.11 内阁总理王宠惠1922.9.19国务总理汪大燮1922.11.29代国务总理王正廷1922.12.11。
1.1北洋政府时期历任元首
![1.1北洋政府时期历任元首](https://img.taocdn.com/s3/m/22e2cf37580216fc700afd74.png)
北洋政府时期历任元首(总统、执政、大元帅)表1、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逸仙),广东中山,1912.1.1-4.1,为南北统一,荐袁世凯以自代而辞职。
袁世凯未南下就职,至3月10日,在北京袁就大总统职后,孙在4月1日解职。
副总统黎元洪。
2、第二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慰亭),河南项城,1912.3.10-1913.10.10,因国会选举正式大总统而解职。
副总统黎元洪。
3、总统:袁世凯,1913.10.10-1916.6.6,帝制失败羞愤成疾而死。
民国五年1月1日(1916.1.1)僭称“皇帝”,改号洪宪,至3月22日下令撤销帝制,23日,废止洪宪年号。
副总统黎元洪。
4、总统:黎元洪(宋卿),湖北黄陂,1916.6.7-1917.7.1,因安徽督军张勋复辟而辞职。
(因袁世凯死,以副总统继任。
)1916.10.30,国会补选副总统,冯国璋当选。
5、代总统:冯国璋(华甫),河北河间,1917.7.6-1918.10.10,受皖系压迫,在任职期满即退职。
(民国六年七月在南京摄行总统事,8月入京)6、总统:徐世昌(菊人),直隶天津,1918.10.10-1922.6.2,因直系军阀邀请黎元洪总统复任,以便他日推举曹锟为总统,徐被迫退位。
(徐自1918年9月当选总统,至1922年6月2日通电辞职,黎元洪于6月11日入京复总统职,其间由阁员高凌蔚摄行总统职务。
副总统未选出)7、总统:黎元洪,1922.6.11-1923.6.3,因直系军阀拥戴曹锟为总统,被逼去职。
8、总统:曹锟(仲珊),直隶天津,1923.10.10-1924.11.2,冯玉祥倒戈叛吴,于10月23日发动北京政变,曹锟被幽囚于延庆楼,后被逼通电辞职。
自1924年11月2日曹锟通电并咨国会参、众两院辞职,将总统印信移交国务院,代理国务总理黄郛即宣告摄行总统职务,至同月24日,解职。
9、临时执政:段祺瑞(芝泉),安徽合肥,1924.11.24-1926.4.20,因未获奉系张作霖支持,且联奉拒吴计划又告失败,乃通电下野,返居津门。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历任国务院国务总理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历任国务院国务总理](https://img.taocdn.com/s3/m/24f1b5fcf61fb7360b4c6545.png)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历任国务院国务总理【国务总理】唐绍仪,字少川,广东中山人。
1912.3.29~1912.6.27。
1912年3月29日,唐绍仪就任国务总理,6月27日因与袁世凯总统政见不合而辞职。
【国务总理】陆徵祥,字子欣,上海人。
1912.6.29~1912.9.22。
1912年6月29日,陆徵祥就任国务总理,因不容于国会,愤而称病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赵秉钧,字智庵,河南临汝人。
1912.8.20~1912.9.24。
内务总长赵秉钧代理国务总理,因国务院改组而去职。
【国务总理】赵秉钧。
1912.9.25~1913.7.16。
1912年9月25日,赵秉钧就任国务总理,因宋案涉嫌称病辞职,至1913年7月16日始奉准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
1913.5.1~1913.7.16。
陆军总长段祺瑞代理国务总理。
【代理国务总理】朱启钤,字桂莘,贵州紫江人。
1913.7.17~1913.7.18。
交通总长朱启钤代理国务总理。
【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
1913.7.19~1913.7.31。
陆军总长段祺瑞代理国务总理。
【国务总理】熊希龄,字秉三,湖南凤凰人。
1913.7.31~1914.2.12。
1913年7月31日,熊希龄就任国务总理,因财政困难而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孙宝琦,字慕韩,浙江杭县人。
1914.2.12~1914.5.1。
外交总长孙宝琦代理国务总理,因袁世凯废止国务院官制而去职。
【国务卿】徐世昌。
1914.5.1~1915.10.26。
1914年5月1日,徐世昌就任国务卿,因不满袁世凯实行帝制而请辞。
【代理国务卿】陆徵祥。
1915.10.26~1915.12.21。
外交总长陆徵祥代理国务卿,12月21日奉命真除。
【国务卿】陆徵祥。
1915.12.21~1916.3.22。
1915年12月21日,陆徵祥就任国务卿,因袁世凯帝制失败改组内阁而去职。
【国务卿】徐世昌。
1916.3.22~1916.4.22。
民初北洋政府政要图片
![民初北洋政府政要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e666910bf78a6529647d539b.png)
很少见的图片------民初北洋政府政要袁世凯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
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
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
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
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
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
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
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1 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
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
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
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
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
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
19 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
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
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徐世昌徐世昌(1855年-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涛斋。
河南出生,直隶(今河北)天津人。
1879年徐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
先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
一篇文章读懂北洋时期所有的军阀
![一篇文章读懂北洋时期所有的军阀](https://img.taocdn.com/s3/m/1da4681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66.png)
一篇文章读懂北洋时期所有的军阀从清朝灭亡到奉系军阀东北易帜的这十六年时间里,军阀混战不断,“北洋政府”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实权则属于控制北京政府的各军阀。
北洋政府是民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对这段历史很模糊,今天作者就以一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一下北洋时期的军阀。
北洋五色旗一、袁世凯时期1912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中国开始进入民国新纪元,袁世凯以北洋新军虎视群雄,最终成为了民国的实际控制人。
袁世凯的政府是以北洋新军这个军事集团为主导,因此实际上来说袁世凯也是军阀。
袁世凯1916年袁世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彻底把持了北洋政府的实权,但他还不够满足,他还妄图称帝,结果仅仅在他称帝八十三天后,就被赶下了台,最后在众叛亲离中孤独地死去,袁世凯时期的北洋政府正式结束。
二、北洋系军阀袁世凯死后,没有一个人能单独控制数量庞大的北洋新军,原本就派系林立的北洋新军分成三个独立的军事集团,他们相继把持中央政府大权。
1、皖系军阀1916年袁世凯死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事集团,扶植黎元洪为大总统,但实际掌权的却是作为总理的段祺瑞。
1920年皖系军阀在直皖战争中被打败,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主要控制范围为安徽、两湖等地区。
2、直系军阀直系军阀是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军事集团,因首脑冯国璋为直隶人,因此称其为“直系军阀”。
1920年,直系军阀联合奉系张作霖在“直皖战争”中打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张作霖实际上没有出力),开始控制中央政府。
其中孙传芳和吴佩孚是直系的后起之秀,在他们崛起时,控制中央政府的是奉系的张作霖。
主要控制范围为直隶、山东、江西等地区。
3、奉系军阀奉系军阀是以张作霖及其几个拜把子兄弟为代表的军事集团,因为张作霖是奉天人,因此称其为“奉系军阀”但从根源上讲,奉系并不是北洋系,它只是依附于北洋系。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军阀打败直系军阀开始控制中央政府。
北洋政府的历任总统们
![北洋政府的历任总统们](https://img.taocdn.com/s3/m/2a97105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e.png)
北洋政府的历任总统们北洋政府是指在满清退位以后,继任的中国合法政府,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在国家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始于孙中山在南京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在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正式形成。
为世界各国所承认的合法政府。
而北洋政府最值得称道的就是。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一个国家法统的国家,并且保持了疆域的完整。
在1912年建立起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
历时的十六年的北洋政府一共历经15任国家元首,22任国务总理。
北洋政府始于辛亥革命,必须承认的是辛亥革命是个早产儿,是一个并不成熟的革命,是锅夹生饭,但他的意义是重大的,他推翻三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结束了腐朽的满清统治。
可以说,北洋政府是极其腐朽和衰败的,他的15任国家元首都是谁呢?孙中山,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1912年2月13日在任,时年46岁。
任期只有一个多月,却影响深远。
但必须指出的是,孙中山当总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一生三次当总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孙中山是伟大革命先行者,他唤起了革命的号角。
但他的一生却是蹉跎的一生,没有任何一个集团和实力派依附和听命于他,无兵无将,他的权力也确实被北洋军阀“窃取”但这是实力使然,是必然的选择。
1925年去世,时年59岁。
袁世凯,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
1914年10月16日,袁世凯就任第一任中华民国总统,时年55岁。
必须要指出的是,袁世凯当总统是合理合法的,正式在他的任期内,国际社会才正式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是合法政府。
也应当指出的是,是孙中山和袁世凯共同地推翻了满清统治,而且是以和平方式,避免的国家内战。
也免于外国的干涉。
北洋政府历经15任国家元首,都是哪些人
![北洋政府历经15任国家元首,都是哪些人](https://img.taocdn.com/s3/m/4a5da2d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8.png)
北洋政府历经15任国家元首,都是哪些人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简称“民国”。
孙中山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但此时新生的民国不仅还没有实现统一,而且时刻面临外部的威胁,因为北方的满清政府仍在苟延残喘。
此时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为了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彻底推翻满清统治,巩固民国,被迫与袁世凯达成一条件“如果袁世凯促使清帝主动退位,就将总统之位让给他”。
1912月2月12日,清帝正式退位,民国实现统一。
第二天,孙中山提出辞呈,并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
15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从此,中国正式进入北洋政府时代。
袁世凯袁世凯,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被正选选举成为民国临时大总统。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前期,袁世凯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为了民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到了后期,袁世凯为了一己私利,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恢复帝制。
最后在全国风起云涌的讨袁运动中,仅做了“83”天皇帝梦的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中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
取消帝制不久后,郁郁寡欢的袁世凯在北京病逝。
纵观袁世凯的一生,恢复帝制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
黎元洪在北洋政府历任中的总统中,黎元洪是唯一一个不是袁世凯嫡系的总统。
1913年10月,黎元洪凭着自己在辛亥革命所积攒下来的资历与袁世凯一起被选举成为中华民国的副总统和总统。
在1916年更是接任成为总统,可是实际权力则为国务总理、皖系军阀段祺瑞所掌握,而黎元洪手上一点实权都没有,最后因府院之争而下野。
1922年,黎元洪梅开二度,再次出任民国大总统,但仍旧没有什么实权,他的总统之位是北洋各个利益集团妥协下的产物。
军衔
![军衔](https://img.taocdn.com/s3/m/7dc806ef172ded630b1cb611.png)
中国历代军衔制介绍及其特点谈到军衔制的起源,首先应搞清什么是军衔。
在我国的汉代以前,"衔"字只有一个"马嚼子"的意思。
魏、晋以后,衔字才出现表示官吏阶位的"头衔"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汉语里没有军衔这个词语。
清朝末年从西方引进军衔制度以后,也没有译作军衔,而是称之为"阶级"、"军官佐士兵等级"、"军阶"。
在制度上称其为军衔,则是从我军开始的。
概括的说,军衔是国家授予军人以区别其等级地位、权力责任、荣誉待遇的称号和标志。
人们一提到军衔,马上就会联想起军队,但军衔的历史要比军队的历史短得多。
世界上最早出现军队时,并没有同时产生军衔制。
军衔制是军队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由于军队是进行战争的武装集团,由众多使用武器的人员组成,必须按统一的意志去行动,"服从命令是军队的天职"。
因此,在军队编制体制上必须形成若干层次,军人依职权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各级都有担任统一指挥管理的官员,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从而形成由上至下不同的职别等级。
历史上一般都以"阶位"来表示各级官员的身份地位,武职官员的阶位称"武阶"。
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等武职官名。
三国时期已开始对武官实行秩品制度。
外国最早在公元前7世纪时,已经有了军队官员衔级晋升制度。
中世纪的西欧,所谓公、侯、伯、子、男和骑士这些爵号,既是一种封号,也是一种官衔。
但是,古代的秩品、官衔同军衔还是有区别的。
官衔、秩品仅仅是指各级官吏的衔级、阶位,官衔制也只是官吏的等级体系;而军衔则是把士兵的级别也包括进去,军衔制是上至最高统帅,下至士兵的完整的军人等级体系。
军衔制的产生,不是在古代军制完备的中国,而是在十五六世纪的西欧,这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https://img.taocdn.com/s3/m/32da77be69dc5022aaea002b.png)
北洋政府北洋政府,也称北京政府。
北洋是指位于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的一个地域,因这一地带出现了近代新1926年的中华民国全图民国元年(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后,中华民国政府从南京北迁至前清故都北京,临时政府进入北京时期。
1912年12月初至1913年3月,北京临时政府举行第一届国会大选。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在北京召开。
在这段时间里,中华民国的中央政府体制逐渐确立,但国家政权也落入袁世凯等北洋派人士的掌握之中。
至1913年10月6日,中华民国国会选举袁世凯为第一任大总统,但袁世凯日后意图恢复帝制未果。
当时在各省设置的都督掌握了地方的政经与军事大权,成为日后军阀养成之温床。
(1912-1916年)袁世凯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10 日在北京就职,又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
二次革命失败后,南北对峙局面宣告结束,袁世凯用北洋新军武力统一全国,北洋集团由此统一了全国政袁世凯称帝权。
接着,国会于10月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
1914年5月1日,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总统制,总统独揽一切大权。
袁世凯统治期间,镇压了革命派的活动,北洋派也保持着大体上的一致,因而政局相对稳定,北洋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各种体制的基础多在这一时期奠定,公布的一些法规、条例对工商业发展也起了一定作用。
但大总统职位仍不能使袁世凯满足,自1915年春开始,他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积极准备改行帝制。
同年12月12日宣布恢复帝制。
旋下令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废除民国纪元。
但经过辛亥革命,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加之袁在北洋派内部排挤手握兵权的段祺瑞、冯国璋等人,造成北洋派内部的分裂。
以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坚持反袁,组织了中华革命党与中华革命军,在沪、鲁、陕等地发动起义,但因孙中山、黄兴有分歧,缺乏实力,又脱离群众,故影响不大。
北洋政府最高领导层更迭概况
![北洋政府最高领导层更迭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a5780339856a561253d36f35.png)
北洋政府最高领导层更迭概况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北洋政府最高领导层更迭概况北洋政府最高领导层更迭概况<上>(我可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理出来的。
可能存在疏忽,见谅)1912年3月13日唐绍仪受命组阁阁员如下:外交总长:陆征祥(胡惟德暂署)内务总长:赵秉钧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财政总长;熊希龄司法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王正廷暂署)交通总长:唐绍仪兼署后有施肇基代理6月27日唐去职1912年6月27日袁世凯提名陆征祥组阁即“超然内阁”7月29日阁员敲定如下:内务总长:赵秉钧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财政总长;周学熙司法总长:许世英教育总长:范源濂农林总长:陈振先工商总长:刘揆一交通总长:朱启钤9月22日陆辞职1912年8月20日赵秉钧代理总理1913年4 月30 日因“宋案”袁世凯给赵“15日假”段祺瑞代理总理,即“战时内阁”1913年8月熊希龄受命组阁,即“第一流人才内阁”9月11日袁世凯提交内阁名单如下:内务总长:朱启钤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财政总长;熊希龄兼署司法总长:梁启超教育总长:汪大燮农林总长:陈振先工商总长:张謇交通总长:周自齐外交总长:孙宝琦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就任民国第一任大总统1914年2月熊希龄内阁解散1914年北洋政府废止国务院,设政事堂于总统府,徐世昌任国务卿,成员如下:内务:朱启钤陆军:段祺瑞(1915年5月改8改王士珍)海军:刘冠雄财政:周自齐(1915年4 月改周学熙)司法:章宗祥教育:汤化龙(1915年改张一麟)`农商:张謇(1915年改周自齐)交通:梁敦彦外交:孙宝琦(1915年1月,改陆征祥)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正式登上中华帝国皇帝的宝座,于民国五年即1916年1月1 日起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1916年3月22日政事堂宣布恢复中华民国1916年4月21日袁世凯恢复内阁制1916年6月6日内阁宣告“黎元洪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1916年6月29日黎元洪特任段祺瑞为内阁总理6月30日段祺瑞正式出面组阁,阁员如下:内务总长:许世英陆军总长:段祺瑞兼署海军总长:程壁光财政总长;陈锦涛司法总长:张耀曾教育总长:孙洪伊农商总长:张国淦工商总长:张謇交通总长:汪大燮外交总长:唐绍仪1916年10月31日国会正式选举冯国璋为副大总统1917年3月4日段祺瑞辞职出走3月6日段祺瑞复出1917年5月23日总统府免除段祺瑞职务5月25日黎元洪任伍廷芳代理国务总理,后遭免除,黎元洪又将国务总理一职交于前清遗臣李经羲1917年6月3日张勋入京6月24日李经羲正式组阁,阁员如下:内务总长:许世英陆军总长:王士珍海军总长:萨镇冰财政总长;李经羲兼署司法总长:任江庸教育总长:孙洪伊农商总长:李盛铎工商总长:张謇交通总长:龙建章1917年7月1日清室复辟,国号中华帝国,是年为宣统九年,特设内阁议政大臣,具体人员如下:阁丞:万绳拭胡嗣瑗内阁议政大臣:张勋王士珍张镇芳陈宝琛梁敦彦刘廷琛袁大化张镇芳外务部尚书:梁敦彦度支部尚书:张镇芳参谋部尚书:王士珍陆军部尚书:雷震春民政部尚书:朱家宝弼德院正副院长:徐世昌康有为1917年7月12日复辟拉下帷幕1917年7月3日北洋政府准予李经羲辞职,特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一周后冯国璋发布了代理大总统的就职通电7月17日段祺瑞公布内阁人员,阁员如下:内务总长:汤化龙陆军总长:段祺瑞兼署海军总长:刘冠雄财政总长;梁启超(兼盐务署督办)司法总长:林长民教育总长:范源濂农商总长:张国淦(兼全国水利总裁)交通总长:曹汝霖外交总长:汪大燮8月6日冯国璋通电就任代理大总统1917年8月3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在广州成立成员如下:海陆军大元帅:孙中山元帅:陆荣廷和唐继尧外交:伍廷芳财政:唐绍仪陆军:张开儒海军:程璧光内政:孙洪伊交通:胡汉民军政府参谋总长:李烈钧大元帅府秘书长:章太炎1917年11月19日冯国璋准予段祺瑞辞职,同时下令以汪大燮暂时代理国务总理,10天后汪大燮辞职,冯国璋改任王士珍署理国务总理,同时任命新内阁成员,阁员如下:内务总长:财政总长陆军总长:王士珍海军总长:刘冠雄财政总长;王克敏司法总长:江庸教育总长:孙洪伊农商总长:田文烈交通总长:曹汝霖参谋总长:荫昌1918年2月20日王士珍称病请假,冯国璋以钱能训代理国务总理,3月9日王士珍化装出逃,至此王士珍内阁解散1918年3月23日北洋政府下令段祺瑞为内阁总理,阁员如下:内务总长:钱能训陆军总长:段芝贵海军总长:刘冠雄财政总长;曹汝霖(兼署交通总长)司法总长:朱深教育总长:傅增湘农商总长:田文烈外交总长:陆征祥1918年9月4 日新国会选举徐世昌为中华民国第二届正式大总统,即“文治总统”10月10日徐世昌就职,并准予段祺瑞辞职,特任钱能训暂行代理国务总理12月14日18 日新国会以优势通过了“钱能训就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一案。
张作霖
![张作霖](https://img.taocdn.com/s3/m/f1920c0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6.png)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经冯麟阁(后改名冯德麟)介绍,张作霖在广宁县(北镇)加入绿林董大虎匪 部。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盛京将军增祺逃走,地方政权陷于瘫痪。张作霖于赵家庙 组织保险队(大团),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后占据北镇县中安堡。张作霖负责的地区称为“保险区”,他 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因此,这个地区胡匪的骚扰得到遏制。张作霖也得到村人 的称赞,他由此声名鹊起。此后,他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达到二十多个村子。
1920年(民国9年),在直皖战争中助直反皖,张作霖借祝寿的名义,在奉天召开八省联盟会议,组成反皖 联盟。
1921年(民国10年)5月30日,北京政府任其兼任蒙疆经略使,辖有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特区;12月, 张作霖进京组织梁士诒内阁。
1922年(民国11年)1月,吴佩孚揭露梁士诒内阁卖国媚外,梁士诒内阁倒台;4月底,张作霖和控制关内 六省的吴佩孚之间,展开了第一次直奉战争;5月5日,张作霖战败,退回关外;5月12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 下,张作霖宣布东北三省独立;5月19日,张作霖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整军经武成立陆军整理处。
面对当时东三省金融混乱的情况,1924年(民国13年)7月,张作霖决定由东北地区实力最为雄厚的东三省 官银号合并实力稍逊的奉天兴业银行、东三省银行。合并后的东三省官银号,成为东北地区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 发行银行,东北的大豆结算均由东三省官银号统一进行,它也成为张作霖稳定东北金融市场的最重要机构。
与日本
1 9 2 2 年 ( 民 国 11 年 ) 1 0 月 起 , 张 作 霖 加 快 招 兵 买 马 速 度 , 并 执 行 “ 彻 底 改 革 三 省 军 队 之 计 划 ” , 到 1 9 2 2 年 (民国11年)底,张作霖以旅为单位统一整编了东北三省军队。利用这次整编的机会,奉天派的军官基本上掌控 了东北的大部分军权。
岁月遗珍——民国名人老照片(二)北洋政府历任元首肖像照
![岁月遗珍——民国名人老照片(二)北洋政府历任元首肖像照](https://img.taocdn.com/s3/m/e433b5f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0.png)
北洋政府(时称北京政府)自1912年3月成立直至1928年12月灭亡,十六年间共产生了一任临时总统,五任总统、一任代总统,一任执政,一任大元帅。
·北京政府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1912年3月10日至1913年10月10日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10日至1916年6月6日任第一任大总统。
·北京政府第二任大总统黎元洪,1916年6月7日因袁世凯病亡,以副总统继任大总统,至1917年7月1日因张勋复辟退职。
北京政府代总统冯国璋,1917年7月6日以副总统在南京摄行大总统,8月入京秉政。
因受皖系军阀排挤,于1918年10月10日即行退职。
·北京政府第三任大总统徐世昌,1918年9月被安福系推为总统,10月10日就职(南方军政府不承认,称其“伪总统”)。
因受直系军阀排挤,于1922年6月2日通电退职。
·北京政府第四任大总统黎元洪,1922年6月11日入京复任总统,后因直系军阀逼迫,于1923年6月3日退职。
·北京政府第五任大总统曹锟,1923年10月10日通过“贿选”就职,1924年10月23日因直系军阀冯玉祥倒戈吴佩孚,发动“北京政变”,被迫于11月24日解职。
北京临时执政府临时执政(相当于总统)段祺瑞,1924年10月24日受冯玉祥及奉系军阀张作霖拥戴就任,1926年4月20日因未获奉系军阀支持,被迫通电下野。
北京安国军政府大元帅(相当于总统)张作霖,1926年6月18日就职,因南方国民革命军夹攻北京,于1928年6月3日被迫去职。
1928年12月29日,东北全境换下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挂青天白日旗,全国始告统一,北洋政府历时十六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文、图:臧伟强岁月遗珍——民国名人老照片(二)北洋政府历任元首肖像照赏鉴APPRECIATION袁世凯亲笔题赠亲信、北京政府大理院院长章宗祥(字仲和)签名照。
袁世凯题赠章宗祥签名照此照,摄于天津福陞照相馆,系袁世凯亲笔题赠亲信章宗祥(字仲和),赠与时间当为1912年8月至1914年2月间(章宗祥北京政府大理院院长任内)。
北洋军阀是怎样冠名的
![北洋军阀是怎样冠名的](https://img.taocdn.com/s3/m/d6ca5b27ccbff121dd368375.png)
北洋军阀是怎样冠名的1914年,袁世凯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下令裁撤各省都督,在京师特设“将军府”,遣派将军督理各省军务,并于是年7月18日公布《将军府编制令》,建立各种将军名号。
1927年,张作霖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明令裁撤将军府。
在将军府13年的历史上,共任命将军衔560余人,冠以将军名号300余种。
将军名号是由“大总统”决定的,都有“武”或“威”字,根据该将军的任职岗位来确定。
一般说来,在1917年以前,派往各省的将军冠“武”字,如安徽的倪嗣冲是安武将军,江苏的冯国璋是宣武上将军,浙江的李瑞是兴武将军等。
留在京师将军府内的则冠“威”字,如蔡锷是昭威将军,段祺瑞是建威上将军,孙武是义威将军,张凤翎是扬威将军等。
但东三省较特殊,奉天的张锡銮是镇安上将军,吉林的孟恩远是镇安左将军,黑龙江的朱庆澜是镇安右将军。
但在1917年之后,军阀们为炫耀自己的身份,都希望冠“威”字,因此从1917年至1927年,冠“武”字将军名号者仅为11人,绝大多数均冠“威”字,即使是派往各省的将军也是如此,如江西的李烈钧是植威将军,广西的陆荣廷是宁威将军,四川的刘存厚是崇威将军等等。
将军名号中的另一个字,一般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但其中一些字的选用却有一定的规律。
譬如,有的采用地名中的某个字,像福建省的李厚基,是“建武将军”;江西的李纯,取南昌中的“昌”,为“昌武将军”;四川的胡景伊,取成都的“成”,为“成武将军”等等。
有的从该将军的姓名中任选一个字,如洪兆麟是洪威将军,张学良是良威将军,吴佩孚是孚威上将军,王栋是栋威将军,徐鸿宾是鸿威将军,樊德光是德威将军等等。
有的则由姓名中的最后一个字生发出来,如石绍明称显威将军,“明显”成词;张永成称绩威将军,“成绩”成词;常德盛称典威将军,“盛典”成词等等。
北洋政府历届总统及内阁更迭表
![北洋政府历届总统及内阁更迭表](https://img.taocdn.com/s3/m/f26f9da20029bd64783e2cbb.png)
周自齐
1922.4.9—6.12
临时内阁,4.9署理,6.12免。
大总统
黎元洪
1922.6.11—1923.6.13
国务总理
颜惠庆
1922.6.11—8.5
临时内阁,6.11署理,7.13请假,王宠惠代,8.5免。
唐绍仪
1922.8.5—9.19
临时内阁,8.5署理,一度王宠惠代,9.19免。
洪宪皇帝
袁世凯
1916.1.1—3.22
大总统
袁世凯
1916.3.22—6.16
国务总理
段祺瑞
1916.4.22—6.29
4.21政事堂改组,4.22任国务卿,5.8恢复国务总理。
大总统
黎元洪
1916.6.7—1917.7.1
国务总理
段祺瑞
1916.6.29—1917.5.23
6.29重新任命。5.23免。
贾德耀
1926.3.4—4.20
免。
胡临德
1926.4.20—5.13
临时内阁,4.20署理兼。
临时执政
国务院
摄行
1926.5.13—1927.6.17
国务总理
颜惠庆
1926.5.13—6.22
免。
杜锡圭
1926.6.22—10.1
待里内阁。
顾维钧
1926.10.1—1927.6.17
辞。待里内阁,10.1兼代。
6.13—10.12代总理,6.14—10.10摄行大总统职(“内阁”主席),10.12兼代总理,1.12免。
大总统
曹锟
1923.10.10—1924.11.2
国务总理
孙宝琦
北洋政府授衔将军
![北洋政府授衔将军](https://img.taocdn.com/s3/m/94995e16227916888486d755.png)
北洋政府授衔将军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为有效解决全国军事将领的外放内调,专设了将军府。
将军府将军为特设的荣誉称号,由大总统在陆海军将领中特任。
按规制,最初分上将军、将军(冠字)两等,1919年底起又增设无冠字将军。
1914年至1928年间被授予将军称号的共500余人(其中1925年至1926年6月间停授)。
通过冠字办法,赋予将军以名号。
可分为两种类型:拥有兵权者冠以“武”字,冠以“武”字的上将军6人,一般派往各省督理军务的将军称“某武将军”。
对无兵权和地盘者,则冠以“威”字,将军府内的将军称“某威将军”。
东北地区的将军冠以“镇安”两字。
不一而足。
下文为当时授予将军的人员名单,可供大家对照查阅,遗漏和不确之处,请谅。
1914年段琪瑞:1914.6.30建威上将军兼管理将军府事务(陆军总长)张勋:1914.6.30定武上将军(长江巡阅使);1916.4.10定安上将军(同上)张锡銮:1914.6.30镇安上将军(督理奉天军务);1915.8.22彰武上将军(督理湖北军务);1915.12.22振威上将军(参政院参政)冯国璋:1914.6.30宣武上将军(督理江苏军务)段芝贵:1914.6.30彰武上将军(督理湖北军务);1915.8.22镇安上将军(督理奉天军务);1917.8.11辅威上将军龙济光:1914.6.30振武上将军(督理广东军务)姜桂题:1914.6.30昭武上将军(督理热河军务);1922昭武上将军兼管将军府事务,(陆军检阅使)孟恩远:1914.6.30镇安左将军(督理吉林军务);1917.10.8诚威将军(卸任吉林督军);1919.7.6惠威将军(卸任吉林督军)朱庆澜:1914.6.30镇安右将军(督理黑龙江军务);1916.6.22卓威将军(卸任督理黑龙江军务)靳云鹏:1914.6.30泰武将军(督理山东军务);1916.6.22果威将军(卸任督理山东军务)阎锡山:1914.6.30同武将军(督理山西军务);1923.11.14同武上将军(山西督军)朱瑞:1914.6.30兴武将军(督理浙江军务)李纯:1914.6.30昌武将军(督理江西军务);1920.10.10英威上将军(督理江苏军务)倪嗣冲:1914.6.30安武将军(督理安徽军务)汤芗铭:1914.6.30靖武将军(督理湖南军务);1917.1.19信威将军陆建章:1914.6.30威武将军(督理陕西军务);1917.8.11炳威将军(总统府高等顾问)胡景伊:1914.6.30成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1915.8.23毅威将军(卸任督理四川军务)陆荣廷:1914.6.30宁武将军(督理广西军务);1915.3.23耀武上将军(同上);1917.11.8宁威将军(卸任两广巡阅使)唐继尧:1914.6.30开武将军(督理云南军务)蔡锷:1914.6.30昭威将军(经界局督办);1916.6.24益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蒋尊簋:1914.6.30宣威将军(参政院参政)张凤翽:1914.6.30扬威将军(前陕西都督)朱家宝:1914.6.30加将军衔(直隶巡按使兼督理军务)田文烈:1914.6.30加将军衔(河南巡按使兼督理军务)张广建:1914.6.30加将军衔(甘肃巡按使兼督理军务);1920.12.31焕威将军(卸任甘肃督军)杨增新:1914.6.30加将军衔(新疆巡按使兼督理军务);1923.11.14阗武将军(新疆督军)丁槐:1914.7.4奋威将军(卸任荆州镇守使)赵倜:1914.8.29宏威将军;1914.9.20德武将军(河南督军)那彦图:1914.9.9绥威将军(参政院参政)蒋雁行:1914.9.10靖威将军(卸任江北护军使)孙武:1914.10.20义威将军(前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长)1915年陈宧:1915.6.23毅威将军(兼行督理四川军务);1915.8.25成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1917.1.19毅威将军(卸任湖南督军)郑汝成:1915.10.3彰威将军(上海镇守使)杨善德:1915.10.3克威将军(松江镇守使兼陆军第4师师长)王占元:1915.10.3壮威将军(陆军第2师师长);1916.1.8襄武上将军(督理湖北军务)曹锟:1915.10.3虎威将军(陆军第3师师长,长江上游总司令)雷震春:1915.10.4镇威将军(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张子贞:1915.12.29加将军衔(暂代督理云南军务)1916年龙觐光:1916.2.8临武将军(督理云南军务)李厚基:1916.3.21建武将军(督理福建军务);1923.11.24全威将军张作霖:1916.4.17盛武将军(署,4.22任,督理奉天军务);1920.10.10镇威上将军(东三省巡阅使)蓝天蔚:1916.5.4达威将军(前关东都督)蒋作宾:1916.5.4翊威将军(卸任陆军部次长)周骏:1916.5.24崇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1917.1.19翔威将军张怀芝:1916.5.30济武将军(督理山东军务);1923.10.15丰威上将军(参谋总长陈树藩:1916.6.10汉武将军(督理陕西军务);1921.5.25祥威将军(卸任陕西督军)毕桂芳:1916.5.3镇安右将军(署,6.23任,督理黑龙江军务)1917年李烈钧:1917.1.19桓威将军(前江西督都)胡汉民:1917.1.19智威将军(前广东都督)柏文蔚:1917.1.19烈威将军(前安徽都督)李鼎新:1917.1.19曜威将军(前海军总司令);1926.6.22曜威上将军(前海军总长)吕公望:1917.1.19怀威将军(卸任浙江督军)陈炯明:1917.1.19定威将军(粤军总司令)帕勒塔:1917.3.12襄威将军(前阿尔泰办事长官)罗佩金:1917.4.20超威将军(卸任四川督军)刘存厚:1917.4.25崇威将军(四川第2师师长)张绍曾:1917.8.9树威将军(陆军训练总监);1924.1.12树威上将军(卸任陆军总长)江朝宗:1917.8.11迪威将军(卸任步军统领)周道刚:1917.12.18保威将军(卸任四川督军)1918年何宗莲:1918.2.2弼威将军(前察哈尔都统)屈映光:1918.10.9赞威将军(前浙江巡按使兼署督理军务)曲同丰:1917.10.22将军府将军(前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徐占凤:1918.5.1加将军衔;1919.11.23将军(卸任第8混成旅旅长)吴佩孚:1918孚威将军(陆军第3师师长);1923.1.6孚威上将军(两湖巡阅使)王怀庆:1918.9.23庆威将军(冀南镇守使);1923.11.14靖武上将军(热察绥巡阅使兼热河都统)王廷桢:1918.10.16桢威将军(长江巡阅副使兼陆军第16师师长)1919年张士钰:1919.1.11博威将军(卸任陆军部次长)陆锦:1919.1.11加将军衔(参谋部次长);1920敏威将军(陆军总长兼署陆军第9师师长)苏珠克图巴图尔:1919遐威将军载涛:1919.8.11巩威将军李长泰:1919.5.21泰威将军(卸任步军统领)傅良佐:1919.8.10冠威将军(边防督办公署参谋长)殷鸿寿:1919.10.10广威将军(京师警察总监)李鸿祥:1919.10.10懋威将军潘矩楹:1919.11.18将军(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署参谋长);1922.10.19矩威将军(航空署署长)陈毅:1919.12.1豫威将军(库乌科唐镇抚使)黄培松:1919.12.11将军;1922.9.4培威将军张树元:1919.12.25谦威将军(卸任山东督军)1920年钟体道:1920.1.18将军(卸任陆军第22师师长)裴其勋:1920.1.18将军(卸任吉长镇守使兼)师景云:1920.2.17将军(前宣武将军署参谋长);1922.7.22章威将军朱泮藻:1920.5.15将军(卸任烟台镇守使);1922.10.21抚威将军> 陈复初:1920.6.5将军(前陆军第17师师长)徐树铮:1920.7.4远威将军(卸任西北筹边使)唐在礼:1920.8.15裕威将军(卸任参谋次长)商德全:1920.9.4将军(卸任直隶第5混成旅旅长)李进才:1920.9.18将军(卸任陆军第13师师长)袁乃宽:1920.10.10秉威将军罗开榜:1920.11.12慎威将军(卸任陆军部次长)李书城:1920.12.8将军(总统府顾问)1921年马龙标:1921.6.1恒威将军鲍贵卿:1921.3.20霆威将军(卸任吉林督军)李馨:1921.6.26将军蓝建枢:1921.7.22澄威将军(卸任海军总司令)丹巴达尔齐:1921.8.7拱威将军黄恩锡:1920.12.8将军李廷玉:1921.1.4将军成慎:1921.1.14将军(卸任河南暂1师师长)王金镜:1921.1.22将军(前陆军第2师师长)龙裕光:1921.2.2将军(琼崖镇守使)陆裕光:1921.2.3将军(前广西第1师师长)刘之洁:1921.2.15将军(前江北护军使);1924.4.23鼎威将军刘志陆:1921.3.18将军(前潮梅镇守使);1927.10.6远威将军王懋赏:1921.4.28将军(卸任陆军第18师师长)达赉:1921.4.28将军王汝勤:1921.11.7勤威将军(中央陆军第八师师长)赵玉琦:1921.11.7贞威将军(直鲁豫巡阅使公署参谋长)王承斌:1921.11.7彦威将军(中央陆军第二十三师师长);1923.11.14匡武上将军(直鲁豫巡阅副使兼直隶督军)张宗昌:1921.11.7将军府将军(前暂编陆军第一师师长);1926.8.19义威上将军(直鲁联军总司令、山东督办)张永成:1921.11.12将军1924.3.22绩威将军(前陆军第11师师长)蔡成勋:1921.12.28济威将军(江西督理兼陆军第1师师长)李廷玉:1921将军(江西督军署总参议)欧阳武:1921将军(总统府顾问);1923.1.20笃威将军1922年塔旺布里甲拉:1922.1.16翼威将军(参政院参政,旋为蒙藏院总裁)何恩溥:1922.1.16将军王士珍:1922.1.20德威上将军(管理将军府事务)林绍斐:1922.1.30将军1924.7.11文威将军莫荣新:1922.2.25胜威将军(前广东督军)贡桑诺尔布:1922.4.5畅威将军(卸任蒙藏院总裁,正白旗满洲都统)范国璋:1922.4.13将军(前陆军第20师师长)李玉麟:1922.4.13将军(安徽督军公署参谋长);1923.7.12戢威将军(安徽军务帮办)殷恭先:1922.4.19峻威将军(皖北镇守使)祺诚武:1922.4.25将军1924.2.9亨威将军萨镇冰:1922.5.25肃威将军(会办福建军务,前海军总长)胡龙骧:1922.5.29将军张景惠:1922.5.29安威将军(卸任察哈尔都统兼奉天暂1师师长)蒋拯:1922.6.15咸威将军(卸任海军总司令)杜锡珪:1922.6.24治威将军(海军总司令);1923.10.9瀛威将军(同前)达寿:1922.6.24将军(卸任蒙藏副总裁)孙道仁:1922.7.1永威将军(总统府顾问,前福建都督)萧耀南:1922.7.4炳武将军(湖北督军兼陆军25师师长);1923.11.14炳武上将军(两湖巡阅使兼湖北督军)齐燮元:1922.7.4宁武将军(江苏督军兼陆军第6师师长);1923.11.14宁武上将军(苏皖赣巡阅使兼江苏督军)冯玉祥:1922.7.4扬武将军(河南督军);1923.11.14扬武上将军(陆军检阅使)熊炳琦:1922.7.4昌威将军哈汉章:1922.7.4廉威将军(前总统府侍卫武官长)李济臣:1922.7.6和威将军(直鲁豫巡阅使署参谋长)刘梦庚:1922.7.13辑威将军刘镇华:1922.7.19阜威将军(陕西督军)孙传芳:1922.7.19恪威将军(长江上游总司令兼陆军第2师师长);1926.10.9恪威上将军(五省联军总司令、江苏督办)吴金彪:1922.7.19度威将军(赣北镇守使)张福来:1922.7.19景威将军(陆军第24师师长)李钟岳:1922.7.20将军罗虔:1922.7.22将军李嘉品:1922.7.26将军陆洪涛:1922.7.29肃武将军(甘肃督军)马福祥:1922.7.29祥武将军(绥远都统)林葆怿:1922.7.29葆威将军(前广东军政府海军部长、海军司令)崔承炽:1922.8.27将军吴新田:1922.8.28藩威将军(陆军第7师师长)万德尊:1922.8.29将军谭浩明:1922.8.30浩威将军(前广西督军)沈鸿英:1922.8.30协威将军(桂军总司令)黄郛:1922.8.30著威将军(前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曹瑛:1922.9.4平威将军(陆军第26师师长)张锡元:1922.9.4锡威将军(察哈尔都统)彭寿莘:1922.9.4幹威将军(陆军第15师师长)张联棻:1922.9.4策威将军(前总统府军事处副处长)殷贵:1922.9.4承威将军(朝阳镇守使)米振标:1922.9.4骏威将军(热河军务帮办兼毅军总司令)谭庆林:1922.9.6迈威将军(口北镇守使)张殿如:1922.9.6保威将军(赤林镇守使)何锡蕃:1922.9.12将军张佐民:1922.9.12将军1924.9.10展威将军马毓宝:1922.9.14宝威将军张文生:1922.10.7定威将军(卸任安徽督军)聂宪藩:1922.10.11宪威将军(步军统领)李准:1922.10.11直威将军金永炎:1922.10.11炎威将军崔振魁:1922.10.11将军1924.9.2越威将军唐仲寅:1922.10.11将军褚恩荣:1922.10.12将军(前第2混成旅旅长);1923.11.27荣威将军范书田:1922.10.12将军聂汝康:1922.10.12将军乔建才:1922.10.12将军(察西镇守使)马廉溥:1922.10.12将军于右任:1922.10.14任威将军(前陕西督军)李根源:1922.10.19云威将军(航空督办)李际春:1922.10.25际威将军三多:1922.10.26将军1924.2.9循威将军袁家骥:1922.10.30将军陈遐龄:1922.11.2康威将军金绍曾:1922.11.9绍威将军林俊廷:1922.11.9俊威将军(广西自治军总司令)田友望:1922.11.14将军(前察哈尔暂1混成旅长)1924.2.29将军1924.3.28渊威将军张联陞:1922.12.27将军(襄郧镇守使兼第17混成旅旅长);1923.12.15荩威将军(同前)蒋方震:1922.12.27将军陈德修:1922.12.30将军(新安武军统领)林虎:1922将军(粤军总指挥);1924.9.21寰威将军(广东督办)马济:1922将军(前广西第1军总司令);1924.10.1拯威将军(两湖警备总司令部参谋长)1924年张允明:1924.1.10瑞威将军(湖北第5混成旅长)李炳荣:1924.1.10将军李传业:1924.1.10将军(安徽第2混成旅长兼皖北镇守使)王普:1924.1.10将军(安徽第3混成旅长兼皖南镇守使);1924.9.26通威将军(同前)史俊玉:1924.1.10将军(安徽第5混成旅长)田锦章:1924.1.12成威将军(安徽补充旅旅长)张德恂:1924.1.12将军陈宝龙:1924.1.12将军1927.2.1宝威将军吴桐仁:1924.1.19质威将军彭汉章:1924.1.21志威将军(贵州第2师师长)王天培:1924.1.21朗威将军(贵州第1师师长)王为蔚:1924.1.23将军(第24师47旅旅长);1926.8.21蔚威将军(第24师师长)马志敏:1924.1.23将军(南阳镇守使)丁香玲:1924.1.23将军(豫西镇守使)张席珍:1924.1.23将军(陆军第3师6旅旅长)黄振魁:1924.1.27将军(江苏第2混成旅长)李殿臣:1924.1.23将军(江苏第3混成旅长)吴恒瓒:1924.1.27将军(江苏第4混成旅长)王桂林:1924.1.23将军(宁台镇守使)赵会鹏:1924.1.23将军(前清张勋江防军统领)卢凤书:1924.1.27将军唐式遵:1924.1.28重威将军(陆军第32师师长)耿锡龄:1924.1.31将军张钫:1924.2.8略威将军(前陕西第2师长、陕南镇守使)马福兴:1924.2.9舒威将军(喀什噶尔提督)崇文:1924.2.9将军李竟容:1924.2.11允威将军陈兆锵:1924.2.13将军石绍明:1924.2.14显威将军杨春芳:1924.2.14启威将军(四川第4师师长)潘文华:1924.2.14植威将军(陆军第33师师长)孙积孚:1924.2.14将军(陆军第20师40旅旅长)郭汝栋:1924.2.14将军(四川第1混成旅旅长)李树勋:1924.2.14将军(四川第2师师长);1924.5.1锦威将军(同前)白驹:1924.2.14将军(四川第3混成旅长)何金鳌:1924.2.14将军(四川第2混成旅长)王都庆:1924.2.14将军(第21混成旅长);1924.8.25亮威将军(同前)陈德麟:1924.2.14将军1924.9.10敬威将军寇英杰:1924.2.14将军(湖北第2混成旅长);1924.7.15涵威将军(同前)陈嘉谟:1924.2.16将军(第25师50旅旅长);1924.6.7仪威将军(第25师师长)宋大霈:1924.2.16将军(湖北第3混成旅长);1924.6.23佑威将军(同前)孙宝琦:1924.2.16将军刘宗仪:1924.2.16将军曹士奎:1924.2.16将军邓本殷:1924.2.16将军(琼崖镇守使);1924.8.8节威将军(琼崖护军使)黄志恒:1924.2.29将军刘朝臣:1924.2.29将军宋振纲:1924.2.29将军张纪:1924.2.29将军赵继贤:1924.3.6开威将军蒋廷梓:1924.3.7将军迟云鹏:1924.3.7将军1927.1.12鹏威将军常德盛:1924.3.10典威将军(河南第1师师长)孔繁锦:1924.3.15铭威将军(陇南镇守使)申振林:1924.3.18将军袁得亮:1924.3.18将军刘春藩:1924.3.20将军张国溶:1924.3.20猷威将军(前第26师代师长)王坦:1924.3.20祺威将军陈鼎勋:1924.3.20将军(四川第3师师长)李家钰:1924.3.20将军(四川第1师师长)黄隐:1924.3.20将军(前四川第3师参谋长)罗廼琼:1924.3.20将军(陆军第21师42旅旅长)段荣琮:1924.3.20将军(陆军第31师61旅旅长)彭光烈:1924.3.20将军(前四川昭广镇守使)朱宗悫:1924.3.20将军(陆军第31师62旅旅长)张邦本:1924.3.20将军(前四川第1师1旅旅长)孙震:1924.3.20将军(第27混成旅长)魏楷:1924.3.20将军王鸿恩:1924.3.20将军(第22混成旅长);1924.8.9秩威将军(同前)张兆钾:1924.3.20厚威将军(陇东镇守使)张耀福:1924.3.20将军杜持:1924.3.20将军1924将军(前陆军第14师师长)温树德:1924.3.29将军(渤海舰队司令)李景曦:1924.3.29厚威将军张金标:1924.4.9将军刘麒:1924.4.12将军穆文善:1924.4.12翰威将军憨玉琨:1924.4.12肇威将军(陆军第35师师长)李雨山:1924.4.17霈威将军孙文治:1924.4.17将军刘景元:1924.4.17将军李允昌:1924.4.17将军李和:1924.4.17将军刘启垣:1924.4.17将军李士锐:1924.4.17将军钱秉鉴:1924.4.17将军姚鸿法:1924.4.17将军(前清山西督练公所总参议)姚宝来:1924.4.17将军(前清禁卫军第2协统领)牛向辰:1924.4.17将军吴春康:1924.4.17将军杨绍宾:1924.4.17将军叶长盛:1924.4.17将军(前登州镇总兵)张青林:1924.4.17将军舒和钧:1924.4.25将军顾琢塘:1924.5.1将军(陆军第7师13旅旅长)刘承恩:1924.5.13承威将军王秉钧:1924.5.13将军张建功:1924.5.23固威将军(山东第4混成旅长)王陵基:1924.5.31尚威将军(陆军第28旅旅长)胡念先:1924.6.7将军(卸任?第2混成旅长)李生春:1924.6.10纯威将军(第12师23旅长兼福宁镇守使)卢香亭:1924.6.10斌威将军(陆军第2师3旅旅长)葛祖伦:1924.6.16将军于学忠:1924.6.23将军(第18混成旅长);1927.12.17捷威将军张治公:1924.7.8介威将军(陕西第2师师长)吴永熙:1924.7.8将军尹昌衡:1924.7.11盛威将军(前川边经略使)陈光远:1924.7.11鉴威将军(前江西督军)裴建准:1924.7.11将军(河州镇守使);1924.10.7揄威将军(同前)沈广聚:1924.7.21广威将军高世读:1924.7.25将军(安徽第4混成旅长)杨绍寅:1924.7.31光威将军刘眷藩:1924.8.9寅威将军(四川第10师师长)陈洪范:1924.8.9谅威将军(四川第8师师长兼嘉叙镇守使)刘文辉:1924.8.9洁威将军(四川第9师师长)刘弼良:1924.8.9将军陈能芳:1924.8.9将军(四川夔开镇守使)杨文恺:1924.9.2将军赖心辉:1924.9.10正威将军(四川第1师师长)胡忠亮:1924.9.10蔚威将军钱秉钧:1924.9.10同威将军赵月修:1924.9.10朴威将军孙建业:1924.9.11将军(湖北第1混成旅长)田维勤:1924.9.11将军(第26混成旅长);1926.8.21勤威将军(讨贼联军师长)杜节义:1924.9.11将军李治云:1924.9.11将军宋仲良:1924.9.11将军林起鹏:1924.9.11将军张之杰:1924.9.11将军(前赣东镇守使)马汝淞:1924.9.11将军李成林:1924.9.11将军宋芝田:1924.9.11将军葛豪:1924.9.11将军钱秉钰:1924.9.11将军娄云鹏:1924.9.11将军绍礼盛:1924.9.11将军孙宗尧:1924.9.22哲威将军岳维峻:1924.9.27将军(陕西暂1师第1旅旅长)田玉洁:1924.9.27将军(陕西暂1师第2旅旅长)王缵绪:1924.9.29徽威将军(陆军第16师32旅旅长)王正钧:1924.9.29彻威将军刘建章:1924.10.1申威将军(陆军第8师15旅旅长)应振复:1924.10.1湛威将军(陆军第8师16旅旅长)范士鸿:1924.10.1将军王启贵:1924.10.1将军谭道南:1924.10.7将军张连同:1924.10.22将军(开绥镇守使)丁长发:1924.10.22将军(前察东镇守使)赵玉珊:1924将军王维城:1924将军(14省讨贼联军师长)孙清山:1924将军李彦青:1924将军周梦贤:1924将军1925年1.7明令废止再授将军衔,以往任命者仍有效。
勋位高于勋章北洋政府的勋赏体系
![勋位高于勋章北洋政府的勋赏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4e8022d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e.png)
勋位高于勋章北洋政府的勋赏体系
石智文
【期刊名称】《国家人文历史》
【年(卷),期】2016(0)18
【摘要】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清廷外务部总理大臣奕勖等拟定的《勋蕈童程》决定在内阁专设勋童局,负责颁赠勋章事宜。
【总页数】4页(P52-55)
【作者】石智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8.2
【相关文献】
1.法国文化部长艾雅功先生授予华揽洪(Leon HOA)先生艺术与文学荣誉勋位最高级勋章发言稿 [J],
2.萧梁官班制的形成考论——以流外七班、三品勋位及蕴位为中心 [J], 杨恩玉
3.19位潮籍人士荣膺香港特区政府勋衔 [J],
4.拉法基瑞安前高级副总裁周海红被法国授予国家功绩勋章军官级勋位 [J],
5.澳大利亚苏州籍侨领丁兆璋获澳洲勋位勋章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3年04 月10日,
尹昌衡特 授以勋二 位; 1913年04 月20日,
余钦翼特 授以勋四 位; 1913年05 月06日,
章炳麟特 授以勋二 位; 1913年07 月03日, 孟效曾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07 月09日,
葛应龙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07 月12日,
世 续特 授以勋一 位; 1916年10 月15日,
刘庆恩特 授以勋五 位;
第九条 得受勋位 之员身故 后其勋位 徽章当由 其子孙或 亲族缴还 铨叙局。
1912年10 月09日,
袁世凯 孙 文黎 元洪特授 以大勋 位;
唐绍仪 伍廷芳 黄 兴 程德全 段祺瑞 冯 国璋特授 以勋一 位;
孙 武特 授以勋二 位; 1912年10 月16日,
吴俊升特 授以勋五 位; 1912年11 月20日,
孟恩远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08 月04日,
李鼎新 郑汝成特 授以勋三 位;
臧致平特 授以勋四 位; 1913年08 月06日,
苏慎初特 授以勋三 位; 1913年08 月08日,
马联甲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08 月31日,
殷恭先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09 月01日,
陈廷训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09 月03日,
徐树铮 吴光新 蒋 廷梓 王金 镜 李厚基 何丰林 马 继增 施从 滨 张锡元 程 克特授 以勋五 位; 1913年03 月10日,
王隆中特 授以勋四 位; 1913年03 月17日,
顾忠深 洪承点特 授以勋三 位; 1913年04 月01日,
吕公望授 以勋三 位;
叶颂清 顾乃斌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牛04 月02日,
第八条 本令自公 布日施行 。
勋位授与 条例(1913 年01月13 日公布)
第一条 凡授与勋 位应由铨 叙局制办 徽章证书 依勋位令 第三条之 规定授与 之;
第二条
勋位徽章 式:
银质
饰金圆形 铸牡丹花 叶纹中央 圆版饰红 色嵌珠辅 以四轮饰 黄蓝黑白 色各嵌珠 以办等 差,
大勋
位十二 珠,勋一 位十珠, 勋二位八 珠,勋三 位六珠, 勋四位四 珠,勋五 位二珠,
管云臣特 授以勋五 位; 1916年04 月29日,
熊祥生 吴新田特 授以勋五 位; 1916年05 月03日,
田树勋 王承斌特 授以勋五 位; 1916年05 月05日,
萧良臣特 授以勋三 位; 1916年05 月10日,
陆宗與特 授以勋四 位; 1916年05 月12日,
马鸿宾特 授以勋五 位; 1916年05 月14日,
第五条 凡授有勋 位者终身 保有之但 依刑法受 褫夺公权 之宣告时 不在此 限;
第六条 凡依优待 条件保有 亲王以下 之世爵者 各以受有 勋位论;
第七条 前条世爵 与勋位比 例之等 级:
甲亲 王郡王贝 子贝勒亲 大勋位
乙公 亲 勋一位
丙侯 亲 勋二位
丁伯 亲 勋三位
戊子 亲 勋四位
已男 亲 勋五位
米振标晋 授勋三 位;
张殿如晋 授勋四 位; 1913年11 月10日,
陈镇藩 孙发绪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11 月14日,
常德盛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11 月23日,
蒋作宾 史久光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11 月29日,
吴俊升晋 授勋三 位; 1913年11 月30日,
王汝贤 康永胜 尹 凤山 赵清 衢特授以 勋五位; 1913年12 月20日, 申保亨 张 建功特授 以勋五 位; 1913年12 月23日,
张 勋晋 授勋一 位;
刘冠雄特 授以勋二 位;
雷震春特 授以勋三 位;
施从滨晋 授勋三 位; 1913年09 月08日,
张文生晋 授勋三 位;
殷恭先晋 授勋四 位;
白宝山 陈德修 方 更生特授 以勋五 位; 1913年09 月10日,
王怀庆 李 钦特授 以勋五 位; 1913年09 月11日,
李际春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09 月14日,
荫 昌曹 锟 刘显世 王占元 吕 公望 柏文 蔚 吴俊陞 张敬尧 胡 汉民特授 以勋二 位;
罗佩金 戴 戡朱 庆澜 张怀 芝 朱家宝 任可澄 陈 炳焜 陈树 藩 李根源 李长泰 周 文炳
钮永建 陈炯明特 授以勋三 位;
李厚基 孟恩远 毕 桂芳 张广 建 王廷桢 刘存厚 熊 克武特授 以勋四 位;
陈文运给 还勋五 位; 1916年10 月10日,
前项
徽章均佩 于胸左当 列于其他 勋章呈 请,大总 统署名盖 印;
第四条
勋位亲授 式之仪 节:
国务
总理皆同 得受勋位 之员晋谒 大总统行 三鞠躬礼 铨叙局局 长将徽章 证书呈递 大总统授 与该员承 受后行三 鞠躬礼礼 毕退出,
凡军
职人员由 陆海军总 长皆同晋 谒;
王揖唐 杨 度特授 以勋四 位; 1914年10 月21日,
张作霖晋 授勋四 位; 1914年11 月15日,
王纯良特 授以勋五 位;
1915年01 月02日,
张 弧特 授以勋四 位;
傅良佐 陆 锦章 遹骏 袁乃 宽特授以 勋五位; 1915年01 月13日,
马存发特 授以勋五 位; 1915年01 月31日,
王文锦 徐达明 吴 醒汉 李作 栋特授以 勋四位;
杨玉如 刘 英熊 炳坤特授 以勋五 位; 1913年02 月12日,
梁士诒 胡惟德 姜 桂题 段芝 贵特授以 勋二位;
谭学衡 熙 彦王 占元 曹 锟 陈光远 李 纯倪 嗣冲特授 以勋三 位;
蔡廷干 刘承恩 靳 云鹏 赵 倜 卢永祥 周符麟特 授以勋四 位;
杨善德特 授以勋三 位; 河丰林特 授以勋四 位;
吴长植 刘起垣 潘 鸿钧 张克 瑶特授以 勋五位; 1913年09 月19日,
徐宝珍授 以勋五 位; 1913年09 月22日,
覃师范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10 月02日,
夏炎甲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10 月10日,
世 续 徐世昌 赵 秉钧特授 以勋一 位;
米振标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07 月15日,
张作霖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07 月18日,
张 勋特 授以勋二 位; 1913年07 月21日,
张文生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07 月27日,
方玉普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07 月31日,
马继增特 授以勋四 位;
鲍贵卿 张敬尧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08 月03日,
博克多哲 布尊丹巴 呼图克图 汗特授以 大勋位; 1916年02 月24日,
周 骏特 授以勋三 位;
戴 桢刘 虎臣 阎相 文特授以 勋五位; 1916年02 月25日,
杨增新晋 授勋二 位; 1916年02 月27日,
张鹏舞特 授以勋五 位; 1916年03 月07日,
李文富特 授以勋四 位; 1916年03 月09日,
张敬尧晋 授三位; 1916年03 月11日,
杨起元特 授以勋五 位; 1916年03 月13日,
刘 湘特 授以勋五 位; 1916年03 月21日,
齐燮元特 授以勋四 位; 1916年03 月27日,
黄鵠举特 授以勋五 位; 1916年04 月04日,
刘一清 杜文泳 张 庆云特授 以勋五 位;
1916年04 月08日,
田作霖特 授以勋五 位; 1915年02 月07日,
田中玉特 授以勋五 位; 1915年02 月09日,
赵 倜晋 授勋二 位; 1915年02 月11日,
周金城特 授以勋五 位; 1915年02 月22日,
朱泮藻特 授以勋五 位; 1915年02 月23日,
龙觐光特 授以勋五 位; 1915年06 月25日,
赵尔巽特 授以勋二 位;
1914年01 月01日,
阮忠枢特 授以勋三 位;
唐在礼 蓝天蔚特 授以勋四 位;
蒋作宾晋 授勋四 位;
梁士讦 李燮和特 授以勋五 位; 1914年01 月10日,
梅 馨特 授以勋五 位; 1914年01 月17日,
向瑞琮特 授以勋五 位; 1914年01 月30日,
陈文运特 授以勋五 位; 1914年02 月08日,
黄士龙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10 月20日,
杨增新特 授以勋三 位; 1913年10 月27日,
张载阳 徐乐尧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10 月29日,
蒋雁行 马毓宝特 授以勋四 位; 1913年10 月31日,
周 骏特 授以勋四 位;
张 毅刘 存厚 彭光 烈 孙兆鸾 陈廷杰特 授以勋五 位; 1913年11 月07日,
第五条
得受勋位 之员在外 省时由大 总统派遣 专员将勋 位证书徽 章向得受 勋位之员 代授之;
第六条
凡得受勋 位之员于 承受徽章 证书后应 开具履历 送铨叙局 注册;
第七条
曾受勋位 之员叙进 勋位应将 原有徽章 缴还铨叙 局但证书 无用缴 还;
第八条 如有依刑 法受褫夺 或停用公 权之宣告 者应将勋 位徽章缴 还铨叙局 但停止公 权期满后 仍得向铨 叙局呈请 颁给佩 带;
徐尚武特 授以勋五 位; 1915年10 月05日,
陆征祥特 授以勋三 位;
曹汝霖特 授以勋四 位; 1915年10 月09日,
施 愚顾 螯 江朝宗 崑 源马 龙标特授 以勋四 位;
张士钰 吴炳湘 王 廷桢 李进 才特授以 勋五位; 1915年10 月13日,
荫 昌特 授以勋三 位; 1915年10 月18日,
徐绍桢 陈其美特 授以勋二 位;
1912年11 月25日,
刘 公特 授以勋二 位; 1912年12 月28日,
蒋翊武特 授以勋二 位;
邓玉麟特 授以勋三 位; 1912年12 月30日,